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
今天這一段文,各位要特別注意!為什麼?今天這一段文很容易被口頭禪的人盜用來騙人,所以你們要知道,第二十代的祖師和第二十一代的祖師,所互相問答的詞句、言語,他們的用意在什麼地方?不是說我們也學會了這樣講話,就可以去騙騙人,冒充祖師;這是不可以的。要真正夠資格,才可以這樣講話;不夠資格,是不可以這樣講話的。怎麼樣叫夠資格呢?他是傳佛心印,荷擔如來家業的人。如果不是荷擔如來家業的人,那麼絕對不可以這樣講話。
尊者,羅閱城人:這位是西天的第二十一代的祖師──婆修盤頭尊者,他是印度羅閱城的人。
一食不臥:這一位尊者,他在沒有遇著第二十代祖師之前,就一天吃一餐;不臥,也常坐不臥,就是「不倒單」。有的人誤會說「不倒單」就是「不睡覺」,這不是的;不倒單不是不睡覺,是「坐著睡」。人不睡覺是不容易的,所以不要混淆不清。有很多語焉不詳的人,或者食而不知其味的人,或者囫圇吞棗的人,都以為「不倒單」就是不睡覺,這根本就沒有明白「不倒單」的意思。你要知道,人就是人,你若說不睡覺,這是辦不到的事情。吃飯、睡覺、穿衣服,這三種是日用所不可少的,無論哪一個人都需要的;所以說「不倒單」是「不睡覺」,這是以訛傳訛,是絕對錯誤的。
那麼我在臺灣還聽見有人批評水果和尚(廣欽老和尚),批評什麼呢?說:「哎呀!」這第一聲「哎呀!」我說:「怎麼了?」「他吃粥了!」說水果和尚現在吃粥了。這個意思就是怎麼樣呢?說水果和尚現在吃粥,這就犯了瀰天大罪了,破戒了、開齋了、墮落了,意思就是這樣。
其實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他那麼大年紀,吃粥了,這是很應該的。他就是吃粥、不吃粥,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旁人沒有權利干涉他這個問題。他吃飯和不吃飯,都是他自己的願力,並不是說佛的戒律不准人吃飯、不准人吃粥,沒有這個道理的。沒這個道理,為什麼人大驚小怪地就來批評他不對了呢?這就因為「習焉不察便成風」。人都習慣知道他吃水果的,那麼現在一吃了粥,這可就有罪了,認為這是比殺人、放火、去打劫所犯的罪還大了!甚至於偷偷地和我講:「可不要叫旁人知道啊!」你看!為什麼就這樣?就因為「習焉不察便成風」,也不知道這個所以然,也不知道修行應該怎麼樣修行,也不知道他吃粥是自己的本份。
他既然是個人,他就有吃飯的資格、有喝粥的資格。那麼自己若不願意吃飯、不願意喝粥,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你旁人沒有權力來干涉他,說你不可以吃飯、你不可以吃粥;這就是因為不懂佛法,所以亂加批評。
又說這個水果和尚是個「啞羊僧」,不會講經,他什麼也不會講;就這樣子批評他。這更是不懂佛法!真正的說法的人,不需要用口來說,「以行於世,示之而已」,以他的行為來表現。他的行為,就是說法;他的思想和作風,就是在那兒說法呢!這叫「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而弗居。」這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凡夫不認識,就妄加批評、妄加推測,你說多麼可憐呢!
所以「常坐不臥」,並不是不睡覺,各位要注意!「一食」,就一天只吃一餐。為什麼要吃一食呢?因為當初佛在世的時候,所有的比丘都吃一餐,所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又要去世資財,世間的私財都不要了,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沒有貪心的人,真正修行的人。所以我們出家之後,絕對不要把錢看得重要了!要看金錢像糞土一樣,很邋遢的;不要一天到晚作發財的夢、作錢的夢,在那兒念玆在玆:「天命之謂錢,率性之謂錢,修道之謂錢;錢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啊,不要這樣子!
