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建設佛化家庭--至情篇
陳海量居士
18/03/2014 08:3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自序

至情篇

夫婦篇

育兒篇

理財篇

衣服篇

飲食篇

居住篇

衛生篇

修養篇

婚喪篇

交際篇

娛樂篇

 

自序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雛形,而社會乃是家庭的集合體。要使社會佛化,必須先從家庭佛化做起。人類整個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質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間的感情,親戚朋友間的酬應,和休閒時間的娛樂,都是屬於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則是屬於物質的方面。

 

我們假使能夠遵守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來感化家庭,那末家庭的精神生活,可以做到慈愛、忍耐、誠實;物質生活可以做到勤勞、節儉、知足。因為佛教是從慈悲喜捨做出發點的。成佛乃是慈悲喜捨的行為達到圓滿成功的頂點。

 

怎樣叫做慈悲喜捨呢?想給與他人以安樂叫做慈。拔除他人的痛苦叫做悲。慶悅他人離苦得樂叫做喜。犧牲自己的享受叫做捨。

 

我們能夠承受佛的慈悲喜捨的精神,為家庭服務,為社會服務,那就無往而不和善美滿的了。我們要為社會服務,應先從家庭服務做起。對於自己家裏的人倘不能慈愛忍耐誠實,處理家事倘不能勤勞節儉知足,那末這個人在社會上做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佛教是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拏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的,因為能超出世間利欲之外的人,纔能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世界的事業。釋迦牟尼佛對於在家信徒的慈悲教誨,可說是無微不至的,試看他在每一部經典裏是怎樣的教誨我們罷:

 

無量壽經說:『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愛敬,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相和,無相違戾』。

 

大涅槃經說:『在家之人,有四種法,宜應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恒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愍念僮僕,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視世為人之所敬愛,將來所生常在善處』。

 

華嚴經說:『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捨菩提之心。(自利利他,叫做菩提心)。正念思惟,薩婆若境(佛的智慧,叫做薩婆若)。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

 

又說:『為利益眾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戲笑談說,悉善其事』。

 

法句經說:『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隨身,臥安覺安』。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說:『佛言:若善女人,供養父母,奉事夫主,矚視兒息,亦名淨行。勿於小罪而生輕想,所應作者,次第作之,亦名淨行』。

 

優婆塞戒經說:『淨其房舍臥具』。又說:『願為眾生,趨走給使』。

 

孛經說:『飲食取節便身』。又說:『治產宜慎』。

 

六度集經說:『婚姻之儀,始於擇行』。又說:『喪畢修行,馨薰十方』。

 

成具光明定意經說:『受身則有痛患,以智慧一一開了。觀其所起,察其所滅,視其所病,選以何藥。總其要,令身不毀戒,處眾愛之中,身在道品之藏,既自身行,又教他人』。又說:『掃地令清淨,衣服常清淨,身口意常清淨』。又說:『此中有孝誡,有謙誡,有忍誡,有禮節誡,有眾善法誡』。

 

佛經是最廣博的,以上所引我佛的話,這好比走到大海邊,嘗著它一滴的味罷了,然而所引的佛語,雖然祇是法海的一滴,但是已把佛化家庭的生活大綱,揭示無遺了。好,我就根據佛語來列舉佛化家庭的大綱吧:

 

遵著『父子無相違戾』的宗旨,述至情篇。

 

遵著『隨順妻子』,『奉事夫主』的宗旨,述夫婦篇。

 

遵著『瞻視兒息』的宗旨,述育兒篇。

 

遵著『治產宜慎』的宗旨,述理財篇。

 

遵著『衣服常清淨』的宗旨,述衣服篇。

 

遵著『飲食取節便身』的宗旨,述飲食篇。

 

遵著『淨其房舍臥具』的宗旨,述居住篇。

 

遵著『視其所病,選以何藥』的宗旨,述衛生篇。

 

遵著『未曾暫捨菩提之心』的宗旨,述修養篇。

 

遵著『婚姻之儀』,『喪畢修行』的宗旨,述婚喪篇。

 

遵著『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的宗旨,述交際篇。

 

遵著『戲笑談說,悉善其事』的宗旨,述娛樂篇。

 

本書廣事參考,編述佛菩薩的慈訓,和古今緇素大德的嘉言,但我的學識淺陋,實不足以闡發佛化家庭的旨趣,和管理的方法,不過一片愚忱不能自已罷了。

 

本書謹呈獻於可敬愛的佛教徒之前,祝願佛教仗著佛化家庭的推動,普及世界,永傳無盡。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四日陳海量

 

至情篇

 

一、親與子之間

 

家庭中最重要的分子是親與子,夫與婦。親與子的成因,是由於血統的結合。所以親與子之間,有一種自然的愛。這種愛在親的一方面叫做慈;在子的一方面叫做孝。父母對待子女應該竭力愛護,並教養他們;子女對於父母應該敬重承順,並奉養他們。

 

幼兒是要靠父母撫養的,否則就難免保育失當,老年是要靠子女奉養的,否則就蕭條無趣。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善生經裏,規定親與子之間,有五個互相對待的條件。

 

子女敬養父母的五條:『一者、供養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父母對待子女的五條:『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澈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

 

可知釋尊教誨我們,是要父慈子孝的。

 

1)為什麼要孝

 

石天基居士說:『凡人在初生之時,一刻也離不得父母,半載週歲,認得人的面目,在父母懷中便喜,若別人抱去便啼;自三四歲以至十四五歲,飢則向父母要食,寒則向父母要衣。這時人人皆知道親愛父母,及至娶了媳婦,添了房中許多恩愛,就與父母間隔一層了;及至生了兒子,又添了眼前許多恩愛,又與父母間隔一層了。若遇著賢孝的妻子,就是家門之幸。遇著不賢孝的妻子,這個在枕邊說公婆的是非,那個在膝前說爺娘的厚薄,三言兩語,蓄積心頭,反覺得父母有許多不是。日深月久,妻子漸親,父母漸疏;妻子漸厚,父母漸薄。祇知房中妻子是自己的,把兩個老人家丟在堂上,冷冷清清,全然不管。絕不思你當初十四五歲以前,何曾有妻?何曾有子?那時候懷抱你的是何人?衣食你的是何人?今人不孝順的事也甚多,且將眼前的,說幾件與你們聽:假如父母要你一件東西,值些甚麼?你就生一個吝惜心,不肯與他。要知你的身子也是父母生成的,何況身外之物呢?父母吩咐一件事,沒甚的難幹,你就生一個推託心,不肯從他。要知死亡尚且不避,何況是勞苦的事呢?又何況是容易做的事呢?父母說了你幾句,或罵了你幾聲,或打了你幾下,你就生起瞋恨心來,不肯服他,甚至反面相同,怒目相看。要知道你奉承勢利的人,無所不至,就是被別人罵,別人打,也甘心忍受的;祇是遇到了自己的父母,便生瞋恨了。你何不將那奉承勢利人的念頭,來奉承父母,性氣自然平和了。況且父母因你做的事不好,才說你,罵你,打你,這都是教訓你學成好人。就是老人家做事顛倒,說話瑣碎,以非理相加著你,你還要歡喜承受,何況教訓得正當呢?又有一等人,背了父母只愛自己的妻子,丟了父母只疼自己的兒女,你何不將愛妻子的心腸,愛父母呢?疼兒女的意思,疼父母呢?古人云: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無有不孝。又有父母不和,為子者偏執意見,不能調和感化者。又有父母有過,兒子當面斥非,背後議短者。此皆不孝也』。

 

順從父母固然是對的;然而我們不要忽略了佛所說的『父母正令,不敢違背』,和『不斷父母所為正業』,這幾句話的反面意思。就是父母倘有不正當的言語和舉動,或是迷入外道邪見的,子女們不但不應該聽從,而且要婉轉地諫阻他們。但進諫時,要在沒有旁人的時候。做子女的倘只曉得順親於情,而不曉得順親於理,結果使父母陷於不義,造成罪惡,這就將成為孝行的絕大缺點。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信仰佛教,這才是好兒女啊!

