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12 --生活的層次3
星雲法師著
23/10/2018 06:4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站起來
  
  在那裡跌倒,就要在那裡站起來。
  
  人的一生,波波折折,難免會跌倒,跌倒了並不危險,危險的是跌倒了站不起來。
  
  一個孩子要學會走路,總要在不斷的跌倒中學會如何站起來。跌倒了,只要能面對困難,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勇敢地站起來,必能成功。就如學滑雪,老師授課 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教你跌倒時如何爬起來;學習沖浪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教你在大海中,如果沖浪板翻了,要如何重新站起來。所以,要成功之前,必需先學會跌 倒了要如何站起來。
  
  讓克萊斯勒汽車從破產邊緣,起死回生的艾科卡說:「即使遭逢逼境,仍該奮勇向前;即使世界分崩離析,也要不氣餒。」人生,就怕遇到一點挫折就站不起 來;就怕遇到一點失敗,就一蹶不起。世間上,成功的人物,都是在跌倒挫折中,憑著自己的理想,以及不屈不撓的毅力,勇敢地站起來,而跨向成功之路。
  
  就如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史東先生,他幼年喪父,為了替母親分擔家用,於是出去販賣報紙,當他進入一家飯館叫賣報紙時,一次次地被老闆趕出來,甚至踢出去。最後,以他不達目的不死心的毅力,感動了客人買他的報紙,最後終於成為美國的商業鉅子。
  
  台灣劉俠女士,雖患「類風濕關節炎」,讓他不能行動,她不對惡運低頭,並且樂觀自信的面對人生;英國瓦特,在母親去逝,父親生意失敗,連資助他的人, 也因經濟不景氣而倒閉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花了廿年的時間,發明了蒸氣機;還有蔣中正、鄧小平、陳水扁,也都是在幾次的失敗中,重新站起來, 而擔任國家的重要角色。
  
  《五體不滿足》的乙武洋匡、天生無臂的楊恩典、罕見疾病的楊玉欣、曾獲十大傑出青年的腦性麻痺者黃乃輝,他們都是在人生的厄運中,不自嘆自憐、不自怨自艾,而以堅強的意志力站起來,積極地面對人生的挑戰,創造出不凡的生命。
  
  世間,沒有人能無風無浪平順地過一生,但是逆境絕非人生的絕路,元朝范梓云:「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當你爬起來向前跨步之時,就是向成功之路邁進了。
  
  人生的苦難不要緊,挫折不要緊,障礙不要緊,甚至失敗了也不要緊,但是你要能站起來,站起來就是力量、站起來就是面對目標、站起來了,前途就有希望,人生就會成功。《人間福報》2003311



  
  船是人類征服地球百分之七十八陸地的工具。
  
  人類,為了征服奔騰;的河流與大海的雄心,製造了船,從此船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類靠船發現新大陸、利用船下海找寶藏、搭乘船遨遊世界,西方征服亞洲也是靠船為工具,甚至三國時,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而讓周瑜自歎不如。
  
  在一個團體中,以「同舟共濟」勉勵同心協力;交到不好的朋友或投資錯誤,以「誤上賊船」來形容;事情變得令人出乎意料之外,就說是「陰溝裡翻船」;形容夫妻緣份的難得,我們說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比喻人生的飄泊艱辛。
  
  我們也常以「學如逆水行舟」來鼓勵學子;以「一帆風順」祝人事事順利、旅途平安;在愛情上,有人「腳踏兩條船」;在處事上形容人的決心,如「破釜沉 舟」;度量寬大的人,稱他為「宰相肚裡能撐船」;對於愛莫能助的事,就解嘲的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而菩薩的慈悲,則稱為「倒駕慈航」。
  
  船是古今南北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船」成了詩人抒發送別與鄉愁之情的體裁,如清人施閏章的「歲暮歸舟一葉輕,歌殘酒罷淚雙傾」;蘇軾的「無情 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洲。」張若虛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除此之外,荀子亦將領導者與民眾的關係,比喻為船與水,說明民眾能將執政者推舉擁戴而出,也能將其推翻淹沒。
  
  在佛教中,船有得度、有到達彼岸的意思,佛法如「船」,可以往來生死的河流。在修行的法門中也有所謂的「般舟三昧」;《忍辱經》裡亦提到:「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六祖大師就是靠師父以船渡他離開,才有「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這一句話。
  
