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釋迦牟尼佛傳5
星雲大師
26/07/2017 06:1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第卅三章 制戒的因緣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們都具備聖賢的條件,這是錯誤的想法。佛弟子終究是佛弟子,他們並不是佛陀,自有種種賢愚不肖的分別。
  
  佛陀的教化越廣,信奉皈依的人越多,尤以僧團中的份子複雜,自是意料中的事情。
  
  當佛陀在毘舍離國獮猴河邊的重閣講堂說法的時候,迦蘭陀村有一位長者因為有事帶領他的兒子名叫須提那的到重閣講堂的附近來,他聞知佛陀正在重閣講堂說法,因此就順便帶領他的孩子前去聽聞佛陀的說法。
  
  他的兒子須提那聽完佛陀的話後,深受感動,想要依照佛陀的戒法,脫去恩愛的束縛,遠離煩悶和執著,讓生命像虛空那麼自由,讓生活像碧波那麼清淨,所以當佛陀說完法後,他就向佛陀提出出家的要求。
  
  佛陀注目看看他說道:
  
  『你的發心很好,不過,你應該要徵求你雙親的許可,方能在我的僧團中得度;假若你已經結婚,你還要得到你妻子的同意。』
  
  須提那聽佛陀這麼說後,沒有辦法,只得回到家中,要求父母聽許他出家,但是須提那是獨生子,他的父母就生養他一個,無論如何,也不允許他出家,並且須提那是有妻室的人,他的父母總叫他不要再有出家的念頭。
  
  可是,須提那出家的念頭非常堅固,夢寐之間,他都在想著出家的事,最後,他甚至以絕食來要挾他的父母,他說如不准許他出家,他就絕食餓死。
  
  是須提那絕食到第六天的時候,父母見到愛子不進飲食,實在不忍心,因此請來很多親戚朋友勸說須提那放棄出家的念頭,但須提那總把這些話當為耳邊一陣風,他根本就沒有聽到。
  
  請來的親戚朋友們,看到須提那這樣繼續絕食下去,一定會餓死,他們反過來為須提那勸說他的父母。他們說讓須提那出家可以保全他的生命,仍然是自己的兒子,不然,無謂的死去,實在很是可惜。他的父母和他的妻子聽了親戚朋友勸諫以後,無可奈何的只得允許承認他出家,須提那就很歡喜的去出家作佛陀的弟子。
  
  佛陀的僧團中,對於須提那出家的意志這麼堅決,大家都非常佩服,就在須提那出家的不久以後,毘舍離的全國忽然遭遇到饑饉之年,因此比丘們托缽乞食就成了嚴重的問題。
  
  須提那此刻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故鄉,他的故鄉迦蘭陀村是一個有名的產物豐富的地區,他想把比丘們帶去自己的故鄉,藉此機會能讓父母供養同學比丘們,在他以為是再好沒有的事。
  
  須提那帶領一群比丘回到故鄉迦蘭陀村的時候,父母聞訊之下,歡喜異常,他們請求須提那務要抽空回家一次。
  
  離開和合的僧團,獨自的回到家裏去,須提那為這個問題躊躇起來。他後來想起聽說佛陀當初也回王宮訪問過父王,現在他回家探訪雙親,當然也是尋常的事。同時,他也想到能夠回家一次,雙親一定很歡喜以更多的食物供養給同學的師兄師弟。
  
  因此須提那就決定歸家,家中的父母聞訊大喜,特別叫須提那的妻子化裝,要她打扮得像個千嬌百媚的美人,並教她一些甜蜜的言詞,以便能打動須提那的心。
  
  須提那歸家以後,全家所有的人都加倍的奉承,須提那已經離家很久,他意外的感到家庭的溫暖,家人的親切,終於他又給家庭的恩愛束縛起來。
  
  他和佛陀不一樣,他不能和佛陀相比,佛陀是有修行的解脫的超人,佛陀是遠離榮辱的觀念,佛陀的心是不會為聲色的外境誘惑。當初佛陀回宮的時候,父王的慈愛,耶輸陀羅的美貌溫柔,佛陀絲毫沒有放在心上。現在須提那給家人的奉承,不知不覺的生起榮耀的心來,他經過了一段長久時間的禁慾生活,他終於禁不住妻子那溫柔多情的誘惑。
  
  他的妻子柔媚的坐在須提那身旁細聲嬌語的說道:
  
  『賢夫!你的出家學道,並不是甚麼不好的事,但是,你應該想到你我還沒有孩子,將來誰來繼承宗嗣呢?而且父母見到我們沒有為他們添一孫兒,心中怎不煩悶不安呢?自從你離家以後,我孤衾獨宿,想到你我當初的恩愛,往往從初更流著淚坐到天明。有時,夜闌人靜,明月照進窗來,想到你出家過那寂寞枯燥的生活,我不能陪伴在你的身旁,侍候你的一切,我就感到我沒有能善盡妻子的責任。人間的快樂,是沒有再超過夫妻的恩愛,你如果能一方面出家學道,一方面再享受夫妻間的恩愛之樂,那多麼的好呢?為了我們家族的宗嗣,為了我們需要一個孩子繼承財產權,你當然懂得你心愛的妻子的苦心。』
  
  須提那禁不起他妻子這些甜言蜜語的挑撥,結果,他的心被搖動。為著生育孩子,他做了淫慾的奴隸,妻子的俘虜,因此犯下波羅夷罪。
  
  須提那事後也很後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怨怪自己沒有堅決的意志,不能控制住奔放的情感。事後他回到僧團中的時候,已失去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誘惑,因此責難就紛紛而來,甚至有人就把此事報告佛陀。
  
  佛陀把須提那叫到座前,問道:
  
  『須提那!你要照實說,你出家以後,是不是又再和妻子同宿了?』
  
  須提那老實的回答佛陀說:
  
  『是的,佛陀!他們對我的責難和批評並不冤枉。』
  
  佛陀很慈和的訓斥道:
  
  『你給愚癡迷失了智慧的心靈,你有這樣行為實在不好。出家學道是超脫生死,你卻仍然為生死的根源絆住,你這不能算是清淨行,不是沙門的法,不能叫做依教奉行。你有這種俗情的行為,使未信者不能生信,使已信者容易退心,你不是知道我常常教誡你們要遠離愛慾嗎?我常常教你們要斷除慾的想、慾的覺、慾的熱,你難道沒有聽到我常常讚歎離開慾的想、斷除慾的覺、滅去慾的熱的人嗎?』
  
  佛陀加重語氣斥責須提那,隨後集合大家,制定戒律,並對大家說明持戒的意義道:
  
  『守戒有十種利益,要作出家的沙門就不能不守戒:
  
  一、僧團和合故
  
  二、接引僧眾故
  
  三、調伏惡人故
  
  四、慚愧者能安樂故
  
  五、沒有現世的煩悶故
  
  六、沒有未來的煩悶故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進故
  
  九、能令正法久住故
  
  十、能令清淨心不失故
  
  諸比丘!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吃酒,是為根本大戒,如有毀犯者,名波羅夷罪(棄罪),就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從僧團退出。如果不能守戒,還俗並不算罪過!』
  
  佛陀發出制戒的宣言,這就是正法中制戒之始。
  
  佛陀制定根本大戒以後,仍然有少數的弟子做出違背佛陀教誡的事來,佛陀經過很長的時間,很多的事實,制定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三十尼薩耆波逸提、九十波逸提、四波羅夷提舍尼、七滅諍、百眾學等的比丘的戒律,比丘尼則有三百五十條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皈依三寶的弟子,則可以受五戒,或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而作優婆塞及優婆夷。
  
  戒,維繫了僧團的清淨,各人遵照戒律而行,過法制的生活,僧團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徵,佛陀又規定每半月布薩誦戒一次,集合說戒,使諸比丘都能在清淨戒法之中長養善心。

 

第卅四章 僧團中的爭執與安樂

佛陀傳道初期,常隨眾的比丘弟子,光是度了三迦葉及舍利弗和目犍連以後,就有千餘人之多,隨後又有很多的求道者加入僧團,這麼多的比丘住在一起,常有些意見的爭執,這自是免不了的事。
  
  皈依佛陀做弟子,要求一下就變成清淨的理想的聖者,這是錯誤的想法。十個指頭有長短,再好的良田,種植上等的禾苗,仍然會有幾根稗草雜在其中。佛陀的弟子中,也是有種種不同的人物,就是行十惡的佛弟子,也不能說沒有。不過,這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他表面上的名義是的,但實際上他還是人。並不是說做佛弟子,於一眨眼之間就能超凡入聖。佛陀的弟子,遵照佛陀的指示,精進向上,證得正覺的人不在少數,但不依照佛陀的指示而行,墮落了的當然也有人在。
  
  有一次,佛陀在俱睒彌的地方說法的時候,弟子群中發生很強烈的爭執,爭執的人互不相讓,佛陀就集合大眾說教道:
  
  『你們不要爭,用爭來止爭是不能止的,唯有能忍才能止爭。我希望你們都要尊重忍的德行。
  
  『過去憍賞彌國有一位國王,名叫長壽王,他的鄰國波羅奈國的大王名叫梵豫王,有一天,梵豫王率領大軍侵犯憍賞彌國,長壽王也就領兵抵抗梵豫王。結果長壽王生擒活捉到梵豫王,而長壽王不但沒有殺害梵豫王,他反而把他釋放,並對他說:「你的生死操在我的手中,我赦免你,你從今以後可不要再興起戰爭!」梵豫王當時也很歡喜的叩謝,但他逃回國不久,又興起大軍要前來報仇雪恨。
  
  『長壽王心中就這樣想:「我雖然能勝過他,但他不服輸,我再戰勝他,並不是難事,但是他的心中永遠不服,而且戰爭是惡的行為。我要勝他,他要勝我;我要加害他,他也要加害我。他為著要侵吞我的國土,使他和我的民眾受苦,這是多麼不值得呢?他既是要我的國土,那麼讓給他,不要戰爭,不要讓我們的人民受苦。」長壽王有這樣的想法,他就叫大臣把國事交給梵豫王管理,自己帶領王后太子坐著車子,走向別的王城,隱藏起自己的身份。
  
  『長壽王把國家讓給梵豫王以後,他和王后反而到梵豫王的國境之中生活,他改名換姓,穿起平民的服裝,研究學問,學習技能,遍走各大都市,和顏悅色的用音樂舞蹈勞各地民眾,把自己的太子寄給別人養育。
  
