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版緣起
這部《釋迦牟尼佛傳》是民國四十四年完成的。在二十三年後的今天,這本書居然能夠不斷地再版,對我個人而言,這不能不算是一件既感動又慚愧的事。
二十幾年以來,學術界對於佛陀傳記的重新撰述,無虞上百種。翻譯成中文的也有好幾部。譬如美國高樂斯的《佛陀的綸音》,日本中村元的《瞿曇佛陀傳》,副島正光的《釋迦其人及其思想》,都是各擅特色的作品,都值得讀者參閱。
在佛陀傳記如雨後春筍的今天,拙作之所以願意重新印行,是有原因的。我是一個弘法工作者,我寫這本書時,並不是把佛陀當作一個普通歷史人物來描寫;在我心目中,他是我所信仰的教主,是娑婆世界眾生最值得皈依的導師。因此,在撰寫時我的心態是虔敬的、嚴肅的,我不唯自己親切地感受到佛陀深邃的智慧與無比的慈悲,更亟於把這種感受傳達給這一時代的國人。以這種心態所寫出的佛陀傳記,我相信與坊間那些學術式、或歷史式的佛傳有所不同。所以,在眾多信徒的建議之下,我終於答應再度印行這本書。
民國五十三年,本書印行第五版時,曾改用字體較大的新四號字重新排印,近十餘年所重印的都依據該版照相付梓,而部份錯字則未及校訂。此次則由依光同學發心校正一過,並增加若干幅圖片,對讀者當稍有裨益。
初版自序
我帶著感恩的心情,以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寫完這部佛陀聖傳。
我常常行腳在各地,有時甚至一個多月不能有時間給我動筆寫一個字,但因聖傳初脫稿的幾章在人生雜誌連載,在民本等四家電台的「佛教之聲」廣播,他們摧著續稿,我不得不加速完成。
我很慚愧,我還是凡夫的初學沙門,用凡夫的心情和知識本不能來敘述佛陀的生涯,因為凡夫寫佛陀,佛陀也要成為凡夫。我希望讀者了解:佛陀的偉大崇高,我實在不能寫出萬分之一。因此,我不得不向佛陀和讀者懺悔!
佛陀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一年多來,我沒有一天不禱告佛陀賜我智慧,讓我盡可能的把這部聖傳寫得盡善盡美。在我這段生命過程中。能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我引為無上的榮幸!
我在寫作中,寫到佛陀為我們眾生用心良苦的地方,眼眶中不自覺的就常常含著淚水,我為佛陀深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所感動。我的拙筆,不能讚美到佛陀!
在我們中國,能代表救世主佛陀的聖格,及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的慈心悲願,未曾出版一本比較像樣的白話文的佛陀傳記。五六年前,我就有撰寫佛陀聖傳的願心,總因參考的資料不夠而中止。寫佛陀聖傳,不是用想像力來寫的,不能說一句沒有根據的話。
等到我搜集中外佛陀聖傳達十數種之多的時候,再加之我身邊有一部《頻伽藏經》,我感謝佛陀的慈光庇佑到我,寫作實在是很順利的事。如馬鳴菩薩的《佛所行讚》、池田卓然的《新譯佛所行讚》、武者小路的《釋迦》、常盤大定的《佛傳集成》、高楠順次郎的《釋尊的生涯》等,給我寫作的方便不少,我像集合他們的大作,重新改寫一次,決不敢說是我的創作。
不過,每當我執筆的時候,有些地方,是佛陀的境界而不是凡夫的境界,我就覺得應該不要給讀者有不自然的感覺,我只想說這也是人,不過這是成了佛陀的人。就因為這樣,我想我對不起佛陀!
但是,如何讓那些自以為是知識份子,而卻是凡夫心的人,能來接觸到佛陀的心?我又不能不這樣寫。佛教中印刷流通的經書單行本很多,但讀者讀後除了能知道一部份佛理以外,他並不能認識佛教的全貌。在我想,知道佛陀,才能認識佛教!
