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戒嗔的白粥館:小和尚講人生故事之三
釋戒嗔
27/02/2015 08:02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28個:火柴的故事

 茅山上有個三重瀑布,當陽光強烈之時,折射在水流之上,便會有七彩霓虹從飛流而下的水流中折射出來,置身於此,便仿佛在光彩之中。

  可能是山上有我們的關系,有人稱三重瀑為佛光瀑,戒嗔知道這不是真正的佛光,只是別人對我們的尊重。

  瀑布是山泉水彙集而成,有時候豪雨過後,水勢會變得很急,甚是壯觀,帶著彩光的水珠,分外美豔。每逢雨後有彩虹出來和佛光輝映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施主趕來站在山石上觀瀑,這裏甚至成了茅山上著名的景點。

  人們很容易被虛幻的光影迷住,也許是那一刻心靈也被震撼,又或許是那些光影在那一刻也曾經存在過。

  位於三重瀑的中段附近,有個山洞,入口很小,有進去過的施主告訴我們,裏面洞洞相連,面積非常大,也有人說這裏面山洞是古時候屯兵之所,是人工修葺,刻意製造了迷局,為阻止敵人進入而設置。沒有經驗的人一般都不會去這個山洞,我們也很少進去,怕在裏面迷了路,小師弟們常喜歡在附近玩耍,我們也常叮囑小師弟們不要輕易進洞去。

  有次戒塵和戒癡在附近玩耍,戒癡跑進洞裏躲貓貓,很久沒有出來。

  戒塵很害怕,在洞口叫戒癡的名字,一直沒有反應,也不敢進洞去,只得一路飛奔回寺裏。戒塵不敢告訴師父們,怕他們責罰,便偷偷地來找戒嗔商量,戒嗔便跟著戒塵跑去山洞裏尋找戒癡,特意把戒塵留在外面,這樣萬一戒嗔也迷了路,戒塵還可以再回去搬一次救兵。

  戒嗔來得匆忙,居然忘記了帶盞燈來。剛進洞的時候,從外面照進來的光亮還是依稀照清楚洞裏的路,越往裏面走並越看不清,腳下碎石淩亂,只能手觸著陰冷的山洞壁慢慢前行,腳步慢慢移動也怕不慎踩到坑洞裏,能聽見有水滴滴落的聲音,但不知水源從何而來,隱隱聽見戒癡的哭聲。戒嗔大聲呼喊戒癡,聲音在洞內回聲蕩漾,不知身處何處,摸進懷裏,意外發現還有一盒生火用的火柴,戒嗔輕輕地一根根擦著火柴,照亮著周邊不大的地方,不遠處哭泣的戒癡終於循著火柴的微光,跑來戒嗔身邊。

  世上總有佛光照不進的角落,總要有火柴的微光閃爍才可以。

29個:壞人的故事

 淼鎮上有一位不討人喜歡的女施主,幾乎到了人見人嫌的地步。沒什麼人知道她的來歷,仿佛沒有家,穿得很髒,喜歡攻擊路過的小孩,用地上的髒泥巴扔過往的小孩,或者出奇不意地沖出來嚇那些孩子,看見孩子驚恐的樣子,她就笑得很開心。

  鎮上的人對她都是又怕又討厭,不敢讓孩子單獨外出。她很厲害,即使有大人陪伴的孩子她也照樣出現,有時候會吃虧,被人打了,只是過幾天,她又會出現。

  女施主成了鎮裏的公害,鎮民忍無可忍決定合力教訓她一頓,很多人拿了棍棒守候在她常出現的地方,在她再一次出現的時候,憤怒的鎮民把她痛打了一頓,她倒在地上,不能動了。有人對她說,如果你答應不再出現在我們鎮上我們就放過你,女施主不回答,臉上平靜得讓人害怕。鎮民們很憤怒,覺得一定要把她趕出鎮去才可以,可是怕她去了又回,也有人建議把她送到鎮派出所去。

  這時候,有一隻手,只是一只有點殘疾的手,是智緣師父的手,扶起了女施主,勸走了憤怒的鎮民。

  女施主沒有說什麼話,爬起來就走了。

  有位鄰鎮的人告訴智緣師父,這位女施主本是鄰鎮的居民,有個長得挺可愛的孩子,有年孩子因為疾病死去了,她受到了刺激,漸漸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智緣師父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鎮裏的一位幹部,就是那位經常因為計劃生育的問題和人吵架的大嬸,大嬸聽了後也很同情女施主的遭遇,便想試著去幫幫她。

  大嬸有個女兒,這年剛上小學。大嬸讓她的女兒,每天拿一塊糖跑到女施主身邊,什麼事情也不做,只是遞給她。開始的時候,大嬸也很害怕,躲在遠遠的地方,怕萬一出了問題,就上前保護。

  意外從來沒有發生過,女施主也只是一次次茫然地接過糖,只是鎮民們反映那位女施主不再襲擊過路的小孩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女施主不見了,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

  生活中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壞人,有裝殘疾騙錢的乞丐,有靠小偷小摸為生的小偷,有終日打架的地痞,但又有誰能一眼看穿別人身後的故事?

