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7 –生活的情趣3
星雲法師著
03/07/2018 05:5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自我教育
  
  人,從小就有父母來教育我們;及長,必須入學,接受學校老師的教育;走出家庭學校,就有社會教育。在很多的教育當中,以「自我教育」最為重要。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提升人格之道。愚笨的人,熬過痛苦,忘記經驗;平庸的人經歷痛苦,才能獲取經驗;聰明的人,吸取別人的經驗,成為自己的智 慧。一個人如果時時都要別人來教育他,就等於一件染色的衣服,是從外而來的,並非本自具足,不是原來的本色,它就會褪色;如果從自我思惟,自我改變而得到 教育,所謂與生俱來,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就看自己如何自我教育。
  
  周處除三害,因為他懂得自我教育,終於洗心革面,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國人民的英雄;周利槃陀伽拂塵掃垢,因為他懂得自我教育,終於明心見性,成為一個悟道的聖者。
  
  佛教的自我教育,諸如懺悔、認錯、反省、禪思、自我要求、觀照等。另外佛教的教育也有階段性,有時用聞思修來受教,有時用參訪來受教,有時用冥思來受 教,有時用悟性來受教。甚至,有時候一個人自己學不來,讀不來,如果發心去教人,所謂教學相長,反而能教得會,這就是自我教育。
  
  美國德州有一位九十八歲的老先生喬治道森,他在九十八歲才背起書包,一償上學讀書的宿願,創下世界年紀最大的小學生記錄;四年後,他出了一部長篇小 說,又創下世界最老的處女作作家。喬治四歲就下田種棉花,他沒有機會上學,但是他把在棉花田聽老祖母說故事當成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這就是自我教育。
  
  現在的教育都是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謀利,沒有學習理路,所以博士不會做人,大學畢業不會倒茶,因為沒有生活教育,這是教育的失敗。所以,佛教講搬柴運水都是佛法,就是注重生活教育。
  
  所謂「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要學習做人,學習明理;學習做人,這是一個人要想成功最先決的自我教育。《人間福報》20011119


生活的情趣
  
  生活不光只是穿衣吃飯,另有服務的生活、奉獻的生活、藝術的生活、休閒的生活,尤其生活中培養情趣,有了情趣,同樣是穿衣、吃飯,味道就不一樣了。
  
  生活,不是只有金錢、欲樂,日子就好過。有的人家財萬貫,身居洋房別墅,出門轎車代步,回到家中僮僕成群,衣食無虞,但是他日子過得很苦惱,因為沒有生活情趣。
  
  如何培養生活的情趣?例如讀書、運動、爬山、喝茶、奕棋、蒔花刈草,三五好友談禪論道等。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假日到農莊度假,或是上教堂做禮拜;英國王妃黛安娜,王室生活,交際應酬之外,從事慈善公益,甚至在家陪王子過家居生活。他們都是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古代帝王微服出巡,就是希望找尋生活的情趣;王羲之「蘭亭集序」,文人雅集,吟詩作賦,樂趣無窮。
  
  古人清茶淡飯,生活樸素淡泊,如孟浩然的「開軒面敝甫,把酒話桑麻」;陶淵明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然生活簡單,卻有無比情趣。
  
  有人愛好畫畫,畫畫能增加生活情趣;有人愛好音樂歌唱,唱歌也能增加生活情趣。甚至寫字、書法,宗教徒上寺院、教堂,都能增加生活情趣。
  
  海明威在海邊欣賞波浪,看海鷗飛翔,他也能找到生活的情趣;史懷哲非洲行醫,雖然生活條件艱難,但是豐富的精神生活,帶給他無比充實的人生,因為生活中有情趣、有意義。
  
  有的人沉迷在酒色財氣之中,天天宴會應酬,沒有趣味,生活很辛苦,很煩惱。電腦上網,本來也是增加生活的情趣,但是如果入迷,則不但不能增加生活情趣,反而造成心靈的負擔。
  
  今日社會大眾一味向外追求聲光娛樂,迷失了自己,因為生活中沒有情趣。如何培養生活情趣?看起來這是廿一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新課題。《人間福報》20011120


