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佛光菜根譚4-2
星雲法師
22/05/2017 06:1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群我相處篇

 

「禮」是一種規律人們外在行為的規範,它能使內心和行為、實質和形式調和一致,達到人格圓滿的境界。(001)

面對逆境及不順遂的事時,最好的方法是「忍」。「忍」,是一種認知、承擔、處理、認同、負責。忍的步驟是先忍之於口(下忍),再忍之於面(中忍),繼而凡事不動心、不生氣(上忍),如此才能在大冶洪爐中煉鐵成鋼!(002)

如何才能不生氣?除了懂得排解外,「忍」是唯一的法門。忍耐可以激發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會煩惱、不會動心、不會起瞋,而且愈挫愈勇,忍到最後,是一種智慧,有了智慧,看世間萬象自然沒有什麼值得生氣的。想一想:我們是為生氣而來人間的嗎?(003)

做人要爭氣,不要生氣。所謂「爭氣」,並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做個沉得住氣,吃得了苦,有大志願,禁得起千錘百鍊的人。(004)

「生忍」,是在人間生存必須醞釀的耐力;能擁有「生忍」,就具足面對生活的勇氣。「法忍」,是轉變思想心境,體證佛法所產生的智慧;能擁有「法忍」,就具備斬除煩惱的力量。「無生法忍」,是隨緣隨處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滅的境界;能擁有「無生法忍」,則在在處處皆是自由自在的極樂世界。(005)

忍耐,是潛移默化的功夫。忍一時的詬辱,便能夷滅自己一時的戾氣;修一世的忍耐,便能默化他人一世的頑冥。百煉剛之所以能化成繞指柔,全憑「忍」字一訣。(006)

在做人處事上,能忍才有力量降魔,除此,更要和顏悅色的對待一切事情,因為心態不對,事情就不會順暢。外在人事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是否快樂,故修行人要懂得心境自我調適。(007)

「我」,是煩惱的根源,只要與「我」有關係者,煩惱就會跟著來。所以,解決煩惱及情緒的妙法,就是不要只想到自己,凡事講大眾、講團體、講國家,一心念著如何奉獻,自然就不會有煩惱。(008)

接受的人生是貧窮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貴。一點頭、一微笑、主動助人,都是無限恩典。因此,父母、師長、國家、親朋的滴水之恩,都要湧泉以報。(009)

忍是一種力量,人之相好福德,皆從「忍」中而來。修忍辱要能如飲甘露;能忍者是有福之人,也是有力之人。(010)

世事如同棋一局,有遠見者勝。凡事不要太過計較,忍不下時,用力再忍,能忍難忍之忍,則一切均能如意自在。(011)

「貪瞋痴」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貪病可用「捨」醫治,瞋病可用「忍」醫治,痴病可用「慧」醫治。當一個人真正袪除了貪瞋痴,不但自己向善,更可以感化別人向善;推己及人,善莫大焉!(012)

心中有法喜、有慈悲,散發出來氣質就是歡喜與祥和;這些可以從一個人的音聲、動作中感受得到。(013)

世界上有金錢、有名位、有富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歡喜」才可貴。如果擁有了世界上的一切而不歡喜,人生有何意義?(014)

所謂歡喜,要能與人共享共有,要能不妒人有;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才是有價值的歡喜。「歡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歡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沒有歡喜只有憂悲,是不懂得生活;有歡喜也有憂悲,此乃人之常情。能夠「無憂而有喜」,則是更高的修養,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015)

歡喜不歡喜只在一念之間,到人間來做人要歡喜,不要把憂愁傳染給別人,要為自他製造歡喜的樂趣,把歡喜佈滿人間。(016)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是金錢,不是名位,是歡喜。歡喜,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歡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能夠時時懷著一顆歡喜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017)

人類要達到真正的和平幸福,必須讓大家「皆大歡喜」。而要事事「皆大歡喜」,則有賴當事者抱持「皆大歡喜」的誠意,多方溝通,費心協調。(018)

學佛的人,要學習佛陀的慈悲,以大眾的安樂為安樂;要知足感恩,有「我能給別人什麼」的胸懷,不能自私貪求,只想「別人能給我什麼」。唯有將快樂分享給別人,並懂得報恩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019)