  很多事情,只是缺少一隻手而已;很多受傷的心,只是缺少一點愛而已。

30個:一點堅持

我們天明寺山下的淼鎮上有家小飯店叫益家飯店,飯店不大,但是生意不錯,因為店裏廚師手藝不錯。

  有時候下山辦事趕不回寺裏了,我們就會去益家飯店吃飯,飯店的老闆會特意叫廚師給我們准備點素食。

  有天路過飯店,發現飯店外忽然多了一個籠子,籠子裏關了一隻小狗,小狗個頭很小,但是很胖,看起來挺可愛。戒塵和戒癡都喜歡這只小狗,就在飯店外面逗小狗玩。

  我們玩得開心,飯店的廚師卻告訴我們,原來這只小狗是過幾天准備殺了做菜的。

  戒塵和戒癡都捨不得,讓我想辦法,戒嗔大著膽子和飯店老闆商量是否可以把狗放了。飯店老闆對我們很客氣,不過卻不同意放了小狗,說有客人預定了,再找其它狗,客人會不滿意的。

  戒嗔很為難,便想上山和師父商量能不能拿些錢,把小狗買下來。

  飯店裏有個客人,看我們和飯店老闆商量很久,老闆也不同意放了小狗,便想幫我們用錢買下小狗。可能那個客人態度不太客氣,飯店老闆一時惱火,和那位客人吵了起來,最後老闆倔強起來,說什麼也不肯賣小狗給我們,還揚言說非要殺了不可。

  小狗沒有放,客人也走了。

  我們回到寺裏,請智恒師父來和飯店老闆商量。飯店老闆兀自在生那位和他吵架客人的氣,就是不肯放小狗,智恒師父央求了幾句,老闆也不再理我們,回飯店裏面招呼客人了。

  智恒師父沒有再去找老闆,只是帶著我們站在飯店門口對著關小狗籠子念經,戒塵和戒癡平日經常因為念經不專心被師父責罰,可這一次也念得特別用心。我們一直念了幾個小時,中途飯店老闆出來看了我們好幾次,想讓我們走,也無從開口。

  我們怪異的舉動也引起了不少路人的好奇,人越圍越多,最後連飯店裏吃飯的客人們也出來看了,眾人紛紛幫小狗說情。老闆本來也有些動搖,只是礙於面子所以不肯放小狗,見我們的樣子也心軟了,決定把小狗送給我們,智恒師父拿了錢給老闆,老闆也不肯收。

  做事情如果能有一點堅持,一點心思,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後來我們給這只小狗取名叫戒言。

31個:鐵絲前的鵝

戒塵有段時間心血來潮,忽然喜歡上了畫畫。開始的時候,只是拿著各色的粉筆在寺院的地上畫,畫的多是寺的景物,有香爐、有木魚、也有樹木。

  不過愛好歸愛好,天賦歸天賦,戒塵畫得也不是很像,香客們見到戒塵趴在地上畫畫便忍不住問他,小師父你在畫些什麼呀?戒塵會耐心解釋給他們聽,他畫的是一些什麼景物,有時候香客也會誇戒塵幾句,戒塵便高興得不得了。

  那天戒塵生日,便向智惠師父提了一個要求,說想要一些畫筆和紙。智惠師父覺得畫畫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便同意了戒塵的要求。智惠師父特意下山從鎮上小店買了一套各色的水筆,外加一疊白紙送給戒塵,戒塵收到禮物高興得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戒塵在早課結束的時候,拿出了一張畫給大家看,說是昨天晚上畫的。翻開畫紙,上面有個人像,寺裏的眾人都吃驚得說不出話來,畫中人居然是戒嗔,神態和體形有八分的神似。戒塵第一次在紙上正規畫畫,居然畫出了這種效果。師父們和師兄弟交口稱贊戒塵的畫功,智惠師父也很得意,覺得戒塵在繪畫方面是一個可塑之才,還說,下次鎮上那位畫畫很好的賀施主若是來寺裏,一定要讓他指導一下戒塵。