  『後來,梵豫王得悉情報,知道長壽王改名換姓潛居自己的城中,他即刻下令把長壽王逮捕,一般民眾看到長壽王被捕都悲不成聲。長壽王的太子名叫長生童子,寄養在別處,聰明伶俐,通達百藝,聞悉父王被捕,他化裝成樵夫,前來探望父王。長壽王見到自己的孩子,像沒有發生什麼似的對他說道:「忍!忍!這就是孝道!不能結怨的因果,要緊的是行慈悲的大願。含凶、懷毒、結恨、惹怨,種下萬載的禍根,這不是我的孝子。你應該知道諸佛的慈悲,包含天地,怨親都是平等。我尋道問真,捨身救眾,尚且怕不能獲得孝道,假若你來為我結怨報讎,行著與我相反之道,我無論怎樣也不能准許你有如此的存心。你要記好我的話,你應該做我的孝子。」
  
  『長生童子不忍見父親無辜的死去,但又不得已,只有接受父親的命令,逃入一座森林中躲避災難。波羅奈國全國的豪族士紳,都很同情長壽王,希望能免去他無辜的罪。而梵豫王知道長壽王的人望,心中非常恐懼,因為他想到要除去禍根,所以就不得不把長壽王斬首。
  
  『長生童子知道父親被害以後,在夜半的時候,偷偷的前來收屍,用香木藏著遺體,懇切至誠的為父親祈禱冥福。
  
  『梵豫王知道長壽王有一位太子名叫長生童子,他恐懼長生童子前來報警,滿懷著怖畏的心而不能安眠,嚴厲的下令緝拿長生童子。
  
  『長生童子後來改姓化名進入迦尸城,成為一位有名的技樂聖手,貴族豪門都很寵愛他。有一天,給梵豫王看到時,王也很歡喜,就命他進宮侍奉左右,梵豫王很信任長生童子,護身的刀都交給長生童子執拿。
  
  『有一次,梵豫王出獵山中,迷失路途,他和隨從都失去連絡,跟隨在身後的只有長生童子。梵豫王尋找路途,找了很久還不能尋到出路,他疲倦的就枕在長生童子的膝上閉目休息。
  
  『這個時候長生童子心下想道:「這個惡王是一個無道的昏君,他殺害我無罪的父親,奪去我父王的國土,現在,他的生命在我的手中,真是天給我的方便,這正是給我報警雪恨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長生童子這麼想後,他就拔刀要殺梵豫王,但就在這一剎那,他記起父親的遺訓,他又把刀插進鞘中。此刻梵豫王已被驚醒,他對長生童子說道:「呵!可怕!可怕!我在睡夢之中,恍惚見到長生童子來報仇,他用刀砍去我的頭。」
  
  『長生童子聽梵豫王說後,慢言慢語的說道:「大王!你不要恐懼,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當你在睡著的時候,我是想報仇的,但記起父王的遺訓,我又把刀收進鞘中了。」
  
  『梵豫王急忙的問道:「你的父王有什麼遺訓呢?」
  
  『長生童子把他父親的遺訓又說一次道:「忍!忍!這就叫做孝。不要結怨的因果,懷著毒恨的心是萬載禍患的根源!」
  
  『梵豫王像沒有聽懂似的問長生童子道:「忍!忍!這是我知道的,但懷毒是萬載禍患的根源是什麼意思呢?」
  
  『長生童子回答道:「我殺大王,大王的臣子必定要殺我,我的臣子也必定要殺大王的臣子,這樣殺來殺去,永遠是輪轉不止。不若我原諒大王,大王原諒我,忍才是除禍根之源。」
  
  『梵豫王聽後,萬分的感激,他懊悔得喃喃自語著:「我殺了聖者,我的罪該萬死!」他告訴長生童子,他此刻衷心的願意把國家全讓給他,但長生童子卻很謙虛而莊重的說道:「大王的本國,是屬於大王所有的,我父親的國土你歸還我好了。」
  
  『梵豫王和長生童子就一起尋路回城。路上,很多梵豫王的大臣迎來,梵豫王向他們試探的問道:「我問你們,假若你們相逢到長生童子的時候,怎麼對付他?」
  
  『這些大臣,都一個個勇氣百倍的回答說:「砍他的手!」「斷他的足!」「送他的命!」
  
  『梵豫王指著身旁的長生童子說道:「這就是長生童子!」
  
  『大臣們非常的驚奇,一個個都劍拔弩張,準備殺害長生童子。『不要動手!』梵豫王遏阻著,他把長生童子以德報怨的話一一講給大臣們聽,大臣都很感動,梵豫王並吩咐以後無論是誰,不准對長生童子再懷惡意。
  
  『大臣們非常悅服,回城進宮之後,梵豫王請長生童子香湯沐浴,以王者的服裝為他穿著,讓出自己的宮殿,請長生童子坐在自己的金床之上,最後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長生童子為妻,派了很多的軍隊車馬,護送長生童子回國。
  
  『諸比丘!你們聽了此事,不知心中作何感想?憍賞彌國的國王長壽王,自己行忍辱,具有大慈悲的心,施恩惠給他的讎人,你們應該也這樣去用功。你們以真心的信仰,背井離鄉,割愛辭親,來探討宇宙的真理,求證人生的實相,你們就應該要行忍辱,讚歎忍辱;行慈悲,讚歎慈悲;將恩惠布施一切眾生,宇宙的實相是一體的,不應該有你我的爭執!』
  
  佛陀雖然這麼慈悲的引事實來勸解大家不要爭執,但一些喜好爭執的比丘的心裏,仍然像有一大塊不能溶解,有一位比丘對佛陀說道:
  
  『佛陀!別人譏嘲辱罵我,對我持相反的意見,叫我一句話不說,我做不來。』
  
  佛陀看看這位講話的比丘,隨即從座位上站起來,威嚴的說道:
  
  『做一個世間上的國王,給人家弄得國破家亡,尚且能夠忍辱,只有你們口頭要爭,為甚麼不能和合呢?以爭止爭,永沒有止的時候。果真你們是為著解救眾生,為著多數人的利益著想,用力量代替慈愛去折服對方,這也未嘗不可。但你們之間的爭執,全是從自我執著的私念出發。自我的一己之見,不應去爭,應該要忍,忍之道才是寶貴的。諸比丘!假若你們有人不把大家當作師友看待,不肯共同的虛心學習,有如狂象獨居曠野,堅持己意,以為自己最賢能善良,那就不要和他認為惡的人住在一起!』
  
  佛陀說後,就吩咐各人散去,不能改變壞脾氣的人仍然不能改,佛陀對無緣沒有善根的人,也只好由他去。有善根而給佛陀的話感動了改往修行的也很多。
  
  佛陀等大家散後,心中沒有不快樂,因為他是佛陀,要講的講過以後,心中沒有絲毫的執著。佛陀知道人間爭的結很難解,自己不覺悟誰也沒有辦法。佛陀感到這個世間需要宣揚慈悲、自由、平等、緣生的真理,更加迫切!
  
  佛陀獨自一人信步走著,漸漸的走到波利耶沙羅林來,這座森林裏正住著阿那律、跋提、金毘羅三人在修行。
  
  這三個伯仲兄弟,在家時感情很好,出家後感情也是很好,他們三人有一盟約,共同依止佛陀修道,一切都遵照佛陀的戒法而行。若是出外乞食最初回來的人,先要敷床,次要汲水,再次要拿出洗足的器具和抹腳的布巾,安置水瓶,能夠吃的東西把肚子吃飽,剩餘的收藏於涼爽的地方,放在沒有蟲子的水中,留給後回來的人吃。收拾以後,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坐禪。再回來的洗足後,水如不足,要去再補,洗乾淨布巾,為後回來的人預備。吃飯的時候,如果感到不足,把前人剩下來的拿來吃,然後又再收好,淨手洗足,整好尼師壇,入室念佛念法念僧或靜坐。他們就這樣過著律儀的生活,等到漸漸黃昏將要晚的時候,最初的人從禪定起來汲水,力量不足時,舉手示意,叫人幫忙,但不可說話,默默的靜靜的生活。五天召開一次會議,商討一些問題,以及報告各人修行的心得。這樣平和的、美滿的生活,他們都感到非常快樂。
  
  佛陀走到這裏來,心中很是歡喜,但這兒有一位守林的人,他不認識佛陀,因為平時佛陀行化在各地,總是帶領了許多的弟子,而今天是獨自的一人,不留意時都不知道這是佛陀的光臨。因此守林的人向前阻止佛陀道:『這裏有三位聖者住著修行,您不能進去!』
  
  佛陀微笑著,靜靜的答道:『他們三人見到我,大概也很歡喜!』
  
  守林的人就把此話前去報告,三個人見到是佛陀的光臨,真是喜出望外,阿那律來接佛陀的衣缽,跋提去敷好床蓆,金毘羅趕緊汲水給佛陀洗足。佛陀見到他們三人,很歡喜的向他們說道:
  
  『你們在平和的修道,過著無爭的安樂生活,一心一德,一師一道,水乳交融似的和合,實在美滿得很!』
  
  佛陀在這裏說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的道理,更增加三人對這美滿生活的信心!他們感到天上的快樂、天上的歡喜,也不如他們的清淨,他們的實在!
  
  以後,喜歡爭的人,佛陀就不理睬他們,這風聲傳出去以後,他們還有甚麼可以自尊呢?
  