佛教是什麼?從救世主佛陀的言行中才可以大概的知道。
我更祈禱佛陀:願您的慈光庇照到閱讀您偉大佛陀聖傳的人,願您賜福慧給他們,不要把這部聖傳當為文藝小說來讀,讓他們深深的思維您的言教,踏著您走過的步伐邁向光明解脫的世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世界佛教紀元二四九九年八月
星雲寫於宜蘭念佛會
第一章 序說
我們要想了解一個宗教的內容,以及一個宗教是否為我們人生所需要,則我們一定先要了解一個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們崇拜信奉?以及我們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們解脫人生的煩惱痛苦?我想:這是我們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課題。
因為我們信仰宗教,不單是暫時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心靈上的安慰,而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所以,當我們信仰宗教的時候,就要首先知道他的教主是否有歷史的可考?人格是否已臻完美之境?自性是否已經清淨?本身是否已經解脫?這些問題,都不容許我們忽視的。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他的父母,他經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淨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己經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我們皈投在佛教的懷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範。
救世主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最崇高偉大的聖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聖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第二章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社會
很多人都以為今日學佛的人,是逃避現實,消極厭世,這實在是誤解了學佛的本義。佛陀所以出家修道成佛,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解救自己生死苦惱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是為了救濟被壓迫的人民。我們如果知道救主釋迦牟尼佛住世奮鬥的經過,一定就會明白他實在是一位偉大的慈悲的革命者。
他革命的對象:一是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二是沒有究竟真理的神權宗教,三是生死循環不已的自私小我。
講到革命問題,世界上偉大的革命者其數雖多,但那些革命與佛陀的革命精神,實有天地的懸殊。
一般的革命家,雖然標榜著為民的口號,但人民並不因此而得到幸福,因為他們革命是源於瞋恨敵人,所以用出的革命手段都很殘忍。唯有佛陀的革命,完全是由於慈悲心腸的激發,他的革命是用慈悲覆護一切,感化一切,他不用暴力,行的是不流血的革命,這才是真正的革命。
一般的革命家,大都是由下而上的。他因為感到自身的不自由,不安樂,而才聯想到別人的不自由、不安樂,所以就起來推翻不合理的勢力。唯有我們的教主佛陀,他的革命是由上而下的,他本是貴為王子之尊,過著優裕的生活,照理他是用不著甚麼革命的,但他看到很多遭受壓迫的民眾,為了公理與正義,他不能不擺脫王子的虛榮,用一切眾生平等的真理來為那些被壓迫的可憐的人們代抱不平。
一般的革命者,都是向外革命而沒有向內革命,說明白一點就是向別人革命而沒有向自己革命。唯有我們的教主佛陀,他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自私的小我,都有生死之源的煩惱無明,為了求得真正自由自在的解脫,他不得不向五欲榮華富貴革命,捨離一切的愛染,去過平實的生活,這才是究竟的革命。
講到佛陀革命的對象,第一就得先要了解當時印度社會的組織,第二要了解當時印度的宗教和思想界,第三要了解自私小我的可怖!關於當時印度的宗教和思想界,在次章會說明;向自私小我革命,這在本傳裏處處都會說到,現在先來敘述當時印度社會的組織。
原來,在三千年前的印度社會,因為職業的分化和種族尊卑的觀念,形成了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關係。雖然同是征服者,卻又有貴族與平民的劃分;被征服者,那就是被公認的賤族,他們就是遭受歧視和壓迫的所謂奴隸。
征服者的第一階級是婆羅門,這就是古印度的宗教徒,他們為了維持自身的權利,和鞏固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把印度的社會分成四個階級,他們自己列在第一。他們的權威、橫暴,都靠了一卷《摩奴法典》,其他階級的種族,要無條件的信奉和接受。
由於印度當時產生了這一種特殊的階級,素來遊牧人民那悠悠春夢似的生活,像在碧綠海水上飄浮的小船被擊沈了。婆羅門用卑下的儀式、祭禮、梵咒,像枷鎖似的束縳了五印的人民。
第二個階級是剎帝利,這就是與婆羅門同樣被尊敬著的王族。這些王族,就和我國當初封建制度下群雄割據的時代類似。
自古的國王,都是世襲家的天下,國家的土地、財寶,都好像是王族的私有品,別的人民都好像為他們服勞役而生的,印度當然也不會例外。
第三階級是吠舍,這在我國就是所謂農工商的階級,他們受婆羅門和剎帝利權勢所壓迫,連受普通教育的資格都沒有,那是多麼的可憐!