  不知道為什麼戒塵聽了大家的贊歎仿佛不那麼高興,大家說著說著,戒塵忽然一扭頭跑了出去。師兄弟們都說,戒塵居然被誇得不好意思了。

  過了一會,戒嗔路過戒塵的房間門口,聽見裏面隱隱有哭泣的聲音,趕快推門進去,戒塵正趴在床上哭泣,轉頭見到戒嗔進來,哭得更傷心了。

  坐在床邊上,也不知道戒塵為什麼哭,一時也想不起來該如何安慰戒塵。戒塵哭著哭著,忽然抬頭問了戒嗔一句,師兄你覺得我要畫下去嗎?

  原來戒塵哭泣是因為畫畫的緣故。戒嗔把他拉起來,誠心誠意地安慰戒塵說,你畫得很好呀, 你看你上午把師兄畫得那麼神似,說明你是很有潛力的,只要有信心一定會有所成就。

  戒塵哭得更厲害了,邊抽泣邊說,我畫的是智恒師父不是你。

  戒嗔聽了一愣,智恒師父比較胖,而戒嗔偏瘦,如果戒塵畫的是智恒師父的話,那麼畫得確實有些不太靠譜。

  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戒塵,這種打靶一槍命中了隔壁靶子十環的感覺,戒嗔也挺理解的,只好安慰戒塵說,畫畫重在神似而不是形似,其實你的畫風屬於抽象派。戒塵稍微覺得安慰些,也慢慢收住了眼淚。

  有天,鎮裏畫畫很好的賀施主來到寺裏,特意向他請教了畫畫的問題。賀施主說,不如帶戒塵去畫些活的東西,也許能提高點水準。

  戒嗔晚上睡覺的時候,在床上苦思,想到淼鎮上有好些池塘,池塘裏有不少人家在養鴨或養鵝,下次不如帶戒塵去那裏看看。

  有天和戒塵說了這個想法,戒塵開心地拿著水筆和畫板隨我一起下山了。

  山下不遠處就有個面積挺大的池塘,這個池塘沒有多少植物,只有一些鴨子和大白鵝在塘上遊蕩。

  我和戒塵坐在池塘邊上的柳樹下,有風從塘上吹過,帶著水波一道道飄動。看著戒塵在畫板上畫畫,他認真地一筆一畫地畫著。戒嗔正准備說,你看你把這個鴨子畫得多好看,忽然見到戒塵畫了一個長脖子出來,原來他是在畫鵝,趕快把到了嘴邊的這句話又吞了回去,若再刺激了戒塵就不好了。

  忽然有些奇怪,不知道為什麼那些鵝都大部分集中在我們面前一塊塘面遊動。戒塵忽然說,師兄你看,池塘上有一根鐵絲。仔細看水面,前方不遠處果然橫著一根鐵絲,大部分鵝遊動到鐵絲附近,便調頭遊了回來,只有少數低著頭遊了過去。

  戒塵說,這些自由自在的鵝遇到鐵絲也不得不低頭呀。

  有時候,不得不低頭是件很無奈的事情。但是不肯低頭的鵝,始終越不過鐵絲,而那些狼狽低頭而過的鵝,卻成功地遊到了廣闊的天地裏。

32個:程老施主的竹雕

淼鎮的附近有一個湖,叫平湖,平湖的面積非常大,並不是天然而成的,是個人工湖。淼鎮地處江南,周圍的山很多,平湖就在群山之間,平湖之水來自附近的山泉,而周圍居民所用的自來水也是從湖水裏處理而來的。

  這裏附近沒有工業,居民的大多副業是制茶和小手工藝品,這幾年曾經有多個外地的大企業想來附近鎮上發展,由於擔心造成汙染,居民們竭力反對,那幾家企業最終還是被拒之門外,也正因為此,平湖和周圍的幾個鎮旅遊業越發發達了。

  在平湖周遭的眾多手工藝品中,最出名的就是根雕和竹製品。平湖附近有一座小山叫石山,石山裏並不是產石頭,而是產竹子,這裏的竹子和大多數的地方生長的竹子不太一樣,有幾條天然的紋理,滲透在綠色竹子的外表,所以用石山上的竹子做成的工藝品的確很特別。