  非法喜爭的人,一部份反省覺悟,一部份大家共同壓制他,他們這才懺悔,才知道大海流出的百川,是不能分的。
  
  世間上爭執的煩惱,和樂的安靜,原是各人自找的,僧團中的學道者,在大聖佛陀的德化之下,因為根機的不同也有著聖凡之分。

 

第卅五章 毘舍佉大心布施

 佛陀在祇園精舍教化的時候,一天,當佛陀托缽經過街道,有一對夫婦供養佛陀一缽飯,佛陀說:
  
  『種一收十,種十收百,種百收萬,你們以此一缽飯的布施功德,將獲得無量的福報。』
  
  佛陀說後,正想離開,但那對夫婦懷疑的問道:
  
  『佛陀!我們凡愚的人真不了解,僅僅一缽飯的布施,那能獲得多大的福報?』
  
  佛陀解釋道:
  
  『你見過尼拘陀樹嗎?一樹茂盛到四五里路之遠,每年落下的果實有數萬斛之多。當初,尼拘陀樹的種子,也只是一粒果實。』
  
  佛陀簡單的比喻,這一對夫婦聽後才懂得布施獲報的意義,才懂得佛語的真實不虛。
  
  從此,舍衛城的人民,對佛陀及比丘們都更歡喜踴躍的供養布施。
  
  有一天,一個家庭主婦似的女人到祇園精舍來拜見佛陀,她頂禮以後,就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的名字叫毘舍佉,就住在這舍衛城中,假若佛陀慈悲肯庇佑我的話,明天請帶諸比丘們到我的家中受供,讓我種一點福田。』
  
  佛陀知道毘舍佉真摯的心,當即答應,毘舍佉很歡喜的回家準備。
  
  這一天晚上,落了很大的雨,第二天仍然是落著,佛陀和弟子們在毘舍佉家中吃飯以後,毘舍佉前來感謝佛陀的光臨,並且提出要求來說道:
  
  『佛陀!我有八件事情,請求您慈悲答應!』
  
  佛陀很莊嚴的回答道:
  
  『毘舍佉!在我沒有知道你的本意以前,我是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我的希望不是惡意,希望佛陀能夠答應!』
  
  『假若不是惡意,你說出來,我聽聽也可以。』
  
  『佛陀一定要答應!』
  
  『不一定!』
  
  毘舍佉無法,只得先照自己的意思說道:
  
  『我的八個希望,就是:
  
  『第一、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比丘們下雨時所穿的雨衣。
  
  『第二、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初加入僧團的比丘。
  
  『第三、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出外旅行比丘的食物與金錢。
  
  『第四、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生病比丘們的湯藥。
  
  『第五、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生病比丘們的適當食物。
  
  『第六、我希望佛陀允許我供養看護病人的比丘。
  
  『第七、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常常以稀粥到僧院中去供養比丘。
  
  『第八、我希望佛陀允許我布施比丘尼們的浴衣。
  
  『佛陀!這八事布施是我的願心,是我懇切至誠的希望,佛陀看我,不知夠不夠資格這樣來行這八項布施?祈求佛陀,千萬答應我的要求!』
  
  佛陀知道毘舍佉所要求的八事以後,他又問道:
  
  『毘舍佉!布施者是沒有資格的限制,但你有什麼理由要行這八項布施呢?』毘舍佉回答道:
  
  『佛陀!我老實稟告您,我今天預備好了飯菜以後,我就叫我家中的女僕前去恭請佛陀和諸比丘,她去後不久回來說沒有逢到佛陀和諸比丘,我很感到奇怪,佛陀在室內靜坐是不要說,但諸比丘到那兒去了呢?後來我聽說諸比丘沒有雨中的著物,每逢到下雨的時候,在精舍裏把上衣脫去,僕女怕羞,所以回來說沒有看到。沒有雨中衣服很不方便,所以我想布施比丘們雨中特別穿著的衣服,這是我第一個願望布施的理由。
  
  『第二個願望,初加入僧團中做比丘的人,怎麼樣去托缽乞食,到什麼地方才有人供養,他們是不知道的,為了一餐飲食,免得辛辛苦苦的要走很多的路,所以我想到要布施他們。
  
  『第三個願望,出外旅行的比丘,為了托缽,想到的地方要很遲才能到,沒有金錢,走路是多麼不便,所以我願布施他們。
  
  『第四個願望,比丘們有病,沒有醫藥,身體不容易很快的痊癒,因此我歡喜布施他們的醫藥。
  
  『第五個願望,比丘們有病,沒有適當調養的食物,這對以後的身體很有影響,這也不能不注意。
  
  『第六個願望,看護病人的比丘,又要忙看病,又要忙乞食,這是顧不來的,為了讓看病的比丘一心的看病,不要為飲食煩心,所以我願意布施供養。
  
  『第七個願望,常聽佛陀讚歎粥有十種利益,比丘晚上不出外乞食,我供養他們一點稀飯,調調心,可以增長他們的健康。
  
  『第八個願望,我們在河川的水邊洗浴,常常見到比丘尼也裸著體和我們女人在一起洗浴,有時很多賣淫的娼婦,也同在一起洗浴,她們嘲笑說:「比丘尼們!你們年輕美貌,守著清淨的生活有什麼利益呢?不如年輕的時候享受紅塵的快樂,老年再去出家過清淨的生活,這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你們為什麼要那麼傻呢?」佛陀!在光天化日之下,裸著體和娼婦們一起洗浴很不美觀。不若穿起浴衣,和我們一樣的洗浴比較好看。這是我希望行此八項布施的理由,希望佛陀慈悲答應!』
  
  佛陀對毘舍佉的願望,沒有加以可否,又再問道:
  
  『毘舍佉!你這樣的發心,我已知道,但這與你有什麼利益呢?』
  
  毘舍佉回答道:
  
  『佛陀!假若將來有一天,我見到某一比丘逝世的時候,能夠聽到佛陀說,這個比丘進入涅槃,是開悟證果的阿羅漢。我就靜靜的想,不知他在舍衛城有住過嗎?其實有人告訴我,他就是祇園精舍的比丘,我就會知道,這位已證阿羅漢的比丘,下雨的時候,穿過我的雨衣;旅行的時候,受過我的布施;有病的時候,我供養過適當的飲食和湯藥,他是聖人,我和他結過緣,我一定仰仗他的功德,得到無上的安心和幸福,佛陀!為著我自己,我願行這八項布施。』
  
  佛陀聽後,很歡喜的讚嘆道:
  
  『你的願望很好,我很歡喜的答應你這八項布施,這也是你的歡喜。真正的布施,要心生歡喜,要尊敬受施者,不可以有可惜的心,不望受施者感謝和報答,如能這樣布施,自己可以得到幸福的果報,受施者也同時可以得到幸福的果報。毘舍佉!你已瞭解到你不捨財,財亦要捨你,不如捨財,令作功德堅財!』
  
  毘舍佉聽佛陀的開示以及讚歎和答應以後,生大歡喜,她像見到佛陀的光明已庇照到他的四週,他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身心都感到非常的安樂和自在。
  
  佛陀的僧團中,比丘和比丘尼過的什麼生活,不難想像而知。
  
  不過,他們的物質生活雖很貧乏,但心內卻充滿歡喜,因為他們是已接觸到佛陀的愛的人!

 

第卅六章 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佛陀的弟子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人,安份守己的好人固多,興風作浪的人也不能說沒有。
  
  當初奉淨飯大王的命令,侍奉佛陀在做太子時的優陀夷,他出家後的名字叫做迦留陀夷,當佛陀立志要出家時,迦留陀夷曾用種種欲情的美詞勸諫過佛陀。佛陀成道以後,再奉淨飯大王的命令,迎請佛陀回到祖國的也是迦留陀夷。迦留陀夷沒有真正發心出家,而是因為在佛陀的威德攝受之下,勉勉強強的剃除鬚髮,換著袈裟。
  
  論起迦留陀夷這個人,他是常常因為女人的事給別人批評,給佛陀訶斥,可以說,他是常常失敗在女人的手中。有時一陣風潮之後,他也知道懺悔謝罪,但他生性放蕩,無法永遠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每當他給外境誘惑得理智敵不過情感時,他就浸在水中,希望藉此能改換性情,他就是這麼一位滑稽的人物。
  
  迦留陀夷雖然生性如此浪漫,但他很有才能,因為他當初在佛陀做太子時曾服侍過佛陀,所以誰都認識他,佛陀也完全知道迦留陀夷的為人。佛陀認定他是一個好人,每當他失敗的時候,佛陀訶斥他幾句以外從未計較其他的事情。
  
  佛陀的弟子中都料想不到佛陀會對放逸的迦留陀夷這麼寬大包容,佛陀已不像才開始組織僧團時的那麼嚴格,改過懺悔的人,佛陀認為他將來仍有希望,如果肯得悔改,佛陀是從沒有不原諒的。
  
  佛陀對迦留陀夷的寬容,這事只有提婆達多最感到不滿,因為他的毛羽未豐,集團的派系尚未成立,只有在背後集合和他同感的人發發牢騷,洩洩胸中的不平,在表面上是沒有人敢反對佛陀的作風。
  
  佛陀知道人間的弱點,他知道悔改的人會漸漸的變好,迦留陀夷就是這麼一個人物的代表。
  
  迦留陀夷和佛陀住在祇園精舍時,園中常有烏鴉聚集起來啼叫,那呱呱的聲音很嘈雜,他不能安心靜坐,非常發怒,他就特別做起弓箭來企圖射殺烏鴉,後來給佛陀知道時,曾不客氣的訶斥他一次。又有一次他進宮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把他看為老朋友,進出一向是不要通報,他走進王宮,適值末利夫人早晨起身,知道迦留陀夷來時,她就趕快披起一件外衣,但一不小心披在肩上的衣服忽然掉下來,她很感到裸體的羞恥,趕快縮緊一團,迦留陀夷見了大喜,回來對大家說:『今天我看到末利夫人白淨的身體。』佛陀知道時,也嚴重的申訴他一頓。說起迦留陀夷,他聽說那裏有美麗的女人,總要去看看;出門的時候,自己的東西總愛給少年的比丘去拿。他更愛三五成群的開玩笑,官僚的習氣很重,佛陀總是不客氣的訶斥他。
  
  他是常常給佛陀訶斥的一個人!
  
