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
地獄不空3
宣化上人主講
02/07/2019 08:2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大樹都有鬼神住

草有草神,木有木神,樹有樹神。樹,豎也,豎立,豎起來。在南贍部洲(南閻浮提)有棵樹王,是最大的一棵樹。樹木大的時候,叫「鬼神村」,是鬼神所依住的地方,依著大樹來住。如果沒有樹,鬼神就要受苦;有了樹,鬼神住在有樹的地方,就覺得很快樂。所以大的樹木,就叫做「鬼神村」。
  
  在三國那個時候,有棵大樹,大家稱它「神樹」。曹操不信,還叫人將樹砍了,以後他便得了頭風,一天到晚頭痛,後來請華陀給他治病,就是因他得罪了樹神。
  
  在《四分律》上說,不准比丘砍一切的大樹,大樹都有鬼神住著。例如在南華寺有棵樟樹,向虛雲老和尚求受戒;在南嶽津山老人,有一棵百果樹──結百果的樹,也去受戒。樹神受戒的例子很多,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飲食也有神

飲食也有神,人每天即使喝一口水、吃一個水果、吃一樣東西,都有神管的。你若信,它有的;你不信也一樣有,只是你不知道,不是說不信就沒有,那是愚癡的說法。你信這個神,也有這個神;你不信這個神,也有這個神。
  
  以前北京有位段正元,一般人叫他「段師尊」。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專管世間人一天誰吃多少東西,喝多少水,喝多少酒,吃多少糖,都有一定的。他如何管呢?他天天睡覺。
  
  段正元的父親是位連長、營長這類的軍官,手下有四、五百人。他這兒子二、三十歲了,不做事,只會成天睡覺。他很生氣,心想:「我都五、六十歲了,還要做工賺錢來養你;而你二、三十歲了,卻不設法自己做工維持生活,一點工都不做,這在世間有什麼用?」就罵他兒子。兒子卻說:
  
  「您做人間的官,我做陰間的官。」

  「你做陰間的什麼官?」
  
  「每天所有的人吃多少東西,喝多少東西,都是由我分配,由我來給他們的。」
  
  「你胡說八道什麼?人吃東西,還要別人分配?沒有這個道理嘛!那麼你知道我明天吃什麼東西?你分配給我看看!」
  
  「請等等,等我睡一覺才告訴您,現在我還不知道。」
  
  他父親氣得不得了,真是胡說八道!我吃東西還要你來分配?等到他兒子睡醒了,兒子告訴他:
  
  「明天您沒飯吃的。」他大笑道:
  
  「我做這麼大的官,會沒有飯吃?那我吃什麼?」
  
  「您明天只吃一個臭雞蛋,和半碗餬了的小米粥。這是您明天的飲食。」
  
  「我那麼有錢有勢,怎麼可能吃這麼點?還是又臭又餬的東西?」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趕緊殺雞、宰鴨,又預備魚肉的,弄了一堆好吃的東西。正準備吃時,他的上司來了一個命令,要他即刻出發到某某地方去剿土匪,刻不容緩的,連一秒鐘都不可停留。這下煮好的東西,連碰也不能碰的,要趕去打土匪。這一仗打得昏天暗地,他打土匪,土匪也打他,打得落花流水,非常熱鬧。
  
  折騰了半天,把土匪打跑了,他們也沒飯吃,好不容易看到一戶人家,於是想去找東西吃,偏偏那卻是個最窮的人家。這家人說:「我什麼東西也沒有。」找了半天,米沒有,麵沒有,菜也沒有,只有一個臭蛋和半碗餬了的小米粥,「這還是準備給生小孩的產婦吃,現在你要吃,可以,我們寧可不吃。」
  
  這做官的餓得不得了,拿過這些東西就吃了;而他手下並沒有想要吃豐富的東西,所以出兵前,個個很早就吃飽,只有他沒有吃。在他吃了一個臭雞蛋及半碗小米粥之後,才想到兒子昨天說他只吃這些東西的話,今天果然就吃這些東西。由此之後,知道他兒子的確在陰間當官,所以也就由他去了。這就是飲食神。
  
  我方才說,你信有這神,這神也存在;你不信有這神,這神也不是沒有。一般人都會說信就有,不信就沒有,但在此是:你信也有,你不信也有。就好像地裏頭有金礦,不管你知道有金礦或沒金礦,信或不信,這金礦在地裏頭都有的。你信,就是知道有這神;你不信,是你不知道有這神,並不是這個神就沒有,而是你根本就沒有知識,沒有這種智慧。所以我們不能跟著一般人的錯誤見解走。

諸大鬼王一多耶!

《地藏經》裏提到「諸大鬼王」,一般人講這個「諸」字,是當「多」字講,我和其他人不同,怎麼不同呢?我講它不是「多」,是「少」字,就只是「一個」。有人說你講錯了,中文這個「諸」字都是當「多」字講,為什麼你當「少」字講,說它是「一個」?我就歡喜當一個講,為什麼?因為我很愚癡的,數目多了就記不住;一個容易記,兩個就要費腦筋想一想,才能知道。
  
  那麼「諸」當「多」字講,究竟是多少呢?沒有數;沒有數就很麻煩,所以我當「一」字講。「諸」就是「一」,「一」也就是「諸」;「多」也就是「一」,「一」也就是「多」──我講經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裏。諸大鬼王,我說就是一個鬼王;哪個鬼王呢?我現在講哪個鬼王,就是哪個鬼王;有瞋目鬼王、有攝毒鬼王、慈心鬼王,這一個一個的,我不把它混在一起。
  
  又者,這「諸」字可以當語助詞;諸大鬼王就是那一些大鬼王,也就是那一個大鬼王。這個「諸」,為什麼我又當「一」字講,這是我一個不講道理的講法,現在解釋給你聽。因為若我不解釋,你始終是心理不服的,認為我講經講錯了,所以現在給你解釋解釋。
  
  這個「多」從什麼地方來的?你找一找它的根源,是從「一」那個地方來的,甚至於一都沒有。所以「多」既然是從「一」那兒來的,你不妨就從第一那兒記起,你記著第一,就可以知道第二,又可以知道第三,以此類推,可以說「一就是無量,無量也就是一」,「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所以我們修行都要歸一。
  
  修行,修什麼?修這個心。心要怎麼樣子呢?心要專一,所謂「得一萬事畢」,你要是得到這個「一」了,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修行也就要修這個「一」,要修你的念專一;念要是專一了,才能開智慧;念要是不專一呢?那是向外馳求。你要是能一念不生,那更妙。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雖然經文說有這麼多鬼,你要是一念不生,一個鬼也沒有;不但鬼沒有,連一個神都沒有了;不但連一個神都沒有,連一個佛、一個菩薩也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這才是什麼都現前了;在這個時候,佛也來了,菩薩也來了,聲聞、緣覺、辟支佛(又名辟支迦羅)什麼都來了。為什麼他來?就因為你沒有了;你要是有,他就不來。妙就妙在這個地方,所以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也就是在「諸」這個地方。
  