  船,亦是人們的家,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船屋;又如曼谷,船不但是居家,其水上「流動貨攤」,更形成了「水上市場」,讓居住在陸地的我們稱奇;現代也有人退休後,過著「浮家汎宅」的船生活;而一些難民、漁民們,也都是以船為家;此外,船還可以供給人們競賽娛樂之用。
  
  我們也要如船,能護人度過湍急的彼岸;如船能承載萬物、給人依靠;如船讓苦海中的人,有得救的希望。
  
  你願意做船嗎?《人間福報》2003312


評鑑
  
  古代的「御史」,就是考核的官員,專任評鑑、彈劾的職稱。同樣地,現代機關、學校,企業,也有評鑑委員會、政風室等,以審核各單位的績效。
  
  評鑑是為了發現問題;評鑑是為了進步;評鑑是為了確認發展方向;評鑑是為了品質保證;評鑑是為了制度的認可;評鑑是為了檢討與反省;評鑑是了解需求; 評鑑是改革的依據;評鑑是努力的動力;評鑑是升等的依據;評鑑是獎罰的標準;評鑑是保護消費者的方法;評鑑是了解屬下特質的管道。
  
  評鑑,除了產品要評鑑、團體也要評鑑,乃至國家的國防、政府機關、社會經濟、教育方針、民間社團,都要有評鑑。此外,廠商的營運、工商界的事業投資、政治人物的問政績效、官員的操守,也都要有評鑑,而這些評鑑的結果,都要能公諸於世,才能達到評鑑的目的。
  
  子曰:「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而現代評鑑人的方式,除了主管對屬下言行的評鑑外,也有同儕間的評鑑、以及用輿論來評鑑,或者找第三者來評鑑,因為旁觀者清,且彼此無利害關係者,較為公正。不過,無論用那一種方式,評鑑都要以「客觀」為主。
  
  現代的社會,升學要考試、國家公職的徵才要考試、出國進修要考試,甚至升等晉級也要考試。有人說,以考試來評鑑人才難有公道,雖然,考試不是一個評鑑好的方法,但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時,考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除此之外,個人也要能願意攤在陽光下,接受別人的評鑑,因為經得起評鑑的人,才有資格做公眾人物;經得起評鑑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擁有多少實力。自古以來,能人義士、節婦烈女、忠臣孝子,都是能禁得起評鑑的人。
  
  負責評鑑的個人或單位,除了要有好的名望,以及公平、正直、誠明、清廉的操守外,也應該被他人評鑑,如此才能昭信於人。
  
  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要常常自我評鑑,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就是古人的自我評鑑。
  
  孫中山先生云:「佛教為救世之人,佛學為教世之母,可補法律之偏。」因為佛法可以防患範於未然;佛法是自制自律的評鑑;佛法是良心的評鑑。但是,內在的評鑑不成,就要靠外在的法律規章來評鑑了。
  
  將評鑑結果,做為日後學習、改進、反省、繼續努力的方針,補足自身的不足,保持優良之處,甚至精益求精,這才是發揮評鑑的功效。《人間福報》2003313


棒喝
  
  棒喝是禪宗的一句專有的名詞,意思是:老師教導學生,不一定要用柔軟語言、不一定要用開示說明,只要大喝一聲,或是給你幾下棒打,讓你自己去省思參悟。
  
  棒打,是出自有名的德山與黃檗禪師的教學;大喝一聲,是出自臨濟義玄禪師的風格,故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
  
  棒喝看起來是體罰,是責備,但是他是非常的慈悲、非常的含蓄,一般不夠資格的學生,是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棒喝。馬祖禪師的一喝,讓百丈禪師耳聾三日,黃檗和臨濟師徒,不得道者是卅棒,得道者也是卅棒,這是禪的妙用,也是最高的教育。
  
  說到教育,現在社會上提倡愛的教育,老師們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學子,學子們卻不一定能領受。反而一些善於教學的禪者,霹靂一聲棒喝交施,不但能讓你當下意解,甚至還能讓你開悟。
  
  佛門把學生分為三等:上等生,能承受得了棒喝教育;中等生,只能領受語言開示的教育;下等生,即使你給他愛心的教導,他不但不接受,還會揚長而去,這就不能成為教育了。
  
  佛經裡也有以騎馬來比喻教育:上等的馬,只要有人坐上去,牠自己就知道要走;二等的馬,需要揚鞭才能了解要上路;普通的馬,就必須用鞭子打在其身才會跑;劣等的馬,即使你鞭打牠,牠不但不跑,反而睡在地上。
  