 

奉養父母,孝順父母就使到了極點,也只是我們應該這樣做的分內事,不可有一毫居功的念頭。古德說得好:『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休望善,同頭但看你兒孫』。這是最澈底的話。

 

古今來有很多頌揚親恩的詩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摯動人。現在選錄幾首在下面:

 

親恩歌        虞汝明

 

十月懷胎兒欲生,牙關緊閉眼睛昏。直從剪下胞衣後,再過三朝才是人。

撒得渾身尿屎來,爺娘忙把破衣揩。略無半點憎嫌意,洗滌勤勞日幾回。

聽但嫡兒哭一聲,翻身就把手來擎。只愁伸縮驚兒覺,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兒生兩歲零,扶牆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頭和面,掛肚牽腸不放心。

六七齡時要讀書,經營脩脯費躊躇。現成茶飯朝朝奉,道是吾兒辛苦初。

孩提轉眼已成人,食愛肥甘衣愛新。但願吾兒知愛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費盡爺娘萬苦辛。娶婦入門看習慣,暗添白髮數莖新。

 

親恩歌        孫念劬

 

豈不深知父母恩,世間那有鐵心人。只因看得妻兒重,沒得工夫到老親!

漫把錢財米穀論,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髮能私得,你是雙親什麼人?

兄弟原同一樹栽,專心供養莫相推。譬如孤孑無兄弟,更向何入推卸來?

縱然牲鼎祭吾親,不及生前菽水真。打罵來時陪笑面,庭幃歡喜一家春。

莫怪雙親說話煩,但須忍耐博親歡。老人總為兒孫計,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曉雙親手內貧,要穿要用懶求人?莫因親未分明說,做啞裝聾不作聲。

要一分時討一分,誰人常有許多心。勸君六飯三茶外,還要供親幾兩銀。

戲綵承歡自古聞,但求父母意歡欣。縱然體貼能週到,猶恐芳樽對夕曛。

誰人不具好心腸?貧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親能飽暖,自身凍餓又何妨。

不識親恩看養兒,千辛萬苦不推辭。試將受養親兒意,愛養雙親到老時。

 

事親之道,有物質的供養,和法味的供養。

 

2)怎樣是物質的供養

 

石天基居士說:『養親條目約有四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

 

『飲食的事,為人子者,那個不欲竭力珍饈,羅列甘旨。若是個富貴人家,何難措辦;若是家業淡泊的,便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要知古人說得好,菽水承歡,蓋為貧踐者言也。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纔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人子者,俱耍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為人子者,那個不欲錦繡細軟?但富貴人家便容易製造。若是寒儉之家,何能如意?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煖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煖。至於晚間,宜將湯壺,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起居的事,為人子者,須要時時照著。凡是江湖風浪,危橋險岸,絕早黑夜,雨雪霜霧,俱不可任父母輕往。凡是喪祭鬥訟憂愁的事,俱不可任父母輕到。至於勞心費力的事,俱不可任父母去做。若遇歡樂安逸的事,不妨勸父母去行。再如父母性所喜好的好事,亦勸多為。其行住坐臥,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是,為人子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用藥。病中煎製湯藥,進奉飲食,俱要自己親為,不可盡委奴婢,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要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作污床褥,為子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污,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淨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人子者,俱要放在心上』!這是物質的供養。

 

3)怎樣是法味的供養

 

恩愛眷屬,不過數十年罷了。這數十年的光陰,是很容易過去的。『風木生悲』誰也是免不了的啊!父子夫妻平日聚首的時候,很是難割難捨,可是一旦到了生死的分途,壽命不能假借,罪苦不能代負,就將手足無措了。智慧無上的世尊,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且看他怎樣的警告我們罷:

 

世尊在無量壽經裏,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又世尊在善生經裏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捨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裏度到淨土,這纔是真正澈底的報恩啊!

 

王日休居士說:『世間之孝,一世而止,猶為孝之小者。出世間之孝,無時而盡。以父母生淨土,福壽不止,如恒河沙劫,此莫大之孝也。父母存,而不能以此勸勉,他日徒傷其心,徒為厚禮,亦何益乎?若又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以此功德,資父母之福壽,厚父母之善報,佛不阻眾生之願,此意必可遂矣。上品上生者,先言孝養父母,吾能推是心以為孝養,其往生品第可見矣』。

 

王蓮舫居士說:『兒子事親,生求其安,死求其樂。佛說:「死生無常,沉淪六趣」。親求超脫,須仗佛力。為子者親在之日,當勸親念佛,即世安養。親沒之後,宜廣行善事,勸修淨業,資親冥福,往生淨土。庶先靈早得永久之安樂,而子心亦可稍慰於無憾。斯又孝之至矣。或謂奉佛救親,未免以不肖之心待父母,不知父母有德,非仗佛力,難達佛境。天福享盡,還應墮落。父母無德,不免沉淪,三途受苦,靠誰超拔?此孝子愛親之心,所以不容己於懷也』。

 

親與子的問題,限於篇幅不能盡量的殫述,我們只要記著:『要知親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爺娘』。這幾句話就是了。

 

二、婆與媳之間

 

家庭中最容易在意見上發生衝突的要算婆媳了。婆媳之間常常為了極小的事情而鬧意見。若要維持家庭間融融之樂,做婆媳的要公允,要寬恕;做媳婦的要服從,要忍讓。

 

1)彼此都要做婆媳的

 

婆婆也是做過媳婦的,而媳婦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婆婆的女兒要做人家的媳婦,而婆婆的媳婦也就是人家的女兒啊。一個人若是自己做媳婦,或是自己的女兒做媳婦時,受到了無理的委曲,她的心中自然是不快活的;那末做了婆婆,就不應該向媳婦故意尋錯處。若遇到媳婦有錯誤的地方,也應該和顏悅色的糾正她。糾正的時候,不可當著他人的面前使她難堪。釋迦世尊指示我們,在糾正他人的過失時,要『屏相教誡』,就是要在沒有旁人的地方去教誨。兒媳間如果有一時的言語衝突,做尊長的最好不要牽入漩渦,否則將會引起更大的糾紛;因為偏袒於一方總會引起另一方面的不快的。

 

2)由隔膜而誤會

 

有許多做婆婆的,以為自己的女兒總是好的,媳婦不是我所生,總是不好的。存著這種錯誤見解,婆媳間就生起一層隔膜了。由隔膜而發生誤會,由小事而起爭執,從此家庭不和,於是『詬誶日聞』。若是遇著搬嘴弄舌的小姑,撥弄是非,就把一個家庭弄得亂七八糟了。其病源就在於不公允,不寬恕。婆婆待媳婦,要和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媳婦有不週到的地方,要退一步的想:『年輕人總有點不懂事的』。這樣處處原諒她,自然你親我愛了。此外對於媳婦媳家的父母兄弟,要表示親熱,切不可有藐視的態度。

