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文殊菩薩名之略解
佛學辭典
18/08/2015 06:3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文殊】

 (菩薩)Manjuśr&imacron;,文殊師利之略,舊稱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新稱曼殊室利。新舊有六譯:無量壽經、涅槃經曰妙德,無行經曰妙首,觀察三昧經,大凈法門經曰普首,阿目佉經、普超經曰濡首,無量門微密經、金剛瓔珞經曰敬首(已上舊譯);大日經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義;師利或室利,是頭之義,德之義,吉祥之義也。此菩薩與普賢為一對,常侍釋迦如來之左,而司智慧(普賢在右司理,但當以右智左理,今違之,一依勝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義也)。心地觀經八曰:三世覺母妙吉祥。放缽經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薩頂結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劍,以表智慧之利劍,駕師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種種之差別,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法華文句二曰:文殊師利,此雲妙德。大經雲: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法華嘉祥疏二曰:文殊,此雲妙德。以了了見佛性,故德無不圓,累無不盡,稱妙德也。西域記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舊曰濡首,又曰文殊師利,或言曼殊尸利,譯曰妙德,訛也。探玄記四曰:梵語喚頭為室利、吉祥、德等,亦為室利,故致翻譯不同也。慧苑音義上曰:文殊師利,正雲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雲妙也,室利者德也。

【文殊三世果位】

 (雜語)文殊雖為助釋迦之化,一時現菩薩之因位,然三世皆為果上之如來。過去稱為龍種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現在號為歡喜藏摩尼寶精佛,未來稱為普見佛。首楞嚴三昧經下曰:過去久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號平等。(中略)龍種上佛于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略)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于涅槃。(中略)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智度論二十九曰:如首楞嚴經中,文殊師利自說,七十二億反作一緣覺,而般涅槃,又現作佛,號龍種尊。心地觀經三曰:請我釋迦牟尼佛當為菩薩戒和上,龍種凈智尊王佛當為凈戒阿闍梨,未來導師彌勒佛當為清凈教授師。菩薩瓔珞經四曰:過去無數阿僧祇劫有佛,名大身如來。(中略)佛世尊,剎號空寂,正於此處成無上等正覺。(中略)爾時,大身如來,今文殊師利是。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曰: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子,佛道極廣大,清凈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並立,此界現受教。(中略)佛剎名無礙,佛名升仙尊。(中略)彼升仙佛者,我身濡首是。(已上過去之佛名)。央崛摩羅經四曰: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言:北方去此過四十二恒河沙剎,有國名常喜,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在世教化。(中略)彼如來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即是彼佛。寶積經六十曰: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

【文殊為九代之祖】

 (雜語)法華經序品言:往昔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子,聞父出家成道,皆隨之出家。時有一菩薩,名妙光,佛因之說法華經。佛入滅後八子皆以妙光為師,妙光教化之使次第成佛,其最後之佛名燃燈,其妙光即文殊也。若是則文殊居八代之首,燃燈為釋迦之師,故文殊乃釋迦如來九代之祖也。

【文殊捉劍迫佛】

 (傳說)大寶積經一百五曰:五百菩薩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憂悔故,不證無生法忍。時文殊知其念已,于大眾中偏袒右肩,手執利劍,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應善害,何以故?一切諸法如幻化,無我無人,為誰殺而受殃。是時諸菩薩知宿罪皆如幻化,得無生忍,異口同音說偈曰:文殊大智人,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馳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文殊師利(梵Man~jus/ri^,藏H!jam-dpal)】

或作曼殊師利、妙吉祥。是大乘佛教中最以智慧著稱的菩薩。與普賢菩薩併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由於他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依大乘經典所載,在所有大菩薩中,文殊菩薩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而且,在過去世他曾為七佛之師。其銳利的智慧,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尊號。而且,依《首楞嚴三昧經》所載,他在久遠的過去世早已成佛,號稱龍種上如來。所以,其為釋迦牟尼佛二脅侍之一,只不過是一種慈悲度化的大權示現而已。