  中國的教育一向是「嚴師出高徒」、「師嚴而道尊」,我們到寺院參拜時,看到拿著寶杵的韋陀,與笑容滿笑的彌勒。不論是韋陀的寶杵,或是彌勒的笑容,都是在說明對眾生的教育,有時會給你以力的折服;有時會給你用愛的呵護,就如同父母教育子女有「父嚴母慈」的方法。
  
  西方人的教育,在嬰兒期一、二歲時,父母就讓他睡在露天的地方,或者將他丟入游泳池裡,訓練其求生的能力,即使長大,到了青少年時期,也是讓其打工、 洗車、掃地、端盤子,訓練其自食其力的能力,這不是父母不愛他們,而是希望他們能經得起風霜雨雪的考驗,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俗語說:「棒打出孝子」,又說:「慣養無孝子忤逆兒」這就是棒喝的教育。沒有嚴厲和慈悲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子女,沒有棒喝的手段,弟子也難成大 器。棒喝體罰不是不好,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材料。反之,別人是要訶護你呢?還是要對你棒喝呢?就端看你給人的評價而定了。《人間福報》2003314

 學位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有的人為了敦品勵學,有人為了謀取生活,有人為了明理,有的人為了求取知識,甚至於有的人為了求得學位。女士有了學位,可以當嫁妝;男士有了學位,可以升官發財。
  
  其實,有學位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要有學位,所以學位不能代表一生的成就。
  
  有時侯,學位可以讓人晉升發達;有時侯,學位也會帶給人失敗,因為如果你只有初中學歷,別人只會以初中的程度要求你,即使你說錯話、做錯事,別人也能諒解你;你不懂、不會的地方,別人也會耐心的教導你。
  
  反之,如果你有碩博士的學位,別人就會用碩博士的標準來要求你,你如果達不到那樣的標準,別人就會嘲笑,甚至輕視你,而你也可能會礙於面子問題,不敢向他人請教,而讓別人不能諒解你。所以學位可以帶給人成就,也會讓人受到挫折。
  
  學位,是學而有識,學而有位。在古代,學位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以現在而言,學位就是碩士、博士了。現代的人,有的是用自學來取得學位;有的是用苦 讀取得學位;有的是用金錢來買學位;也有的人是用矇混來獲得學位。其實,有沒有學位,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實學,不是靠實力取得的學位,只會造 成自己的負擔與學習的障礙。
  
  現代先進的國家,對學位不見得重視。有人說:美國獲得博士學位者,滿街都是。所以,現代的社會,要謀得一份職業,必需靠真本事,才能獲得主管的青睞。
  
  古人要「藏拙」,而現在的人卻要「藏學」,因為在電腦化的今日,已不需要那麼多坐辦公室的人,因此有些取得學位者,反而拿著國中的畢業證書,去謀取勞動的職業。
  
  社會上有些沒有學位的人,其作為與涵養,仍然能受到世人的肯定,如王雲五,齊白石、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張大千,他們都有社會公認的學位資格。所以一個有辦法、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要取得學校所頒發的學位。
  
  學位實至名歸固然很好,但是將自己放在適當的位子更重要。如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茲,他大學沒有畢業,不也創造了世界電腦軟體的奇蹟?日本一位默默無 名的研究員田中耕一,他沒有碩博士的學位,在大學時成績也不好,二○○二年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所以一個人的成就,絕對不是來自於學位。又如孔子、孟子、 耶穌、佛陀,有誰給過他們學位?
  
