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5
宣化上人
07/04/2017 05:5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香山居士──白居易

西元七七二年~八四六年唐朝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五月廿九日

姓白,名居易,字樂天,唐山西太原人。發憤忘食,勤讀儒書。中進士,為尚書。文章精簡,詩平易解。為杭州太守時,訪鳥窠禪師,問:「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曰:「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易曰:「三歲兒童亦曉得。」禪師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後於香山寺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捨錢三萬貫,繪極樂世界圖。作偈:「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國。」有〈戒殺詩〉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晚年,口不離佛號,手不釋念珠。年七十五卒,著《白氏長慶集》行世。

贊曰

樂天居易 進士高第 屢次晉陞 尚書聖意
就教鳥窠 佛法大意 諸惡莫作 謹記謹記

又說偈曰

聰明才智冠群倫 勤學發憤大詩人
香山居士修淨業 苦海有情慶往生
諸惡莫作歸依處 眾善奉行寶蓮登
極樂世界何處是 方寸無憂果自成

白話解

白樂天居士,姓白,名居易,所謂「居易以俟命」,意思就是聽命運的安排;樂天是他的號。他是唐朝山西太原人,中國人叫山西人為「老西子」,又叫「醋乳子」,因為他們好喝醋;醋是酸的,所以他們講話都有酸酸的味道。中國人叫江南人(如上海人之類的)為「臭豆腐」,因為江南人愛吃臭豆腐;臭豆腐很臭很臭的,可是他們認為很香。也就像美國人喜歡吃cheese(乳酪)一樣,cheese臭得不得了,他們拿它當寶貝,愛不釋手,比念佛還注意。

這位香山居士也是山西人,大概因為醋喝多了,所以肺有毛病,身體不太健康。雖然這樣,他還是勤讀儒書,常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他很喜歡讀書,讀得吃飯都忘了,睡覺更不要講了,穿衣服也不注意了。因為他不太注意吃飯、穿衣、睡覺,所以弄得身體不健康。所謂「勤讀儒書」就是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用功讀書。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眼睛看著書,口裏唸著書,心裏想著書。又有「三上」的功夫:路上、廁上、枕上──走路的時候可以背書,在廁所裏也可以背書,晚上躺在床上,入睡之前也可以先背書。白居易懂得用這些方法,所以後來中了進士,以後又升為尚書。尚書是很大的官,就像現在部長級的官,如衛生部長、外交部長、內政部長等這些長,至於他長得究竟有多高,那沒人知道。

他曾經在杭州做太守,那時候他聽說有個鳥窠禪師,是個很有修行的大德高僧,於是就慕名而訪。他請問禪師:「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說:「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他一聽,覺得這簡直沒什麼意思!我是一個大文學家──文章精簡,作詩也很通順的,為什麼你和我說這麼浮淺話,這就是佛法嗎?於是很輕視地說:「喔!連三歲小孩也懂得這個!這就叫佛法大意嗎?」

各位想一想,「諸惡不作,眾善奉行」是不是容易做到?你覺得「諸惡不作」很容易,卻不知不覺中就打了妄語,生了癡念、瞋念、貪念,貪瞋癡慢疑在不知不覺中就生了出來──即使只生一個惡念,也叫「惡」。關於「眾善奉行」,你說:「我願意做善事。」可是你做善事總沒有像做惡事那麼誠心。例如你拜佛的心,總沒有你歡喜吃好東西的心那麼誠;你歡喜吃好東西,心心念念都想:「或者我去買一點,或者我作一點,或者我怎麼樣一點……。」打的妄想不知有多少點!你拜佛要是有那麼一點的誠心,也就夠了,可是拜佛的誠心,就是沒有吃東西的誠心那麼濃厚、強壯。所以不用說旁的,就拿打妄想想吃東西這一點,「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就不容易做到。所以鳥窠禪師便回答說:「雖然三歲小孩也知道,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一聽就明白了,於是就信佛了。信佛以後,捨錢三萬貫,描繪極樂世界圖,然後題了一首偈頌:

