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7 –生活的情趣5
星雲法師著
05/07/2018 08:2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包裝
  
  世間上,人要靠「包裝」才能生存。你看!兒童從小就是用天真爛漫來包裝自己的形象,淑女用婀娜多姿來包裝自己的美麗,讀書人用詩詞學問來包裝自己的飽 學,英雄用刀槍來包裝自己的威武,帝王用生殺大權來包裝自己的權威,政客用虛偽來包裝自己的假相,商人用信用來包裝自己的產品,一般人則用名牌來包裝自己 的富貴。甚至夫妻用甜言蜜語來包裝彼此的愛情,親戚朋友也用關懷來包裝彼此的關係。
  
  日本是一個最講究包裝的國家。在日本,一個小小的東西,可以用一個很大的盒子來包裝,一個普通的物品,可以用很精緻的綢緞來包裝,所以日本的包裝,舉世聞名。
  
  人世間本來就是一個靠包裝的世界。天地包裝了萬物,繁榮時髦包裝了都市。一個人的語言,要用許多美麗的詞彙來包裝;一個人的面孔,要用許多笑容和化妝 品來包裝;一個人的身體,要用許多美麗合身的衣服來包裝;一個人的身分,要用名位權勢來包裝;一個人的財富,要用華屋美廈來包裝。所以,這世間怎麼可以不 重視包裝呢?
  
  不但人要包裝,國家為了躋身於世界之林,許多被認為傑出的國家,他也需要有一些包裝。像美國,要用自由、民主來包裝;像德國,要靠發明、國力、勤奮來 包裝;像法國,就要以香水、醇酒、女人、名牌來包裝;像英國,則用禮帽、手杖、儀態、紳士、淑女來包裝;中國人也喜歡用仁義道德來包裝自己的品味。
  
  包裝,包裝,整個社會人生,到處都要包裝。其實,我們的社會也不一定要用外在的東西來包裝,我們也可以從精神上來包裝自己。你可以用善行來包裝自己的 慈悲,你可以用真誠來包裝自己的信仰,你可以用勤勞來包裝自己的實在,你可以用道德來包裝自己的形象,你可以用好學來包裝自己的知識,你可以用服務來包裝 自己的貢獻,你可以用禮貌來包裝自己的人和,你可以用施捨來包裝自己的人緣。
  
  世間需要包裝,但人生不能過度包裝;真實,自然就是最好的包裝。人要重視裏外一如,能做到不用包裝也很美麗,不用包裝也很有價值,那才是最高的包裝文化。
  
  《人間福報》20011220


迎接挑戰
  
  皮球,打得重,才能跳得高;梅花,紅過霜寒,才會開得更芬芳。
  
  人生,必須要能向誘惑挑戰,例如財富、美色、名位、權勢等;利益當前,不為所動,也才能自助、自強,否則你抵抗不了這許多挑戰,你就會在財富、美色、名位、權勢之下失敗。
  
  向艱難困苦挑戰的人,必能成功;向人情刻薄挑戰的人,必能展現他的勇氣。司馬遷沒有被命運打倒,接受皇朝的挑戰,雖被關在牢獄裏,但他不棄不餒,才有史記傳世;南非黑人曼德拉,不向專制的惡勢力低頭,不向殘酷的種族歧視屈服,終於當上總統。
  
  歷史上多少人苦學成功,多少人不畏艱難奮鬥,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都是能向環境挑戰,才有他們另一番的世界。
  
  航海家向著濤濤白浪奮鬥,他才能到達目的地;登山者冒著懸崖峭壁的危險,他才能爬上高峰。旅行的僧侶,遠征的軍人,他們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向著不可預知的未來挑戰,才能名垂青史。
  
  松竹梅能接受霜寒考驗,才能成為歲寒三友;修行的人能入山接受孤獨的考驗,接受物質的貧乏,接受內心的煎熬,接受寒暑的折磨,才能成為一位聖賢。
  
  日本俠士宮本武藏,生性惡劣,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後來經澤安禪師給他非人的教育,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終於成為一代武聖。阿難尊者因大迦葉不准他參加經典結集,他一日一夜勇猛精進,終於開悟證果,結集經典,澤及後世。
  