  名氣傳出去後,不少竹器加工的人家都到這裏采竹子。所幸竹子生長的週期很快,勉強可以供應需求。

  石山裏也住著七八戶人家,家家都有人從事竹雕工藝。

  這裏做竹雕最出名的藝人是一位姓程老施主,他最擅長做竹雕筆洗架,他的筆洗架沒有尋常人家慣於雕刻的龍鳳呈祥,也沒有麒麟送子,程老施主喜歡在筆洗架底端寥寥的勾勒著幾片樹葉,幾個不明的符號,看過的人都不明白這些是什麼圖案,卻都有種震撼的感覺,很多人覺得奇怪,這些平淡的不知何物的東西何以如此撼動人心。

  程老施主自己不會去附近鎮裏擺攤,會有人專程去山裏找他收購,收購的人只是出個不高的價格,便拿走了他的作品,然後拿到旅遊區以幾十倍上百倍的價格販賣,即使有附近的工廠成批的生產竹雕,價格也非常低廉,但是程老施主的作品只要一出現便會搶購一空。

  後來,很多人甚至開始仿冒程老施主製作一些偽作。

  記得有次有人問程老施主,為什麼要把這些精美圖案刻在常年無人窺見的筆洗架底端,

  程老施主說,因為我雕刻之時,根本不會在意,誰會看到我的作品,或者它能賣多少錢,更不會在意誰看了我的東西後會如何去想。

  也許只有對其他事情的無心,讓自己的精力專注於作品之上,就是程老施主產生好作品的原因吧。

  你的心思始終只有一個,想做出驚人的作品,就千萬不要分心在其他問題上。

33個:智惠師父家的高考生

有次智惠師父接了一個親戚的電話後,就坐在椅子上歎氣,我們都很緊張,懷疑他家裏出了什麼事情。

  過了會智惠師父讓我和戒傲去收拾一間屋子,說他在城裏的侄子要來看他。智惠師父粗略地介紹了一下他的侄子的情況,他侄子高三,在城裏上學,今年參加了高考,平時成績很不錯,只是今年考試恰好距離重點本科差了一分,智惠師父說他侄子現在情緒低落,所以他的家人便讓他上山來天明寺散散心。

  我們也為他侄子感到可惜,如果是差很多分,可能還是說明實力不濟,差一分就很讓人遺憾了。

  忍不住又有些擔心,智惠師父的侄子不會因為一分之差就想不開要出家吧?出家本不是壞事,但是若為了執著於某事想不開而出家,也許以後會後悔的。

  還好智惠師父說他侄子只是來這裏散散心,並不是要出家。

  收拾完屋子,智惠師父又叫我們協助他從網上搜些關於今年高考的資料下來,等他侄子來的時候,智惠師父也好幫他分析分析原因。

  從網上查閱了不少篇資料,原來智惠師父的侄子所在的安徽地區,今天高考分數普遍較低,翻著翻著,終於找到了一篇權威專家的分析文章,專家大約列舉了十幾條關於分數較低的原因,從教育環境、考生素質到天氣狀況分析得透徹明白。智惠師父很高興,仔細看著這篇文章,感慨專家的能力,可以由小及大。

  過了幾天,智惠師父的侄子上山來了,大家說話的時候都很謹慎,不敢輕易提起高考的事情,倒是智惠師父的侄子滿不在乎的樣子,仿佛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發生過。

  大家都特別緊張,因為有時候強行壓抑自己的不快,不肯把它們釋放出來,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反而容易醞釀更大後患。

  智惠師父平日也挺會開導人的,不過這次還真有些慌了手腳,身在局中的人總不如站在局外的人自在。

  大家偷偷聚在一起商量,最後智惠師父還是決定親自去開導侄子,把話挑明瞭,不能讓他侄子把事情窩在心裏。

  不過智惠師父還是不太放心,把准備好開解他侄子的話,讓我們當聽眾反複練習了幾回。智惠師父說的話很感人,都不太像出家人應有的淡薄的人生態度了,我強行忍住,才沒有掉來淚來。

  智惠師父走進他侄子的房間,我和戒傲躲在門外聽著,戒傲說,等會一定能聽見哭聲,剛才智惠師父說話的時候,我差點掉下眼淚。

  哭聲始終沒有傳來,過了一會,反而聽見屋子裏傳來大笑聲。

  吃驚地和戒傲對望,智惠師父打開房門讓我們進去,原來智惠師父的侄子所在的安徽地區今年高考分數低,是因為漏統計一題的分數,而智惠師父的侄子加上這題的分數,恰好達上了重點大學的分數線。