 

3)迎合婆婆的意

 

做媳婦的應該儘可能的把自己的語言和行動,合理的修改得適合婆婆的意,以期得到婆婆的歡心。最要緊的,便是應該易地設想:『我將來也要做婆婆的啊。假如將來有一個媳婦不稱自己的心意,我將會覺得怎樣呢』?而且婆婆就是丈夫的母親,當然要和自己的母親一般,要盡心奉侍啊。

 

不知理的媳婦常常因著夫家貧窮,工作繁雜,以及人口眾多,衣食儉樸,而故意做出使人難堪的舉動。更有些仗看娘家的勢力,輕慢公婆丈夫的。這樣的媳婦沒有不使家庭的幸福決裂破碎的。此外做媳婦的,若有懶惰奢侈邪僻等不良習慣,也足以妨礙家庭的融洽。那都要痛自改革的。

 

陸景宣居士說:『媳婦不惟自己要盡孝,尤當勸夫盡孝。若丈夫於公姑小有違言,便當代為謝罪,曰:此由媳婦不賢,致使吾夫不順於公姑,非獨丈夫之罪也。請公姑息怒,今後當勸丈夫改過矣。

 

『婦與姑之最易失歡心者,為背後之言語,最易得歡心者,亦背後之言語。如在母家親戚或夫家親戚之前,凡有言語,必稱公姑之德,多蒙優待,只是我不能孝順。展轉傳聞,公姑豈不大喜乎?若略有一言怨望,公姑聞之,心必不喜矣』。

 

4)處理母與妻的糾紛

 

做兒子的(或丈夫)當母與妻發生糾紛的時候,對於母和妻應作個別談話。對母親一方面應用誠懇的謝罪方式,請求原諒。當母親提起媳婦不好時,應該完全承認過錯,使老人家出了口氣,而覺得歡喜。對於妻的方面,應該對她表同情,對她解釋和安慰,用情愛消去她的怨恨;而且須使妻因情愛的感動,而孝敬尊長。記得王朗川居士說:『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朝夕不離,潔奉甘旨,而親心悅。故舅姑得一孝婦,勝得一孝子』。真是入情入理的話。

 

夫婦篇

 

一、共同生活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絕對不是女子的牛馬。家庭的組織,是雙方分工合作的。一對夫婦,由戀愛而結婚,在戀愛時期,倘使互相不用真誠坦白的態度,專以隱己之惡,揚己之善的技巧來博取對方的歡心,這樣的戀愛假使成熟,就要結成不良的後果。往往到了結婚以後,以為雙方的名分已經確定了,夫婦的關係已有保障了;於是彼此過去抑制自己,博取對方歡心的觀念就改變了。一切行為就處處隨便,以為夫婦間不需要客氣,反以為客氣是虛偽的假面具。而不知夫婦間最需要的是客氣。倘不體諒對方的關心,反怪他為麻煩,不讚美對方的謙遜,而說她卑下;再不客氣的還企圖屈抑對方,以遷就自己。逐漸的,彼此把所有的劣點毫無顧忌的暴露出來了,結果日久生厭,只覺得對方的可憎了。誠如佛在無量壽經裏說:『自妻厭憎』,和玉耶女經裏說:『見夫不歡」。彼此厭憎不歡,於是雙方感情轉趨破裂,甚至造成不幸的悲劇。那末,怎樣的才能夠保障夫婦終身親愛的幸福呢?那就非遵從佛菩薩的話不可了。根據佛菩薩的話,有二點要注意而加以修養:一言色相和,二忍受。

 

1)言色相和

 

佛說:『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夫婦間精神生活的要素。雙方的言語能夠和軟,面色常帶笑容,那感情還會違戾麼?『體諒』,在夫婦間是很重要的。倘不肯體諒,互相批評指摘,那言色就不能夠相和了。批評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臺人有句諺語:『耳朵要好話聽』。批評會引起對方的惡感,以為你在輕視他,譏笑他。於是來一個反唇相譏,或者惱羞成怒。彼此都發火了,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嗎?對方倘有錯誤,要糾正他時,切忌率直;要婉轉地用商量的口吻,貢獻意見。對方倘有長處,要給與真誠的欣賞和稱讚,而且要常常稱讚。華嚴經裏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不可作『蠱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如火燒心語,能壞自身他身語』。我們出言吐詞,要時時自己省察,要說應作語而不說不應作語。

 

『修行』是修改行為。我們若是決定意志『修行』,就得先從言語上修改起,能夠做到『言色相和』這一步,夫婦的同居生活,便會常在和煦春風之中了。

 

2)忍受

 

夫婦有時因生理或心理的變動,性情就難免異狀。有時因環境不盡滿意,言語舉動略改常態,這都是常有的事。設使雙方不能遵守佛的『忍誡』,因細故兩不相讓,而起口舌爭強,意氣用事,那末感情就要發生裂痕。你使對方氣惱,你自己也決定免不了氣惱。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又何苦去做這種愚蠢的事呢?

 

忍受是要培養的。當對方火氣很旺的時候,我縱有充分的理由,也應該暫時讓他,不和他辯論,不得已時,或出外暫避鋒頭,等到對方的怒氣消除以後,纔和顏地告訴他,剛纔的退讓並不是理屈示弱,實在因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這是寓剛於柔的御夫和御妻術,行之不已,對方沒有不被感動的。『柔能克剛』的真理,我們是很有機會可以應用一下的。

 

還有,逢到對方發火罵言的時候,應當記住天親菩薩的話:『罵者有二種:一實,二虛。若(對方所)說(是真)實者,我應生慚。若(對方所)說(是)虛者,無預我事,猶如響聲,亦如風過,無損於我,是故應忍』。所以能夠做到『無相違戾』的,不獨自己減少氣惱,就是對方也能夠覺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間就可相安於無事了。

 

二、怎樣待妻

 

做丈夫的人不可把妻當作寄生虫看待,以為她不能獨立生活,是依靠我吃飯的。要知道治理家政,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如果沒有妻治家,那丈夫就有內顧之憂了。假使男子要兼顧家務,那末,他在社會服務方面就難得到滿意的成效。所以治家也就是服務社會。直接為丈夫,間接為社會為國家而服務哩,做丈夫的應該明白家庭服務要比社會服務痛苦更多。做妻的在家庭做事,瑣屑而又費力,日日為著飲食衣服操心,孩子們還要啼哭叫號,攪得她神經發漲,這是何等苦辛的工作啊。做丈夫的要時時想到對方的苦處,對方的好處,時時想到自己有什麼對不起她的地方。這樣想念,自然夫妻間的一切糾紛就可以減少了。妻倘沒有信佛,必須勸她信佛。妻信了佛可以使她的貪瞋嫉妒的脾氣,化為寬宏柔和慈淑,能夠使你的家成為幸福的家庭。佛訓誨女弟子:『一心向夫,不得邪淫』。『不得輕慢夫婿』。『夫婿遠行,整理家中,無有二心』。『甘心苦樂,無有二心,慕修婦道,不擇衣食』。女人能夠遵從佛教,真是做丈夫的福氣啊!