  范仲淹、王陽明、梁漱溟、康有為,都是古今苦學有成的典範,他們如果禁不起挫折,不能向苦難挑戰,焉有所成?眼看現代的年輕人,在家庭中只要求父母的 賜給,自己不肯接受艱難困苦的挑戰;在學校裏,作業抄襲,請人代筆,自己不肯反復勤習,苦志磨練;及至成家以後,自己不肯奮鬥,只望父母遺產,自己不肯服 務社會,只想社會的救助。一個人禁不起折磨,不能向挫折挑戰,就像美麗的花朵生長在溫室裏,沒有經過風霜雨雪的淬練,如何能長成參天立地的大樹呢?所以, 人生要在挑戰中,才能成長!
  
  《人間福報》20011221

時空之間
  
  我們過去都嫌往時、往事太古老,所以極力倡導「現代化」。現在這個時代,已從游牧社會到農業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進而到高度工業社會,現在是資訊時代,確實是現代化了。
  
  但是,我們有了時間上的現代化,跟著也要在空間上實現「國際化」,因為現在的世界,國家與國家戰爭,種族與種族仇視,宗教與宗教排拒,這就是空間上的國際化不夠,所以才會產生這許多的問題。
  
  豈但國與國鬥爭,種族與種族鬥爭,宗教與宗教鬥爭,現在社團與社團鬥爭,士農工商,各人都在各自的領域裡鬥爭。甚至家庭中,兄弟鬩牆,姊妹爭產;過去是愈疏離的人愈會鬥,現在是愈親近的人愈會鬥。
  
  說到時間,時間是無限的,爭取時間,分秒必爭,這就看各人的能力,看你如何把握時間,如何使用時間了。空間之爭,你看,為了土地,日本想要蠶食中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幾千萬人命就在空間之爭中犧牲了。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為了耶路撒冷,千年以上的戰爭,彼此成為世仇。
  
  現在要化解時空的戰爭,必須提倡尊重與包容,必須發展相互的存在。這個世界本來就應該紅花、白花,交相燦爛;山高水低,愈顯自然之美。所以應該倡導「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時空之爭才能解決。
  
  人體的五官「眼耳鼻舌身」,因為各司其用,所以相安無事。吾人生存於大宇之間,也是各有興趣、愛好之不同;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各種語言,各種性格,能夠在你我共同要求的生存之下,最好發展同體共生,何必一定要自相殘殺呢?
  
  時間是很公平的,每人一天廿四小時,不會少你一分一秒;你在公平的時間裡面,好好利用你的時間。空間,也是很公平的,現在人人可以在路上開車,人人可 以乘飛機,人人可以逛公園,可以說也是實行著人民公有制。雖說有少數人聚集廣大的土地,各占高樓,但是這也是各有各的福德因緣,高低、苦樂,難有定論。總 之,時空平等;我心一平,無有不等。《人間福報》20011222


上班時間
  
  一個社會,一個都市,都有很多的上班族;「朝九晚五」,成為全世界每個國家上班族共同的生活寫照。
  
  上班,也有種種不同的內容,可分三點來說明:第一、真假辦公。真上班者,批公文,看簽呈,開會、約談,和其他相關單位聯絡。早晚做好請示,做好會報, 有的需要確定計畫,有的只是傳達命令,有時指示部屬辦事。對於應該要用電話解決的事情,可用電話連絡,有的可以E-mail說明的,立刻用E-mail處 理,總會想種種的方法限期完成。有關人民訴求的案件,早早裁決;為民服務,講究效益,迅速確實、奉公守法,便民利民,這是真上班者。
  
  也有假上班者,雖然身居高位,尤其負責重大事務,但他渾水摸魚,以混度日,對於上司交代,陽奉陰違;對於民眾所求,敷衍了事,甚至故弄玄虛,固執己 見,以刁難、折磨人為快樂之本。上班時間,閒話聊天,約會私人事務;時間一到,趕快下班,甚至還要藉故出差,藉名為公加班以圖增加收入,浪費公帑,這是所 謂假上班者。
  
  第二、消磨時間。有些上班者,準時報到,準時離開,每天精神抖擻,看起來很認真上班,實際上他在上班時間喝茶看報,練字看書,不斷打電話或到其他科室 聊天,甚至打毛線,養寵物,上網與網友聊天。有的零食不離口,甚至外出購買物品,為家事備辦菜肴等。這種上班者,不講究工作效率,只把辦公室當成消磨時 光,當成約會假日旅遊的連絡處,是謂胡混時光的上班者。
  