  不由得替智惠師父的侄子感到慶幸,晚上回到住處,打開電腦,翻開新聞,又看到一篇關於統計錯考分會造成多大不良影響的問題的文章,前前後後也列舉了十幾條,看著覺得文風熟悉,原來又是上次那個分析分數較低原因的專家的新作。

  生活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仿佛站在高處的人所說的話也不一定是正確的,看任何問題都應該多一些自己的判斷,不要盲從。

 

34個:庭院裏的陽光

 我們天明寺不是一個香火很旺的地方,但也會有全國各地的香客過來進香。我有一個很調皮的小師弟叫戒癡,今年只有十一歲,比我進寺的時候還小。他喜歡在寺廟中爬上爬下,智緣師父經常說他不像修行之人。

  前幾年附近開發了旅遊區以後,開始有外國人來寺裏進香。剛開始那些外國人進寺,幾個年紀比較小的弟子,比如戒癡,就會稀奇古怪地看著他們。

  好奇心人人都有,就好像我們去鎮裏的時候,也時常有人古怪地看著我們。

  香客裏有外國人,但主要還是中國人居多,畢竟我們不是什麼名山大寺。

  有位姓李的太太,每年都會來寺裏好幾次,虔誠地在佛像前跪拜,還會給不少香火錢。來的次數多了,也就熟悉了,師父們對她也比對其他香客客氣些,也許這就是在佛堂前走動的修行者和佛堂裏端坐的菩薩的差別,出於淤泥的蓮藕依然有一層層薄薄的外皮要被染黑。

  李太太有時候也會拉著師父聊天。我們知道她先生是城市裏做官的,從前做小職員的時候,生活很安穩,也很快樂。現在先生的官越做越大,有人開始嫉妒,開始眼紅,每隔一段時間便有人寫各種各樣匿名信郵寄到紀檢部門,揭發她先生的種種事端,各種謠言從來不斷,時不時還有人窺探他們的隱私。李太太常常為這些事情擔憂,連睡覺都不安穩,擔心先生會出事,所以每年李太太都要來寺裏許願,而許願的內容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求佛保佑她先生,官運亨通,不遭人嫉。

  李太太說到傷心之處,幾次落下淚來。她問智緣師父,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比如做些法事和護符什麼的,她也非常願意去做。

  那次智緣師父告訴她,只要虔誠地求佛保佑,自己所做的事情問心無愧,自然不會有事。

  李太太對這樣的回答也不是非常滿意,她依然不放心地追問智緣師父。

  智緣師父便指著寺廟的院子對李施主說:願佛光可以像庭院裏的陽光一樣普照到施主的家人吧。

  李太太很滿意地走了。

  下午時分,戒嗔走到屋外,發現庭院裏的陽光雖然強烈,但總有幾處角落無法照射到。

  師父說,如果想被陽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間,如果一味地躲在角落裏,佛也沒有辦法。

35個:目光的所在

還是說說那位李太太的故事。

  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在寺裏待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還會住上一兩天。

  我們的客房並不在寺院裏面,而是在寺院外不遠的地方。

  有次李太太在佛堂裏看到了戒癡,下午便問智緣師父,寺廟裏那個很可憐的小和尚是誰?

  智緣師父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李太太覺得戒癡很可憐呢?

  李太太說: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實,並不是寺裏窮得沒有錢給戒癡做衣服,而是戒癡太調皮,在寺裏上上下下地亂跑,有時候,還跑到茅山裏爬樹摘果子,從樹上摔下來很多次,卻執意不改,給他做的新衣服沒有一件不被很快穿破的。寺裏沒有條件給他經常做新衣服,智惠師父看見了就幫他補補,沒有看到他便穿著破衣服在寺裏亂跑,有的衣服甚至連袖子都少了一隻。

  這次有施主指了出來,師父便交代戒嗔給戒癡找套新的僧袍穿上。

  下午去給戒癡換衣服,交代他以後不要再穿破衣服亂走動,這樣影響不好,進香的施主們會以為我們寺欺負小和尚的。

  戒癡張著手,讓我幫他穿衣服,手腳兀自不老實地在新衣服上拉扯。好不容易替他換上新衣,戒癡忽然問我,上午那位可憐的太太是誰?