 

有一類的丈夫,或是鄙棄妻的出身貧賤,或是嫌妻的容貌醜陋,或是憎妻的性情愚笨。於是她既不如他的意,他就同她不和,他既不以和待她,她也自然不以和待他了。他們並不曾想到:許多富貴人家出身的婦女,習慣了嬌與傲的性情,常會欺負丈夫,看丈夫不起,反不如貧賤人家的女子,肯代丈夫辛勤勞苦呢。至於容貌的醜陋,實在不該加以厭嫌,要曉得美有體態的美,和品性的美;而品性美更為重要。往往有美貌的婦人,不能得夫婿的歡心。為什麼呢?因為她的體態雖美而性情並不使人可愛,而且美色日久看慣了,也不過如此。時日久了,所引起的美的觀念也越久越淡。譬如美食,天天吃,吃慣了,並不覺得這是美味了。只有情是最重要的。情是愈久愈深的。佛所稱許的女人的端正美麗是著重在『心行』的,換句話說,就是著重情愛的,而不是色愛的。婦女倘祇有美好的容貌,而『心行』不端正的,那是不足取的。

 

如果嫌她愚笨呢,我就得請問他,究竟要怎樣聰敏的女人啊,因為聰明是沒有止境的。只要她能守貞操,能節儉,能灑掃,沒有叉馬將,吸香煙,喜遊蕩等惡習,就是夠得上做標準的妻室了。既然雙方做了夫妻,應該要體貼她,要憐憫她。聰明與愚笨,這是各人夙業的不同,正應該耐心地教導她纔是呢。

 

對於這一般丈夫,除了請他們接受上面的勸告外,還須請他們嚴重地呵責自己,為什麼在當初不慎重擇偶,精細考慮呢?

 

我佛在善生經裏,定下待妻的五條規律。佛說:『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褻。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

 

這五條待妻規律的涵義,我把它演述在下面:

 

1)相待以禮

 

女人最歡喜丈夫對她溫存體貼,如當她休息或疾病的時候,你得細心地去照應她,使她感覺到家庭生活的甜蜜。粗暴慢忽的丈夫是被每一個女人所厭惡的。

 

女人也最愛丈夫對她表示感謝。當她替你做一些小事,如縫補衣襪之類,你不可認為是她的本分,應該要說聲:『謝謝你』。在表面上,她雖然覺得你的話是多餘的,但是他的內心,卻有無限的快慰哩。

 

歡喜丈夫稱讚她的美麗,也是每一個女人都是如此的。做丈夫的要把妻優美的地方,如眼、耳、鼻、齒和姿態等,碰到機會,就加以稱讚。女人受到丈夫的讚美,就會格外感到快樂。

 

女人歡喜她的丈夫當著別人面前誇獎她。這種稱揚使她心裏不僅愉快,而且非常感激。她最討厭當著別人的面前,批評她的短處;或是指摘她的錯處,使她面子上難堪。丈夫需要糾正她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被父母兒女或鄰居和其他的人聽見。

 

妻有意見,不管是對的,或是不對的,應當虛心聽受,然後和她詳細討論。尊重對方的意見,一定可以引起對方愉悅的感情;而且凡事多一個人討論,就多一些參考的資料,而得到圓滿的結論,俗語所謂:『三個皮鞋匠,可抵一個諸葛亮』。

 

2)威嚴不褻

 

所謂威嚴不褻,並不是叫你扳起一副呆板的面孔,擺起丈夫的架子。威是莊重而不浮躁,嚴是尊嚴而能自愛,不褻是不可輕慢。待妻的舉止應該莊重雍穆,不可學輕簿子的輕慢底舉動。對於性生活要有節制,要自愛而不□喪可寶貴的健康。縱慾是最可畏,應該『嚴』與防範的。佛說:『節己莫淫她,自妻生知足,是故妻愛己,不為他人侵』。這是威嚴不褻的解釋。

 

3)衣食隨時

 

女人常歡喜丈夫贈與她心愛的東西。所謂心愛的東西倒並不一定要價值昂貴的,祇要你是為她而買的,她心裏就感到無限的愉快了。如衣料食品之類,當她心裏想要而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你就買來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實在是世上唯一的愛人了。

 

4)莊嚴以時

 

這莊嚴以時就要給她的服裝,裝飾得整潔而適合時代。因為愛美的心理,誰都是有的。但是做丈夫的也不可使她打扮得過分華麗,競奇炫異,那非獨流於奢侈,而且也失了莊嚴的真意義。服飾是整一身的容儀,保自己的品位,在選擇和製作的時候,應該要顧到這兩點的。

 

5)委付家內

 

婦女為家庭服務,也可說就是為社會服務。丈夫在外面為社會國家服務,妻能夠把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使丈夫無內顧之憂,專心致志地為社會、為國家服務,增高其服務的效率;那末,妻雖不是直接為社會國家服務,實在間接的為社會、為國家盡了她們最大的責任;對於社會國家可說是和丈夫分工合作。

 

做丈夫的對於家中大小事件,只須主持大體,而不必為微細的瑣事一樁樁親自去督察管理。男人家對家政明察秋毫般地去干預,作求全的責備,是常會使妻無地自容而感到沒趣的。所以即使妻處理事務有失當之處,也要『言色相和』,要『忍受』,使她有自新之路。

 

對於妻個人的費用須有相當的供給,窮奢極侈固屬不可,而鄙吝苛刻卻也不可。

 

對於家常日用的支出,應該給與妻以合理的信任,自由支配的權力。祇要能誇獎她,勉勵她,說她有處理經濟的手腕,會料理家計,那就比查她的日用賬更來得有效。她一定會替你簡省多餘的錢,而決不致濫費的了。

 

三、怎樣待夫

 

夫婦之道是建築在情愛上的。這情愛又著重在確保恒久的持續。婦人對於情愛的支持,有很大的潛勢力。所以要使家庭中充滿濃郁的情愛,婦人實在是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妻的責任不一定在於出外做事。倘或丈夫收入不豐,固然希望妻能有工作,可以補助家用的不足。但是要以不礙家務做前提,倘若只顧有形的進款,而忽略了整個家庭沒人料理的損失,那是得不償失的。

 

1)不怨不驕

 

優裕的境遇中,夫婦是容易相處的。但當境遇貧困的時候,因經濟的逼迫,雙方就容易互相怨尤。尤其是做妻的,最易怨苦。於是不可免的誤會口角,就隨時有發生的可能。夫婦固然要同甘,但也不要忘記應共苦的。要記住古代高僧說的:『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生活愈是困苦,愈是要共同努力,困苦可以興家,從困苦中奮鬥出來的夫婦,愛情是永久的,前途是光明的。困苦的夫婦們,請記著這兩句詩啊!

