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佛教
越南佛教的發展與朝廷
08/02/2010 01:25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CHUA TAO SACH.JPG

           自從西元第二世紀至第十世紀前半紀為佛教的第一期。也既是移入期;從第十世紀之後半紀至第十四紀之末,為佛教的第二期,也即是發展期。

            佛教在越南的發展,頗得力於越南朝廷的擁護。越南王統之成立,是在宋太祖開寶元年,由丁部領成立了大瞿越,是為丁朝,歷兩主而亡,計十二年(佛元一五一二至一五二四年──西紀九六八至九八0年)。

丁先皇崇信佛教,於太平二年西紀九七一,定文、武、僧之三道的品階,並賜僧統吳真流以匡越大師之號,另授張麻尼為僧錄,鄧玄光為崇真威儀之職銜。

            丁朝亡後,即為黎朝代起。

        黎朝第一位皇帝,叫做大行皇帝黎桓(佛元一五二五至一五九四──西紀九八一至一00五年),唯其也僅三主二十九年而亡,在第三主黎龍鉞應天十四年(西紀一00七年)之春,遣其弟明昶及掌書記之官黃成雅,入宋進獻白犀,並乞大藏經,二年後,如願而歸。

  佛教黃金時代之出現,是在李朝王統繼起之後。

  李公蘊為李朝的太祖(佛元一五五四至一五七二年──西紀一0一0至一0二八年),定都於昇龍城(今之河內),改國號稱大越,文治武功,都很卓越。因他幼時受教育於佛教僧侶,曾生於古法寺,他的父親李青雲,亦為僧統萬幸禪師的弟子,故其親炙佛教,殊為深刻。當他即位,便賜衣服於僧人。順天元年(西紀一0一0年),詔出府錢二萬緍,於天德府建寺八所,並立碑錄功,又於首都昇 龍城內,營造宮殿,建築興天御寺,五鳳星樓,及其他的寺院,城外則創建勝嚴寺、天王寺等的寺院。更下詔諸邑,使之修復寺觀。順天二年,又於城外建四大寺。

  佛教由於太祖之保護,便打下了盛大及發展的基礎。而其接受宋朝的影響很大,或迎三藏教典,或倣宋制,以考試天下百姓而度為僧,並設戒場以傳授戒法,太祖則親幸建於昇龍城內的真教寺,可見其皈依佛教之虔誠了。

  第二主太宗(佛元一五七二至一五九八年──西紀一0二八一0五四年),他對佛教之崇奉,也不讓於其父。天成四年(西紀一0三一)之秋,親向無言通系下的禪僧禪老,參學禪學,同時他也建了好多座的寺院,於寺院落成,便設法會,詔赦天下。前後大赦,計有三次。又於乾符有道二年(西紀一0四一)十月,命工匠雕刻佛像千餘,繪畫佛像千餘,製作寶幡萬餘,竣工之時,開羅漢會,又行大赦,並免天下稅錢之半,除此之外,尚有許多的佛事。據說由王室飭建的寺觀達九十五幢,因佛事而豁免人民之稅者,先後兩度。最後於西紀一0四九年,因夢見觀音菩薩帶往瞻拜蓮花法座,便敕建延祐寺,該寺仿照蓮花形,建於河內城人造湖中的木柱上,所以俗稱獨柱寺,可惜此寺的三寶座,已於西紀一九五四年法軍將行撤退時,被暗行破壞了。

  第三主聖宗(佛元一五九八至一六一六年──西紀一0五四至一0七二年),聖宗不但信奉佛教,甚至被越南人形容為越南的阿育王。替他御宇之前三年,宋朝的軍隊初與占城交鋒,奏凱班師後,將俘虜分發各官為僕役,承受此優待的官僚中,有一僧官一日因事外出,歸時即見在他的語錄帙上,有被修改的字跡,不禁愕然;經查問之後,始知是一俘虜來的囚兵所為,此僧官即將此事啟奏朝廷,上宣此一囚兵入朝,以佛理詰之,應對如流,至是方知此囚兵乃是中國的一位禪師,法號草堂,因在占城行化而被當做俘虜逮捕了。朝廷即命其入越南僧籍,住於開國寺,大張法筵,並得聖宗之崇敬而執弟子禮。

  聖宗信奉佛教而行仁政,嘗於某冬因觀音現身宮中,即以大悲之旨,眷念貧苦民眾,以及獄中囚犯之疾苦,故其每行賑濟及恩赦之盛舉。龍瑞太平三年(西紀一0五六),建立崇度報天寺,並築十二層塔,又以銅萬二千斤,鑄造洪鐘,帝親作鐘銘。又因幸寺觀,求後嗣應驗,乃大喜而再行大赦。

  同時,在聖宗之際,儒教也開始受到尊崇,於神武二年(西紀一0七0年),敕修文廟,塑周公及孔子等像,並畫七十二賢之像。唯到了仁宗之時,才下詔初設科舉制度,而使儒教獲得了普遍流行於民間之機運。

  第四主仁宗(佛元一六一六至一六七一年──西紀一0七二至一一二七年),仁宗於廣卯三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西紀一0八七)擊退宋朝大軍之侵略,又進攻了南方的真臘及占城,並使之來朝納貢,可知此是一位英主。他對佛教也備極祟奉,除了修理許多佛寺,並以枯頭禪師為國師,參與國政,而與丁黎二朝的匡越大師無異。其他佛事也不比以前諸王為差。他在位六十五年,擇才用人,內治外征,實為李朝的鼎盛時代。