六時禮佛:這位婆修盤頭尊者白天也拜佛,晚間也拜佛;晝三時拜佛,夜三時拜佛。為什麼他吃一餐呢?就因為拜佛,沒有時間吃飯了,所以吃一餐;為什麼他不臥呢?也因為拜佛,沒有時間躺著了。這是我給他下的註解,你若不信,你把他請出來問一問,是不是這麼回事?為眾所歸:他這樣用功、這樣修行,大家都知道他也吃一餐,又常坐不臥,又六時禮佛,所以大家都很讚歎他,對這位老修行,佩服得五體投地。
二十祖至彼:偏偏就來了行家!他在這兒這麼樣用功修道,就來了作家──就來了善知識!至彼,到這地方。到這地方怎麼樣呢?問其眾曰:來問他這些徒眾。為什麼他要像下面這樣來問他們呢?因為第二十代祖師,知道這一位就是應該做第二十一代祖師的,所以要破他的執著。為了破他的執著,就先對他這一些信眾講:「此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頭陀,因為他日中一食,常坐不臥,又六時禮佛,行這頭陀行。梵行,就是清淨行的人。二十祖說:「這一位行抖擻的頭陀行的人,他能得到佛道嗎?他會不會成佛呢?」這樣問問他這些徒眾、信眾。
眾曰:我師精進,何故不可?這些個信眾因為對他很崇拜、很恭敬的,所以二十祖這麼樣一說,大家就說了:「我的師父這麼樣精進,是吃一餐,又常坐不臥,又晝夜六時都來拜佛。這樣朝也精進、夜又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晝夜六時常精進;身心性命都是不休息的,豁出性命也不休息的,這樣修行,什麼不能得?什麼都可以得到!」
祖曰:汝師與道遠矣!第二十祖一聽,就說了:「你們的師父離佛道還遠得很,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啊!」
眾曰:尊者蘊何德行,而譏我師?他這些徒眾一聽,就很不佩服了;就說:「尊者,你有什麼德行?你身上蘊藏著什麼道德啊?你有什麼資格來批評我師父啊?你譏諷我師父,看不起我師父,你有什麼資格,你有什麼德行呢?」譏,是譏諷,就是看不起。翻譯成白話就是:「你有什麼道德?你看不起我師父啊?你看不起我師父!你敢譏諷我師父!」
祖曰:我不求道。二十祖就說了:「我不求道了。」若是永嘉大師所說的那個「絕學無為閒道人」了,這才可以說「我不求道」;如果不是閒道人,不是證果的人,不是真正荷擔如來家業的人,沒有資格說我不求道了,我是無修無證了。所以說:「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也不如供養一個無修無證者。」無修無證者,才可以說「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求道是不求道,可是我不會見著財,就變了財迷;見著色,就變了色迷;見著氣,就變了氣迷;見著酒,就變成個酒迷;我都不會被這四種酒色財氣所迷了!
我不禮佛:我不常常地拜佛。不禮佛,不是說見著佛不叩頭,不是這樣的!這是說我不是六時來禮佛。你們各位要清楚這個文!這個文說「我不禮佛」,不要就以為:「哦!這個二十祖都不拜佛了,你叫我拜什麼?拜泥巴、木頭?」不是這樣的。「我不禮佛」,是說我不是在六時之中都拜佛。亦不輕慢:可是我也不生輕慢的心,我也不看不起哪一位,我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個註解要注意的,就在這個地方。你不要看著這個文,心想:「嘿!二十祖都不拜佛的,這三步一拜,一點用也沒有啊!」不是這麼回事啊!