  第三、假公濟私。有的上班者利用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例如寫文章賺取稿費;上網找資料賺外快;看電視炒股票;利用電話與朋友談商機等。這些都是藉著上班時間,甚至利用公司的資源為己謀利,可謂假公濟私的上班者。
  
  有的人把上班族比喻成老鼠,主管是貓子;貓子不在,老鼠遊天下。其實,有良知的公務人員,他管你主管不主管,也不管你貓子在不在,一切行事但憑自己的 良知、道德、人生價值觀為依憑,這才是優秀的上班族。所以,上班族也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此社會風氣必定能有所改進。《人間福報》20011223


時效性
  
  生命在那裡?佛經說:生命在呼吸間!你能重視呼吸那麼一刻的時間,你就能懂得生命的價值。因為「一寸黃金,難買一寸的生命」;這是一個分秒必爭的社會,凡事都要爭取時間,與時間賽跑,在有限的時間裡面,創造無限的事業,這就是「時效性」。
  
  食品過時,新聞過時,流行過時,善念過時;因為沒有掌握「時效性」,所以不能發揚光大,坐失良機。
  
  我國政府許多施政計畫,都趕不上社會及人民的要求,就是不懂得「時效性」,所以行政效率不彰。例如違章建築,因為事先沒有規劃建設目標,等到違章形 成,造成雜亂失序,政府才在後面開始整頓,拆屋重建,開發道路,如此如何獲得百姓的認同呢?政治人物的私心,黑金的氾濫,讓經濟衰危,人心散渙,政府才要 振衰起敝,良機已失,事後驚覺,雪上加霜,怎不難上加難呢?
  
  八掌溪事件,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時效,導致了悲劇的收場;九二一救災復原,因為沒有掌握時效,所以後來吵吵鬧鬧。醫生沒有及時救人,失去生命;戰爭沒有及時退兵,失去安全的時效。父母沒有對兒女適時教育;兒女沒有及時孝順父母,都是徒留遺憾。
  
  中華民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當初蔣中正基於國共不兩立,毅然退出聯合國,等到想要再加入,已經時不我予;李登輝的政策「戒急用忍」,誤了兩岸多少商機。這個時代講究快速,講究時效,但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錯失良好的時效。
  
  做好事要及時,有錢不用,等到沒錢才想要做好事,也沒有能力了;愚人把牛乳儲存在牛腹內,等過數月,客人來了再想擠牛乳請客,卻一滴牛奶也擠不出來了。
  
  龜兔賽跑,兔子仗恃自己跑得快,所以大睡一覺,等到烏龜抵達終點時,兔子儘管跑得快,終是失去時效而敗給了烏龜。春天不播種,秋天怎麼有收成呢?少壯不努力,老大怎麼會有成就呢?
  
  做人做事,都要及時,錯失了時效,時光是不會倒流的。多少人在慨嘆「悔不當初」,為什麼要「悔不當初」呢?假如凡是想做的,及早把它做好,凡是一切好 事,快速把它完成,何必等到明天,等到明年,等到以後呢?等!等!等!等到老死,也是沒有用的哦!《人間福報》20011224


香的語言
  
  讚美人的語言就有香味;香的語言就是要說善良的語言、慈悲的語言、促進和諧的語言。反之,惡口、粗言、妄語、邪說等損人的話,都會讓人掩鼻難聞。
  
  一般電台招考播音員,首先音色、音質、音聲要美;所以從事播音工作者,都要訓練講話。
  
  其實講話聲音要好聽,最重要的要發自內心的真誠,所謂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能夠利人的語言雖然簡單,但是鏗鏘有力;有的人儘管大聲吼叫,但不得人望,因為他的話語不能給人利益,不能讓人歡喜,所以他的語言沒有香味。
  
  經云:「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心中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就如「香口沙彌」,因為他多世不曾妄語,所以他說話時口中都帶著香氣,因此名曰「香口沙彌」。
  