  這個「諸」,你不單不要當「諸」字講,就是一個也沒有來;這個諸大鬼王,一個鬼王都沒有,都跑了。鬼王沒有了,這個世界也沒有了。這個世界沒有了,那你還擔心什麼?無憂無愁,無罣無礙。所謂「性盡人己參天地」,盡人性,盡己性,盡物性,這時候,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你;你就是諸佛,諸佛就是你,無二無別。哪有一個你我他呢?哪有這麼多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呢?沒有的。一切都沒有了,那你還有什麼煩惱?什麼煩惱也都乾淨了!那時候,真是清淨至無餘。「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你看這種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那麼就不要言了吧?不要講了吧?還是不行!因為我歡喜講,還要再講。不可言,「不可言」誰知道?誰知道那個「不可言」呢?講什麼?講諸大鬼王。這諸大鬼王很兇,鬼嘛!都是兇的。我講這鬼,有一個講法。鬼的腿很長,有多長?喔!不知道有多長,我也數不過來,他是有幾丈長。總而言之,這個「鬼」字,即使是中國的一些個Professors(教授),對於這「鬼」字也都不認識;因為鬼的腿太長了,一般人看不見他究竟在什麼地方。
  
  單講這個「鬼」字,就是「歸」也。所以中國有一句話,人死就是回家似的,歸回去了;歸到什麼地方去?歸到犯罪的地方去。鬼者歸也,也就是歸到地獄裏去,以為地獄就是他的家,以為地獄就是他回去的地方。為什麼?因為迷了。
  
  我再講一個英文的講法。英文「鬼」字,叫ghost,這個字,和英文「去」(go)字同音,就是去了,去幹什麼?他以為去那地方好好玩,是最好最好的。其實到什麼地方去?跑到刀山上去,劍樹上去,油鍋裏頭去,跑到這些地方去!一天到晚go!go!go!就是go到地獄去,go到餓鬼去,go到畜生裏頭去。所以中文講法應該是歸回來,英文講法就是go,這是我的一個簡單解釋。那麼這一個大鬼到什麼地方去?什麼地方也沒有去,就只是在地獄裏。


什麼叫鬼王呢?

什麼叫鬼王呢?他是鬼中的首領。這一些鬼王不論是善、是惡,都是菩薩所化現的,你不要認為凡是鬼王就是鬼了。
  
  這一些鬼王都是在宿世發願,用種種方法來教化眾生的。有的用慈悲來攝受一切眾生,有的就用兇惡去折伏眾生。折伏和攝受,這叫「折攝二門」。因為有的眾生,遇見慈悲鬼王,而發菩提心,這是用攝受行門來教化眾生;有的眾生,遇著鬼王這種兇惡的樣子,而發菩提心,這叫折伏法,用折伏的法門來教化眾生。既然明白這一切的鬼王都是菩薩所化現的,那麼在這鬼王裏邊,根本就沒有一個善,也沒有一個惡。
  
  善惡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是從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業報那兒來的。眾生惡業成熟,就見著惡目鬼王;眾生善業成熟,就見著慈心鬼王。無論是惡業或善業,到成熟的時候,都應該轉變。惡業成熟,就轉於善業;善業成熟,有時也會轉到惡業去。我們要是修習佛法,就不會被善惡業所轉了,就只向善業這邊走;而不向惡業那邊轉,不會誤入歧途,到刀山、油鍋、劍樹上去。
  
  為什麼要學佛法?就因為要把天地都給打翻了,天翻地覆,把天地都給打破了。怎麼說把天地都給打破了呢?這天就是善業,地就是惡業,將天地這個善惡業扭轉回來,都走到善路上去,不向惡路上走。你要是能這樣子,這個惡的鬼王就沒有用了,善的鬼王也沒有工作了;因為沒有工作,所以他們都要退休了。
  
  我現在講經,對於錄音機很不滿意。為什麼呢?因為它在那地方做工,讓我一些皈依弟子都生出一種依賴性,都懶惰起來,沒有人親自去寫筆記。以前每個人都很注意寫筆記,寫得很多很多,就記得很清楚,現在都不寫了。聽的時候不注意聽,看的時候也都忘了。久而久之,把我所講的東西,統統都還給我了,叫我也退休了。
  
  鬼王──善鬼、惡鬼都沒有用了,那我這個做法師的也沒有用了。所以我還是不能叫善鬼、惡鬼退休的,他要是沒有工作,我也沒有工作,我也沒有經講了;沒有經講,也就沒有人聽;沒有人聽,那做一個法師有什麼意思?


文殊菩薩妙吉祥

文殊師利菩薩,也叫妙德菩薩,又叫妙吉祥菩薩。為什麼叫妙德?就因為他出生時有十種祥瑞:(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湧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凰。(六)豬產龍豚(豬生出一條龍)。(七)馬產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倉庫裏頭所有的穀子,都變成金子)。(十)象具六牙(象本來是兩只長牙,但這頭象卻生出六只長牙)。有這十種不可思議的妙處,所以叫妙德;又因為他出生的時候有這十種的祥瑞,所以叫妙吉祥。
  
  其實這一尊菩薩,已經不是菩薩了;是什麼?是佛。在過去世他已成佛,叫龍種上尊王佛。那麼過去世他成佛了,現在成沒成佛?現在也已經成佛了。現在成佛叫什麼呢?叫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其國土在北方的歡喜世界,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摩尼寶積佛。雖然他已經成佛,但是還倒駕慈航,隱大示小,來做文殊師利菩薩。
  
  在《法華經》中,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師祖宗;怎麼是佛的師祖宗呢?日月燈明佛有八個兒子,八個兒子最後那一尊佛是燃燈佛,燃燈佛的師父是妙光法師。妙光法師是誰呢?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而釋迦牟尼佛是燃燈佛的徒弟,燃燈佛給他授記,所以今生作佛。這要是論起輩數來,文殊師利菩薩的輩份就高了,是釋迦牟尼佛的祖師爺。但是現在釋迦牟尼佛來成佛,他又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你看!菩薩的境界,是一點相都沒有;沒有大大小小、高高下下的,沒有這種種的分別。所以我講《金剛經》時,常對你們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現在在這一間房子裏講經說法,或者有我過去的師父,都不一定;或者有我過去的徒弟,也不一定的。你們現在學佛法,要是誰學得真有道、真有德了,早開悟成佛,或者我再拜你們作師父也不一定的。所以在佛法裏頭,妙不可思議;因此,妙德、妙吉祥的這種妙處,也就在這個地方。若你明白了,「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若不明白,「著相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法雨普潤一切眾生