 

有些婦人性情剛愎,自驕自傲,或倚著娘家財高勢大,或自恃面貌美麗,遇著家庭裏事情稍有不如意,就要大聲小叫,要咒要罵,要打要吵。這種婦人沒有受過家教,是太不懂婦道了。女子到了夫家,是要同甘共苦的。娘家財高勢大,怎麼可以拏來驕人呢?佛說的『謙誡』,是不可不注意的。那自以為美貌的婦人,要記住佛告訴玉耶女的話:『女人不以面貌端正,(便是端正)。不順夫婿,非為端正。心端行正,是為端正』。我佛指示婦人之道,其中有母婦、妹婦、知識婦三種:

 

2)三種婦道

 

怎樣是母婦  佛說:『愛念夫主,如母愛子。晝夜長養,不失時宜。心常憐念,無有厭患,念夫如子,是為母婦』。

 

怎樣是妹婦  佛說:『承事夫婿,盡其敬誠。如兄如弟,同氣分形。骨肉至親,無有二情,尊之重之,如妹事兄,是為妹婦』。

 

怎樣是知識婦  佛說:『奉事夫婿,敬順懇至,依依戀戀,不能相遠,私密之事,常相告示。行無違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相親相愛,欲令度世,如善知識。是為知識婦』。

 

能夠勉勵著自己效法這三種婦人的,那纔是偉大的婦人啊!倘若丈夫沒有信佛,必須勸他研究佛學,勸導他信佛,『相親相愛,欲令度世』,這纔是母婦、妹婦真正的愛護丈夫,這纔是知識婦引導丈夫步入光明正覺的大道。況且能勸丈夫學佛,自己的愛情就有了保障,因為丈夫能夠學佛,就決不至於在外面有『邪淫』的行為了。

 

3)五事待夫

 

尸迦羅越經裏我佛指示婦人待夫有五條規律。佛說『婦事夫有五事:一者、夫從外來,當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當炊蒸掃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於外。夫罵言,不得還罵作色。四者、當用夫教誡。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蓋藏乃得臥』。這五條待夫規律,略為解釋如左:

 

1、夫從外來當起迎之  丈夫日裏在外工作,晚間回家,妻要含笑迎接。因為丈夫在外任事辛勞,工作煩忙,或是遇著拂逆的事,帶著辦公室裏的煩惱回來,這時最需要親愛者給與溫柔的慰藉,使他忘卸工作上的疲勞,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2、夫出不在當炊蒸掃除待之  丈夫出外倘要同家吃飯,最好等他回來一同用膳。倘使丈夫預先關照不回來吃,那末你就可以獨自吃了。這雖是很平凡的小事,但是能引起丈夫對你發生更熱烈的愛情。

 

做妻的應該有烹飪的常識。使一家的人享受美味適口而又富於營養的食物。所以食物必定要清潔,烹調必定要色香味配合得宜。一家的快樂健康的生活,是寄託在主婦的身上哩。

 

要佈置裝飾你的房屋和傢具使它美化。不管房屋大小用具好壞,一切都應當打掃得乾乾淨淨『掃除待之』。當你疲勞的丈夫在整天辛勞之餘回到家裏,把他疲倦的眼睛在美觀而整飾的房間裏四圍一望,他的內心必當發生輕鬆的快感,覺得家庭是溫暖的,妻是可愛的。

 

3、不得有淫心於外夫罵言不得還罵作色 這一條是心身並舉,貪瞋兼誠的貞操問題。這一問題是男女雙方都要遵守的。凡是和自己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都叫做邪淫。做妻的犯了邪淫,對於丈夫就是不忠實。那家庭必然不和,精神當然痛苦,而未來的惡果,更是苦惱無量。做丈夫的,對於別的女子也不應起淫慾心,要壓制自己的慾念。假使不加壓制,放縱淫心,那就要成為邪淫的事實,而他的前途,一定是晦黯而痛苦了。

 

罵言不得還罵,而且也不應該作怒色相向。這是戒瞋的妙術。有的人以為以牙還牙,是大丈夫的作略,實則對待暴躁的丈夫千萬要忍受,應當存著乖人不吃眼前虧的念頭,由他罵詈,自己儘可能的以鎮靜對他,祇裝作不聽見。不還罵,也不扳起面孔怒目相對。在不得已時或者暫時離開他,讓他的神經漸漸地寧靜。夫婦是不會毫無感情的。當丈夫火性退了的時候,他自會覺得方纔的魯莽。等到他來打你招呼的時候,你要格外對他表示親熱;這絕對不是向丈夫示弱。這種對待丈夫的態度,是很易使丈夫感到自己舉動的野蠻。可使他自生慚愧而逐漸地自己抑制著自己的怒氣,把癖性自動的改革過來。這就是佛說的:『不以瞋還瞋,瞋心自然息』。『瞋恨決不能使瞋恨止息。惟慈能止瞋,永遠此定律』。

 

4、當用夫教誡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夫婦兩人的見解有時相同,有時不相同。若是遇到不相同的時候,不可武斷,自作聰敏,一定要對方屈從自己的意見。應該儘可能的遵從丈夫的話抱著研究的態度,詳細商量詳細解釋。這樣意見自然不會齟齬,夫婦的和諧便可長久。

 

丈夫倘有過失,以及有其他不願意使別人知道的事情,妻要絕對嚴守秘密,切不可向他人宣說。就是其他一切人的秘事,倘若知道了,也不應對任何人發表。佛說:『人所慚恥,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餘說』。

 

丈夫將家庭的經濟權交給妻,是尊重妻的表示。所以妻管理家事,切不可疏忽,不可時常離開家庭。小孩尤要時刻照顧。對日常用度要有預算,應視丈夫的收入為度衡。絕對不可存心作弊。虛報消費的款額,加重丈夫的負擔,而從中飽滿私囊。丈夫是終身的伴侶,應該忠誠地對待他,這種舞弊『藏匿』的事情,怎好對他施弄呢?有些女人還厚著臉皮拿『私蓄可以防後患』的話,來掩飾自己的罪惡,而不知道人家在譏笑她的短見呢。真的恩愛夫妻,在他們中間怎能允許一座金銀之牆橫隔著呢?『藏匿』倘使被丈夫查察出來,那愛情就要打折扣了。我有一個做生意的朋友,他常常以重利向人家貸款,而他的妻則儘量積私蓄,把得來的錢低利貸放。有一次私蓄吃了倒賬,後來丈夫知道了,夫婦間就起了一條不可磨滅的裂痕。所以要家庭和陸,應該大公無私,互相信任。你不要以為私囊飽滿,可以作為靠山。這是得不償失,罪愚蠢的事情啊!

 

5、夫休息蓋藏乃得臥  臨睡的時候,要巡視門戶有沒有關妥。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水缸要盛滿著水,以防火災。灶下不可有餘燼和積薪。這些都要檢視過。『富水缸,窮灶門』。這是先父告訴述者的。所有食物要蓋藏好,以免被蟲鼠蹧蹋,這些都是臨睡前應做的工作。

 

睡眠七八小時就足夠了。夜間十時休息,早晨五六時起身。我佛教誨婦人持家之道,注重於早起。如玉耶女經說:『後臥,早起』。早起可以畢理家事。遲起就要延誤事務。治家在於勤,早起就是勤的表現。諺語說:『三早抵一工』。就是說:三個早晨能夠早起工作,可以抵著一個整天的工作。倘使早眠晏起,那麼一天祇有半天的工作可做,光陰豈不是虛度了麼?