  《六祖壇經》裡說到「自性五分法身香」,說明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中,都能散發出本有的佛性芬芳。例如蓮花沒有受到污染,所以清香撲鼻;梅花愈經寒冷洗禮,愈是香氣迎人。所以梅、蘭、竹、菊都是花中的君子,都像「五分法身香」一樣令人歡喜,令人陶醉。
  
  所謂「五分法身香」就是:
  
  第一、戒香。所謂「戒香」,就是要每一個佛弟子在自己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稱為戒香。
  
  第二、定香:所謂「定香」,就是要觀照各種善惡的境界,自心不亂,稱為定香。
  
  第三、慧香。所謂「慧香」,就是自心修行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作諸惡,即使做善事也不執著,敬上念下,愛護鰥寡貧
  
  窮者,稱為慧香。
  
  第四、解脫香:所謂「解脫香」,就是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覺無礙,稱為解脫香。
  
  第五、解脫知見香:所謂「解脫知見香」,就是自心既然對於善惡都無所攀緣,也不沉空守寂,就必須廣學多聞,認識自己的本心,通達諸佛的道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從初發心一直到圓滿菩提,真性毫不變易,稱為解脫知見香。
  
  若人具備有此五香,則燦爛芬芳,香氣迎人,何患自己不能到處受人歡迎呢?
  
  《人間福報》20011225


做人
  
  人就是人,為什麼要「做」呢?偏有人說「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人活在世間上,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做人,確實是很困難的。有時候我們跟人家談如何做學問,談古論今,說東道西,大家眉飛色舞,興高彩烈,可見得做學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談到做 事,雖然有時也會有見解上的不同,但是說出各種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論,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變化,也都是神彩飛揚,各述心得,口沫橫飛,表示大家對事情的 認真。但是一談到做人,馬上就嚴肅起來,每個人一副保護自己的姿態,深怕別人談到做人時傷害了自己,所以就不願深談下去,如此即使有心人也不敢妄自談論做 人,恐怕一言之失,傷害了彼此的交情,以後難以彌補,成了留有遺憾的缺陷。
  
  不談做人,難道我們就能把人做好嗎?人要說話,每一句話都能說的得當嗎?人要走路,每一步路都能走得順利嗎?人要吃飯,人要做工,人要辦事,人要有很 多的技能,例如繪畫、彈琴、建築、種植、行政等等,都不需要人指導嗎?義理、人情、忠誠、美德,都那麼樣的健全嗎?假如不經過做人的研討,就都會做人嗎?
  
  父母愛護兒女,愛護不一定把人做好;師長教導學生,教導也不一定把學生教好。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不學做人,怎麼會做人呢?
  
  人,真是一個奇妙的動物,有的人聞過則喜,有的人聞過則怒,有的人一直謙虛,述說自己的不夠圓滿,不夠圓融,也有的人一直在挖空心思,說自己如何偉 大,如何崇高。有的人一直感覺自己道德不夠,修養不夠,慚愧認錯,修身改性;但有的人一直就是述說自己稱心得意的往事,發揮未來高不可及的理念。一再敘說 當年勇,敘說現在強,真是不可一世。
  
  有的人歡喜讚嘆別人,尊重別人,說別人好話;有的人一再誇讚自己,標榜自己多少的功勳。有的人都是你壞我好,但也有少部份的人經過檢討後,自覺我有缺點,你才是全對。
  
  像做人,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聰明的讀者們,你究竟想做什麼樣的人呢?
  
  《人間福報》20011226


家的真義
  
  家,有許多名稱:家庭、家宅、家第、家府、家門、家屋、家居、家舍、家園、家墅。
  
  家有許多的內容:家產、家風、家務、家業、家具、家珍。
  
  家,有很多可以形容,如:家聲遠揚、家常便飯、珍惜家譜、家書萬金、家法伺候、家庭工業、家庭教育、家族制度、家庭生活、家庭背景、家庭糾紛、家庭負擔、家庭副業、家傳秘方等。
  
  家,有很多人物可以稱家,父親叫家嚴,母親叫家慈,還有家兄、家妹;凡是家裡的人都可以稱「家」,有的稱為家祖父、家祖母、家叔父、家伯父、家僕、家小。
  
  甚至畜生也可稱家:如家禽不是野禽,家雞不是野雞,家鴿不是野鴿,家狗不是野狗。
  
  家,有很多的意義;有人以家為天堂、以家為安樂窩;有人以家為地獄、為冰窖,寒舍就是貧窮之家。
  
  有的人,喜愛家的溫暖,喜愛家的安全;有的人故意蹺家,把家比做枷鎖,比作牢籠;甚至,有的人發誓永不回家;有的人說回家的感覺真好!
  