我不長坐:我是願意坐著,就坐著;願意躺著,就躺著。亦不懈怠:可是我不會常常躺到那個地方,就懶惰得不得了;甚至於吃飯,也是因為肚子餓、肚子不答應;肚子若答應,我連飯都不願意吃了!懶得這個樣子。不是這個樣子!這是說我雖然不是在那裏長坐不臥,但是我也不會懈怠。
我不一食:我不一定吃一餐,亦不雜食:可是我也不多吃,不吃點這個、那個,甚至有五六樣、或者七八樣、十幾樣的東西在那地方吃。好像我們中午吃飯的時候,你把眼睛睜得大大的,比牛眼睛都大,一到這兒:「哦,這個味道一定好,我拿多一點;哦,這個味道不好,我不要這個!」不選擇、不分別、不雜食,有什麼,就吃什麼,我不亂吃。我不想:「喔!這個味道一定是很不錯的,我試一試!」不是這樣的,心裏沒有這個分別。雜食,是好吃的東西;不雜食,就是不撿選好吃的東西來吃。
心無所希:我心裏沒有一個「所希」。這個「希」,就是希望,也就是求;無所希,就是沒有一個要希望、要求的東西。名之曰道:這就是道了!
尊者聞已,發無漏智:第二十一祖在旁邊也聽見了;因為二十祖不是直接對他講的,而是對他那些信徒、徒眾、崇拜者說的。這若是「我相」很重的人,一聽見這些話:「哎!你現在要挑撥離間,令我的徒弟都不相信我了?好東西!我打你一頓!」無明火就發出來了。他不是這樣子的!
修行要真正、實實在在地修行,不是馬馬虎虎。不是我拜拜佛、裝模作樣的;我吃一餐,掛一個修行的招牌在這兒:「你們知道嗎?我是一天吃一餐的!你們知道嗎?我是長坐不臥的!你們知道嗎?我一天到晚都拜佛的!」盡敲鑼打鼓,到街上去賣修行的招牌;所以招來很多信徒到這地方來:「這個人是老修行啊 !你真是活佛、活菩薩啊!」叩頭頂禮,又三拜的;人說一拜,還不行,還要三拜!就因為好像見了真佛似的。修行不是這樣的,不是盡表示自己有修行、表示自己有道德,這樣才能得到「無漏智慧」。
這「無漏智慧」,是真要斷欲去愛,身心放下,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也不求名了,也不求利了。再給你們講一個,沒有煩惱也是「無漏的智慧」。煩惱的根本,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就是從你的「欲」那兒來的。你若沒有欲了,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為什麼你有煩惱?就是因為你欲沒有斷!你若斷欲了,就「性定魔伏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這是很清楚的。你要是真沒有欲了,就沒有煩惱了,就自在了!一自在,一切自在;一解脫,一切解脫;一無障礙,一切無障礙。就是在這個地方!這叫「無漏智」。
祖乃付法:第二十祖就傳心印的法門給二十一祖了(註1)。後至那提國,得摩拏羅:後來二十一祖到那提國,把心印法傳給摩拏羅尊者了,即踴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於是他就往上一踴、一竄,有幾十丈高。半由旬,一個大由旬是八十里,中由旬是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那麼就算四十里,都和現在飛機飛得差不多高。他這麼往上一飛,也沒有翅膀,就踴身虛空,到半由旬高的虛空去了,就在虛空那兒站著。四眾仰瞻,虔請,復坐,跏趺而逝:四眾都這麼抬著頭望著:「哎!奇怪了!奇怪了!」又虔誠地請他回來,大家說:「師父啊!你快回來啦!我還沒有明白佛法呢!我還需要學多一點佛法。」所以這位第二十一祖又坐起來,結上跏趺坐,就往生了。