 

4)節制性慾

 

性慾要有節制,否則有傷雙方的身體;甚至釀成終身的疾病。因了性慾的過度而精神不振,神經衰弱,於是心理受到不良影響,引發憤怒,煩躁,憂鬱的病態,夫婦感情,就會因而日壞。為保持健康計,為保持愛情計,最好同房分床。同時應視各人年齡的大小,身體的強弱,而節制性的生活。這樣可以避免故意放縱的危害,增進衛生上的幸福。

 

育兒篇

 

一、孕期須知

 

月經停止後,經過三個月左右,胸中時時作惡,有嘔吐的現象。或飲食不進,或氣促身熱。又時常怕寒,面貌屢呈紅色,或時作蒼白色。心鬱氣沉。這都是受孕應有的現象。經過三四個月,乳房漸漸漲大而硬,同時乳頭變黑紫色。並能擠出淺黃色稀簿的乳汁。

 

1)孕婦的飲食與睡眠

 

孕婦穿的衣服要寬鬆,食物應易消化而富於滋養料的。禁止一切有刺檄性的食物。如辣椒煙酒等。大便宜有定時。睡眠每日至少八小時。午後應睡一小時。到孕期末月的時候,更要多睡,使得到充分的休息。

 

2)孕期中的攝生

 

孕期中除末月外,可作日常輕便家務;但不宜舉重和攀高,以免墮胎的危險。

 

下部務須清潔,時用溫水擦洗。在孕期中,性交務須節制,理宜分床,以免同衾引起縱慾,以致流產。在孕後五個月及產後八個星期中,更要絕對禁止性交。

 

孕婦的言語行動以及日常的生活,心理的變遷,都能影響到胎兒;因為身體和精神不可分離的。身體有障礙,即刻影響到精神;精神有障礙,即刻影響到身體。所以孕婦的精神,必須安靜,寬和,愉快。對於悲哀,驚懼,忿怒等,應極力避免。每日除例行的佛教早晚功課外,應加讀『華嚴離垢地章』和『華嚴第一回向章』各一遍,可以增長慈悲喜悅的心情。這對於胎教有很大的關係。並且應多閱其他佛書。因為生理的障礙,在產前三個月可以暫停頂禮。

 

分娩的日期是可以預先推算而得的,大約由最終月經的第一日算起,經過二百八十日左右纔分娩,但是有時也有例外。分娩期的延緩,並不一定屬於病態,可以不必心焦。然而最妥善的辦法,是請醫生時時加以檢查。

 

二、分娩須知

 

分娩期近,下腹常覺疼痛。這是胎兒下墜,分娩期迫的現象,不必憂慮,且不可因略有腹痛,就張皇臨褥;也不可勉強忍痛操作。但覺腹痛一陣緊一陣(就是病的時間較歇的時間更長)而且痛的次數也漸接近,並有黏性的液質下來的時候,這纔應該準備臨褥。在家中生產的,可預告通知助產士,並且把嬰孩和分娩所必需的用品,檢出放在一處。

 

1)嬰兒的初生

 

嬰兒初生的時候,待臍帶剪斷後,給他洗浴。洗的時候,先洗頭,次洗身。洗完之後,再用消毒細巾,將眼眶中不潔的東西,輕輕揩淨。

 

分娩後經過四五分鐘,臍帶血管之搏動停止,這時助產士可用清潔鋒利的剪刀,把臍帶在離嬰兒身上六七寸處剪斷。然後用消毒棉花和繃帶,不寬不緊的包紮好。這臍帶就漸漸枯乾,如膠質般呈暗赤色。五日或七日以後,自皮膚接連處脫落。這個地方就成輕度的創痕,應特別留意清潔。

 

2)產後的休養

 

分娩後一星期左右應該仰臥。絕對保持安靜,默念佛號。健全的產婦在第二日也可作半側臥。但半側臥的時間不可過長。約一星期左右,略可起坐。第十一日起可在床上照常做早晚功課。大抵分娩後,產婦至少須二週靜臥褥中,使生殖器恢復原有狀態。倘分娩後數日,就離床褥,這是很危險的,往往因此使子宮久不復位。

 

分娩後例有惡露,大抵須十餘日纔止。其量逐漸減少。初時狀如血液,而雜以膜片(脫落膜)。五六日間,漸易為淡紅色。八九日就成為黃白色的黏液。所以在惡露沒有完淨的時候,股際或臀下,宜夾消毒的布片,以便時時掉換。並宜時加洗滌,用溫開水或消毒藥液均可,每天一二次。

 

分娩後產房宜安靜,不得雜談喧笑。凡可憂可悲的事,不可使產婦知道。嬰兒有疾病,或肢體畸形的,也要對她暫守秘密。最好有志趣相投的佛教同道,和她談談佛經裏的故事,使她歡慰而不至寂寞。江浙一帶風俗以為產房是污濁的,年老的人——尤其是念佛的人常常避著不敢進去和產婦談話,這是違背佛教的,這種習俗應該把它打破。

 

產婦的食品在一個月內宜淡食。鹹的食物能減少乳汁,看護產婦的人切須注意。

 

產婦在四星期後可以入浴。六星期後可處理一般的家事。當產婦在靜臥期中,正好每日默念『阿彌陀佛』聖號。不要以為惡露不淨,有罪過,不敢念。這種錯誤觀念,應該加以糾正。因為佛經裏曾經說明:一個誠心念佛的人,處處都是她的道場。尤其在分娩的時候,必須要念佛菩薩聖號,使母子得到安全的保障。

 

三、怎樣育嬰

 

嬰兒生後,約十二小時,可給以溫開水一二次(或輕瀉劑)。產後宜臥床哺乳,第一次當在產後二十四小時開始。哺乳時應將嬰兒喚醒,用中食二指捏住乳頭,免礙嬰兒的呼吸。

 

1)哺乳的時間與次數

 

哺乳時間的長短,約十分至十五分鐘。並應有一定的時間。其標準如下:

 

年齡              次數         上午時間         下午時間

初生至四月                  六、九、十二、   三、六、九、十二、

五月至十月                  六、十、         二、六、十、

十一月至十二月              六、十、         二、六

 

小兒很容易養成習慣,哺乳的時間規定了以後,大抵非到了應哺乳的時候,不致啼哭。哺乳時間之外,倘使沒有特別事故而哭的,那一定是因有大小便,或是衣服皺疊刺激皮膚等所引起的。一般婦女多在小兒哭的時候,不問原由,就拿乳來哺。這習慣最是不良,應當絕對避免。遵照規定時間哺乳,等到習慣之後,由其經驗所得,就可推知嬰兒啼哭的原因。倘小兒哭時,怒時,就眠時,戲笑時,都給他乳吃。視哺乳為慰樂的手段,這對於小兒的身體是很有害的。

 

盛怒後,或性交後,不可立即哺乳。在盛怒的時候,或性交的時候,更應該絕對禁止哺乳。

 

小孩斷乳,大抵以十八個月為最適宜。

 

嬰孩的襁褓,要在排尿排便後,每次取換。

 

小孩啼哭時四肢的運動,很合衛生。所以不必把他擁抱懷中。除哺乳外,平時可使他安靜地睡在床上,但須把他的身體,常常左右轉換。

 

初生兒不應該把他抱到外面去,因為過早的外出,有礙發育,容易犯疾病。溫和的天氣,普通要經過兩星期以外,方可外出,如在冬季,那末要經過四星期。外出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也容易引起疾病。

 

2)小兒的睡眠

 

小兒當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的時問,大約如下:

 

初生至二歲    十六時至十八時

三歲至四歲    十四時至十六時

四歲至六歲    十二時至十五時

六歲至九歲    十時至十三時

九歲至十二歲  八時至十時

 

小兒多是患遺尿的,下午五時以後不可給他喝茶,或流汁的東西。臨睡時應叫他先小便,夜裏應該量時喚醒一二次,叫他小便,以免遺尿。也有因膀胱括約肌缺乏收束力而遺尿的,可教他當小便時,中途停止一二分鐘,再繼續解完。這樣經過數次之後,就可不再遺尿了。這是鍛鍊括約肌的收束力很有效的辦法。