佛出大雲雷音,這種雷的聲音比普通的聲音更大。
  
  這是說:佛法就好像天上一塊大雲彩,普照大地,普蔭大地;這種雷聲一響,世界各處都聞見,表示佛法普及一切眾生。有雲和雷,就會下雨;下雨表示佛法普潤一切眾生的根性,令一切眾生得到法雨的滋潤。這法雨落到世界上,大樹就得到多一點的法雨,小樹就得到少一點的法雨,花草也各得其長,各得到應得的雨量。
  
  佛法也是這樣子,眾生得到法雨的滋潤,也是各得其長,每一種佛法,使每一類眾生都得到滋潤,法身慧命增加,開大智慧。


五眼境界各不同

 肉眼礙非通,天眼通非礙
  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肉眼礙非通:什麼叫肉眼?因為它能看見一切的人和東西。這個肉眼,不是我們平常能看見的眼睛,是另外還有個肉眼;天眼和肉眼,各在一邊。那個肉眼,不單是房子裏邊的東西可以看得見,就是房子外邊,甚至於不論多遠,都可以看得見。只要你想看,就可以看得見;你要是不看呢?那當然就看不見。
  
  可是你雖然能看見,也最好是不看。為什麼?你看一樣東西,就費一個心念、生一個心念。多一個心念,就不如少一個心念;你多一個妄想,就不如少一個妄想。你用這個眼去看東西,觀察事情,這也都叫「念」。不過這一個「念」,和一般人的「念」又有多少不同;雖然不同,但是也沒有什麼益處。所以就算在你能看的時候,也應該不看。這個叫做「肉眼礙非通」,表示它可以看得見一切有所障礙的東西。
  
  天眼通非礙:天眼是看什麼都看得非常地徹底,而沒有障礙。
  
  法眼唯觀俗:法眼是看俗諦,俗諦就是一般世間的情形。你要是開了法眼,念經不需要拿經典來念,只要睜開法眼,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經典,都有無量無邊的法寶。你只要得了法眼淨,就能遍觀一切諸法實相,這是「法眼唯觀俗」。
  
  慧眼了真空:這個智慧眼是觀空的。俗諦又叫假諦,因為它不是一種有實在體的;真諦了真空,又叫「空」。慧眼了真空,它明瞭真空諸法實相。
  
  佛眼如千日:佛的眼睛,就像一千個太陽那麼樣的光明,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聞;佛眼具足一切的功能,是一切智慧的表現。
  
  照異體還同:所看的雖然是不一樣,而它的本體是一個的。


解行相應

現在講經,有的人以為這是很平常的;其實你能聽到人講經,這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最難最難了。在美國這兒,你看有幾個地方講呢?尤其是這樣照著經典,一字一字地把經裏所有經文的意思都講出來,這是沒有的,在西方國家裏可以說是很少、很少的。
  
  雖然是很少,但因為西方人從來也不明白佛法,所以現在聽見真實的佛法,也不認識了。就好像沒有看見過金子的人,你給他金子,他就拿這個金子當銅來看。拿金當銅、拿鑽石當玻璃,因為他不認識;所以同樣的道理,你給他講真正的佛法,他說這是很平常的,說這是講外邊的,不是講裏邊的。
  
  其實,如果外邊都不明白,裏邊怎麼會明白?要裏外雙管齊下。你不明白理,就不能修行;你不修行,也就不會明白理。
  
  所以要解行相應──解就是明白佛法;行就是照佛法去實行。


如來非壽非不壽

如來的壽命,依照《法華經》有三種的講法,依照《十六觀經》又有三種的講法。
  
  佛的法身真如,不隔諸法,以如理為命。法身的真如,和諸法絲毫也不隔,這叫「壽」;以如如之理,作為他的命。這很不容易講明白的,什麼叫如如之理?就是本來的理,就是佛的命,也就是法身。
  
  報身呢?以實相的智慧,境智相應;境也就是智,智也就是境。佛的境界,也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境界。佛以智慧而照了一切的境界,這叫「境智相應」,境界和智慧互相相應;「境智不二」,也就是境界來了,隨來隨照,隨照隨了,什麼境界來,佛都認識、都明白,不會被境界所障住而不認識境界;這境界和智慧雖然是兩個,但是也變成一個。以這一個道理作為他的壽,以智慧作他的命,這是根據佛的報身來講,這個叫壽命。
  
  那麼以應身來講,這叫應化身,化就是應身。應身以一期百年不斷為壽。這一生,活一百歲不死,這就是壽,這是應化身──化身、應身,以他這一生的因緣去作這個命,這是依照《法華經》上三身的講法。
  
  若依照《十六觀經》的講法又不同了,怎麼講呢?經上說「應身示同生滅」。佛示現也有生有滅,就是佛出世又入涅槃,這叫「生滅」。示同生滅,是「有始有終」;有一個開始,又有一個終,這是講佛應身的壽命。
  
  報身呢?這個「報身一得永得」,一得到佛的報身,永遠都得到,這叫「有始無終」;有開始,沒有終了,這是佛報身的壽命。
  
  法身的壽命怎麼樣?「非壽非不壽」。你說他長嗎?也不長;你說他不長嗎?也長。非壽非不壽,這是佛的法身,因為不能說他有多長,所以非壽;非不壽,但是你也不能說他短,所以非不壽。非壽非不壽,「無始無終」,就是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末了──這是佛法身壽命的講法。


每個人都有死的時候

說人如果死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也不用吃飯,也不用穿衣服,也不用睡覺,也不用做工,什麼都不需要做了,這是最好的。可是,雖然說最好,也有一個最不好,什麼最不好的呢?死了,如果你做善事,就生到三善道裏去;如果你做惡事,就生到三惡道裏去,或者墮地獄,或者轉餓鬼,或者做畜生,去那裏受苦了。
  
  昨天有幾個遊客到佛堂,我給他們講做軍人應有的責任。什麼責任呢?我說在軍人裏頭,也有菩薩,也有修羅。菩薩就在軍隊裏來教化眾生,令眾生不要殺人殺得太多了;修羅也是在軍隊裏頭,但他卻叫眾生殺得越多越好,殺的人越多,他的威風越夠,他的功勞也最高。菩薩則叫人不要殺生,令兩個國家和平相處,把事情和平解決,他對軍人說若能如此,那麼他的功勞就是最高,也會做最高的官。我告訴他們要學菩薩,不要學修羅。
  