贊曰
無漏智通,白日說夢:就得無漏的通了,也可以說漏盡通;漏盡通,就是斷欲了。你斷欲,才能謂之得漏盡通;你若沒有斷欲,就是還有頭髮那麼多的欲,那也談不到得到漏盡通了。「白日說夢」,這若對一般人來講,就好像是白天說夢似的,他根本就不懂。
玉蘊荊山,珠含老蚌:這塊寶玉就在荊山那個地方裏藏著;那顆珠子就在老的蚌殼裏頭,年頭越老的蚌,珠子就越亮、越大、越好。
光透重重,賢者不重:這老蚌珠的光,甚至於照得無所不照。「賢者不重」,可是雖然這樣,但是他還沒有真正的證果。所以二十祖到那兒去接引他,和他說了那麼多機鋒轉語的話。
繼起慧燈,天驚地動:繼續佛教的智慧之燈,這是驚天動地的一種大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我有講錯的地方,請你們各位用你們的智慧來告訴我;我因為talking too much, so don't talk.(講太多了,所以不講了。)
或說偈曰
我寫這首偈頌,你們記不記得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這是我搜索枯腸,勉強寫出來的,我自己也知道很醜的。不過雖然醜陋,還是那一句話:「拋磚引玉!」希望把你們最美好的詞句引出來,將來也讚歎歷代祖師、過去的諸佛。這首偈頌是這麼說的──
一食不臥真精進:這意思前面已經都講過了!這是真的很精進。但是你不要因為你精進,就生了一種貢高我慢的法執。不要生出這一種法執來,說:「我修行了,我怎麼樣拜佛,怎麼樣長坐不臥。」應該還是覺得其他人都比自己有修行;自己在修行裏邊,是最後的一個,也就是最不值得提起的一個,也就是最小的一個。你要這樣想,不生貢高我慢心,不要有驕傲心,以為這一食不臥,就有什麼了不起。沒有什麼了不起!你一有了「了不起」這個思想,就是大障礙,就是前功盡棄,把你什麼功德都沒有了!因為你只有一個「驕傲心」在裏頭。
萬慮皆空大導師:你若能萬慮皆空,什麼都不思不慮,「堪笑我心,如頑如鄙;人問所能,百無一會」,什麼也不會的。這麼樣子,就不識不知,無思無慮,萬慮皆空。「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你若萬慮皆空,那麼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悠游自在了!所以你若能萬慮皆空,這就可以做一個大導師;若不能空呢?那你就不夠這個資格。說:「我空了!」真的嗎?如果你空了,你怎麼還會自己說你空了?你若自己說你空了,那還是沒空的!你說「我萬慮皆空了」,那你還有這個「一慮」在裏頭呢!
我則不求除顛倒:二十祖就說:「我是不求道的,可是我不需要除顛倒。」這是一個講法。那麼有的人看這一句,就會這樣講:「我不求除顛倒,我不求沒有顛倒。」那就是要有顛倒了?不是的。那為什麼也可以這樣講:「我不求沒有顛倒,我不求把顛倒除去了;因為我無顛倒可除,所以不除了!」就是「不除妄想不求真」。「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妄想可除,所以不需要除了;這是一個講法。我不求道,也不除妄想,就是到這種「無為、無不為」的境界。
汝應破執離狂傲:可是你們這一般學道的人,應該破除你的執著,破除你吃一餐的執著。說:「喔!那破執著,我就可以吃八餐吧?」又不是那麼講。說:「我不執著吃一餐了嘛!」,你雖然吃一餐,不要以為吃一餐有了什麼功德了,不要執著這個功德;你若一執著這功德,那就是「此處無銀三十兩」。說我沒有錢,但是有三十兩;這也就是賣廣告呢!