  有一天,迦留陀夷遇到一個美麗的婆羅門的姑娘,照例的他又給美色誘惑得不能自主,這個姑娘對迦留陀夷也很有意,他們一邊走著,一邊談著,走到無人的地方,迦留陀夷就向她接吻。接吻的時候,迦留陀夷心中忽然嚇了一跳,跟後他就推開這個姑娘,不敢再看一眼的逃回祇園精舍。這個姑娘,認為迦留陀夷出爾反爾,有意侮辱她,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她即刻毆傷自己的身體,撕破自己的衣服,回到家中哭鬧著告訴父親,說迦留陀夷用暴力調戲她。
  
  這個姑娘的父親聽後大怒,集合他的鄉黨,埋伏在一個地方等候迦留陀夷經過,他們用木棒打他,用腳踢他,等到迦留陀夷被打得不能支持時,就把他投進圍繞在宮殿四周的護宮河中。
  
  巡視宮殿的衛兵見到迦留陀夷時,就把他營救上來,帶去見波斯匿王,雖然是很有才能的迦留陀夷,這一次見到波斯匿王時,也不禁感到萬分羞愧。他就對波斯匿王發誓說,以後絕對不再有這樣的行為,波斯匿王替他裹傷敷藥,派人好好的把他送回祇園精舍。
  
  佛陀以後就叫迦留陀夷服侍自己,一步一跟的不准他離開,不久,佛陀到鴦伽國的犍若精舍去說法,特地把迦留陀夷一同帶去。佛陀說法時他要聽講;佛陀靜坐時,他也在座旁參禪。
  
  有一天,他體味到參禪靜坐的微妙,心中煩惱欲情的雲霧,像給朗朗的日光照開。坐禪以後,他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今天好像從夢中醒來一樣,我在佛陀座旁參禪,到今天才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佛陀對我們的恩惠。我們所以能獲得安穩的生活,心中離開無限的苦悶煩惱,都是因為有佛陀的教示,我到今天才感到佛陀的教示對我們是這麼親切。我有很多惡的習氣,幸逢佛陀的善法救濟,我感激得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過去,佛陀說過,過了正午,比丘最好不要再進飲食,那時我總是不能忍耐,信者晚上的供養又特別豐富味美,我現在才知道不非時食,確實經過佛陀深深的考慮。我過去在一個雷雨之夜,也曾和比丘們在街上托缽乞食,見到一個妊婦疑我們是鬼而墮胎,想起那些事實,我們很感激佛陀的教法。實在說來,做比丘的確要有正念、正定、正智慧,如能這樣,佛法才能安慰到我們的心,才能使我們自己的心靈快樂。我承受奉行佛陀的教法,高興得真不知如何來形容,不知如何來報答佛陀才好。』
  
  佛陀聽完迦留陀夷的話後,微笑的說道:
  
  『迦留陀夷!你已經知道出家修道的意義。可以說,世間上比出家修道、宣揚真理、體證法樂以上的快樂是沒有的。唯有了知這種法樂的人,才知道涅槃的快樂到底是怎樣的快樂。』
  
  迦留陀夷非常歡喜,他第一次受到佛陀褒獎和讚許。
  
  比丘中有甚深習氣的是迦留陀夷,比丘尼中喜行惡法的是偷蘭難陀,偷蘭難陀好像是迦留陀夷的化身,但她沒有迦留陀夷的才能,沒有迦留陀夷善良的心。
  
  偷蘭難陀雖剃髮染衣,但她和別的比丘尼不一樣,她潑婦似的性情一點都沒有去除。佛陀對她像對迦留陀夷一樣,常常訶斥她,訶斥以外,也沒有把她逐出僧團。偷蘭難陀最討厭的就是大迦葉尊者,因為大迦葉那八風吹不動似的威嚴態度,她最不愛看。但她對佛陀的威嚴是非常非常的崇敬。見到大迦葉的聖者之顏,她就皺著眉,心如刀割。有一天大迦葉托缽乞食回來,路上和她相逢,她就向大迦葉唾吐罵道:
  
  『這是沒有懂得萬法平等和萬法緣起的人,早上就遇到這個外道真不吉利。』
  
  偷蘭難陀犯了八敬法,如果大迦葉報告佛陀,一定會把她驅逐出去,但大迦葉像沒有聽到她的話,根本就不和她計較。但這件事情傳聞到迦留陀夷的耳中,他異常憤怒,他對偷蘭難陀輕慢大迦葉,不尊敬長老的聖格,很是不平。他走到偷蘭難陀的居所,指著她罵道:
  
  『你這個惡婆,你敢唾罵尊者大迦葉,你也敢唾俺嗎?』
  
  偷蘭難陀知道迦留陀夷的為人,還沒有回口,迦留陀夷就打倒她,訓斥她一頓。
  
  佛陀知道後,搖搖頭,他知道少分證得聖果的人,見惑上的煩惱無明雖斷,但思惑上煩惱無明尚不易除,佛陀再沒有責怪迦留陀夷。
  
  迦留陀夷這個人,同誰都談得來,同誰都能親密的相處,這是他的特長,尤其接引女人來皈依佛陀,沒有人再比他有辦法。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見到女人,總感到有些束手無策;而迦留陀夷則應付裕如,很多長老們作不到的事情,他都能毫不費心費力的做到。被大家都厭棄的人,被大家都認為沒有辦法的人,迦留陀夷還是很歡喜和他來往,他對任何人都沒有怨毒的心,沒有貢高我慢,若是值得敬重的長老,他是非常的尊敬,他是僧團中一個很有人緣的人,他也是大眾取笑的對象。
  
  迦留陀夷在佛陀身邊親近一個時期,於道學上的修養很有進步,佛陀很關心他,很愛護他,總沒有嫌他討厭。佛陀回到祇園精舍的時候,他也回來,但佛陀後來很放心他的個人行動。
  
  有一天,迦留陀夷獨自的走在街上乞食,他經過一個餅店,店中有個中年女人,他就向前對著那個女人笑著說了兩聲「很香」的話,那個女人就拿了八個燒餅供養他,他對女人說道:
  
  『你的燒餅很香,把這麼多個給我一個人吃很是可惜,不如請你幫我拿到祇園精舍去,分給大家吃好嗎?』
  
  那個女人很好說話,溫和的點點頭後,就拿著燒餅和迦留陀夷同到祇園精舍來。以這個為緣,這個女人就皈依佛陀。不久以後,丈夫也給妻子接引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夫婦都成為熱心佛教的虔誠信者,他倆只生養一個姑娘,招贅一個女婿在家,後來迦留陀夷和他們全家都很好,常常到他們家中去玩。可是,很不幸的這對夫婦不久就相繼辭世,只留下姑娘和女婿。
  
  年輕的姑娘和丈夫很敬重迦留陀夷,很歡喜聽他說教,有一天下午,迦留陀夷走到姑娘的家中,姑娘的丈夫出外去推銷燒餅,因此,一件男女的姦情,無意中就給迦留陀夷看到。原來這個姑娘瞞著丈夫正和一個不知名的男人親親密密,聽說這個男人是盜匪一類的人物,迦留陀夷見到時進退非常為難,也感到非常困惑,他怎樣也想不到有這一齣尷尬的場面。
  
  那個盜匪,見到迦留陀夷就很快的逃去,姑娘並沒有感到羞愧,她心中反而怨怪迦留陀夷是故意的前來找她麻煩。迦留陀夷勸她要忠於丈夫,顧到名譽,早一點和那個盜匪離開,不然家庭的後果,一定非常不幸。
  
  姑娘沒有把迦留陀夷的忠告聽在耳中,她唯恐自己的秘密會給迦留陀夷告訴她的丈夫,因此,等迦留陀夷走後,經過一番考慮,她生起殺害迦留陀夷的心。饒舌的迦留陀夷,他不知道這個姑娘給愛情迷惑得失去理性,她無論怎樣是不願和那個男人分離。迦留陀夷萬想不到忠告人家後果不幸的話,會帶給他自己可怕的後果。
  
  姑娘等到男人又來時,就用媚惑的力量,向男人說出她的計劃,她說,讓迦留陀夷活著與彼此都很不利。
  
  那個男人不以為然的說道:
  
  『迦留陀夷是一位尊者,是大聖佛陀的弟子,很得波斯匿王的信仰,王宮中可以自由的進出,文武大臣都是他的朋友,殺害他,對我們是非常危險的事。』
  
  姑娘撒嬌的氣著說道:
  
  『你這麼沒有用!殺害他又不是給人知道。我們要得天長地久,他是眼中盯,不能不把他除去,你只要依著我的計劃去做即行。』
  
  男人雖然還沒有起殺心,但姑娘的話他也不敢違背。不久,這個姑娘裝病叫迦留陀夷來。
  
  迦留陀夷來時,她又裝著悔過似的說道:
  
  『謝謝你的光臨前來,我現在已經決定和那個男人離開,請你放心!』
  
  迦留陀夷大喜,連聲讚道:『很好!很好!』
  
  姑娘用種種動聽的話,向迦留陀夷敘說,迦留陀夷也很高興的對她說些道德倫常的話。他們談到人靜更深的時候,迦留陀夷才起身告辭,姑娘說要送他回去,他們就走著談著,途中,等待的那個盜匪見到迦留陀夷時,即從他的身後連砍數刀,迦留陀夷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殺害了,姑娘和那個盜匪把迦留陀夷的屍體埋藏在一個糞坑之下。四野黑黝黝的,天空沒有星光,陰森的夜風吹寒人的心房。
  
  迦留陀夷從此再不會回到祇園精舍,兩天三天,當然是沒有問題,三天五天以上,大家見不到迦留陀夷,不禁都懷疑起來。
  
  佛陀數日來就沒有甚麼說話,他告訴弟子們說,迦留陀夷的袈裟,今後他不會再用,最好請舍利弗為他轉送給別人,並希望弟子們今後不要在世俗的人家太活躍。
  
  大家不知道佛陀的意思,只看到佛陀像是很悲哀的樣子。
  
  有一天,迦留陀夷的屍骸被人發現,消息傳到祇園精舍的時候,大家非常同情和驚慌,佛陀沒有表示甚麼,他舉頭望望天空的白雲深處。
  
  波斯匿王聽到迦留陀夷被害的報告,震怒得暴跳如雷,他下令限期逮捕兇手,他說一定要為迦留陀夷伸冤,這一件兇殺案就因此傳遍全國。
  
  比丘們私下議論迦留陀夷的被害,一定是與女人有關,不是桃色糾紛,也是遭別人嫉妒。佛陀告訴大家,不要誤會現在的迦留陀夷還是過去的迦留陀夷。世間上發生不幸的事情雖然離不開名利美色,但推論迦留陀夷的被害,說他也是貪愛名利美色,這樣的理由不能成立。迦留陀夷的遭遇不幸,那是因為他不重小節,於在家的人群中太活躍的關係。最後,佛陀希望弟子要注重生活威儀,尤其走在街上,不要東張西望,不要和人太表示親密。
  
  有人說,迦留陀夷被人兇殺而死,一定死得很苦,很悲慘,但舍利弗大比丘,堅持著說迦留陀夷被害的時候是很安樂,很平和的。舍利弗並舉一段往事證明:
  
  那是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森林中坐禪的時候,在離他不遠的一個巖窟中有一位優波先那比丘尼也在修道坐禪。
  
  優波先那有一次進入三昧時,像有甚麼東西在她身上爬著,並被咬了一口,後來見一條有名的毒蛇從她的衣服裡爬出來,優波先那知道一定要死,但她一點都不驚慌,她安詳的對舍利弗說道:
  
  『舍利弗尊者!我被毒蛇咬了,馬上就會死,現在毒還沒有在我的身上巡迴,請你為我轉告給左近的修道者。』
  
  舍利弗不信似的回答道:
  