跑龍套
  
  唱戲有所謂「跑龍套」,意即主角之外,有跟班、隨從、助陣、串場等小角色;因為是小角色,在戲中稱為「跑龍套」。
  
  一齣戲固然需要有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主要角色,但若無「跑龍套」者,也不能成就一場戲。社會上,各行各業之中,有董事長、總經理及各種專家、幹部, 他們都是大人物;但也要有人「跑龍套」。一個「跑龍套」的人對公司、團體,具有穿針引線的功能,所謂「小兵立大功」,有時候也不可以小視「跑龍套」者。
  
  「跑龍套」的人,固然有人能夠成就好事、大事,但也有的人專門挑撥離間,就如一場歌劇,因為舞者動作不美,破壞了整個會場的氣氛,這也是「跑龍套」者的不當。
  
  西廂記中,紅娘是一個「跑龍套」的人物,但是紅娘在劇中成為重要的主角,就因為「跑龍套」跑得好。涂阿玉原本只是高爾夫球場上一個「跑龍套」的桿弟,最後成為風雲戰將。
  
  影劇圈中很多原本只是「跑龍套」的小人物,因自己的敬業而成為閃耀的明星,例如金馬獎影帝柯俊雄、歌仔戲小生楊麗花、孫翠鳳等;《總裁獅子心》一書作者嚴長壽先生,因為自己是從「跑龍套」的小角色做起,所以後來他能以自己親身經驗的心得,到處教人如何管理大飯店。
  
  一個人要發心為別人「跑龍套」,為社會「跑龍套」;你替別人「跑龍套」跑多了,別人就會提拔你,愛護你,所以你以「跑龍套」的因緣成就別人,將來別人 也會為你「跑龍套」。例如現在的村里長、鄉民代表,就是因為替人民「跑龍套」,跑久了以後,人民也不會辜負他,最後把他推向中央,成為民意代表。所以, 「跑龍套」跑得好的人,一樣可以跑出前途;就怕不肯「跑龍套」,或者跑得不認真,跑得不像,跑得不好,當然未來的前景自然也就不樂觀了。
  
  現在的政壇,一個民意代表大都聘用數個助理,他們都是「跑龍套」者;許多大學的名教授,也都有許多助教,那也是「跑龍套」者。「跑龍套」跑得好,也能節節高升;跑得不好,最後只有被人捨棄。
  
  劉秀當初立志「為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雖然他的志願不大,但時來運轉做了皇帝。所以做人不一定要做大官,但要有大志願,將來就能有大成就。
  
  「跑龍套」的人要四方周全,八面玲瓏,要靈巧機智,要會察言觀色,要能善觀人意。就像一個小茶館中的侍應生,對於顧客也要會察言觀色,所以會「跑龍套」的人,才會懂得人際關係。《人間福報》20011121


 假相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假相。
  
  就拿世間的人來說,自從呱呱墮地後,從嬰兒、孩童,不久就是少女,然後是小姐、太太、媽媽、老太婆。你說,這一切不都是假名、假相嗎?
  
  山河大地,都是無常,都會變化;為什麼?因為是假相。真空是不變的,那才是真相;真空如虛空,虛空無相,所以無所不相。
  
  一個爛蘋果,外表還是很好看,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般人看不透,所以被假相所迷。人常常被假相所騙,所以有「酒缸裏的女人」,所以有「杯弓蛇影」,甚至誤把繩子當成蛇。
  
  所謂假相,例如我今天心情很好,看到月亮,詩興大發,更覺詩情畫意;如果今天心情苦悶,就增添悲苦悽涼的情緒。所以世間上的人情世故,變化不定,有時可以變好,但是有時也可以變壞。
  
  然而一般人常常就是給心外的假相所迷惑,明明是假的,我們卻當作是真的;明明是暫時的,卻貪戀不捨,以為可以永久。其實假相也不是沒有,只是會變化,所以世間事說好的未必是好,說壞的未必是壞,總之,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當初佛陀在靈山會上,手上拿了一顆隨色摩尼珠,問四方天王道:「你們看一看這顆摩尼珠是甚麼顏色?」四方天王看後,各隨所見,分別說是青、黃、赤、白 等不同的色澤。佛陀就將摩尼珠收回,舒開手掌又問道:「我現在手中的這顆摩尼珠是甚麼顏色?」天王不解佛陀心中所指,不約而同的回答道:「佛陀!您現在手 中根本沒有東西,那有甚麼摩尼寶珠呢?」佛陀真實的告訴四天王道:「我將一般世俗的珠子給你們看,你們都會分別它的顏色,但真正的寶珠在你們面前,卻視而 不見,這是多麼顛倒呀!」
  