學佛要學出歡喜心1,不要一碰到不滿意的人和事,就生起討厭的心。內心要善解人意,嘴邊要多點口惠,眼中要慈目待人,常常如此自我警惕,就能不斷進步。(020)

感動是人間修行的重要法門,一個人每天要常常感動,不但對於別人所做的善事、所說的好話,能歡喜感動,自己也要以慈悲、忍耐、謙卑、勤勞等美德來感動他人;這就是最好的修行。(021)

世間上,「歡喜」是最美好的。遇到糾紛時,多替對方著想,人我互換,以和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瞋火怒氣,只會焚燒功德林。心如工廠,能生產「歡喜」給人,才不枉過此生。(022)

心如田地,好的田地能生產好的農產品,壞的工廠只會污染環境。因此,我們要保有一顆清淨、慈悲、善良、歡喜的心,才能創造快樂給人。(023)

人生的可貴,在於能夠修善立德,造福別人。所以我們應該趁著自己能做的時候,多多發心為人服務,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發揮光與熱,讓自己的一生為世間留下貢獻,這才是生命的意義。(024)

世間上,多少戀人,因為發現對方沒有忠於感情而發生勃谿,終至分手;多少患者,由於了解自己病情深重而日漸消沉,抑鬱而終。因此,有時「不知道」中,與事實保持距離,反倒是一種美好的境界。(025)

「皆大歡喜」的本意,是一種處事的圓融哲學,並非「是非善惡不分」的濫慈悲。(026)

在人海浮沉裡,受苦受難、委屈冤枉都是「當然的」。唯有堅持這種信念,才可以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住,為自己找出通路。(027)

人生的美好是從缺陷中而有,對生活、對人生、對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變化無常等,如果都能因無求而感到滿足,而把身心安住在滿足中,則能自適其意。(028)

人生的意義,在於增進人生的真善美,在於懂得永恆的生命力,在於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029)

給人是一種播種、結緣,因為給了人,自己才擁有。富有的人,可以透過財施「給」人,貧窮的人一樣可以「給」人笑容、讚美、關懷等;能「給」的人,是最富有的人!(030)

「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份心意,給人一點服務。善的「給」予,美化了人生,淨化了社會;「給」才能維繫人間社會彼此的和諧。(031)

「富人」之名,不是由擁有多少錢而定。再窮的人,只要肯布施,就是富者。反之,有錢卻不肯布施,則和窮人沒有兩樣。(032)

殘缺具有沉潛之美,可以激起人類久藏胸懷的惻隱之心,若能善加護念,整個世界定能趨於祥和。(033)

我們不必要求形相上的物質,也無須企盼別人施予溫情,只要我們懂得知足、感恩、奉獻、結緣,一切榮華富貴都在自己的方寸之間。(034)

世界不是一個人的,唯有放下成見,去除我執,想想別人,才能擁有全部的世界。(035)

人之所以會痛苦,大都是知道太多;有時難得糊塗,可以帶來無窮的生活樂趣。(036)

我,是自私的、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痛苦;能「無我」,自然不會自私執著,自然會擁有更多、更大的空間。(037)

有的人家財萬貫,但不見得能滿足,或是有了財富也不懂得運用,這就是富貴的窮人。有些人雖然經濟上拮据,但是他看到世間的美好,每天都有歡喜心、滿足感,雖沒有財富,那也是富貴的人生。(038)

能以遊山玩水的心境,步行人生的千山萬水,是懂得生命的人,也是有福報的人。(039)

「活得很苦」的人,大都是太自私、太為自己著想,才沒有能力應付外來的壓力。(040)

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擁有全世界;反之,排斥愈多,我去的也愈多。(041)

世界最大的海洋,比海洋還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所以愈是有包容心的人,愈是富有。(042)

忠於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的言行,才能活得心無罣礙,瀟灑自在。(043)

眾生的安危,是學佛者所應該「知道」的,至於其他的瑣事,我們不但不強求知道,還應該學習趙州禪師的「忘」字訣──忘是、忘非、忘情、忘境,甚至忘你、忘我、忘有、忘無。(044)

要在世間上保有生存的空間,不外自主、自立、自發;要在世間上保有生存的時間,不外努力、勤奮、自強。(045)

語言是人際間溝通的重要工具,運用不當,則是傷人的強烈武器。因此,學習說好話,以隨喜讚歎給人歡喜,也是一種修行。(046)