  『沒有這回事,被毒蛇咬了的人,顏色馬上就會變的,我看你的顏色和往常一樣,妳怎麼說這樣的話呢?』
  
  優波先那仍然平和的說道:
  
  『舍利弗尊者!佛陀說人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因緣集合的,沒有「我」這個東西,也沒有「我所有」的東西,人生像一場戲言,如幻如化,本來是空,毒蛇能咬眾緣和合的色身,怎麼能咬空呢?我的顏色不變,就是這個道理。』
  
  優波先那能解脫肉身的痛苦,靜靜的進入涅槃,見到的人,都很感動讚歎,舍利弗就以此說明覺悟的聖者,身體可遭兇報的力量死去,但心境卻都是平和安樂的。
  
  不久,殺害迦留陀夷的那個盜匪被捕,民眾中有人說那天還看到迦留陀夷和姑娘同走的,因此姑娘和盜匪經過審問後,波斯匿王下令判處極刑。
  
  從此,迦留陀夷的身體是毀滅了,但他的性靈卻得救了。

 

第卅七章 玉耶女的悔改

 用黃金鋪地建立祇園精舍的須達長者,他的第七個最小的兒子,迎娶王舍城護彌長者的女兒玉耶為妻,玉耶生長得姿容秀美,身材楚楚動人,她自恃自己的美麗,對公婆固然是沒有孝順服侍,就是對丈夫或親朋也看不在眼中,有時眉目言談之間,還有輕慢侮辱的意思。
  
  須達長者討娶這一門媳婦,使一個和樂的家庭,不時發生無謂的糾紛,糾紛的原因,都是為了玉耶不能善盡婦道,沒有女子賢淑的德行。
  
  須達長者非常失望傷心,六個兒媳都能融洽相處,想不到本是大家閨秀的玉耶,小小年紀,竟然是這麼目無尊長。他常要子媳們不時的到祇園精舍去聽聞佛陀說法,唯有玉耶持著反對的意見,不肯前去。她說,就是佛陀法駕親來,她也不願相見。玉耶的增上慢,須達長者往往想用棍棒責打,使其悔改。但當玉耶知道公公有這樣用心時,她就哭鬧不休,口口聲聲的鬧著要帶自己的東西回歸娘家。
  
  須達長者知道教化玉耶,除了佛陀以外,是誰也沒有辦法,但玉耶就最不高興和佛陀相見,最不願意聽佛陀說法,這有甚麼辦法呢?
  
  有一天,須達長者懷著無可奈何的心情,到祇園精舍求見佛陀,對佛陀稟告道:
  
  『慈悲的佛陀!我今天有一件事情不能不來請佛陀相助,本來家醜不可外揚,但佛陀是我們眾生的慈父,惟有佛陀的智慧威德,才能調伏剛強難化的眾生。
  
  『佛陀!弟子一共生有七個兒子,六個兒媳都能孝順賢慧,唯有第七個兒媳玉耶,長得絕頂聰明美麗,但她驕慢異常,時時出言不遜,侮辱尊長。
  
  『我們本想常帶她來請佛陀開示,但愚癡遮蓋她的心靈,她非但不信,而且毀謗佛陀。她以為人生就是享樂第一,美貌第一,愛情第一,除此她什麼都不願關心。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可想,只得請求佛陀慈悲,為度化我這頑強的兒媳想個辦法。』
  
  佛陀察知須達長者的心,當即說道:
  
  『玉耶既不願前來,你又對她這麼愛護關心,那麼,我明天就到你府上去訪問一趟吧!』
  
  須達長者聽佛陀說要光臨他的家裏,驚喜感動得老淚橫流,當即奔向佛陀座前,頂禮佛足。
  
  佛陀帶領弟子,到達精緻的長者府中,長者夫婦,以及七子六媳都出來環繞佛陀三匝,以示歡迎,獨有玉耶逃避佛陀,不肯出來。長者命第七公子去叫她,但他回來說玉耶不在房中,長者心裏非常感到對不起佛陀。討娶這不賢慧的兒媳,而且辜負到佛陀的慈悲,這是全家的恥辱!但佛陀卻不以為意,反而安慰長者道:
  
  『你心中不要難過,等一會玉耶自會出來。』
  
  佛陀說後,身上像是放出萬道金光,照得所有的牆壁如透明的玻璃,大家這時都看到玉耶偷偷在佛陀身後的門縫裡偷望著佛陀。玉耶對佛陀雖有反感,但一見到佛陀的相好光明,過去的反感都一掃而光。她知道自己的身體已隱藏不住,只得出來站在佛陀的身旁,低著頭,不敢仰望佛陀的慈顏。
  
  佛陀沒有彎曲,心平氣和的說道:
  
  『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姣美,不名為美人,更不值得驕傲,而心行端正,有貞靜幽嫻的女德,受人尊敬,方可名為美人。姿容的秀麗,雖然可以誘惑迷醉愚人,但不能夠受人尊敬,不能夠叫人見到歡喜。女人如花似的面孔,柳枝似的身腰,雖然可以適宜作他人的玩具,但以此並不能算做很好的人。生為女人之身,注定她就具有三種缺陷和十種業障。三種缺陷是:
  
  『第一、在童年的時候,受著父母的管束,不能像男孩子那麼任性自由。
  
  『第二、出嫁以後,凡事要聽丈夫的吩咐,處處要依賴他人,自己沒有自由。
  
  『第三、到年老白髮龍鍾時,常給不孝的兒媳呵斥,阻礙一切自由。
  
  『除此三種缺陷以外,女人還有十種業障:
  
  『第一、出生的時候,因為父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每見生下女孩,心中就厭惡不喜。
  
  『第二、在養育期中,父母認為女孩子不是自家之人,所以不盡心撫育。
  
  『第三、女子長大時一定要出嫁他人,為著結婚之事,使父母掛心。
  
  『第四、做女子的人,心常畏懼,不敢見人,每見人時,總是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第五、女子長大時,一定要別離父母,委身他姓,自己不能做主。
  
  『第六、女子懷妊時,身體種種不安,大腹便便,苦不堪言。
  
  『第七、女子生育孩童,疼痛難忍,難產之事,時有發生。
  
  『第八、女子一切要仰仗丈夫,心存恐懼,時刻掛心失去丈夫之愛。
  
  『第九、女子生性愛好虛榮,化妝打扮,浪費時刻,其實身常不淨,多於男人。
  
  『第十、女子心多猜疑嫉妒,好談是非,喜怒哀樂,身心恆常不得自在。
  
  『玉耶!女子有這種種業障缺陷,面容雖是美貌,但有甚麼值得向人驕傲?而且,青春美貌是暫時不實的東西,聰明的人絕對不願以此向人炫耀!』
  
  玉耶靜靜的聽著佛陀的法音,句句都擊中她的心,她畏縮的望望佛陀,問道:
  
  『那麼,女人怎麼做才好呢?』
  
  佛陀知道玉耶驕橫散慢慣了的心,此刻已收回來,所以又再慈和的說道:
  
  『玉耶!你問我女人怎麼樣做才好,我告訴你,你現在是人家的妻室,做人妻室的女人,應要奉行五道:
  
  『第一、要作母婦:敬愛丈夫,要有如父母愛護子女之心。
  
  『第二、要做臣婦:要把丈夫當做君王看待,自己猶如臣下。
  
  『第三、要做妹婦:視丈夫如同胞的兄長,夫婦要相敬如賓。
  
  『第四、要做婢婦:侍奉丈夫,有如婢女侍奉主人,常存恭敬尊重的心。
  
  『第五、要做夫婦:和丈夫要永遠孝養父母翁姑,和睦親族。夫婦要有恩愛之情,要有親愛之實。形體雖異、誓不二心,接待賓客,勤治家事,不談他人是非,不道人之長短。
  
  『玉耶!做婦女的對待丈夫要有上說的五種態度,除此以外,更要進一步奉行五善去除四惡,五善就是:
  
  『第一、早起梳頭洗面,遲睡當心門戶火燭,不可推諉別人。
  
  『第二、丈夫斥責,忍耐慎口,不可懷恨在心。
  
  『第三、一心守夫,唯恐不及,不可再生邪念。
  
  『第四、常願丈夫長壽,丈夫遠離時,整理家務,不可再懷二心。
  
  『第五、不念丈夫惡,常記丈夫的好處,有美味必先奉敬丈夫,不可先嚐。
  
  『奉行五善以外,還要去除四惡:
  
  『第一、未黑先眠,日出未起,丈夫斥責,反言相譏。
  
  『第二、美味先嘗,惡食與夫,對夫異心,常存邪念。
  
  『第三、不治家事,耽於遊戲,蒐人長短,說人壞事。
  
  『第四、愛慕虛榮,爭奇鬥妍,憎恨親族,賤視他人。
  
  『玉耶!婦女若能奉行五善,眾人愛敬,受人讚譽,禍不降臨,德及子孫;若是犯此四惡,夫家不喜,自身多災;現世之身,不得安穩,萬項事情,不能稱心。玉耶!你希望做行善的婦人呢?還是希望做行惡的婦女呢?』
  
  玉耶聽佛陀說後,感動得流淚道:
  
  『我錯了!我真是愚人,我聽了佛陀的教化,像從夢中醒來似的。佛陀!請容我懺悔,以後我一定善盡婦道,不起驕慢愚癡之心。』
  
  佛陀歡喜讚歎道:
  
  『做人誰能無過呢?知過必改,就是聰明的賢人了。』
  
  玉耶最後哀求佛陀為她授說六重二十八輕戒,她願世世生生,作一家庭佛化的優婆夷,須達長者的全家,也都為她祝賀新生。

 

第卅八章 善生長者歸佛化

佛陀有一次從憍薩彌羅國順著恆河的流水,進入摩竭陀國的羅閱祇城內。這時城內有一位富家的公子,早上起來就來到郊外園中,先濕了衣服,然後濕了頭髮,恭敬合十,先向東方禮拜,然後再向南西北方,以及上方下方頂禮。
  
  佛陀有一天在托缽行化的途中,無意中見到這禮拜六方的男子,佛陀慈悲關切的向前問道:
  
  『善男子!你叫什麼名字!你為什麼早晨出城,披髮濕衣,向東西南北上下諸方禮拜呢?』
  
  那個男子望望佛陀,驚奇的說道:
  
  『呵!佛陀!我早就知道您,可惜我無緣聽聞佛陀的教法,我的名字叫做善生,剛才佛陀問我,為什麼要向東南西北上下諸方禮拜,因為這是我父親去世時的遺言,為著孝順尊敬我的父親,所以我每日必須禮拜六方。』
  
  佛陀慈悲而莊嚴的對善生道:
  
  『善生!你所禮拜的六方,只有名稱,在宇宙虛空之中,那兒有東南西北的方向?在我的聖賢法中,也禮拜六方,但不是你所拜的六方。』
  
  善生懷疑的問道:
  
  『佛陀!怎麼樣才是禮拜聖賢法中的六方呢?請佛陀慈悲給我指教!』
  
  佛陀就靜靜對善生說教道:
  
  『善生!你誠懇的心情我已知道,我很高興向你說教,你要用忘我的心來思惟我的教法。
  
  『善生!做人先要知道四種結業,什麼是四種結業呢?
  
