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佛教聖眾因緣集3
丹仁絨臬編著
05/05/2017 07:21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十七、夫人生天  國王得道

 

詩曰:

 

「得道升天赴約王,凡人皆苦命如霜;

出家學佛靈山會,成就應真永不忙。」

 

印度槃提國的國王——優達王。他在迦葉佛時曾經出家,修學佛法,後來又遇到釋迦佛陀,因為宿世修行種植的福報,而轉生得為人王。

 

優達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夫人。她的才能品德都很好,國王特別愛敬她。

 

有一天,月明夫人忽然現出衰相,是壽命將盡的一種現象;國王的心中非常憂戚。

 

月明夫人問王說:「大王!你為何如此憂愁?」

 

優達王說:「妳的壽命將終,我想到人生無常,生死恩愛別離的痛苦,不免憂悶煩惱。」

 

月明回答國王說:「佛陀曾經說過:『高者必墜,存者必滅,合必有離,生必有死。』這是一定的道理,死是每一個人所難免的事。人的身體,就像一座房屋,死就像搬家一樣,這座房屋壞了,就搬到別家去住,只要有資本,就可以住進好房屋。大王如果有慈悲的心想念我,就請大王放我出家修行,使我能早點得到準備搬家所需要的資本。」

 

國王說:「妳若出家修行,如果現世未能得到成就證果,也一定會生到天上。若生到天上,妳要趕快回來與我相見。妳能做得到,我就放妳出家去修行。」月明王妃答應了優達王的請求。

 

於是,月明王妃就在宮中設立精舍,恭請大德比丘尼入宮為她剃度圓頂,並受比丘尼戒。因為她出家而未離開王宮,時常有很多宮人前來問訊請安、恭敬供養等,使她無法精進修持,於是決心離開王宮,到遠地去專精靜修。

 

月明比丘尼離開王宮之後,在偏遠之地精進苦行,經過六個月的用功修持,就證得三果——阿那含聖道。她得道後不久就在一個鄉村中靜坐圓寂,上生色界天,成為色界天的天人。

 

月明生天之後,即用天眼觀察過去因緣,知道生前與王有約,應去赴約。她見國王沉迷於五欲之中,難施化度,需要先用恐怖逼他,否則不能調伏使他醒悟。於是她就變作夜叉王,手拿五尺大刀,於夜深時分來到國王身邊,國王看見如此高大的鬼王,心裏非常恐懼。夜叉向國王說:

 

「你現在縱有千萬軍隊,也無能救護,因為你的性命已在我的手中,死期已經到來,你怎麼辦?」

 

國王恐懼的說:「我沒有做壞事,我的一生遵守本分行善,修心清淨,期望死後能夠轉生善處。」

 

天人回答說:「能夠修心清淨而行善的人,一定會依願實現,轉生到良好的地方去。這是一定可靠的,沒有比修善更好的方法了。」

 

國王覺得奇怪,這個恐怖的鬼王,為何有菩薩的慈悲心呢?優達王便問他說:「你到底是什麼人?敢來使我恐怖畏懼?」

 

天人答說:「我是月明夫人,大王放我出家之後,我精進修持淨行,得道生在色界天,今來赴約。」

 

國王說:「看你是一個恐怖的魔鬼,我不能相信你的話。你如果真是我的愛妃月明,必須現出原形,我才能相信。」

 

天人就變回原形,她的衣服、容貌,均和過去一樣,站在國王的面前。優達王看見她確實是月明妃,便生起欲念,想擁抱她,。月明天人騰身飛上空中,為優達王說法。她說:

 

「大王!人的色身是無常的,佛陀說:『人命在呼吸之間而已,一彈指頃(極短的時間)就保不住了,又好像早晨草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會消逝無蹤。』

 

大王!你豈不是見過許多如花似玉年輕的美人嗎?她們轉瞬就會變成雞皮皺紋的老人。人老的時候痛苦特別多,例如:兩眼矇矓,看不清楚,雙耳重聽聞不聰,腰痠背痛,手足遲鈍,出入都不方便。人的色身又好像釀酒一樣,取去醇味,糟就無用處了。如此衰老的人身,死期將近,有什麼可貪戀愛樂的呢?人由生至死,一切都是無常。

 

大王!你豈不見人生無常嗎?死不一定是衰老的人,有的尚未出生就死在母胎裏,還有幼死、壯死均不一定,世間沒有不死的人。一旦死期來臨,一切財產都帶不去,連自己最寶貴的身軀也要自棄,何況其他的財物?

 

大王!你是有智慧的人,既然人生有這麼多痛苦,你為什麼不尋求出離,厭離痛苦去出家修道呢?」

 

國王聽聞如此至誠苦切的告誡,頓有所悟,遂發心出家學道。月明天人又一再重申說:「大王!你若出家以後,應該要好好求學佛法,求得妙法之後,更要日夜精進修持,用功修行,切勿懈怠,虛度寶貴的時日。」天人說完話就回到天上去了。

 

優達王把王位讓給太子,割愛辭親,捨離五欲,禮迦旃延尊者為師,決心出家學道。

 

國王出家修行的消息,很快地傳遍全國,很多臣吏官員,以及人民都來供養,但卻妨礙了道業,他就遠行到王舍城外的靈鷲山,參加靈山法會,聽聞佛陀說法。優達王見佛聞法之後,很快就證得神通自在的阿羅漢道。

 

有一天,他入城乞食,乞得夙飯,他就拿回林中去食用。這時,有一位萍沙王出遊,來到林中與王相見問訊說:「你本是大名鼎鼎的國王,如今出家當乞兒,乞討別人吃剩的殘物。我看你實在可憐!假如你罷道還俗,我可以分一半國家給你統治,你想好嗎?」

 

比丘(優達王)說:「感謝大王的美意!我出家之後,心裏沒有任何罣礙,非常安樂。你為五欲所纏縛,如飛蛾投火,又好像蠶吐絲綑縛自身,死在樂處,沒有援手,這樣才是真正的可憐呀!」萍沙王聞已,即便回去。

 

詩曰:

 

「世間事物俱無常,如露人生命不長;

危脆苦空身自棄,速修佛法集資糧。」

 

附註說明:

 

(一)本篇故事出於「雜寶藏經」中。

 

