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8
宣化上人
14/04/2017 14:0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變法失敗──王安石

西元一二一年~一八六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三日

名安石,字介甫,北宋江西臨川人,雖有政治天才,但意氣用事。受范仲淹〈十事疏〉之啟示,倡變法救國。神宗時入相,發揮抱負,大刀闊斧,推行新政。封為荊國公。某日,問佛慧禪師:「拈華示眾,出於何經?」師曰:「不詳。」石曰:「今於翰苑,偶於大梵王問佛決疑經中見之,此經紀載帝王問佛事,故大藏經不錄。」為相八年,新法求成過急,用人不當,弊病百出,反而傷民,引退居金陵,閉門思過。一日,遇克文禪師,談經論道,志趣相投,施宅為報寧寺,請禪師為首任住持。後聞新法被廢,憂憤而卒,年六十六,著《臨川集》行世。

評曰

雖有智慧 而無丕基 家存良工 惜缺利器
變法維新 青苗不接 大勢已去 人皆吁嗟

又說偈曰

識時務者為俊傑 獨斷擅權徒自歇
好高務遠求名利 虛榮誇張失和諧
私淑蔡京誤君國 忠義賢臣放外多
一人鹵莽萬人恨 百姓熬煎哭娘爺

白話解

王安石是個怪物。為什麼?他是個人,可是不願意做人,那他願意做什麼呢?願意做個四不像。怎麼說呢?(一)他一生不洗臉,這一點,就不像人的樣子。(二)不梳頭。古人都留頭髮,但他不梳頭,把頭髮弄得邋邋遢遢的,生了很多蝨子,當時的人以「囚首垢面」形容他。你說要是個人,會不會這樣子?他把蝨子餵得胖胖的,然後見到誰,就叫蝨子跑到對方身上去喝血,大概他對蝨子說:「你們在我這兒住這麼久了,現在應該搬搬家!」所以蘇老泉(蘇東坡的父親)最討厭他,說這個人一定是個大奸雄,為什麼?因為他不近人情,異想天開。

王安石是有一點學問,可是無才不足以濟奸,就因為他有這種鬼才,有這種怪裏怪氣的才能,才會為患國家,所以我批評他是個怪物──四不像。各位想一想,一個人要是不梳頭、不洗臉,養很多蝨子在身上,這是個什麼人?可想而知,這是個不尋常的人,他做事一定要標奇立異,與人不同。因此王安石這一生害了很多人,他自己也氣憤而死。你說他要是一個真正明白的人,怎麼會氣憤而死?凡事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想要發展抱負,行得通就行,行不通就不行。孔子也想要發展抱負,所以周遊列國,可是到處懷才不遇,為什麼?因為他不會投機,不會逢迎結交權貴。我想王安石能做到宰相,所走的路一定不太光明磊落;要是光明磊落,他上不去的。那些老臣大概都胸無城府,沒有防備人的思想,也沒有嫉賢妒能的心,所以他就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地做了宰相。

他姓王,名安石,字介甫,是北宋江西臨川縣人。若說他有政治天才,也談不上,他只是想標異現奇,為了發展自己的抱負而不擇手段。他以攀求而來的因緣,在宋神宗時僥倖做了宰相,封為荊國公;做宰相以後,為了發展他的抱負,排除異己──凡是和他不同路的人,一定要排斥。因為這個,所以那些老忠臣都被打擊下去,有的流放到外地去做官,有的不聽他的招呼,就被圈到監獄裏,成為政治犯。他推行變法維新,想不到變法不成,自己也覺得沒有面子,只好引退居於金陵。

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他是個大奸雄呢?從他問佛慧禪師「拈花示眾」出於何經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為什麼?他已經知道這個典故出於何經何典,為什麼還要故意去問佛慧禪師呢?他若不是一個奸雄,怎麼會這樣去問難?他本來可以這樣問:「禪師,我在翰苑偶然看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經上記載著『拈花微笑』這個公案,這是不是正確的?這一部經為什麼沒有納入大藏經呢?」他不這麼問,而是去問難,心想:「你這個禪師,我倒要看看你有沒有學問!我所知道的,你還不知道呢!」這其中就有看不起佛慧禪師的思想在裏頭。

禪師回答他:「不詳。」也就是說:「我不知道!」這時候他洋洋得意,覺得:「啊!我一考就把你考住了!」從這一點就知道這個人一定是個奸雄,才會有這種行為,否則他不會故意到那兒去賣弄自己的才能,故意把人難倒,顯示自己比人高。由此可見,這個人的行為並不是很光明磊落。所以王安石真像石頭,一砸就把人砸死了,一點也不安!這個石頭是不安的,因為它放得不正當。我講這話,不知道各位聽了覺得怎麼樣?