  什麼叫修羅呢?什麼又叫菩薩?中國有兩個將官,一個是關羽,他殺的人非常多,可是他死了之後做菩薩。秦將白起,他殺的人也多,可是他死了就去變成牛、變成豬、變成馬。他為什麼變成牛、變成馬?因為他坑降卒二十萬──有二十萬的兵都向他投降了,他卻又刨一個大坑把他們活埋進去,這是一種修羅心。但是關公所殺的人是惡人,沒有殺善人,所以叫「除暴安良」。結果一個就做菩薩,一個就變成牛、變成馬、變成豬、變成羊。
  
  我們有一個美國的朋友,他是海軍的軍人,他問我:
  
  「你信不信人死了會變成畜生呢?」當時我說:
  
  「你相信人死了做畜生也好,不相信人死做畜生也好。你信會做畜生,你若應該做畜生,也要做畜生;你不信會做畜生,你死了應該做畜生,也要做畜生,不會有所改變的。你做佛事,就是佛;你做菩薩事,就是菩薩;做人事,就是人;做鬼事,就是鬼;做畜生事,就是畜生。你做什麼事情,就是什麼。這個不是你相信,就會去做;不相信,就不會去做。不論相信不相信,你應該做的,一定會做;不應該做的,一定不會做,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有一個中國人說:
  
  「哦!你講這個道理是非常高深的,我將來要來學習佛法。」
  
  我們現在每一個人應該自己想一想,我什麼時候死呢?我是在哪一天死?我死了又到什麼地方去啊?會不會墮地獄?我們聽法,聽到每一個地方,都要迴光返照,照照自己;不是聽了就當耳邊風,過耳不留的,那是沒有意思的!每個人都有死的時候,不要相信我方才說的──人死是最好的一件事;也不要相信──說人死是最不好的一件事。人將來都要死,不管它是好還是不好。你做好,就是好;做不好,就是不好,「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古人有這麼幾句話:
  
  若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
  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看見他人死的時候,我的心裏熱得好像火那麼炙熱。這不是熱他人,不是因為他人死,我心裏難過說:「啊!他怎麼死了?」而是看看輪到我,慢慢就輪到我了。雖然生的比死的多,但是死的也是一個一個輪著,將來都要死的。所以,如果你不怕死,就趕快去死,現在就可以死;為什麼你又不死呢?死,並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好死和惡死的問題。惡死就是飛災橫禍,或者被車撞死;或者飛機出了意外;坐輪船,輪船沉了;坐火車,火車相撞了。這種種你本來不想死,但是就死了,這叫意外;意外之死,就是惡死。
  
  你要是願意死的時候,那死就是好死。你要是不願意死呢?也可以永遠不死的來修道。
  
  修道人,生死自由。願意活著,永遠都活著;不願意活,現在一坐就往生,入涅槃了。但是你要有這功夫,生死由我,而不由天;誰也管不了我,是我自己管的。我願意死,現在就死了;不願意死,永遠都活著。修道就是修這個性命,有這個能力。可是當你有這個能力時,有的時候,就不願意留在這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實在是太污濁了,五濁惡世,太不乾淨了!


八識離身五眼開

 《地藏經》中提到,婆羅門女因想念她的母親太過真摯了,所以她坐得很端正,忘了痛,也不記得胳臂、腿都跌斷了,只是一心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名號。經過一日一夜,這麼長的時間,沒有休息,沒有吃東西,沒有大小便,也沒有飲茶。端坐一日一夜──不是跪著一日一夜,是坐著二十四個鐘頭,只是念佛,沒有做其他的工作。在這個時候啊!忽然間,在這念佛、念念……,自己就走到一海邊。這不是作夢,是因為誠心到了極點,可以說是靈性,也可說是識神,也可以說是魂魄,總而言之,這麼多的名稱都是同一個。這種靈性,就是人身體上的那個八識,這第八識因為婆羅門女坐的時間久了,也忘了痛,把一切都停止了,只有念佛這一念;這一念真誠了,八識就離開身體。所以,她忽見自身到一海邊。
  
  每一個人坐禪,坐坐坐……,或者見到什麼境界;那個時候,你的八識或者就離開身體,所以能見到其他的境界。八識──你要是開五眼,就可以看見鬼、神、菩薩、佛……,若沒開五眼,就看不見。修道人的靈性(八識)也有五眼,那是在身體裏邊;若靈性離開肉體,那五眼就開了,所以能看見種種的境界。這位婆羅門女,一定也是修道很久了,所以肉體上的五眼雖然沒有開,但當她的八識離開肉體,就可以看得見,所以她忽見自身到一海邊。


七七日內作功德

人死後若要做功德幫助他、超度他,必須要在四十九日以前。因為在四十九日以前,死者的罪業還沒有定,你可以隨時作功德,使他得到這種利益。要是過了四十九天,罪業就判定了;好像法院判罪似的,判決定罪後,就不能再改變了。
  
  那麼在四十九日以前,如果能為亡者念經誦咒,就可以超度他,令他得到好處。要是過了四十九天,亡者的罪判決了,那麼你念經超度他,有沒有功德呢?有,但他所得到的功德少,力量小,沒有那麼大,也不能說一點都沒有。
  
  所以大家以後作功德,最好在四十九天前。


罪業是自己造成的

三業就是身業、口業、意業。
  
  身有三惡,就是造殺、盜、婬業,殺生、偷盜、邪婬(不守規矩);意有三惡:貪、瞋、癡──貪心、瞋心、癡心;口也有四惡:綺語、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是專說男女不正當的話;妄語是專講大話、說謊話、打妄語;惡口是罵人;兩舌是對張三說李四不對,對著李四又說張三不對,互相挑撥是非。一個人說兩種話,對甲說乙如何如何,對乙說甲如何如何。一個舌頭說兩種的話,所以就叫兩舌。口有四惡,加上身三惡,意三惡,合起來叫十惡。
  
  這十惡又叫三業惡因,這是造惡的種子。
  
  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所謂「咎由自取」,罪業是自己造成的。


兩舌惡口破和合

我們人切記不要犯兩舌惡口。
  
  怎麼叫兩舌呢?對於這一個人,一個面孔;對另外一個人,又一個面孔。對於甲,就說乙怎麼樣不好;對於乙,就說甲怎麼樣不好,這都是兩舌惡口的過。或者挑撥離間,令本來團結一致的團體,卻因他的破壞而解散了。
  
  惡口、兩舌裏邊,最要緊的是不可以破和合僧。
  
  什麼叫和合僧呢?對出家人,不論他是比丘(尼),或是沙彌(尼),他們既然已受出家人的戒了,或者受菩薩戒,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應該說比丘(尼)和沙彌(尼)的過。因為你學佛法,是從比丘(尼)、沙彌(尼)等出家人這兒學來的,你不能學了佛法,然後還破壞佛法。所以你不能令僧伽裏邊互相不和,要是令僧伽裏邊互相不和,這就是兩舌、惡口,又叫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在佛法裏邊是五逆罪之一。五逆罪是最重的罪:
  
