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宋.張無盡
這是唐朝趙州從諗禪師的一則公案詩。
一位學僧向趙州參禪,問他:「宇宙有成住壞空,要是有一天,風吹初禪,水淹二禪,火燒三禪,世界毀壞時,我們的肉身還會不會存在呢?」趙州禪師回答:「隨他去!」
趙州對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滿意,但也一直沒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尋師訪道,因此有「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傳下來。
「趙州八十猶行腳」,這首偈語是說:趙州禪師雖已年屆八十高齡,還要尋師訪道,究竟為什麼呢?「只為心頭未悄然」,因為內心還不明白,不能就此放棄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明白嗎?昨天的一切明白嗎?明年的因果明白嗎?將來未來的老病悲歡能明白嗎?難道說不明白就可以隨他去嗎?
過去的禪師們,畢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念佛者是誰?我在吃飯,吃飯者是誰?我在睡覺,睡覺者是誰?這些生命意義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夠安心。所以趙州禪師出外行腳多年,「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才知道生命的自覺只在方寸之間,不勞營營外求。要找到自己,一切不明白的要自己弄明白,凡事都要自己一肩承擔,才能邁進生命燦爛的菩提境界!
.門前自有千江月,室內卻無一點塵;貝葉若圖遮得眼,須知淨地亦迷人。
--宋.成枯木
「門前自有千江月」,天上高掛著一輪明月,映在門前,真個千江有水千江月。「室內卻無一點塵」,我的房子裡,沒有一點灰塵。意思是說:裡面清淨,外面光明,光明清淨,才是一個修道者嚮往、追求的目標。
「貝葉若圖遮得眼」,貝葉就是經典。古代的佛經,因為沒有紙來印刷,都把經典文字記載在樹葉上,所以叫貝葉。假如用貝葉經書來遮眼,以為看經就是成佛,那就大錯特錯了。禪是不立文字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用經書追求禪道,離道就更遠了。
過去芙蓉山古靈禪師,在百丈大師處悟道後,回到福州故鄉,想救度他的師父,他的師父雖是個知識分子,卻整天看經演法,講經都在義理上搬來弄去的,自家心地的功夫不夠。有一次,古靈禪師看到師父又坐在窗下看經,正巧有一隻蒼蠅在窗紙上撞呀撞地想飛出去,古靈禪師就藉這個機會說法:「世間如許廣闊,你不肯去,鑽陳年舊紙有什麼用?」
古靈禪師一語雙關,雖然是說蒼蠅,怪他老是在窗紙上鑽來鑽去,怎麼鑽得出去呢?意思也是在提醒師父,如果不去證悟本心,光是看經在文字上找佛法,怎麼能找得到呢?
「須知淨地亦迷人」,貝葉經若遮得眼,佛殿佛像也會迷人!你執著清淨、執著菩提,反而被清淨菩提束縛了。鐵鍊子可以鎖人,金鍊子一樣可以鎖人;烏雲可以遮蔽天空,白雲也一樣可以遮蔽天空;煩惱能束縛人,菩提一樣能束縛人。所以人生應該不要一點塵,只要清淨的明月。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此菴守淨
人過著灑脫的自然生活,就是禪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風光。
「流水下山非有意」,山峰上,潺潺有聲的流水往山下流著,並非特意安排,只是自然流布,一如雲無心以出岫。
「片雲歸洞本無心」,山頂上片片白雲飄浮,並非有心來去,實是不假分別。
「人生若得如雲水」,人生在世,如果像雲朵自由自在飄浮,像流水隨來隨去流動,是多麼地灑脫自然!
佛光山的義診就稱為「雲水醫院」,像雲一樣、像水一般深入偏遠山地,給窮鄉僻壤的病患一些醫療資助。雲水醫院,讓很多孤苦無依的患者得到醫治,得到救濟。
如果我們的生活也能像雲水一樣逍遙自在,沒有名枷利鎖的束縛,不自我設限封閉,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該多美、多灑脫。所以熱愛人生的人,要找尋快樂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時候「鐵樹開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氣象,真個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