  學位不重要,人品道德才重要;學位不重要,努力、創造才重要;學位不重要,自己如何定位才重要。《人間福報》2003315


三寡
  
  清朝曾國藩先生,一向被認為是重視修養的人,他能在十個「三」字上用功,如三忌,三薄、三實等,以減少人生的過失,其中以「三寡」最為人所效法。
  
  此三寡就是:第一,寡思慮以養神;第二,寡嗜欲以養精;第三,寡語言以養氣,誠者斯言也。
  
  現在以這三寡來說明:
  
  第一,寡思慮以養神:思有二種,一是思想上的考慮,二是思念上的憂慮。思考就是思想,人應該要有思想,才有生命的內涵,但是思念的憂慮,會讓人耿耿於懷、顛倒妄想,人需要的是思想見解,而不是思慮妄想,因其對身心無益也。
  
  第二,寡嗜欲以養精:欲有二種,一是善法欲、二是染污欲。如果是善法欲,則多多益善,例如要發展企業,要讀書求學,要服務社會,要成家立業,這都是人 生不可或缺的欲望;染污欲,就如沈迷於情欲、沈迷於愛欲、沈迷於名欲,這就太損傷精神了。欲,要持之於中道,世間人都有欲,但是當利欲薰心,且超過了頭, 就是所謂的慾火焚身了。
  
  第三,寡語言以養氣:人在世間,語言是不可缺少,也是最方便的溝通方式。長者對子弟的開示,朋友彼此間的閒話家常,學者、政要對社會大眾的發表演說, 都需要用到語言,所以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協調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語言太多了,或是閒言雜語,嘮叨不絕,就會傷神了。有些人因語言太多而造成喉嚨的失 聲沙啞;選舉時,參選人、助選員沿街呼喊:「救命救命!拜託拜託!」看他們傷身害神的情形,就知道語言過多是不益於健康的。所以語言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 就要節制,才不會傷元氣。除了語言要節制外,在金錢的花費與時間的使用也要節制。
  
  曾國藩先生的三寡對人生的修養,是很好的座右銘,但是人生求大、求多、求好,是很自然的,求寡就難了,就如鑽石我們要求其大,黃金也要求其多,權位也 要求其高,而寡是「少」的意思,也就違背了一般的常理,所以就要限制心中要大、要多、要高的貪念,而讓身心過重的負擔放下。
  
  現代人,就是因會不勝負荷,才會常喊「壓力!壓力!」所以人生有一些東西要能「寡」,如少煩少思、少情少愛、少欲少惱,但是寡廉鮮恥,寡信寡義,寡德寡學,那就不應該了。《人間福報》2003316


不可能
  
  當我們有一個理念的時候,就會產生兩種的看法:一種是「可能」,一種是「不可能」。
  
  在一個沒有恆心毅力的人前面,所有的「可能」都會變成「不可能」;在一個有魄力、有智慧、有遠見的人前面,一切「不可能」的事,也會變成有「可能」的。
  
  世間上許多可能的事,給有「不可能」觀念的人處理,一定不可能成功;反之,將一些「不可能」的事,給契而不捨的人處理,他必會想辦法實踐完成。
  
  人,夢想如鳥一樣,在天空飛翔,發明了飛機以後,人不是在天空中翱翔了嗎?人,想要和魚一樣,悠游於深海,發明了潛水艇以後,人不是在海底活動了嗎? 煤礦藏在幾千公尺的地底下,不是也有人肯開採嗎?上萬呎的高山,不是也有人攀登上去嗎?甚至人類都已登陸到月球上了,還有什麼外太空星球之秘,不能被解開 呢?
  
  有不少被醫生宣佈無法治療的癌症病人,但憑愉快心情與求生毅力,與病魔對抗,也能因此而痊癒,如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先生,因診斷得到癌症,而出外旅 遊,因此寫下受人肯定的巨著;又如京華城的沈慶京,在瀕臨窮途末路的人生,受盡了饑寒的折磨,因對人生的前途充滿了希望,而繼續努力,不也是因此而成功。
  
  秦朝末年時,劉邦只是一個亭長的小職務,那敢奢望當皇帝,後來不也成了大漢皇朝的開國皇帝!元朝末年時,朱元璋原是皇覺寺的沙彌,後來不也成了明朝的開國君主嗎?
  
  佛經裡記戴:一位貧窮的乞丐女孩,被正在狩獵的國王看中後,帶回宮中封為皇后,一時之間,不也是烏鴉變鳳凰嗎?中國的一位賣油郎,無意中接到了貴族美女拋下的繡球,這不是一步登天的富豪嗎?所以世間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事,當風雲際會,因緣成熟時,都有可能的!
  