人活在世上,就是要追求快樂;快樂源自放下、自在,不為旁人一句話而惱,不為他人一件事而怒。(047)

「享有」的觀念,可以擴展我們的生活領域,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世上萬物,皆可任我們享用,何必一定要擁有呢?(048)

布施是快樂而非辛苦,布施須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況下成就,因為有心也要有力量,如此才不會成為一種負擔。(049)

人之所以不平,大多是因為有分別心、比較心、計較心、偏見、貪欲、嫉妒、瞋恚。如果能以「清淨、單純」的心來做事,就能泯除分別對待,而過得歡喜自在。(050)

三藏十二部經典,主要在淨化我們的心靈。而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計較人我得失、以享有代替擁有、懂得回頭轉身、知道反省自責、對毀謗指責視為當然等等,都是放下自在的方法。(051)

禪是自我的訓練,時時觀照念頭,假以時日,內在的世界寬廣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甚至能轉煩惱為菩提,超越生死與輪迴。(052)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是最自私的人;若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建立別人的幸福,就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行。(053)

平常修福修慧,與人結緣,樂於幫助別人、服務社會,都是未來解脫得度的資糧。(054)

平日待人處事如果不將別人的短處視為缺失,而抱持「結緣,不結怨」的態度,容他、耐他、化他、度他、待時機成熟時,一定可以獲得對方的尊重。(055)

我們如果能從心裡製造光明的見解、芬芳的思想、潔淨的觀念,並且生產陽光、花朵、淨水般的語言與他人共享,必能擁有一個豐富的人生。(056)

在生活中,身要盡忠職守崗位,口要講好話、多讚美,心要彼此尊重友愛,如此自然可以完成身口意三業的修行。(057)

生活在世上要知足,不要人比人;人比人會氣死人。也不要太計較;太過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得安寧。(059)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在學佛的過程裡,結緣很重要。結緣的方法很多,例如對人行個注目禮,就是用眼睛跟他結緣;讚美對方很好,就是用嘴巴與他結緣。除此,用服務、用心意、用方便、用技術,都能跟人結緣。(060)

懂得感恩的人才會知足、才會幸福,才不會自私自利,再進而把自己融入大眾、團體,生命的價值就不一樣了。(061)

真正的情愛不是擁有對方,而是一種生命的交流,更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的無盡奉獻。(062)

人生有多種:有服務的人生,有自私的人生;有智慧的人生,有愚癡的人生;有快樂的人生,有煩惱的人生。如果想要獲得自在的人生,就要懂得「人我互調」。「以人為我」,如此很多事情就能心平氣和,自然就會有自在的人生。(063)

擁有快樂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一個人如果心中充滿仇恨,不但交不到好朋友,也感受不到人生的樂趣。(064)

當我們心中有著慈悲利人的想法,就會產生一股強大的精神力,使我們無病無,惱,充滿了蓬勃的生機。(065)

以結緣布施為心田,最大的感應不是佛菩薩放光加持,而是開發了我們內在的光明。(066)

一個人要成功立業,「緣」是不可少的動力。要有人緣,必須結好緣、善緣、良緣,更要惜緣。(067)

語言雖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但也是引起誤會最直接的關鍵,所以自古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之惕。說與不說則要靠智慧來過濾,如:所說非人不說、說了無用不說、涉人隱私不說、諂媚阿諛不說、出言招忌不說、說了招禍不說。(068)

給人歡喜快樂,是菩薩情懷;與人分享利益,是隨喜功德;別人有理,錯失在己,是謙讓美德。能以此行持,才是佛法的實踐者。(069)

只要有結緣,就會有無限的未來。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命運更平坦;積德結緣,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源。(070)

熱愛生命的人,必懂得找尋快樂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擴大,慈悲待人,心中自然富有。(071)

在人情世事中,能多些許的坦然與風趣,就能在不平的世間,找出快樂與幸福。(072)

小愛是愛與自己有關的,大愛是愛與他人有關的;真愛是愛真理、愛公理、愛國家、愛世界、愛人間的和平。(073)

我們要有心外的財富,也要有心內的財富;要有前面的世界,也要有後面的世界;要有擁有的人生,也要有空無的人生;要有群居的人生,也要有獨處的生活。(074)

人,不一定要擁有金錢、感情,只要擁有信心、慈悲、大眾、人緣,即是最寶貴的財富。(075)

