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生活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9
宣化上人
17/04/2017 06:0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無盡居士──張商英

西元一四三年~一一二一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七日

名商英,字天覺。北宋四川新津人。奉旨於五台山祈雨,睹見聖燈無量無盡,繼續出現,自稱無盡居士。初不識佛法,遊寺見佛經莊嚴。自思:「胡人之書,如是莊嚴;聖人之書,反而不及。」欲學韓歐闢佛,擬寫無佛論。提筆沉思,莫措一詞。其妻曰:「既然無佛,有何可論?」後於友人處,偶閱《維摩詰經》,覺經義絕妙,豁然省悟,生懺悔心。發願曰:「盡形壽弘揚佛法。」特著〈護法論〉,載於《大藏經》。宋徽宗時為相,諫帝過而罷官。倡念《金剛經》。文章俊秀,心地善良,慈悲為懷,方便為門,有求必應,菩薩心腸。敬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讚序〉,真跡傳世。

贊曰

峨嵋鍾靈 四川毓秀 賢者輩出 將相無垢
天覺奇才 始謗終就 受持金剛 鮮出其右

又說偈曰

逆境由來造英雄 始謗終信數不窮
退之諫迎舍利表 永叔倡導仲尼名
居士欲作無佛論 夫人開示有何云
因緣會遇演妙法 實相離相甘露湧

編按:此篇原稿遺失,故由弟子補白話解。

白話解

這位居士是北宋時的宰相,四川新津人。他名商英,字天覺,自稱無盡居士。為什麼他自稱無盡居士?在宋哲宗元祐二年(西元一八八年),他任官於五臺山附近,因此當年夏天有因緣到五臺山文殊師利菩薩道場朝禮聖蹟,在數天內,他繼續不斷地見到種種的瑞相──

或者看見無量無盡的聖燈,猶如串連在一起的珠子般,這些燈忽然大、忽然小,忽然紅、忽然白,忽然黃、忽然又綠了,忽然分開、忽然又合在一起,照耀了整個山林樹木。或者他又見到聖燈,忽然像紅色的太陽般,從海中騰空而上,放大光明;聖燈漸漸來到樓閣前面的時候,這個光就收斂起來了,彷彿一隻大青鳥喙銜著渾圓的火珠。或者他又見到了五色祥雲,空中現出琉璃世界,千萬菩薩的仗儀雲湧而出,寶樓寶殿、寶山寶林、寶幢寶蓋、寶臺寶座、天王羅漢、獅子香象,森羅密布護衛,這種種殊勝的瑞相,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或是他於佛殿中,見到在紫芝寶蓋,悠揚的梵樂中,文殊師利菩薩騎著獅子,優游自在,旁邊還有七八位尊者,一會兒往上昇,一會兒向下降,遊戲三昧,左右俯仰……

這些境界不只張商英見到,旁人也隨著個別的因緣,見到相同或不同的境界,因此張商英發大誓願:「願盡形壽,學習無量無邊的佛法,所有邪婬、殺生、妄語、倒見,及所有的惡念永滅不生,……一念若差,願在在處處,菩薩鑒護。」

第二年夏天六月,大地乾旱,所以張商英奉旨到五臺山祈雨。這一次,他又見到種種的瑞相,例如見到菩薩頂上寶蓋現光,漸漸地整座聖像放光,殿前現出許多金蓮華燈,光焰交輝,開合無數等。那時,遠近的僧俗千餘人雲集在此,見到這些境界,先是讚嘆歡呼,接著流淚慨歎:「從無始以來,罪業深重;從今日起,我們都要好好改往修來了。」