(二)出家學佛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解脫人生的生死等各種痛苦,了脫六道輪迴,證得涅槃寂靜安樂。

 

(三)生天。生死尚未解脫,還在六道輪迴之中。證得阿羅漢道,才是真正了脫生死痛苦,得到永久不生不滅的安樂自在。

 

十八、邪思退道  長淪生死

 

詩曰:

 

「雙孩共責起邪思,父母驚聞鬼怪疑;

欲起乾薪燒絕患,佛言得度即今時。」

 

又云:

 

「生死關頭豈可疏,升沉路異自心如;

邪思罷道招愆墮,恰似沙中樹靜虛。」

 

在印度憍薩羅國的舍衛城外,有一個山村,住著五、六十戶人家,村中有一貧戶,娶婦結婚不久,就生下一對男孩。這對雙生兄弟的相貌,端正莊嚴無比,父母非常喜愛,一個取名呼「雙德」另一個叫「雙福」。

 

雙德與雙福出生將滿二個月的時候,有一天,他們的父親出外牧牛未歸,母親要到山中拾取乾薪,就把兩個嬰孩臥放在床上。

 

這時,兩個嬰孩彼此自責,一個說:「當時我出家修行,本來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時我癡心妄想,以為我壽命會很長;還俗享受五欲之樂一段時間,五、六十歲再來出家修道還不遲。那知,人命無常,罷道還俗之後,天天為家務而忙碌,未能如願再出家修行,因此退道而墮落於生死輪迴之中,無法解脫。

 

那時,我如果修行不退道,現在也不會遭受流浪生死的痛苦。如今出生在這個貧困的家庭中,睡的是不暖的蓑草,吃的是不好的粗菜飯,只能夠勉強維持生命。像這樣下去,日子久了,不知道要怎麼過生活?這些痛苦,都是前世戀慕富貴,放身散意,貪受須臾快樂,從此長途受諸痛苦。自作自受,如今憂惱,當何恃怙?」

 

另一個嬰兒答道:「我當時出家修行,不堪忍受小小的困難挫折,就罷道還俗,至今數世,沉淪於生死苦海之中,慘遭各種苦難。我回憶所受之種種痛苦,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耽誤害了自己,要怪誰呢?事到如今,只有忍耐逆來順受,還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嬰孩正在煩惱自責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剛好回來,聽到嬰孩們所說的話,非常驚訝,懷疑這兩個小孩是鬼怪,於是商量說:「趁目前他們還年幼,及早把他們除掉,免得將來後患無窮。」於是父親立刻外出去取乾柴,母親問他要做什麼?父親說:「把這兩個嬰孩燒死,以絕後患!」母親聽到這話,於心不忍,勸阻丈夫不要這麼做。

 

第二天,夫婦同時出去做事,回來的時候,又聽到雙德與雙福兩小孩和昨天一樣,彼此在自責埋怨。因此便下定決心一同收集乾薪,要把兩個小孩燒死,以求平安無事。

 

這時,釋迦世尊以天眼觀察,知道這對嬰兒即將被火燒死的事,即現身在村中,放大光明,大地震動。佛陀的毫光照耀到山、川、樹、木,一切都變成黃金色。

 

佛陀來到雙生嬰孩的家中,兩個嬰孩見到佛陀的金色光明,歡喜踴躍。父母見狀均感驚訝,各抱一子來到佛陀的面前,請問世尊說:

 

「佛陀!這兩個嬰孩出生未滿兩個月,為何會如此說話?我們覺得十分怪異,深恐會招來災禍,因此準備把他們燒死。不知他們是何等鬼魅?敬請世尊慈悲開示。」

 

佛陀說:「這兩個嬰孩,並非鬼魅,而是有福德的孩子。」兩個嬰孩見到佛陀,非常歡喜。佛陀即為他們述說這對嬰兒過去世的因緣:

 

過去迦葉佛時,這兩個嬰孩就已經出家當沙門。因為他們幼年時是好朋友,志同道合,同時出家修行;兩人均能精進用功,他們臨當得道之時,忽然動了邪思妄想,因而退道還俗墮落,不能得到解脫,從此長期沉淪於生死苦海中。他們兩個生生世世都在一起,均投胎為雙生兒。這次出生,其罪將畢,因為過去曾經修行供佛,有此因緣福報,所以出生後即識宿命,今當得度。我佛陀就是要來拔度這兩個嬰孩,如果我不來救度,他們就會枉被烈火燒死。」

 

詩曰:

 

「貪戀世樂享須臾,罷道還家作凡夫;

退墮長淪生死海,皆因動念起邪愚。」

 

附註說明:

 

(一)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有因緣得聞佛法,當勤精進不退,竭力修持佛法,以期解脫成就,得證聖果。否則,沉淪生死苦海,永無解脫之期。

 

(二)佛教之僧眾,按照戒律可自由出家與自由還俗。但出家與在家的身份和責任不同,必須分清楚,不可混亂。出家眾,是三寶之一的僧寶,以住持和弘揚佛法為其職責;在家眾,即稱為三寶弟子,是佛教的擁護者——居士。

 

(三)出家修行的人,志在廣利人天,為十方諸佛菩薩、諸天護法所共讚歎,功德無量,如有播弄是非,毀謗出家僧尼的人,即為諸天護法所共訶責,其罪業無量無邊!

 

十九、毀謗惡報  如影隨形

 

詩曰:

 

「妒婦姦謀子點頭,墮燒煮獄苦千秋;

餘生五百遭謠謗,實力現身業不休。」

 

有一天,佛陀告訴眾弟子說:「實力子比丘,因為他過去世曾經供養一位辟支佛,種此福因,所以他今生出生在富貴的家庭,生活受用均能得到安樂自在。他又能發心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學道,精進行持,而證得阿羅漢道。他雖然是得到聖果的大阿羅漢,因為過去曾造作毀謗的惡業,成道之後,也照常遭受人家的惡言批評與毀謗。」

 

佛陀又繼續說明實力子比丘受人惡言毀謗的原因。佛陀說:「過去世時,在一個村中,住有一戶富豪人家,夫婦之間的感情都很親厚,沒有任何嫌怨,只是為了婚後沒有生育而憂悶不樂而已!有一天,妻子向丈夫說:『由於我不能生育,而使夫君沒有後代,你應該再娶一房,讓她為你生生孩子。』丈夫回答說:『從古以來,家有二妻,則易起紛爭,很多家庭,都是因此而破裂,難以相安無事。』妻子又說:『這些事情我都很瞭解,但是能夠互相調和,相讓尊敬,就可平安無事,你說對嗎?我的心中不會有任何罣礙的。』

