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度一切苦厄 -- 迷悟之間2-2
星雲法師
05/05/2018 07:35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可怕的神通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有一種僥倖的心理,總希望有意外的收穫,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過去、現在、未來,能夠眼看、耳聽十方世界。其實,好在大家沒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會很難過。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種,稱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一個暴虐無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通」,聽到背後有群臣罵他昏君,豈不要加重殺戮了嗎?男女朋友,因為有「天眼通」,看到對方另有約會,豈不要情海生波,滋生許多事端了嗎?
  
  自己有「他心通」,知道兒女、朋友、家人在背地裏都對我有意見,豈不要心生反感,造成家庭不和了嗎?自己有了「神足通」,每天東南西北,到處奔波,這日子過得豈不辛苦?
  
  自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是貓、狗、惡人來轉世的,現在又怎能活得自在?假如自己真的「漏盡」了,安住在無住、無相之境,不掛念家庭、兒女、財產、名位等,如此又怎能見容於社會呢?
  
  所以,神通除非是諸佛菩薩他們因為有定力、戒力、能力,可以用作度眾的方便;否則,凡夫俗子還是不要有神通的好,免得成為可怕的神通。
  
  神通其實也不一定是佛、菩薩、羅漢等人有之;神通可以說充塞法界,遍滿虛空。生活中,處處有神通。
  
  你看,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你說,這不神奇嗎?一個貧寒出身的人,可以挺身而出,為國為民,普度世人,不是很神奇嗎?
  
  一句話,可以令人歡喜大笑;一句話,也能令人悲傷痛苦,這不神奇嗎?一家人,早上各奔西東,到了晚上,又會相聚在一起,你說這不神奇嗎?
  
  其實,所謂「怪生於罕而止於習」,如果用平常心來看,這一切都平常無比。所以,吾人對時空、得失,要用平常心來看,不必要求神通,只要活得心安理得,人生就會非常的自在、快樂。
  
  過去的祖師不少人都有大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死於神通。例如提婆被外道刺死、目犍連被外道壓死,可見神通抵不過業力,神通並不究竟。
  
  學佛應該重視的是道德、慈悲,不要貪圖神通!因此希望宗教界宣揚神通的人,能夠及時剎車,不要為神通所迷,否則誤導他人,害人害己。大家應該宣揚慈悲道德,以佛法的智慧來應世,如此才能導人正道,才能真正發揮宗教化世之功。
  
  《人間福報》200083


恕道的重要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喜有愛、有怨有恨、有恩有仇、有好有壞;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恕道」來維繫。
  
  孔子提倡「恕道」,其實佛陀的「慈悲」,耶蘇的「博愛」,也是恕道。佛教講「怨親平等」,耶穌講「愛你的敵人」,儒家講「泛愛眾,而親仁」,都是恕道。
  
  人與人交往,要靠「恕道」,才能維時長久。朋友之間,如果沒有「相助相讓」的恕道,感情怎能維持長久?夫妻之間,如果沒有「互信互諒」的恕道,怎能共同生活?家庭倫理,要靠恕道才能和諧。
  
  當今的社會,我們看到多少家庭,眷屬不和;多少的機關團體,紛爭不斷;但是,我們也看到,多少人在「恕道」之前,握手言歡,盡釋前嫌,那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乾達多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徒,有一天,當他舉步正要踩到一隻蜘蛛的時候,忽生起一念慈心,把腳步向前跨了過去,沒有傷害到蜘蛛。後來雖然他墮落地獄,仍能得到救濟。乾達多的「一念慈心」,不就是「恕道」嗎?
  
  蔣中正對日抗戰八年,死傷千萬的同胞,一旦勝利的時候,他對日本發出「以德報怨」的宣言,這不就是中國人偉大的「恕道」胸懷嗎!
  
  我們也不只是對人講恕道,我們也應該要有對物的恕道、對境的恕道、對情侶的恕道。例如現在舉世提倡環境保護、生態保育,這就是對生命、對自然的恕道。
  
  現在我們的政府,也慢慢的重視「恕道」的仁政,例如在各鄉鎮地區設有「調解委員會」,在法院設有「家事法庭」;乃至法官對民事、刑事的案件,也都能從恕道出發,來消除人事之間的不平怨氣。
  
  恕道,大部份在有愛的時候比較容作到;但是,在怨恨之前更要做到,這才是真正的恕道;佛教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更是恕道精神的極致發揮。
  
  有了恕道,家庭充滿幸福安樂;有了恕道,人間一片溫馨祥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美好世界啊!《人間福報》200084


心靈的文明
  
  上古時代,蠻荒未開,人民茹毛飲血,穴居巖洞,以樹葉蔽體,這就是野蠻而不文明。隨著人民智識漸開,慢慢的從鑽木取火,到使用瓦斯爐、電子爐等,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洋房別墅,這就是文明。
  
  但是,這只是物質的文明,吾人還有一個心靈的文明世界有待開發。什麼是心靈的文明呢?
  
  當一個人從對人粗暴無禮,到待人溫文儒雅,這就是心靈的文明;當一個人從寡廉鮮恥,到慚愧感恩,這就是心靈的文明;當一個人從自私自利,到一心為人,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心靈的文明,就是心中有慈悲、有智慧,心中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心靈的文明。換言之,心理的建設,心靈的昇華,就是心靈的文明。
  
  人性本是美好的,所謂「惻隱之心,心皆有之」、「人之初,性本善」;吾人的心靈深處,原本就有一個文明的世界,佛教稱之為「佛性」。只是我們這顆善良的佛性,日積月累,被自己的貪瞋愚痴所蒙蔽、被世間的五欲六塵所染污,因此又慢慢回到野蠻時代,故而物質愈文明,往往心靈愈墮落。所以,一個國家不能只注重物質文明的建設,而應該關心的是心靈的文明。
  
  現代舉世提倡生態環保、心靈淨化、反核限武、文化外交、和平等統一等,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現在我們的社會,到處充滿著和諧、和平、團結、友誼,這都是從心靈所產生的結果,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乃至公益機構、慈善團體,紛紛從事養老育幼、撫孤卹貧、興學設教;政府機關推動陽光法案、便民專案;醫療單位研發救人救世之產品等,這也是心靈的文明。
  
  沒有心靈的文明,那來的物質文明?如果心靈不文明,所製造的都是一些殺人、危害社會的產品,如何得享物質文明?如何產生風俗、習慣、宗教、語言、哲學、科學、文學等文化文明?
  
  所以,我們的社會愈來愈文明,這就是進步;愈來愈進步,這就是文明。佛經裏所謂東方琉璃淨土、西方極樂淨土,都是心理的文明世界;佛陀的清淨法身、圓滿報身,也都是文明的境界。我們能夠創造美好的世界,建立人間的淨土,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人間福報》200085


 各有各的爸爸
  
  在一次,在天主教公署裏召開的「宗教徒領導人新春年會」,共有十大宗教的代表參加。
  
  會議裡,因為這許多的宗教平時很難得共聚在一起談話,因此大家為了表示友好,有的人就提倡「三教同源」也有人主張「五教一家」,隨即獲得現場不少人的共鳴。但是當時羅光主教表示,如果把各個宗教的教主供在一起,他實在沒有辦法拜下去。
  
  宗教界,教徒可以往來,但教義本來就應該不同;教主更不應該把他們集合在一起,大家應該認清;你的爸爸不能是我的爸爸!宗教的教主,就是等於各有各的爸爸,怎麼可以混淆呢?
  
  所以,宗教之間,「同中必須存異,異中可以求同」;但不可一味的說,都是一樣。人體上的手足,各司其用,何必要讓手就是腳,腳就是手呢?
  