  第五主神宗在位十年。

  第六主英宗(佛元一六八二至一七一九年──西紀一一三八至一一七五年,對於佛教,亦頗崇信,師事毘尼多流支系下的明空禪師,建立了永隆聖福寺,又修理了首都的真教寺。

  第七主高宗(佛元一七二0至一七五四年──西紀一一七六至一二一0年),雖亦歸信佛教,但是此時的國內各地,盜賊蓬起,內亂頻仍,國勢日衰。致到第八主惠宗(佛元一七五五至一七六八──西紀一二一一至一二二四年)時,饑饉遍野,民生困苦,帝遂因而發狂,終將政務委於次女佛金,自己則隱於真教寺出家去了,號惠光大師。

  惠宗的女婿陳守度,乃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人物,趁此機會,他便代取李朝而有天下,結束了李朝二百一十五年的歷史。惠光大師亦終為陳守度所弒,後葬於寶光寺。

  陳守度,也就是陳朝的太宗(佛元一七六九至一八0二年──西紀一二二五至一二五八年,他對佛教也有很深的因緣,據說當他幼時,在驛亭休息,遇有一位僧人來對他預言了將來的際遇,所以當他即位之後,便在每個驛亭塑置了佛像。到了天應政平十六年(西紀一二四七),實行佛、儒、道三教之考試,以成績錄取,分為甲乙丙等,以備登用。其後二年。修理建於李太宗時的延祐寺,並行大赦。此後又以國帑,建立寺院,鑄造銅鐘。

  第二主聖宗(佛元一八0二至一八二二年──西紀一二五八至一二八七年),這是中國宋末元初的時代,聖宗與前王相同,保護佛教,建立有普明寺。

  第三主仁宗(佛元一八二三至一八三七年──西紀一二七九至一二九三年),此時,元朝的軍隊,曾從陸海兩路,進攻安南,西紀一二五七年、一二八五年、一二八七年,蒙古軍三次打進越南,國都一再淪陷,但越南欲堅持其獨立的願望,所以也擊破了南方的占城,兼併了中部的順化。但仁宗晚年,讓位之後,即入禪道,出家赴安子山,隱於臥雲庵,號竹林大士。著有「禪林識嘴錄」「僧伽碎書」各一卷。

  陳朝第四主英宗(佛元一八三七至一八五八──西紀一二九三至一三一四年),因為元朝不再入侵,遂遣陳克用入元求大藏經,歸越之後,留於天長府,並刊行副本,又詔印行佛教法事道場的文書格式,頒佈全國。興隆十一年(西紀一三0三年)正月,於普明寺設無量法會,布施金銀錢帛,賑濟天下之貧窮,同時授戒施經。興隆十六年,上皇仁宗入寂。其後有來自北方的胡僧瑜祇婆藍之女多羅聲,入於宮中,胡僧修禪定而行神秘法,深得英宗信任,因此而使佛教流於墮落之境,可見元朝的喇嘛教之弊風,也吹到了越南。而英宗晚年,也像仁宗一樣,禪位出家了。

  第五主明宗(佛元一八五八至一八七三年──西紀一三一四至一三二九年),信佛並讀金剛經。此時有一感人的故事,傳說陳明宗曾將他的岳父因事投於獄中,並欲使其餓死,可是保慈皇后極崇佛教,即以衣服浸水,投入獄中,讓她的父親吸飲,她同時也想到了韋提希夫人救助頻婆沙羅王的崇高行為,便勸她的父親誦觀無量壽經,觀想阿彌陀佛。

  第六主憲宗,七主裕宗,八主藝宗,九主睿宗各代,佛教式微,未有特別的史事傳流記載。而在裕宗時代,中國的政權又有了變更,已從元朝亡入明朝。越南的陳朝勢力也日漸衰落,國內盜賊蜂起,國外則有南方的占城屢屢入寇。占城與安南之間,自古以來,即常有事端,時戰時和,打來打去。大體上說,安南是屬於中國文化的範圍,占城則與扶南、真臘(此兩古國均在今之泰國東部柬埔寨境內)關係密切,而屬於印度文化的範圍,由於文化習慣不同,國民情感相背,故當安南強盛時代,即征服占城而使之入貢,安南衰落之際,占城便來入寇安南。因此,到了陳朝第十主廢帝之時(佛元一九二二至一九三二年──西紀一三七八至一三八八年),由於進擊占城而兵力疲憊,竟然命僧人為之助力,選僧人之健壯者為兵,以防占城之入寇,唯正在此國步艱難之日,曾應明朝之需要,選送二十名僧人至明之金陵,在此之先則已有阮道及阮算入明,並且得到明朝的厚遇,此也可能是明朝對越南的一種懷柔政策策罷。

  然而,陳朝的國勢愈衰,對佛教則愈不利,第十一主順宗帝光泰九年(佛元一九四0──西紀一三九六)正月,行僧道之淘汰,僧人未滿五十歲者一律參加考試,唯有通於釋教者得與僧堂之位置。這是精簡佛教,實則是限制佛教。

  終於,由是胡氏之僭學,以及明朝大軍之入侵,陳朝的王統,便在西紀一四00年結束了。先後十二主歷時一百七十五年。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