  『一、知道殺生是殘忍的惡習。
  
  『二、知道盜竊是損人的行為。
  
  『三、知道邪婬是痛苦的根源。
  
  『四、知道妄言是虛偽的欺騙。
  
  『善生!做人更要不於四處作惡行,那四處?
  
  『一、永無滿足之自私的貪欲。
  
  『二、嫉妒驕狂之惱怒的瞋恚。
  
  『三、所作行業之後果的恐怖。
  
  『四、執斷執常之我見的愚痴。
  
  『善生!人若有這四種惡行,名譽日減,人不喜見,如同下旬的月亮,一天一天的減少;假如能夠離開這四種惡行,名譽日增,受人尊敬,像上旬的月亮,一天一天的增滿。
  
  『善生!有六種損財造業的事不要去做,那六種損財造業的事呢?
  
  『一、耽緬於酒。
  
  『二、喜好博戲。
  
  『三、閒遊放蕩。
  
  『四、迷於歌舞。
  
  『五、愛交惡友。
  
  『六、懈怠懶惰。
  
  『善生!耽緬於酒的人,常有六失:一是散失財帛,二是常生疾病,三是愛好鬥爭,四是惡名流佈,五是瞋恚粗暴,六是智慧日損。
  
  『善生!喜好博戲的人,也常有六失:一是財產日耗,二是雖勝生怨,三是智者所責,四是人不敬信,五是為人疏外,六是生盜竊心。
  
  『善生!閒遊放蕩的人,亦有六失:一是不護自身,二是不護子孫,三是不護財貨,四是常自驚懼,五是諸苦纏身,六是喜生虛妄。
  
  『善生!迷於歌舞的人,亦有六失:一是歌在何處,二是舞在何處,三是琴瑟在何處,四是講說在何處,五是鼓樂在何處,六是聚會在何處。
  
  『善生!愛交惡友的人,亦有六失:一是方便生欺,二是好喜屏處,三是誘他家人,四是圖謀他物,五是財利自向,六是好發他過。
  
  『善生!懈怠懶惰的人,亦有六失:一是不肯作務,二是不肯勤修,三是喜好美味,四是妄想紛飛,五是受人輕視,六是事業無成。
  
  『善生!耽緬於酒乃至懈怠懶惰的這六種損財的業是不能去造作的,假若去造作,家財一定日日損減,名聲一定漸漸受人批評。
  
  『善生!復有四種像是親朋好友的樣子,但實如怨家,這是應當覺察了知,那四種怨親呢?
  
  『一、有貪欲而假畏伏的人。
  
  『二、有所求而說美言的人。
  
  『三、有諂諛而來敬順的人。
  
  『四、有圖樂而來交友的人。
  
  『善生!有貪欲而假畏伏的人,第一你給他少了他望多,第二他給你小利要你報酬大利,第三畏懼你而勉強來親近,第四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善生!有所求而說美言的人,第一無論你的行為是善是惡,他都順從,第二等你有難的時候他就離開,第三見人有善事而來求助,他便密為隱藏,不使你知,第四見有危險的事情發生,他便排擊你而忘記恩惠。
  
  『善生!有諂諛而來敬順的人,第一見你有不好的行為他不勸諫,第二見有善事可作他不協助,第三見到有利可得的事他便趨承逢迎,第四見到有義無利的事他便後退。
  
  『善生!有圖樂而來交友的人,第一有喝有吃的時候和你為友,第二有賭博遊戲的時候才和你為友,第三有有淫逸放蕩的時候才和你為友,第四有歌舞出遊的時候才和你為友。
  
  『善生!前四種惡友要遠離,因為那些朋友只會自己墮落,我現在再告訴你有四種益友可親,那四種呢?
  
  『一、見非即來勸止。
  
  『二、有同情慈愍心。
  
  『三、樂於幫助他人。
  
  『四、苦樂皆不相棄。
  
  『善生!見非即來勸止的益友,有四事可貴;第一見你為惡,則能遮止;第二為人正直,可作模範;第三慈心愍念,常思助人;第四示人善路,指導迷津。
  
  『善生!有同情慈愍心的益友,有四事可貴,第一見你獲得利益則代為歡喜,第二見你錯犯惡行則代為憂急,第三稱人名譽道德不言人非,第四見人說惡便能制止。
  
  『善生!樂於幫助他人的益友,有四事可貴,第一護你不令放逸,第二護你不令失財,第三護你不令恐怖,第四對談常作忠言。
  
  『善生!苦樂皆不相棄的益友,有四事可貴:第一永不揭發朋友秘密,第二災危之時永不捨離,第三為朋友願犧牲生命財寶,第四常相教誡,濟其恐怖之事。
  
  『善生!你要用聰明的慧眼,去認識這四種益友,和他們相交,人格自會提高。要知賢能的人,他有純潔清淨的心,有正當的行為,像燈火的光輝,可以驅除黑暗。蜜蜂很勤勉的採蜜而富足,螞蟻不懈怠的工作而積蓄,我望你散去這十分之二的財寶而來交諸善友,以十分之二維持生活,以十分之二經營商業,以十分之二供養三寶,以十分之二積餘以備意外之災。』
  
  佛陀慈悲的法語,像迷途上的指南,聽在善生耳中,他好像窮人遇寶,好像黑暗中見到光明,他五體投地的向佛陀頂禮,並對佛陀說道:
  
  『佛陀!您真是偉大崇高的佛陀,您的指教,沒有一句不有益於我們人生,您才是我們人間真正的導師。佛陀!我慚愧懺悔,我怎麼到今天才拜見佛陀,我現在願意把過去的一切迷妄捨去,請佛陀指教我,在佛陀的賢聖法中應如何來敬禮六方?』
  
  佛陀知道善生誠實的心,當即說道:
  
  『善生!在我的聖賢法中,亦當禮敬六方,是那六方呢?
  
  『一、父母為東方
  
  『二、師長為南方
  
  『三、夫妻為西方
  
  『四、親朋為北方
  
  『五、僮僕為下方
  
  『六、沙門為上方
  
  『善生!若是為人子者,當以五事侍奉東方的父母: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所有為,必先稟白;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立宗祠守遺產,父母死後要布施。做東方父母的亦應以五事對待子女:第一、教育子女,不讓為惡;第二、指其善處,使有高尚品格;第三、慈愛入骨,教其廣博學問;第四、善為婚嫁,務使滿意,第五、隨時供給所需,協助事業成就。父母子女若能如此,則彼方安穩,沒有憂畏煩惱之苦。
  
  『善生!弟子敬奉南方的師長,亦有五事:第一、師來時起立歡迎,善為承順其意;第二、禮讚供養,恭敬受教;第三、尊重仰戴,不違其意;第四、師有教敕,敬順無違;第五、從師明理,善持不忘。做南方師長的亦應以五事愛護弟子:第一、順法調御,以愛教導;第二、誨其未聞,增廣知識;第三、隨其所問,令善解義;第四、示其善友,樂於交遊;第五、盡己所知,誨授不吝。師長弟子若均能如此,則彼方安穩,無諸憂畏煩惱之苦。
  
  『善生!為人夫者敬愛西方的妻子有五事:第一、相待以禮,相敬如賓;第二、守貞不二,使妻信任;第三、衣食隨時,不使缺乏;第四、威嚴不褻,體貼其愛;第五、委付家內,悉任主使。西方的妻子亦應以五事愛敬其夫:第一、早晨先起,打掃家內;第二、請夫先坐,然後入席;第三、和言愛語,不談粗言;第四、敬順其意,不可違背;第五、先承意旨,而後作為;夫妻若能如此,則彼方安穩,沒有憂畏煩惱之苦。
  
  『善生!為人當以五事親近對待北方的宗族朋友;第一、若有缺乏,布施給濟;第二、溫和愛語,恭敬禮遇;第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第四、困難之事,助其成就;第五、誠實相待,不可欺騙。宗族朋友亦應以五事對待其人:第一、不令放逸,常常鼓勵;第二、不令失財,勸其惜物;第三、不令恐怖,助長其威;第四、屏相教誡,不令作惡;第五、常相稱讚,隱惡揚善。宗族朋友若能互相如此對待,則彼方安穩,沒有憂畏煩惱之苦。
  
  『善生!做主人的當以五事對待下方的僮僕:第一、每呼使役,莫令過份;第二、飲食以時,彼饑如己;第三、勞動定時,有暇令息;第四、病與醫藥,速令康復;第五、多餘財物,常為賜予。做僮僕的亦應以五事敬對主人:第一、早起作事,勤勞為本;第二、為事周密,絕不敷衍;第三、不與不取,忠實事主;第四、工作熱心,次第完成;五、稱揚主名,說其善事。做家主及僮僕的若能互相如此對待,則彼方安穩,定無憂畏苦惱之事。
  
  『善生!做檀越的人,當以五事奉敬上方的沙門:第一、身常行慈,不殺不盜;第二、口常行慈,不說妄語;第三、意常行慈,不貪不瞋;第四、供養四事,不令缺少;第五、門不制止,自由進出。沙門亦當以六事而教授檀越:第一、善為防護,不令為惡;第二、指授善處,多作好事;第三、教懷善心,不起惡念;第四、未聞令聞,常教正法;第五、聞者令解,多施法益;第六、多為講說,得救之道。做檀越的和做沙門的若能如此相待,則彼方安穩,定無憂畏苦惱之事。
  
  『善生!禮拜這聖賢法中的東方父母,南方的師長,西方的妻子,北方的親友,下方的僮僕,上方的沙門,則行為端正,心離頑愚,努力工作,精進行道。他一定更會廣交善友,親近善知識,多行慈悲喜捨,發四無量心,多作布施愛語,行四攝法,這才是真正的孝養之心。』
  
  善生聽了佛陀的教示,開智慧眼,無量歡喜,信受奉行。他當即皈依佛陀,從此捨棄他過去那愚昧的禮拜六方,做了三寶的信者。

 

