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微訪談拾遺
濟群法師
08/01/2014 06:3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問:貪財乃萬惡之源貧窮乃萬惡之本,哪個才是對的?
  

答:貪是因,由這個因會感得苦果;而貧窮只是結果,如果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這個結果,就能安貧守道,不會成為萬惡之本。

   問:學佛過程中,覺得所依止的是好師父,只是師兄們的人我是非特別多,可有時要見師父還非得通過師兄,這種情況怎麼辦?

   答:他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

   問:周圍一些學佛人對佛很癡迷,對家人孩子不聞不問,這樣對嗎?
   答:《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問:最近開始看您的《入菩薩行論》講座,我的分別心比較重,其一,對我認為素質差的人就不願意搭理,其二,與人交往沒興趣多說話,總有冷場的局面,這是否嚴重障礙發菩提心?怎麼克服?

   答:平等是發起菩提心的重要基礎,如果分別心重,的確會嚴重障礙菩提心的生起。克服的方式,可以從理解開始,一是理解對方,二是理解眾生之間的息息相關,在理解的基礎上,就容易接納,進而平等相待。

   問:入世修比較好,還是清修比較好? 

   答:在學佛初期,有相對單純的修學環境,當然會更有利。具備出世的能力,才談得上入世。

   問:人們一聽到吃素,就會投來不解的目光,怎樣才能處之泰然呢?

   答:如果自己做得對,何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問:不信佛時,做錯了事還不會往心裡去。如今信佛了,做錯事就會很糾結,因為每個念頭都會在心裡留下影像。於是,心理負擔反而重了,這是好還是壞呢?

   答:當然是好。知道錯了,就會儘量避免。如果你不知道,還會繼續錯下去。但知道錯了,關鍵是要生起慚愧心,而不是糾結於錯誤之中。

   問:對於在家信眾來說,怎樣清淨圓融地持戒? 

   答:瞭解戒律的開遮持犯,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動搖,在可以方便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和戒律的精神善巧處理。

   問:家裡最近出現很多小蟑螂,請問有什麼辦法請走它們而不傷害性命呢?

   答:搞好環境衛生,然後以慈悲心和它們溝通。

   問:能否推薦關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解的書籍或錄音?

   答:我有一本《心經的人生智慧》。此外,也有不少關於《心經》的講座音像,http://www.jiqun.com/dispdir.php?class=003110

   問:如何處理學佛修行和工作生活的關係?

   答:學佛首先是幫助我們轉變觀念,觀念調整了,就能把佛法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打成兩截。

   問:我是一個執著而真誠的人,但在結交朋友時,為什麼受到傷害的總是我? 

   答:執著就是苦因。真正能夠傷害你的,正是這個執著,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事,那些不過是助緣而已。

   問:面對生活中的煩惱矛盾,心情受到干擾時,應該怎麼做?

   答:讓心變得強大,你就不容易受到環境干擾,處變而不驚。

   問:如果只是平凡人,沒有修習佛法,會得善終嗎?

   答:即使沒有修習佛法,只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會得善終。

   問:每天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看您的新微博,後來又在網上收看您的講座,非常歡喜。上個月,我在附近皈依了,該如何安排修習,才能更加精進?

   答:初學佛,應該常念三皈依,真正對三寶具足信心了,才有可能繼續精進。此處有修習皈依的儀軌: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6685

   問:怎樣才能更有效地親近善知識? 

   答:具備作為弟子的素質,《道次第》中歸納為:質直、具慧、求法義。我在《菩提大道》一書中有詳細介紹,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6403

   問:如何才能持好戒?心中不善的刹那閃念,是否屬於犯戒?怎麼調整?

   答:首先做到行為的清淨,語言的清淨,進而通過修學佛法,瞭解心的運作規律和調心之道,就能做到心念的清淨。單純的不善念頭是不算犯戒的。

   問:現在學佛很流行,但多數人不知道持戒,或不願意持戒,怎麼糾正這個觀念?

   答:很多人把持戒視為約束,所以會心生抗拒。其實,持戒是幫助我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面對誘惑時的自製、自律的能力。

   問:弘法艱巨嗎?

   答:幹著就是了,沒什麼艱巨不艱巨的。

   問:我是一個剛皈依的弟子,每天怎樣安排功課,才能更加精進?