他變法的時候,完全沒有想一想當時國家的情形,也沒有想一想是否有這樣的人才,是否有這麼多人來支持他?也沒有想到如果事情失敗了,對老百姓會有什麼害處?他完全是求成心切,操之過急,他對這個事情根本就是一股惱地躁進,也不加思索就去幹去,一點也不老成持重。你就算是要變法,可以一步一步慢慢來,行得通的時候就行,行不通的時候可以等一等。為什麼要那麼積極,把老百姓都害得寢不安蓆,食不甘味,窮得那樣?這是不適合國情的政治,足以害民;政治必須適合國情,適合老百姓的思想與知識。

因為他這樣,所以在他做宰相的期間,把宋朝的政治弄得落花流水,民不聊生,因此他只好引退,閉門思過。雖說是閉門思過,事實上他仍然不認為自己有過,他只想:「為什麼人民這麼沒有福報?為什麼我這麼好的方法,他們不接受?」他還是莫名其妙,還是在那兒作夢,還沒有醒呢!

他引退以後,閒得很無聊,大概心中悶悶不樂,滿腹牢騷沒有地方發洩:「我胸懷大志,想要救國救民,怎麼我這個方法就不靈呢?」總覺得莫名其妙,不甘心失敗。於是他就去拜見克文禪師,大概希望禪師可以告訴他什麼妙法,令他的新法能再行得通,所以到那地方去「談經論道」。這一談,大概克文禪師告訴他因果報應、眾生業力等種種佛法,這時候他才恍然大悟,於是把自己的住宅捨出來建寺廟,並請克文禪師為首任住持,心想:「我維新變法沒有成功,現在修一座報寧寺,希望老百姓都能安寧一點。」藉此聊以自慰:「你看,我已盡到我的心了!」

這時哲宗繼位,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又回來做丞相,這一做丞相,把新法中不適合民情,那些天真、異想天開的思想與政治,一步一步地改了。王安石一聽說新法被改,覺得豈有此理!所以雖然已經知道因果報應、眾生業力等佛法,但這時候把這些道理又都忘了,所以他就很氣憤:「啊!真是的!」這麼一氣,就氣死了。他在生的時候還不甘寂寞,著有《臨川集》流通於世。

評曰

雖有智慧,而無丕基:王安石有一點小智小慧,但這不是政治天才,這簡直是獨裁的「裁」。因為旁人說他有智慧,我也就順著說他有智慧。可是他沒打好基礎,他的基礎不是石頭的。雖然名為安石,意思是基礎像石頭那樣堅固,可是名實不符。

家存良工,惜缺利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家裏用的工人當中有良工,可是他沒有利器給他們使用。這比喻他想是想得很好,可是沒有這種才能,所以就失敗了。

變法維新,青苗不接:他想變法維新,推行「青苗法」(1),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遇到天災人禍、旱澇不濟的時候,這個方法就行不通了。行不通的時候,應該愛民恤民,可以免的稅應該都免了;國家有的是錢,就是窮,大家一起窮,不應該再逼迫老百姓納稅、完糧、還債等等。當時他要是不逼迫人民,國家也不會有問題,無論新法、舊法──老百姓有飯吃,都是可行的法。可惜他不這麼做,於是「人急造反,狗急跳牆」,那時真是把人民逼上梁山。

就像蔡京當宰相的時候,把宋江被逼到梁山去據地稱霸,做土匪頭,就是因為這種情形。而蔡京就是王安石沒見面的學生,思想和王安石差不多(2)。所以王安石做宰相時,把天下弄得雞犬不寧,青黃不接。