第四階級是首陀羅,他們是被征服者,他們被公認是為了使役奴隸而生到這世間來的。婆羅門說他們是初到人間來受生,是一種最下賤的人。在婆羅門金科玉律的《摩奴法典》裏第八章第二百七十節、及二百七十二節就有這樣的記載:「初生的人就是首陀羅,假若他們以罵詈的語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斷他們的舌頭;假若他們舉再生人的名或姓出來侮辱,那就要用燒紅的鐵鍼插進他的口中;假若婆羅門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熱油灌入他的耳裏或口中。」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首陀羅地位的低落和生活的悲慘!
這以上就是印度當時的社會狀態。農工商以及當地的土人,在婆羅門和剎帝利的支配壓制之下,心中的懷恨是不難想像的。
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階級懸殊的社會裏,他自己雖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的,他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關於這個事實,後來到他成道時就有證明,他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的時候,就發出了「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平等主張,後來又有「四姓出家,同為釋氏」的四海皆兄弟的宣言,佛陀慈悲平等的主義,終於給數千年來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帶來了光明。
優波離本是一個首陀羅族中的剃頭匠,後來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奉為是十大弟子之一;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賤女,她為了愛戀阿難的美貌,受佛陀的感化而即刻證得阿羅漢果。由於這些事實證明,舊有的階級社會,不得不在佛陀大慈悲真平等的主義下失去統制者的力量!
第三章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思想界
印度是一個文化古國,因為群雄擁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極其發達,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有如我國春秋戰國時代。
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雖是非常發達,但又陷入十分混亂的狀態。因為,婆羅門教把傳習讚頌和儀式,認做是一種專有的東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詳密,義理說得十分幽玄,形成一種繁瑣的神秘作風。他們處處稱天意做事,任何事件都含著秘密。人民的智識總是要發展的,所以很容易引起脫離神話,走向理智去探索。後來有自然派的哲學興起,就宇宙物質方面加以說明的,如地論、水論、火論等;另有一派,就宇宙抽象觀念方面加以說明的,如時論、方論、虛空論等。從此各種思潮紛紛起來,複雜到極頂,一般人民,更是給這搞得混淆不清。在這個時候,很需要宇宙的究竟真理指出人生應行的大道;在這個時候,很需要有一種圓滿的革新宗教。佛陀生在這個時候,像一粒定水珠一樣,把一塘混濁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指示徘徊在岐途上的人們一條應行的大道。