祈雨過後,大雨霈然而下,遍佈數州,本來將要乾枯的苗,又逢生機,綠意盎然。因為目賭聖燈等種種殊勝的因緣(1),張商英對佛法大生信心,因此自稱「無盡居士」。

張商英從小就非常聰穎,年幼時,每天能夠記住一萬個字。他長大後,更是英氣煥發,才華溢橫,豪視一切。當他十九歲的時候,赴京考試,途中經過一戶向姓的人家。在他還沒有來的前一天晚上,向老先生就夢到神人對他說:「明天相公就要來了,要好好地接待他。」第二天,果然張商英來了,向老先生非常驚異,問清楚了他的家世,就要把女兒許配給他。張商英以功名未就,再三推辭謙讓,而向老先生則不管他是否功名及第,都一定要把女兒嫁給他。等到張商英高中進士後,便娶向小姐為妻。

張商英本來不認識佛法,有一天他到佛寺遊玩,看到藏經閣內《藏經》的梵夾,全用泥金字書寫工整,剛勁有力,非常莊嚴精美。他一向以衛捍儒學自居,就憤慨地說:「哼!胡人的書,這麼的莊嚴;而孔孟先賢的書,反而比不上胡人的教法,這麼為人所景仰看重!」他心裏憤憤不平,所以回家後,就想要學韓愈、歐陽修,準備寫無佛論來闢佛。他整夜坐在書齋中,咬著筆,在那兒來回來回不停地磨著墨,絞盡腦汁,對著紙高聲長吟,可是怎麼樣也寫不出一句話來。張夫人就問他:「相公,這麼夜了,為什麼不睡覺,在寫什麼文章啊?」張商英就告訴她因由。張夫人一聽,笑著說:「既然無佛,那又有什麼可論的呢?如果真的想對佛教提出論議,應該寫有佛論才對啊!」張夫人這麼一說,張商英心中的疑惑油然而生,久久難解。

後來張商英在朋友的地方,看到佛龕前的經卷,就問:「這是什麼書?」朋友告訴他是《維摩詰所說經》。張商英信手打開此經閱讀,讀到〈文殊師利問疾品〉時,一段文字躍入眼簾:「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不禁感嘆地說:「想不到胡人對人生道理的見解,這麼博大精深!」於是將《維摩詰所說經》借回去仔細閱讀,越讀越覺得經典所說的道理,絕妙非凡。

張夫人見他專一其心的讀書,就問他讀什麼書?他回答:「讀《維摩詰所說經》。」「那很好,相公可以讀熟明白經義後,再撰寫無佛論。」雖然張夫人只是清描淡寫地應話,張商英卻聽得驚心動魄,猛然覺察到自己過去的知見是錯誤的,於是生大慚愧,懺悔發願:要盡形壽弘揚佛法(2)。因此特別著作〈護法論〉,來為佛法辯護,同時也透過歷史的省思,對佛教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後來〈護法論〉被收納在《大藏經》中(3)。

張商英在宋徽宗時出仕為相,因為宋徽宗昏庸無能,任用小人,只顧自己的享樂,而不顧民生,張商英就勸諫皇帝的過失,而遭到罷官。他提倡念《金剛經》。他的文章俊秀,心地善良,總是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人若有求於他,必定挺身相助,可謂是一位具菩薩心腸的丞相居士。他曾敬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讚序〉(4),真跡流傳於世上。

贊曰

峨嵋鍾靈,四川毓秀:蜀郡四川是個山川秀麗的地方。那兒有普賢菩薩的道場──峨嵋山,鍾靈毓秀。

賢者輩出,將相無垢:在這麼靈秀的地方,出了不少賢能的人才,以及忠貞清廉的將相。

天覺奇才,始謗終就:張商英也是來自四川,字天覺,他對佛教一開始是譭謗,可是後來覺悟到佛法的精深博大,於是成為佛教忠實的護法。他這種覺悟,可以說像天一樣的高。

受持金剛,鮮出其右:他盡心竭力提倡受持《金剛經》,這種精神沒有人能比得上。

又說偈曰

逆境由來造英雄:我們不要怕遇到逆境,若能認識不順利的境界,從逆境的磨練中站起來,就能造就出頂天立地的人才。

始謗終信數不窮:自古以來對佛法始謗終信的人,有說不出那麼多。

退之諫迎舍利表:退之,就是唐朝的韓愈。他先是上表皇帝,不要迎接佛的舍利到京師,批評迎佛舍利是怎麼樣不對,不合乎國家的制度,是一種無知的政策,說信佛是不應該的。幸虧他後來遇到大顛禪師,指破迷津,信了佛法。