  人,因為被假相所迷,不能見到真相,所以就有顛倒妄相,就會愚癡苦惱。例如榮華富貴是假相,你不能認識它的變化,當然會跟著它的起伏而苦樂不定。因此 吾人應該用智慧的眼光來看世間的一切,尤其凡事不要把假相放在心中不除,「假相」要能隨事隨遣,才能提起佛法的正知正見。《人間福報》20011122


為善常樂
  
  台北的周志敏小姐,在二十年前為電視公司製播了一個每周一次的節目,叫做「為善常樂」。播出數十年來,口碑很好,極受觀眾喜愛。但近年來看不到這個節目了,想是這個社會已經不必「為善」了,也不會「常樂」了!
  
  為善常樂!確實是一句至理名言,也能為人生帶來一個做人的準則。童子軍日行一善,吾人每日為善,當然就會常樂了。
  
  在當初,「為善常樂」播出時,社會大眾無不爭相觀看這個節目;社會上很多人做善事,傳播媒體把那許多做善事的因緣,播報給大眾知道,觀眾無有不感動 者。記得十年前的社會,每個人都歡喜看到感動的人,聽到感動的事,自己也努力做感動的人;人給予我的是感動,我給予別人的也是感動,彼此相互動感,這個社 會是多麼美好啊!
  
  我們過去在報章雜誌、傳播媒體裏,經常看到十歲的兒童一面讀書,一面做小工、當報童,靠自己的能力孝養殘障的父母;我們也看到一個未曾讀書的母親,一 面在家裏勤持家務,一面為人洗衣服、打零工,辛苦的照顧家計,培養五、六個小兒小女讀書。我們也看到拾荒的老人,把一生積蓄的幾十萬或幾百萬元捐獻出來興 校辦學,我們也可以看到公務人員把每日的收入用來養育一群流浪狗。
  
  植物人王曉民,慈悲的媽媽陪伴她走過三十多年;殘障青年鄭豐喜,賢慧的妻子毅然陪他走到人生盡頭。社會上有的人救溺,見義勇為,有的人救火而犧牲殉難;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真是善事處處可見。為什麼?因為「為善常樂」瀰漫在我們的心中,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自然為善。
  
  假如「為善常樂」現在仍然播出的話,可能已經沒有觀眾了。現在時代不同了,善人善事已經少有聽聞,是現代人為善不欲人知嗎?還是做善事的人愈來愈少了。其實為善應該給人知道,所謂「拋磚引玉」,我們不是為一己之善名,我們應該把藏金藏玉的人士引出來為善。
  
  語云:「莫以善小而不為」,小善可以成為大善;「莫以惡小而為之」,小惡可以成為大惡。滴水可以穿石,細沙可以阻擋洪流,只要常做善事,當然就會「為善常樂」了!
  
  《人間福報》20011123


基因與業力
  
  兩千多年前的佛教流傳到今天,有些教理被人們以哲學的眼光來看待,其中也不乏有科學的內容,但這些科學的含義卻少有人了解,例如「基因」。
  
  「基因」是什麼呢?基因是生命的密碼。世界上,生命的種類千奇百樣,儘管是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兒女,也有許多地方不同,那是因為生命的密碼--「基因」不同所致。
  
  根據參與探索基因組織計畫的美國、中國、德國、法國、瑞典、日本等六個國家的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初步測定和分析報告,發現人類基因組織有三十二億個裏基對,並包含了大約三萬至四萬個蛋白編碼基因。
  
  這項「人類基因組織計畫」與「曼哈頓原子彈計畫」、「阿波羅登月計畫」並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畫。其中「人類基因組織計畫」對人類自身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另兩項計畫,而佛陀所說的業力,已包含了基因眾多因素中所有的知識。
  
  基因在佛教看來仍然是屬於有為法,即唯識學上的「極微」、各種經典中的「無明」;業力屬於身口意造作的行為,具有「能」的作用。在十二因緣中,無明就 是業力的因,而基因則介於十二因緣的「無明」和「行」之間。三千大千世界浩瀚無邊,說明極微如原子、分子、中子等無量的力量,小中有大。因此,佛教的哲學 理論,也歡迎承受科學的理論來相互印證。
  
  現在的知識界認為,宗教與現世的科學縱使不能互相配合,如耶穌教的上帝創造萬物、創造人類,不能合乎科學的解釋,甚至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廣島原子彈的 力量和現在的基因發現,都會衝擊到宗教的理論。其實,科學所能解釋的宇宙現象,就如三大計畫的發展和佛教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佛教裡,宇宙的成住壞空,說明人生的三世流轉,一切的一切都能與今日的科學昌明做了共同的解釋。所謂「佛語不虛」,誠信然也!
  