文殊菩薩除了是過去世諸佛之師以外,對釋迦牟尼佛也曾有教誨之誼,《放缽經》載(大正15·451a)︰佛語諸菩薩阿羅漢言(中略)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由於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法中智慧的象徵,因此佛典裏也有很多關於他以智慧開導行者的故事。他曾經以仗劍迫佛的權宜示現,來曉喻那些疑悔不安、不能悟入如幻深法的菩薩。也經常用反詰、否定、突兀的語言或行動,來警醒眾生。在大乘佛教裏,文殊菩薩開出的是重視第一義諦、不拘尋常格式的善巧法門。《華嚴經》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次參訪,也是由他啟迪才成行的。後世我國禪宗的宗風,與文殊法門也有頗多相合之處。

在大乘經典裏,文殊菩薩的教化歷程與善巧方便,可以說是多彩多姿的。而且,其教化歷程也與我國有關。在《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釋尊曾經預言(大正20·791c)︰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止,為眾生於中說法。這裡的振那,相傳即是我國(支那),五頂之山,即五台山(又名清涼山)。雖然學術界對文殊師利到五台山說法的記載多持懷疑態度,但是佛教界則大多相信這是事實。五台山也因而成為代表文殊師利的名山。後世佛教美術作品中的文殊菩薩渡海圖,描繪的就是文殊率領法眷到我國的情景。

附一︰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十二章第二節(摘錄)

文殊師利從東方來,留著沒有回去。文殊贊助了釋尊的教化,也獨當一面的弘法,成為初期大乘的一大流!文殊師利法門,與釋尊的(傳統的,大乘的)佛法,在應機開示,表達佛法的方式上,是有顯著差別的。文殊師利是從寶氏世界、寶英佛那邊來的。寶英佛那邊的佛法,與此土釋尊的佛法不同,如《清凈毗尼方廣經》說(大正24·1076b1080b)︰彼諸眾生,重第一義諦,非重世諦。(中略)一切言說,皆是戲論,是差別說,呵責結使說。世尊!寶相佛土無有是說,純明菩薩不退轉說,無差別說。

大乘經的文殊法門,就是寶相佛土那樣的,重第一義諦,重無差別,重不退轉的法門。《那伽室利分》說︰尊者所說,皆依勝義。《濡首菩薩無上清凈分經》說 ︰濡首諸所可說,彼之要言,但說法界。《決定毗尼經》說︰文殊師利所說之法,依於解脫。依勝義,依法界,依解脫,文殊法門的特色,與《清凈毗尼方廣經》所說的,完全符合。

文殊師利法門,不是釋尊那樣的,依眾生現前的身心活動──蘊、處、界、緣起,次第的引導趣入;是依自己體悟的勝義、法界、解脫,直捷的開示,使人也能當下悟入的。這可說是聲聞與大乘的不同。(中略)

在初期大乘經中,文殊法門般若法門同源(于原始般若),而有了獨到的發展。以語句來說,皆依勝義但說法界(近於禪者的專提向上)。著重于煩惱是菩提,淫欲是菩提,五逆罪是菩提,而忽略于善心──信、慚、愧等是菩提,善業、福報是菩提,六度、四無量、四攝等是菩提。以行動來說,作外道形去化外道,到宮人、淫女處去安居,執劍害佛,而對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也不加重視。這可說是一切平等中的偏到!這種偏到的精神,在文殊法門中,從多方面表現出來。(中略)

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門,一向都是以為說的;如古代三論宗的傳承,就是仰推文殊為遠祖的。但在說的《般若經》(前五會)中,文殊師利並沒有參與問答,這是值得注意的事!中品般若,及下品般若漢譯本吳譯本,雖有文殊菩薩在會,但下品般若晉譯本秦譯本宋譯本,都沒有提到文殊師利。所以文殊師利的法門,即使是說的,但與般若法門,可能只是間接關係,而不是同一係的!