人常常是苛責別人,原諒自己。如果反過來對自己常常有不滿的要求,覺得自己不清淨、不慈悲,覺得自己的修養還不夠,就會更加奮發上進,更能為別人設想。(076)

人的苦樂,不少是由於他人引起的。肯惠施快樂給別人,不但自己能離苦,往往也能得到快樂的回饋。(077)

對人生抱持施捨的態度,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富裕;慳貪的觀念,只有使我們更貧乏。(078)

心中有力量,不計較、不比較,自能超然於稱譏毀譽之外,昂首於富貴淫威之上,快快樂樂過著奉獻服務的人生。(079)

生命是活的;活著,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人生的希望,不但要勇敢的活下去,還要有願力的活下去,有智慧的活下去;不但為自己,還要為家人、為社會、為責任,勇敢的活下去。因為,不想活的人是懦夫,能維護生命的存在,才是勇者。(080)

「結緣」能化解嫌隙,主動結緣並不表示自己矮了半截,相反地,它比「結怨」更能將事情圓滿解決。(081)

人之所以會發生紛爭,無非是在思想上太本位主義,在意見上太自以為是,在相處上彼此利害太接近。若要減少紛爭,必須對人有用、有利、有需要時要提起,否則就放下。(08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壞人第一步先防備他,第二步要了解他,第三步是感化他。千萬不可生起憎惡的恨心,而應抱持調伏的悲心。(083)

真正能讀書的人,應該讀「生命」之學,能夠讀通、讀懂「生活」或「人事」的書,自然處處通達,無所滯礙。(084)

會處理問題的人,總能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絕不會小題大作。(085)

待人處事要:存誠去偽,篤實不虛;謙恭友愛,慈悲熱忱;明理樂觀,關懷大眾;珍惜因緣,培植福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尊敬感恩,勤儉本份;發心立願,自覺覺人。(086)

與人相處,不知道自己的缺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故凡事不要總是指責別人的不對、不是、不好或不應該。學習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別人,對人要多些和氣、尊重、明理、包容。(087)

施恩不望報,受怨不計較,此中寬大了多少懷抱;忍不過時,著力再忍,受不得時,耐心再受,此中消除了多少煩惱。(088)

人生在世擁有的並不一定真實,因為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必須彼此相輔相成才能成就,如同打籃球,要感謝有敵手,球才玩得起來。對不悅不喜的人,也應該「珍惜」,因為我們的生存跟這些人都有關係。(089)

被人冤枉是有福者,不要太計較一些閒話。縱使受到一些委屈,也是一時的,能夠擔當、承受下來,自然就會有力量,自然就會增加福報。(090)

 

不管對上或對下,要多講「好話」,好話非好聽的話、恭維的話、低聲下氣的話;好話是令人惀快、安慰、鼓舞的話,最重要的還是誠懇的話。(091)

社會要祥和安樂,須得人有肚量去容忍對方、接納對方,如果彼此中間有一個「空」,就不可能會有衝突。譬如在公路上,中間畫一條線,車輛來往就不會相撞,畫雙黃線,就不會超車,設個安全島,那就更安全了。又如停車,若車與車之間不留空隙,車子如何停得進去?留點間距,自然能運轉自如了。(092)

「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做人須自我要求,不能只會要求別人,在謙恭禮讓中,可以結一份好緣。(093)

人常因為誤會而造成隔閡,故相處時須彼此諒解、互相包容,不要輕易誤會別人的意思,要讓對方有申辯的空間;不給別人解釋的機會,是最殘忍的行為。(094)

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萬物之間,都是不可分割的,彼此都是對方的一部份,如能視人如己,則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自然不會有所衝突;能在異中求同,彼此互相尊重包容,即是擁有同體與共生的美德。(095)

婚姻是一份承諾,是一份責任。夫妻之間應該彼此互相關愛、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包容。要像光一樣照耀對方,像火一樣溫暖另一半,在任何環境之中都能坦誠相對,攜手共勉。(096)

有權有勢的人不是最好的,世間上最好的人是明理的人。學習靈巧通達,化愚癡為智慧,做一個明理人,才是最重要最難得的。(097)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心存歡喜、恭敬、祝福,就是結緣;給人好因好緣,則是最好的供養。(098)

人我是非只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心態問題,時間一過,環境一變就不一樣了,所以不要太著意而起煩惱。(099)