  「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此話不錯!但是不同的宗教,彼此有方法不同、程度不同、認知不同,基本上,我們要容許各個宗教不同的存在,如此才美、才真、才好。因為尊重不同的存在,然後在不同之外,大家同是人、同是信仰、同是慈悲、同是向善;所以在教徒的行為上,大家應該互助、友愛、尊重,不必一定要把你的爸爸當成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也是你的爸爸。
  
  現在世間上的人,習慣把一切作「二分法」;不是好的,就是壞的;不是你的,就是我的;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是喜歡,就是不喜歡,所以只是分裂,而不能和諧。不如乾脆認清:爸爸本來就是不同的,但兒女可以做同學,可以成為朋友,也就是說,不同爸爸的兒女,彼此可以成為朋友。
  
  佛教裡,五乘佛法就有很寬廣的包容。例如,把儒家作為人乘的佛教;把耶穌教作為天乘的佛教;把老莊、道教、作為聲聞、緣覺的出世佛教。但是,佛法也用菩薩道來調和人天的儒家、耶教,以及出世的老莊、道教,成為各自的異同。
  
  所以,佛法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希望世界上的各個宗教、各個教派,都應該作如是觀。《人間福報》200086


思惟的妙處
  
  「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人因為有思想,故能開發智慧,故而佛教講:「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儒家也主張:「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
  
  思想到了極致,就是開悟。當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經過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而得了然於胸;因此有人說,佛陀是宗教家、教育家、慈善家,其實佛陀更是一位大思想家。
  
  今之禪門的參禪悟道,也是要窮追猛問,一點也不放鬆,一直問,一直想,一直參下去;因此禪門的打坐,並非枯坐,而是要參。參,就是用心思想。
  
  一篇文學作品,需要多少構思組織,篇章才能完成;一幅山水畫作,也是需要經過幾番思惟佈局,才能躍然紙上。
  
  一塊石頭雕刻成藝術品,並非刀刻的力量,而是心裏的思惟;幾十層大樓的建設,並非千百員工的力量,而是一個人思惟的成就。
  
  思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思想之果。有因才有果;故今日之科學家、哲學家,都可視為大思想家。遣憾的是,現代的學校教育,普遍不重視思想的啟發,只重視程式的教授。程式是固定的模式,思想是靈活的運用;能夠思惟會意,做事才能靈巧,做人才能通達。
  
  胡適之先生曾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假設就是思想,求證就是實踐。多年來,台灣在農、工、商、科技方面,均有傲人的成就,這都是思想的結果。然而現在我們財富有了、物質文明了、科技發達了,我們希望今後國家能再多出一些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再多用心在如何創造社會的和諧、如何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乃至對五千年來醜陋惡鬥的歷史文化,如何革新除弊等問題的思考上。
  
  所以,我們要訓練我們的下一代,從兒童時代就要開始思考:我長大後要做什麼?長大後要思考:我怎樣才能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
  
  我們每個個人也要思考:如何結合多人的力量,求得共成共有?多人的團體裏,更要思考:如何把集團的利益分享全民?
  
  乃至家庭主婦也要思考:衣服如何裁剪得更合身?環境如何佈置得更美化?廚師也要思考:如何使飯菜做得更美味可口等。
  
  自然宇宙,不其然就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樣子,它必定有更深廣的境界,有待我們去思惟探索。佛教裏的佛國淨土,就是由於「思考」所建設的,所以我們現在也要思考:如何建設當今的人間淨土?具體的說,如何建設安和樂利的社會?這是吾人所應該不斷思惟的課題。《人間福報》200087


珍惜因緣
  
  世間上,希有難得的珍寶,不是黃金,不是鑽石,而是「好因好緣」也!
  
  有因緣,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緣,才能一帆風順。因緣具則成,因緣滅則敗,所以人生希望有成就者,都必須要仰賴因緣。
  
  有情人的往來,因緣和合,自能「千里姻緣一線牽」。有緣的人,再遠、再難的情況下,都能相聚;若是無緣,真是所謂「無緣對面不相逢」也!
  
  宇宙萬有,都是仰賴因緣而有;吾人的一切,也必須有因緣才能開展。我為什麼能夠成為某某人的兒女?因為我與他一定有因緣存在。你看!本來是恩愛的夫妻,忽然因故分手離散,這必然是因緣盡了!所謂「緣生緣滅」,在花開的時候,要珍惜紅花綠葉;在月明的時候,要珍惜明月星空。在有因緣的時候,做人也好,處事也好,居家也好,服務公職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緣。
  
  你們說好話讚美我,我要珍惜你們讚美的因緣;你們送禮物給我,我要珍惜你們送禮的因緣。你們介紹朋友給我,你們幫我打一通電話,為我介紹一份職業,都是很好的因緣;好因好緣,我要珍惜。
  
  當父母健在時,就要珍惜孝順的因緣;等父母不在時,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就很可惜了!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做人,這是我前世一定有培植了做人的因緣;我今天出生在那一國、那一家、那一個地方,也一定都有一些往事因緣。因緣,安排了我們的人生;因緣,促進了我們的前途。
  
  珍惜因緣,我未來的事業才能順利;珍惜因緣,我的所有才不會失去;珍惜因緣,我才能發展各種關係;珍惜因緣,我才能安全無恙。
  
  我的存在,都是仰賴國家、社會、親人、朋友給我的因緣;珍惜人間的因緣,感恩人間的因緣,也就是珍惜我的所有,珍惜我的生存。
  
  人生的富貴窮通、得失好壞,都看我的因緣如何?珍惜因緣,才有因緣。一粥一飯,來處不易;一絲一縷,都有因緣,我們怎麼能不珍惜因緣呢?《人間福報》200088


樹立形象
  
  社會上,萬萬千千的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樹立萬萬千千不同的良好形象。例如,有的人以「修身養性」樹立自己的形象;有的人以「行善造福」作為自己的形象;有的人樹立「熱心公益」的形象;有的人以「勤勞負責」為形象。
  
  但是,也有的人自甘墮落,不想樹立好的形象。他們認為:不能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所以樹立壞的形象。
  
  他們藐視社會的毀譽看法,不計別人的公意批評,因此,有的人奇裝異服,有的人蓬頭垢面,有的人傷風敗俗,有的人損人利己。這許多人以不重視形象,作為他們的形象。
  
  甚至也有的人,千方百計,狐假虎威,總要表示自己有「高人一等」的形象;也有的人巴結逢迎,貪贓枉法,圖謀不軌,敗壞了自己的形象。
  
  人在順境裏,容易樹立良好的形象;處在逆境時,則比較難以樹立好的形象。但是,台灣的廖添丁、阿里山的通判吳鳳、清末殉難的譚嗣同等六君子,以及許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守城將士,他們不計犧牲性命,只想在風雨如晦的亂世裏,樹立他們頂天立地的形象。
  
  現在的民主社會,政府用獎章、獎狀來鼓勵人民樹立良好的形象。甚至對各級縣市政府,以及各公私立學校等,也是透過評鑑考核,希望大家樹立良好形象。
  
  有的學生,勤於讀書,希望在老師面前有好的形象;有的兒童,牙牙學語,他也是希望博得父母的歡喜,樹立一個好寶寶的形象。
  
  有的兒女,孝順父母,甘旨奉養,只為了有一個孝子賢孫的形象;有的學者,在社會上不同流合污,卻敢於放言高論,他也是希望樹立一個有為有守的良好形象。
  
  有的公務人員,萬金不肯苟得,正直無私,只希望樹立公務員清廉的典範;有的工商界人士,不忍心社會酒色財氣的惡習,不肯隨波逐流的投機,只為了樹立生意人的傲骨風範。
  
  做人,要有好的形象,必須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不能讓家人親友蒙羞;能夠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人間福報》200089


吃素的真義
  
  「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在吃的文化裏,尤以「素食文化」別具一格。
  
  素食本為儒家所提倡,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佛教也提倡素食,但佛教本來不是在形式上的素食,例如原始佛教的托缽生活,在乞食時,不揀精麤、不忌葷素,隨緣「借假修真」。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以慈悲為本的教義,發展出尊重生命的內容。例如,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中,只吃肉邊菜;信徒中,也有人吃「三淨肉」者,也有人在「三、六、九」吃齋,也有人以初一、十五為吃齋日,甚至也有人吃早齋,乃至家中有婚喪祭典時,也以持齋來表示虔敬。不管如何,這都表達著一個慈悲尊重生命的意義。
  
  說到素食,也不完全是宗教的意義:有的是為了醫學上的衛生保健,有的是因為個人的身體需要,有的是為了生活的習慣,有的是因為長輩家傳,有的是自己發心立願等。
  
  美國的太空人在登陸月球之前,特地做素食的訓練,因為素食者的體力比較耐久。例如,牛、馬、大象、駱駝等,皆為素食的動物,牠們都比較具有耐久的力量。又如飛行的鴿子,也是吃豆榖之類的素食者,牠們也是展翅千里,不屈不撓。反觀獅狼虎豹,雖然兇猛,可是老虎三撲,後力不繼,可見素食可以增加耐力,從這些動物中即可獲得明證。
  
  素食,也不一定從宗教上去立言。素食有益於健康,現在已經是舉世所公認的事實。近代西方所提倡的健康飲食,即指素食而言。素食確實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心性的柔和、性格的仁慈,以及耐力的增加等等。
  
  素食的真正意義,其實不要在時日上計較,也不要執著鍋碗是否洗淨?素食其實是乃吃「心」也,如果心中有「素」,所謂慈悲喜捨、善良道德,都盡在其中矣!
  
