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三課
24/02/2019 09:30 (GMT+7)
第二次經典結集後,佛教分化為上座和大眾兩大部派,史稱「根本分裂」。直至佛滅四百年為止(西元前後),兩大部派又次第的分化,稱為「枝末分裂」。從根本分裂到枝末分裂,在佛教史上稱為「部派佛教」時期,這是意味佛教的發展處於部派林立的狀況。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二課
21/02/2019 07:37 (GMT+7)
佛陀一代教說,透過集眾會誦的方式,經大眾審定認可後,有系統的編輯成書,垂為典則,稱之為「結集」。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一課
15/02/2019 09:32 (GMT+7)
佛陀建立僧團,以法攝僧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現前弟子的解脫,更是為了未來正法的久住。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二十課
06/02/2019 08:30 (GMT+7)
菩薩依其功德和勢力,在許多的經典,有不同的意義。《華嚴經》有開士、大士、力士、無上士等名;《菩薩地持經》有佛子、大師、大聖、大名稱、大功德、大自得等諸義;《瑜伽師地論》有普能降伏、勇健、憐愍、法師等之說;《金剛經心印疏》說菩薩摩訶薩有七種廣大的含義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九課
01/01/2019 07:57 (GMT+7)
大乘經論裏有許多蘊含菩薩道的思想,今列舉《圓覺經》、《解深密經》、《勝鬘經》,《大乘起信論》、《瑜伽師地論》、《菩提道次第論》等三經、三論,略說菩薩思想的經證。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八課
28/12/2018 08:28 (GMT+7)
「現代菩薩的風姿」,收錄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眾奉行菩薩道的殊勝事跡。在家眾有優婆塞楊仁山、李炳南、趙樸初、嚴寬祜等;優婆夷孫張清揚、張姚宏影等;出家眾有太虛大師、慈航菩薩、台灣的妙果法師、圓融比丘尼等人。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七課
26/12/2018 07:31 (GMT+7)
菩薩者,即發心利益社會大眾的人,經云:「欲為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此即菩薩慈心悲願的表現。因此,想學佛,須先具備菩薩的性格,也就是要修學佛道,先結人緣。肯發心與人結緣的人,就有資格稱為菩薩。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六課
09/12/2018 08:25 (GMT+7)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沒有鬍鬚,沒有皺紋,是象徵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薩聖像都是慈悲祥和,這是表示佛教重視和平。可以說每一位菩薩都是青年,都非常清淨、純潔,具備一顆慈悲的心。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五課
07/12/2018 06:46 (GMT+7)
在佛教裏,有一部文辭流麗,深具文學價值的《維摩經》,經中的主角是一位不可思議的人物——維摩居士。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四課
06/12/2018 07:31 (GMT+7)
勝鬘夫人是佛教的模範優婆夷,也是一位典範信女。她是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后唯一的掌上明珠,也是阿踰闍國友稱王的妃子。因受父母薰陶,皈信佛法。然而其弟琉璃太子,卻因心懷釋迦族的仇恨,興兵撻伐迦毗羅衛國,大滅釋迦族人。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三課
01/12/2018 07:01 (GMT+7)
佛陀入滅後,由於弟子對教法的體會、主張不一,佛教形成部派分裂局面,而有「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分歧。然而,所謂「法本一味,無二無別」,無論大、小乘佛教,皆源於佛陀教法,其中最能貫通大小乘佛教,將佛陀教法圓融闡述並加以弘傳者,當首推享有「千部論師」之譽的世親菩薩。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二課
15/11/2018 06:30 (GMT+7)
佛教思想史從阿含、般若到中觀,逐漸成熟。到了唯識思想的盛行,更是佛教教理史上的一大邁進,意謂著印度佛教思想發展的過程愈趨縝密、圓融,對於人類思想史的建設,更是一偉大成就。而開創法相唯識一宗者,便是史稱唯識家的無著大師。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一課
08/11/2018 06:43 (GMT+7)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是大乘菩薩道的具體實踐;「若為正法久住故,破邪顯正死無憾」,則是提婆菩薩的精神寫照。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十課
06/11/2018 06:53 (GMT+7)
在佛教的經師、律師、論師、禪師、法師當中,集「千部論師」、「八宗共祖」之美譽於一身者,唯龍樹一人。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九課
30/10/2018 08:18 (GMT+7)
馬鳴菩薩是西元二世紀初人,生於中印度舍衛國婆枳多的婆羅門家族,初習外道,博學善辯,後為印度長老脅尊者折服,皈投尊者座下,為其弟子。 他是一位佛教的文學家、音樂家,他的作品涵蓋詩歌、戲劇、音樂等,都是望重當時,聞名於世。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八課
27/10/2018 06:39 (GMT+7)
彌勒的修行,有一特色:「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他發願在世間常行布施,給人慈悲,重視持戒,內觀智慧,不急於像小乘人一樣,只求自我的了生脫死。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七課
23/10/2018 06:46 (GMT+7)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地藏菩薩的寫照。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六課
18/10/2018 06:35 (GMT+7)
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是有名的大願王,也稱「普賢薩埵」、「普賢大士」、「普賢如來」、「遍吉士」等,是毗盧遮那佛的脅侍,與金剛薩埵同體,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門的護法。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五課
14/10/2018 09:20 (GMT+7)
文殊師利,簡稱「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衛國婆羅門梵德長者之子,出世時有許多瑞相,相貌莊嚴,具三十二相。成道後的文殊,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在眾菩薩中堪稱第一,所以尊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佛陀曾說,在過去世中,曾經面授法義,因此,文殊菩薩又被人稱作「三世覺母」。
佛光教科書第三冊 -- 菩薩行證之第四課
10/10/2018 07:01 (GMT+7)
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菩薩於無量劫前已經成佛,號為「正法明如來」,其以慈心悲願而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即詳說此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