 

鄰村另外有一位富豪長者,他育有二男一女,都已經長大成人。不久,這二男一女富豪子弟的父母均相繼逝世。那對無子的夫婦,即委託媒人到二位兄長處去說親,求娶其妹,結果得到兄長的諾許,遂迎娶為妾。

 

經過不久,前妻忽然有孕,生下一個男孫。這男孩長得端嚴可愛,又很聰明,對於事理都能通達,更不會說謊話。正因為這個小孩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所以大家都稱他為『實語』。

 

到了『實語』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起了嫉妒心,她暗忖:『我已經生下這麼一個可愛的男孩,可是我的丈夫仍然如此寵愛後妾,太不應該了!』於是妒心大熾,想把後妾趕走。她對兒子說:『實語!你知道女人的苦事嗎?』實語回稟說:『孩兒不知道。』母親告訴他說:『女人心有苦事,就是嫉妒。』兒子說:『媽媽!嫉妒不是好事,不可存有妒心!』

 

母親說:『實語!我想要捏造你庶母的罪惡,彰露她的惡名,你要為我當證人。』

 

兒子說:『媽媽!你要我作證的事,到底是真有此事,或者是假的呢?』母親說:『是假的。』兒子說:『媽媽!我年紀雖小,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實語不會騙人,豈可為了媽媽而說妄語?』

 

該婦人於妒心之中,萌生出姦計之芽,擾亂這個小孩的心。她說:『實語!你的父親如果問你這件事,你可以不用口說,點頭就可以了。你是媽媽的乖孩子,應該要聽媽媽的話,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兒子。』五歲小孩的閱歷未深,中了他母親的姦謀,竟以點頭作有力之證,因此陷身於無量萬億兆丈深之罪坑,而不覺知。

 

這個姦妒的婦人,就告訴丈夫說:『夫君的愛妾居心不正——行邪事,她與外面的男人私通。』

 

丈夫說:『賢妻!妳不要有這種惡意的想法,她決不會做壞事。』

 

妒婦說:『夫君如果不相信,可以問實語。』她的丈夫心想:『我的兒子,大家都稱讚他是實語,他一定不會說謊話。他對外人都如此說實言,豈會對我說妄語?』

 

父親就問兒子說:『實語!你知道你庶母和外面的男人私通行惡事嗎?』

 

母親急忙用手掩住兒子的口說:『她也是你的母親,你不可以說母親的壞話——罪狀,如果這件事情是事實,你但可點頭。』

 

這個小孩,因為不明白母親是設計陷害,便糊塗遽行點頭。實語之名,即從此隱沒,變成妄語的大罪業人。

 

這時丈夫告訴後妾說:『妳行惡事,不應該住在我這裏。』便把後妾趕回娘家。

 

妾被驅逐之後,即含冤揮淚向哥哥哭訴說:『被夫主斥逐趕回,他冤枉我私通男人,由實語作證。』

 

她的兩個哥哥就秘密查訪鄰居,大家都說:『她並沒有不端的行為。』二兄知道妹妹是清白的,即留她住在家裏。

 

這時,有一位得道的出家人,托缽行乞來到她家,二兄虔誠地供養這位聖者,其妹即發惡願說:『我今生被毀謗,來生及未來世,即使他出家修行,成就證得阿羅漢道,我也要毀謗他。』

 

二兄也說:『到那個時候,我如果遇到有人在毀謗他,我也要出面作證。』就這樣怨怨相報,至今不休。

 

佛陀又說:「那時點頭毀謗庶母的實語,就是現在的實力子比丘;庶母就是現在友女比丘尼;其二兄即友地二比丘。」

 

「實力子比丘,由於過去毀謗庶母,墮落在燒煮地獄千年,慘遭無量劇苦!餘業五百生中,世世均受人惡言毀謗。到了今生,他已經證得聖果,成就阿羅漢道,也常受惡言毀謗。」

 

「大家應當明白,造作黑業的人,一定會得到黑報;種下純白的因,就會有純白的果報。自作自受,因果業報,如影隨形,永遠不會分離。汝等宜勤修白業,應如是學。」

 

詩曰:

 

「毀謗讒言毒口開,惡因孽果永悲哀;

點頭偽證無邊罪,妒忌慘遭萬世災。」

 

附註說明:

 

(一)這篇因果業債,乃是實力子大阿羅漢,普為天下後母,以及無量無邊的有情現身說法。妄語毀謗,或假見證的人,應該要多加注意,以此為戒。

 

(二)女人的嫉妒心最為嚴重,造惡業受苦報,都是由妒心而生的。佛經說:「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好像地獄是專為妒心人所設立的。

 

(三)毀謗罵人,或播弄是非、批評人家,就是虧欠人家的業債,均有「種一得萬」的苦報。既然謗人是自謗,何必借此重利,自尋苦報呢?

 

二十、宿業難消  羅漢遭災

 

詩曰:

 

「離越前因謗聖賢,賠償加罪八多千;

惡心毒口招殃咎,莫在僧中結孽緣。

苦報三塗難息滅,來生酬債利增填;

如今證果阿羅漢,宿業還冤十二年。」

 

從前北印度的罽賓國,有一位很有名的聖者,他的名字叫離越,從小就徹底看破人生無常,苦空無我,而出家學道,並長期住在深山中的巖洞裏,精進修持苦行,不久即證得六神通自在的大阿羅漢道。

 

離越成道之後,還是繼續住山修行。因此,很多遠近愛好修道的人,都入山來拜他為師。他以神通觀察弟子的根機,對症下藥,數百名的弟子受到他的指導,都前後證得阿羅漢道。眾弟子成道之後,均到各地去弘法利生。到後來,只留老阿羅漢自己獨居在山中修行。

 

有一天,離越老阿羅漢利用空閒的時間,整理山洞,他看見自己一件百衲僧衣,褪成淡白的顏色,想把它再染成灰色。他便向山中尋找能夠染衣的草根和樹皮,來充當染料,並將僧衣放在鍋裏,然後用烈火燒煮。

