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國好景絕塵埃,煙霧重重卻又開;若見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
--古德
「佛國好景絕塵埃」,佛國在哪裡?佛國好景是什麼樣子?佛國的好景,像西方極樂世界,有七重樓閣、七重行樹、八功德水,裡面有鸚鵡、孔雀、共命鳥,出和雅音……,佛國裡除了有會念佛的鳥外,沒有惡道的可怕,沒有交通事故,沒有壞人干擾,沒有經濟困難,沒有感情糾紛……。佛國是一個理想的世界,沒有骯髒、沒有垢穢,真是非常的清淨安樂。
「煙霧重重卻又開」,佛國跟我們之間也有重重煙霧隔閡:煩惱的煙霧、無明的煙霧、自私的煙霧、執迷的煙霧,因為這些煙霧,使我們不能見到佛國的好景。
如何才能將煙霧排開,將我們心靈的佛國大門打開呢?「若見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人我關係的處理,是悟解人生的一道門扉。我常說:人在世上常有「三問」問題,第一是空間,有時空間不當,爭了人家一點土地,爭了人家一點位置,處理得不好,就會有糾紛。第二是時間,如不守時,太早太晚,遲到早退,都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第三是人間,人我之間不如法的生活,不合情理的要求,常常橫生困擾。如果我們將時間、空間、人間三間問題處理好,心靈就可自在了!
人我之間的問題,有一首四句偈可提供給大家思惟參考:「初見三句話」,你好、我好、大家好;「相逢一微笑」,大家見面時,微笑相向,點頭作禮;「爭執一回合」,有爭執時,一句話就夠了,不要一直爭執下去;「讚美要適當」,讚美人時,要恰如其分,宛如春熙暖照。能夠如此絕塵埃,我們就是生活在佛國了!
.新花枝勝舊花枝,從此無心念別離,可信秦淮今夜月,有人相對數歸期。
--古德
「新花枝勝舊花枝,從此無心念別離」,偈語點出了人的善變,人喜新厭舊的傾向。俗話說「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有了新人,對於糟糠妻子就沒有珍愛的心情了。
一個人如果被聲色貨利迷惑了,本性真心如糟糠老妻,就會被忘懷而迷失自己。《法華經》中有一則懷珠作丐的比喻:有一個富翁疼愛獨子,怕小兒子長大後會因家道中落而受苦,事先在他的衣服裡縫了一顆名貴的珍珠,以備不時之需。小兒子長大後,果然家境衰落,他不知道衣服內藏有寶珠,日日穿著寶珠衣淪落在乞丐群中。寶珠喻如我們的佛性,我們忘記自己是未來佛般地珍貴,自甘墮落在世間流浪迷惑,不知自拔。
「可信秦淮今夜月,有人相對數歸期」,也是經典上的故事:有一位老婆婆非常思念她幼小離家出走的女兒,她始終相信,有朝一日女兒會安然歸來,所以每到晚上,就在路邊點亮一盞燈,怕回歸的女兒找不到自己的家。這一盞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準時在入夜時分點亮起來,多少歲月隨風消逝,滄海桑田春秋變易,老婆婆始終不灰心失望,一直到身體衰老頹唐,雙眼也看不見了,小女兒才終於輾轉千里歸來。
信心耕耘過的田圃,總會成長豐碩的麥穗。用耐心、恆心與毅力堅持下去的結果,必定是甜美的。每個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不沉迷在世間的名聞利養染上,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本來自性。
.個個明明呈似君,不須特地策功勳;風和日暖黃鶴叫,春在花梢已十分。
--古德
「個個明明呈似君,不須特地策功勳」,我們學佛修道,不需要特意去做作,要緊的是將一顆心返本歸源,輕鬆自在,明白自己的來去,知道自己的存在。
人常常會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歡喜,為別人的一個眼神而難過,好像不是為自己生活,而是在別人的眼光動作下過日子。有些人太做作,心想這樣,意想那般,心念就被妄想束縛了。有的人貪名圖利,不自覺就被名韁利鎖繫縛了。
「風和日暖黃鶴叫,春在花梢已十分」,假如我們每一個人能將自己的本性、自心回歸到大自然,當慈悲的時候給世間社會多一點慈悲;當服務時,給世間社會多一點服務;該替別人說好話時,就多說幾句好話;有機緣做好事時,多做一些好事。多多慈悲喜捨,自然能夠隨順世間,而不為世間左右;隨順人情,而不為人情束縛。
道,是有自己也有別人,有利己也有利他,如果能把人我看成是一體的兩面,那就是「風和日暖黃鶴叫」的心境,是天朗氣晴,風和日麗,百鳥和鳴,萬花齊放的境界了。
唐代的無盡藏尼有一首詩:「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有時我們刻意地去追尋什麼,反而找不到;不著意計較,不患得患失,不痴心妄想,說也奇怪,因緣反而自然湊泊起來,水到渠成,成就了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