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千江映月 -- 星雲說偈
星雲法師
11/02/2015 07:08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撥草占風辨正邪,先須拈卻眼中沙;舉頭若味天皇餅,虛心難喫趙州茶。
  
  --宋.黃龍慧南
  
  參禪學道,必須要有些什麼條件?「撥草占風辨正邪」,想去除煩惱,息下無明的風浪,撥草占風之前必須先辨正邪。
  
  參禪,不是閉起眼睛打坐,糊里糊塗冥想。參禪人需要智慧,需要靈巧,心中要能包容萬有,要能明善惡、定是非、辨邪正。如果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正道?什麼是邪法都分不清楚,這種參禪不是參糊塗禪嗎?辨正邪,不只是參禪人的專利,世人對於正邪不分、是非不明,不知權衡輕重,不能察知善惡,也算不得正人、好人。
  
  禪者辨了正邪後,「先須拈卻眼中沙」,一翳在眼,空華亂墜,眼中有一粒沙子,就有了翳,容易把宇宙本來面目統統都蒙蔽看錯了。必須先去除眼中沙,將心上的烏雲去除,無明煩惱去除。
  
  「舉頭若味天皇餅」,從生活裡去體會天皇道悟禪師的餅滋味。叫你吃餅,不是說填飽肚皮了事,主要是明心見性。
  
  「虛心難喫趙州茶」,你想像趙州禪師一樣有道行嗎?請看趙州禪師如何教導學僧。有學僧問:「什麼是道?」趙州說:「吃茶去!」「什麼是佛?」「洗碗去!」「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心?」「掃地去!」趙州禪師一碗茶,可以給你開悟,可以給你成佛作祖!為什麼?禪就是告訴你除了生活以外,沒有另外的禪,你若會吃天皇餅,會喝趙州茶,你大概就可以與禪同在了。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宋.王安石
  
  儘管五趣六道輪轉,沉淪世間,我們的真如佛性並沒有分毫損傷。王安石用山做比喻。
  
  「終日看山不厭山」,山真是千變萬化,像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很多有道之士,都喜歡山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更有兩句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我們對於這座山,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厭倦,又有人說「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我愛山、山也愛我。我看山千變萬化,多麼嫵媚;青山看人也是變化無窮,非常嫵媚的!人與人相處,也應該這樣。
  
  「買山終待老山間」,我們買一座山,為什麼?希望與山同在,與山終老。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上的花開了、謝了,統統落盡了,山仍常在,仍不改變的,這就是山美妙不可思議的地方。
  
  「山水空流山自閒」,山上的泉水,儘管涓涓滴滴、潺潺有聲流個不停,可是山還是如如不動的。意思是說:世間上有變的東西,也有不變的東西,你在五欲世間,五欲千變萬化,貧富窮通、榮辱得失,沒有一定是無常的。然而山是不變的,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十年、百年、千年後,你看山,山還是如此,所以這首偈語,指點我們要有追求永恆的理想!山代表了安住、永恆,我們要將自己安住在永恆的真理裡,不厭、不棄、不痴迷。

 

.本來無物使人疑,卻為參禪買得痴;聞道無情能說法,面牆終日妄尋思。
  
  --宋.王安石
  
  「本來無物使人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問題是人往往自己製造是非困擾,真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每日疑神疑鬼、妄想分別,把好好一片清淨的心地,搞得烏雲翻滾,不得安寧。
  
  「卻為參禪買得痴」,參禪的人,表面上不跟人比較,不跟人計較,好像是很憨直、愚痴,其實是大智若愚。禪者本無一物,天下、人我、世事,在他心中一晃而過,只是一些現象而已。
  
  「聞道無情能說法」,有人問:樹木花草能成佛嗎?禪師們常常給他當頭棒喝:你管它花草樹木能不能成佛,為什麼不問自己本身能不能成佛?在佛教裡,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大地山河、樹木花草一切無情都能成佛,但是樹木花草的成佛,不是他自己能成佛,而是修道者自己開悟了。我成佛了,大地山河、花草樹木也從我的法性真心流露本來面目,隨著我的身心一起成佛了。大地山河、宇宙萬有並未離開我的本性,所以不可以離開真心以外,而去問樹木花草能不能成佛!
  
  「面牆終日妄尋思」,是有典故的,六祖惠能大師要圓寂時,一個年幼的小徒弟石頭希遷問六祖大師:「老師百年後,我怎麼辦呢?」「尋思去!」石頭希遷就以為要他天天思考,天天打坐,後來住了幾年,有位老首座才點破他說:「尋思去,是叫你去找你的師兄青原行思禪師,不是叫你在這裡妄想。」石頭希遷禪師後來到了青原行思禪師那裡去,終於悟道了,因為他破除了自己的一切痴妄。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