  古老的佛教,由於幽玄的理論,現代的人類還不能完全探索、了解,科學的發明正好可以為佛教印證,所以佛教不但不排斥科學,而且歡迎科學的研究能更上一 層樓,把佛教的理論一一做具體的證明。所以說佛經是文學的,佛理是哲學的,應用是科學的,就如佛學上的體相用,哲學為體,文學為相,科學為用,以這樣來解 釋未嘗不可。
  
  有人常問及基因的問題,故作以上的如是說。《人間福報》20011124


重視承諾
  
  承諾,即是信用;一諾千金,多麼美好。
  
  現代的社會變遷,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明顯不足;朝三暮四,見異思遷,輕諾寡信,已經到了社會不知信用為何物的地步,好不可惜。
  
  政治人物競選時,開出多少政治支票,你曾見過他們當選之後有兌現承諾的嗎?選前約定君子之爭,屆時相互詆譭謾罵;原本說明只當一任,當選以後硬說自己沒有說過。孔夫子所提倡的信義,求之於政治人物,實在難矣哉!
  
  如果你到法院去了解一下,大部分的案件莫不是因為違反承諾而鬧進公堂的,所以信義的教育在我們的社會還是值得大大提倡。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結盟,後又反悔的事例,多不勝舉。甚至戰國時代,秦國為貪圖一璧,不惜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幸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終於「完璧歸趙」,讓霸秦沒有失信於全國。鄭莊公因為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從小不得母親歡喜,發誓與母親「不及黃泉不相見」;後來因為母子天性,思母之情 甚殷,幸而潁考叔令人掘地道而使其母子相會,既解莊公思母之情,又不致毀己信譽。
  
  歷史上多少人因為輕諾寡信而失敗,但也有多少人重視信諾而能成功。慈禧太后雖然還政於光緒,但是垂簾聽政,丟碗不丟筷,仍算是無信之人也!周公旦還政 於武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維護了一生的清譽。玄奘大師前往西天求法,途中種種的艱辛、阻礙,但他發誓「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往東土一步 生」;由於信守自己的承諾,玄奘大師終於完成了十七年的求法志願,成為一代大師。
  
  現在商場上,最不講信義;仿冒商品,竊取商標,連書籍都可以盜印盜賣。現在男女的愛情,海誓山盟,海枯石爛,偶爾意見相左,即刻離婚;現在的離婚率之高,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皆因缺少信義之故也。
  
  有人說,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其實信諾比生命還重要。在《進德錄》一書中說到,宋朝的徐節孝事母至孝,一日母親想吃肉,於是上街購買。當他走到東街肉 攤,問好肉價,但因另有他事須到西街,心想回頭再買。當他走到西街,本可趨近路回家,且西街也有肉攤,但是他仍回到東街採買,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在心裡承 諾東街了。這件事看起來好像很迂腐,實際上是重視承諾;人之為人,即在此也。
  
  《人間福報》20011125


剛與柔
  
  人有多種,有的人以剛直見長,有的人以柔和見長。剛直好呢?柔和好呢?難有定論。不過,太剛了,不能讓人接受;太柔了,讓人看輕,最好是「剛柔並濟」。
  
  有的人「剛中有柔」,有的人「柔中帶剛」,有的人「外柔內剛」,有的人「外剛內柔」,有的人「剛柔兼並」。總之,剛柔要中道。
  
  氣候有陰陽,男女有剛柔,就如同天氣,春風秋雨,萬物容易成長;夏日冬雪,萬物容易成熟。只剛不柔,一片肅殺之氣,盛氣凌人,不易成功;太過陰柔,也不能獲得人心。
  
  人體,骨頭是硬的,需要柔軟的皮肉來包裝,就不怕踫撞;烏龜裏面的肉是軟的,要有外殼來保護。硬的物品,要用軟布、泡綿包裝,不怕損壞;精細柔美的物 品,要用木盒、鐵篋來包裝。柔軟的水,必需要用硬的容器來盛裝;硬的鑽石黃金,需要軟柔的棉絮來包裝,可見剛與柔並不衝突,而是需要相互助成。
  