人與人相處的藝術,最好的方法不外跳「探戈」,對方進時,我們就要退;我們前進時,對方就會後退。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能有此共識,必能相處融洽。(100)

凡事不要太介意,尤其在人情上最好是難得糊塗。別人如何「說」,只是他人的看法,構不成傷害,在言論自由的環境中,凡事承擔,自然無事,最忌以耳代目,亂聽亂想。(101)

無須要求別人對我們好,也不必在乎別人的語言態度。只要自己心裡感覺很好、很感謝,有喜悅就好。(102)

一時氣脫口而出的無心言語,往往毀掉多年培養的友誼與功德。能以寬容、體諒的悲心對待朋友,及生活的一切橫逆,前途必能平坦。(103)

猜疑、誤會,會使原本快樂的家園變成愁雲慘霧的囚牢;唯有彼此信任、互相肯定,才能建立安住身心的快樂家園。(104)

如果大家都能將天下的父母視為自己的父母,將天下的子女視為自己的子女,則什麼人都可成為我們的親人。反之,如果沒有愛心,親人也會形同陌路。(105)

如果能將眾生視為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腳四肢,就會珍惜每一個因緣,心甘情願地為對方付出一切。(106)

被人利用不是壞事,能被人利用,表示自己有能力,還有存在的價值,對社會人類尚能提供些微的力量。(107)

無爭,並非不能爭,而是能爭不願爭。無爭是寬大視野、包容心量的呈現。(108)

人與人的相處,若能時時懷抱感恩的心情,仇恨嫉妒便會消失無形,是非煩惱自然匿跡無影,生活的人間自可獲得和諧美滿。(109)

學佛的人沒有敵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如果心中真有敵人,那麼用心去愛自己的敵人,是讓一個人進步的最大動力。(110)

橫向的傳播訊息,是廣結善緣的妙方;而交流聯誼,則是促進彼此進步的增上緣。(111)

一個能舉千斤之重的人卻不能自舉其身,這是明於責人、昧於恕己者的最好例證。(112)

「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別人的好壞,正可作為我們待人處事的模範與借鏡。(113)

一般雕刻家在塑造人物時,總是鼻子大、眼睛小,因為大鼻子可以變小,小眼睛可以放大,這是雕刻的秘訣。凡事難免有估計錯誤的時候,太過刻板的嚴密計畫,不見得能成功,所以,必須預留「修正」的空間,尤其在待人接物時。(114)

一個居心寬厚的人,眼睛所見,條條都是大道,足跡所到,處處都能無障礙。(115)

任憑別人待我如何不好,我也不放棄自己對人的尊重;因為尊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116)

任何的讚美、恭維,都不及在苦難時承受到別人的關懷;因此,我們要常常主動的慈悲關懷需要的人。(117)

人常會為一個位置、一個角落、一個空間生起糾紛,這就是沒有空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進一寸不見得有,退一步也不見得無。(118)

任勞容易任怨難,在人際關係上,不懂得任勞任怨者,不容易成就事業。(119)

在團體中,每一個人都有其價值,要用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團體貢獻一己之力,才不會失去自己的價值。(120)

人際間的相處對待,如果能夠做到坦坦蕩蕩、磊落自在,互相都以一顆真摯無染的心相向,就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了。(121)

一個人若沒有包容性,對看不慣的人事會放不下而覺得痛苦。所以,生活中要時常自我調適,才不會怨憎會苦。(122)

為人處事,不必患人之不重己,應患己之不重人。只要肯為人著想,自然會有人發覺你的重要,此即所謂「重人而後人重之」。(123)

「人事」是一門很大的藝術,伸拳不打笑臉人。微笑是室內的陽光;依此待人處事,就不會失去原則。(124)

一個不會與人斤斤計較的人,別人必然喜歡與他為伍。反之,凡事唯恐自己吃虧,處處用心防範別人的人,別人同樣會防範他,所以要獲得人和,首先須修「不計較」的心。(125)

和平是大家所共同嚮往的,但是絕非喪失尊嚴的苟安,而是人人在平等的原則下,共存共榮。(126)

儘管思想不盡相契,但在圓滿的大前提下,仍能互尊互重,即是明白「融和」的真義。(127)

人我相處之道重要隨緣,但在有利害得失之際,則要能「不變隨緣」,凡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128)

