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6 --和自己競賽6
星雲法師著
24/06/2018 05:39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送禮
  
  送禮,內中有非常大的學問。禮尚往來,這是朋友之間良好的互動。送禮重在心真意誠,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但是有的人不依此良好的遊戲規 則,你送的禮太貴重,例如送洋房、汽車,讓接受者不自在,不安心,甚至不敢接受,最後傷了朋友的感情。也有的人送的禮不合適,例如一個小客廳,你送他一套 大沙發;我生了一個小女兒,你送我一套西裝,這種不得當的送禮,都教人不知如何是好。
  
  過去一般人到醫院探病,習慣送花,但花朵會引起花粉症;有人送食品,但現在民生物資豐富,送食品往往造成受者的困擾。更有甚者,現在的一些青年有送槍枝、嗎啡等非法物品者,都是不當的禮物。
  
  此外,不當的送禮,諸如:送女兒,造成童養媳的悲劇;送人盆栽,造成照顧上的負擔;送衣服,不適穿造成浪費;鄉下人送雞鴨豬羊,都市人不知如何安置。
  
  現在有的父母送大哥大給兒女,兒女成天沒事利用大哥大找朋友聊天,以致荒廢學業;現在有的政要利用權勢,提供公職機會給人,對方則以金錢回報,形成貪污,敗壞風紀。
  
  現在的商界,為了促銷商品,推出買一送一;許多人貪小便宜,結果買到劣級品,所謂「偷雞不著蝕把米」,真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送禮是表示友誼,是表示關心,是表示尊敬,是表示感激。但是,送禮重在歡喜,送禮重在適當。例如現在西方國家的生日卡片,婚禮的祝福賀函,或是送一本書、一個紀念品,一張禮券等,都是得體的禮物。
  
  有的人送禮,因為想要貪圖別人的回饋,形成賄賂,結果難以逆料。送禮要送給人家好意,送給人家關懷,送給人家好話,送給人家鼓勵;要送人技術,送人佛 法,送人智慧。就如《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要送觀世音菩薩智慧,他以為觀世音菩薩有了慈悲,想要供養智慧;但是觀世音菩薩悲智俱足,所以他把無盡意菩薩 的好意轉送給佛陀,讓無盡的真理分享大眾。
  
  所以,傳播某人的好話就是送禮,讚譽別人的美德就是送禮;我們給人一點助緣,就是送禮,給人意見也是送禮。因此,送禮不一定是物質的,有時是精神上 的,有時是佛法的,有時是義理的,尤其心香一瓣,更是無上的好禮。送禮,今後實在應該重新估定它的價值。《人間福報》2001101


生命學
  
  生命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問,儘管人類的知識愈來愈豐富,但是生命的奧妙知多少?生命究竟有多大?生命究竟能活多久?生命究竟是什麼顏色?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很難有人能透澈的認識清楚。
  
  其實,從佛教的緣起法來看,生命是延續性的,生命是有傳承的,生命是有程序的,生命也是會變化的。例如六道輪迴就是變化;又如低等的動植物慢慢發展成高等的動植物,甚至高等的動植物也會慢慢退化為低等的動植物,這就是變化。
  
  在佛教裏,常常會問:「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或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尤其現在科學發達,更衍生出許多新的問題,例如:
  
  一、生命可以複製嗎?
  
  二、冷凍屍體,幾十年後解凍,能復活嗎?
  
  三、解剖小動物從事醫學研究,可以嗎?
  
  四、使用農藥殺蟑滅鼠,可以嗎?
  
  五、得了絕症,可以自己結束生命嗎?這也是自殺嗎?
  
  六、家屬可以決定讓病人安樂死嗎?
  
  七、聖者與江洋大盜的基因有何不同?
  
  八、蚯蚓斷成兩截,頭尾都在動,生命究竟在那一邊?
  
  九、中陰身是什麼?
  
  十、人往生了以後去那裡?
  
  十一、人往生後一定變成鬼嗎?
  
  十二、何以一期一期無限的生命會有隔陰之迷?
  
  十三、涅槃的生命是什麼?
  
  十四、佛陀、孔子、耶穌、穆罕默德等聖者住在那裏?假如有生命,他們的身高多少?他們吃什麼?用什麼?如何生活?
  