  《人間福報》2000810


樹立形象
  
  社會上,萬萬千千的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樹立萬萬千千不同的良好形象。例如,有的人以「修身養性」樹立自己的形象;有的人以「行善造福」作為自己的形象;有的人樹立「熱心公益」的形象;有的人以「勤勞負責」為形象。
  
  但是,也有的人自甘墮落,不想樹立好的形象。他們認為:不能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所以樹立壞的形象。
  
  他們藐視社會的毀譽看法,不計別人的公意批評,因此,有的人奇裝異服,有的人蓬頭垢面,有的人傷風敗俗,有的人損人利己。這許多人以不重視形象,作為他們的形象。
  
  甚至也有的人,千方百計,狐假虎威,總要表示自己有「高人一等」的形象;也有的人巴結逢迎,貪贓枉法,圖謀不軌,敗壞了自己的形象。
  
  人在順境裏,容易樹立良好的形象;處在逆境時,則比較難以樹立好的形象。但是,台灣的廖添丁、阿里山的通判吳鳳、清末殉難的譚嗣同等六君子,以及許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守城將士,他們不計犧牲性命,只想在風雨如晦的亂世裏,樹立他們頂天立地的形象。
  
  現在的民主社會,政府用獎章、獎狀來鼓勵人民樹立良好的形象。甚至對各級縣市政府,以及各公私立學校等,也是透過評鑑考核,希望大家樹立良好形象。
  
  有的學生,勤於讀書,希望在老師面前有好的形象;有的兒童,牙牙學語,他也是希望博得父母的歡喜,樹立一個好寶寶的形象。
  
  有的兒女,孝順父母,甘旨奉養,只為了有一個孝子賢孫的形象;有的學者,在社會上不同流合污,卻敢於放言高論,他也是希望樹立一個有為有守的良好形象。
  
  有的公務人員,萬金不肯苟得,正直無私,只希望樹立公務員清廉的典範;有的工商界人士,不忍心社會酒色財氣的惡習,不肯隨波逐流的投機,只為了樹立生意人的傲骨風範。
  
  做人,要有好的形象,必須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不能讓家人親友蒙羞;能夠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這就是人生的意義。《人間福報》200089


吃素的真義
  
  「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在吃的文化裏,尤以「素食文化」別具一格。
  
  素食本為儒家所提倡,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佛教也提倡素食,但佛教本來不是在形式上的素食,例如原始佛教的托缽生活,在乞食時,不揀精麤、不忌葷素,隨緣「借假修真」。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以慈悲為本的教義,發展出尊重生命的內容。例如,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中,只吃肉邊菜;信徒中,也有人吃「三淨肉」者,也有人在「三、六、九」吃齋,也有人以初一、十五為吃齋日,甚至也有人吃早齋,乃至家中有婚喪祭典時,也以持齋來表示虔敬。不管如何,這都表達著一個慈悲尊重生命的意義。
  
  說到素食,也不完全是宗教的意義:有的是為了醫學上的衛生保健,有的是因為個人的身體需要,有的是為了生活的習慣,有的是因為長輩家傳,有的是自己發心立願等。
  
  美國的太空人在登陸月球之前,特地做素食的訓練,因為素食者的體力比較耐久。例如,牛、馬、大象、駱駝等,皆為素食的動物,牠們都比較具有耐久的力量。又如飛行的鴿子,也是吃豆榖之類的素食者,牠們也是展翅千里,不屈不撓。反觀獅狼虎豹,雖然兇猛,可是老虎三撲,後力不繼,可見素食可以增加耐力,從這些動物中即可獲得明證。
  
  素食,也不一定從宗教上去立言。素食有益於健康,現在已經是舉世所公認的事實。近代西方所提倡的健康飲食,即指素食而言。素食確實有益於身體的健康、心性的柔和、性格的仁慈,以及耐力的增加等等。
  
  素食的真正意義,其實不要在時日上計較,也不要執著鍋碗是否洗淨?素食其實是乃吃「心」也,如果心中有「素」,所謂慈悲喜捨、善良道德,都盡在其中矣!
  
  《人間福報》2000810


逆增上緣
  
  一個人做人成功、事業成功,要靠很多的因緣幫助。就如樹木花草,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才能開花結果;高樓大廈,需要有土木瓦石等材料,才能順利成建。因緣順,當然容易成就;因緣不順,不管做人也好,做事也罷,到處阻礙,困難重重。
  
  但是,艱難困苦可以打倒一個普通的人,卻挫敗不了一個有為的青年。因為,順因緣固然可以助人成功,不順的因緣一樣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力量,成為勵志向上的「逆增上緣」。例如,我有病,才知道發道心,注意健康;我受苦,才知道改善環境,奮發圖強。
  
  大自然裏,梅花之所以受人歌頌,就是因為它耐得住冰雪,所以才能愈冷愈芬芳;松柏之所以令人喜愛,就是因為它禁得起霜寒,所以才能愈冷愈青翠。皮球不是打得愈重,跳得愈高嗎?石灰不經烈火焚燒,那能把清白留在人間呢?
  
  我們看到,在狂風暴雨中,一根孤單的刺竹,它可以昂首挺立,屹立不動;我們也知道,在南北極的冰天雪地裏,有許多的動物,它們依然奮勇的生存著。
  
  看到颱風把樹木吹倒了,我會把樹木再扶起來;歷經地震把房屋震毀了,我會著手把家園再度重建。一個有為的青年,愈是受人歧視,他會更加發憤,有所作為;愈是被人欺負,他會更加爭氣,力爭上游。「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先生、台南「秋茂園」的園主黃秋茂先生,都是最好的明證。
  
  所謂「寒門出孝子」,有時晚娘的呵責,也可能成為「逆增上緣」,造就出優秀的子孫。禪門鼓勵人,寒時到寒冷的地方去,熱時要往熱的地方走,可見在逆境中也自有另一番的天地!
  
  中國佛教史上,如果沒有「三武一宗」的教難,就顯現不出中國佛教的輝煌力量;如果沒有威權專治的重重迫害,就不會有慧遠大師喊出「沙門不敬王者」的高論。沒有猶太出賣耶穌,就顯不出耶穌的聖德;沒有提婆達多與指鬘外道的迫害,就顯不出佛陀的崇高與偉大。所以,人不要害怕不順的逆境,在人生的路上,大石擋路,你可能被它絆倒,你也可以把它當成眺高望遠的墊腳石。人的成功與失敗,就看你是否能將「逆境」化為「增上緣」,因為:沒有黑暗,那裏有光明呢?沒有罪惡,那裏有善美呢?
  
  沒有污穢,那裏有潔淨呢?沒有差別,那裏有統一呢?《人間福報》2000811


 有誼的建立
  
  人,不能沒有朋友,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甚至從小在家,我們就以鄰居為友;長大後求學以同學為友,出了社會工作以同事、同鄉、同志為友。可以說,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朋友是除了家人以外,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人。
  
  朋友有親有疏,有好有壞;有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點頭之交,有的朋友可以秉燭夜談、促膝長談。一個人一生能夠得一知己,真可謂「足堪告慰平生而無憾矣!」因為「相交滿天下,知音有幾人」呀!
  
  世間上,有的人可以為朋友「兩肋插刀」、「毀家輸難」;有的人則「見利忘義」、「賣友求榮」。有的朋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有的朋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榮華;有的則能共享榮華,不能共渡患難。
  
  漢朝的汲黯、鄭富兩人都是曾經位列九卿的賢臣。在他們飛黃騰達的時候,每日訪客絡繹不絕,等到他倆丟官了以後,因為一向廉潔,家徒四壁,從此再也沒有人拜訪了。司馬遷在《史記》裏慨嘆的引用翟公的話說:「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令人不勝噓唏!
  
  與朋友交,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漢朝嚴子陵曾對子侄輩告誡:要親近益友,切莫親近惡友;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犬」也。所以吾人應該擇友而交:要交知恥的朋友、要交有義的朋友、要交有信的朋友、要交有道的朋友。
  
  有一次,孔子問弟子,平生的志願如何?子路說:「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可見子路是一個能與朋友「互通有無」,慷慨而講義氣的人。
  
  曾子也曾經說過:「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他甚至把對朋友守信否?當成為每日自我反省的課題。可見曾子是一個重視誠信的朋友,他把朋友當作是切磋道業、增品進德的對象。
  
  其實,所謂「朋」者,兩月相輝映也!所以朋友本來就應該是要互切互磋,互相提攜成就;要把朋友當成一面鏡子,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朋友之間要能「觀德莫觀失」、「善可為法,惡可為戒」,才能發揮朋友的功能。
  
  有一天司馬牛憂傷的說:「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安慰他:「君子敬而無私,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其實,只要我們能待人以誠、待人以信、待人以諒、待人以德,則四海之內何嘗不也都是我們的朋友呢!
  