第卅九章 摩登伽女出家證聖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長得最年輕最漂亮的是阿難尊者,他有莊嚴得如滿月似的面容,有清淨得如蓮花似的眼珠,加之他非常聰明伶俐,佛陀所有應機的說法,聽到他的耳中,他就不會忘記。
  
  他是很得佛陀的歡心和重視的人,常受佛陀的稱讚,也常帶給佛陀的麻煩。
  
  有一次,阿難從不觸民村莊托缽乞食回來的途中,見到路旁的井邊,有一個奴隸階級的年輕姑娘,正在汲水。一看她的打扮,就知道她是被人認為賤族的女人。但阿難對她並沒存鄙視的心,他因為口渴,希望這位姑娘布施他一缽清淨的井水。
  
  這個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因為自己是下賤種族的身份,不敢把水呈獻給阿難,她嬌羞的說道:
  
  『阿難比丘!我早就認識你,我對你早就發生敬仰,現在並非我可惜把水供養你,但因我是被人視為首陀羅的女子,供養你的水於你王族的身份反而不好。』
  
  阿難擺擺手勢,搖著頭說道:
  
  『沒有關係,你不要把我看作普通的人,我是沙門,我看誰都是平等。在我的心裏,是沒有貴賤的區別,請你給我一點水,我實在口渴得很!』
  
  摩登伽女聽後非常歡喜,很恭敬的用雙手捧水給阿難,阿難一點沒有輕視她的心,他對摩登伽女,很有禮貌的點頭答謝,摩登伽女因此銘感五內,她再看看風度翩翩的阿難,不由自主的生起愛慕的心。阿難吃好水歸去的時候,她目送著阿難的背影,一縷情絲,萬分愛戀,摩登伽女感到若有所失的神魂飄蕩起來。
  
  從此以後,摩登伽女在家中像是失去人生的樂趣,終日不是憂鬱,就是沈思,眼看著花一樣的嬌容日見消瘦,她的母親放心不下,再三盤問她究竟有什麼心事。
  
  摩登伽女想不告訴母親也不行,因此她就坦白的向母親說道:
  
  『佛陀的弟子當中,有一個比丘叫做阿難,我前幾天見到他以後,現在怎樣也不能忘記。他已經佔有我整個的心房,沒有他我感到生活無聊,人生也沒有意義,我懇求母親為我設法。』
  
  母親聽後,皺著眉,很不以為然的說道:
  
  『關於你終身的婚姻大事,有兩種人,我的力量是沒有辦法:一是斷除愛欲的人,二是已經死去的人。聽說大聖佛陀是有崇高道德的聖者,他的弟子都已斷除愛欲,現在全印度的國王、學者、人民,大都信仰佛陀,我對於你有這樣癡想,感到沒有辦法可想。』
  
  摩登伽女低下頭,說道:
  
  『我看阿難不是斷欲的人,他對我像似很多情的樣子,沒有他,我是不願再生活下去。』
  
  母親很愛她的女兒,她左思右想以後,告訴摩登伽女,要想阿難招親,除非學會娑毘迦羅先梵天咒迷惑阿難,使他矇蔽智慧以外,除此沒有再好的辦法。
  
  魔咒有效無效,這是不知道的,不過,阿難不能忘情摩登伽女,也是事實。
  
  又有一天,阿難托缽經過摩登伽女的門前,摩登伽女很有禮貌的向阿難問訊,並柔和嬌媚的向阿難說道:
  
  『阿難比丘!我的家中散花燒香,灑掃得非常清淨,都是為著歡迎你的光臨。今天請你賞光,到我的家中坐坐,受我的供養。』
  
  阿難猶預不決,不知如何應答才好,摩登伽女的母親在旁也幫忙慫恿,表示要阿難到她家中去坐。阿難身不由自主的進去,摩登伽女大喜,但阿難的心中卻暗暗啜泣。
  阿難知道自己被美色誘惑,他的心裏很是矛盾,理智與情感發生強烈的衝突。摩登伽女嬌柔作態,淫躬撫摸,正當阿難將毀戒體的千鈞一髮之時,他像受到佛陀光明的攝受,智慧的心靈即刻生起,他終於勇敢的擺脫摩登伽女的糾纏,奪門逃回祇園精舍。
  
  摩登伽女不是這樣就算,她更積極進行誘惑阿難的企圖。她穿起華麗的衣服,裝飾得珠光寶氣,在祇園精舍的左近等候阿難。女人愛情的一念,比什麼金屬的鐵質還要堅強。
  
  有一次阿難從祇園精舍出來,摩登伽女非常歡喜,她跟在阿難的後邊走,阿難想用法子離開她,但她一步一跟的隨在身後。阿難覺得她可恥,即刻就回到祇園精舍。適巧第二天是四月十五日,是佛陀規定雨安居開始的一天。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個月中,佛陀和弟子們不會出外,摩登伽女焦急的,癡癡的等過七月十五日,當阿難出來托缽時,她又跟隨在阿難的身後。阿難沒有辦法,回到祇園精舍時,在佛陀的座前跪下說道:
  
  『佛陀!旃陀利的女子摩登伽女誘惑我,我到甚麼地方,她都跟隨到甚麼地方,請佛陀慈悲幫助我怎樣才能離開她?』
  
  佛陀微笑著說道:
  
  『阿難!你為甚麼給一個女子弄得這樣沒有辦法呢?這都是你過去只重多聞,不重戒行的關係,一旦聲色的境界逼來,就覺得無力抵擋。我可以幫助你,你不要掛念,但以後你不要再找這些麻煩,也不可有這樣的存心。』
  
  佛陀說後,叫阿難去把摩登伽女引來,阿難奉命走出祇園精舍,見到摩登伽女還在門外徘徊,阿難向前問道:
  『你為甚麼老是跟隨在我的後面?』
  
  摩登伽女一聽到阿難的問話大喜,她撒嬌著說著:
  
  『你真是一個獃子,這個問題為甚麼要用口說出來?你又不是不知道,當初你向我要水吃時,你說的話是多麼溫柔甜蜜,你對我的態度是多麼多情有禮。後來你光臨到我的家中,我已願意把我的一顆心完全奉獻給你,那知道你又不別而逃。你我有的是青春美貌,我要你和我共同享受人生的樂趣,任是海枯石爛,我對你的愛情都沒有變的時候。』
  
  阿難像是不敢看摩登伽女的樣子,他害羞似的說道:
  
  『我的老師救世主佛陀要見你一次,你跟我來,佛陀會為我作主!』
  
  摩登伽女猶豫一下,想到佛陀會作主,她終於鼓大勇氣竟忘記羞恥,跟阿難走到佛陀的座前。
  
  『你是想和阿難結婚嗎?』佛陀直接的問。
  
  『是的!』摩登伽女兩手放在胸前,低著頭回答。
  
  『男女的婚姻,應該要父母的許可,你可把你的雙親請來相談嗎?』
  
  『我的雙親已經許可,我的母親也曾見過阿難,佛陀如果不信的話,我即刻可以回去把我的母親請來!』
  
  摩登伽女回到家中,把母親帶到祇園精舍,向佛陀行禮說道:
  
  『佛陀!我的母親拜見您!』
  
  佛陀問摩登伽女的母親道:
  
  『你是允許你的女兒和阿難結婚嗎?但阿難已是一個比丘,你應該先讓你的女兒出家一次再和阿難結婚好嗎?』
  
  摩登伽女的母親回答佛陀道:
  
  『可以照這樣做,我很歡喜。』
  
  佛陀吩咐道:
  
  『那麼,你回去吧,把摩登伽女留在這裏。』
  
  摩登伽女的母親走後,佛陀又對摩登伽女說:
  
  『你既願和阿難結婚,那你先要出家一次,你要精進修行,等到你的道心能和阿難相比的時候,我再為你們舉行結婚典禮。』
  
  因此,摩登伽女為著一心要做阿難的妻子,她很高興剃髮染衣,很熱心的聽聞佛陀說教,很精進的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比丘尼的教團中和師姊妹們共同營著佛化的生活。
  摩登伽女的心,一天一天的安靜下來,她這時候才知道過去執著愛情實在是可恥的行為。
  
  佛陀常常宣說五欲是不淨之法,是眾苦之源。愚痴的飛蛾,自己投火燒死;無知的春蠶,自己作繭自縛。如果去除五欲之念,內心才能清淨,生活才能安寧。
  
  摩登伽女漸漸的已體會到自己迷戀著阿難,完全是不善不淨的思想,她很後悔,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淚懺悔著說道:
  
  『偉大的佛陀!我現在已經完全從糊塗的夢中清醒過來,我不會再像往昔那樣愚癡胡來,我明白我此刻所修證的聖果,也許超過阿難比丘。我很感激佛陀,佛陀為度化我們這些愚痴的眾生,真是用盡種種的苦心與方便,請佛陀慈悲憐憫我,准許我的懺悔,我願永遠踏著佛陀的足跡,走向真理的領域,服膺佛陀的教化,做一個真理的使者!』
  
  佛陀微笑著很滿意的回答道:
  
  『摩登伽女!很好!我早就知道你會有今天的成就,你的根機很利,今後你是不要我再煩心了,佛陀很為你高興。』
  
  摩登伽女轉禍為福的佳話,在僧團中留下了千古美談!
  