  (一)弒父:殺父親。
  
  (二)弒母:殺母親。
  
  (三)弒阿羅漢:殺證果的羅漢。
  
  (四)破和合僧:譬如對這個出家人說那個出家人怎麼樣不對,有什麼樣不好的地方,他怎麼樣對你不起;對那個出家人又說這個出家人怎麼樣不好,怎麼對不住你,你看他又怎麼樣子,如何妒嫉障礙。令出家人裏邊都不和了,互相不能共住,分散開來,這叫破和合僧。
  
  (五)出佛身血:或者把佛像燒了,或者把佛像毀壞了。現在雖然佛不在世,但你惡心把佛像毀壞,這也叫出佛身血。
  
  以上都包括在兩舌、惡口裏頭,所以這點,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要犯這種毛病。犯這種毛病,墮落到地獄,是永遠都不會出來的。


邪知邪見

身見:總不願吃虧,總要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譬如吃東西要吃好的,吃補品,怕自己身體不好,把自己餵得肥肥胖胖的;身上的肉不怕多,愈多愈好,他認為這是身體健康。一切時、一切處,都為自己的身體作打算──給自己找好地方住、吃好東西、穿好衣服,一天到晚給這身體打算盤,怎樣能對身體好?這是身見,不願令身體吃虧而受損失。
  
  邊見:所見的都是偏見。人家說抽菸不好,他卻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反而說:「你不懂其中妙處!你若知道妙處,恐怕你也捨不得。」他講得很有道理。邊見就是說得很巧妙,辯得天衣無縫,辯得理由很充足,但實際上是個偏見。
  
  戒見:是邪戒。好像見到信佛的人不吃肉,就說:「不吃肉有什麼不得了?你看那些人連鹽都不吃,那才是真本事!若不信,你也試一試!」故意這麼譏譭三寶。總而言之,你所做的事情,明明是對的,他總要給你找出不對的,找出個毛病來,這就叫「吹毛求疵」──你說你沒有毛病,他把你的毛吹開,說你看你這裏還有個病,這就叫吹毛求疵。
  
  邪見:譬如人都說孝順父母是對的,他說孝順他們幹什嘛?父母生子女是他們貪一時的快樂,你以為他對你有什麼好處!所以不要管父母了,他們老了,死了,這活該!早點死最好,免得在世上多一個消費者。他說得長篇大論,你說孝道是好,他就說:「不對!那個老的你孝順他幹什麼?你真是愚癡!」他說你愚癡。這就是邪知邪見。


氣的根本在丹田

我們人無論念經、念佛、誦咒,都要會用氣力。
  
  這氣力怎樣用呢?這股氣要從丹田發出去,回來也要送進丹田裏,丹田就是肚臍裏邊三指那個地方。無論念經、持咒、念佛都好,這股氣出來也要是從那地方出來;回去也要回到那個地方去。從丹田發出來的這個氣是足的,不過你用力不要用得太大,也不要太小了,要自自然然地,這樣才不會傷氣。因為從丹田發出來的氣,是氣的根本,這氣是源源不斷的。你要是不會用這氣,就會傷氣,氣也會斷的,這一點我們應該知道。
  
  無論是寫字或做什麼,為什麼要一氣呵成?因為你若能運用這氣的力量,這就是有功夫了。


七種聖財

《地藏經》中有位財首菩薩,他是無毒鬼王所修成的。財首菩薩修行七聖財,就是七種財寶:
  
  (一)信。這是修行的一種財寶。
  
  (二)戒。這是修行的一種財寶;尤其是在末法時代,傳戒受戒都是稀有的事,而出家人一定要受戒,才是完整的出家人。
  
  (三)多聞。這是修行的一種財寶。
  
  (四)捨。布施也是修行的財寶。
  
  (五)智慧。要有智慧,這也是修行的財寶。
  
  (六)慚。這也是修行的財寶。
  
  (七)愧。本來「慚愧」兩字是合在一起,但在這裏兩個字是分開。
  
  這些都是修行所應有的財寶,因有信、戒、多聞、捨、智慧、慚、愧這七種財寶,所以叫財首菩薩。


轉輪聖王有種種寶

 轉輪聖王,有種種的寶貝。他有輛飛車;我們現在乘火箭到月球去,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但轉輪聖王這飛車,在一個鐘頭之內,就可以遍遊三千大千世界,不但月球、星球,任何地方都可以到,就那麼快。
  
  他又有藏寶,什麼叫藏寶呢?無論到什麼地方,轉輪聖王說:「我要用錢了!」那個地就刨開了,要用多少金子,就有多少金子;用多少珠寶,就有多少珠寶。為什麼他能這樣呢?因為他的福報大,所以一切的珠寶,都給他預備著。他又有馬寶;這種馬,也是比火箭都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他所有的,都是天然為他現出來的。因為他福報太大,要什麼有什麼,簡直是遂心如意,沒有求不得苦。


印度有四種姓

在印度有四種姓,我們應該知道印度這四種姓是什麼:
  
  (一)婆羅門,是淨裔。
  
  (二)剎帝利,是王種。以上兩種是貴族。
  
  (三)吠舍,是做生意的商賈,什麼叫商賈?商是行商,賈是坐賈;行商坐賈,是指做生意的。
  
  (四)旃陀羅,是最低賤的,是屠夫、殺豬宰羊的那類人。在印度,屠夫不可以和一般人一起走,要單獨走一邊;若碰到貴族,更不能和貴族同一條路走。他們身上有標幟,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旃陀羅,這是很低賤的行業,所以是最微賤的姓。
  
  在印度和英國都講究階級觀念,直到現在,印度和英國都還有階級觀念;但在美國是民主的,大家沒有什麼階級觀念,都是很平等。而印度不是,高尚的人和低層的人是不能互相講話的;如果和低層的人講話,高尚的人會看不起你,說你這人沒什麼價值,太不值得。這種階級觀念分得很厲害。


每一個眾生的業緣

什麼叫眾生?眾生是「攬眾因而成,逐境而生」。眾因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因,攬這五因而成的身體。逐境而生,由這種因緣境界而生出來的,就叫「眾生」。
  
  業,怎麼會有業呢?這業或者是由言語上造出來的,或者是由身體造出來的,或者是由意念造出來的。造出來,怎麼不叫「因」,而叫「業」呢?「因」只是這一種、這一次,這叫因;「業」,積久而成業,其中有多種的因。因為因太多了,就不能叫因,而叫業。
  