   答:根據實際情況定好學習時間,然後就不要輕易改變。不要定得過緊,否則容易退失;也不要定得過緩,否則容易懈怠。

   問:什麼是生活中的佛法?生活中可以用佛法解決一切嗎? 

   答:佛法是幫助我們改變看世界、看人生的觀念。比如你沒有房子,學佛不能變出一套房子來,但可以讓我們有良好的心態來面對並接受這個現實。

   問:大乘和小乘的區別主要是發心,大乘為度化眾生成佛,小乘為自己成佛,那阿羅漢不也有度化眾生的願力嗎?該如何理解呢?

   答:聲聞當然有度化眾生的願力,也做很多利益大眾的事,但和大乘有深度、廣度的不同。此外,聲聞的度化是隨緣而為,而大乘行者是發願盡未來際地度化眾生,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問:自己心裡一直有高尚的理想,如果不能實現,又會很失落,看輕自己,如何調整?

   答: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想做什麼,怎麼去做,這是自己可以決定並為之努力的。但能不能實現,涉及到眾多因緣,未必能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大可不必為此失落。

   問:我是剛皈依的弟子,每天都要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和《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除了這些,還要念什麼經?

   答:剛皈依,建立對三寶的信心最重要。推薦念三皈依,也可以看看我的《皈依修學手冊》,瞭解皈依的學處。

   問:藏傳的和漢傳都是佛陀法教,兩者如何能相互融合呢? 

   答:法是佛陀根據不同眾生的根機所說,我們需要相互瞭解、學習,而不是融合。

   問:在生活中有不愉快的事發生,怎麼才能合理調節? 

   答:如果這些事是你可以加以改變的,那就去改變。如果是你無法改變的,那就接納它,放下它。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因為不願接納而造成的。

   問:我想學習忍辱的智慧。

   答:推薦學習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忍辱品。我正在戒幢佛學研究所開講這一課程,已有部分音視頻發佈出來:http://www.jiqun.com/dispfile.php?id=6884

   問:我常參加菩提沙龍的活動,請問如何與導師您建立連接? 

   答:參加了菩提沙龍的活動,再進一步參加同喜班、同修班的學習,就是在建立連接。學佛,需要建立的只是法的連接,而不是其它。

   問:信仰是為了修煉自身而為,還是與外界的神靈對接?存在萬物之神嗎?

   答:學佛修行,是為了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健康、快樂、慈悲、智慧。佛教不認為世間有萬物之神。

   問:我覺得,如何看待善惡就決定了你在哪一道,這樣理解對嗎? 

   答:不僅在於如何看待,還在於如何去做,在於你所做的是善行還是惡行。

   問:怎樣看待佛門的出世與入世?

   答: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問:佛門能與市場經濟完全隔離嗎?

   答:佛門不是市場,也不需要發展經濟。只要住持三寶,弘揚正法,自然會有信眾護持。

   問:認清自己我執的關係是什麼? 

   答:一旦認清自己,就不會把一些非我的東西視為,也不會因此產生我執

   問:總想逃避現在的生活,怎麼辦?

   答:逃得了就逃,逃不了就面對。

   問:一個渴望提高自己的人,知道路在前方,卻沖不破內心的束縛,感覺總也找不到出口,希望指點。

   答:佛法智慧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出口。佛法所說的解脫,就是解除內心的束縛,而不是解脫外在的什麼。

   問:皈依佛門之後,如何擔負紅塵的責任?

   答:皈依佛門之後,該負的責任仍然要負,而且更多,更廣,因為還要對眾生負責。

   問:生活中如何放下我執?怎樣才能不輕易對事物產生執著?

   答:多念念《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問:人生樂趣常常來自那些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同時牽掛和痛苦也源於此。放下的人生,是否還那麼讓人留戀和歡喜?或者說,只要放下不好的那一面即可?

   答:放下不是放棄,只是不再被什麼所左右,這不妨礙我們享有健康、正當的樂趣。放下的人生只會讓人更歡喜,但沒有留戀,因為留戀就是苦因。

   問:怎麼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答:世界乃至人生,如夢境、如幻影、如泡沫、如露珠般無法久留,如閃電般瞬間即逝。這些都是人生的現實。

   問:我從事環保工作,讀了法師的《心靈環保》《佛教的環保思想》等,很認同心靈環保是唯一出路!如何才能把心淨則佛土淨的理念與實際工作相聯繫?