  馬皇后經常在朱元璋大發雷霆,揚言要殺大臣時,對他柔和勸諫,救了許多的大臣;波斯匿王要殺御廚的時候,也是末利夫人以柔和的方便,救了御廚。所以,剛強的波斯匿王可以聽從柔和的末利夫人勸諫,威武殺人的朱洪武可以在馬皇后之前屈服,都是「以柔克剛。」
  
  阿闍世王曾經起意要弒母,剛直的耆婆醫生拍桌斥曰:歷史上從未有兒子殺害母親的案例,若王執意弒母,我只有去國一途。耆婆的義正詞嚴,終於屈服了剛強 的阿闍世王改變性格。乾隆皇帝仗著自己的才華、威勢,多次面露肅殺之氣;但在姿態低下的紀曉嵐智慧折服下,也能降服他的氣勢,所以柔也能克剛。
  
  人有剛硬的牙齒,才能咀嚼用餐;有舌頭的柔軟,食物才能運作自如,所以剛柔互用。但是剛柔不能互碰,就如夫妻,夫剛妻柔,能夠白首偕老;又如菩薩有柔和的慈悲,也有菩提的勇敢,兩者相互並用,所以菩薩才能度生。
  
  偈云:「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卻為兒孫榜樣計,只從柔處不從剛。」更是我們做人處世的最佳箴言。《人間福報》20011126


生活品質
  
  現代人都講究生活品質,什麼是生活品質呢?生活品質並非指家家戶戶每天大魚大肉,不是人人乘坐豪華轎車,不是每日聲光熱舞,不是呼朋引類,不是每日加班忙碌,不是日日開會,把日子忙得絲毫沒有休閒活動。
  
  所謂生活品質,是講究生活的規律,環境的整潔,家居的安寧,居住的安全,飲食的正常;每家人士和諧友愛,社會活動安祥有序,工作定時,忙閒適中,晨起 晚睡,皆有規律。宗教信仰,以正信、虔誠,不標榜好名、行善,對社會關懷服務。每日必看一份報紙,不可少於一、二小時為讀書時間;欣賞藝術音樂,多與文化 教育接觸。每天不可少於全家聚會,每周不可少於家族來往,每月不可少於社教活動。
  
  生活品質,家中的音樂比冷氣、冰箱更為需求;家中的書櫃比酒櫃更為重要;家中的倫常,長幼有序,比豪華設備更值得稱道。
  
  我們在生活品質方面,並不看居家的樓層高低,也不看花園大小,不看家中的汽車多寡,當然更不去比較衣服穿得時髦與否?我們所看重的生活品質,是全家的道德觀念,正常行事,慈善傳家,品學優秀,互助互諒,笑聲讚美,此皆可以列為生活品質的評鑑標準。
  
  假如我們現在走入豪門貴族,感覺到人情威嚴,童僕成群;富商巨賈,處處看到貴重物品,豪華設備,這都不見得是有生活品質。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做人講信用,重仁義,說話輕言慢語,處事態度從容不迫。
  
  過去有人到梅蘭芳家訪問,談話數小時之中,童僕走路安祥,少人進出,一片寧靜祥和。訪者不禁讚歎道:唱戲之人,都有這麼高的生活品質。孟母三遷,就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岳母教忠,也是要在精神生活上樹立品質。
  
  生活品質是重質不重量,生活品質需要一些社會領袖從上而下的以身作則,輕車簡從,彬彬有禮;再到家庭主婦,治家有序,待人和藹。甚至社會的工商各界, 來往尊重平和;學校的青年,處處禮貌周到;公務人員,服務為先;公眾事業,親切周到。全國人民,人人如此,則生活品質必然為人稱道。
  
  所謂佛教的極樂世界,就是生活品質為人所嚮往;琉璃世界,藥師淨土,就是政經富樂,為人所欣羨。所以,生活品質有待全國人民合力倡導,方有成就之日也!
  