因為那時的階級制度的不平,人的思想和生活極端的不自由,意志薄弱的人,在這階級制度之下,感嘆身世的不幸,多傾向消極方面;意志堅強的人,就對古宗教起了疑惑,暗地裏發生了反動的思想。加之婆羅門教徒,專橫暴戾,處處喪失人心。因此人們大都走上了兩個極端的思想,一個是順世享樂,一個是遁世苦行。順世享樂的物質樂觀主義,偏入於有;遁世苦行的精神厭世主義,傾向於空。這是當時思想界的矛盾,佛陀生當在這個時候,眼看著這思想界不正常的發展,他就盡力的排斥這兩種偏左偏右的思想。佛陀成道後對人生的說法,不偏於物質,也不偏於精神,而是發自一種緣起中道的思想。這種思想演為教說,救了當時的印度,也救了千萬年後的我們。
第四章 佛陀的家譜
起佛陀的家譜,先要知道釋迦族的來由。那還是在佛紀前二三千年的時候,居住在中亞細亞的雅利安民族,發起了一次移民運動,開始往印度和波斯移殖。起初印度當地其他的種族也曾作強烈的抵抗,因為雅利安人的體質強壯,皮膚白皙,終於征服了其中最有勢力而又體質矮小皮膚黝黑的達羅毘茶族。雅利安族因此控制了印度,在那裏建立許多國家,奠定了印度民族的基礎。這其中有名為釋迦族的征服者,就是這雅利安族的一派。
釋迦族的遠祖,其最初的王名叫眾所許,同姓相承到大善生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七世祖。大善生王有子名師摩懿,師摩懿有子憂陀羅,憂陀羅有子瞿羅,瞿羅生有一男一女,男名師子頰,女名耶輸陀羅。師子頰王生有四子,長子淨飯大王,就是後來釋迦牟尼佛的父王。
淨飯大王在他親族中迎娶了拘利族王國天臂城阿拏釋迦王的公主摩耶和其妹摩訶波闍波提為妻,摩耶夫人就是後來出家修行成道的佛陀的母后。
第五章 淨飯大王與摩耶夫人
在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建立在此,這就是有名的迦毘羅衛國。國王淨飯大王是釋迦族中的族長。他英勇能幹,智勝德高,自從做了國王以後,把一個迦毘羅衛國治理得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為他是一位威愛兼備的大王,所以很受臣民的擁戴。全國的人民,在他英明的領導之下,都豐衣足食,和平安樂的度著寶貴的歲月。
年輕的淨飯王,少年得志,在家中是一族的首長,在政治上是一國的領袖,因此,各國的公主,名門的千金,都在暗自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祝禱,都希望能嫁給這位年輕威武的國王。
終於,拘利族的天臂城主善覺大王,有一胞妹摩耶,長得端莊秀麗,儀態大方,加之她溫和賢淑的德行,更是遠近聞名。年輕的國王,美貌的公主,就這樣結了美滿的姻緣。
淨飯大王自從結婚以後,夫婦的感情,如魚得水,真似人間天上。
暑往寒來,秋去春至,日子像流水似的流著,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青春的年華,也隨著匆匆的歲月逝去。一向陶醉在歡樂裏的國王夫婦,在他們生活圈子裏,終於投進了一團暗淡的煩悶的陰影。
因為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結婚以來,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他們膝下還沒有生養一個嗣位的王子。
淨飯大王在處理國政之暇,回到宮中的時候,看看溫和賢慧的夫人,望望宮中寂寞的陳設,總是愁眉苦臉,怨聲嘆氣。
聰明的摩耶夫人,早就看出國王的心事。一天,賢慧的夫人就輕聲向淨飯大王說道:
『王呀!我們的年齡都漸漸的老了,至今膝下猶虛,而且你是一國之王,怎麼能少了一位王太子呢?』