  植物需要泥土才能成長,現在的水耕蔬菜,不用泥土也能發出青枝綠葉;現代已能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這世間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在科學家的研究室裡,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在探險家的生命裡,完成任務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原本三餐不繼的羅琳女士,自從出版了《哈利波特》之後,成為英國億萬富翁;從小瞎了雙眼的密爾頓,在他奮力不懈的努力後,終於成為偉大詩人。
  
  祇要我們有毅力、有遠見、有信心、有智慧、沒有是什麼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一起努力吧!《人間福報》2003317


水火相容
  
  人與人之間,交情深厚,形容為水乳交融;如果兩人相處不和諧,就說是水火不相容。水火不相容,這就是說明了水火的關係。一般的說法,水火是相剋的,但是在台灣的關仔嶺,就有「水火同源」的地方,這不就是水火相容嗎?
  
  在嚴寒的冰塊裏還有溫度,溫度就是火;嚴寒冰地裡也有暖流的存在;在嚴熱的火燄裡,包含了水的成份;將水燒滾,水不也是有火的存在嗎?「水火相剋」,水能滅火,火也能蒸發水成為雲氣,這些不都是在說明,水火可以相剋,但也可以相容的道理嗎?
  
  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因為自身的強大,而獨立存在的。如堅硬的破銅爛鐵,能被火燒煉成為鋼筋;柔軟的水,能夠浮載沈重的舟筏;遇到生性剛強者,以柔和之道就能勝他,所以世間是相競相生的,萬物只要能包融,沒有不能同時存在的,物質如此,人為什麼不能相容相生呢?
  
  一個國家,需要有文人,也需要有武將;一個社會,需要有士農工商,也要有專業人員;一個公司裡,要有負責謀略策畫的人,也要有負責實踐的人;在一個家 庭裡,兄弟姊妹的個性,有活潑的,也有文靜的,儘管性格不同,但大家要能上下尊卑、相互欣賞,彼此根據各人的興趣分工合作,如此就能多采多姿;反之,每個 人都自高自大、相互輕視、互相抵制,如水火之不容,則社會國家如何才能祥和的生存。
  
  佛教四大皆空的地水火風,就是彼此相容才能生存,例如,人因為四大調合,所以健康無恙;天地如能風調雨順,人民就能五穀豐收;植物如能乾濕適中,就能開花結果,這不都在說明地水火風相容的道理嗎?
  
  現在一些國與國之間不能相容、民族與民族間不能調和、人與人之間不能相處、宗教與宗教間不能相互尊重、種族與種族間相互歧視的情況,這就是不能彼此包融、就是火水不相容。火水不容者,是違反自然的軌則,是必定因不容他人,而自取滅亡的。
  
  這個世界,不單只是一個因緣合和的世界,而是眾多因緣相依相存的世間,如同眼耳鼻舌身共同存在,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如果少了一個就是缺陷,少了一個就不能圓滿。
  
  最近,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未來最大的能源是藏在海底,其海底的冰冷,能夠「燃燒冰塊」,而讓水合甲烷的能源以「晶體」形式存在。冰的冷度所形成的 熱度,這不就是水火相容了嗎?既然水火都能相容了,我們人類間不同的興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種族、不同宗教,為什麼不能相互包容呢?《人間 福報》2003318


回歸
  
  回歸,就是回到原有、原點、或是回歸本有、本質的意思。如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回歸古有、回歸本行;例如回歸祖國等。
  
  落葉歸根是回歸;飲水思源是回歸;認祖歸宗是回歸;迷途知返是回歸;發露懺悔,也是回歸自己清淨的本性。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說人們流浪生死,而不能回到本有的涅槃。
  
  你看!每年的秋季,總會有無數的鮭魚,逆流而上産卵,這就是回歸故鄉的生死之旅;毛蟹每年在時序前後,成群結隊的歷經劫後餘 生,回到大海傳宗接代,這就是為讓生命延續的回歸;詩人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是落花腐化後,成為養份的回歸。
  
  回歸是離鄉遊子的願望;回歸,是迷途知反者的嚮往;回歸是母親期待子女的心情;回歸,是征戰塞外的英雄好漢的期待。
  
  如李白所說:「由來征戰地,能有幾人還」;蘇軾的:「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孟浩然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甚至三國時,關羽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回歸的心情,讓他留下了義薄雲天的真情。
  
  現代人,迷於外境塵勞,而失去本自具足的真心,就如趙州禪師,八十歲時出外行腳,及至歸來,才知道到空費了草鞋錢;明朝的憨山大師,也慨歎的說:「滾 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回頭日望家山遠,滿目空雲帶夕陽」。人們一味地向外追求,而流浪「他鄉」,走了許多冤枉路後,才知道汲汲追求的寶藏,其實 就在自心中。
  