  家,有豪門巨富的家,警衛森嚴;有的是貧苦之家,門可羅雀,淒涼無比;有的家,人丁興旺、五代同堂;有的家,形單影隻,所謂單親家庭,甚至還有獨居老人,這不知是家不是家?
  
  有的家是積善之家、賢良之家;有的家被人稱為暴發戶是不善之家;有的家被人稱為凶暴之家、無緣之家。有的家可以營造歡喜、幽默笑聲;但也有的家,生出恩怨煩惱;雖是親人,也是吵鬧不斷。
  
  在他鄉的遊子一直思念、想要回家,但在家裡的兄弟卻吵著要分家。有的恩愛夫妻共同營築可愛的家庭;但有的夫妻吵著離婚,各自分家。
  
  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種族,家是家人的共同目標;儘管怎麼忙碌,到了晚上總要回家。
  
  家,還有家裡、家外的分別,家人都會有著不同的想法。學生到學校裡面把學校看做戰場,回到家裡就如天堂。青年人認為家裡是牢籠,他總要到外面找個自由的天空。
  
  丈夫在外是一條龍,回家就好像是一條蟲;在外是官長,眾人之上,回到家就是小兒小女的牛馬。女人在外面都要化妝成天仙美女,回到家甘願做個黃臉婆;在外是大家閨秀,回到家是河東獅吼。老人歡喜居家,不願外出,因為一世的歲月辛勞,不想到外面再頂著雨露風霜。
  
  俗語說:「桃源雖好,總非久戀之鄉」,家居雖然簡陋,總是我自己的家,所謂「金角落,銀角落,不及自己家裡的窮角落」。《人間福報》20011227


寵物
  
  現在的人有養寵物的習慣,養貓、養狗,甚至一些動物和豬馬牛羊、獅虎獵豹,都有人豢養。養雞、養鴨、養蛇、養蟲,乃至熊貓、無尾熊,那就更是稀有的寵物了。
  
  飛鴿傳書,有的人以養鴿子為寵物;飛鷹高翔,有的人以老鷹為寵物。水母、烏龜,各種魚類,都是受人喜愛的寵物,因此有人開店販賣,供人選購。假如有人能舉行一個寵物展覽會,必然蔚為奇觀,花樣百出,美不勝收。
  
  過去有人愛好集郵、集名片,集火柴盒、集銅錢等,這些東西雖然可以保存久遠,不像動物的壽命有限;但是因為這些東西俱無表情、動作,因此人類對它們的興趣、愛好,就遠不及因為動物的善解人意來得受人寵愛。
  
  寵物也不一定是動物,植物也是有人寵愛。例如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蘇東坡愛竹,屈原愛蘭,世人愛牡丹,甚至於宋代林逋隱居西湖孤山,以種梅養鶴自娛,人稱「梅妻鶴子」;許多佛教徒更常「獻花供佛」,把自己的所愛供養自己所信仰的教主,以表虔誠。
  
  動物可寵,植物可寵,物品可寵,人也可以寵。自古以來,光是皇帝所寵的人,就是有寵臣、寵妃、寵妾、寵將;除了皇帝以外,一般家庭的父母,他也有寵 兒、寵女、寵孫。主管也有很多得寵的部下;受寵不在你的地位高低,不在你的職務大小,更不在你的能力有無,主管看你看得慣,他就是寵你。寵就是愛,寵愛不 需要什麼理由,就是我歡喜,那就得寵了。
  
  凡是得寵的人被一個人愛寵,沒有獲得大眾普遍的尊敬,都會出問題。例如唐明皇寵愛楊貴妃,楊貴妃還是死在馬嵬坡:漢成帝寵愛趙飛燕,趙飛燕後來死在大 臣的手裏;吳三桂為了寵愛陳圓圓,「將軍一怒為紅顏」,最後把國家都送給了別人;唐高宗寵愛武則天,到了最後連皇室江山都成了大周天下。
  