   答:環保的最大障礙,是來自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改變這種生活方式,一切環保舉措只是揚湯止沸式的。而改變生活方式,要從改變觀念開始,讓人們認識到,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健康的、有益的、值得追求的。

   問:什麼樣的人算是信佛的人? 

   答:願意瞭解佛法,並按照佛陀所說去做的人。

   問:什麼樣的人是有佛緣的人? 

   答:看到佛法僧三寶感到歡喜、親切的人。

   問:信佛多年,遇事還有煩惱掛心頭,最快放下的方法是什麼? 

   答:找到正確的修學方法,但關鍵要老老實實去做。

   問:如何才能做到心靜呢?我做事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很苦惱。 

   答:做每件事的時候,先試著讓心專注,專注地走路,專注地吃飯,不要在做著一件事的時候,同時想著其他n件事。

   問:法師說過:一個極為無私的人,也會有極大的我執。我不太理解。毛主席曾評價白求恩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不是屬於極大的我執? 

   答:如果真的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然不屬於我執。我所說的情況,是指人某些對個人名利不在意,但同時又特別主觀。他們往往因為無私,而讓主觀意願(我執)顯得特別理直氣壯。

   問:我感覺,修行標準難定,非大智慧,極易入歧途,請問該怎麼辦? 

   答:找到一個明眼的善知識,讓他告訴你怎麼辦。

   問:我有位親人得了重病,現在也學習佛法,每週都去當義工,想通過行善來改變生活。但每當身體不適,就會把氣發到家人身上,甚至自暴自棄。不知怎樣讓他看開,樂觀面對生活?

   答:僅僅行善,只是在培植福德,更重要的用佛法來改變觀念,調整心行,這樣才有能力面對、接納並對治自己的疾病。

   問:請問法師,怎樣能更好地去除我慢心? 

   答:認識自己,接納他人,隨喜他人。

   問: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答:最高境界就是成佛,是慈悲和智慧的徹底圓滿。

   問:一個人過一輩子,有錯嗎?可以嗎? 

   答: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人過一輩子,只是在某些階段有人陪伴而已。

   問: 怎麼克服等待死亡的恐懼?怎麼面對親人終有一天離自己而去的恐懼?

   答:人都是要死的,世間一切關係都是暫時的,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現實。但如果知道未來會去哪裡,我們就不會那麼恐懼了。從現在起,止惡行善,不要讓生命空過。

   問:《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那世間法也是佛法麼?

   答:一切法皆是佛法,是說一切都蘊含著佛法,關鍵在於你能否看到。看不到的話,世間法當然只是世間法。

   問:對於我們這些80後年輕人來說,時常有看不到未來的感覺,怎麼辦? 

   答:學佛佛法,你就會知道生命真正的未來在哪裡。

   問:對於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這句話您怎麼看? 

   答:追求,就會有求不得之苦,更何況追求錯誤的東西,那簡直是苦上加苦。

   問:聽到與我想法相左的言論時,我總會心神不寧,甚至起嗔心。請問,如何降伏其心?

   答:如果你是正確的,沒必要生氣;如果你是錯誤的,更沒理由生氣。

   問:現在網上有很多相似佛法,初學佛者應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和選擇?

   答:先學一部概論,如《佛法概論》、《菩提道次第略論》等,具備佛法基本正見,就懂得如何抉擇了。

   問:我是一個居士,工作很忙並擔任職位,免不了要吃喝,若不喝酒、不殺生(宴席),同事、領導不理解,將影響工作,但五戒的要求我一直看得比命都重要,應該如何做?

   答:真把五戒看得比命還重要,還會擔心工作受影響嗎?此外,如果我們對戒律很有信心,並且如法、善巧地去做,是能得到他人理解的。

   問:如何系統信仰佛教呢,怎樣學習?

   答:菩提書院的三級修學模式,就是為在家人系統學佛量身定做的,相關內容見:http://www.jiqun.com/dispdir.php?class=0024

   問:平時通過網路聽聞佛法,但還是在聽時似悟,遇事則迷的狀態裡輪轉,如何才能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上?

   答:學佛首先要完成觀念的轉變,所以在聽聞後還要思維——理解——接納,然後通過座上禪修和座下實踐,才能把佛法觀念落實到心行。

   問:生活是修行的最好道場嗎?暫時不能參加書院學習時,我該怎麼辦?

   答:生活可能是道場,但更有可能是名利場。實在沒條件時,可暫時按教材和書院要求的自修方式進行,有條件還是要儘量參加共修。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