『唉!...』淨飯大王皺起他的眉毛。
『王呀!我說,』摩耶夫人坐了靠近淨飯大王的身邊:『你不要老是像往日的固執,我望你能接受一次我的意見。自古以來,王者的宮庭之中,都有很多的妃子,你為什麼要廢棄這個慣例呢?你看,宮中除了我以外,其他的妃子就沒有一個。你趕快再多尋幾個如花的美人,她們說不定會為你生下一個可愛的王子。』
『不!』淨飯大王堅決的回答:『命運如果注定我沒有王嗣的話,就算我得到天下所有的女人,也是一樣。』
淨飯大王口頭是這樣說了,但心中的憂慮卻是與日俱增。
摩耶夫人,她是迦毘羅衛國的國母,她的相貌如同秋天圓滿的月亮,她的心靈如同池塘中清淨的蓮華。然而她不能為迦毘羅衛國生下王子,她不能為淨飯大王生下一位國家未來的主人,心中更是常常的感到煩悶與不安。
那是在摩耶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中,夫人舒適平和的睡在床上,她朦朧的睡夢之中,忽然見到有一位長得堂堂一表的人物,乘坐一頭白色大象,從虛空中慢慢走來,當走近夫人的時候,就從她的右協而進入了腹中,夫人一驚,從夢中醒來,方才知道剛才是做了南柯一夢。
夫人醒來以後,把這個夢告訴睡在身旁的淨飯大王,淨飯大王聽後,和夫人一樣,他們都感到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夢。
夫人自從做了這個夢之後,就和通常的女人兩樣。她每天幸福安樂的過著日子,沒有憂患,沒有苦惱,更沒有瞋怒、貪慾、和虛偽的心生起來。她不喜歡喧鬧的地方,每天只喜歡在空閑幽靜的林旁或水邊遊樂。
沒有過了多久,夫人把懷妊的喜訊告訴國王,淨飯大王這一聽之下,喜得真是心花怒放,他得悉了這個希望二十餘年的喜訊,把往日積鬱在心中的憂悶,完全掃除。
第六章 藍毘尼園中太子降誕
日子在歡樂中過去,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懷胎漸漸的滿足,但她還是照樣的喜歡到寂靜的郊野去散步。青枝綠葉的草木,潺潺有聲的流泉,夫人認為這都有助於人生的修養。一天,正在春末夏初的月圓之日,這是一個風和日暖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夫人向淨飯大王說明要到迦毘羅衛國的國都郊外的藍毘尼花園中去郊遊,並且也打算遊園後依著風俗應回母家去生產,淨飯大王聽後,想到夫人懷妊已經足月,回到母家生育,這是不可違背的風俗,但夫人為什麼還有這遊園的奇特的興趣和請求,他考慮一會,即刻命令更多的侍女,並親自護送夫人經過藍毘尼花園到她母家天臂城去。
國王和夫人到達藍毘尼花園後不久,夫人在一棵正長得蓊鬱蔥蘢的無憂樹下誕生了王子。剛生產的夫人,沒有感到一點苦惱;初降誕的太子也非常安祥。
這時,天空的太陽分外的光明,萬花展放著分外的美麗,百鳥唱著歡樂的歌聲。這一切都是在慶賀太子誕生於人間。
實在說來,太子的降誕,是有著種種殊勝稀有的瑞相。他在誕生後不久時,自動的行走七步,舉目眺望著四方,口中呱呱似的說道:『這是我在人間最後的受生,我是為了成佛,才生在人間。我是人中最偉大尊貴的覺者,我要廣度救濟一切眾生。』太子說後,天空直瀉下兩條銀鍊似的淨水,一是溫暖的,一是清涼的,太子沐浴以後,身心感到加倍的爽快。
空中來了很多的天王和梵神,天王舉起琉璃床的四足,梵神恭敬的捧著珍貴的傘蓋,無數的天人都出現在空中,他們都來讚美這位現在的太子,未來的佛陀的降誕。
太子和夫人舒服的臥在床上,淨飯大王歡喜驚奇的站立在旁邊。就在這當兒,天衣從空中飄覆在太子的身上,世間上燃盡了的薪又熾盛起來,溷濁的流水都變成了清淨可愛,各色的花兒開得比前更美妙芬芳,兇惡的人一時也生起慈悲的心來,呻吟著的病者不要醫藥就自然痊癒,很多亂鳴著的禽獸都忽然靜止下來,虐待國民的暴君都轉為賢明,世間上的一切都得到了安穩。即使深居在幽靜偏僻地方的人民,都知道這稀有的瑞相,成千上萬的人民,都爭先恐後的聚集到藍毘尼花園而來。