 

當老阿羅漢開鍋用柳枝翻攪時,發現鍋中那件百衲僧衣,竟變成牛皮,草根和樹皮也作起怪來,皆變成牛肉,染料的水也變成紅血水,而且牛肉的氣味特別重。老阿羅漢驚愕道:「我的業障來了!因果業報真是不可思議,世間造口業和惡意的人,均逃不出因果報應的追蹤,且看即刻便有業報來到。」

 

這時,忽然有一個粗暴的農夫匆匆追來,大聲喊道:「喂!和尚,你這個出家人今天大開殺戒,山裏許多山豬、山羊還吃不夠,連我的耕牛也殺了。我早上才牽牛到山邊吃草,不多時就不見了,到處都找不到,原來是你這個和尚偷來把它殺掉。」

 

農夫把全鍋的證據帶走,並且氣憤憤的逼著老阿羅漢離越去見國王。古代人事簡單,沒有設置法庭和法官,一旦人民有了事故,就去請求國王裁判。

 

罽賓國王問農夫何事?農夫即將經過情形向國王申訴。國王問離越有什麼話說?老阿羅漢回稟國王說:「大王!這是我的業報,貧僧無話可說。」

 

國王說:「被告既不申辯,又有鐵證在前,偷盜罪難辭。出家人破殺戒,又犯偷盜罪,違犯了佛教的根本大戒,戒律和法律均所不許,絕對無法容恕!」因此,離越阿羅漢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

 

十二年總計有四千三百八十天之久,離越老阿羅漢在監獄中,每天除了修持佛法以外,即擔任清潔環境,掃除廁所等工作。晚上則端身靜坐不臥,他的慈悲忍辱,深受獄官和獄卒的稱讚佩服。

 

到了刑期屆滿那天,過去在山中修行,先後得道的弟子,均不約而同的想念師父。這數百名的阿羅漢,均運用自己的神通觀察,知道恩師被冤枉坐牢十二年,大家均以神通飛騰來到王宮,在空中大鳴天鼓,為師父申冤,責備國王失察,誤聽農夫誣謗,委屈聖師坐牢十二年。

 

國王大為驚懼,親自前往監獄釋放,並懺悔一時失察的罪過。離越老阿羅漢走出獄門,即飛上空中,放大光明,作種種神變。一時化身無量,又合成一個大身遍滿虛空;忽然將虛空變成大海,又變成大火,自身在烈火中入定;忽又火息山現,自身在山石中,出入無礙等神通變化。

 

這時,數百名阿羅漢要懲誡國王辦事不明,老阿羅漢阻止說:「不可對國王無禮,這是我的業報,不能埋怨他人。」老阿羅漢離越尊者,即向大家宣說他宿世所造的因緣:「我在過去世中,曾出生為農夫。一日走失一條牛,入山尋覓,看見山洞中有一位出家人在修行,我那時失察,誤以為牛是被他所藏匿,因為當時山中並無他人。我即惡心毒口擾亂他一天十二小時,要把他驅逐出山,送交國王拘禁於監獄之中。當時我造業十二小時,如今酬債十二年冤獄。好像借錢生利息,日期越久利息越多,我今生債還所加的利息,是當時造業的八千多倍。至心修善作功德,都是施一得萬的福報;惡口造業播弄是非,也是由一得萬倍的業報。稍微的差誤,就會遭受無量無邊的慘苦!」

 

詩曰:

 

「口業難亡利日增,一因萬果永相承;

愚癡凡眾心顛倒,酬債悔遲俱不能。」

 

附註說明:

 

(一)造口業毀謗出家人,一開口或一開筆誹謗僧尼,將來決定受無量劇苦。這種造一句口業,即能得到萬倍痛苦的「高利貸」,我們千萬不要虧欠人家這種帳。

 

(二)最容易犯過的就是口,口能造業如山大,愚癡凡夫的眾生,卻把嚴重的口業當作好玩。信佛學佛的人也會如此,豈非愚癡之極!

 

(三)造口業是十惡中最大的惡業,罪大惡極無過於此,很多佛經裏均說口業罪報嚴重。曾對佛、法、僧三寶犯過口業的人,應速至心向三寶懺悔,否則後患業報受苦無窮。

 

二十一、戒德降龍  餓鬼訴苦

 

詩曰:

 

「師尊微笑憶前因,鬼子門邊託聖人;

劇苦慘然無一食,住城壞見七番新。」

 

釋迦世尊涅槃後七百年,北印度罽賓國,出現阿利那惡龍王,興災作亂。是時有二千位大阿羅漢,雖各盡神通力,均無法將惡龍王驅出國境。有一位大威德的尊者,名叫祇夜多,他來到龍池邊,向龍三彈指說:「龍!你今出去,不得住此。」惡龍王隨即離開,不敢停留。

 

二千位大阿羅漢非常驚訝,均問尊者說:「祇夜多尊者!為何我們各盡神通力,毫無反應,尊者只用三彈指,即能令惡龍王遠入大海呢?」

 

尊者說:「這就是密宗的密法威力不可思議之處,也是由於持戒功德的關係。我從凡夫以來,均嚴持顯密佛戒,尊師重道,清淨身、口、意三業,即使極微細的戒,也視同四重禁無異。因為神力不同,所以諸位尊者不能夠把牠趕走。」

 

祇夜多尊者驅龍之後,即和眾弟子往北天竺,途中看見一隻烏鴉,尊者向牠仰視微笑。眾弟子訝異地問道:「尊者!您為什麼見到烏鴉就微笑?可以對我們敘說微笑的因由嗎?」尊者說:「時間到時我就會說。」於是繼續前行到石室城的門口,尊者慘然變色。這時因為快近中午,尊者和眾弟子均入城去托缽乞食。用過午餐之後,將出城門時,尊者又慘然變色。眾弟子即長跪請求尊者開示,微笑和慘然變色的原因。

 

尊者向眾弟子說:「過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後,是時我出生為富豪人的兒子,少年時欲出家學道,父母卻不允許我出家。父母親說:『家業事重,你若出家去修道,誰能繼承後嗣?我為你娶妻,生下一個兒子,就讓你出家去修行。』因此即便娶妻。後來生下一個男孩,到了小孫七歲時,我再請求父母親放我出家去修行。

