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星雲法師
20/04/2015 06:0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
  
  --古德
  
  這首偈語說到兩個問題:第一、遇到挫折,有心無力時要如何?當逆境來時,我們要怎樣應付?其實逆境就是順境,險峻巉巖,是登山好手的天堂;變幻長空,是飛行者的樂園。有逆境我們才懂得謹慎,就會想方法來應付,轉逆境而成順境。
  
  第二、講到人情,我們都希望別人熱情對待我們,面對冷淡的感情,我們會很難過,會反感。其實人情本自疏淡,反而是道情法愛長久。
  
  在《寶王三昧念佛直指》裡,有這樣的說法: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易生;二、處事不求無難,事無難則驕奢必起;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六、交情不求益吾,情益吾則虧損道義;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亦動;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怨恨滋生。
  
  這十點,表相上看來是逆境,其實是順境,是逆增上緣。表面雖有很多不合人情的地方,卻合乎道情。所以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放下執迷,就可以見到自己清明的世界,見到千古乾坤。

 

.理事圓融泯自他,白雲飛去了無遮;海納百川流不盡,空容萬象是吾家。
  
  --古德
  
  「理事圓融泯自他」,世間萬物,都具有理和事兩個層面。有人做事太現實,缺乏遠大的眼光,不能成就大事業;有人只會夸夸空談,不能合情度理,這都是不合事理。唯有天理、國法、人情都顧到,才能理事圓融。
  
  人世間諸般事象,往往都從對待產生,如:是非對待、你我對待、好壞對待。一有了對待,就有計較;一有了計較,就有是非。理事圓融之後,自然泯除對待,消去差別,人我是非也就豁免了。心中坦坦蕩蕩,自然「白雲飛去了無遮」,能將心上的對待、比較消除,就能有平等安然的世界。禪宗常開示:「不思善,不思惡。」能到達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境界,就是開悟!
  
  「海納百川流不盡」,海洋浩瀚,是因為不拒絕百川眾流的匯集;泰山巍峨,是因為眾山環峙,不辭土壤的緣故。
  
  「空容萬象是吾家」,世界上最大的東西是什麼?是虛空。它能包容萬物,也不掛礙萬物的存在。朱元璋年輕的時候曾當沙彌,有一次回寺太晚,寺門已關,只好露天而眠在寺門外,因而作了一首詩:「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心量宏大的人,氣魄足,能屈能伸,有容人容物容事的胸襟。所以,我們要像包容萬物的虛空,容納異己,不排斥異己的存在,才能有容乃大!

 

.山也空來水也空,隨緣變現體無窮;青山綠水依然在,為人疑嫉難相容。
  
  --古德
  
  人間雖然變幻無窮,甚至「山也空來水也空」,但是卻有不變的因果在。這個空,不是沒有山沒有水,反而是肯定山有山的內容,水有水的本性。空,是佛教至高無上的真理,是妙有,凡事有空才能有,不空就沒有了。比方說:房子要有空間才能住人,茶杯要空才能泡茶,皮包口袋有空間才能放東西,耳、口腔、鼻子、毛孔、五臟六腑要空間流轉,生命才能存在,如果眼、耳、鼻、口都堵塞了,不空了,生命怎能存在呢?
  
  所以空是有,空是存在的。猶如虛空因為空,森羅萬象才包容其中。有的人體會不到這一層,把空和有對立起來,認為有的不是空,空的不是有,其實空與有是一物的兩面,在《般若心經》裡講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說: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是一體的兩面。
  
  色是物質,空是精神,物質與精神要和合起來,才有宇宙虛空的本體,才能「隨緣變現體無窮」。空是本體,有了本體,千變萬化都超脫不了這個空之外。
  
  「青山綠水依然在,為人疑嫉難相容」,我們要了解到「空有相生」的真理,在時空環境中,宛如青山綠水因有空朗而因緣際會之時隨即存在;與人相處時,如你心中有任何疑嫉,即使再寬廣的世界,在你心中,也放不下絲毫。因此我們何不不妒、不懷疑、不陷害人,把胸襟空出一片坦蕩天地,讓生命空出一世慈悲與造化,而擁有一個自自在在、灑灑脫脫、快快樂樂的生活!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