  《人間福報》20011127


 工具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的器具放在那裏?要有「工具箱」。
  
  學生寫字,要有鉛筆盒,鉛筆盒就是工具箱;上學讀書,要有書包,書包也是工具箱。上班的人要有公事包,公事包就是他的工具箱,甚至水電工有水電工的公事包,木工有木工的公事包,乃至現在的各行各業,如郵務士、醫護人員、家電服務員等,也都有特定的工具箱。
  
  除了工具箱之外,一般家庭還有工具庫;設置工具庫就是希望做到配備齊全,以便需要時不求人,自己就有辦法處理。
  
  其實,人也是一個工具箱,你看,文學家的腦海裏藏了多少的詩詞文藝,工程師的腦海裏藏了多少的建築設計,科學家的腦海裏藏了多少的研究方案,醫學家的 腦海裏藏了多少的醫療知識,宗教家的腦海裏藏了多少濟世救人的真理智慧;乃至經濟學家、政治家、教育家等,也都有他們各自的工具箱。
  
  但是,工具箱內的工具也有品質的好壞差異,各自的價值也因此不同。一般人要以自己內心就是一個工具箱,在內心的工具箱裏藏著慈悲,藏著樂觀,藏著責 任,藏著進取,藏著歡喜,藏著誠實,藏著信用,藏著感恩;必要時就可以從心中的工具箱拿出來運用。例如遇到殘障病苦的眾生,就給他信心安慰;消極懈怠的 人,就給他積極勇敢;貪吝愚癡的人,就給他智慧明理。
  
  工具箱都是用來幫助別人,給人利益的。甚至大自然中,百花儲蓄香味,散發給人間;太陽儲藏能源,可以照耀人間;溪流儲存清水,給人間解渴洗滌;高山儲 藏金銀銅礦;海洋儲藏珊瑚珍珠;沙漠也有石油供人使用。所以世間萬物,想要生存,必須像工具箱,本身的能源要豐富,才有價值。
  
  我們的工具箱裏儲存了些什麼呢?自己平時要不斷的省察,不要等到需要的時候,發現沒有工具可用,那能成就什麼事呢?尤其重要的是,工具箱裏的工具要能經常使用,當你發揮工具的功用時,也才能顯出工具箱的價值。《人間福報》20011128


 生肖的意義
  
  中國文化有許多的創見,例如用天干地支來說明歲次的輪替,甚至以十二生肖來代表每一個人的屬性。用十二種動物說明人的屬性,乍看不是很好,仔細想想,裏面實有哲學在焉!例如,說某人屬蛇、屬鼠、屬豬、屬狗,這真教人難堪,怎可把人比做低等的動物呢?其實不然也!
  
  例如:屬鼠的,鼠表示隱士,鼠與人共住同居,但是牠每日作息無定,只待一有機會,總在別人安靜的時候,牠就出來活動。
  
  屬牛的,牛忍辱負重、勤奮柔和,不是為人犁田,就是為人拉車。牠為人服務,牠不亢不卑,駕之野外,牠可以進出自如。
  
  虎,表示威武、勇猛,是領導型的個性。一將在山中稱王,不輕易和一般山間的小動物伴遊,牠高高在上,無與倫比。
  
  兔,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有名的成語「狡兔三窟」,表示牠的聰明,你想要危害牠,捉住牠的把柄,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龍,是祥瑞的動物,見首不見尾,你不容易認識龍的真正面目。世間上究竟有龍沒有龍?近人的研究,恐龍必定曾經統治過這個世界。
  
  蛇,一般人不喜歡蛇,其實蛇能屈能伸,表示曲直自如。如同一個人,識時務者為俊傑。蛇常在人居住的地方出入,但牠也很有道,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各行其道。
  
  馬,屬馬的人,要能快速,要能敏捷,因為馬的性格日行千里,所以馬到成功。
  
  羊,大家歡喜屬羊,因為羊溫和馴服,柔順可愛,尤其欲望不大,隨遇而安,像女人的性格,以柔為主。
  
  猴,敏捷、跳躍、攀騰、活動,是猴子的本能。人如果能像猴子的靈活,用處很大。
  
  雞,雞的美德,定時啼叫,尤其早晨破曉,像時辰鐘一樣,為人稱道。
  
  犬,認主、忠誠、守家,是最好的家臣總管。
  
  豬,世間上的動物,最能養尊處優,最能不勞而舒適生活的,就是豬。豬表示富貴,表示自己凡事不必煩心太多,隨緣度日。
  
  以上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等十二生肖,不一定能表示每一個人的性格。假如你的性格和當中的某一個相像,把人性擴大,雖是獸性,也不是絕對不可取啊!《人間福報》20011129