  緣,是一種造業的因緣,造業的因緣有種種,每一個眾生,有每一個眾生的業緣。而每一個眾生所遭遇的境界不同:有的眾生所遭所遇都是很快樂的,為什麼?因為他在往昔所種的都是善因,所以今生就結了善果;有的眾生所遭所遇都是非常的困苦艱難,為什麼?就因為在往昔沒有種過善因,而種了惡因;惡因積久而成惡業,所以今生就受這種苦的果報。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種善種惡是由個人所造出來的,不是別人使令你造的,所以乃至於成佛,也不是別人教你成的,是你自己要用功修行,才能成就。你用功修行,這就是種佛因;將來成佛了,結佛果。也就是你造佛業,將來就成佛;你造的是魔業,就做魔。
  
  所以三業惡因──貪瞋癡──之所招感,這是業緣的意思。


三種業海造地獄

《地藏經》上提到鬼王無毒對婆羅門女說:「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在三個海裏邊,這就是大地獄。
  
  怎麼叫「業海」呢?業海就是眾生的業力所聚集而成的。海是多的意思,不一定是真有個海,而是指業力聚集,猶如大海那麼樣的無邊無量;這三種海也可以說是,人的身口意三種業所造成的業海。所以無毒對婆羅門女說,三海之內是大地獄。那地獄有多少呢?有百千萬種那麼多。每一種地獄都不同的,都有特別的設備。也可以說每一個人造每一種業,就有一種地獄。地獄並不是人沒有死之前,就先造出個地獄預備著,而是由每一個人的自業所現出,自己造什麼罪業,就受什麼果報;造種種的惡業,就受種種的惡報。
  
  好比有一種炮烙地獄,這「炮烙」是用銅所造,裏面是空的,火在裏面燒。是什麼樣的人墮落到這種地獄裏呢?就是好婬欲的人。好婬欲的人,因為業力所感現,他看炮烙不是炮烙,而是和人一樣的形相。好婬欲的男人見到炮烙,就認為是個美女,所以就去抱這個美女,一抱,就被火燒得皮焦肉爛,想離也離不開了;要是好婬欲的女人見到炮烙,炮烙就變成一個很英俊的男人,甚至於這男人就是她的舊朋友,於是認為他鄉遇故知,老友相逢,所以也就不顧一切要上去相親近,一親近,也就被這種欲火燒死。燒死了,地獄有一種巧風,是一種妙法所造成的風,這巧風一吹,他又復活;但是活了之後,還是繼續受那種果報。因為他忘了方才所受的刑罰,而只記得那好處,又重蹈舊轍,所以又在那裏受苦果。炮烙地獄是這樣,其餘還有很多種,都有它的特別處。


怎麼叫信邪?

 怎麼叫信邪?信邪不一定說是信旁門左道,而是將信將疑,今天信佛,明天又生起了懷疑心,說是「信三寶?我也沒看見什麼三寶佛,我也沒看見法,雖然說有經典,也都是這樣子,沒有什麼不得了的。僧?他也是個人嘛!怎麼就要我恭敬呢?」生出一種懷疑,這就叫信邪了。
  
  沒有正念,就是邪念;你沒有正信,就是邪信,信邪了。好像有外道說:「你給我一百萬塊錢,我就賣給你一個皇帝做,你來生就會做皇帝,只要你給我一百萬塊錢就可以。」你一想:「喔!我來生可以做皇帝?好!」就拿一百萬塊錢給他,這就叫信邪了。
  
  其實皇帝怎麼可以隨便賣呢?你怎麼可以買皇帝來做呢?或者現在的民主國家,可以買總統做。說你今生是個女人,沒有做總統,那你給我一百萬塊錢,我保證你來生可以做總統。到來生,無論有沒有做總統,都找不著他去要這一百萬塊錢,他也不是開一個保險公司來保險你,所以這就叫信邪。
  
  怎麼可能用一百萬塊錢買到一個總統做呢?沒有這個道理。如果今生用一百萬塊錢,可以買到一個總統做,這或許還是真的。為什麼?我可以用一百萬塊錢去運動(拉票),使人人投我的票,那麼我就可以做了;但是又要美國籍,外國籍不可以的。這就叫信邪,信邪就是所講的沒有道理,不合乎理。或者說你給我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我保證你來生就做男子,不做女人。你一聽,「喔!這可不錯,我一百萬塊錢買一個男人做,不算很貴,很便宜的。」那麼就給這個外道老師一百萬塊錢;一給他錢,他就放到荷包裏去,飲酒吃肉,隨便玩女人,什麼都做;做完了,你也沒法子再找錢回來。所以保證來生做男人,這也不保險的,這都叫「邪」。
  
  這是舉出一、兩種騙人的老千手段──專門騙人的,就叫「老千」。
  
  因為盡信邪法,所以就不信正法。說什麼呢?邪法說:「你何必信佛?你就是佛,只要你給我六十五塊錢,就可以了。」六十五塊錢就可以買一個佛做,像這樣的都是邪法、邪道。佛怎麼可以用錢買來做的?你可以做佛,但不是說用錢買佛來做。你用錢去做功德,功德做得夠了,才能成佛。你做功德還要修道,還要參禪、打坐;你不修道還是不可以的。好像釋迦牟尼佛,要是可以買佛做的話,也不必去雪山坐了六年,然後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他在作太子時,有很多錢,就可以隨便買一個佛來做;但佛不是人可以用錢買的。


佛的十號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有位居士問我︰「如來佛和阿彌陀佛是不是不同?」其實阿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這每一尊佛的名字都叫「如來」。不是說單這一尊佛叫如來,另外一尊佛不叫如來。
  
  佛有十個名號,什麼叫「號」呢?好像我們人有個名字,然後又有個別號。名字是自己尊長所用的,別號是一般平等的人所用的。號者號也;什麼叫號?就好像老虎發脾氣了,獅子吼的聲音。號,聲聞於外;因為你這個聲名大,一般人都聽見了,所以叫「號」,又叫「別號」。這號就是大聲叫,有這麼一個意思。那麼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這是個什麼號呢?這叫「倣同先德號」,倣是模倣,就是學以前有德行的人。
  
  (一)如來。「如」,如無方所,沒有一個特定的地方;「來」,來感而現,等「來」感應道交了,而現出來,這叫「如來」。又如來兩個字是「來無所從,去無所去」,也就是無所來,無所去,這叫如來。又「如」是本覺的這個理,「來」是始覺的那個智。以本覺的理,契始覺的智,所以這也叫如來。如來大概的意思是這樣。
  
  (二)應供。就是應該受人天的供養,人間的人應該供養他,天上的人也應該供養他,這叫「應供」。應供也有一個名號,叫「堪為福田號」,就是他堪作人天的福田。福田有自利和利他兩種。自利,就是自己研真斷惑;什麼叫研真斷惑呢?研究真理,把疑惑都斷去了。自己明白了,再能去教化他人,令他人也得到真理,將疑惑都斷了,這是利他。
  