  說到生命,其實現在的生命學家也不要光只是研究人類的生命。例如地質學家研究地殼變化,天文學家研究宇宙星辰,氣象學家研究大氣層,生物學家研究動植物,微生物學家研究細胞分裂,考古學家研究古今淵源,歷史學家研究人文發展等。
  
  生命儘管深奧難懂,分析起來不外乎「生」與「死」兩個課題。佛教非常正視生死問題,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例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就是解決生 的問題;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決死的問題。學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因此如何把握今生,不再受生死輪迴,這也正是研究「生命學」的人所應該 正視的主要課題。
  
  《人間福報》2001102


舉重若輕
  
  一個人,如果他的力量只能挑六十公斤,你給他挑八十公斤,他就會感到吃力;有的人,雄心萬丈,叱叱風雲,呼風喚雨,你給他重任,他舉重若輕,不覺負擔。
  
  有的人,一個丈夫養不起一個妻子,覺得家庭負擔太重;但也有的人,為國為民,舉國上下,全民都受到他的庇蔭,他卻舉重若輕。有的人有智慧可以解決問題,他就舉重若輕;有的人以身示範,他也感到凡事舉重若輕。
  
  所謂舉重若輕,就是有的人在社會上有了聲望,聲望幫他做事,當然舉重若輕;有的人有了信譽,信譽幫他做事,當然舉重若輕;有的人有了人緣,人緣幫他做事,當然舉重若輕;有的人熟能生巧,他也能舉重若輕;有的人根基厚實,所以做起事來舉重若輕。
  
  有的人經過磨練,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當然能舉重若輕。有的人怕人家沾光,怕人家分享,點滴不肯與人分享,沒有外力、助緣,雖輕猶重。
  
  唐堯禹舜,三皇五帝,他們公天下,為民無私,所以治國教民舉重若輕;周公旦幫助武王富國強邦,他也是沒有權力私欲,所以能舉重若輕。歷代的聖君賢相,只要有「公天下」之心,所謂「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自然能舉重若輕。
  
  二次大戰時,歐洲統帥艾森豪統領數百萬大軍,關係到世界的安定,人問其忙得過來否?他說:我不忙,我只是領導海陸空三個總司令而已。能夠分層負責,所以舉重若輕。
  
  晉朝謝安,在與人奕棋時,收到姪兒謝玄從陣前傳來的捷報,他一點也不露聲色,繼續下棋。他能安然處事,舉重若輕,所以能指揮大軍,贏得淝水之戰的大勝利;如果他慌亂無章,就無法取得勝利。
  
  舉重若輕,在於平時的涵養實力,有能力,自然舉重若輕。《人間福報》2001103


眼不見為淨
  
  漢武帝有一天與竉臣壽王和東方朔談及有關什麼東西最乾淨的問題。漢武帝問:「世上以何為淨?」
  
  壽王道:「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均以水而得潔淨。東西髒了,經過水洗就得潔淨;身體汙穢了,用水沖洗也能塵垢盡除。」
  
  東方朔聽後不以為然,反問道:「假如有人把尿液滲入酒裏,請問如何以水為淨呢?」
  
  漢武帝聽後深覺有理,再問東方朔:「依你之見,以何為淨呢?」
  
  東方朔答道:「臣以為『眼不見為淨』。」
  
  漢武帝再問:「眼不見為淨,那世上又以何物最為汙濁呢?」
  
  東方朔回答說:「那只在於見與不見的分別罷了!」
  
  佛教不認為娑婆世界有清淨的東西,佛教認為這個世界「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可以說無有不濁。
  
  所謂劫濁,時間無常;見濁,思想執著;煩惱濁,貪瞋癡嫉妒;眾生濁,五趣雜居;命濁,生命由父母不淨而來。
  
  世間如果要找出真正的清淨,唯心耳!但是心也有淨與不淨,如《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國士淨。」所謂「淨」,完全是業力上的分別,狗子以大便為美食,禿鷹以臭肉為佳餚,眾生相互殘殺,五臟內腑,甚至羽毛骨頭盡皆吃入肚中,吾人看之,是淨是不淨?
  
  吃飯的碗盤要用高溫殺菌,醫療儀器也要經過各種蒸氣消毒;但是碗和蒸筒本身,即使沒有微生菌的寄附,他的本質難道不也是從染汙中來的嗎?
  