  《人間福報》2000812


 人要有使命感
  
  常聽到人問:「人,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生命的意義究竟是為什麼?」回答這一個問題:「人,是為了使命感才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的意義,乃負有使命感之謂也!」
  
  有的人,從小就立志要報效國家;報國就是他的使命感。有的人,自幼便有興家立業之心,這是他對家族負有使命感也!有的人深知辦學教育的重要,教化就是他的使命感。有的人想到生產濟世,生產就是他的使命感。
  
  有的父母,為了子女的教育,自己甘願做牛做馬,勞苦雜役,他認為這是他的使命感。有的賢妻,為了幫助丈夫成就事業,不惜節衣縮食,辛勤持家,他認為幫助丈夫成就事業,這就是她的使命感。
  
  從軍的人,心甘情願的捐軀沙場,他認為這是他的使命;身為教師,作育英才,一生與講台板書為伍,他認為春風化雨就是他的使命。
  
  醫護人員,懸壺濟世,視病如己,因為他們對於救人負有使命感也!宗教家,弘法利生,一生甘於淡泊,把真理傳播給人,因為普濟眾生,這是他們的使命感也!
  
  多少勤勞的忠僕,一生侍候主人,他以此作為使命。多少的駕駛人員,從事交通運輸,載客送人,不管早晚寒暑,奉獻一生歲月,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使命。
  
  優良的記者,不畏險難,採訪新聞,供給大眾真相,他認為採訪就是他的使命。演藝人員,各種表演,為了博君一笑,甚至演盡多少悲歡離合,他認為這就是他的使命。
  
  人,要有使命感!但是,我們的社會也有許多沒有使命感的人,他們吃喝玩樂、招搖撞騙、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就如馬牛,水草之外,別無希望,這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
  
  其實,但看動物中:狗以看家為使命;貓以捕鼠為使命;雞以司晨為使命;蜂以釀蜜為使命。牛,拉車負重,這就是牠的使命;馬,日行千里,這也是牠的使命。
  
  我們生而為人,怎麼能沒有使命感呢?《人間福報》2000813


猶豫不決
  
  世間上,有一些人有猶豫不決的個性,遇事畏首畏尾,躊躇不前,遺誤了許多好事。《金剛經》把「猶豫」比喻為「狐疑」,因為狐狸的性格,經常猶豫也。
  
  做大事的人,必須有果斷的勇氣。兩軍對陣,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如果主將對於戰術猶豫不決,何能克敵致勝?
  
  過去帝王之家,預立儲君太子,立長立幼?猶豫不決,造成帝位之爭,甚至動搖國本。西楚霸王項羽,因為韓信曾受胯下之辱,懷疑這種人是否能夠重用?猶豫之下,韓信改投劉邦,最後項羽終被韓信打敗,刎頸於烏江。
  
  光緒皇帝在位三十多年,性格軟弱,猶豫不決,在慈禧的控制之下,變法維新不成,反而成了瀛台的囚徒。
  
  人生的成敗,性格影響大矣!凡事吾人應該當機立斷,否則,你看!古今歷史,士農工商,各種事業,因為猶豫不決而失敗者,比比皆是。猶豫不好,但固執成見也不好;吾人應該要自我反省惕勵,千萬不要犯了猶豫與固執的毛病而不自知。
  
  現代的民主政治,人人都可參選民意代表;但一些有為的賢能之人,因為舉棋不定,坐失良機,良可歎也!
  
  有些人買賣股票,對股票風雲,投資與否?猶豫不決,失去賺錢商機,亦屬可惜也!
  
  有的青年,為了報考那所學校,左思右想,猶豫不決;有的人有心創業,但不知投資那個行業?無法選擇,猶豫不定;有的男女相愛,本來天生佳偶,也由於猶豫不決,致使情場生變,坐失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實為遺憾!有的人對於朋友給自己的支持,本來是好事一樁,但也由於疑心,猶豫不決,故而錯失良機。
  
  當然,凡一切事情,謀而後定,應該要多做思考,思前顧後,所謂「謀定而後動」;但是,過多的猶豫,往往坐失良機,亦是敗事之有餘也,實在應該引以為鑑。
  
  《人間福報》2000814


幻想的毛病
  
  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目標,才能定宗旨,才能按部就班的實現理想。
  
  但是,人也有妄想,甚至於幻想;因為不自量力,希圖達不到的目標,這就是妄想。甚至不可能成為事實,沒有一點可能的「因緣」,只是虛無飄渺的幻想,當然不能成功。
  
  有些人幻想「百日升天」,有的人幻想「不勞而獲」,有的人幻想「點石成金」,甚至於有的修行人幻想「當生成就」。這許多幻想,都不可能成為事實,除非天方夜譚裏的「一日國王」,否則那裏可能有所成就。
  
  亞歷山大帝想要統一世界;當他日夜行軍,終於走到海邊,才發現這原來是一場不可能實現的妄想。秦始皇兼吞六國,統一天下;他妄想長生不老,遣使海外求藥,又自稱始皇帝,幻想子孫能夠二世、三世,代代綿延不盡。其實,與「世事無常」的真理不相吻合的事,終究只是幻想、妄求而已矣!
  
  世間人,自己不努力,不想辛苦工作,只希望明天就能發財,這就是幻想;自己不培養因緣,不先作好準備,就希望眼前出現一棟大樓,這都是幻想。我們鼓勵人要有理想,但不可妄想,更不能幻想。
  
  幻想不吃飯,就可當飽;幻想不讀書,就能聰明;幻想不工作,就會發財;幻想不結緣,就能成功。這些「幻想」的事情,終究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好幻想、不重實際,這尤其是現代青少年的通病;現在的青少年往往異想天開,每天只知幻想:「我將來要如何富貴」、「我將來要如何榮華」?然而仔細想想看,一個不播撒富貴榮華種子的人,他怎麼能夠獲得富貴榮華的結果呢?
  
  世間上,凡一切事情的成就,切實的行動佔十分之八、九,故「想」不能把事情做好,必須腳踏實地才能將事情圓滿,否則「南柯一夢」、「黃梁夢」醒,也只有徒增人生的悲涼與傷感罷了!《人間福報》2000815


為你好
  
  一個清廉的政府,所有的施政,都是要對全民好。父母即使對兒女嘮叨,他的話,也是為了對你好。朋友的諍言,同事的勸諫,也都是為你好。
  
  「為你好」,我感受不到!你們說為我好,但我總覺得你們是在找我麻煩,那裏是為我好?
  
  為什麼體會不出別人「為我好」呢?這就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不能認清理則,不去體會別人的心路、言意。人,如果能體會出別人「對我好」的好心好意,時時處處都感謝別人為我好,能如此,庶幾無過矣!
  
  「孟母三遷」,是為了對孟子有一個好的環境;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這不但是對岳飛好,也是對國家好。
  
  長輩有時告誡子弟,要吃苦耐勞,子弟總認為長輩過份的要求;師長教訓學生,要忍受委屈,學生反而認為老師不通情理。其實,父母師長,即使罵你、打你,不理睬你,也都是為你好啊!你如果懂得,就應該「依教奉行」,不但不會怨恨,反而要感激涕零。你能體會得出別人對你好,你的心性自然就會好起來,自然能夠「善解人意」!
  
  別人對我好,自己不能體會,實在懵懂無知。人應該要懂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如果不能體會別人對我好,不但讓對方失望,也辜負了他的好心。
  
  醫生,為你開刀手術,雖然痛苦,但這是為你好;師長,對你嚴苛的要求,其實也都是對你好。責備,是讓你能知過學好;懲罰,也是讓你能知錯改好。如果人人懂得別人「為我好」;真的好,固然很好,即使不好的,只要是好心好意,也是「為我好」。如果能有這樣的受教,那正是所謂「和風細雨,用以成長也;冰雪霜寒,所以成就也」!
  
  為你好的反面,我有為人好嗎?有能力的人,不但能為人好,而且能為自己好。好,不是說好就好要有實際的行為。比方說,我們用勤勞為人服務、用語言讚美別人、用心意祝福別人,看起來是為別人好,實際上也是為自己好啊!
  