 

是時,父母恐違前言,暗中囑咐乳母向孩子說,你的爸爸如果要出門去時,你就在門口纏住他,而對你的父親說:『爸爸!您既然生了我,為什麼現在又要捨棄我而去出家呢?爸爸如果決心要去出家,就請您先把我殺死,爸爸要去出家再去。』

 

我看到孩子啼啼哭哭的纏住不放,慘然情變,便對他說:『你不必悲哭,我住在家裏,不再去出家。』由於受到父母和兒子的阻礙,沒有出家去修行,因此流浪在生死輪迴中,遭受各種劇苦。

 

後來,我五百世出生為狗,經常饑渴難忍,只有兩次得到飽滿:一次是遇到一個酒醉的人,酒肉吐滿一地,我得到安樂飽足。另一次,遇到夫婦二人,丈夫在田裏工作,婦人在家中煮飯,忽然有事暫出,我即乘機入內,準備偷吃他們的飯菜,因為食器的口小,我的頭鑽了進去,難得出來,雖得一飽,卻受到辛苦。這時農夫從田間回來,他一怒之下,即用刀把我的頭砍斷在容器中。

 

當時阻擾我出家的兒子,因為犯了留難出家人的深重罪業,命終也墮落在三惡道中受苦。我成道之後,運用神通道眼去觀察宿命,天上人間以及三惡道中,相遇非常困難,到現在才頭一次見面。我向牠微笑的那隻烏鴉,就是當時阻擾我出家的兒子。

 

我在城門邊見到可憐的餓鬼子,他對我說:『尊者!我在此城邊已經七十年了,我的母親為我入城去求食,一去不回,我饑渴難堪!拜託尊者入城若見我母,請傳話給她,說我非常痛苦,趕快回來看我。』

 

我入城時看見餓鬼母說:『妳的兒子在外面啼哭,饑渴得非常困苦,請妳趕快回去。』餓鬼母說:『尊者!我入城已經七十多年,因為我薄福,加以新產,羸弱無力,偶然找到膿血、涕唾、糞穢等不淨之物,也被大力鬼搶去。最後我得到一個人吐出來的一口痰,我要拿回去和我子分食,可是城門中的守城鬼,不許我出去。懇請尊者慈悲帶我出城,使我母子相見,以便分食此不淨物。』我即將餓鬼母帶出城和他兒子相見。

 

我問餓鬼母說:『妳住在這裏有多久?』鬼母答說:『我眼見這座城壞掉,再重建新城;新城又壞,壞了又重建新城。這樣見過七次新城,七番成壞到底有多久,我也不知道。』是時我嘆氣說:『餓鬼壽命長,甚為大劇苦。』我看見餓鬼如此困苦,所以才慘然變色。」

 

詩曰:

 

「出家學佛利人天,福廣虛空德海淵;

無量聖賢由此得,留難阻礙罪深堅。」

 

附註說明:

 

(一)佛陀說:「無知之人,若是阻擾別人出家,其罪甚重!入深地獄,黑暗無目,四圍赤鐵,烈火猛燒,經萬億劫,不能得出。」

 

(二)出家學佛修行,能夠了脫生死,弘揚佛法,救渡眾生,所以出家人是人天福田,有善神恭敬守護。

 

(三)如果有人,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欲求出家,修行學佛;應該要堅固信心。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當初為求道要出家時,父母親也不允許。但他信願真實,堅定不移,以至出家修道,終能成佛,普度眾生。

 

二十二、改造命運  夫婦賣身

 

詩曰:

 

「貧家夫婦悟窮因,作福無錢共賣身;

喜得千金功德種,國王讚善賜瓔珍。」

 

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人生的富、貴、貧、賤、苦、樂,皆是因果的關係。然而命運是活的,可以由我們的「心」去改造。

 

古德說:「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下面這段故事,就是指示我們「改造命運」的秘訣。

 

從前有一個非常貧苦的人,名叫罽夷羅,因為生活艱難,他們夫婦二人必須為人做苦工,每天都在饑寒的交逼中,度過其悽慘困苦的生活。他倆看見村上有很多富豪,均紛紛到佛寺去作大施供法會,十分羨慕。回到破屋中,夫婦互相悲嗟不已!

 

丈夫說:「我們宿世犯了慳貪,吝惜金錢,不會廣種福田,布施修福,今生才會遭受如此貧窮困苦!那些富豪有錢的人,是因為他們先世樂善好施種福;福業成熟,他們一出生,就得到衣祿充足,快樂自在;現在又再修善種福,將來他們的福祿,更加受用不盡!布施好像耕種一樣,有種植才會得到收穫,這是一定的道理。他們有錢又會布施修福,實在令人羨慕不已。」

 

他的妻子說:「空羨慕人家有什麼用?我們既然知道財富是修福得來的,應該趕快種福才對啊!」

 

丈夫說:「我也知道趕快修福,可是,我們連一天三餐都吃不飽,那裏有錢去布施種福呢?談起錢來,真使我們傷腦筋!」

 

妻子說:「這樣吧!你把我賣給富豪人家去做奴婢,你把賣得的錢,到佛寺去供佛齋僧修福,何必愁苦呢?」

 

丈夫說:「不行啊!如果把妳賣給人家當女婢,我一個人怎麼存活?」

 

妻子說:「你如果不忍心單單出賣我,我就和你同賣此身,供養三寶作福,豈不大善?」夫婦商量決定後,就到一個富翁的家裏去,對富翁說:「我們夫婦二人,以此賤身,抵貸金錢,可以嗎?」

 

富人問說:「你們要貸多少錢?」夫婦答說:「如果抵貸千金,供佛作福,就可以了。約期七日,如果過了七天後不償還,我們夫婦願做奴婢,供您使喚。」富翁知道他倆發心供佛,就答應他們,隨即訂立契約,他倆拿到千金之後,立刻前往佛寺,將千金交給寺主,舉辦七天的無遮大施供法會。

 

罽夷羅夫婦歡歡喜喜作功德,不計任何辛苦,他們互相勉勵說:「這七天供佛齋僧的時間,至為寶貴,改造命運,盡在此一舉,我們必須要至心、竭誠、奮勇,恭敬供養三寶,出力造福。七天過了以後,我們就要準備去當奴婢,那時候就沒有造福的機會了。」話說完之後,他倆就日夜在佛寺裏,不停地為諸僧眾服務,供養一切所需。