  語云:「耳不聽,心不煩:眼不見,嘴不饞。」沒有看到廚師做菜,當然佳餚更美;沒有看到師傅手搓麵糰,當然麵包好吃;XO或白蘭地都是用腳踐踏葡萄發酵製成,千嬌百媚的女郎,不也都是帶肉的骷髏;英俊瀟洒的俠士,也不過是臭皮囊耳!
  
  眼耳本來就是不淨之物;以不淨之物聞聲視物,何能變為清淨呢?所以世間的清淨,唯有用善心、美心、真心、慈心去分別,萬事萬物才得隨吾心所轉、所變, 而得清淨耳。即使腐屍臭肉難聞,我以慈眼觀之,我以悲心愍之,則死屍亦淨也。你窮兇惡極之聲,你刀兵殘殺之身,我用好意聽之,我以善心憐之,則刀槍殘殺又 有何不善乎。
  
  所以吾人在世間,周遭是一個五濁惡世,要吾人用淨心去化導,才得清淨。聞謗言,則覺為我消業;見垢穢,則想美食也。唯識家所謂八識轉智,吾人以自己的真心、善心、美心、淨心來轉化世間,這世間又有何不淨呢?《人間福報》2001104


高效益
  
  現代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講究「高效益」;高效益就是在時間上別人要花一年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我只要三個月就能看到成效;別人要花一百萬元才能見到效果的事情,我只要十萬元就有了效益。
  
  現代的社會,例如政治上的一個政策要詔告全民,就要考慮到這個詔告政策的效益;工商裏的一些生產計畫,我要能花很少的成本,得到很高的效益。所以現在 農夫有種植的效益,經濟有成長的效益,乃至教育有教育的效益,布施有布施的效益,語言有語言的效益,微笑有微笑的效益,助人有助人的效益;效益是因果的自 然之理,種了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這是必然的效益。你的智慧有智慧的效益,慈悲有慈悲的效益,沒有效益,沒有成果,誰願意去從事呢?所以講究效益終不會 吃虧。
  
  現在的建設,可以用設備來代替人力,這就是講究效益;現在用電機代替人工,這就是增加效益。農業生產使用機械、肥料,就是提高效益;工業建設減輕預算成本,就是提高效益。
  
  美國因其領土幅員遼闊,為了集中載客,航空公司利用飛機把各城鎮的旅客集中到達拉斯,由達拉斯再把旅客載送到世界各國,免得飛機要飛遍美國各城鎮,這就是提高他的效益。
  
  荷蘭的鬱金香聞名世界,不但國內有花圃供遊客觀賞收費,同時利用飛機運往世界各地銷售,如此一來,就可以賺取雙倍的價錢,也可以替國家爭取外匯,這就是提昇他的效益。
  
  一粒種子能生產百千的果實,一個標誌能引動無限的商機,所以俗話說,吃用不會令人貧窮,只有不懂得提高效益的人,才會貧窮。
  
  一位哲學家分別給了兩個學生一筆錢,看誰能花最少的錢,買回最多的東西把整間房屋充滿。
  
  甲以一半的錢買回了一屋子的乾草,自感得意;乙只花三分之一的錢買了一隻蠟燭,黑暗的屋子立刻變得明亮起來,這個學生對哲學家說:「先生,我已經把大廳充滿了。」
  
  有智慧的人做事,往往能獲得高效益,所以智慧就是財富,由此可以明證。
  
  《人間福報》2001105

生命的春天
  
  世間上最可貴的就是生命,最殘忍的就是殺生。
  
  生命依其過去善惡業因所感得的果報正體,有天上飛的,有水中游的,有陸上爬的,有山中走的;也有的生命是兩棲,或是多棲,乃至無足、兩足、多足等類別。
  
  在各種生命當中,有的生命是獨立的,有的生命是共生的,也有的生命是寄生的。甚至有的生命是有形的,有的生命是無形的,例如靈界的眾生,鬼魂神仙是無形的;有的生命是會動的,有的生命是不動的,例如桌椅、花草樹木是不動的。
  