 戒嗔也很奇怪,追問了幾句,才發現戒癡口中的可憐太太居然說的是李太太。

  李太太的衣著講究,身上看起來總是金燦燦的,脖子上的項鏈的成色比佛像上的金漆還要貨真價實,我實在看不出戒癡有什麼可以可憐李太太的地方。

  戒癡說,你看她雖然衣著華麗,但她的眉頭一直緊鎖著。

  有時候,看一件事物的方法確實很奇怪,即使是對同一件事情做評價,又即使在同一個角度望過去,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頭上就會覺得她很可憐,如果目光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鏈子上,可能反而就覺得自己可憐了。

  或許我們對任何事物都不應該盯著它的某一點看。用自己的長處看別人的短處,容易讓你滋生無謂的自大情緒,若看到別人的長處恰恰是自己的短處,或許又會讓自己覺得自卑,唯有看清了所有,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自大和自卑也不會出現了。

36個:戒嗔的洗發水

那天智緣師父在講故事的時候,忽然有事,便讓戒嗔臨時替他講了一則故事。

  因為是第一次講故事,雖然講得不好,可是施主還是挺支持戒嗔的。

  有位女施主說,要送戒嗔一個禮物,作為戒嗔講故事的獎品,戒嗔急忙推辭說不要,可是女施主已經走了。

  第二天一早,女施主來到寺裏,手中拎著一個小紙袋,她交到戒嗔手中,說是送給戒嗔的禮物。戒嗔打開紙袋,裏面有個精美的小盒子,幾位師兄弟都很好奇,便讓戒嗔打開看看是什麼禮物。

  誰知道女施主阻止住戒嗔,讓戒嗔到晚上才能打開,戒嗔笑著答應了。

  女施主笑眯眯地向我們告辭,我覺得她笑得有點詭異。

  到了夜晚,整整控制了一天的好奇心的師兄弟們集中在我的小屋子裏,等待我打開禮品。撕開嚴密的包裝,打開小盒子,大家啞然失笑,裏面居然放著一瓶洗發水。

  想到施主的笑容,原來施主在拿戒嗔開玩笑,這個禮物雖然不能說不好,不過對我們太不實用了。

  幾個師兄弟笑著散開了。戒嗔打開洗發液的瓶蓋,有種淡淡的香味飄蕩,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智恒師父的手中多逃幾次,讓頭發長長點,早日爭取用上洗發水。

  把洗發水放在水池附近的地方,便暫時沒有管它了。

  有天早晨起床,看到洗發水的瓶子倒下了,有些洗發液還留了出來,伸手把瓶子扶正,也沒有在意。

  早飯的時候和戒傲聊天,發現戒傲身上有點香,細細一聞,居然是洗發水的香味,並不戳穿他,只是心裏好笑,原來戒傲雖然笑話戒嗔得到的禮物,然而他們自己卻偷偷地使用了。

  碰見小師弟戒塵,他的身上居然也有這種香味,心中有些疑慮,難道小師弟戒塵,也偷著用了洗發水?平時幫他洗頭,他都苦惱得很,泡沫一多,就居然自己主動洗了?

  坐在佛堂中念經,鼻子中淡淡的香味又傳來,環顧四周,不知道來自哪裏。身旁的一位師兄忽然偷偷拍我一下,他說,戒嗔,你今天身上為什麼這麼香?

  戒嗔驚異,在身上找尋,抬起衣袖,發現袖子的拐角上沾了一塊洗發液,因為是扶瓶子的時候擦上的。原來上午經常聞到的香味並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戒嗔自己身上。

  似乎每個人都習慣把任何不好的事情,先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其實若從自己身上找起,反而更容易找到。

37個:茅山的雪

 淼鎮附近的居民,自古就有一個保護環境的優良傳統,很少有人在山上亂砍濫伐,所以茅山上的植物特別多,野花野樹,鬱鬱蔥蔥,山上有不少棵很有些年頭的大樹。戒癡和戒塵兩個小和尚,有時候溜出寺去,把粗大的麻繩拴在粗壯的枝幹上蕩秋千。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寺裏的師父們都在發愁,這麼大的雪要是再下上幾天,下山采購糧食都會困難了。這種天氣,依然有人高興,戒癡和戒塵在寺門前面亂跑,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樂乎。孩子畢竟就是孩子。

  雪繼續下著,絲毫沒有要停的跡象。師父讓我和戒傲去鎮上買些糧食回來,千叮萬囑著,路上要小心路滑,另外叫我們不要買得太多,省得不好拿,只有要挨過了下雪的日子,再去多些采購也不遲。

  我們在山路上慢慢前進,這個時節並沒有上山的人,腳踩入松軟的積雪上,也不太滑,整個茅山已經一片銀白,從遠處望去,能看見的只有幾棵頂著白雪的大樹,其他矮小的事物,都被白雪所覆蓋。平日在山麓間亂竄的小兔早不見了蹤影,偶有鳥雀飛落尋食。