 

齋供法會的第六天,國王也蒞臨佛寺準備辦布施齋會。佛寺的住持僧稟告說:「本寺已接受貧者請供,明天是最後一天,日期不能移動。」

 

國王說:「他是誰?好大膽!敢與本王共爭齋會日期。」因此派人去找他,罽夷羅夫婦拜見國王,啟稟說:「大王!小民罽夷羅夫婦,只有明天一天自在,以後就不得自由了,明天是最後一天,敬請大王慈悲恕罪。」國王接著探詢詳細情形,罽夷羅稟告說:

 

「我因為前世慳吝不作福,今生才會受到如此困苦。現在如果再不作福,後世更加貧困,因此,我倆賣身貸款,來作此七天功德,希望能夠從此斷除貧窮困苦。契約日期只有七天,後天起,倘若無錢償還,我倆就要去當人家的奴僕。因為只剩下明天一天,所以必須爭取這寶貴的日子。」

 

國王讚歎說:「你已瞭悟一切,能以不堅之身,易於堅身;不堅之財,易於堅財;不堅之命,易於堅命。能夠知苦斷集,真是聰明人。」於是就讓他倆作完圓滿功德。

 

國王和王后深受感動,拿出很多衣服以及瓔珞寶物,贈送給罽夷羅夫婦;又割讓十個聚落(村莊)的土地,賜給他做為福因,從此遂成為富豪。

 

詩曰:

 

「福田廣種富財生,施一金能得萬成;

輾轉連綿行樂善,儲因熟果永增榮。」

 

附註說明:

 

(一)真心供養三寶的功德,真不可思議!罽夷羅夫婦,本來是困苦難堪,他倆發心在佛寺竭誠供佛齋僧七天,遂即成為一代富翁。

 

(二)需要求財的人,應該竭誠發心供養三寶作福;富樂有錢的人,更需要廣種福田——把錢財儲蓄於佛法僧福田中,則萬世享用不盡。

 

(三)佛陀說:「動一仁念,出一良言,盡一分力,助以適需(幫助出家人,供養所需要之物品),皆名為施;所得施福,六天(六欲天上)人中,往返十世。」改造命運最好的秘訣,就是發心修福。

 

二十三、勸善棄惡  聖德騰香

 

詩曰:

 

「賢婦施衣裹聖傷,悲心毀謗勸修良;

善因福報生天上,身著金縷口妙香。」

 

印度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從前有一位家財萬貫,賢譽遠聞的長者。他經由媒人介紹,聘娶城外一位賢善長者的千金為妻,結婚之後,夫人不久,就懷孕了。

 

長者夫人,自懷孕的時候起,口中不斷發出一種微妙香氣,薰遍全國各地。凡是聞到妙香的人,都感覺到非常奇異,不知道如此微妙的香氣,來自何處?彼此紛紛揣測其來源。

 

阿闍世王聞此妙香之後,命令各級官員秘密尋查微妙香氣的來源。不久,即被探查出妙香的起源,是出自長者夫人之口。她本來沒此香氣,受胎懷孕之後,才發生這種奇事。

 

探知此妙香源頭的人,急速跑去報告國王;阿闍世王非常歡喜,於是召見長者,對他說:

 

「賢卿!你的夫人,如果生下男孩,請贈予本王。」

 

長者夫人懷孕十個月期滿,產下的嬰孩,並不是男孩,而是一個妙相端嚴的女孩子。這個女孩與眾不同,初出生時,就有金縷寶衣自然著身,她的母親覺得奇怪,就把它脫掉,可是脫後又生,始終不露寶體,怎樣脫也不能脫盡。大家都認為這個女孩是有福報的。但還是覺得奇怪,猜測她過去究竟種何福因,能夠得到妙香和寶衣的福報?

 

王舍城的人大家都有同感,於是推出代表前往靈山(即靈鷲山),請問佛陀。因為任何奇怪的事情,或不能夠解決的事情,大家都會去請問佛陀,唯有佛陀才有辦法能夠徹底知道,徹底解決難事。

 

這時候,釋迦世尊正在王舍城外的靈鷲山,演說妙法。民眾代表來到佛陀座前,恭敬頂禮後,即請問佛陀說:「世尊!此長者女,宿世種何福因,能得到此妙香和金縷寶衣自然著身?惟願世尊慈悲開示,以釋群疑。」

 

佛陀說:「過去有一個出生在鄉下又非常困苦的貧婦,有一天,她出門遇到大雨。這時候有一位老比丘,是證得獨覺果位的聖者,因為大雨路滑而跌倒在地,摔破膝蓋,血流不止。貧婦見狀,急忙把他扶起來,為他洗去泥血,並撕下自己的衣服,替這位老和尚包裹傷口。

 

這位貧婦,她雖然出生於鄉間,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不能夠通達高深的佛法,但她卻知道:「佛」是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聖人,佛法廣大無邊,天上人間,無有與佛能比的。

 

她知道恭敬三寶,供養出家人的功德無量無邊。她也知道,對佛、法、僧三寶不恭敬,或毀謗播弄出家人的是非,是犯「破和合僧」(五無間罪之一)的大罪業,罪過無量。因此,她不但竭誠恭敬三寶,而且到處稱揚讚譽佛教救世利人的偉大。

 

如果她發現有不明因果業報,毀謗批評僧尼是非的人,她就會去加以勸導,使他棄惡修善,並說明毀謗僧尼的罪業與惡報,使他懺悔恭敬三寶。造口業毀謗三寶的人,受到她的教化,因她一言,出罪生福,可說是不計其數。

 

這位賢良的婦人,因為她有此好心,撕裂自己的衣服,救護老比丘,為他裹傷;又規勸造口業的人,改惡從善,她種下這種好因緣,所得福報,獨一無二。所以命終之後,上生忉利天為天人,享受天福千歲,天壽千歲享盡之後,又下生到人間,所以有此寶衣自然著身,和母親口出妙香的瑞相。」

 

詩曰:

 

「善心聖口福騰香,護比丘身德顯揚;

轉世人天多妙樂,皆因勸導出賢良。」

 