  回歸,要有歡喜與希望回家的感覺;回歸,要立定目標後,決不猶豫趑趄;回歸,要有勇氣承擔迷途的過錯;回歸,要有想當然爾的信念;回歸,要有決不回頭的毅力;回歸,要有明確的方向。
  
  回歸,固然要靠自己的反省,還要有外在的因緣,以及善知識的引導。所謂「回頭是岸」,經商者,如果不順利的時候,就要回歸到本行;修行的人,如果遇到挫折了,就回歸到你最初的發心;是遊子,就回歸到母親的懷抱吧!《人間福報》2003319


 自我定位
  
  有一次,顏淵、子路和孔子在一起,孔子說:「大家何不說說自己的志向呢?」
  
  子路說:「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即使壞了也無憾」;顏淵則回答:「願不誇自己的長處,不表自己的功勞。」子路反問孔子的志向,孔子道:「願給老者安樂、給朋友信實、給幼少關懷。」這就是古人的自我定位。
  
  人從懂事後,就有理想、有抱負,希望將來做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歌星、演藝人員,甚至於總統。但是,沒有人定位要做農夫、工人,因為農工常被誤 認為是層次較低的行業。其實如果你能朝著「自我定位」的方向努力,即使是農業,也能成為農業學家;即使是工人,也能成為建築專家。就如一九七年,獲得諾 貝爾和平獎的「綠色革命之父」柏洛格,他就是以研發高產小麥品種而得獎的。
  
  雖然,從小到大,人們的「自我定位」,常隨著年齡、知識、見聞的增加、外在的因緣而改變,但是,「我要做一個好人」,是不能改變的自我定位。
  
  就如,自我定位我要做一個清道夫,因為我要淨化社會環境、造福鄉里;我雖然功課不好,但我要有孝順父母的情懷、我要有感恩的美德、我要樂善好施,我要 做救苦救難的人;即使我是乞丐,我要如武訓興學利眾、修橋鋪路。如此自我定位,你就是對世間有貢獻的人,而不會成為國家的負擔。
  
  出家人,也要自我定位一生都是出家人,無論受難辛苦都不改變出家的意志,如陀驃比丘一生幫人送單點燈;諸葛亮扶佐阿斗,一生竭智盡忠;黃埔軍魂的老軍 官,定位一生為老連長;我國唯一的女將軍周美玉,一生奉獻鄉國;馬偕博士,以一介外國傳教士滯臺,終其一生奉獻台灣。他們都是自我定位成為愛鄉愛民、艱辛 苦難無怨無悔者。
  
  「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瑾;「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為推翻滿清而放棄天倫之樂的林覺民;一生為蜀漢,公忠體國的關羽。他們都是自我定位為盡忠報國、心甘情願奉獻生命者。
  
  這個世間,有的人自我定位流芳百世;也有的人自己定位遺臭萬年,有的人定位自己喜捨付出;有的人自我定位貪圖所得。人生難得,為什麼我們不定位做一個好人呢?
  
  《人間福報》2003320


我愛芳鄰
  
  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因為芳鄰是你在危急時,可以及時伸出援手的人。
  
  芳鄰是小孩子的玩伴;芳鄰是家庭主婦聊天、心得分享的對象;芳鄰是減低宵小來襲的義工;芳鄰也是作品的賞析者,如陶淵明所云:「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議相與析。」
  
  外出時,芳鄰可以幫忙看家、協助看管孩子、幫忙照顧老人、照顧家中的病患、幫忙餵貓狗、代收報紙信件等;搬家時,芳鄰可以幫忙打掃、搬運物品;婚喪喜 慶時,芳鄰可以幫忙備辦;家中器物毀損,芳鄰可以幫忙維修;芳鄰還可以幫忙買菜,甚至於煮了好吃的飯菜、點心,還可以與芳鄰分享,如杜甫的《客至》云: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現代的社會,治安不佳,可以與芳鄰成立夜間巡邏隊、愛心媽媽,以加強保安,預防犯罪的發生;意外發生時,芳鄰還可以幫忙報警、協助緝兇。就如《晏子》所說「君子居必擇鄰,遊必就士;擇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闢患也」。
  
