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問我:「心要安住在那裡?」我告訴他:「無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那裡都不對。」他又問:「無所住是甚麼?」「無所住就是清淨心的工夫,它無法透過語言來表達。」無所住就是自在,無所住就是解脫,無所住就是不著相,無所住就是沒有分別,雖分別不作分別想,清清淨淨又明明白白的這顆心,用這顆心來修行就對了。
如果我們假設立場,我要到達某種境界才叫做快樂,我要某種環境才覺得舒適,那麼,這個假設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只是用取捨的心在期待甚麼,或是妄想明天,或那一天,情況會變好,這種透過時空假設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對的,反而會引來痛苦。因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脫自在,當下就是,那是你現在就可以掌握的。
禪宗說:「不離當下」。當下是什麼?就是解脫的現在。因此,我們要多觀照,觀照一切法都是空性,觀照一切法畢竟空寂,當下就是清淨的本性。否則,永遠不能解脫。
今天想盡辦法解脫,然後又痛苦、掙扎,明天還是一樣,如果今天心性不明,明天依然不能解脫,因為用的是錯誤的心,今天不悟,明天還是不悟!如果不能當下明白自己的心性,想要期待明天會更好,認為我的未來不是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悟,那不是「如果還有明天」,而是「我倆沒有明天」,未來依舊是個顛倒夢想,明天也不可能會更好。
所以,我們學佛要有般若的智慧,惟有大般若智慧,才能斷煩惱。若想要求生極樂世界,也要有清淨的心,要知道極樂淨土、阿彌陀佛都是我們的心,如果不是我們本自具足,不生不滅的,那麼佛法講「無生」,不自生、不他生,不來不去,那怎麼能得生淨土呢?
因此當知:心淨則國土淨,要去悟我們的自性西方。要有清淨心,沒有煩惱的心,那才有辦法。否則,一樣也沒辦法。
修心為上
學佛要發三種心:
第一要有長遠心—以前,師父在念逢甲大學的時候,有一位剛進入普覺佛學社的學長,大一剛進來,就發心說要出家,大二交到女朋友,後來就結婚了!現在,住在美國。這就是沒有長遠心,而且亂發願。隨便發願的人,學佛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第二要有慈悲心—要時常寬恕別人,擴大自己的胸量,不要看別人的缺點,你要活得快快樂樂,就要學習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別人。多看眾生的優點,以慈悲柔軟的心來面對你週遭的人、事、物,這樣,就能活得比較自在解脫。
第三要發菩提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皆因菩提心才得以成佛,我們要「學佛」,當然就要發菩提心。
這三者當中都有一個「心」字,修行人就是善用心的人,因為「即心即佛」,佛法講的不外乎「心」的問題。所以,如果只是外表上在拜佛、念佛,而不懂得去除內心裡的貪、瞋、痴,那麼只是在跟佛結緣而已。真正的佛法並不在於形式或儀式,而是要觀照內在,抓出心中的煩惱賊。兵法講「攻心為上」,運用於佛法當中也是一樣的,心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人,只有深入我們的心靈世界,才能掌握修行的根本。
但講究心法並不代表就放棄因果,因為因果與空性是不二的。因果就是空性在事相上的顯現,而一切的因緣果報當下就是空性。事相就是因果,心性就是無生。因、緣、果宛然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破壞事相,顛倒因果。修行人即因果而超越因果,越了解佛法的人,就越了解因果,而徹見因緣法的人,那就有消息了。所以,唯有見性的人,才能不昧因果。如此,就達到了理事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