  「為你好」,內中實在是有無盡意啊!《人間福報》2000816


老做小
  
  在佛教裏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個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師招呼過後,隨即對身旁的老和尚說:「有信徒來了,請上茶!」不到兩分鐘,又對老和尚說:「佛桌上的香灰要記得擦拭乾淨!」「拜台上的盆花別忘了澆水呀!」「中午別忘了留信徒吃飯!」只見老和尚在年輕的知客師指揮下,一下子忙東,一下子忙西。信徒終於忍不住好奇的問老和尚:「他是你什麼人?怎麼總是叫你做這、做那的呢?」老和尚得意的說:「他是我徒弟呀!我有這樣能幹的徒弟是我的福氣,信徒來時他只要我倒茶,並不要我講話,他只要我留信徒吃飯,並沒有要我燒飯,平時寺裏的一切都是他在計劃,省了我很多辛苦呢!」信徒不解,再問:「不知你們是老的大,還是小的大?」老和尚說:「當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敬老尊賢」,這是中國傳統的美德,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俗諺也說「和尚要能老,老了就是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甚至佛經裏的「棄老國」,以及中國古代的「西漢四皓」,都是在說明老人智慧的寶貴。
  
  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固然是家庭、社會的一大資產;然而一個社會的發展,也不能缺少年輕人的活力與動力。現代的家庭裏普遍有「婆媳問題」、「代溝問題」。其實,只要身為婆婆的不要存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心態,而能改成學習老和尚「老做小」的精神,把媳婦當成自己的女兒般疼愛,媳婦也能視婆婆如親娘一樣的尊敬、孝養,家庭怎麼會不幸福呢?
  
  父子之間的代溝問題,只要身為父親的,不要凡事以權威性的命令,而能改以關心、輔導、協助的立場,學習老和尚的「交棒」而享「清福」的心情,看著兒女成長,兒女也能學習、尊重父親的經驗、智慧,不要燥進、排斥,如此又何來代溝之有呢?
  
  其實,人生原本無所謂的大小、高低、好壞、貴賤,完全是在於自己的觀念。達賴喇嘛在榮獲諾貝爾獎時說:「我還是一個不增不減的和尚!」陳水扁先生也說:「當總統和不當總統,其實都是一樣的!」
  
  俗語說:越是成熟的稻穗,頭垂得越低。自古以來,越是禮賢下士的帝王,越是以賢名留芳;越是不恥下問的老師,越是能以學問傳世。所以,人際之間,只要能夠做到「老做小」、「小敬老」,家庭必能融洽,社會必能和諧。《人間福報》2000817


共識的妙用
  
  同志、同道、同學、同門,這都是志向一致,目標一致,所謂「一師一道」、「一心不二」,共識之妙也!
  
  佛教的僧團之建立,「見和同解」就是有共同的認識;有了共同的認識,力量集中、意志統一,任何事情必能迅速完成。
  
  西方的經濟學家每每到台灣參觀過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所給予工商界的忠告,總是「要有共識」,因為「共識」可以把台灣的經濟奇蹟推向到世界。
  
  一個國家社會,意見不一,可以討論,但是所謂民主時代,只要一經眾意表決,就應該達成共識。近年來國民黨因為「共識」不夠,所以遇到選舉,每下愈況,失去政權,皆因沒有「共識」之故也。
  
  甚至海峽兩岸,分歧半個世紀以上,雖然現在有心統一,只是彼此「各執其是」,不能達成「共識」,故而和平統一,遙遙無期,良有以也。
  
  因為沒有共識,縱有力量,也會互相抵銷。你有你的主張,他有他的辦法,我有我的計劃,大家各行其是,一切理想,就因為人力資源分散,因此不容易達到目標。
  
  所謂「楚雖三戶,必能亡秦」;因為楚人對於復國,彼此有共識。「毋忘在莒」,齊國所以能一夕之間收復七十餘城,也是上下一心,具有共識,所以才能反敗為勝。
  
  鑑古觀今,我們看到每一個朝代,都是因為朝中意見不合,前方將士無所適從,故而每每導致國破家亡。
  
  我們看到一個家族,同心協力;一個公司,上下一心;一個政權,對國對民,都有共同的認識。所以,成否勝敗,不必等到結果才會知曉,但看最初是否具有共識,就可知矣!
  
  抗戰期間,日本軍閥以強大的軍事武力,預備三個月內消滅中國,但中國軍民,上下一心,經過八年浴血苦戰,終於獲得勝利。上下一條心,就是共識。
  
  現在台灣的企業工商界,許多家族企業,一旦遇到兄弟鬩牆,意見不一,失去共識,先人所創的事業,即刻土崩瓦解。縱觀古往今來,殷鑑歷歷,能無動乎!
  
  《人間福報》2000818


話說七月
  
  「七」,在中國的數字當中,是一個奇數: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創造宇宙」之說,甚至七天一週,每週日要上教堂作禮拜一次;在佛教裏則有禪七、淨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無限的意思。「七」是一個變化無窮、涵蘊無盡的數字。
  
  然而,長久以來,中國的七月一直被認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因為以訛傳訛,於是把七月認為是一個「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門、不可開刀、不可結婚、不可購屋、不可搬家等等;民間的七月,彷彿「鬼影幢幢」,其實在佛教裏,七月十五日是「佛歡喜日」。
  
  所謂佛歡喜日,源自於佛世時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來臨,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托缽,只在山中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此稱為結夏安居。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七月十五日這天,也就是安居結束之日,所有僧眾一一把自己的修行體悟向佛陀報告,等待佛陀的印可,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
  
  從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佛光山一直提倡七月是僧信孝親報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經過長期的宣導,現在社會大眾已能普遍認同,並且接受七月是為「孝道月」的觀念,甚至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長吳伯雄先生更提倡七月為「慈悲月」。
  
  七月其實不就是一年十二個月當中的一個月份嗎?相傳七夕是牛郎織女一年一會的日期;美國的國慶日也在七月,甚至全世界的名人當中,七月出生的更是不計其數。現在的學校大都在七月舉行畢業典禮,聯考放榜也是在七月;即使是中元普渡或盂蘭盆法會,也是慈悲救濟的意思。七月到底有什麼不好?為什麼大家要醜化七月呢?
  
  七,本來是一個好的數字,但因民間牽強附會,大家七嘴八舌,搞得一般社會大眾到了七月倒反而「七上八下」,認為諸事不宜。其實,佛教講「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應該在七月成辦的事,什麼都可以去做,實在不必為了無稽之談而自亂生活步調,甚至因為疑神疑鬼而徒讓心靈蒙上陰影,何苦來哉呢?《人間福報》2000819


 健康的重要
  
  人間什麼最重要?健康最重要!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健康,即使擁有財富、愛情、名位、權利等,於己又有何意義!
  
  根據資料顯示,人類死亡的原因,依序是:第一、疾病:例如愛滋病、肺結核、肝癌、心臟病等,於今都是名列世人死亡的十大疾病之一。
  
  第二、戰爭:自有人類以來,大小戰爭不斷;一旦戰爭爆發,不但砲火無情,敵人的無情蹂躪,諸如南京大屠殺、揚州洗城、嘉定三屠等,可知戰爭之殘酷,更是死傷無數。
  
  第三、意外:儘管現代科技發達,每年死於交通、地震、風災、水災、空難的人數,有增無減。
  
  第四、死刑:世界各國的罪犯,一年當中槍斃的何止萬千的生命!即以中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歷代的文字獄、思想犯,更是死傷不知凡幾?
  
  第五、其他:諸如自殺、油盡燈枯而終者,皆在此列。
  
  人生,一旦沒有了生命,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談;健康的重要,由此可見。
  
  如何才能獲得健康呢?依照各家的說法,例如醫學界認為:第一要運動(每天至少一萬步);第二飲食要清淡而少量;第三要動腦思惟。
  
  在佛教也有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療法。在心理健康方面,要保持:淨心、寬心、慈心;在身體健康方面,要:禮拜、行香、作務。其實,真正的健康,意義有三:
  
  第一、要能有益於社會的公益。
  
  第二、要能有益於自己身心的修養。
  
  第三、要能對後世有貢獻、影響。
  
  現代的醫學界,不但利用基因來療病,維護身體健康;甚至發展出基因複製牛、複製羊的現代新科技。對於基因帶給社會未來的發展,究竟利與弊,自有其因緣果報;我們身體的健康與不健康,也都在因緣果報之中。所以,吾人生存在世間上,要懂得生命是受著因緣果報的影響;我們的健康,乃至未來的幸與不幸,也都有因緣果報的關係。
  
  總之,健康乃人人所求,人人所希望;但是吾人應該了解,健康不是神明所賜給,也不是金錢所能買得。能否擁有健康,完全要看自己對因緣果報的認識和實踐而已!
  