附二︰〈文殊師利〉(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文殊師利,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 脅侍。又作滿殊尸利、曼殊室利、文殊尸利、滿祖室哩,略稱文殊、濡首、溥首,意譯作妙德、妙吉祥。一般稱文殊菩薩,或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

此菩薩與《首楞嚴三昧經》及般若係經典關係甚深。或有謂其為歷史人物者,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初生即能語言,後詣諸仙人所求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

或有謂其為已成之佛者,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于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彼佛即今文殊師利法王子。

或有謂其為當來佛者,如《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卷下謂,此菩薩自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凈國土,當來成佛名普現如來。

或有謂此菩薩在他方世界教化者,如新譯《華嚴經》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載,過東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金色世界,佛號不動智,有一菩薩名文殊師利云云。

在印度及西域等地,有關文殊信仰之記載甚少。中國自東晉以來信仰文殊之風漸盛。《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六載,唐·大歷四年(769),依不空三藏之奏請,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賓頭盧尊者像外,別置此菩薩像為上座。現今敦煌千佛洞中有多種文殊維摩變、文殊普賢變及千臂千缽文殊師利等壁畫及絹本畫。華嚴宗據舊譯《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所載,文殊菩薩住于東北方清涼山之說,而以山西五台山(清涼寺)為文殊道場。文殊信仰遂以該山為中心,傳播遍及西藏、蒙古、日本等地。

其形像種類頗多,或作草衣文殊,或作僧形文殊,或作童子形,或作渡海之相,而以右手持智劍,左手執青蓮花,以獅子為座騎的文殊像,最為常見。

此菩薩在密宗現圖胎藏曼荼羅中,被安置於中臺八葉院的西南葉上,密號吉祥金剛,三摩耶形為青蓮花上金剛杵,形像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頂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篋,左手豎掌屈大、頭、中三指,執青蓮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羅另設文殊院,以文殊菩薩為中尊,又稱五髻文殊,密號吉祥金剛或般若金剛,三摩耶形為青蓮上三股或梵篋,形像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頂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豎掌,屈頭、中、無名三指,執青蓮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剛界曼荼羅中,文殊菩薩則為賢劫十六尊之一

文殊菩薩聖誕8

來源: www.sjskim.org

 

【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聖誕在農曆四月初四。

文殊師利梵名Manjusri,漢譯有文殊師利、曼殊師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於祂在所有菩薩中,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載:文殊菩薩為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語,後詣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對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學道,為左脅侍。在所有大菩薩中,祂不只是四大菩薩中「大智」的象徵;事實上,祂在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以外,對釋尊也有教悔之誼。《放缽經》載:..「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其無與倫匹的智慧,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稱祂為「三世佛母」-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覺母妙吉祥」的尊號。

文殊是一切如來之智慧,又名智慧佛,與普賢菩薩成對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文殊師利譯為「妙吉祥」藏名姜巴樣。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為智慧焰劍,左為蓮華上之般若經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修習文殊法,能開發俱生智,堅固記憶,令得聰明,了知諸法真實義,消除語業,破愚痴,得諸佛菩薩之般若智慧。

文殊菩薩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文殊菩薩是一切如來之智慧,修習文殊般若法門,可增長福德、智慧,令得聰慧,可了知諸法真實意。文殊菩薩十種無上大願,願你我他依怙修習。

【文殊菩薩聖誕聖誕祝儀】(香贊)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 頃刻紛紜, 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稱聖號)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三稱)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無佛馱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具大悲心者。怛侄他。唵。斫羯羅伐底。震多末尼。摩訶。缽蹬謎。嚕嚕嚕嚕。底瑟吒。?[音爍]羅阿羯利。沙也吽。發沙訶〔此根本?〕。唵。缽蹋摩。震多末尼。??吽〔此大心?〕。唵。跋喇陀。缽亶謎吽〔此隨心?〕 (十四遍)

  (心經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 般羅揭帝 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贊偈)文殊大士,妙應無方,座前獅子獸中王,妙意降吉祥,花雨天香,寶智透心光。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三稱)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覺母智難量。

  左持利劍煩惱斷,右執青蓮德相彰。

  孔雀神獅共乘驅,毒龍猛獸伏清涼。

  童形五髻知權現,本是如來歡喜藏。

  南無五台金色世界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繞念)南無妙吉祥菩薩………………………(繞佛約數百聲然後各歸原位)

  (拜願)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十二拜)

  南無普賢菩薩(三拜)

  南無彌勒菩薩(三拜)

  南無十方菩薩摩訶薩(三拜)

  (三皈依)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合南聖眾。

  (禮畢)

 

 

來源: www.sjskim.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