  芳鄰的好處大抵有二:一為互相往來,彼此幫忙,給人方便,也給自己方便;二是數鄰聚居,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以增長知識與見解。因此,除了孟母的「三遷擇鄰而處」外,還有陶淵明的「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有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古人除了選擇與品行高潔者為鄰外,更不惜花費重金「買鄰」,如南梁的宋季雅,為了與功勳卓著的呂僧珍為鄰,花了一千一百萬,買下呂僧珍的側宅,呂僧珍問他房宅的費用,季雅答:「一百万買宅,千万買鄰」,由此可見芳鄰的重要。
  
  當然,鄰居除了芳鄰外,還有惡鄰,惡鄰是自掃門前雪、品性不端、偷竊、暴力、深夜喧嘩、亂堆垃圾、粗言惡口、窺探、飼養寵物隨處排便等,而十八世紀中期,蘇俄也是蠶食我國的惡鄰。除此之外,現代的公寓,也有老死不相往來的「鄰人」。
  
  與芳鄰往來,可以見賢思齊、可以導德齊禮,與惡鄰相交,就如《離騷》所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因此選擇芳鄰,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而您呢?是別人的芳鄰,亦或惡鄰乎?《人間福報》2003321


 信用卡
  
  當今社會流行的信用卡,是由銀行或有關機構,所發出來的一種信用支付憑證,讓人們能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方便。
  
  金融機構,根據申請人的償還能力、收入多寡,以及是否有退票、延遲繳款的記錄,來核發信用卡。因此信用卡,可依持卡者的消費信用額度,而分為鑽石卡、白金卡、金卡、銀卡、普卡等不同等級。
  
  不過,有人因消費無度,將卡刷爆了,而讓信用破產,也有不法分子,仿冒、偷竊、盜刷,使得信用卡美好的用意,蒙上了陰影。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信用,是一個人處世的立足點,是人際往來的依據。因此金融機構所核發的信用卡,也代表持卡人的身分,但是,這樣的身分高低,只是以金錢多寡為憑證,而非人生的全部。
  
  人生的信用卡,是什麼呢?《傅子》云:「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遇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所以誠信是 信用卡、廉潔是信用卡、親民是信用卡、重義是信用卡、謙卑是信用卡、知禮是信用卡、守法是信用卡、善良是信用卡、慈悲是信用卡、誠實是信用卡、孝順也是信 用卡。
  
  《呂氏春秋》云:「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
  
  所以,國家昌盛的信用卡,在於領導者的守信,如春秋戰國,秦穆公因能守信,先後送晉惠公夷吾、晉文王重耳歸國為君,而稱雄西戎;君王對屬下的信用卡, 在於不欺。如周幽王,無信於諸侯,而被敵兵殺於驪山下;老師的信用卡,在於德行與學問,如莊子曰:「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於虛;夏蟲不可語於冰,篤於時; 曲士不可語於道者,束於教。」所以老師要有豐富的學識、見解,才能授教於學子;父母對子女的信用卡是身教,如《韓非子》載,曾子為了守信於兒子,而宰豬; 朋友間的信用卡,是禮讓寬容,如鮑叔牙之於管仲;甚至企業的信用卡,就是品質保證。
  
  人生最高等級的信用卡,是具備了誠實不欺、信守諾言、真誠相待、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不欺欺人、講究信義、尊重他人,以及忠於自己、廣結善緣。
  
  您呢?您人生信用卡,是什麼等級呢?《人間福報》2003322


家人
  
  人世間,和自己關係最親密的,莫過於家人了。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和家人長相生活久了,在觀念、神情、習慣上,就會有許多相似之處。雖是一家人,有時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而有口角,或因工作的關係,在作息時間上有所不同,但因同屬一家人,彼此也就能相互包容,相互體諒了。
  
  同一個家庭裡的人,有的喜好音樂、有的喜歡文學、有的愛好運動、有人樂於旅遊,甚至有的喜好打坐冥想,儘管彼此興趣、性格不同,由於是一家人,對於彼此不同的個性,也能相互欣賞,彼此尊重其存在。
  
  父母、兄弟姐妹,因有天生的生養之恩、手足之情,必然會共患難、同甘苦,即使今天有再大的爭執,明天就能相安無事。
  
  所以,家,是人生的安樂窩;家,是安全的避風港。而家人是你永遠的靠山;家是永不打烊的補給站。因此,出外的遊子,只要一有時間就會想回家,回到家 裡,可以將所有的喜、怒、哀、樂與家人共享;可以將所有的冷、暖、得、失向家人訴說,因為,家人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人;家人,是永遠不會嫌棄你的垃圾回收 場。
  