搭便車
  
  人,都有一種希望討巧的心理與想法,希望佔人便宜,就連乘車也是希望「搭便車」。
  
  在美國的各大小公路旁,經常看到有人豎起手來,或者豎起一塊牌子,希望路過的車子順道帶我一程,讓我「搭便車」。但是人心難測,好人、壞人難料,你給他「搭便車」,萬一為了好心,結果遇上壞人,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做好事還要有智慧。
  
  不過,也不要把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看得很壞,完全否決,基本上「搭便車」是善行,是好事。現在西方國家提倡高乘載,同一個社區的人,大家相約四個人輪 流開一部車上班,一方面節約能源,同時避免空氣污染及交通阻塞。政府為了獎勵這種風氣,在高速公路上特闢一條高乘載的專用道,讓兩個人以上的車輛行駛。
  
  甚至也有一些人主動邀約同一社區,有子女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家長,大家輪流接送小孩上下學,一方面節省時間、精力、能源,同時也是守望相助,增進人際的互動、聯誼,進而促進社區的和諧、友好。
  
  相對於此,目前有許多宗教團體,反而彼此分派、分人我,彼此不肯合作、交流,不肯給人方便,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搭便車,一部車子裏只要還有一個空位沒坐滿,就是資源的浪費;讓人搭便車,在不用花費之間給人助緣。你給人搭便車,大家也會給你搭便車;人與人之間彼 此互相助成,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可愛。所以有很多好事,希望社會各界,尤其宗教團體,大家應該倡導「搭便車」的觀念,例如要開會,家裏很窄,社區公共的會 所可以方便借用一下;家中要請客,你家的設備比我家好,跟你商借一下;你的教堂寺院寮房多,我的客人可以來借住一宿;甚至小孩準備考試,你家的書房大,借 我家的小孩溫習功課。古代的寺院,如范仲淹、呂蒙正等多少大儒,都是如搭便車一樣,在寺院借住攻讀而有成。
  
  從搭便車讓人連想到大學也可以開放旁聽,或是戲院、劇場,各種表演時間一到,座位未滿,都可以方便開放給人「搭便車」。因為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 便;不肯給人方便,一點光都不肯讓人均霑,一心只想沾別人的光,造成社會自私。所以,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提昇社會力,就應該要有一種社會教育,大家要有天下 一家的觀念。「搭便車」就是你我彼此互助的美德,值得倡導。《人間福報》20011130


應用三寶
  
  一、宗教的三寶:佛、法、僧。
  
  二、大自然的三寶:陽光、空氣、水。
  
  三、說話的三寶:請、謝謝、對不起。
  
  四、處世的三寶:謙虛、禮貌、讚嘆。
  
  五、修養的三寶:安靜、慈祥、沈穩。
  
  六、家庭的三寶:歡喜、幽默、體貼。
  
  七、客廳的三寶:書櫥、盆花、壁畫。
  
  八、齊家的三寶:和氣、和樂、和平。
  
  九、飲食的三寶:素菜、節制、感恩。
  
  十、健康的三寶:步行、少欲、氣和。
  
  十一、睡眠的三寶:要放下、不妄想、吉祥臥。
  
  十二、旅行的三寶:增廣見聞、安全歡喜、簡樸節用。
  
  十三、理財的三寶:確立預算、開源節流、勤儉正當。
  
  十四、護理的三寶:同體慈悲、喜悅樂觀、醫術正確。
  
  十五、醫生的三寶:醫能、醫德、醫通。
  
  十六、商人的三寶:童叟無欺、品質保證、信譽卓立。
  
  十七、學問的三寶:活用、廣博、實在。
  
  十八、治學的三寶:勤讀、勤寫、勤思。
  
  十九、學習的三寶:諦聽、接受、思惟。
  
  二十、交友的三寶:誠信、正直、貢獻。
  
  二一、人心的三寶:真實、善良、寬容。
  
  二二、治國的三寶:愛民、助民、利民。
  
  二三、求職的三寶:專長、禮貌、勤奮。
  
  二四、和長官相處的三寶:服從、忠貞、說是。
  
  二五、僧侶的三寶:慈悲、莊嚴、威儀。
  
  二六、父母的三寶:教養、負責、榮耀。
  
  二七、兒童的三寶:天真、活潑、乖巧。
  
  二八、女士的三寶:青春、健美、氣質。
  
  二九、男士的三寶:英武、信德、才能。
  
  三十、老人的三寶:不倚老賣老、不眷戀往事、不怨天尤人。
  
  上面所舉三十個三寶,假如說你能都擁有的話,真的全身都是寶,全心都是寶,眼看的、耳聽的,所有的感觸都是寶,應用三寶,那麼多類,你怎會不富有呢?
  