永叔倡導仲尼名:永叔,就是宋朝的歐陽修。他先是學習韓愈的作風,擁護孔孟,認為儒教的道理是最正確的,認為佛教是異端,誹謗佛教。後來他去拜訪廬山圓通禪師,被禪師所折服,所以學習了佛法。

夫人開示有何云:這位張商英一開始也和韓愈、歐陽修一樣,先是想要作「無佛論」來譭謗佛教,幸而他有一位賢淑明理的妻子,點醒他「既然無佛,有何可論?」後來成為佛教的大護法。

因緣會遇演妙法:大概是他過去種過種種的善因緣,所以這一生因緣際會,演出種種殊勝的妙法。

實相離相甘露湧:他受持《金剛經》,《金剛經》講實相離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所以我們不要著相,才能得到甘露法味。

 


1有關張商英於五臺山見種種瑞應之事,見《大正藏經》第五十一冊一一二七頁《續清涼傳》。

2有關張商英對佛法由謗生信的事蹟,見《大正藏經》第五十一冊六四三頁《續傳燈錄》卷第二十六。

3:〈護法論〉,見《大正藏經》第五十二冊六三八頁。

4〈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圖讚序〉如下:
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讚序
華嚴性海納香水之百川,法界義天森寶光之萬像,極佛陀之真智,盡含識之靈源,故世主妙嚴。文殊結集,龍宮誦出,雞嶺傳來,繼踵流通,普聞華夏。李長者合論四十軸,觀國師疏鈔一百卷,龍樹尊者一十萬偈,佛國禪師五十四讚。四家之說,學者所宗。若乃撮大經之要樞,舉法界之綱目,標知識之儀相,述善財之悟門,人境交參,事理俱顯,則意詳文簡,其圖讚乎,信受奉行,為之序引。
無盡居士張商英題

滌親溺器──黃山谷

西元一四五年~一一五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六日

名庭堅,字魯直。北宋江西修水人,喜愛山谷寺之林泉幽雅,自稱山谷居士。母病辭官,侍奉左右,親嚐湯藥,為孝子也。詩詞浪漫,被圓通秀禪師規勸曰:「汝之詩詞,令人生非非想,將受果報,必墮地獄。」知悔不復輕佻,改寫放生詩。後參黃龍晦堂禪師多年,見僧多悟,而自不悟,頗出怨言,謂「重僧輕俗」。禪師默然。值秋桂花盛開,滿寺院芬芳,香氣撲鼻。是時,居士進寺。禪師曰:「黃居士!嗅香否?」居士嗅之,忽然而悟。遂呈偈曰:「說是還家未到家,水邊林下舊生涯;昨夜月明雲散後,西風一樹木樨香。」年六十一卒。著《山谷詩集》行世。