  所謂生命,都是在時間之流,甚至在空間之流、在情愛之流中。世間上,有的生命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不惜侵犯他人的生命來供己所需,例如大魚吃小魚;有的生命則以一己之力量,換取萬千大眾的富樂,例如古今中外的賢臣良將,乃至一些服務人群的宗教師等。
  
  但是同樣是人,也有的人憑一己之權勢,犧牲眾人的生命來滿足一己的欲望;有的人則是犧牲自己萬千的榮華富貴,只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跟萬千的生命共同存 在。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完成自己的事業,所謂「立德、立功、立言」;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維護國家大眾的生存,讓國家興隆,人民富樂。
  
  好人的生命,都會受到大家的祝福,希望他長命百歲;壞人的生命則是人人咀咒:怎麼還不死!生命,總要展現出多采多姿,有意義,有價值。生命的價值,是以一己之生命,帶動無限生命的奮起、活躍。
  
  英國的柏克說:「生命在閃光中見出燦爛,在平凡中見出真實。」宇宙之中,青山綠水、花開花謝,都有生命。有的人用美的藝術、用音樂的聲音、用建築的力學,甚至科學家用他的發明來展現生命。
  
  生命的價值就是愛,生命的意義就是惜,例如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架冷氣機、一輛汽車,你好好的愛惜它,不隨便破壞,讓它多使用幾年,就是延續它的生命。
  
  大自然裏到處都有生命,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例如時辰鐘錶,我用心、用智慧去製造它;如果沒有我的心智,如何能成?所以時鐘裏有我的生命存 在。一棟房屋,因為我的設計、監工才能成就,房屋中就有我的生命存在。甚至你認為花草樹木沒有生命嗎?你對花草樹木歌唱、讚美,花草樹木就會開得更鮮艷; 如果你責罵它,它就會黯然失色。所以《佛光菜根譚》說:「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當你把生命融入到大化之流中,宇宙大化都會 跟著你起舞、跳動,是則何時不是生命的春天呢?《人間福報》2001106


噪音
  
  這是一個有動作、有色彩、有聲音的社會;凡是有聲音的人,都能得到多利。
  
  開會要發言,需要有聲音;跟人來往表達意見,要有聲音。讀書,書聲琅琅,容易記憶;在群眾之中高歌一曲,自能獲得人緣;即使面對山谷,也要發出聲音才有回應。
  
  佛法以音聲做佛事,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因為有「如是我聞」,才有三藏十二部的佛法留傳後世。所以《普門品》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這個世界需要有聲音,尤其是歡喜的聲音,智慧的聲音,利人的聲音,讚美的聲音。
  
  但是,好的聲音固然很好,有時候開會時,別人在發言,自己在私下竊竊私語;講演的時候,台上在賣力的講,下面也在喋喋不休。當別人在講話時,你用噪音參雜其中;在一個靜靜的場合,你加入噪音破壞它,正如火車鳴叫,又似豬狗吠叫,惹人討厭。
  
  現代的科技發達,人手一支大哥大,走到那裏,手機的聲音常常成為干擾會場的噪音。此外,汽車的喇叭聲,兒童的啼哭聲等等;甚至現在的社會,大家缺乏道德勇氣,缺乏維護公理正義的勇氣,任一些不道德、不正派的邪惡之聲充塞社會。
  
  「輕聲是文明的象徵」;從人民講話的聲音大小,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明。一個已開發的國家,人民的往來講話都是輕聲慢語;一個文明未開發的暴發戶國家,雖然國民所得不低,但是對聲音不節制,從音量就可以聽出這個國家的人民水準如何!
  
  一個社區,如果左右鄰里噪音太多、太大,有辦法的人都會紛紛搬離;無論男女,到了大庭廣眾,狂笑大聲,失態無儀,自然不得人歡喜。聲音代表教養,有教 養的人對聲音的高低、快慢、大小、內容都能控制得宜;一個機關中,辦公室如果非常寧靜安祥,工作效率一定能提高,如果像菜市場一樣,工作的成效一定不彰。
  
  世間上最好聽的聲音是讚美,世間上最難聽的聲音是噪音,世間上最耐聽的聲音則是無聲。菜市場的水準都是比聲音,高尚的地方則是比無聲。交響樂、搖滾樂、爵士樂等熱門音樂,只限於階段性的年輕人熱中,如果老成持重,學養豐富的人,大都喜愛古典音樂。
  