大勢已去,人皆吁嗟:他一看大勢已經去了。「吁嗟」就是嘆息,這時人人都沒飯吃,天災飢饉,瘟疫叢生,人人都在那兒號嘆:「啊呀!我們遇到這個時代,真是可憐啊!真是可憐啊!」雖然沒有外人來侵侮,可是國家內部沒有好人把政治處理好,就弄得老百姓都沒得吃,沒得穿。

又說偈曰

識時務者為俊傑:一個人若不識時務,就是再聰明也是假的。若知時達務,知道國家、老百姓以及當時的情形是怎麼樣,這樣才不會失敗,所以說識時務者才是俊傑。

獨斷擅權徒自歇:「獨斷擅權」就是排斥異己,不是和他一黨的,就要排除他們,令他們下台──結果他自己也引退了,因為沒有法子再往前進,只好向後退。

好高務遠求名利:這裏的「務」是專務,不是「騖」;有馬字的「騖」可以是可以,但是在這兒「務遠」沒有馬字,更顯出他是個急功近利,崇尚功利主義的人。

虛榮誇張失和諧:他有點誇大,有點自己不知道自己。本來范仲淹、司馬光等人都是人才,他不應該有己無人,排除異己,把國家弄得民不聊生。所以蘇老泉說他是一個大奸臣。

私淑蔡京誤君國:蔡京也是學他的,所以把宋朝給埋葬了。

忠義賢臣放外多:他把忠義賢臣都弄到外邊去,使得他們不能決定國家的政事。

一人鹵莽萬人恨:他一個人鹵莽行事,引起萬人不滿。萬人就是普通老百姓。

百姓熬煎哭娘爺:百姓受熬煎,哭著叫爸爸,叫媽媽,說:「爸爸,我好苦啊!媽媽,我很不自在啊!」

 


1「青苗法」得名於唐時政府向人民計畝加稅之青苗錢:政府為應人民急迫之需,貸款於民,以便利農作,避免富豪剝削。然反對者以為:赤貧農民已無恆產,不能得到實惠;且貸款利息太高,形同剝削,貧民償還實為不易。雖是良法美意,但卻窒礙難行,不切實際。

2宋徽宗親政後,重用新黨蔡京。蔡京為鞏固權位,排斥舊黨,進而與宦官童貫朋比為奸,聚斂為務,政局大壞,變亂蜂起,招致金人南侵,卒致京師不守,北宋就此淪亡。

 

一屁蹦過江──蘇東坡

西元一三七年~一一一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日

名軾,字子瞻,北宋四川眉山人。生於書香門第,進士及第,曾為翰林大學士。文詩之美,膾炙人口。滿腹經綸,但不得志。被貶黃州,建室於東坡,自稱東坡居士。三遊廬山,其詩有「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之句。與佛印禪師為友,緇素之交,傳為佳話。某日,寫一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者,即:稱譏苦樂利衰毀譽)。自認開悟偈,派人呈送禪師印證,不料被批四字,坡一見大不悅,謂:「豈有此理!」即時過江。禪師笑曰:「既然八風吹不動,為何一屁蹦過江?」坡愧無定力,垂頭而退。年六十六卒,著《東坡文集》行世。

評曰

說食數寶 聽來甚好 難以充飢 貧窮潦倒
自命不凡 皇天不保 雖有聲名 成就極少

又說偈曰

通今博古一文人 言高氣傲怨鬼神
八風不動口頭語 二字難忍腹中瞋
當面考驗闖不過 垂首返回自在門
東坡居士多風雅 活潑幽默佛印云

白話解

蘇東坡是三蘇之一。三蘇就是蘇老泉、蘇子瞻、蘇子由;蘇老泉是父親,蘇子瞻和蘇子由是兒子。蘇老泉年少時不願意讀書,等到二十七歲時才發奮讀書;可是他一讀書就很認真,所以學問非常好。他覺得自己讀書太晚了,所以他的兒子剛會說話,他就教他們讀書,蘇子瞻、蘇子由都是如此。因此父子三人互相切磋琢磨,孜孜向學,成為一門三傑,在文學上頗有大成就(1)。