中國人的民族性,有些總是見不得別人好,往往只知分割不懂得融和、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國;故要國家富強,必須人人都從心理建設做起,讓好人出頭,尤其要有佛教的「無我」心胸,才能救國家。(129)

想要實質改變世界使之「平等」,是很難的,但我們可以做到心裡的平等,以「平等之心」看萬物,世界就會更美好。(130)

真正會開車的人,能觀察空間,該快則快,該慢則慢。做人也一樣,能掌握人我的空間,則事事沒有障礙。(131)

人情參不透、是非辨不清,就會生起無明,世間上的境界無所謂好壞,只有心中的好壞分別。(132)

生存在世間,珍惜生命,就要珍惜呼吸。趁著一口氣尚存,要把對人間應盡的責任盡了,要把對人間所發的願心完了。應該給國家社會、父母子女、親朋好友的一切,也都要在一息尚存的時候,趕快處理妥當。(133)

世間上最可貴的東西是平等;平等才能溝通,溝才能和平。佛與眾生平等,便是世間最偉大的平等。(134)

一個人如果能時時懷抱關懷別人的心,所言所行就能以善行為基準,自然不會傷害他人,人我之間的距離也會自然拉近。(135)

對有緣的人,明知吃虧也要與其來往,因為緣分很重要。金錢失去了,可以再賺回來,情分失去了,就很難再拾回。(136)

所謂「化緣」,並不是指金錢,而是在培植「因緣」,結對方的情意、佛法、服務等緣分。(137)

柔能克剛,至柔的水,能夠穿透至剛的岩石;以柔和安忍來處事,再艱難的事也能迎刃而解。(138)

追求幸福圓滿的生活,是人性自然的希望,但是在完成圓融的人生時,更應該涵養寬厚的心,去包容世間其他有缺憾的生命。(139)

萬事成於謙虛,敗於驕矜;做人要懂得虛懷,如大地之謙卑,才能承載萬物,成就萬事。(140)

虛心求教,別人必然樂於指導,因此,在謙虛中可以得到人緣,得到友誼,得到幫助。(141)

我慢是人生最大的失;敗一個人越不傲慢,就越受人尊,敬越受委屈,成就也會越高。(142)

花,是真善美的化身。做人何妨做一朵花;多給人一些欣賞、一些芬芳、一些氣質、一些美感。好的心就像花一樣,可以把歡喜帶給別人。(143)

人的嫉妒心像一把雙刃的刀,當你舉起它時,雖達到傷害別人的目的,但也使得自己鮮血淋漓。(144)

無論是掃地倒茶的服務,或是愛語讚歎的布施,凡是能帶給別人信心和歡喜的言行,都是和佛法相應。(145)

諸佛的安樂國土,都是為服務眾生而成就。當我們尊重眾生如佛,則萬億佛祖,皆近在眼前。(146)

能與大眾和平相處,才容易在團體中生根。因此,要培養喜歡別人、信賴別人、幫助別人的心胸,甚至吃虧上當都能不當一回事。(147)

人只要知足,雖貧無立錐之地,猶以為富;若不知足,雖處天堂,亦不能稱意。(148)

嫉妒,是弱者的名字,這種人無法肯定自己的尊貴,同樣的,也喪失欣賞別人的能力。(149)

真正的賢者,不是用身分的高低、排名的先後去衡量,而是須有一顆懂得恭敬別人,包容別人的心量。(150)

在團體中與人相處,必須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氣、和平、和好、和悅、和順、和祥、和諧、和衷共濟、和氣生財。(151)

人我相處之道在於彼此快樂,若能不以情緒處事,常常站在對方的立場「體貼」一下,自然能和樂共處。(152)

人要彼此互相「比」才會進步。比,不是比較,不是狹隘的排斥別人,而是認識別人,並且砥礪自己精益求精。(153)

「毀謗」打倒不了一個有志氣的人,除非自己本身不健全、沒有實力;面對毀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辯白,對是非則默然擯之。為人不爭一時之氣,要爭的是千秋萬世。(154)

人在世間若是不能忍受一點閒氣,不肯給人方便,讓人一,步往往使自己到處碰壁,到處遭逢阻礙;不肯給人方便,結果自己到處不方便。(155)