 

3)牙齒的衛生

 

小兒多患蛀牙,這是食屑在齒縫間起化學作用,產生酸類,破壞齒質,於是腐蝕成洞。我們應在小兒三四歲時,就教他刷牙漱口,養成清潔口腔的習慣。倘使看見齒面有黑色物,就要用牙刷刷去。

 

乳齒二十枚是要脫換的,倘因乳齒被蛀而用強拔去,那末永久齒的地位就參差不齊了。小兒換齒時間約在六歲到十二歲。當牙齒要換的時候,起初搖搖欲落,吃食物不方便,這時須每日輕輕搖動,勿用重力。這樣經過幾天,便自然容易脫落了。倘用力強拔,小兒便要喊哭,怕人著手,第二次便不肯搖了。若是聽任它自落,遲遲不拔,也不妥善的,因為日久新齒從牙齦裏生出來,便成重齒。那時即使看見新牙,急拔舊齒,可是已經參差不齊了。新齒初生的時候,不可吃硬的東西,和酸的東西。新齒生長得還沒有堅固,吃硬的怕齒碎,酸的怕沁入齒質傷牙根。就是糖也不宜多吃的。

 

四、怎樣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其重要性沒有什麼兩樣。它和學校教育是相輔而行的。一般人對於教育的認識,祇以為教育是學校裏的事,因此有許多父母,對於家庭教育便忽略過去了。有的父母因限於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樣教育子女,竟憑情感而溺愛放縱。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說謊,吵架。這種卑劣的舉動,直接養成子女貧婪,放蕩,狡猾,潑辣等惡習氣。

 

1)教育子女要先糾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在他開始學語的時候,就喜歡學大人的一舉一動。所以一個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勞,應先從自己身上下手,要子女戒除不良習慣,應先來檢點自己有沒有不當做的事。假使父母有吸煙賭博等嗜好,就須自己先來戒除;倘或父母間發生意見上的衝突,就須從情理上謀取和平解決,不應使子女發覺或看到他們正面的衝突。因為子女對於父母的一舉一動,都認為是正確的,而在盡力模倣。若是一旦被子女窺破了弱點而失卻信仰以後,將來就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為;而不屑被效法的了。所以做父母的要自身造成一種被信仰的力量。

 

有一類的父母對於兒子格外順從,格外溺愛;對於女兒不免疏忽,不免輕視。這是違反佛教眾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嚴三昧經,佛說:『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男女都是人類,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麼輕重的分別呢?如果家庭間待子女不公平,非但有傷兄弟姊妹間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佛教徒所應做的。

 

2)不可溺愛或苛刻或放任

 

很多做父母的對待子女,往往不是過分的溺愛,便是過分的嚴厲,苛刻申責,要不是,就取著放任的態度。這些都是錯誤的。

 

過分溺愛的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要怎樣就答應怎樣,真是千依百順。於是便養成子女們一種自傲的習慣。以後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大發脾氣。在家庭中有父母依從他,可是將來長大後,到社會上去,便沒有人來順從他的意志,於是就要和人發生爭吵,到處碰壁。這樣是從幼溺愛的害處。

 

過分苛刻申責的父母,對子女的管教,一味用嚴厲高壓的手段,不假顏色,鐵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給與牢獄式的生活。這種的教育法可使子女們心靈受著創痛。他們得不到家庭的樂趣和溫情,祇覺得父母是可怕的。於是由畏懼而生怨恨,由怨恨而生厭惡。日後子女成人就將視父母為老厭物了。

 

過分放任的父母,對於子女的一切,都不去指導和管理。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囑咐僕人代管。要知道兒童若不加管理,將來就會放蕩不羈,無惡不作。子女幼時受不到良好的管教,將來如何能成為忠實的佛教徒、健全的公民呢?雖有學校教育補助其不足,然而家庭間養成的不良習慣,沾染已深,也不容易教誨了。

 

3)教育子女母親的責任比父親更重大

 

子女在家庭中和母親時刻在一處。比較和父親的關係來得密切;所以要培養一個佛化的、完美人格的兒童,必須由母親負擔大部份的責任。母親的一切舉動,應作為子女的模範。要子女聽話,要子女摹倣,就非自己以身作則不可;否則嘴裏儘管這樣說,那樣說,自己卻不切實做去,這樣便失了做母親的威信。有的母親教孩子不要罵人,而自己常常不自覺地喊小孩作『小癟三』『小拆老』『小豬玀』等等罵人的名詞。她們還以為是親暱的表現呢。佛告訴我們要『言行相應』,不祇是在社會上要這樣的去做,就是對待子女們也不可疏忽這一著。能說不能行的母親是將失卻子女們的信仰的。

 

尸迦羅越經裏,我佛指示做父母對待子女的條件,有『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書疏。三者、當教持經戒』。

 

4)當念令去惡就善

 

去惡就善,就是要除去惡習,向善的一方面做去。教導孩子要隨時隨地注意他們的言行。有一類的父母和孩子遊戲的時候,不是父親教孩子打母親,罵母親;就是母親教孩子,打父親,罵父親。他們以自私的佔有欲,用這種卑劣的方法來測驗孩子對於自己愛的程度。不知道這種打罵取樂的舉動是就惡去善,是錯誤到極點了。這種舉動映入小孩八識田中,而形成習慣,那就遺害不淺了。

 

有很多小孩用發脾氣的方法,來達到他的慾望。當我們遇到這種小孩時,千萬不可因他發脾氣,而對他讓步,滿足他的要求;可是也不要對他生氣打他罵他。他愈發脾氣,我們愈要保持鎮靜,做出全不理睬的樣子,好教他明白發脾氣得不到甚麼好處。

 

在別人面前,尤其是大庭廣眾之間,切勿責打小孩。否則,當小孩的自尊心受到損傷以後,便會不知羞恥,預備挨罵挨打而任意犯過錯的。有些兒童因受了罵,挨了打,由懼怕而嫉恨,而養成仇視父母的心理。

 

在某一本傳記裏,那個著者記載他父親教育他的一段故事,很是幽默,很有深意,是很可以為我們訓育小孩作楷模的。

 

『還記得九歲時,有一次我自己積蓄的一小串錢,(那時所用銅錢有小孔,例以麻線貫串之)忽然不見。各處尋問,且向人吵鬧,終不可得。隔一天,父親於庭前桃樹枝上發見之,心知是我自己遺忘,並不責斥,也不喊我來看,他卻在紙條上寫了一段文字,大略說:

 

『一小兒在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掛於樹枝上而忘之。到處向人尋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打掃庭院,見錢懸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自知其糊塗云云。』

 

『寫後交與我看,他不作聲。我看了。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懷慚意。——即此事也見先父所給我教育之一斑』。

 

各種輕便的事,應當教小孩去做。就是家庭裏有傭人的,也應當使小孩共同服務。養成子女們勤勞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關於穿衣,摺衣,掃地拭灰塵,整理東西等工作,都可以叫他們學習。當他們的工作做得圓滿的時候,就要獎勵他們。小孩是好勝的居多,所以與其多責罰,不如多獎勵;但在獎勵的時候,應該利用機會,加以指導,加以勉勵。

 