  不過,同一個家庭裡的人,共吃一鍋米飯,也會出現忠、奸、賢、愚不同性格的人。因此有為家發揚光大、光宗耀祖的子孫;也有傾家蕩產、變賣產業的子弟。所以一家人,要能相互提攜、彼此鼓勵,講求對家的貢獻,才能讓家源遠流長,相安無事。
  
  家,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組織而成;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組成一個家。像寺院道場裡的人員,都是來自於十方,他們在血緣上沒有關係,但是在信仰、法脈 上,親如一家人;世間上,也有認他人為義父、義母、義子、義女,或是相互結拜為兄弟姐妹的。由此看來,異姓也可以成為一家人;基督教徒彼此同屬一個教會, 就稱說:「我們諸位兄弟姊妹」;在佛教裡,不管出家在家、男女老少,也都以「師兄、師姐」相互尊稱,這也是表示互為家人的關係。
  
  家,不侷限於同宗同姓,也不是侷限於同住一個屋內,家可以擴大範圍,也就是所謂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現在,世界已經進入到「地球村」、「天涯若比鄰」,所以能把全世界的國家、種族都視為家人、視為兄弟姐妹,這不就是擴大發揚家庭的和諧嗎?
  
  家是人類組織的一個重點,由這個重點,把家庭的愛、家庭的親密關係延伸到全人類,這不是更有「家」的意義嗎?《人間福報》2003323


透明化
  
  公家預算要透明化、選舉政見要透明化、公用物品要透明化、人事制度要透明化、工程招標採購要透明化、法院審判要透明化、升貶獎懲也要透明化。透明化就是公開、公平、公正的意思。
  
  人民的事物與權益,應該要透明化,但私人的穩私我們要保護,不可隨便地揭發。現代的媒體,不斷報導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其實是誤導了群眾「知」的方向,這種透明化,是不合透明化的道德標準。
  
  在台灣不能有名,一有了名,就會遭受傷害。就如選舉,只要一參選,候選人的祖宗八代,都會被搬出來批鬥,而家人也會在媒體的一再追蹤報導下,影響全家人的生活。
  
  古人,隱惡揚善,希望給人多多鼓勵,縱使有過失也會讓犯錯者有自我反省,以及改過的機會。但是,現在的社會,是隱善揚惡,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每天打開報紙或電視,都是一些壞人壞事,好像台灣是一個犯罪的社會,已經沒有好人好事了。
  
  我們雖然不希望媒體隱善揚惡,但我們希望每個人要自己反省,自我改過,自己以透明化的方式向朋友,家人或是信仰的對象,表白自己的過失以示改過。
  
  佛教的發露是對佛菩薩、師長,將自我的過失,毫無隱覆地表白;佛教的布薩、問遮難、舉過、三番羯磨,也都是將所犯之過失透明化;法院的陪審團、公聽會,也是為了將審判過程透明化。
  
  此外,人我是非要透明化,才能讓世人了解善惡得失;晉升管道也要透明化,才能讓員工知道努力的方向;商業股東財務更要透明化,才能監督管理,讓企業正常運作;國家政策要透明化,才能讓國民有所依歸;各種的競賽也要透明化,才能公平選出實至名歸者;選舉不但要透明化,更要公平化,才能選賢與能。
  
  此外,企業的機密、產品的構造、銀行的密碼、國防的秘密,國家的外交,有透明化的,也有需要保留的。
  
  君子不欺暗室,凡事講清楚、說明白,不要黑箱作業,才不會讓人有疑忌,如幻影戰機、拉法葉軍購案,都是因為沒有透明化,才會有至今仍然無解的舞弊醜聞與命案。
  
  所以,只有透明化才能消除腐敗、投機、不平、冤獄、貪污,以及賄賂。惟有透明化,國家才能清廉公正、企業界才有公平競爭、人民才肯服從政府的領導。
  
  萬里晴空之下,事事物物都能欣欣向榮,如果失去了透明化,當黑夜來臨時,就會有偷雞摸狗的惡事,所以吾人要有光明磊落不怕透明化的情操。《人間福報》2003324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