  玩物喪志,寵愛喪格,尤其在上位的人,寵愛要普遍,不能集中於一人,寵愛太過集中,麻煩事情就會接踵而至。
  
  「籠雞有食湯鑊近,野鶴無糧天地寬。」就算不用勞心勞力就能獲得食住;物質雖有,總是籠雞,那裏能有野鶴以天地為家的自在呢?所以吾人不一定要希望被 某一個大人物來寵愛,自己要自立、自主、自強,與其給一個人寵愛,不如去寵愛天下的萬有、萬物、萬人,不是更有價值嗎?《人間福報》20011228


挫折教育
  
  人的一生,很難事事平順,所以有遠見的父母不會一味的呵護兒女,替兒女擋風遮雨,而是培養兒女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澳洲的小孩,在周歲還不會講話的時 候,父母會將小孩子丟到水中,讓孩子自己從水裡爬起來,難道父母不愛孩子嗎?中國的小孩跌跤,父母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所以跌得多,長得大。
  
  及至孩子長大,送進學校讀書,儘管老師責備、同學欺負,小孩子承受不起,母親卻說「打得好」、「謝謝老師責備」、「請老師多加給予鞭策」,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呵責中早日成長,真是天下父母心。
  
  炒飯、濃湯經過煎熬,特別味美;風霜雨雪後的松竹梅,更加青翠;碗盤磁器經過千度高溫的燒熬,才更加堅固。現代的青少年禁不起挫折,考試的分數少一點,老師指名說幾句,學生受不了,逃學蹺課,甚至反對學校,終致一生無成。
  
  現在的航空事業,飛機在空中飛行幾十小時,當初萊特兄弟在試驗的時候,如果禁不起一次次的挫折,那有今日的成功?富蘭克林發現電力,也是經過一次次的試驗而得成功,後來才有電燈、電視、電冰箱、電腦的發明,因此改變世界。
  
  國父孫中山先生十次革命,多少挫折;蘇秦遊說六國,配六國相印,誰能了解當初所受的奚落、挫折?匡衡鑿壁偷光,從艱苦挫折中終於成長。在台灣過去送報 紙的人稱為「報童」,數十年前的報童大多數是十多歲的青少年,他們不畏風雨,不怕狗咬,冒著晨曦的風寒;今日台灣成功的企業家,不都是當時受過挫折教育而 成功的嗎?
  
  說到挫折,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密勒日巴尊者,他的學道過程,受到師父百般的磨練,各種呵斥、打罵,真是罄竹難書,但是到了開悟之後,師徒抱頭痛哭,由於師父感覺到這塊材料難找也。
  
  禪門有云:多一分要求,多一分慈悲;多一分委屈,多一分愛護。日本著名的女子排球隊魔鬼式的訓練,中國奧運體操、跳水選手,經過挫折,才能在全世界人面前展現美妙風姿,為國爭光。
  
  所謂挫折教育,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世間上,先有伯樂才有千里馬,有嚴師才能出高徒,有污泥才能長出淨蓮,有阻流才能激起浪花。有大慈悲的菩薩,也要有大勇猛的力士,光是單方面是不行的,受得起挫折教育,才是人才。
  
  《人間福報》20011229

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線的,也不能只是單向的,凡事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說,當事情陷入膠著狀態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事情往往就會出現轉圜的餘地。所以逆向思考在中國又稱為水式思考,在西洋則稱S型思考。
  
  《佛光菜根譚》說:「能夠面對困難,便能尋求轉機」;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如果你能懂得「逆向思考」,可能當下就是一個轉機。例如戀愛失敗了,你想: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對象;失業了,你告訴自己:也許明天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如此一想,自能轉煩惱為菩提。
  
  禪門所謂「參」,就是逆向思考;不但是逆向思考,而且是全面的思考。逆向思考就是事理圓融;逆向思考就是把正面、負面調和起來,理事無礙。
  
  下雨了,不能外出,不能運動,好像不好受,如果你轉念一想:下雨天正可以在家為文讀書,可能會增加許多治國安邦的方案;被人倒債了,如果你往好處想,覺得損失財富,可能財去人安樂,可能因此消災免難,當下就可以從哭婆變笑婆。
  