  買了些糧食,米店的老闆也像師父般叮囑著,要我們小心路滑,合十道謝,笑著告辭,回到寺裏,不再下山,終日躲在房間裏等待雪融化的那天,也沒有人上山。這樣的日子,真的是與外界隔絕了,佛堂的屋頂也在雪中湮沒,整個世界的一切仿佛都在雪中。

  然而,多冷酷的寒冬都會過去,雪終於不再下了,陽光照耀在院落中,房頂的灰瓦漸漸露出本來面目,處處有流水的聲音。

  師父帶著我們一起在寺前掃雪,沿著山路一直往下掃去,因為再過幾日,便會有香客要上山來了。

  雪依然在融化,茅山逐漸掙脫這白色,有些灰綠色開始與這蒼白爭豔,一切都在還原中。

  前幾日,在雪中挺立的大樹,有好幾棵在積雪中的重壓下倒下了,短折的樹枝,孤零零地歪在山上,等雪全然融化以後,便會有山下的居民把它們拾走。沒有變的卻是那些曾經被積雪完全吞埋的矮小草木,一片片在日光中還原了本來面目。

  世間的事,皆無定勢,強者也會有強者的缺點,弱者也有著弱者的優點。

38個:會打井的施主

  早晨起床後,照例去自來水龍頭處洗漱,卻看見戒傲居然比我先到,他俯在水龍頭上喝生水。師父們曾經說過戒傲不少次,叫他不要喝生水,只是這個家夥總是不聽。

  輕手輕腳走到他身後,大喝一聲,戒傲被我嚇了嗆了幾口水。戒嗔壞壞地笑,戒傲彎著腰咳嗽,我伸手幫他拍背,他卻越咳越厲害,慢慢地把頭湊到水龍頭邊,忽然伸出手,接著水往我身上潑,原來戒傲剛才一直在假裝。

  身後幾聲幹咳,是智緣師父的聲音,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已到了我們身後。

  智緣師父說,你們又在浪費水了,現在水泵可以泵水上來,若是以前,那就要多費不少力氣了。

  沒有自來水的日子仿佛已經不可以想像了。其實寺裏用水泵抽水使用,還是這幾年的事,在此之前,寺裏的用水,都必須自己去山裏抬山泉水。

  淼鎮的氣候特別好,算得上魚米之鄉了,但是在年頭不好的時候,也會有些自然災害。記得有一年夏天,一連幾個月,雨水都非常少,淼鎮附近幾個鄉鎮都特別幹旱。

  茅山上也一樣,終年流水不斷的幾處泉眼都沒有了水,有水的泉眼也變得非常小,幸好居住在山上的人家也少,每天早早地去山泉處接水,也勉強夠用。

  山上的生活還算過得去,而淼鎮的居民就慘了,從山裏流下幾個的水源幾乎全部幹涸了,

  平湖的水位,雖然也降低不少,但多少還有一些,只是平湖離鎮裏還有段距離,取水實在是不方便。

  水的來源大多就依賴鎮上的幾口井了。

  天氣越來越熱了,雨水始終沒有落下來,淼鎮的鎮民們相約一起多打幾口井。

  很多事情,只有事到臨頭,大家才會去想解決辦法。

  鎮上忽然掀起打井熱潮,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打井,有些人家甚至同時打上幾口,只是最後真正能打出水的只有幾口而已。

  有位施主替自己和朋友們一共打了三口井,每一口都出了水,那些沒有出水的施主們便向他取經。施主說,其實我沒有什麼訣竅,我只是把每口井都挖得比較深而已。

  那些打了幾米後,不出水就變換地方的施主,打來打去卻總是不出水。而真正打出出水井的人,是一直深挖下去的人。

  好像修行和打井的道理也很類似,每個人的精力都非常有限,每一處都想涉獵一些的人,很可能是浪費了力氣,最後往往什麼都獲取不到。

  只有那些把所有的力道集中在一起,對准一點挖下去的,最後反而有了豐厚的收獲。

39個:小木人

 戒嗔小的時候也有玩具,山裏孩子的玩具很簡單,是一個木雕的小人,那是戒嗔小的時候父親做的。戒嗔的父親並不是木匠,所以做出的玩具其實很拙劣,如果不告訴別人這個是什麼,估計他們要猜上很久。

  孩子的眼裏沒有貴賤之分,當然也不會在意玩具的質量好壞。戒嗔很喜歡這個不像小人的小人,整天拿在手中。

  那時候最大的玩樂就是跑到父親面前,舉著小人問,這是什麼?