贊曰

山谷幽香 源遠流芳 錯生濁世 行為荒唐
迷途知返 桂花飄香 觸鼻開悟 不再徜徉

又說偈曰

大孝天下眾仰瞻 辭官侍親黃庭堅
文章風雅含稚氣 行為瀟灑帶幽香
禪師金石震迷夢 晦堂訓導返故莊
來來去去何時了 現前即是自承當

編按:此篇原稿遺失,故由弟子補白話解。

白話解

黃山谷是個孝子,二十四孝裏有一則家戶喻曉的故事──滌親溺器,說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極真誠而且無微不至。因為母親有潔癖,受不了馬桶的異味,所以他從小就每天親自傾倒並清洗母親所使用的馬桶,數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後身為朝中顯貴,也絲毫未嘗忽略照顧侍奉母親,儘管當時僕從甚多,大可不用親自為母親清滌馬桶,但是他認為孝事父母是為人子女親自該做的事,不可以委託他人之手,盡心侍親和當不當官時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當母親病危的時候,黃山谷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奉在病榻前,親自淺嚐湯藥,沒有一刻未盡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書上,蘇東坡讚嘆他「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這是說他的文章瑰偉,氣韻超然,無可比擬;而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他名庭堅,字魯直,號山谷,是北宋洪州分寧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西修水縣。「庭堅」顧名思意,也就是他非常堅實地盡到家庭的倫常。早年時,他曾經到安徽霍山縣的山谷寺遊歷,那兒幽雅殊勝的山林流泉,使他為之留戀不已,於是自稱為山谷居士(或山谷道人),後世於是稱他黃山谷。

他幼年的時候,就喜好讀書,由於他讀書專注,因此記憶力非常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有一回,舅舅到他家,順手取書架上的書,隨口問他,結果發現這個小外甥對答如流,無一不通,而感到驚訝不已。他有一句名言:「吾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可厭。」因為他這麼用功讀書,所以學識淵博,其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

他雖然年少時即頗有文才,但也曾走錯路。當時北宋的風氣歡喜男女冶艷的詞章,他受了這種影響,也好填寫浪漫的詞。有一次,他和畫馬名家李伯一起去參訪高僧圓通秀禪師,秀禪師勸誡李伯說:「不要將心念全部投注在畫馬上,你若心心念念都是馬,形隨心轉,將來恐怕難免墮落,投胎為馬身。」黃山谷聽了,忍不住笑了出來。

秀禪師便嚴詞義正的對黃山谷說:「你不要笑!大丈夫懷才蓋世,難道只用於寫誤導眾生的艷詞情詩嗎?」黃山谷不以為然,反駁說:「照您這麼說,難道我以後也會墮落馬身嗎?」「豈止墮落馬身,還會墮地獄呢!因為李伯他心念在馬,所以墮落馬身也只是他個人的事。而你寫艷詞情詩,不知挑動天下多少人貪婬好色的心。這種導人婬亂的行為,怎麼不會墮地獄呢?」黃山谷畢竟是有善根的,被秀禪師這一當頭棒喝,猛然醒悟其間的利害關係,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生大慚愧,於是不再輕佻,發願永遠不再寫浪漫的詩詞,改寫放生詩等。下列這首著名的〈戒肉詩〉,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我肉眾生肉 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 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 肥甘為我需
莫教閻老斷 自揣看何如

後來黃山谷參學黃龍晦堂禪師多年,見到僧人有許多開悟的,而自己始終不悟,以為黃龍禪師「重僧輕俗」,時發怨言。黃龍禪師知其意,但時機未到,無法下手教化,所以默然不語。有一次禪師教他參:「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這是《論語》上的一句話,意思是你們這些弟子,不要以為我對你們有什麼隱瞞?我是開誠佈公的,可以傳給你們的,早就傳給你們了,不要有所懷疑。黃山谷心裏很納悶,自覺是個儒士,怎麼會連《論語》上的這個道理都不懂!就以為師父故意刁難他,心裏很不痛快。

有一次,時值秋天桂花盛開,滿寺芬芳,香氣撲鼻,正逢黃山谷到寺裏來。黃龍禪師知道時候到了,馬上抓住機會問:「黃居士,你聞到花香了嗎?」黃山谷一嗅,這時黃龍禪師點他道:「吾無隱乎爾!」聞到桂花香的是誰啊?我沒有隱藏什麼吧!這一下,黃山谷忽然悟道了。就呈上一首偈頌:

說是還家未到家 水邊林下舊生涯
昨夜月明雲散後 西風一樹木樨香

說是往回家的路上走,卻沒回到家,原來我過去是個在水邊林下修行的僧人。平時聞香不知香,直到昨夜經禪師一指破,雲散明月現,才嗅得西風吹來滿樹的桂花飄香,知道香的真味。這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在迷途之中,不知自有佛性,一經點破,才知道佛性在自心,莫向外馳求。