  (三)正遍知。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正,和外道的不正有所分別;遍,和二乘的不遍有所分別。二乘人,他證到偏空的理,而沒有得到遍,所以這是和二乘不同之處。知,是指和凡夫不同之處,凡夫是不知,而正遍知是無所不知。遍知也有一個名號,叫「遍知法界號」。
  
  什麼叫遍知法界號呢?好像《楞嚴經》上說:「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松樹是直的,荊棘是彎曲的,鵠鳥是白色的,烏鴉是黑色的,皆了元由,它們的根本是怎麼一回事,佛都知道。乃至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外,所落雨滴的點數,就是甚至於一滴,佛也知道。佛是無所不知,因此得此名號,就叫遍知法界號。
  
  (四)明行足。明是明白,行是修行。明也就是智慧,修行就是福,福慧雙足──福也圓滿了,慧也圓滿了,這就是明行足。那麼明行足的明,又可說有三明。什麼叫「三明」呢?就是天眼明,得到天眼通了;宿命明,前生的一切,他都明白;漏盡明,得到無漏了。明行足也有一個特別名號,叫「果顯因德號」。佛於果位上,顯現出來他在因地所修的德行。
  
  (五)善逝,世間解。善是好,逝當「往」字講。「善逝,世間解」的另外一個名號,就叫「妙往菩提號」。為什麼叫妙往呢?他善到十方諸佛國土,用權巧方便來教化眾生,所以就叫妙往菩提號。
  
  (六)無上士。怎麼叫無上士呢?因為他把所有的惑都斷了,沒有見惑、思惑、塵沙惑,沒有種種的惑了,所以叫「無上士」;若有惑可斷的,就叫「有上士」。無上士也有一個它自己的名號,叫「通偽達真號」。佛知道內身和外境一切一切都是虛偽的,唯獨佛乘是真實的,所以叫通偽達真號。
  
  (七)調御丈夫。調是調和,御是御車。古來的車是用馬拉的,要有一個人拿鞭子趕這車,這叫御車。現在駕駛汽車,也可以說是御車。有一天晚間,我說:「駕車就是調御丈夫。」這個調御丈夫,調御什麼呢?調御六道眾生,都到佛果菩提,到佛的果位上。所以這是最大的一個大丈夫,調御眾生,令其了脫生死,超出六道輪迴。調御丈夫也有一個名號,叫「攝化從道號」,化度眾生,令一切眾生都依從修道的路去修行。
  
  (八)天人師。佛可以作人天的師表,三界的師表。這也有一個名號,叫「應機說法號」,應眾生的機緣來說法。
  
  (九)佛。佛是半梵語,具足來說,叫「佛陀耶」;因為中國人歡喜簡單,所以就稱佛。佛也有一個號,叫「三覺圓明號」,三覺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三覺圓,萬德備;萬德也都具備了,所以就成為佛。
  
  (十)世尊。佛無論在世、出世間都尊貴,所以叫「世尊」。這也有一個特別的名號,叫「三界獨尊號」。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獨尊,是指只有佛才是最尊貴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時候,就一個手指著天,一個手指著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邊和天下邊,只有佛是最尊貴的,所以第十名號叫世尊,別號就叫「三界獨尊號」。
  
  世尊又有六種的意思:
  
  (1)自在,佛是最自在的。
  
  (2)熾盛,好像火,很熾盛。
  
  (3)端嚴,又端正又莊嚴。
  
  (4)名稱普聞,誰都知道佛的名稱。
  
  (5)吉祥,世尊這個名字有吉祥的意思。
  
  (6)尊貴。
  
  以上所說,是佛十號簡單的解釋。


分身一身本無身

分身可以說是分靈,也可以說是分性,或是分心。
  
  為什麼叫「分靈」呢?因為菩薩有一種靈,就是靈感,所謂「有感斯通,無求不應」,這種靈感,像「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有一千個水池,就有一千個月光照到那些水池中,這些水池裏的月光就是那個靈,也就是那個性,也可以說是那個身,也可以說是那個心。因為有水池,所以就有月光現出;若沒有水池,那麼月的本體根本沒有分開的。有水池就有月光,是不是由那個月光分出來的呢?不是的。雖然不是,但是水池裏可有月光現出來,所以說千潭有水千潭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萬里地沒有雲彩,萬里地都是萬里晴空。
  
  例如地藏菩薩的分身,本來沒有分身,但是為什麼《地藏經》說有分身呢?因為眾生機緣的緣故,所以有分身。這個分身好像什麼呢?再舉出一個很淺近的比喻,分身好像照相似的,本來一個人,照相後,又有一張相片出來,那麼這張相片的像是沒有作用、沒有靈感、沒有生氣的。可是地藏菩薩這個分身,是他所分的這個身,和他本來的那個身是一樣的,所謂「千百萬億化身」。
  
  地藏菩薩的分身,也就是他看見某一地方有地獄,他就分出一個身到那個地獄去教化眾生。因此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任何地方、任何角落裏有地獄,他都分身到那些地方去教化眾生。這是因為地藏菩薩他發願教化地獄裏的眾生,所以任何地方有地獄,他就有分身到那個地獄去,這就叫「分身」。
  
  那麼地藏菩薩由一個身而分為多身,多身又共復一身,這叫「共復一形」。一身能變成多身,所以一身也就是多身;多身共復一身,因此多身也就是一身。再往深的講,也沒有多身,也沒有一身,地藏菩薩根本就沒有一個身。
  
  怎麼說沒有一個身呢?他無我相,他要是有一個身,就是有我相。因為他無我相,所以雖然多身,多也不多。雖然一身,一也不一。因此一也就是多,多也就是一。
  
  地藏王菩薩分身無量,而無量合成一,所以從一身到無量身,從無量身又能共復一身。這樣,你說他怎麼會有個身呢?若有個身,他這麼多身,你說哪一個身是地藏王菩薩?哪一個身不是地藏王菩薩?所以可以說每一個身都是地藏王菩薩,也可以說都不是地藏王菩薩。怎麼說呢?以他所示現的身,可以說是地藏王菩薩;以他無相的身──他根本沒有相,所以也可以說不是地藏王菩薩。
  
  又可以說,不論哪一個人發願想學地藏王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分身,和地藏王菩薩沒有分別。
  
  為什麼你要發願學地藏王菩薩?因為你歡喜地藏王菩薩他這種的行為、他的智慧、他的願力。
  
  為什麼你歡喜他呢?這又是個什麼道理呢?這個道理,本來你自己可以知道的,不需要我講,雖然你自己知道,可是你不敢承認。所以我現在可以告訴你,證明你就是地藏菩薩的分身;所以你歡喜地藏王菩薩,就要仿照他的志願去做,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分身。雖是分身,但你再能依照佛法去修行,把你的自性恢復圓滿,明心見性;你那時候也有神通了,又可以回去和地藏王菩薩合成一體,共復一體,共復一形,那時候叫「返本還原」了。