附註說明:

 

(一)本篇故事出於「佛說譬喻經」十卷之首。

 

(二)撕下自己破舊的衣服,包裹老比丘的傷口,即獲得生天的福報,以及身穿著自然的金縷寶衣。勸誡造口業的人,棄惡行善,即獲得口出妙香的福報,其功德無量無邊。

 

(三)造口業批評僧尼是非的人,除了死後墮落耕舌地獄受諸劇苦之外,尚有萬世慘受盲聾瘖啞的苦報;生生世世受人毀謗,口出臭氣,所說的話,沒有人會相信,受苦無量。

 

二十四、撮鹽山立  一本萬利

 

詩曰:

 

「借物粗微未送還,定中所見即鹽山;

一因萬果生無盡,切莫心貪起野蠻。」

 

從前,浙江杭州的西湖,是中國佛教的聖地,不但佛寺林立,而且在家信佛學佛的人也相當之多。特別是杭州各地,盛傳著一位居士「護戒」的佳話。這段史實,可做為一切修行人的良範。

 

據說:有一位在家學佛的居士,天性好靜,專心修學佛法,他在西湖附近,自己蓋了一所茅屋,就在其中靜修,每天除了自行料理一餐午飯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在精進修持佛法。

 

有一天,快近中午的時候,他走進廚房煮飯,把各種蔬菜混在一起,想煮成一鍋羅漢菜,以備數天的佐食。當一切都已準備妥當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所準備的「鹽」,已經不夠用了。在此臨急之際,他就匆匆忙忙跑去向鄰家借了一湯匙的鹽,以便應急。

 

可是,當他跑到鄰家去借鹽時,鄰人剛好有事外出,家裏沒有人在。燒蔬菜沒有鹽又不行,怎麼辦呢?他心想:鹽是本地出產的粗俗物,反正一湯匙鹽,價值也不到一毫錢,拿人家一湯匙的鹽回去應急,大概沒有什麼關係吧!於是他就私自走進鄰家的廚房,隨便拿了一撮鹽。

 

依照一般世俗來說,借一撮鹽,是一件小事,所以這位居士根本就沒有把借鹽的這件事記在心裏。因此,也就忘記把一撮鹽送還給人家。

 

借一撮鹽雖然是件小事,但是「非予而取」,這在因果律上,已經構成嚴重的問題。因為佛說三毒之中,以貪為首。凡是一花一草,非予而取者,就是犯了偷盜之罪。

 

居士借鹽這件事,經過一年之後,他有一天在修法的定中,忽然看見面前有一大堆濃重的陰影,而且從此開始,每天都是如此。他仔細觀察,發現這個陰影,並非別物,而是像山一般的鹽堆。他一再詳細研判,終於省悟昔日向鄰家借鹽的往事。

 

他非常驚駭的說:「拿人家一湯匙鹽,一年未還,利息竟然生了這麼多!如果虧欠人家一塊錢,一年的利息,可能會生出千萬塊錢,業債果報真是『一本萬利』啊!」

 

他急忙準備了很多錢,親自到產鹽區去購買數千包鹽,鹽價錢及運費,均一齊付清,囑咐產鹽的主人,把這如山的鹽包,運到他昔日借鹽的鄰家之後園,說是償還他的舊欠。

 

「鹽」債還清之後,浮現在他面前的鹽山,即時消散無蹤。從此以後,他的面前就不再浮現鹽山了。此時,這位居士終於徹底了悟因果業報的嚴重,他經常把親身體驗的這件事告訴大家,使他們有所警惕,他說:

 

「莫道小溪容易過,須防暗石也驚人。佛經上所說的『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一點也不會錯。我向鄰家拿一湯匙鹽,忘記送還人家,想不到一年之後,一撮鹽竟變成如山之大。如此一本萬倍的嚴重利息,真使我心駭膽裂!好在『鹽』是本地出產粗俗又便宜之物,否則如果是金錢或珍貴之物,那後果就難以設想了!」

 

居士又再鄭重的勸告大家說:「拿俗家一撮鹽,尚且有如此嚴重的因果,假如有人盜取三寶物(佛寺或精舍以及出家人的財物),那罪業就更加嚴重了。

 

地藏菩薩說:『若有眾生,侵損常住(佛寺或僧眾常住的地方)......,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盜用『三寶物』的罪業,為何如此嚴重呢?原因是:佛寺或精舍以及所有『出家人』的財物,盡皆是十方眾施主所共同布施供養的。拿出家人的錢財去做私人俗事,就是違犯不得懺悔的十方罪。此人死後,一定墮落無間地獄,慘遭無量劇苦。遭受千萬億年的慘苦之後,還要再墮落畜生道中去做牛,償還所虧欠的業債。」

 

詩曰:

 

「僧家財物十方來,侵損當遭眾苦災;

地獄出時還業債,為牛萬劫更悲哀。」

 

附註說明:

 

(一)無論出家法師或在家居士,任何人偷三寶(僧祇)物,一律都是犯十方罪。十方罪是指違犯著眾多的罪,因為「三寶物」是十方眾善信所共施的財物。侵犯私人財物的罪,容易懺悔;如果違犯到十方眾罪,不但無法懺悔,而且一定要墮落無間地獄去。寶梁經說:「宜自啖身肉,不得盜三寶物。」通常一般人在無意中很容易違犯大罪業的行為是:去到佛寺或精舍佛堂的時候,濫用常住財物,或亂取寺院所種的花木、水果等;或在佛寺精舍內,擅自撥長途電話,電話費由常住負擔......。凡此種種都是違犯「盜用三寶物」的嚴重罪業。

 

(二)古今有少數無知的人,因為他們的祖先是該佛寺的大護法——大施主,布施供養了很多財物及田地給佛寺。可是他的不肖子孫,妄把該佛寺當作祖厝,甚至想盡辦法霸佔寺產;並且派流氓在寺裏,收取諸善信所供養的油香錢,把佛寺的常住出家人,當做是他們的佣人。罪大惡極,莫過於此!

