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三法印的現代意義
20/03/2011 09:10 (GMT+7)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為佛法的重要教義,判斷佛法的是否究竟,即以此三印來衡量。本文從佛法超越時空而不變本懷的特性出發,以三法印作為基點,提出三法印作為佛法的原則與要領,又是如何回應現代佛教及現代人生,對三法印賦予新的詮釋及意義,使古老的智慧能夠給現實的世界帶來燦爛的光明,隨緣展現佛法莊嚴殊勝的現代丰姿。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18/03/2011 05:32 (GMT+7)
輪迴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是又很難見信的問題。有人認為,輪迴在現今科技進步的時代看來,是落伍迂腐,而嗤之以鼻。也有人認為輪迴是宗教信仰的範疇,是死亡之後靈魂取向的事情,和現實生活距離遙遠,「不知生,焉知死?」無須付與太大的關懷。但是,如果現在是在戰場上,面對著人生莊嚴、慘烈的死亡事實,對於死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也許更能以一顆虔敬的心,去探討嚴肅而重大的生死輪迴。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涅槃之後的境界
16/03/2011 06:40 (GMT+7)
「涅槃」是學佛者所希求的一個美好圓滿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歸宿。但是由於一般人不了解涅槃的意義,而對涅槃產生種種誤解。例如,我們常看到輓聯上寫著「得大涅槃」,或者說:「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把涅槃當作是死亡的意思。如果涅槃是死亡的話,那麼我們辛苦學道,求證涅槃,只不過為了追求死亡,豈不是太荒謬可笑了嗎?事實上涅槃不是死亡,而是與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脫境界。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死亡之後的生命
13/03/2011 05:46 (GMT+7)
人死亡之後的生命怎麼樣?如果說人死亡之後很痛苦,一般人可能會生起怖畏的念頭,擔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慘的境遇,如此一來反而不能認清死亡這個必然的實相。如果說死亡之後安詳寧靜,也許有人會誤以為既然死亡很好,那何不早一點死,以求得解脫呢?因此以中道的立場而言,死亡是:「生,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緣起與還滅—生死篇
論鬼的形象
11/03/2011 19:49 (GMT+7)
一談到鬼,一般人腦海中馬上浮起披頭散髮、青面獠牙的可怕樣子,其實鬼並不可怕。鬼不但不可怕,還有一些可愛的好鬼、善鬼。鬼不只在荒郊墓塚裡,鬼也在我們的身邊附近。
西方三聖的特徵
09/03/2011 07:28 (GMT+7)
念佛法門雖分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種。而實在念到業盡情空,無念而念的時候,這四種念佛方法,每用一種,那三種不期然而自然齊得,絕無嚴格的界限。但初學念佛時,必須注重持名念佛。

正念與念佛
06/03/2011 19:41 (GMT+7)
念佛是大乘佛教淨土宗最主要的修行方法,這也是一般佛教徒眾所周知的常識。正念與念佛看起來一個是原始佛教的教理,一個是大乘佛教的用功方法,彼此關係不大。其實,依目前淨土宗發展的現狀來看,並依淨土宗的歷史淵源來分析,兩者的關聯是非常密切的。
中道
28/02/2011 06:58 (GMT+7)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場,中道就是離二邊之極端、邪執,取一種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佛陀成道之初,為五比丘講說四聖諦,其中道諦所說的八正道,就是教弟子們離於偏執,履中正而求解脫之道,故稱中道。

三千大千世界
18/02/2011 14:02 (GMT+7)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證實,我們所生存的地球面積只有太陽的一百三十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太陽是地球的一百三十萬倍大,而在敻遼的虛空之中,一個銀河系就大約有兩千億個太陽,宇宙裡的銀河系又多達幾百萬個,如此一想,宇宙真是無比的浩瀚深廣。
談修行中的福報問題
06/02/2011 09:03 (GMT+7)
一般修行人對慧探討得很多,也較知道「空慧」的意義與重要性,但對福報就較不重視,尤其對福報在修行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較少人去研究,一般人大多只知道福報就是如前面所說的人天善果而已。本文就要較深入去研究福報的本質及其在修行中的相關問題,也讓我們探討修成的佛必須俱足福報的道理。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28/01/2011 08:32 (GMT+7)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
禪坐釋疑
09/01/2011 07:58 (GMT+7)
許多人談到打坐就會有練氣的想法,反之,則有岔氣的疑慮,對此許多人也是各說紛紜,實則這個問題很複雜,今就略談一二學生問題爰為回答,就教於個位大方之家。

十二緣起禪觀體系
02/01/2011 06:42 (GMT+7)
佛法禪觀是從迷入覺之路,而十二緣起正是示現覺迷之返源過程。經論中「三世兩重因果十二緣起」與「一念十二緣起」對覺迷流轉義的不同教說,分別相應於大乘禪觀與聲聞乘禪觀之理論。又於此十二緣起支中,無明支做為有情生命流轉的根源,經論對無明有淺深、粗細的不同指陳,各宗派禪觀對無明亦有淺深、粗細的不同契入,即構成各宗派差異。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习修佛法
23/12/2010 01:10 (GMT+7)

佛教的禮儀、儀制與儀式
22/11/2010 13:36 (GMT+7)
佛教禮儀的基本要素是:禮拜、讚誦、觀想。由此組合成各種儀式。佛教認為﹕眾生以身(行為)、口(言語)、意(思想)三業日夜造作,所行善惡諸事雖於剎那即滅,然所造之業必於現世或來世招感不同的苦樂結果。因此,佛教禮儀的基本要素是身「禮拜」、口「讚誦」、意「觀想」,使得三業清淨。
略談歸依做法成就的條件和歸依體破失的因緣及守護
12/11/2010 11:39 (GMT+7)
歸依是入佛法門的第一步。《優婆塞戒經》說:「若男若女,若能三說三歸依者,名優婆塞、名優婆夷。」(淨三歸品第二十)宗喀巴大師在所造《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是故歸依,是于佛教,能入大門。」

藏密問答錄(三)
07/11/2010 07:18 (GMT+7)
此《藏密問答錄》乃因漢地高僧濟群法師示現發問,余依教理及自身理解回答而成。以此功德,願眾人心相續中皆生起佛教各宗互不相違之定解。
藏密問答錄(二)
05/11/2010 15:19 (GMT+7)
此《藏密問答錄》乃因漢地高僧濟群法師示現發問,余依教理及自身理解回答而成。

藏密問答錄(一)
03/11/2010 06:47 (GMT+7)
此《藏密問答錄》乃因漢地高僧濟群法師示現發問,餘依教理及自身理解回答而成。
正見與邪見
01/11/2010 07:29 (GMT+7)
見是見解,人的社會背景不同,民族意識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以及情識分別都不同,致使人的見解互異;很難確定別人的見解是邪是正,唯有根據是非、曲直、情理,以及對人類利害得失來甄別。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