東坡是他為佛教居士時的名字,他本名軾,字子瞻,是北宋四川眉山人,生於書香門第,又得到進士及第,做過翰林院的大學士,滿腹經綸,頗有學問。他這一生學問是有,可是有多少不拘形跡、不拘小節的樣子。他的智慧也很高,能言善辯,語多幽默,通達一切經典,所作的詩和文章也都非常好,膾炙人口(2)。他在學問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不像現代一些有名的教授,常常要看註解,相信他不用這樣。他的記憶力也很強,飽讀詩書。但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屢遭貶斥,一生之中都是鬱鬱不得志。

有一次,他被貶而外放到黃州,在黃州府外一座山的東邊山坡上,蓋了一座房子,所以自稱「東坡居士」,這時候他大約對佛教已有相當研究,所以自稱居士。他也喜歡遊山玩水,尋訪名山大川,曾經三遊廬山,覺得廬山景緻奧妙,奪天地的造化(3)。他的特長之一就是寫詩,所以他遊廬山的詩有這麼兩句:「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廣長舌就是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在那兒演說妙法;他就用他的小聰明來形容溪聲,說溪聲盡是廣長舌,都在那兒演說妙法。所謂「水流風動演摩訶」,山上溪流的聲音都在說法,而山的顏色就是佛的清淨法身。

從這兩句詩看來,他好像懂得不少佛理,才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可是實際上這都是一種擬意,一種比方、譬喻,只是在皮毛上用功夫;至於他是否真實悟到這個境界,那就是個問題了。如果他真悟到這個境界,這一生就不會那麼滑稽,也不會那樣冒充自己是個開悟的人,或者過來人。就因為他還不到這個境界,只是個擬意,所以後來他寫了一首偈頌,被佛印禪師一個當頭棒喝,把他喝得現出本相來了。他寫的這個偈頌是: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他自認為這個偈頌很到家了,很有悟處,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才能說出這樣的話;於是派僕人送給佛印禪師,請禪師給他印證。「稽首天中天」,意思是說他在那兒拜佛,就覺得自己放光了,覺得自己「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這時候就是有八風,也不會被八風所吹動了。「端坐紫金蓮」,猶如端然正坐在紫金色的蓮花上,那麼安閒自在。

所謂「八風」就是八種境界:稱、譏、苦、樂、利、衰、譭、譽。「稱」就是讚美的境界,「譏」是被人譏笑、諷刺的境界,「苦」是不如意的境界,「樂」就是快樂的境界,「利」是對自己有利益的境界,「衰」是很不吉祥的境界,「譭」就是遭人譭謗的境界,「譽」就是受誇獎、譽揚的境界。

他自認為面對這八種境界,他都不動了,就請求佛印禪師來給印證,也就是希望佛印禪師讚歎他幾句;想不到適得其反,佛印禪師給他重複說了四個字,這四個字實際就是兩個字,也就是重複加重語氣。這樣子批上後,禪師又很謹慎地把信封好,就叫僕人帶回去說:「你給主人看,他就知道我說什麼了。」僕人回去交給蘇東坡,蘇東坡洋洋得意地就把這封信開了。

原來是四個字的玄機,他一看這四個字「放屁!放屁!」沖沖大怒:「你這個和尚真是不講道理!我很禮貌請你印證,你這樣回批!我若不與你誓不兩立,最低限度也要罵你一頓!」於是立刻渡江去找佛印禪師。佛印禪師並沒有到門口迎接他,他知道他要來,就等著他,看看他有什麼動作。果然蘇東坡也不等人傳報,就直闖方丈室,說:「你這個佛印和尚,是不是發顛了,發狂了?」

「你為什麼說我發狂呢?」

「我寫個偈頌請你印證,你為什麼在後邊批那四個字?」

「喔!原來你是為這個而來的!你在偈頌上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為什麼我寫這兩個字,就把你吹過江來了?這兩個字不是八風之一嗎?」