隨時隨地都可以開悟

不是說佛入涅槃後五百年就沒有新阿羅漢,沒有人開悟了。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有人開悟,隨時隨地都有阿羅漢出世的;不過,這個阿羅漢他證果了,不准顯神通,不准各處去管閒事。好像從印度到中國的摩騰、竺法蘭法師,都是有神通的;還有達摩祖師,他是在佛滅度後一千餘年出世的。
  
  另外,虛雲老和尚是中國近代的高僧,這些都是阿羅漢,都是菩薩;他們不但是阿羅漢,而且是菩薩境界。還有近代的弘一律師、印光老法師也是。印光老法師,一般人公認他是大勢至菩薩到中國來的。就是佛入涅槃後五百年、一千年、一萬年,哪一個人依照佛法真正的去修行,一樣可以證果,一樣可以開悟的。
  
  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山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必恭必敬,端然正坐。到廁所去,要另外換衣服,另外換鞋子。用過廁所,洗淨之後,又把看經所穿的衣服再穿回來;即使廁所很乾淨,他都要這麼換。穿著看經的衣服不到廁所;廁所穿的衣服,不穿到看經的房裏來。一天到晚他都是這個樣子,恭恭敬敬地看經。他在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住了十八年,每一天都是看經的,沒有一天閒著的時候。
  
  印光老法師看經看了十八年後,就到南京去講《彌陀經》。你說怎麼樣?憑這麼一位大德高僧在這兒講經,居然沒有人聽,只有一個人天天來坐在板凳上等著。他以為這一個人聽經聽得很注意,很高興,他就問:
  
  「我講,你聽得懂嗎?」
  「哦!法師我不懂啊!」
  「你不懂?你在這兒幹什麼?」
  「我等著您講完經,我好收板凳;我是收板凳的,不是聽經的。」
  
  啊!這位老法師一聽,非常傷心,以後發願再也不在南京講經了。看!沒有人聽經,就一個人在這兒等著的,他以為是聽經呢?原來還是等著預備收凳子的。
  
  以後,上海居士林就請他講《彌陀經》;他到上海去講經,這回不是沒有人聽了,而是很多人聽。因為南京那個地方,佛法不太興盛,即使是大德高僧,若沒有人替他宣傳,也不會有人知道,就不會有人來聽經。但是印光老法師到了上海,因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這些皈依弟子知道師父來講經,就各處宣傳:「你來聽啦!你來聽啦!」這把佛教徒都叫來聽法了,所以就有很多人來聽法。
  
  其中有一位學生,這學生不是個佛教徒,大約十八、九歲,二十歲左右的女學生,有一天晚間,她作了個夢。作什麼夢呢?有人告訴她說:「妳要到居士林去聽經啊!現在大勢至菩薩在那兒弘揚佛法,講《彌陀經》呢!」第二天早上看報紙,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師在那兒講《彌陀經》。哦!奇怪了?我怎麼作夢是大勢至菩薩在那兒講《彌陀經》?於是她就來聽經,同時也帶了很多同學來聽經。她告訴這些學生,她夢見這位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她也不知道大勢至菩薩是誰?然後就問信佛的人,什麼叫大勢至菩薩?這些信佛的人問她是怎麼一回事?她就說她在夢中聽人家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居士林講《彌陀經》,叫她要來聽經。她對這些居士一講,這些居士想:「喔!這老法師大約是大勢至菩薩來的。」於是就去告訴印光老法師,說有一女學生在夢中聽人說您是大勢至菩薩,在這兒講《彌陀經》呢!老法師說:「不要亂講,胡說八道的。」把這些人罵了一頓,沒有人敢再說了。以後這位女學生也就皈依印光老法師。
  
  這位女學生夢中的人也告訴她,這位大勢至菩薩再待三年,他就回去,見不著他了。果然過了三年,在民國三十三年,這位大勢至菩薩──印光老法師就圓寂了。圓寂之後,一般人才知道:「哦!原來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所以,印光老法師他最歡喜書寫《楞嚴經》上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很多居士都有他特別寫這一章的字畫。因此,近代印光老法師是開悟的大德高僧。
  
  不是說佛滅度五百年之後,就沒有阿羅漢了,不但有阿羅漢,還有超過阿羅漢的呢!當印光老法師圓寂的時候,燒出很多舍利來。有舍利,這都不是平常的人。


勤勸成就至成佛

勤勸,不是勸他一次,好像我們存心想度一個人,不是說度他一次就算了。一次度不了他,要再一次;再一次度不了,還要再多幾次。例如離得遠的,你要多給他寫幾封信,告訴他多一點佛法。離得近的,就多和他接近幾次,給他講一講佛法。你要發心來度人,不要被人度了。
  
  怎麼樣被人度了呢?你本來想度他信佛,喔!然後怎麼樣呢?被他拉到耶穌教裏頭去了。自己本來想要度人信佛的,結果隨著人家轉了,去信耶穌教,或者去信天主教去了,這就叫被人度了。你能度人,這就是有定力;你被人家所度,這就是沒有定力。
  
  所以,勤勸這個「勤」,就是不懶惰。譬如想一想,我哪一個朋友對我不錯,我一定要度他信佛;還有哪一個親戚是非常好的,我應該度他也學佛法,這就是勤勸。不只勸一次,勸了很多次;這一次我沒勸明白,我再一次、再一次、又一次。總而言之,發心度人,度得信佛,乃至於成佛為止,那才是滿願了。


恭敬經典

凡是佛的經典,一定要恭敬。《金剛經》說:「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經典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有佛。經典就是佛的法身所在之處,我們要恭恭敬敬,將放置經典的地方,整理得乾乾淨淨,不要有一種污穢的行為。佛經一定要放在其他經典的上邊,或普通書籍的上邊,否則就是不恭敬。並且一定要把佛的經典放到頭這一邊,不要放到腳那一邊;放到腳那一邊,這就是不恭敬。尤其我們睡覺的床,是一個最不乾淨的地方,所以經典切記不要往床上放。
  
  凡是佛經,或其他佛書,我們都要恭恭敬敬。恭敬經典,應像恭敬佛那麼恭敬。所以,如果不恭敬經典,也就是不恭敬佛,也就是譭謗三寶。這個出佛身血,譭謗三寶,不敬尊經的罪業,都是一樣的,要是有這種的行為,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想出地獄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切記,這是很要緊、很要緊的,學佛的人一定要恭敬三寶,恭敬經典,不要出佛身血。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