我們要使小孩知道,無論對於什麼人,必須有禮貌。碰著親朋尊長要教他稱呼。接受人家的禮物或好意時應該道謝。客人來訪,要熱情地招待。這種種都應該隨時教他,使他自小就有敬重長者、扶助弱小、愛惜貧苦人的觀念。

 

小孩子的同伴也很重要,有許多孩子的惡習氣是從小朋友方面傳習來的。我們應該為他注重和選擇,應該使他和頑童疏遠隔離。

 

不良的習慣要子女不沾染,最好用暗示的方法,使他們自知趨避。譬如小孩喜吃零食的,便把病從口入說起;小孩講話肆無忌憚的,便把禍從口出說起;小孩不知禮貌,便把舉動粗魯不為人重視說起。諸如此類的糾正,自然可以使小孩的習性漸漸的就善了。

 

現在把去惡從善的要點概括如下:

 

1、不可說謊

2、不可罵人

3、不說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4、沒有得到人家的允許不拿人家的東西

5、不要在路上吃東西

6、做錯了事要承認要改去

7、別人說話的時候不隨便插嘴

8、吃東西要細嚼

9、要愛惜花草和動物

10、東西用過後要放在原來的地方

11、要信靠佛菩薩

12、要勸小朋友們信仰佛教

13、每天早晚要做佛教簡易早晚功課

14、做事要有始有終

 

5)當教計書疏

 

計是計算——算學。書是讀書和寫字。疏是刻畫——美術。當子女放學歸家,或假日在家的時候,應該在規定時間內,督促他們溫課習字及勞作等作業。如有疑問或錯誤的地方,應該詳細的為他們解釋或改正,使他們徹底明瞭。

 

算學是論關於數與量的科學。教小孩學算學,要順序漸進,使他們多做練習題,而練習題要切合實用,引起他們的興趣。當他們遇到難題而不能解決的時候,儘可能的還是讓他們自己去解答,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倘若還是解答不出,這時可叫他們暫時把問題放在一邊,休息一下,或者到外面去散步一次。最有效的辦法,是叫他們閉目靜坐專心念佛,把神經鬆弛,心身放寬,在靜定之中有時很自然的會把難題悟解出來,因為定能發慧啊!

 

早晨讀書最易記憶,尤其是做過佛教簡易功課以後,頭腦清醒容易了解書中的意義。這時就要督促他讀書。遍數越多讀越好,要到滾熟背誦為度。讀白話語,讀的語調就得像講話一樣,只要邊讀邊聽,聽去清楚明白,自然能領會書中的大意和內容了。讀文言文,句調要有輕重疾徐的音節,不可像說話一樣,這在於多多讀誦。多讀了,自然聲調悅耳,而文句的意義也能明瞭了。這就是所謂『熟能生巧』啊。

 

每課書必須要使小孩背熟;否則一時硬記,日子一久,便忘記了。長篇的書,可以先分段背熟,然後把全文讀幾遍,再統篇的背出。遇到過長的段落,可以由自己的意思再分幾小段,因為分段的字句少,容易熟記。但最要緊的,還是在於集中注意力。假使在讀書或閱書的時候,沒有其他的雜念,能深深地把書中所寫的事實,攝收到意識之中,恍如身入其境的去想像。這樣讀法,印象就特別深刻,進步也就很快了。

 

教子女臨字,一點一劃不可造次。先教他影格習字,等到寫熟後,再教他臨寫。寫字的姿勢也很要緊,應該要身直頭正。

 

做父母的要絕對禁止兒童看神怪武俠及其他無益的小說,使他們保持純潔的思想。最好在閒暇時用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使子女明瞭些佛教的道理,和衛生上、社會上、自然上淺近的常識。

 

我們不可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在學校教師的身上。因為學生人數眾多,教師是不能對每一個兒童個別的照顧得到的。教師除在課文上加以教導之外,還須辦理校務,批改課卷,以及處置兒童們的糾紛。他們有這種種繁重的工作,是再沒有精力能在課外為一個一個的兒童作精密的訓導了。所以做父母的,從子女出生後,就要負起教養兼施的職責,為他們奠定良好品性和習慣的基礎,然後和學校的教育纔能相輔相承啊。

 

『疏』是美術。兒童有愛美、審美的本能。例如拿紅花或紅紙放在幼孩的面前,孩子即刻感覺喜悅了;又如兒童喜閱彩色的圖畫。這都是愛美的表現。審美的訓練,可以增加人生的樂趣。所以,家庭間的布置要美術化,一切陳設和裝飾,應該整齊、清潔、美觀而不要奢華。屋外如有隙地,應該種一些花木,增加環境的美好。家庭的陳設和掃拭,也應隨時激勵兒童去做。但不可出以命令式,而須用激勵的方法。實施美育,可以養成兒童高尚的思想和行為。

 

6)當教持經戒

 

子女有相當識字能力後,可以教他讀佛經。這是做父母的最大責任。第一步,先把佛教簡易早晚功課教他讀背,再把經中格言選出教他。有的人以為佛經文義深奧,成人尚不易懂,何況小孩呢?不知佛經雖然深奧的居多,可是有一部份是很淺顯的。做父母的儘可把經中格言隨意的編集起來,教授子女。如法句經,孛經,百喻經,八大人覺經,善生經,和玉耶女經等,就有很多的格言,可作兒童德育的教材;還有許多偈,也是很便於兒童誦習的。雖然兒童教育要注重興趣,格言一類的文字,難免枯燥無味;然而做父母的倘能把佛教的格言,演成一種簡單的寓言來解釋,使小孩對於它發生興趣,那末、自然能把這節佛語,深深地種入兒童的八識田中了。

 

人類不可無宗教信仰,而各種宗教中,當推佛教為最博大,最高尚,最美滿。所以我們不獨自己要信仰佛教,更須教導子女共同信仰。信仰的觀念,植基於兒童的時代,為最適宜,最穩固。

 

所謂經戒,是指佛經的戒律,就是佛經中教人戒絕的事。教誨兒童不得這犯戒律,使他『童而習之』,那末終身就獲益非淺了。所以信仰佛教,確為造就高尚人格的要件。

 

我們要時常對兒童講佛教故事,和佛菩薩救苦救難感應的事實,使兒童的智識增廣,知道佛恩的偉大,世間上有種種不可思議的事蹟;使他的見聞不至局限在範圍狹小的物質文明之中。

 

這種佛教故事、和善惡感應的事實的演講,是佛化兒童訓練法中,最有感動力,最易實行,和最適宜於家庭採用的。因為男女老幼沒有不喜聽故事的,當兒童在聽故事的時候,喜怒哀樂的情感常隨著故事的發展而變遷,好善恨惡的觀念,也每每順著故事而生起。在聽了故事之後,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常會留存在腦海裏,時日久了,兒童既受故事的薰陶,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會不期然而然的和佛化兒童的準繩相符合了。

 

要獲得演講故事的技巧,我們須多看故事書籍。如百喻經,就是一種最佳的故事書。演講時,說話要淺明有趣,不妨隨時複述已經說過的要點,以求容易明瞭。口音、面容、手勢的應用,可以輔助顯示故事的情節和演述者個人的感觸的,都應當適宜的施用。此外應當隨時發問,考察兒童是否在注意傾聽,是否發生興趣,是否有所感觸。父母要佛化子女,於故事要特別注意,這是訓練佛化兒童最妥善的方法。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