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衛星: “時食”與“非時食”的判定
------——天文學為佛教戒律提供技術支援之一例
11/02/2010 01:59 (GMT+7)
“非時食”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之一,目的就是為了約束僧眾每一天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食。許多佛典,尤其是律部經典中,對此規定都有記載。例如,據《阿毗 達磨俱舍論》卷十四載:“何等名為八所應離?
周昌樂:試論禪宗空論對物理世界的解釋能力
11/02/2010 01:59 (GMT+7)
    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走向是要彌補相對論與量子論之間的間隙,建立一種同時包容兩種理論的統一場論,為此物理學家已經作了眾多的努力,並形成了一些純思辨性的 理論[1],其中量子場論就是這些努力的一個結果。

肖黎民:科學視野中的文殊智慧
11/02/2010 01:58 (GMT+7)
本次“科學視野中的佛教”研討會召開于佛教聖地五台山所在的山西省,因緣殊勝,語境妙契。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文殊菩薩又表徵大乘佛教的般若智慧,佛學 是智慧之學,而科學也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智慧結晶,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研討會可謂是一次名至實歸的“智慧之會”...
資訊科技與佛教傳播
11/02/2010 01:58 (GMT+7)
上個月10號是一個令當今物理學家振奮無比的日子。耗資54億美元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試 驗,科學家相信它的建成將有助於破解人們困惑已久的種種 謎團,如“地球的形成”、“生命的開始”以及“宇宙黑洞”等。

物理、心理、倫理:佛教與科學的三大交涉點-釋悲寂
09/02/2010 01:16 (GMT+7)
近現代以來,將佛教與科學置於同一平臺進行考察與對話已成為一個新興的理論視域。參加討論的,既有佛 學家,也有科學家,兩種原本看似排異的力量逐漸尋找著 彼此的融合點,從而拓寬了各自的理論疆域,並促成了一門邊緣學科的誕生。
從科學發展趨勢談佛學與科學對話之展望
09/02/2010 01:13 (GMT+7)
科學的興起,標示著一種人類社會的強烈變革,不僅改變了人類物質生活的模式,更進而影響人類精神生活的趨向,全面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當全世界從舊社 會形態走向現代化,科學自始至終主導著這一脈絡的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標竿。

從公眾選擇角度看科學與宗教的關系
09/02/2010 01:13 (GMT+7)
宗教體系要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需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證明特異現象存在,並吸收科學在非特異現象 方面的優點。前者最重要的不是做特異現象表演,而是學 習科學體系的做法,在現象之間建立聯繫,相互印證相互支援,使所有特異現象的置信度提高。
佛教與生態文明關系蠡測
09/02/2010 01:11 (GMT+7)
世人一般以為,佛教對人類生態文明的貢獻,在於佛教擁有不殺生的戒命、食素之理念,特別是中國漢傳佛 教的出家僧,自南朝蕭梁時代開始施行的茹素行止。但 是,在佛教的故鄉印度,不殺生並非佛教一家之戒命,包括耆那教、婆羅門教及以后的印度教[1]在內的所有印度本土宗教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6]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