  仇人、壞人,感化他,也能化敵為友;企業界把利潤分享員工,回收更多,這都是逆向思考。
  
  胡適之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逆向思考;《般若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逆向思考。「零就是多」、「以不要而有」,這也是逆向思考;「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更是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能破除傳統的思想束縛,逆向思考能化腐朽為神奇,逆向思考能把垃圾變資源,逆向思考能把無用變有用。很多的開發方案,都是由逆向思考激發出來 的。大海,我們認為沒有辦法征服,但是我們可以用高原之土來填海,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海埔新生地,甚至沙漠也能作最佳利用,拉斯維加斯就是一例。
  
  北大校長梁漱溟先生,當初與同學一起投考北大,雖然落榜了,反而因此奮發,不但獲聘任教於該校,後來更榮登校長寶座。世間事,禍福得失往往難以預料,好壞有無也非絕對的,所以遇事能懂得逆向思考的人,總能從窘境中破繭而出。
  
  《人間福報》20011230


善緣好運
  
  有人遇到了困難,求助於我,我想跟他結個善緣。
  
  什麼叫善緣呢?他不認識路,我幫助他,帶領他走上前途目標,這就是結善緣;他需要你幫他講一句好話,只要無害於別人,一句好話跟他結個善緣,何樂而不為呢?
  
  善緣和好運二者,都是人所需要的。有的人歡喜結善緣,雖然他施恩並不望報,可是好運還是不斷的來;有的人並沒有廣結善緣,好運也斷然不會來找他。結善 緣的人,永遠的都結善緣,善緣不斷;不結善緣的人,終止善緣,善緣隨時會斷。所以善緣是好運之因,好運是善緣之果。再好的良田,如果不播種,它也不能生 長;再好的因緣,若是給得不當,就如把好的種子播在荊棘叢中,它也不能如你所望。
  
  有一些人家的子弟,天賦異秉,可惜就是缺少因緣幫他成就,沒有善緣提拔他,最後辜負了聰明才智;有的人看起來平庸無能,但是善緣好運一直來找他,真是心想事成,這都是往昔因中,他培養了廣大的福德因緣還沒有用完。
  
  明太祖朱洪武只不過是皇覺寺的沙彌,他能開創明朝,登基為帝,劉基、胡惟庸、藍玉等文武將相,蜂擁而至;漢高祖劉邦也只是一個小小亭長,時運一來,他能打敗項羽,自立為王,張良、蕭何、韓信,聚集天下英才為他所用,真是好運。
  
  善緣好運,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因緣果報的意思,春時不下種,秋冬那裏有收成?當然,我們也不必做了任何一點善緣好事,就馬上希望獲得回報。有時候春天 播種,秋天就能收成;有時候今年播種,明年收成;有時候今年播種,多年以後才有收成。善緣好運必定有其因果關係,只是時間長短,難以逆料。今天說你一句好 話,給你一點善緣,幫你解決一點困難,就是種下了好因,待緣成熟,必有果報。
  
  有一個大戶長者生性吝嗇,寺院裡的老和尚怎麼跟他勸募化緣,他都不肯布施。老和尚看到他家水溝裏常常流出剩飯米粒,就淘起來曬乾貯存,留作餘糧。老和尚撈米時,僕人告訴富翁,富翁回答:他也很可憐,隨他去吧!
  
  多年後,一場大火燒掉了富翁所有的家當,一下子由富變窮,偏偏又遇到荒年,大家都很窮苦,富翁連一碗飯都討不著,後來討到了寺院,老和尚見了他,立刻 盛出一大碗香噴噴的白米飯給他吃。富翁接過飯後,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並再三感謝。老和尚說:「你不必謝我,這又不是我的,本來就是你的。」老和尚於是道 出前因後果,富翁聽了慚悔交加,當場痛哭流涕起來。
  
  因果之間是相互的關係,有時候因中有果,有時候果中有因。總之,「善緣好運」就是好因好果的關係;欲得好運,就從廣結善緣開始吧!《人間福報》20011231

新年的意義
  
  當本報今日發行的時候,正是民國九十一年元月一日,也就是大家所歡喜迎接的新年。
  
  新年又稱元旦,雖是國曆新年,但慢慢的也代替了中國過去農曆新年的意義。現在的農曆新年叫春節,此時叫做新年。新年對吾人有什麼意義呢?
  