人生要不斷開拓,生活須有各種嚐試。對於人情的好壞,就如春夏秋冬,承受多了,自然能適應。(156)

凡事有意見就有參與,有參與就會關心;在團體中最可怕的莫過於「局外人」。(157)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音聲,常為是非煩惱的根源,故佛門有謂「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158)

「君子欲人同其好,小人欲人同其」。用「油」與「水」來形容君子與小人的性格,極為貼切。油的滑膩濃稠像小人,水的清白恬淡似君子。水可使不潔之物歸於清潔,油則使清潔之物變成不潔。君子群裡投進一個小人,就像滾水中滴進一滴油,水可以默默容納油,但水歸水,油歸油,是為「和而不同」。若是小人堆裡投進一個君子,就像滾油中滴進一滴水,油是激搏爆濺,絕不相容,非把水炸到兩敗俱傷,是不肯罷休的。由水與油可以看出君字與小人的分野。(159)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喜有瞋、有愛有恨、有恩有、有好有壞。但是,最重要的還要有「恕道」作維繫。恕道,在有愛的時候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在怨恨之時仍能做到,才可謂真正的恕道。(160)

在學習的階段,即使是委屈也要微笑接受,所謂「逆來順受」,順之、受之,都是成長的階梯。(161)

「認錯」沒有大小之分,只在於我們是否具有「勇氣」;能夠真誠「認錯」的人,才能夠處處祥和,一片歡喜。(162)

微笑不但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而且能化干戈為玉帛,創造祥和的氣氛,並廣結和種善緣,行無言之教化。(163)

用人的長相來判斷一個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為長相的美醜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德」。(164)

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性格,性格就是性能,性能不好,則不易被人接受。(165)

許多人很不明理,常常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背負了很長時間的誤會。所以凡事要講清楚、說明白,免得衍生不必要的誤會。(166)

做事遇到困難、挫折、與人意見相左時,要想出解決之道,不要因思想閉塞而浪費在無謂的人事裡。(167)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永遠不犯錯的人,重要的是在自己犯錯時,能覺知反省,對他人的錯失,也要有包容的胸量。(168)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色彩,微笑是生命活力的催化劑。人有了微笑,就有表情;有了表情,就像甘霖遍灑大地,一切都會「活」了過來。時常以笑臉迎人的人,必是最有人緣的人。(169)

老年人歷經人生的酸甜苦辣,累積多年的智慧與經驗,如果善加利用,也是社會一項寶貴的資源。(170)

情緒化的言論只是逞一時之快,並無好的結果;理智性的講話,考慮周詳,必能各方面圓融。(171)

工作上沒有誰大、誰小、誰重要、誰不重要,只是發展不同、角度不同。只要我們做什麼像什麼,做什麼都心甘情願,就能擁有一片歡喜的天空。(172)

在人際相處上,有時候別人的一句好話、一個笑容,都可以成為豐富自己生命的色彩。同樣的,我們也應以一句好話、一個笑容,來豐富別人的生命。(173)

池塘裡,美麗的荷花也須緣葉的陪襯;花園裡,翩翩飛舞的蝴蝶,也要有色彩才會更美麗。雨後的彩虹,正因為它能包容各種不同的色彩,故能展現美麗的「七彩虹」。人,總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存,因此要懂得相互扶持;能有「同體共生」的認知,才能共存共榮。(174)

做人寧可被人欺負,但不可見異思遷;大地虛空給人作賤污染,但是大地虛空沒有缺少一點。人生的道路,不管長短、遠近,都要正正派派把人生的路走完。(175)

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須知「方便有多門,根機有多種」,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順從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職,才能成為健全的有用之人。有了鐵路,再建一條公路,甚至再加建高速公路,分工合作,才能發揮更高的功能。(176)

生活中,很嚴肅的問題,一句幽默,可以化解凝重的氣氛,讓大家心情豁然開朗;商場上,僵持的會,議一點幽默,可能讓議案、癥結迎忍而解。幽默的人,有著與人共享、共樂的雅量和習慣。(177)

一句讚美的好話,可以使人心生歡喜,終身為其效命;一句傷透人心之言,可以使多年知己反目成仇,因此「口下留德」是做人很重要的修養。(178)

一個團體裡,能幹的人,大都能促進和諧;不能幹的人,則容易引起紛爭。(179)

做人要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永恆,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計較,浪費了大好的人生。(180)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