第七章 相者的預言
淨飯大王在夫人與太子的身旁,見到世間上都在變動的情形,一面歡喜,一面又在憂懼。
這時有一位在藍毘尼花園左近的婆羅門相者,博學多聞,高才善辯,他帶著歡喜踴躍的心情跑來,口口聲聲說要為太子相命,而淨飯大王正在驚疑不決的時候,就允許他的請求。他先看看安祥而臥的太子,然後又望望且驚且怖的淨飯大王。他開始滔滔不絕的說道:
『大王!人生在世上,第一是希望生一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大王今天生下這一位像滿月似的太子,真是可慶賀得很!這位王子的長成,必定是釋迦族中的光榮。王呀!你心中不要驚疑,我告訴你,實在沒有一點掛念的必要。』
『學者!你說得不錯,我心中真是驚疑憂懼得很!』
『大王!你不但不要憂懼,並且你此刻就可以下令,讓全國的臣民都來慶祝。從現在起,將是我們全國的殊榮。我們國家出生這麼一位賢明的王子,必定能成為世間上的救世主。我拜望王子的尊容,決不是世間上那些智者或學者可以比擬,他將來定可以開啟眾生解脫的大道。他若繼承王嗣,不但可以做我國的君主,而且他將是統領四天下的一位稀有的聖君,廣布善政,廣行王法,使五印的諸王,都望風屈膝的乞盟於他。他能夠賜給世界之光!』
『是真的嗎?學者!他能夠統領四天下,那真是太好了。』淨飯大王露出歡喜的笑容。
『不過,』學者莊重的說道:『假若他厭惡這塵世的喧囂,愛居在寂靜的山林,必定能求得最高的解決大道,必能成就真實的智慧,為一最尊最貴的佛陀。佛陀,是世間上最偉大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在人間,好比須彌山是山中之王,一切眾寶中是以黃金第一,萬川是以海洋最為闊大,無數的星宿中是以月亮最為光明,一切光明中又以太陽為最勝,佛陀是人天的導師,沒有一樣可以和他比擬。』
『學者!你又怎麼知道他將來會喜愛寂靜而且會出家呢?』淨飯大王懷疑的問。
學者指著太子說道:
『你看,王子的尊顏,明淨的眼睛廣而又整,上下的睫毛長而又勻;紺青色的眼珠,高修而直的鼻樑,像這樣的相貌,決非和尋常的人一樣,他一定能成就佛陀的功行,願大王速離驚怖趕快忙慶賀吧!』
婆羅門的相者說到這裏,淨飯大王不免又驚又怪起來,他就向這位婆羅門的相者問道:
『我最敬重的學者!假若你所說的都是真實的話,可是像如此奇特的相,為什麼不生給我賢明的先王做嗣子,卻生給我這個不肖的做嗣子呢?』
『大王!不是像你這樣說法哩!』婆羅門相者搖了搖他的頭:『凡是世上的人,即使他是同一個家族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兄弟,都有各個不同的命運。有智慧超勝的,聲譽遠播的,博學多能的,事業隆盛的;也就有淺知淺識的,愚昧笨拙的,惡名四傳的,事業無成的。這些賢與不肖,決不可以看做與父子生養的前後有關。你現在應該見到如此奇特的相後,生起歡喜的心,永離這些多餘的疑惑!』
淨飯大王聽後非常歡喜的說道:
『我今世得生這麼一位殊勝的王子,真是幸運得很!我的年齡已經一天一天走向衰老,希望他早日長成,繼承我的王位,那時我願到深山中去出家,積聚一些靜寂的梵行,以便得到後世的安樂,決不能讓我這位太子捨俗出家,斷絕我的王嗣。』
淨飯大王說後,隨即賞賜婆羅門相者很多的財寶,等到他告辭去後,淨飯大王就命令侍從小心慎重的護送夫人和太子一同回宮。
當大王正命令宮女們把夫人和太子在王宮裏安置好了以後,大王的侍衛官又跑來稟告說宮門外有一位苦行仙人求見。這位苦行仙人名叫阿私陀仙,在婆羅門苦行的學者中,是一位最具有權威的智者,遠離愛著,常入禪定。淨飯大王是一位禮賢下士的君主,聽說來者是有名的阿私陀仙,就趕快命令侍衛官請他進來。
阿私陀仙人進宮後,淨飯大王對他非常恭敬,當即向阿私陀仙請教道:
『我最敬畏的大仙!我現在是人間最幸福的國王,我得到無價的寶貝,我生下奇特的太子,唯願你為我占個吉凶吧!』