  《人間福報》2000820


自然之美
  
  美,人人希望,人人追求;假如生來不美,也要藉著人工加以美容、化妝、整型,總要想方法設法增添自己的美麗。然而,不管人工打造得再怎麼周全,總不若自然之美也。
  
  自然之美,你看!宇宙間,天空蔚藍,白雲飄飄;雨後的彩虹如橋、夜晚的星光閃耀。在明月高掛的夜空下,天高氣爽,獨自登高,瞭望蒼穹無邊的虛空,不但令人感到大自然的美麗,更讓人感到大自然的無窮無盡。
  
  天地間,你看!峭壁千仞的高山,壯闊澎湃的江河,蓊鬱蒼翠的林海,一望無垠的沙漠;這許多大自然美麗的錦繡河山,不但讓人歌頌自然之美,更要歌頌自然的偉大。
  
  自然之美,令人神往,令人詠嘆。在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追求美,自然不足,補之以人工:庭院花圃,總要設計得與自然相襯;家居的書房客廳,總是佈置得很有自然的美感,甚至自己的服裝、臉型、身段、姿態等,總要想辦法合乎美的標準。
  
  其實,美是難以有標準的;但是,美應該是有原則的。美,要讓人看起來感覺很舒服,要能淨化性靈、昇華心識、擴大胸襟、超越現實世界;能夠美化人生,那就是美的意義。
  
  世間上,建築物如果過份雕樑畫棟,就會失去自然之美;人,如果過份濃妝艷抹,也會失去自然之美。因為,裝扮做作、刻意矯情,就失去自然之美了。
  
  我們追求自然美,說話要能幽默流暢;做人要能通情達理;處事要能天衣無縫;進退要能恰到好處。能夠如此,那就幾近於自然之美了。
  
  所謂「自然就是美!」男士的威武,女性的柔和,老人的慈祥和藹,兒童的天真瀾漫;只要適性所為,那就是自然之美了!
  
  現在的社會,也有很多美麗的建築、美麗的繪畫、美麗的裝飾、美麗的都市,總之是人創造的。唯有自然美,那才是自然創造的。
  
  蔚藍如洗的天空,人能創造出來嗎?無邊浩瀚的海洋,人能創造出來嗎?巍巍高聳的山峰,人能創造出來嗎?紅如杮子的太陽、淨如琉璃的月亮,人能創造出來嗎?
  
  所以,自然之美,非人工所能創造出來的。我們只有歌頌自然之美,欣賞自然之美,學習自然之美喔!《人間福報》2000821


增加營養
  
  身體不好,要增加營養;體力不足,要增加營養。總之,人的健康,要靠增加營養來維持。
  
  保持人體健康的營養,也不一定只靠食物、藥物,或是什麼珍貴的補品;其實,真正的營養,寬心、樂觀、積極、愛人、明理、感恩、知足、慚愧、惜福、結緣、慈悲、智慧等,都是最好的營養。
  
  此外,清淨的空氣就是我們的補品,和煦的陽光也是我們的營養,良言鼓勵,體貼慰言,也都是美好的資糧。
  
  世間上,有一些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越是清閒疏懶,越是精神萎靡,暮氣沈沈;但也有的人每日東奔西跑,忙碌不堪,卻越忙越有活力,越忙越是精神煥發,生氣盎然。可見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忙碌勞動,更是身心最滋養的肥料。古代禪門的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臨濟禪師的「栽種松樹」;道元禪師的「晒香菇」,不但是修行,其實也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然而,世間上也有一些人,不但不注意身體的營養,不但不懂得保健,反而戕害自己的身心,例如:不應該發愁的時候他發愁;不應該生氣的時候他生氣;不應該有的欲望他貪求,不應該拒絕的他排斥。一個人如果量小如酒杯,就算是天降甘露給你作為補品,你也所得不多!
  
  平時我們讀書,讀書是營養;我們旅行,旅行是營養;我們信仰宗教,信仰是營養。有時候我們交友,也是為了增加營養,所以交友時要看,這個朋友有沒有營養?我們所接觸的周遭,只要對自己的道德、品性、智慧、人緣能有所增加者,都是重要的營養。
  
  甚至,天地萬物,都是彼此互相補充營養。因此,我們除了自己要吸收從外面而來的營養以外,自己本身也應該時時以微笑、好話、服務、奉獻、結緣等,作為回饋給別人的營養。人際相處,能夠彼此相互營養,這才是真正的增加營養。
  
  《人間福報》2000822


死水與活水
  
  一池靜止的死水,和一條涓涓細流的活水,同樣是水,但是我們即刻可以判斷出水質的不同。
  
  死水,表示沒有生命;它沒有跳躍,沒有流動,沒有未來。而活水雖然是細流,但奔放向前,與阻礙奮戰,自能流出無限的前途。
  
  命一如流水;流水淙淙,永不停息。我人的心念,念念不停,恰如流水。唯識宗更將第八阿賴耶識喻為瀑流。
  
  生命如水!但是,有的人自己本身保守固執,不把生命、心靈跟大地眾生共同活躍起來,宛若一灘死水,無益於世。有的人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這都是沒有活用生命,故而讓生命變成了死水。有的人覺得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這也是沒有發掘自己的潛能、才華、專長,所以活水不來,就如同死的生命。
  
  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的生命有所不足時,就是死水;當一個人不肯發心利眾時,就是死水;當一個人不願把自己的所有分享別人時,就是死水。
  
  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們有了般若智慧,就是有活水。吾人應該善用我們生命的活水:
  
  枯萎的禾苗,我以甘霖的活水滋潤之;
  
  瞋恚的怒火,我以忍耐的活水熄滅之;
  
  污穢的身心,我以智慧的活水洗淨之;
  
  焦渴的人生,我以佛法的活水飲用之。
  
  不只生命如水!其實:
  
  人情如水:如果只蓄不流,就是死水;如果能夠彼此互動,相互往來,就是活水。
  
  金錢如水:金錢不用,就是死水,能夠活用金錢,就是活水。
  
  人性如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生能有「逆水行舟」的精神,逆生死之流而上,生命即可活躍,即是活水。
  
  人心如水:水會流,心會動;當我們把心活躍起來,就是活水。
  
  一只茶杯打破了,茶杯本身不能復原;但是裏面的水流入地層,經過遇熱蒸發,遇冷凝結致雨,仍然可以還原回來。所以,生命如水,流遍十方;能否活出生命的價值?就看自己的生命是死水還是活水!《人間福報》2000823


溝通的技巧
  
  居家環境的水管、水溝如果不通,污水不能排除,就會污染環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影響生活品質。人際往來,如果溝通不良,不但事業難以成功,自己的人緣或是家庭生活也都難以有美好的結果。因此,如何跟別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良性、和諧的互動關係,這是現代人生活裏必修的一門學問。
  
  現代人因為經常自我設防,造成人際之間的疏離,許多家庭問題因此產生,例如親子之間的代溝、婆媳之間的不和,乃至親朋、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等,大都起源於溝通不良。
  
  造成溝通上的障礙,有的是拙於言詞,有的因為表達不當,有的則是因為自己預設立場,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然無法溝通;也有的人態度冷漠,令人不願碰觸;但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則是姿態太高,對於自己的主張,要人奉若聖旨,完全沒有商榷的餘地,如此之人,如何溝通?因此,一個人能夠「從善如流」,讓人覺得自己很好說話,別人才好跟你溝通;能夠「與人為善」,讓別人覺得於己有利,別人也才願意與你溝通。
  
  尤其,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彼此的共識,達成意見一致,而非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因此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能令對方歡喜接受,才是有效而成功的溝通。
  
  佛世時,佛陀為了度化優波離、尼提等階級低下的弟子,總是先給予讚嘆、肯定、認同,先讓他們對自己建立起信心,再引入佛門。所以,佛教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都是溝通人際的最好法門。
  
  現代人除了夫妻、親子、朋友、主從、黨政之間要溝通,甚至在國際間,國與國的關係,乃至東西文化之間,都要建立溝通的管道,彼此在意見、思想、理念、作風、主張上都要互相交流,如此才能融洽和諧、兼容並蓄的共存共榮。
  
  除此,每日與自己保持良好的溝通,對自己的優點加以肯定,對自己的缺點加以改進,時時保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不要讓自己的心中積滿不平、不公、不滿的情緒,一切隨來隨遣,這才是最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溝通」功夫。《人間福報》2000824


回頭轉身
  
  「回頭是岸」,這是一句警世的名言,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的前途去路,只是盲目的往前衝撞,其結果不是碰到牆壁而頭破血流,便是墜入懸崖而喪身失命,所以懂得「回頭是岸」,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生的旅途上,處處充滿了誘惑、陷阱,如果不懂得「回頭」,終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例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貪杯;所以在酒色之前,要能「回頭是岸」。
  
  金錢名利,一心貪求;高官厚祿,心嚮往之。可是名枷利鎖,框縛了古今多少的英雄好漢?如果能夠懂得「回頭」,人生何至於有那麼多的不能自己自在呢?
  
  人生世間,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半個世界;如果懂得「回頭」,也還有半個世界。前面的半個世界只是個窄門,大家都往這個窄門裏擠,當然要擠得頭破血流;假如能夠回頭,看看後面的半個世界,無人爭、無人搶,何等寬廣?何等逍遙自在呀!
  