  極樂世界清淨土 無諸惡道及眾苦
  願如我身老病者 同生無量壽佛國

極樂世界是清淨的國土,沒有一切諸惡及眾苦;願像我這麼年老又有病的人,一同生到極樂世界去。

他又作過戒殺放生的文章,有一首偈頌是這麼說的: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不要以為其他眾生的性命不如人那麼高貴,覺得牠們很渺小,很微賤。牠們也有骨頭,也有肉,也有皮,和我們人都是差不多的。我勸你不要打樹上的小鳥,為什麼?因為幼鳥還沒長大,在巢中等著母鳥去餵,牠才能活。所以這就是「推己及人」,是一種仁心仁術。我們也應該說,「勸君莫打山頭獸」,不要到山上去打獵,山上的畜生也是「子在巢中望母歸」,所以不應該殺生。

白居易晚年非常誠心念佛,在香山寺組成一個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他晚年念佛,是口不離佛,佛不離口;手不離珠,珠不離手,專心致志修淨土法門。活到七十五歲就往生了,著有白氏長慶集行世。這兒有幾句很淺白的話讚歎他──

贊曰

樂天居易,進士高第:白居易也叫白樂天,他中過進士。

屢次晉陞,尚書聖意:他的官位屢次往上升。他做過尚書,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華和忠心。

就教鳥窠,佛法大意:他拜訪鳥窠禪師,向禪師請教佛法大意。

諸惡不作,謹記謹記:鳥窠禪師告訴他:「諸惡不作,眾善奉行。你好好記得這兩句話就夠了。」其實「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個道理是很好的。

又說偈曰

聰明才智冠群倫:他很聰明,很有才智,為一般人之冠。

勤學發憤大詩人:他很勤學,發憤讀書,所以成為一個大詩人。(1

香山居士修淨業:他到香山寺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專修淨土法門。

苦海有情慶往生:苦海裏的一切有情,很慶幸能往生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歸依處:「諸惡莫作」就是我們的皈依處。我們一生若能不作諸惡,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

眾善奉行寶蓮登:你再能眾善奉行,那就是真念佛,就可以得到九品蓮華為父母。

極樂世界何處是:雖說極樂世界是在西方十萬八千里,那裏當然有極樂世界,可是莫如我們「方寸無憂果自成」。

方寸無憂果自成:我們要是一天到晚憂愁這個,煩惱那個,憂愁太陽幾時掉下來,擔心火星什麼時候沒有了,煩惱這個天什麼時候就塌了,地什麼時候就陷了,我媽媽死了會不會墮地獄,我爸爸亡了有沒有生到極樂世界?一天到晚打這些妄想,那麼你就是念佛,那佛號裏也摻雜了很多垃圾。要是像這樣想東想西、想南想北、想上想下、想入非非,那極樂世界也不樂了。那應該怎麼樣呢?要「方寸無憂」。你什麼也不憂不愁,一心念佛,那一定會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修念佛法門,必須無憂無愁,也不哭、也不笑,也不老、也不少,也不吵、也不鬧,如此而已。

 


1唐朝白居易,號稱「社會詩人」,其詩老嫗能解,人稱「天下俚語被白樂天道盡。」白居易一生用功至勤,甚至口舌成瘡,手肘生胝。

 

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西元九八九年~一五二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

名仲淹,字希文,北宋江蘇吳縣人。幼孤家貧,事母至孝。讀書於長白山之禮泉寺,偶見窖金,不動聲色,覆之不取。後貴時,對僧言此事,取金建寺。才高志遠,力學不倦,以天下為己任,言:「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仁宗時為相,上十事疏,改革政治,惜被舊派反對,國之不幸。母卒,請僧誦功德經超荐,孝心感應觀音助念,藉菩薩力,其母生天。因之,篤信佛教,好善樂施。置義田,濟族人;捨新房為學舍,施舊宅為天平寺。臨終時對家人云:「昨夢池中蓮華皆金色,我當歸矣!」寂然而逝,年六十三,諡為文正,後人稱為范文正公。

贊曰

忠貞為國 勤儉治家 修身有道 心腸菩薩
義田濟眾 仁政風發 宋代良臣 上品蓮華

又說偈曰

善修德本種蘭因 聰明穎悟超群倫
清貧不濫明操守 高貴廉潔了宿生
誠孝事母感天地 義田利人化含靈
正氣凜然顯剛直 眾生榜樣邦永寧

白話解

范仲淹是宋朝時候的一個大儒,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做人的典範,所以我們講一講他。仲淹是他的名字,他的字叫希文,是北宋江蘇吳縣人。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喪父,成為孤兒,家裏又很貧窮,可是他對母親很孝順。因為家裏窮,所以他就到一座寺廟裏讀書,這寺廟叫禮泉寺。有一天,他無意中見到寺中的地窖裏藏著金子,他雖然窮,可是窮斯不濫,沒有貪心,所以又把金子覆蓋起來,不動聲色。等到他做大官的時候,才告訴廟上的僧人那兒有藏金。僧人就把金子發掘出來,用來修建寺廟。