黃山谷個性正直,不趨炎附勢,同流合污,故一生仕途多舛,屢遭貶謫,然而他卻處之泰然。例如他當太史官時,依據史實寫下史書,而當時小人當權,質其史書寫得不對,黃山谷卻始終確定立場,不因為討好小人,而修改史書,故即使被貶到荒涼之地,還是安然若素。他年六十一歲往生,著有《山谷詩集》行於世上。

贊曰

山谷幽香,源遠流芳:他本來像生長在靜謐山谷裏的桂花,發出陣陣的幽香,芬芳遠播,源源不斷。

錯生濁世,行為荒唐:可是錯生到這濁亂的世界,被環境所染,也跟著做出一些舉止荒唐的行為,不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了。

迷途知返,桂花飄香:幸虧他有善根,經善知識的指點後,迷途知返,不再荒唐,所以又像桂花一樣,飄出陣陣的幽香。

觸鼻開悟,不再徜徉:他聞到桂花的香,忽然開悟,知道香的真味,不再漫無方向地徘徊了。

又說偈曰

大孝天下眾仰瞻:黃山谷天性篤孝,即使貴為朝中大臣,仍然無微不至的侍奉母親。他這種孝的德風,淵遠流長,為人們所共同瞻仰。

辭官侍親黃庭堅:在母親病時,他辭官來照顧母親,親嚐湯藥,晝夜視察母親的病容。等到母親病故後,他廬墓守孝,哀傷得幾乎自己也病倒了。

文章風雅含稚氣:他的詩文超逸絕塵,不流於俗套濫調,風雅中帶著天真的稚氣。

行為瀟灑帶幽香:雖然他命運多舛,但他隨遇而安,堅守品德,不為名利出賣自己的人格,始終安然若素,提得起,放得下,行為瀟灑。

禪師金石震迷夢:他早年隨著當時的風氣,好寫浪漫的詩詞。後來經圓通秀禪師的金石之聲震醒後,不再作色情之詞,不再寫婬艷之語,改寫放生之詩等。

晦堂訓導返故莊:晦堂禪師觀機逗教,俟時點破他,因而能返回本有的家鄉。

來來去去何時了:在江西省修水縣的縣誌裏,記載著一篇關於黃山谷前生的故事──當他二十六歲時出任蕪湖知州時,有一天午睡,夢到自己來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在門口設案祭拜,案上擺了一碗芹菜麵,揮手叫他來吃麵。黃山谷聞香不禁端起而食,夢醒時齒頰還殘留有芹菜香。

第二天午睡,還是作同樣的夢,醒後夢裏的情形猶歷歷在前。黃山谷很是納悶,於是循著夢境來到一個鄉間,居然看到夢裏的老婆婆,正設案祭拜,宛如夢裏所見。黃山谷訝異不已,趨前問老婆婆為何祭拜。她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她二十六年前病故,因生前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逢她的忌日,我都特別以芹菜麵祭她。」

黃山谷一聽,正和自己的年齡一樣,不禁再問她生前的情形,老婆婆說:「我女兒在世時矢志不嫁,好茹素念佛,研讀佛經與詩書等。我帶你去看看她的書房!」

一到書房,黃山谷只見書架上擺滿自己曾讀過的經書典籍,一切都是那麼熟稔!老婆婆指著一個櫃子說:「這個櫃子是她留下來的,但不知鑰匙放在哪兒,自從她過世後,一直沒打開過。我也不知裏面放些什麼!」可是黃山谷很容易就找到鑰匙。打開一看,愣住了!原來裏面竟放滿自己每次參加科試的文章!黃山谷頓時明白,原來這位孤苦無依的老婆婆就是自己前生的母親。於是將她迎到官邸孝養,還特地題詩偈:

似僧有髮 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 悟身外身

聽完了黃山谷的故事,我們要想一想:眾生在六道裏浮塵,時而男,時而女;時而人,時而畜生……這樣不斷地來來去去,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什麼時候才完了呢?

現前即是自承當:所以我們要把握當下,善用人身,承當自己的人生。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