 

須知:凡是布施供養給佛寺的財物以及田地等,捐施之後,就變成三寶物,他人不得佔用,否則造十方罪。而且這是先人所造的功德,與子孫無關,因為先人吃的飯,子孫不會飽。

 

(三)在佛教中,常常發生「半路出家」的女眾——尼師死後,她的兒女不肖,誤認為該尼師所住的佛寺(或精舍)之財物,是她媽媽的遺產——紀念物。於是,這些不肖之徒,就當起老板來,而且把該佛寺(或精舍)的常住人眾,擾亂得日夜不安寧。

 

凡是出家僧尼之遺物,均屬三寶物,在家俗人不得私人佔有,否則造十方罪。更何況人生無常,死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何必為了貪圖一時之享樂,逞一時之所能,而犯上十方大罪,讓自己遭受千萬億年的業報慘苦呢?這未免太不划算了!

 

二十五、竭誠供佛  四願成就

 

詩曰:

 

「供佛虔祈四子生,商農學果俱圓成;

財官富樂全能獲,志願出家度有情。」

 

信佛和學佛,最重要的是,依照佛教的信、願、行三資糧去行持。

 

一、要有具足堅固的信心。信佛所說的教法,真實不虛;信佛、法、僧三寶,是一切眾生的無上福田;信善惡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信修行學佛,能了脫生死輪迴痛苦,獲得涅槃寂靜的永久安樂。

 

二、要發百折不撓的誓願。發願修學佛法;發願弘揚佛教;志願成就佛道;誓願廣度一切眾生,共證無上菩提佛果。

 

三、對顯密佛法精進行持。實行修行學佛,必須要親近善知識明師,依照明師的指導去行持學佛,如說修行。

 

下面這段因緣故事,就是實施佛教三資糧,而獲得成功的史實傳記。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度眾生的時候,印度有一位信佛虔誠的在家優婆夷(女居士——信女),她每天都竭誠恭敬到佛陀的座前,去供養佛陀和比丘僧眾,從來沒有一天懈怠或疏忽過。佛陀早就知道她心裏的願望,有一天,佛陀故意問她:「優婆夷!妳每天如此竭誠的恭敬禮拜供佛,有什麼願望祈求呢?」

 

優婆夷謹向佛陀恭敬禮拜,然後長跪合掌說:「世尊!我如果有福報,現世就可得到的話,我希望生四個兒子。」

 

佛陀再問她說:「為什麼希望有四個兒子?」

 

優婆夷回答說:「佛陀!我如果有四個兒子,撫養他們長大,大兒子,我讓他去經商,可以賺很多錢財;二兒子讓他去務農,生產米穀等物,衣食所需,都能豐足;教三兒子用功求學,將來做官覆蔭門戶;第四兒子,我就讓他去出家修行,精進修持佛法,將來得成聖果,救度父母,以及救度一切眾生。我期望有四個兒子的用意,就是這樣。」

 

佛陀說:「好的!讓妳得到滿願。」

 

優婆夷非常歡喜,向佛陀恭敬禮謝之後,就回到家裏。經過不久,優婆夷就懷孕,生下一個相貌端嚴的男孩子,這個孩子的聰明智慧,與一般的小孩不同,所以父母特別寵愛。

 

兒子長大以後,有一天,恭敬地請問母親說:「媽媽!妳為什麼對我這樣慈愛?世間當母親的人,沒有像媽媽妳這樣愛護兒子的。」優婆夷告訴他說:「孩子!我本來祈求生四個兒子,讓你們各作一種事業。現在只有你一個,我就將愛護四個兒子的心合併起來放在你一個人身上。」她接著詳細敘述「願求四子」的用意。

 

兒子聽到母親的話之後,時時謹記在心裏。首先,他學習經商做生意,以他的聰明智慧,不到一年,就賺了很多的錢而成為鉅富。隨後,他又改行務農,耕種很多的農作物;由於他如法的勤勞灌溉,收穫特別豐盛,遠近的大農家,都非常羨慕和欽佩他。後來,他又研究學問,仕進求官,而且官居高位,一一均如願成就。

 

他娶妻之後,不久又生了男孩子,家門盛極一時。經過沒幾年,竟成為富貴之家,雙親均康泰在堂,可謂福祿壽三齊全,家庭非常圓滿、安樂。

 

有一天,兒子敬稟母親說:「媽媽!妳老人家要求四個兒子,發出四大願要給四個兒子做,如今孩兒已完成媽媽三願,只缺最後一願。如果讓我出家去修行,豈不是四願都具足圓滿了嗎?」

 

母親暗忖:「我本願求生四子,想讓他們各做一種事業,但又擔心他們會違反我意。如今這個孩子所作所為,均超出我的願望之外,如果讓他去出家學道,一定能夠遂願完成,得成聖果——成道。」於是即允許兒子去出家修行。

 

兒子聽到父母允許他出家學佛,非常高興的割愛辭親,拜別父母,前往釋迦牟尼佛的座前,請求佛陀允許他剃度出家作沙門。

 

佛陀即滿他的願,使他圓頂出家當比丘,並為他說法。他聽聞佛陀的教法之後,日夜修精進行;由於他的精進用功,不久就證得大阿羅漢果。他成道之後,即回家為父母說法,度雙親出離苦海。他又在各地發揚佛教,廣度一切眾生,大家均得福得道,皆大歡喜。

 

信、願、行三資糧,好像寶鼎的三足,缺一不可;世間和出世間一切賢聖,均由此三資糧而得成就。修學佛法,或造福發願,其成就與不成就,均在我們的心志。而「志」是心中的指南針,南北一定,八方隨之而定,此即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

 

詩曰:

 

「佛教資糧信願行,能圓聖果自他成;

無邊福慧皆由得,精進修持妙覺生。」

 

附註說明:

 

(一)以上二十五個善惡因緣,大部份是佛教經典中的故事,個個都是為現在與未來一切的眾生,現身說法。讀者大德!請切勿等閒視之。

 

(二)從本集的各因緣中,可以看出:得成就聖果,與墮惡道受苦,均皆是由我們的「心」所造成的。

 

(三)一切惡業,雖然是由於我們的身口意所造出來的,但其中造惡業的力量最大者,就是口業。口能造惡業如山之大,十分嚴重!因此我們應該要三思而後「說」,最好是守口如瓶,以免犯諸口業而墮惡趣。

 

吉祥圓滿

 

詩曰:

 

「吉日編成聖傳書,祥雲富樂賜盈渠;

圓通佛法勤修學,滿足安寧福慧如。」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