  「苦海無邊」,真是「回頭是岸」呀!人不但要懂得「回頭是岸」;懂得「轉身」也是非常的重要!人常常被世事逼到一個死角裏;常常因為顧念人情而陷入胡同中。如果能夠懂得「轉身」,為自己預留一點空間,何等的重要啊!
  
  汽車行駛在馬路上,就要先預想如何才能轉彎?人和人在路上相遇,就應該懂得自我「轉身」;如果互不相讓,不懂得轉身,就表示自己勝利了嗎?
  
  很多尷尬的事情,自己要懂得找個下台階,那就是一個「轉身」;人和人起了爭執,也要能相互禮讓一些,這就是「轉身」。在人我之間有了計較的時候,你沒有留給自他轉身的餘地,當然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在金錢利益的面前,你不給人一些轉圜的空間,自己又怎麼能有轉身之地呢?所以,當你遇到阻礙的時候,就應該要懂得「轉身」。
  
  所謂「行到山窮水盡處,自然得個轉身時」。船,行駛在苦海中,就要知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當你向著人生的前途出發時,自然也要明白,自己的轉身之地在那裏呢?
  
  在佛光山的頭山門,有一首聯語說:「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其橫批即「回頭是岸」;能夠懂得「回頭是岸」,還怕沒有「轉身」的餘地嗎?
  
  《人間福報》2000825


愚癡的可怕
  
  世間上最可怕的是什麼?貧窮、飢渴、恐怖、絕望……,其實,愚癡最可怕。
  
  愚癡就是不明理,不明理的人,顛倒、邪見、惡行,不但影響自己、影響一時,而且影響他人、影響後世。
  
  此舉出許多愚癡的故事來說明愚癡的可怕,例如:刻舟作記、學鴛鴦叫、背門看戲、殺子成擔、愚人吃鹽、牛腹集乳等;中國的成語故事中,「削足適履」、「挖肉補瘡」,也是在說明愚癡的可笑。
  
  在古今歷史上,有的江洋大盜因為一時泯滅良知,打家劫舍,故而身陷囹圄;有的賣國漢奸因為一時不明利害,貪圖所得,於是罵名千古,這就是愚癡。
  
  在現實生活裏,好賭的人,以為只會贏不會輸,這也是愚癡;好戰的人,以為會勝,不知會敗,這也是愚癡。
  
  害人,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完全沒有想到害人的結果,這是愚癡;頑強的人,只想到自己出氣,卻不顧因此會傷害到處世的人和,這也是愚癡。
  
  商人「買空賣空」,想要投機致富;農夫「拆東籬,補西牆」,這都是愚癡。婦女買了許多的衣服穿不完,要經常曬洗衣服;富人買了許多房子住不了,要經常打掃房子,這都是愚癡。
  
  不能認清事實真相,遇到問題不能針對癥結所在,提出正確的解決之道,這更是愚癡。例如台灣近年來一再使出金錢外交,試圖拓展國際空間,卻不懂得鞏固內政,例如治安惡化不檢討、交通紊亂不改善、黨派傾軋不溝通、金融風暴不化解等等;內政問題不解決,民心惶惶不安,即使多了一個國際友邦,又有何意義呢?更何況每次出使的結果,不都是事與願違嗎?
  
  愚癡比一般的犯錯更加嚴重;犯錯如同走路摔倒了可以再站起來,愚癡如暗夜行走,不見光明。愚癡需要智慧的光來照破,所謂「千年闇室,一燈即明;累劫愚癡,一智頓悟。」認識愚癡的可怕,尤感智慧的重要,因此吾人應該開發自性的智慧之光,如此才能創造光明的前途。《人間福報》2000826


心的牢獄
  
  一個人,如果做了違法的事,被人一狀告到法院,就要接受法律的審判。有時候雖然別人沒有提出告訴,沒有受到國法的制裁,但卻逃不過自己良心的責罰,因而終生住在「心的牢獄」裏。
  
  其實,舉世滔滔,滿街的行人,如果讓每一個人自己來反省,你能說自己從未做過違背良心的事情嗎?如果做了違法的事,自己坐進了心的牢獄,表示還有良知、懂得慚愧,這種人還好,就怕有的人恬不知恥,雖然他心中沒有牢獄,但是將來因果報應,還是免不了會有刀山劍樹的地獄之災。
  
  社會上,有的人雖然犯了法,身陷囹圄,身體失去了自由,但因為他懂得反省、知道懺悔,反而得到了心靈的解脫,得到了靈魂的自由。所以,牢獄裏的犯人,其實是用時間換取了空間,讓他在牢獄裏能夠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反省、自由的懺悔。所以,外在有形的牢獄,反而開啟了他的心靈之門,開啟了他的性靈之光。
  
  反觀一些每日奔走在市儈之途的自由之人,他們的心靈卻被權勢名位、利害得失、人我是非、無明煩惱等緊緊的束縛住,正如禪門的「鵝在瓶裏」,不得自由。
  
  社會上的牢獄有多種,依罪行輕重、定讞與否?分別有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少女技藝所、外監、重刑犯監獄、終生監禁等。
  
  世間之外,佛經裏有所謂的十八種地獄,分別是八寒、八熱、孤獨、近邊等地獄。其實這些地獄也就是我們自己心中的牢獄,例如:欲望的牢獄、瞋恨的牢獄、我執的牢獄、愧疚的牢獄、懊悔的牢獄;驚慌恐懼的牢獄、灰心絕望的牢獄、憂悲苦惱的牢獄等。
  
  這麼多的牢獄,其實都是源於「五蘊」所積聚的「我」;我,就是牢獄,五蘊熾盛就是牢獄。因此佛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牢獄,沒有獲得解脫的人,每天就像被杻械枷鎖拘身,時刻不得自在。
  
  吾人要如何才能從「心的牢獄」裏解脫出來呢?
  
  第一、信仰:信仰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快樂的天堂。
  
  第二、慈悲:慈悲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無爭的領域。
  
  第三、智慧:智慧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光明的淨土。
  
  第四、道德:道德的鑰匙可以開啟心牢之門,到達完美的世界。
  
  聰明的你,是否找到開啟心牢的鑰匙了呢?《人間福報》2000827


受騙的原因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被人騙了!歹徒騙人的技倆,諸如:金光黨用假鈔騙真鈔、不法商人用假貨騙取金錢、不肖之徒用可憐相博取別人的同情,從而遂行詐騙之實;更有宵小之輩以花言巧語獲得別人的歡心,實際上也是在行騙詐欺。
  
  世間上騙人的花樣很多,一般人之所以上當受騙的原因,除了少部份人因為基於一份惻隱之心,未經求證就冒然聽信於人,故讓歹徒有機可乘。除此,受騙的原因,大都是因為貪心;貪心,才是受騙的最大因素!
  
  舉例說:有人謊稱家有傳家寶貝的古董一只,價值不扉,因需錢孔急,只要有人出價三十萬,即可半賣半送;如果你貪圖別人的寶貝,自然即刻被騙上當。
  
  也有人說,自己有土地一塊,市價值幾千萬元,因生意一時周轉不靈,希望能以土地抵押向你借款五十萬元,一等賣地後,連本帶利六十萬元奉還。結果事後發現,原來土地所有權狀是一紙偽造文書。
  
  也有人以五十萬元支票調借頭寸二十萬元,言明逾期未還就以支票償付,結果事後發現,此乃空頭支票也。
  
  也有人聲稱與朋友合夥投資作生意,明年即可分紅多少,現在需要資金三百萬,請你先給予方便,明年加倍奉還。結果也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也有人自稱來自軍中,手上有軍糧二千石,無法報銷,只要你付運費十萬元,即可免費奉送。結果二千石糧食沒個影兒,十萬元也飛了。
  
  世間上形形色色的人,到處不乏騙子充斥人群。即以家庭中,兄弟姐妹彼此之間也會行騙,這是家庭騙子;社會上,同事、朋友之間,也會謊言以對,這是屬於社會騙子;國際上,也有軍火騙子、經濟騙子,甚至政治騙子等。
  
  被人騙了,這是小事;人生最大的愚事,是自己騙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不能認識自己的居心動念,不能認識自己的因緣關係,所謂「不知為知,不明為明」,因為自我偽裝,這是自己對社會行騙。
  
  其實,每個人從小為了向父母取得自己的要求,即對父母行騙;談戀愛時,虛張自己的條件,這就是對愛人行騙;護短、恕己,這是對社會、對長官、對自己都在行騙。因此,人騙我,我騙人,造成相互蒙騙的社會、相互蒙騙的人生。
  
