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入門
七覺支講記
10/01/2018 16:23 (GMT+7)
三十七道品原則上是聲聞法,好像是為解脫道而說的,可是三十七道品從聲聞的立場來看,它是聲聞法;從大乘的立場來看,則是成佛的菩薩法。所以我講小乘的聲聞乘,也要講大乘的菩薩乘。
六波羅蜜講記
08/01/2018 07:42 (GMT+7)
什麼叫做波羅蜜? 佛法是從理論的方向來認識,以及從實踐的方法來體驗。分成基礎的佛法和發展的佛法。
五根五力講記
03/01/2018 18:37 (GMT+7)
五根(梵語pañcendriyāṇi)是三十七道品的第四科,與眼、耳、鼻、舌、身等五種色根相對,亦名五無漏根。根有「能生」的意思,因為信、精進、念、定、慧的五種道品,是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依此五根,能令人生起無漏聖道。
《藥師懺》簡要講述
22/12/2017 06:45 (GMT+7)
「妄唸成生滅,真如不變遷,總持難思議,無住對空宣。」 「妄唸成生滅」就是說: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是因緣所生滅的,是無所住相的,沒有停留的,所以是無常的,沒有永恆性的。那麼我們為什麼經常煩惱、痛苦呢?
四如意足講記
22/12/2017 06:35 (GMT+7)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種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資糧,共有七科,也可稱為七個階段或七個層次,依次為: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加起來一共是三十七項,因此稱為三十七道品。
諸佛萬德洪名為何能予眾生圓滿安樂?
19/12/2017 06:45 (GMT+7)
現在回過來說佛號。從佛來講,佛的願海已經實現,佛的大願力周遍整個法界,無處不入,無時不入。從我們來講,我們如果以信心念佛的名號,這樣能感和所感一和合,法性緣起的力決定不會空耗,決定能賜予我們所求,決定是「千處祈求千處應」,沒有任何可以懷疑的。
四正勤講記
19/12/2017 06:28 (GMT+7)
四正勤就是四種在修行時一定要具備的態度,如果不具備這四種態度,就容易懈怠,修行是不容易成功的;不論是修出世的解脫道,或修利益眾生的菩薩道,都會相當地困難。接下來便以七個小題來介紹四正勤。
三十五佛禮懺法教授
16/12/2017 05:57 (GMT+7)
修學佛法的行者,欲使心續中,產生各種道次第的證量。首先,即須淨除業障;業障若不能淨除,心續中便無法生起任何的證量。吾人此生於世間,所從事的各種事業,與過去生的業力,息息相關。此生,若欲成就與圓滿任何事業,亦取決於能否將過去所累積的罪業加以淨除。
四聖諦講記
16/12/2017 05:43 (GMT+7)
四聖諦是基礎的佛學,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天,最初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弟子所講的佛法,就是四聖諦。四聖諦的內容有三個層次,也就是所謂的三轉法輪:
佛教入門6 下篇:修持方法
13/12/2017 06:42 (GMT+7)
今天以六個項目來介紹本文的內容:(一)、宗教常識。(二)、佛教的歷史及其現勢。(三)、佛教及其基本教義。(四)、佛教的特色。(五)、佛教與非佛教的區別。(六)、基礎的修行方法。
佛教入門5 下篇:修持方法
10/12/2017 17:10 (GMT+7)
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何許人氏,他老人家究竟是住於何處?這是很多人希望知道的事,正像尊客初次見面,先要請教一下貴姓大名,貴府上是那裡一樣。 根據佛經的記載,以及後來的示現而言,有好多種說法,現在試為介紹其重要者如下:
佛教入門4 下篇:修持方法
08/12/2017 07:16 (GMT+7)
我們出家人,人稱方外之士,我們自稱釋子、沙門,也可稱道士,這並不是道教人士的專稱,而是指有道之士。
佛教入門(內地稱 佛學入門)3 中篇:基本教義
29/11/2017 07:35 (GMT+7)
近代的中國佛教界,出過四位偉大的高僧,那就是以持戒著稱的弘一(1880-1941)、以念佛著稱的印光(1861-1940)、以熱心教育及弘揚教義著稱的太虛(1889-1946)、以禪定著稱的虛雲(1840-1959),他們四位均對近代的中國佛教有過極大的貢獻。但是,今日傳來北美的佛教,則以禪宗的影響力最大。
佛教入門(內地稱 佛學入門)2 上篇:佛陀示現
27/11/2017 07:53 (GMT+7)
佛陀的教法如何呢﹖不用說,佛陀是經過了印度原有宗教思想的薰染,而再予以審察的結果,開出了新鮮合理而偉大的智慧之花,那便是以「四聖諦」(catursatya)——四種轉凡夫為聖人的真理。
佛教入門(內地稱 佛學入門)1 上篇:佛陀示現
23/11/2017 08:40 (GMT+7)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
禪的入門方法
21/11/2017 17:48 (GMT+7)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調身、調息、調心的三要素,目的在於調理身心,關鍵則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和統一。以下,我們便就這三要素,來談修行禪定的基本方法。
白尊者開示錄
13/11/2017 17:55 (GMT+7)
講到佛法﹐是重在實行﹐不重在言說。因言說是理的一方面﹐不是事的一方面﹐於實際功夫上無補。凡人何故須要學佛。只因為世間有六道輪迴生死之苦﹐倘不求出離﹐則萬劫無窮﹐長淪苦海。學佛﹐自己可以出六道輪迴生死之苦﹐又可度人出六道輪迴生死之苦﹐此學佛之本旨也。
清淨的智慧
28/10/2017 07:30 (GMT+7)
有人以為只要唸經,佛就會保佑他,為他消災,這是錯誤的觀念。要知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眾生渾沌,時常迷失而誤入岐途。佛陀講經說法,即是要指導人生的去向——不要走錯路。
睡眠中學習禪定
16/10/2017 07:35 (GMT+7)
剛練禪定的人往往有一個不易克服的難題,那就是昏沉。人為什麼會昏沉、會睡眠?我們的如來藏是一個真正的永動機,根本不會睡眠,那我們為什麼會控制不住地要睡眠呢?
法海釋疑
10/10/2017 07:27 (GMT+7)
正知正見 問:老和尚為什麼要造大道場?我們在埔里已有這一個大道場了,還要在世界各地造道場做什麼?
熱門:
在現實生活中行持
(04/07/12)
學佛與佛學
(27/03/12)
您是佛教徒嗎﹖
(11/03/10)
小乘當真不好嗎﹖
(11/03/1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廣臨
(03/03/10)
如何理解佛教
(03/03/10)
坐禪的功能
(03/03/10)
佛陀的根本教義
(25/02/10)
因 果 與 因 緣
(25/02/10)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20/02/10)
已發布文章:
正見:佛陀的證悟
(04/10/17)
十善業道經的啟示3
(01/10/17)
十善業道經的啟示2
(27/09/17)
十善業道經的啟示1
(25/09/17)
學佛知津3
(22/09/17)
學佛知津2
(20/09/17)
學佛知津1
(18/09/17)
僧伽禮儀及塔像建造——《僧像致敬篇》解讀3
(15/09/17)
僧伽禮儀及塔像建造——《僧像致敬篇》解讀2
(13/09/17)
僧伽禮儀及塔像建造——《僧像致敬篇》解讀1
(11/09/17)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