  但是,當時的社會並不這樣想,他們以為尊貴大聖佛陀,准許一個下賤的首陀羅族的姑娘加入聖人集合的教團,這是怎樣也說不過去的事。一般普通的信眾,都十分感到不快,尤其異教徒或背叛佛陀的人,都以此做攻擊佛陀的材料。教團的內部,也有時發出不滿的怨言,阿難聽到這些風聲閒言,心中非常難過,但佛陀心平氣和的沒有兩樣。
  
  佛陀的心中,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沒有種族階級的懸殊,佛陀初成道時就發出四姓平等的宣言。佛陀有正思正行,佛陀是不怕人誤解的大覺者,世間上的人見解思想有錯誤的時候,但佛陀的正覺卻是沒有錯的時候,真理畢竟永遠是如此。有一天,佛陀集合僧團中不滿首陀羅族出家的人說教道:
  
  『你們都是我的弟子,我是海洋,你們是百川。如果百川流入海洋,那些百川就沒有昔日的名稱,昔日的系統,唯有以海洋呼之。像你們大家,以前有貴族、婆羅門、吠舍、首陀羅的階級分別,但一旦出家,順我的教,依我作弟子,進入一無所住的生活,以前的名字,以前的階級,完全去除,一律稱呼沙門或比丘。我平時叫你們把愛要施給一切有生命的眾生,你們現在連和自己同一立場身份的人類,都有這彼此貴賤的分別,那你們救度一切眾生的宏願,如何去實踐呢?』
  
  諸比丘聽佛陀的訓示,都深懷慚愧,低頭不語。
  
  僧團中是這樣,再說到社會上的非難,比僧團中像更嚴重。非難的風聲,傳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也驚怕起來。為著教團的名譽,王的內心非常不安,他即日帶領大臣到祇園精舍來,想對佛陀貢獻一些忠言。但當他頂禮佛陀後,佛陀即對他說道:
  
  『大王!你來得很好,我也想有幾句話告訴你。世間上的批評,有時候不一定依著道理,他們只是依著相習的我見出發。政治應該要接受民眾的批評,真理卻不是人人所能懂得。
  
  『首陀羅的女子出家,正如當初我允許優波離做比丘一樣。我是作三界的導師,每一個眾生,他只要具備善根,與佛陀有緣,佛陀一定攝受他,不遺棄他。
  
  『學佛的人,要淨化自己的身心,要強化自己的道念,用污穢的心,不成熟的見解,來批評論斷事情,大王!你說,應該依著甚麼去作才好?
  
  『我知道大王今日是為社會上對我允許首陀羅族的女子出家的風評而來,我現在告訴大王,講話的人給他們去講好了,遲早他們會有明白的一日。』
  
  波斯匿王本來想勸諫佛陀的,但佛陀倒先開示波斯匿王。波斯匿王聽佛陀的開示後,更加恭敬佩服佛陀,他帶著清淨的心回入王宮。
  
  摩登伽女出家後的不久,即證得四聖果中最高的阿羅漢果,很多的比丘見到她都很慚愧!她的美德聖行傳揚出來,社會上的人也很感動,大家對她都生起恭敬供養之心,但社會上這時候卻很少有人記得先知先覺者佛陀當初的用心了!

 

第四十章 最初的迫害

 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沒有罪惡不知道善美,大覺佛陀的僧團中,遭遇種種的迫害,那像是注定的天經地義之事。然而每次中傷與迫害,反而助長佛陀的威望,佛法的宣揚。
  
  世間,永遠是正法與邪魔鬥爭的世間,正法越是興隆,魔王的迫害就越會加重。這是沒有可疑的,佛陀是信他的人的救星,是外道魔鬼的對頭,不能戰勝外道魔鬼,就不能成為佛陀。
  
  佛陀的弟子中有名叫婆悉吒的人,他們本是婆羅門的種姓,一向被人認為是特殊階級,有一天,佛陀就問他們道:
  
  『你們從前是婆羅門的種姓,現在對我的正法有著堅固的信心,跟隨我出家學道以來,婆羅門種姓的人,有譴責你們嗎?』
  
  婆悉吒當即答道:
  
  『對啦!佛陀!他們譴責得非常利害!他們說婆羅門是第一尊貴的人種,是從梵天的口中生出來,別的人種都是下劣的,他們怪我們捨去清淨的人種加入佛陀的教團之中。』
  
  佛陀像早就知道這些事,他心平氣和的解釋道:
  
  『婆悉吒!目前社會上所分的種族階級,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等等的不同,在職業上說,有政治、宗教、商業、勞工的分類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要以此形成階級,解說人種的優劣,卻是絕對錯誤。無論那一種,都是有善也有惡的。比方剎帝利種姓的當中,殺生、偷盜、邪淫、詐偽、兇惡、貪欲,嫉妒、瞋恚、邪見,行這些惡業的人很多,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中,行這惡業的不少。不善的行為,有不善的果報,雖說是婆羅門種,也不能避免這因果的定律。假若說,婆羅門中沒有行此惡業的人,說他是第一人種倒也可以,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作善的因,有善的果,這不限於婆羅門,什麼種族都是一樣。
  
  『你們看,現在的婆羅門,和古代的已不一樣,他們娶妻生子,和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他們說是梵種,是梵天口中生出來的,這叫做妄語。
  
  『婆悉吒!你們要知道,無論那一種姓中,剃除鬚髮,穿著法服,精進修道,都可以成就聖果,成就聖果的叫阿羅漢,阿羅漢才是清白的、第一的!』
  
  佛陀四姓平等主張,生佛一如的理想,像萬道金光,照得外魔膽兢心驚,這更加重他們陷害佛陀的決心。由婆羅門而來皈依出家的婆悉吒等,聽聞佛陀的法音,歡喜信受,當然鼓著更大的勇氣,邁向正道真理的前程。
  
  在佛陀這樣說法以後的不久,舍衛城的婆羅門諸外道,眼見佛陀的僧團勢力有如日月之光的增大,他們心中嫉妒的火燄熾烈的燃燒著,他們計劃著一定要中傷佛陀而後才稱心如意。計劃的結果,他們用金錢財帛買動一個名叫戰遮的少女,叫她跟隨舍衛城的信眾到祇園精舍聽聞佛陀說法,有一次聽法回城中以後,戰遮女又穿著美麗的服裝,手執鮮花,向祇園精舍而去,她偷偷的住宿在外道的修道院中,第二天早晨,舍衛城的民眾往祇園精舍禮拜佛陀,正當他們到達祇園精舍的時候,戰遮女就從祇園精舍的方向對面走來,大家為她問候早安,她回答說,她昨天是住宿在祇園精舍的香殿之中。
  
  戰遮女這麼回答後的七八個月,腹部用帶子在內衣中繫著一個小木盆,有一天正當佛陀在法座上說法的時候,戰遮女打扮妊婦的妖態,也加入在聽眾之中,正當佛陀說法時,她突然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對佛陀責問道:
  
  『你說法的辯才倒是無礙,但現在我要問你,你既和我發生夫婦的關係,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替我建造產室?你捨棄我不顧,真是一個沒有情義的人!』
  
  戰遮女這麼說後,聽眾之中就是信仰很深的人,也都大驚失色,佛陀卻威嚴不動的閉目坐在法座之上,就在這時候,戰遮女繫在身上的木盆忽然撲通一聲往地下一落,惡毒的計謀揭穿以後,她這才羞慚的抱頭鼠竄的往祇園精舍的外面逃奔,佛陀仍然像沒有事似的繼續說法。
  
  外道的惡謀被揭穿以後,他們還是執迷不悟,不知回頭,又第二次的企圖用女人來陷害佛陀,外道當中有一個少女名叫孫陀利的,受了外道首領的囑託,早晚很勤的在祇園精舍進出,數日以後,外道之徒以金銀雇了凶暴的惡人數名,在一個夜中,當孫陀利行走在祇園精舍路上的時候,這一個可憐的女郎就被他們乘其不備時把她暗殺,死屍就當夜埋葬在祇園精舍附近的垃圾堆中,外道第二日向政府報告,請求搜尋,搜索的結果,在祇園的附近發現孫陀利的死屍,外道就到處揚言說,孫陀利和祇園中的人有不淨的行為,孫陀利不幸的被害,一定是為了桃色的糾紛。對佛陀及僧團有信仰的人,知道這是外道的陰謀,但如何才能洗淨這不白的冤枉,大家都非常憂心,他們把此事報告佛陀。佛陀聽後,就命令一個比丘到街上去告訴民眾說:『殺人是凶惡的行為,殺人是不可原恕的罪,既殺死人,又再誣賴他人,這是犯了殺人與妄語的二罪,造如此重大的惡業,遲早都會有不幸的惡報。』
  
  佛陀的僧團中,雖然不幸遇到這些迫害,但大智的佛陀,是有完美的聖格,是有清淨的自性,了解、信仰、皈依的人,自然懂得佛陀。舍衛城的波斯匿王,是信奉佛法的人,佛陀沒有表示,他是不敢懷疑僧團的不淨。他命令大臣,限期破案,務使真相大白於天下。佛陀說:「善惡因果,如影隨形」,不久,那些行凶的惡徒,接受外道的賞金以後,在酒店裏猜拳酗酒,因為分派賞金不平,發生口角之爭,因此全數被捕,一個也沒有逃脫,他們招供是外道所使,他們並非是主謀。波斯匿王下令逮捕外道門徒,以教唆殺人罪嚴刑宣判。事實詔告天下,因此舍衛城的外道,益發受民眾普遍的排斥。他們看佛陀的聖格有如須彌,更加崇高;佛陀的名望,有如日月,更加光亮。大家反而爭先恐後的來皈依到佛陀的座下,擁護佛陀。
  
  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沒有罪惡不知善美,佛陀聖法的流傳,有一部份就是人間的黑暗與罪惡幫著推動的。
  
  佛法的教難,僧團的迫害,並不到此就止,可以說,世間上一天有正法的流傳,一天就有迫害緊跟著而來。
  
  佛陀有一次教化到拘利城的時候,拘利城的城主善覺王,是耶輸陀羅的父親,因為他知道佛陀曾捨棄他的愛女而去出家學道,就懷忿在心。當佛陀托缽的途中,他帶著蠻橫的態度,阻攔著大路,公然的妨害佛陀的托缽。並且他更粗暴的對佛陀道:
  
  『您怎麼有臉面到我的城中來托缽?我要下令城民不要給您供養。您不要國家,不要父王,不要妻子,像瘋狂似的要入山修道。我城中的糧食雖多,可是我不能給一個不要國家,不要父王,不要妻子的人來受用,我要您即刻離開我所有的地方!』
  
  佛陀聽後沒有生氣,慈和的解釋道:
  
  『請你不要怪我,照你的話聽起來,你對我是不應該有誤會的。我的出家學道,並不是不要國家,不要父母,不要妻子,而是我把世界當為我的國家,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這是沒有辜負我的所願,我成就一切功行和福慧具足的佛陀,宇宙和我一體,我的慈悲遍於一切。你是拘利城的城主,你應該愛護全城的城民,而我是人間的佛陀,我應該要愛護一切眾生。
  
  『你有兒女情長的私愛,我很同情你的用心,可是,你在真理的佛陀之前,這種用心早就應該捨棄。請你仔細的想想,你就可以知道城市既不是你的,糧食也非你一人所有,你所有的是善惡行業。城民、糧食,你有離開的一日,善惡的行業卻時時跟著你。』
  
  佛陀的法語,善覺王聽後仍不覺悟,他對佛陀的無禮,佛陀雖慈悲的沒有懷恨在心,但每個人造作的業力,是不能逃出自作自受的因果定律,善覺王以後不到七日,就不幸的得暴病死亡。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