  如何從蒙騙中解脫出來呢?唯有放棄虛妄、貪圖,回歸自我的真實面目;能夠以真心待人,才能不騙人,也不為人所騙。《人間福報》2000828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這是現代社會、現代人生的一個現代新理念。
  
  現代人,有的人在金錢上規劃自己一生的用支;有的人在感情上規劃自己一生的成親、子女,不但對於何時成家立業,甚至所謂「傳宗接代」,也都有了長遠的規劃。
  
  有的人,不但為自己的生涯作規劃,甚至對祖先的紀念、對兒孫的未來、對社會的道義,也都作好了自己奉獻的規劃。當然,也有一些普通的人民,一個月的工資,他只能規劃一個月的生活;有的人拿著一天的薪水,只能規劃這一天的用度。
  
  有的人,除了規劃一日三餐,別無餘力規劃其他;有的人,只能規劃自己的存在,沒有力量再去規劃別人。因此看起來,在世間上做人,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實在是不容易。
  
  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就是人生的規劃。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他們把人生規劃為:二十歲是自學的人生;四十歲是服務的人生;六十歲是教學的人生;八十歲是雲遊的人生。
  
  也有的人把人生規劃為:三十歲是文學的人生、五十歲是哲學的人生、七十歲是歷史的人生。現代社會上的人,則把自己規劃為士農工商,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發揮所長。
  
  甚至佛教主張的「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行解並重」、「慈悲喜捨」等,也都是生涯規劃的依據。例如:口才好的人,可以從事教化工作;擅長文字的人,可以從事文化傳播;思想縝密的人,可以從事學術研究;富有慈悲心的人,可以從事社會公益等等。
  
  其實,真正的人生規劃是不確定的,各有因緣,有時候實在由不得自己作主。所以,最好的生涯規劃是把自己規劃成:自覺的人生、自度的人生、利他的人生;在生活中,要有淨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能夠把「移風易俗」作為自己人生規劃的前提,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就是最好的生涯規劃。
  
  《人間福報》2000829


懶惰之害
  
  有一個寓言說:有一家人都很懶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媽媽做,媽媽也懶惰不做,就叫兒女做,兒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沒有辦法,只好用尾巴掃地,用身體抹桌椅,甚至用嘴啣水管來澆花草。有一天,來了一個客人,見到小狗在做家事,很訝異:「喔!小狗這麼能幹,還會做家事呀!」小狗說:「沒有辦法,他們都不做,只有叫我做!」客人一聽,大吃一驚:「小狗也會說話!」小狗趕快對客人示意:「噓!不要讓他們知道我會說話,否則他們還會要我接電話呢!」
  
  一個人,天生兩隻手,就是要做事;生來一雙腳,就是要走路;甚至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嘴巴要講話,天賦於我們的本能,如果不用,人不是成為廢物了嗎?
  
  西諺有云:「黃金隨潮水流來,也要你早起去撈起它。」中國人一向相信財神爺可以送財富;但是財神送財來,也要你禮貌性的去接受,如果你懶惰避開他,也不能發財。甚至圍在頸項上的大餅,你吃完了前面的部份,如果連轉動一下都懶得去動,那麼餓死也是活該。
  
  其實,人多數是不懶惰的,你看!天生用眼睛來看世間萬物,但是人覺得不夠,因此發明顯微鏡、望遠鏡,希望看得更高、看得更真;天生耳朵要來聽聲音,人們又發明了擴音機、廣播機、電視機,希望聽得更遠、更大聲;天生雙腳應該用來走路,人們又發明腳踏車、機車、汽車等,希望能與時空競賽。
  
  世間上,懶惰與貧窮是難兄難弟。因為懶惰,所以貧窮;因為貧窮,因此容易懶惰,這是互為因果。所以,吾人要想改變命運、改變貧窮,必須捨棄懶惰,要能勤勞精進。
  
  讀書的人,要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四到」的人才會讀書。修行的人,身要禮拜、口要稱念、心要觀想;能夠「三業」接觸佛心的人,才能蒙佛庇佑。
  
  所謂「春天不下種,何望秋來收?」不播種,如何有收成;不勞動,如何有成就?一個懶惰懈怠的人,即使才華過人,永遠也用不到自己的長處;如此辜負「天生我才」,豈不可惜復可悲乎?《人間福報》2000830


人生三間
  
  在人間的生活當中,「三間」最重要!「三間」如果處理得好,幸福安樂;處理不好,煩惱無邊。所謂「三間」:
  
  第一是時間。守時的人生非常重要,對於約定的時間要遵守,所以有謂「限時專送」、「限時完成」、「限時履約」。時間對吾人非常的重要,從小我們都讀過:「日曆日曆,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我心多麼著急。」因為人生一世,有一定的時間,一年復一年,一日復一日,人生幾何?怎能不重視時間呢?
  
  第二是空間。空間對人生非常重要,從小我們就知道要爭取一個座位、爭取一個床舖,總希望能有多一點的「空間」。及至進入社會,爭土地、爭房屋,也是希望自己多擁有一些「空間」。多少人為了爭「空間」而鬧上法庭;路邊經常可見一些交通事故的現場,有人在爭執,也是為了「空間」在計較。甚至國與國之間,為了領土空間而戰爭,死傷無數。雖然是宇宙寬廣,夜眠不過八尺,但是誰願意放棄「空間」呢?
  
  第三是人間;也就是人與人之間。人我之間如果關係良好,相助相成,這是很大的福份;如果相嫉相斥,則痛苦不堪。
  
  人我之間,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包容、諒解、幫助,如果有一方不能體諒另一方,則人我之間必然會發生問題。相愛的夫妻鬧婚變,就是不善於處理「人間」;多年的朋友反目成仇,他們的「人間」必然有了問題。所以,人我之間如果不能恰如其份,不能合乎情理,就會產生煩惱。
  
  其實,每一個人都只是世間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我」以外還有一個「你」,你以外還有一個「他」,你我他之外,還有周遭接觸的各種人等,所以人與人之間,是一個多麼難處理的問題啊!
  
  人生三間,對於時間的流轉,除了自己遵守時間以外,由不得我來掌控。至於空間的運用,各有各的據點,每一寸空間都有它的主人,我們不能不以合法擁有。只有人我之間,就看我的智慧、本領、福德因緣;我應該把多少給予人間,才能和諧人間?如果我能圓融人我之間,人間就會回報我以安樂。所以,人生三間,我應該如何游走呢?就看吾人的智慧與修養了!《人間福報》2000831


散播快樂
  
  「我們要把歡喜快樂散播在人間!」多麼美好而有意義的宣言呀!
  
  社會上,多少人每天忙於修橋鋪路,為了給人方便,這是散播歡喜快樂在人間;多少人無私的恤寡濟貧,為了給人幫助,這是散播歡喜快樂在人間。有的人平凡本份,誠誠懇懇的勤勞作務;有的人胸懷大志,積極奮發的服務奉獻,他們都是為了把歡喜快樂散播在人間。我們的社會,就是靠著這許多人帶給我們的溫暖,作了我們的榜樣。
  
  甚至植物中,一粒種子播撒在土地裏,它也會開花結果;人際上,一句好話散播在人間,更能帶給許多人的歡喜,增添人間的美好。
  
  觀世音菩薩,他把大慈大悲散播在人間;地藏王菩薩,他以救苦救難的願心深入地獄。孔子各國遊學,他散播了教育的種子;佛陀行腳五印,他傳播了佛法的智慧。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不就是因為這許多過往的先賢大德、仁人志士,他們散播的歡喜幸福,我們才能身受庇蔭,享受美好的人生嗎?前人成就了我們,我們對於後來的人,又該以什麼來遺留給他們呢?
  
  我們要把好話留在人間!
  
  我們要把好事留在人間!
  
  我們要把德行留在人間!
  
  我們要把功績留在人間!
  
  希望我們的社會,上焉者能把文化、道德、善美,化為歡喜幸福的種子,散播在人間;一般平凡大眾,能把心意、勞力、技藝,化為歡喜幸福的種子,留傳給我們的後來者。
  
  希望我們的社會大眾:
  
  熱心教育的人,可以布施教化;喜歡慈善的人,可以播撒慈悲;樂意喜捨的人,可以將利益分享大眾;愛好勞動的人,可以獻心獻力,幫助大家。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不能損傷到大地眾生,不能做一個破壞者、分離者,我要把歡喜快樂佈滿人間,這是人道,也是責任。
  
  你看!一朵小花,它也懂得要把芬芳散佈在空氣裏;一隻鳥兒,牠也知道要以歌聲來愉悅人間。佐料加在菜餚裏,就會美味可口;機械給它加油,就能發動運轉。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怎能不把歡喜快樂散佈在人間呢?
  
  《人間福報》200091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