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間佛教性格:一書之緣
23/12/2011 06:44 (GMT+7)
原本家住三重市的林希松居士,有一天來到普門寺,正好我要出門辦事,素昧平生的兩人在電梯口相遇,林居士客氣地問我:「您是星雲大師嗎?我想向您買《臺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這本書。」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意外因緣
22/12/2011 06:33 (GMT+7)
我一向隨緣隨喜,尤其聽到這種渴求的音聲,更使我決定要滿其所願,於是說道:「好!就讓妳們住一天。」隨即下樓向管理主任索取鑰匙。管理主任最初不肯,磨蹭了一會兒,才不情願地交出鑰匙,並且說道:「師父!您真傻喔!隨便將這麼上等的套房給不認識的人住,萬一……」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罰睡覺
21/12/2011 06:24 (GMT+7)
我童年出家時,每當不會背書,或做錯一點事,就會被罰跪香或拜佛,當時心想:拜佛不是很神聖的事嗎?為什麼會是處罰呢?以後大家不是都不愛拜佛了嗎?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方便法門
20/12/2011 07:10 (GMT+7)
依德法師剛出家時,俗心未脫,尤其對於蛋的滋味,始終不曾忘懷,所以經常藉故請假回家,好方便弄一些蛋來吃。有一次聽說他又要請假回家,我就囑咐楊慈滿師姑為他煮蛋、煎蛋、滷蛋、燉蛋、炒蛋……做各式各樣的蛋給他吃。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12/2011 07:06 (GMT+7)
一九九三年七月中旬,我到莫斯科成立佛光會,正逢該國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的令人難以置信。以大學教授而言,每月薪資十一美元,一大早趕去排隊買麵包,排上三、四小個小時,只能買到配給的分量。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餵海鷗
18/12/2011 07:38 (GMT+7)
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尤其在雪梨餵海鷗的那一幕,最令人難以忘懷。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心馨一瓣
17/12/2011 08:17 (GMT+7)
一九九二年七月,我應拉達克佛光協會邀請,前往當地弘法。第一天的行程是拜訪拉達克首席喇嘛,及印度駐蒙古大使庫碩跋庫拉仁波切所駐錫的寺院。車子駛往近山門的坡地時,只見當地佛學院的數百位兒童,頂著烈日,夾道鼓掌歡迎。我好幾次請求司機停下來,無奈言語不通,車子一個勁地往前奔馳,我只有透過車窗,以紀念品與他們結緣。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赤子之心
16/12/2011 07:15 (GMT+7)
五歲那年,一個寒冷的冬夜裡,我們全家人圍聚在火爐邊閒話家常。這時,舅舅開始講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山林裡住了一位可憐的老公公,孤苦無依,沒人照顧,每天都過著很窮很窮的日子,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我忽然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我的人間佛教性格:缺嘴小雞
15/12/2011 06:55 (GMT+7)
七歲那年冬天,我見到一群小雞被雨水淋得全身濕透,心中非常不忍,於是設法將牠們引至灶前,想藉著火的溫度將羽毛烘乾。
慧律法雨—業力的探討
14/12/2011 06:38 (GMT+7)
業是惑的別名,亦即顛倒妄想。在念念起滅之間,錯認「我」及「我的」是實存的,遂產生貪著、攀執而不斷的輪迴生死。

慧律法雨—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13/12/2011 07:12 (GMT+7)
佛法不只是一套理論,最終的目標是落實為身心的淨化。因此,在明白解脫後的心境,更重要是依循著一定的步驟,達到心靈的超越。否則,聽一大堆道理,只不過是「畫餅充飢」,無濟於事。
心靈十境
12/12/2011 07:20 (GMT+7)
學佛,一定要經過「菩薩十地」這十個階段。「地」是基礎的意思,第一個基礎階段就是「歡喜地」。要做一位歡喜地菩薩,須具備什麼條件呢?

慧律法雨—解脫後的心境
12/12/2011 07:17 (GMT+7)
追求心靈的超越,以傳統佛教術語來說,就是達到解脫、自在。現在,依據經論的記載,略為描述解脫後的心境。
慧律法雨—人生一切皆苦?
11/12/2011 07:15 (GMT+7)
許多人不瞭解佛教,認為佛教教義太重視苦;把人生說成苦哈哈的,變成是一種偏激的厭世態度。因為人類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樂,不該「以偏蓋全」。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兩方面來加以說明。

慧律法雨—心靈的超越
10/12/2011 06:51 (GMT+7)
有句廣告詞說:「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有些佛教徒就是有這種熱誠,自己學佛便巴不得旁人也趕快學佛,逢人便說學佛的好處。這種熱心傳教的心態,著實可愛。只可惜常被問及「為什麼要學佛」這類基本問題時,恐怕極少數人才能確切給予回答。
慧律法雨—信佛是迷信、正信?
09/12/2011 05:53 (GMT+7)
一般人,往往會將信佛者貼上迷信的標籤。對於這類評論,我經常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和對方論究。在談論學佛是不是迷信的行為前,先得釐清何謂正信,何謂迷信?否則一味地亂扣帽子,只顯示個人的無知及不客觀。

慧律法雨—拜佛並非崇拜偶像
08/12/2011 06:30 (GMT+7)
外教徒批評佛教徒入寺禮佛,拿香、花、燈燭供佛,認為這是迷信、搞崇拜偶像。這是似是而非的論調,與事實正好相反;佛教才是最不崇拜偶像的宗教,反倒是外教有崇拜偶像的傾向。
慧律法雨—佛之釋義
07/12/2011 05:49 (GMT+7)
「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義是「智慧」、「覺悟」。最初之所以不直接翻成智覺,而直接用這個「佛」字,這是因為中國文字中沒有意義相當的字彙能夠對等的翻譯出來。

慧律法雨—學佛並非都得出家
06/12/2011 06:25 (GMT+7)
談到出世,連帶就會說到出家。好多人都誤以為信仰佛教後一定得出家,因而裹足不前。出家是源自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對此誤解極深。譬如:有時會聽人說起,如果每個人都學佛,則人類不就要滅種了。
慧律法雨—信佛是消極厭世?
05/12/2011 05:55 (GMT+7)
信仰佛教常是「消極」、「厭世」的等義詞,這其實是似是而非的論調。首先,我們不妨對「消極」下個簡單的定義。所謂「消極」是指不積極的從事某項工作,反過來就是積極。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