  新年在全世界各國雖有不同的日期、曆法、風俗、習慣,但是新年總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個輪轉的開始;總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更迭之初。不管男女老少,不管那一個國家的國民,遇到了過年,總是無限的歡喜。
  
  中國人過年,居家不外出者為多,西方國家過年,正好相反,他們大都外出旅遊,以不在家中居住為尚。所以一屆新年,家家戶戶都忙碌著,展開各種更新不同的生活,都希望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
  
  過去的新年,只重視吃喝玩樂,甚至賭錢博奕,儼然是法律的假期。但是現在教育發達,人民的道德觀念提昇,對於過年,慢慢的已懂得注重一些不同的意義。例如,從倫理方面來說,散居在四面八方的親人,可以藉著年假期間,大家聚會一處,來個親人的大團聚,增進人倫關係。
  
  如係經濟方面,年度告一個段落,在財務上應該做個結算。雖然平常就要有日報表、月報表,但是年報表更應該結算清楚。甚至把倉儲的貨品點算清楚,把自己與人合夥的商務關係做一番檢查,對自己的財務盈虧更需要做一番了解,這都是過新年的意義。
  
  家中的兒童也不應該把新年只用來遊戲,胡混時光,藉此新年假日,可以複習功課,可以預習下學期的課業,也可以三朋五友,做一些益智的研討,或者外出旅行參訪。最好一半居家,一半戶外,事先做好妥善的規劃。
  
  新年最為人稱道的是,藉此機會注意環保,整理家居,打掃環境,救濟貧窮,關懷社會。家家可以貼出紅字的對聯,承認自己是積善之家、吉慶之家,知足、感恩、忍耐、吉祥、平安,誠所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如果我是老闆,應該給跟隨自己長年辛苦的部屬增加一些年終獎金,使人人歡喜;如果我是替人服務的部下,獲得主人的賞賜,心存感恩之外,來年要更加努力 回饋。如此上下交流,互敬互愛,其樂也融融。尤其,新年的功用,對平常少於來往的親友,可以藉機聯誼,遠方的親友,可以藉個卡片問候,促進人際關係,新年 真是箇中有道也。
  
  《人間福報》200211

 書的妙用
  
  你有買書嗎?你有讀書嗎?你知道書的妙用嗎?
  
  書的妙用可多了,你不明理,你讀書可以明理;你是一個庸俗的人,你讀書會有氣質;你煩惱不會做人,你讀書可以心開意解,懂得做人的道理;你不知道時間如何運用,你讀書時間就會過得很充實。
  
  書可以解惑,書可以明理,書可以致富,書可以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書中自有大千界,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聖賢道。所謂「一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三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你要高貴嗎?「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的妙用可以成就你。
  
  語云:「化當世,若莫口;傳來世,無如書。」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資治通鑑能夠知古今,廿四史道盡天下的興亡,三藏十二部的聖典,敘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日常生活裡,一本小書可解除你旅途的寂寞,一部格言可能讓你成聖成賢。床頭書幫助你入夢,圖書館開拓你生命裏的時空。書,不管大小,不管厚薄,不計精粗,書中的道理真是妙用無窮啊!
  
  高希均先生的「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中,有許多至理名言,說明書的妙用無窮。例如:
  
  「書中的智慧遠比黃金屋更珍貴,
  
  書中的知識遠比顏如玉更迷人。」
  
  「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
  
  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
  
  「不讀書而有遠見,那是奢望;
  
  讀書而有遠見,就不是偶然。」
  
  「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
  
  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
  
  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與書相許,無怨無悔;
  
  與書結緣,有情有義。」
  
  「花錢買書不是支出,而是一種長期的投資。」
  
  書之於人,影響之大,豈可小視?
  
  高希均先生精闢的見解,不但說出了書的妙用,而且告訴人成功立業之道。人可以家貧如洗,沒有桌椅條凳;廚房裡,缺少柴火油鹽米;甚至沒有受友來往、沒有親戚幫助,只要你肯讀書,好禮尚義,奮發圖強,沒有天助、人助,也會有書的幫助!
  
  《人間福報》200212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