阿私陀仙人聽後,非常高興的說:
『真實慈和的大王!你仁智兼備,國運昌隆,你廣布王法,撫愛人民。昔日種下好的種子,現在才能結出好的果實來。王呀!我此刻前來王宮拜見,也就是為著這個重大的原因,請你聽取我的說話。我今天入在禪定中,見到天人對我說:「淨飯大王降誕了一位太子,實在是未來的佛陀;他將來能宣說和過去諸佛一樣的大法,教化人間最高的真理。」大王!幸運的大王!我今日前來王宮,非為別事,我是來拜謁這位未來宇宙的大覺者!』
淨飯大王聽完阿私陀仙的話,急忙命令宮女抱出太子來給阿私陀仙看。
阿私陀仙恭敬虔誠的端詳著相好圓滿的太子,這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之相,一點缺點也沒有。阿私陀仙從未看到過如此殊勝的相好。他看得只是吐舌翻眼,晶瑩的淚珠不覺一滴一滴的從他眼眶中掉下來,他老是不停的唏噓嘆息。
淨飯大王見到阿私陀仙,起初是帶著歡喜的心情走來,此刻轉而又變為如此悲哀的樣子。他以為愛子將有什麼不幸,忽然戰慄起來!胸口鬱積,幾乎透不上氣來。他驚悸不安,即刻從座位上站起,向阿私陀仙說道:
『大仙!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你起初來時不是說我的太子有種種奇特的相好,是人中最尊最勝的嗎?怎麼你現在親自見到太子之後又這麼憂愁悲哀呢?難道我的太子是短命之相惹起你的悲哀嗎?還是你以為我是久渴的人得到甘露而又將失去嗎?抑或這位王子的降生將要亡國喪家失去財寶嗎?我現在可以告訴大仙,我的太子假若能夠長成,即使我的國家成為別人的屬國,我的財寶散失得精光,我也都是心甘情願。大仙!請你說,你究竟為什麼要落淚呢?為什麼要嘆息呢?請你趕快教示,讓我心中能夠安定吧!』
淨飯大王老年得子,這種至情的流露是難免的。阿私陀仙見到淨飯大王如此的憂懼就向他誠懇恭敬的說道:
『大王!請你心中不要如此的傷感,我此刻拜見太子的尊相,與我當初說的沒有絲毫的差異。我今天能親自見到太子的相好,真是我莫大的幸運。但想到我現在已是風中殘燭的年華,留在世間的生命不久,不能得受太子將來成為佛陀的教化,所以我就不覺嘆息和流淚了。』
『太子真的會出家成就佛陀嗎?』淨飯大王有些放心不下了。
『大王!這位太子的降誕,是人間最後的受生,人間生有這樣的人,好比世上出現稀有的優曇缽羅華。大王得生如此太子,不但是大王的幸福,也將是全人類的幸福;不但是大王獲得無價的至寶,也將是全人類獲得的救星!他一定會出家成就佛陀功行的!』阿私陀仙肯定的回答。
『那怎麼可以呢?我的王位交由何人繼承呢?』
『大王!你的太子是不會執著眼前五欲的境界,他是會捨王位而去修行,去求真實的覺悟。世間上唯有他,才能使愚癡的眾生消除煩惱和業障,他實在是世間上長久不滅的智慧之光!大王!可憐我的年齡衰老了,不能親耳聽聞佛陀的大道,我現在雖得到禪定,但未聞佛陀的正法,畢竟不知道真正解脫的大道。我一旦身壞命終,必定要墮入三難天,唉!』
阿私陀仙說到最後,又深深的嘆息一口長氣,淨飯大王和王親國戚以及宮中的宮女,聽了仙人嘆息流淚的原委,一方面增加了憂慮,一方面又感到安心。
在淨飯大王的內心之中,想到阿私陀仙說的話,太子不能繼承王位而要去出家學道的事,覺得深深的苦惱,臉上現出滿面的憂愁,阿私陀仙見了又再繼續說道:
『大王!我真實的告訴你,正是和你心中憂慮的一樣,太子是會出家成就佛陀正覺之道的!』
阿私陀仙說後,對太子恭敬作禮就告辭而去。
淨飯大王此時心中雖然生起失望空虛的感覺,但他對太子卻更生有一種敬重之心。他即刻命令全國,把牢獄開放,大赦所有的囚犯:勞動的苦役,也特別給假休息;供養婆羅門的上等食品,祭祀一切祠宇裏的善神,賞賜大臣們珍貴的物品,國中貧乏乞食的丐者都施以飲食,侍從宮女都分有牛馬象等與金銀,整個迦毘羅衛國中的上上下下的人民,都狂歡鼓舞起來,全國的人民都為國家降誕了太子而慶祝歡呼!