  父親照例要假裝猜上很久,最後還是猜不出。

  戒嗔會大笑著說,這是個小人呀。

  戒嗔是個小小的戲迷,從小就會把自己置身在假得不能再假的場景中,一次次演繹,一次次騙自己,一次次哈哈大笑。

  戒嗔五歲時,也可能是六歲,可能是戒嗔長大的緣故,忽然不再喜歡它了。

  有時候喜歡一件事物,靜下心來想想,為什麼會喜歡,思來想去,才發現喜歡是沒道理的。

  不喜歡仿佛也是沒有道理的。小木人丟在屋子的拐角,久久不再問津。

  那年進寺裏的時候,戒嗔什麼東西都沒有帶,只帶上了它,依然不知道為什麼獨獨選中它。

  很多人走進寺門的那一刹那,都以為自己從此和塵世隔絕了,然而即便是蓮藕內心真空之所,也有根根柔絲穿過。

  戒嗔進寺時已經十二歲,算是一個大孩子了,不再是喜歡玩玩具的年齡,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又重新喜歡上這個小木人。

  是因為這是唯一的塵緣嗎?戒嗔也不知道。

  還記得把那個小木人放在枕邊的情景,只是不記得,是哪一刻它掉到了床下。

  從來沒有想過要找尋,或許是這份塵緣對戒嗔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過了很久,有次掃除,夾雜在戒嗔床下書堆裏的小木人忽然掉了出來。洗去沉積在小木人上厚厚的一層灰塵,這個小木人依然不像個小木人,一切仿佛不曾變過。只是對戒嗔來說,對它的感覺,已經不再是一種喜愛了,變成一種奇怪的感覺,有種追憶,有種思念,腦中不再是兒時終日不離手把玩的情景,記憶仿佛更遠,有幅畫面從心裏走過,是父親把它交給戒嗔的那瞬間。

  戒嗔曾經以為自己離開過,卻不知自己一直在這塵世間。

  它沒有變過,可是戒嗔變了。

40個:厭惡洗碗的李施主

淼鎮上有不少家飯店,但是戒嗔熟悉的只有益家飯店一家而已,一來是因為他們的素食做得很獨到,二來是因為戒言是他們老闆送給我們的。

  每次經過益家飯店的時候,經常看到飯店的老闆娘李施主搬著一個大木盆坐在飯店的外面水池邊洗碗。李施主也是信佛之人,她看到我便會招呼我進去坐,如果我在飯店裏吃飯,他們收的價錢也很便宜。

  李施主挺胖的,不過她從不忌諱別人說她胖,甚至還經常把自己胖的事情拿出來說,每次還會向別人解釋,其實她以前還是很瘦的,只是開了飯店之後才變得胖起來了。她常常邊搖頭邊歎氣地對著客人們說,誰叫我們家飯店的廚師做菜的水準太高呢,菜做得太好吃,才把我養得這麼胖。

  有些缺點,如果你自己並不在意,它便不是缺點,還可能是優點了。

  這條街上飯店有好幾家,生意並沒有因為競爭而變差,反而使美食街的名頭越叫越響亮。幾家店鋪的老闆關系也不錯,經常互相串門,當然串門的時候,順便也不忘記探探別家的新動向。

  有次李施主在客人面前,又一次用自己的體形獻身說法做廣告,來證明自己家廚師做菜的水準。隔壁飯店老闆劉施主正好在場,忍不住插了句嘴說,如果李施主到我們飯店,可能長得會更胖,因為我們飯店的廚師手藝更好。

  那次李施主笑著做嗔怪狀輕輕地拍了一下劉施主,輕重概念也是因人而異的,劉施主的手當場脫臼了,在家裏休息了好幾天才緩過勁來。

  李施主為人熱情,有次她在門前洗碗的時候,見到了戒嗔,便拉著戒嗔說閑話。不知道怎麼說到最討厭的事情這個話題上了,李施主說她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洗碗。

  開飯店的人,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洗多少個碗,每天來來往往的客人很多,洗碗也洗煩了。

  戒嗔想笑,如果有一天,如果有一天客人少了,要洗的碗少了,李施主會因為不需要洗碗而高興嗎?我想應該不會吧。

  我們的思想就像始終找不到支點的不倒翁一樣,搖擺不定,在左邊的時候,希望可以回到右邊,在右邊的時候,又希望返回左邊。

  戒嗔可不敢把心中的結論告訴李施主,因為戒嗔的體格比劉施主還是要差些的,若被李施主拍上一下,很可能會骨折的。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