蘇東坡一想:「唉!是啊!這也是八風之一。我八風吹不動,為什麼又被這兩個字弄到江這邊來了?」於是把頭一低,沒有話講,就回去了。

回去之後,這時不知道他是不是六十五歲,若是六十五歲,大約也就是因為一氣之下,回去就病了,所以六十六歲就死了。他生時著有《東坡文集》行世。

以下用幾句話評論他,這幾句話不一定說得正確,不過是直心的話,並沒有貶低他的意思。

評曰

說食數寶,聽來甚好:蘇東坡學的都是口頭禪。他雖然很聰明,也很有才智,卻不是一個實行家,盡在口頭禪上用功夫。什麼叫口頭禪呢?就像飯館裏跑堂的,一天到晚念好吃的東西,說這東西怎麼好吃,可是自己卻沒有吃著;又譬如在銀行工作的人,雖然數了很多錢,可是都不是自己的。跑堂的念得很好聽,數錢的人也數了很多錢,這些聽上來是很好聽的,可是自己都沒得到受用。(4

難以充飢,貧窮潦倒:說食不能充飢──你說很多東西是怎麼好吃,那只是說說而已,不能充飢。數寶的人數了很多錢,自己還是貧窮潦倒。

自命不凡,皇天不保:蘇東坡一定是個自命不凡的人,覺得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文學家,不可一世。可是天主因為他這麼驕傲自滿,只說不做,所以不保佑他,說他太狂了。

雖有聲名,成就極少:雖然他的名譽很響亮,一般有學問的人都比不上他的聲名,可是他在世間的成就只留有一些文章,功績不多。雖然他也懂得不少佛法,可是成就也不多。
這是對蘇東坡的評論,這個評論可以說是蓋棺論定,因為現在他不能再活了,我們說他好,他也不出聲;說他不好,他也不辯了。我們人人要學死東坡,不要學活東坡。

又說偈曰

通今博古一文人:蘇東坡雖然那麼驕傲,但是他的確有一點材料,有一點真正的學問。他真正的學問是什麼呢?博通古今──古來的學問他也有,當時的學問他也懂得。

言高氣傲怨鬼神:可是他言高氣傲,言高就是盡說一些狂妄的話,願意和人打機鋒。他為什麼這樣?據說蘇東坡前生是個獨眼的僧人,喜歡打機鋒和人辯論,今生餘習未改,所以他「言高氣傲怨鬼神」。他這一生在仕途上鬱鬱不得志,怨天、怨地、怨人、怨鬼、怨神的。

八風不動口頭語:他認為自己是八風吹不動了,實際上這只是口頭禪,真正遇到境界,他就受不了;就如佛印禪師寫了那兩個字「放屁!放屁!」他一看,就要和佛印禪師起紛爭,辯明是非。

二字難忍腹中瞋:兩個字就令他生了瞋恨心。他要是真能八風吹不動,怎麼會發脾氣?怎麼會不快樂,腹中有一種瞋恨呢?

當面考驗闖不過:這是佛印禪師的大慈悲,要試驗試驗他,看他究竟火候夠不夠,是不是空談?所以批回去四個字,考驗考驗他。結果他不能過關,沒有考上,落第了。

垂首返回自在門:他把頭一低,覺得自己功夫還是不夠,這個題目沒有作好,沒有考上,於是返回自己的家門。

東坡居士多風雅:他一生很風雅的,比一般的讀書人還好得多,不像有的讀書人做不好的事。他雖然那麼狂,還沒有做什麼不好的事,不過他有個女朋友名叫朝雲,所以他也是很風流的,附庸風雅。

活潑幽默佛印云:佛印禪師常常說他很活潑、很天真的,講話很幽默,令人噴飯捧腹。這是佛印禪師對他的批評,所以說「佛印云」。

 


1蘇老泉(蘇洵)和兒子蘇子瞻(蘇軾)、蘇子由(蘇轍)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2蘇東坡年少時即才華洋溢,頗受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日後文名遠播全國,即使朝廷曾下令禁傳東坡詩文,告密賞錢八十萬,但傳抄其作品之風不減。人們往往以存有多少東坡詩文來互相誇耀,士大夫若不能背誦其詩者,不但自卑,亦招人嘲笑無學問。

3蘇東坡遊廬山題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華嚴經》卷十二云:「如人設美膳,自餓而不食。」「如人數他寶,自無半錢分。」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