第八章 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迦毘羅衛國中淨飯大王生下稀有的太子,宗族王親,都呈獻無數的象馬寶車;鄰國的國王,也贈送很多七寶的器具,這表示祝賀王家及太子萬歲之忱。
這時,迦毘羅衛國的都城中,地下自然湧出無量的寶物,喜馬拉雅山中的巨象群一呼而來,難以馴伏的馬此刻也馴若羔羊,雜色微妙的禽鳥從野外飛來城中鳴叫,天空白色的瑞雲輕輕的飄遊,地上爛漫的百花在微笑著開放。
慣於怨憎的人,心中忽而轉為平和;知心的好友,加多深厚的情感;篤實的益友,更有親密的交往;叛逆者的心,頓時消滅;陰險者的惡念,立即驅除;風,微微的吹;雨,及時的灑;雷霆沒有災害,五榖豐收如山;飯食容易消化,懷胎的身體平安;這都是因為太子的誕生,一切世人才得見這吉祥的瑞相。
神宇園林,都增加莊嚴美觀;井泉池沼,都澄清得比如明鏡;各國免除了饑饉,世界停止了戰亂,天下沒有橫生惡疾之難,世間沒有訴訟不平之爭,各國親如近鄰,人人均如兄弟,這世間上一時吉祥的現象,都是為了慶賀太子的誕生。
那是太子降誕的第五天,命名典禮很隆重的舉行,全印所有權威的婆羅門學者,受了國王的恭請,為要選擇最最好的名字而商量著。商量的結果,因為太子降誕時具備一切祥瑞之相,所以就命名悉達多。悉達多,那是「一切義成」的意思,是再好沒有的名字。
迦毘羅衛國中,像這樣一日復一日的歡樂,持續到第七天上,不幸的變故發生了,那便是聖母摩耶夫人的辭世。
在不幸之中,所好的是夫人有一個最小的胞妹名叫摩訶波闍波提,姐姐去世以後,她就自願代姐姐撫養幼年的太子。她的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後來,她雖然生了難陀,但對姐姐生下的東宮太子,照樣是慈愛的撫育。
太子雖然有了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撫育,但是,淨飯大王還是很不放心,他又選取三十二名宮女相助,八名宮女抱持,八名宮女洗浴,八名宮女餵乳,八名宮女陪著遊戲。太子的嬰兒期,仍然是再安樂不過的。
光陰似箭,太子已長得是一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了。
這時在太子的周圍,堆積了很多兒童的玩具,但太子的秉性高超,雖是幼童,而其態度卻非常莊重,尤其性情,更是異乎尋常的安靜。
太子的心,寄托在另外一個高勝的境地,再玲瓏巧妙的兒童玩具,也絲毫不能勾引起他的興趣和歡樂。
太子從七歲的時候起,就延請名師課讀,當時印度最高的學術是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
一、語文學的聲明。
二、工藝學的工巧明。
三、醫藥學的醫方明。
四、論理學的因明。
五、宗教學的內明。
四吠陀即是:
一、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
二、祭祀祝詞的傞馬吠陀。
三、兵法研究的夜柔吠陀。
四、咒術文獻的阿闥吠陀。
太子從七歲到十二歲的這幾年間,在文事方面,把這科學知識的五明,哲學知識的四吠陀,都學得精通爛熟。
假若說,世界上有聞一而知百的人,那便是唯有這位悉達多太子。
淨飯大王見到太子的穎悟,心中非常歡喜,他把國中有名的權威學者,都請來教授,不上幾天,他們就給太子的智慧所折服,都是自動的辭職。
太子在文事方面打好基礎後,從十二歲的那一年起,他又開始練習武術。
太子生來就有很大的膂力,一切兵戎法式,百般武器,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太子很快的都一一純熟通達。
淨飯大王一心一意的要把太子學成文武雙全的英明君主,因為他很了解當時印度的國情,五天竺中的諸國分立爭霸,迦毘羅衛國的釋迦族,在國際間的地位雖然是很高,但在他的南方,出現了憍薩彌羅與摩竭陀兩大強國,迦毘羅衛國,常受到他們的威脅,所以他無時不在盼望著,盼望未來全印度民族理想中統一的聖君,乃是屬於自己賢明無比的太子。
有一次,淨飯大王為了提倡武術,下令諸釋種童子,舉辦一次武藝競賽大會。在競賽的時候,太子的堂弟提婆達多一箭射穿三鼓,太子的親弟難陀也是一箭射穿三鼓,贏得觀眾無數的掌聲,輪到太子的時候,他嫌弓力太弱,令到武庫裏取來祖用的良弓,牽挽平胸,一箭射去,穿過七個鐵鼓,四週的觀眾,歡呼喝彩,鼓掌若雷,他們看到太子的武藝,大家共慶未來的國王一定能統一印度。
淨飯大王看看太子,望望觀眾,驕傲的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