范仲淹的智慧非常高超,志氣也很遠大,所以一心讀書,力學不倦。他的志願是以天下為己任,也就是說他願意管理天下事:天下若有一個人沒飯吃,就等於自己沒有給他飯吃一樣;若有一個人沒衣服穿,就等於自己沒有給他衣服穿一樣。他以天下為己任,不推諉到旁人身上,所以他有兩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

「先天下之憂而憂」,我們讀書人應該在一般人沒有發現問題之前,先研究怎樣解決問題,為天下的事情深思熟慮,詳細思考。「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到所有人都得到利益快樂,都安居樂業了,然後自己才能享受快樂。所以他以不好的事情先由自己承擔,好的事情就讓給旁人,這也就是不和人爭利益。

宋仁宗時他為宰相,為了改革當時一些不良的政策,為民請命,向皇帝呈上十事疏,建議革新政治。可惜引起朝廷一些舊有的官僚權貴怨恨,就用勢力來反對改革。於是在他們的誣陷、中傷下,新政不到一年就失敗了,這實在是國家的不幸。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所以對母親也特別孝順。等到他母親死了之後,就請僧超度。因為他至誠至孝,所以感動觀世音菩薩來幫助念經,令他母親得到感應而升天。這足見他對佛法有深刻的認識,所以能請僧超度母親。因為這個關係,所以他更篤信佛教。他又好善樂施,購置一些田地作為義田,用來周濟窮人,凡是沒有飯吃的人,都可以領取義田所生產的糧食;他又周濟所有的親戚朋友,因為他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可以說是已經看破放下,得到自在。

另外,他把一座很大的新造官宅,拿來作為學校,又把舊時所住的屋宅地基,捨出來建天平寺。所以他在臨終前,對家人說:「我昨天晚間作了一個夢,夢裏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和八功德水,池中的蓮花都變成金色。我大概應該往生極樂世界了。」說完這話,就寂然而逝、無疾而終,當時他六十三歲。

現在用很淺顯的語言來讚歎他。

贊曰

忠貞為國,勤儉治家:他抱著一種忠貞為國的心(2)。他治家崇尚儉樸,所以雖然做高官,有厚祿,可是不奢侈。雖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吃齋,總而言之,他每天只是吃很少的菜蔬,非常節約;一生也不穿綢緞的衣服,只穿粗布衣服。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

修身有道,心腸菩薩:他明白修身之道,主要就是去欲斷愛。他的心腸就像菩薩心腸,捨己為人。

義田濟眾,仁政風發:他購置義田,來利益眾生(3)。他做宰相的時候,政聲足以移風易俗,令國家的治安非常平定。

宋代良臣,上品蓮華:他可以說是宋朝最好的宰相,所以他臨終的時候一定得到上品上生。

又說偈曰

善修德本種蘭因:他在前生大概做了很多善事,所以他的因果是很不錯的。

聰明穎悟超群倫:他和一般人是不同的,是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清貧不濫明操守:他在最窮的時候,窮斯不濫,即使遇到金子也不要,固守清貧的節操。所以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高貴廉潔了宿生:他做官的時候非常清廉、不貪,大概明白自己前生也是一個修道的人。

誠孝事母感天地:他對母親非常的孝順,所以感動天地。

義田利人化含靈:他備置義田來利益其他人,這是感動世人的一種行為。

正氣凜然顯剛直:他很直,很剛正,有一股正氣,凜然不可侵犯。

眾生榜樣邦永寧:人人要是都能像范文正公一樣,國家一定永遠平安。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所作之岳陽樓記,茲其文節錄如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范仲淹為人,忠貞仁愛,眾望所歸,因而時人皆云:「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他死後,民間到處都立有祠堂,紛紛畫像供奉。上至地方官,下至羌酋,無不悲泣哀號,如喪考妣,齋戒三日,以示弔唁。

3:義田,指富人私置田產,以其租穀收入,贍養戚族中貧困者。富而能與人共享,已屬難能;而范仲淹當參知政事時,以俸祿購置義田,從事施貧活族之義舉,規模制度,井然有條,而自奉甚儉,一為貧士,臨終時竟無以為殮,更屬可貴。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