也不要說:「喔!我長坐不臥,你看!我一坐,就坐十個鐘頭。」這叫個什麼東西?坐十個鐘頭又有什麼?坐十個鐘頭,打十個鐘頭妄想:「我去吃大便去!試試大便什麼滋味?」那你坐二十個鐘頭,盡想吃大便,又有什麼用的?這個地方要深深地理會。有能坐十個鐘的,說:「我坐十個鐘頭,或者站十個鐘頭;或者我不吃飯,有七十二天、八十八天了。」這也是個執著嘛!要行所無事。
修行是要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著相。「見相離相即菩提」,你能見相還離相了,這就是個覺道。什麼是覺道啊?佛教我們破執著,你執著吃一餐,執著長坐不臥,執著持銀錢戒,執著這個那個;一切一切都成了一種執著,那簡直是頭上安頭。
這「汝應破執離狂傲」,就是要你離開你的驕狂、傲慢的心。驕狂,就是看誰也看不起,「喔!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喝!你變成一切世間唯我獨尊。佛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說:「我啊!最低限度也是世間第一呢!世間、出世間,唯我獨尊。我是第一的!我是在西方最有修行的人!我是西方最用功的人!我是西方最能吃的人!」吃得最多,這有什麼用?吃得最多,拉得也最多,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說:「哎!法師,你講經講得這麼粗!」「粗言細語,皆歸第一義」,我會說的,不如你會聽的。你若會聽,我講得不好,你聽得也像蜜糖那麼甜;你若不會聽,我講得再好,你也聽得像糞土那樣,一點價值也沒有。所以我在這兒,是想起什麼就說什麼,想起天,就說天;想起地,就說地,沒有腹稿,沒有起草稿的。
勤修無漏道種智:勤修「無漏」這種的法門,要去欲斷愛。我們有所願意、不願意,這都是欲;我們有所求和無所求,這也都是欲。那「不求」還算「欲」嗎?你還有一個「不求」的欲呢!不求,要你沒有那種心,沒有一個「不求」的心,也沒有一個「求」的心;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所以要勤修,不可以懶惰的;你懶惰,就出毛病。所以要勤修道,勤修種種的智慧,無漏的智慧。
得到無漏的智慧,得到漏盡通,一切的習氣就都斷盡了!不會看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
事事都好去 脾氣難化了 真能不生氣 就得無價寶 再能不怨人 事事都能好 煩惱永不生 怨孽從哪找 常瞅人不對 自己苦沒了
就在這個地方,你能不生氣,那就得無價寶了。你看人家不對,心裏就不高興了;心裏一不高興,那就是苦!你自己沒有快樂,那就是苦。「自性常生智慧」,你一看人不對,那就沒有智慧了;你若有智慧,不會看見人家都是 愚癡。為什麼你看見人家都愚癡呢?就因為自己不太聰明,所以看人人都愚癡。就好像你戴著綠的眼鏡,看人人都是綠的;你戴紅的眼鏡,看人都是紅色的;你戴黃色的眼鏡,看人都是黃色的。就看你內裏有什麼,外邊就現什麼;這個境界都是唯心所現,自性所招。不要說了!說得太多了,說到明天也說不完。那麼講什麼來著?你看我都忘了!哎!是的,講到「常瞅人不對,自己苦沒了」,要勤修無漏道種智。
捨棄有為功德超:有為的法,要捨棄了它,不要修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把它要放了,不要了它。如是心印傳祖意:這個就是心印法,就是傳佛心印。祖師意、西來意,就是──
大道一字無 誰也說不出 也沒留下樣 更沒畫出圖
你畫出圖,那都是罵人呢!說找一個樣子,那也真是頭上安頭。「大道一字無」,什麼也沒有。我告訴你們,就是那個「○」。你要是明白那個「○」了,什麼都明白了;你不明白那個「○」,就糊塗一輩子。說:「那個『○』是什麼也沒有,沒有個數目!」沒有數目,就是在那個地方!「無始無終、無內無外、無大無小、無上無下、無方無圓」。說:「我不信這個!」那我就不講了!所以這就是「祖師意」。祖師意,如是如是,就這樣子、就這樣子,沒有旁的。
西天東土步步高:你想修行,修佛法門,就步步要往上走。不是總向後轉,不是盡退失你的菩提心;要步步高,要往上走。所以說:「修行如登百尺竿,下來容易上去難。」
這個偈頌不知道是說得對不對?不過我不管!對,我也要這麼說;不對,還要這麼說!說完了,就把它忘記了!所以我希望你們也都不要記得是最好的。
──宣公上人‧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九日講解
註1:二十祖付二十一祖之傳法偈‧見《景德傳燈錄》與《指月錄》── 言下合無生 同於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達事理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