  《人間福報》2001121


放下與提起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夠提得起,也要能夠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候,就會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的時候放下。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要放下,要放下!我們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裏;我們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我們就在悲歡離合裏痛苦掙扎。金錢放不 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我們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裏面打滾;甚至有人對是非放不下,對得失放不下,對善惡放不下,你就在是非、善惡、得失裏面,不得 安寧。
  
  放下固然很好,但是提起更難。一個人如果什麼統統都放下了,他的人生還能擁有什麼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行要提起,正語要提起,正見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緣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這些提起,人生的價值、意義在那裏呢?
  
  所以,佛法教人要放下,但是放下之後,更要能夠提得起;佛法教人要能提得起,但是當你提起之後,還要能夠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放不下,就是家庭、妻女、親情、財富等,所以人永遠負重、辛苦。佛法勸我們有時候要能放得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憂國憂民的人,對國家、人民放不下;關心社會安樂的人,對社會安樂放不下;有公理、正義性格的人,對違反公理正義放不下,所以憤世嫉俗;但是假如全部 都放下,也不成其為關懷民生疾苦的聖賢。所以,提起、放下,也要有價值觀念,在權衡價值輕重之後,要提起,要放下,都是一體兩面,同等重要。
  
  地藏王菩薩放下了人間的功名利祿,但是他要提起地獄的說法度眾;觀世音菩薩放下了西方淨土的補處菩薩之位,但是他提起了對婆娑世界的救苦救難。在佛經裡,多少道理歌頌修道者的放下,但是更歌頌他們對菩薩道的提起。
  
  人的心裏,瞋恨嫉妒、憂悲苦惱,負擔太重,應該放下;責任公理、慈心悲願,應該提起。放下的東西未必是好,提起的也未必是不好。總之,還是一句話:人,要像一只皮箱,當提起時,你要提得起;當放下時,你也要能放得下。《人間福報》2001122


禮多人不怪
  
  中國人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其實「禮多人會怪」!
  
  僕人侍奉長官過於殷勤,長官會不勝干擾;夫妻相處,禮節過多,不見得能增加感情。我是一個公務人員,你經常送禮塞紅包,造成我工作上的為難;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往來,你禮多,我總要回報,所以禮過多,人會怪!
  
  「禮多人不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所謂合情合理之下,所以禮要適中,人才不會怪。有的禮成為虛偽,有的禮成為繁文縟節,有的禮超越太多,有的禮不必要、不應該,所以禮多人也會怪。
  
  中國人被稱為「禮儀之邦」,結婚有婚禮,過壽有壽禮,祭祀有祭祀禮,喪葬有葬禮;不管你什麼禮,都必需要有敬禮,要有禮儀,如果不合乎禮法,反而有禮不如無禮。
  
  有的人做錯了事,趕快曰:「失禮」;有的男女不當的行為,稱為「非禮」。所謂禮者,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禮貌週到,彬彬有禮,禮尚往來,相互為禮;所謂禮者,是人類行為的規範,所以要「知書」才能「達禮」。
  
  人類社會互相往來,以禮為先。例如:賀人壽者,要用「如岡如陵」、「松柏長春」;賀人婚嫁者,則用「才子佳人」、「美滿姻緣」;賀人新居者,用「美輪 美奐」、「鳳棲高梧」;賀人喬遷,要說「地靈人傑」、「孟母遺風」;賀人經商要作「大業千秋」、「利濟民生」;賀人工業者要說「工業建國」、「福國利 民」。其他諸如學校、醫院、旅館、茶肆,甚至民意代表當選,在禮貌上都應該祝賀。如果相識相交的人,遇到這些事而不祝賀,即為失禮。
  
  禮貌過多,成為繁文縟節,成為別人的負擔,所以「禮多」不見得「人不怪」,「禮多」人也「會怪」。禮太厚,人家受不了;禮太薄,對人不恭敬;禮太多,別人嫌煩;禮太少,別人會見怪。
  
  禮啊!實在是很難處理得恰到好處。所以,禮者,理也;只要合於敬意的道理、行為,就是有禮了。《人間福報》2001123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