  言為心聲,心中所想,從語言中可以聽得出心聲,從聲音中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品格。你希望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有內涵、有教養的人嗎?那就從輕聲慢語開始,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一部製造噪音的機器喔!《人間福報》2001107


世界公民
  
  每一個人都有國家,理所當然成為這個國家的國民。現在也有的人離開祖國,失去本國的國籍,但是到了另一個國家又不被承認,到最後成為無國籍的人民。無國籍的人很痛苦,不但凡事都得不到保障,甚至連旅行都被限制。
  
  現在也有一些人從這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擁有雙重國籍,甚至多重國籍。當然,也有的人忠於自己的國家,在外國服務多年,始終不入籍別的國家,不願成為外國公民,一心忠於自己的國家,終身不做二國公民。
  
  其實,天下一家,民族之間不該狹義的分成你和我,人與人要交通,國與國之間要交流,所以這個世界如果有人願意做「世界公民」,也未嘗不好。
  
  世界公民的產生,首先要發給他世界的護照,讓他可以在世界上到處為家,去來自由,如同佛國世界的人民互相來往。現在有人要到月球去買土地,想當月球的公民。在此之前,不妨在地球上發行世界公民護照。
  
  世界公民護照如何發行呢?可以比照人口,比照人民的意願,先發動世界上一千萬人當世界公民。當了「世界公民」的人民,不可以分地域、種族,不能有你我的狹隘觀念,要有弘願為世界的福祉與和平而貢獻。
  
  世界公民每年要自我成長、表現,每經過五年、十年後考核一次,如果沒有為全民福祉而努力的人,就取消他的資格。反之,真正實踐公民理念的人,繼續再去影響別人,如此由一千萬、一億、十億…,直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成為世界公民,那就是一個大同世界的呈現了。
  
  成為世界公民的人,可以優先到處訪問,不管走到那裏,在交通、食宿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顧,充份享有各種優厚待遇;但是相對的,他對世界的苦難也要有 多一份的關心。因為世界其實本是一家,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所以現在在台灣,學校與學校、醫院與醫院合併,銀行與銀行、航空公司與航空空司聯營等。甚至國家 與國家之間,經濟上有WTO(世界貿易組織),政治上有聯合國,有聯邦、邦聯等體制,運動方面也有奧運聯盟,乃至有紅十字會的世界救援組織等。
  
  所以,不管從那個層面來看,其實大家都有共同的希望與願景,何不讓我們從地區、國家,擴而大之到世界一家,成為「世界公民」呢?希望具有世界威望的政治領袖們都能出來呼籲,讓我們都能榮幸的成為「世界公民」吧!《人間福報》2001108


找到了
  
  當你遺失了東西,忽然在某處發現了,大叫一聲「找到了」,其歡喜真是難以言傳;失散多年的兒童,忽然在芸芸眾生中「找到了」,更是歡喜無量。
  
  其實,我們一生中所遺失的東西真是何其多,又何嘗全部都能找到?例如遺失了的真心,那裏容易就能找到?我們遺失了黃金美鈔,一定焦急萬分,但我們遺失了比黃金美鈔更重要的真心本性,一直找尋不到,為什麼不著急呢?
  
  我們忘失了的信心,我們有找到嗎?我們被人踐踏拋棄的尊嚴,我們有找到嗎?我們隱藏在內心的慈悲有找到嗎?因為曾經失落了的東西不容易尋找,就好像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看到「尋人啟事」、「失物招領」,找不到自己重要的隨身寶,怎不教人著急呀!
  
  晉文公失去了恩人介之推,他不惜燒山,希望能找到恩人;劉玄德三顧隆中,也希望找到一個賢能的人才輔佐為用。有的人為了找尋一份名單,一件族譜,花財費時;有的人為了找一塊吉地建房子,為了建一棟適合心意居住的房子,不惜花費巨資,多方尋找。
  
  採藥的人,翻山越嶺,為了找尋他救人救世的一株藥草;尋寶的人,不惜用盡家財,為了發掘寶藏的地方。大家費盡各種力氣,都希望能在人間擁有「我找到了」的那一份歡喜。
  
  在圖書館裏查尋資料,一旦找到了,歡喜無量;在機關裏查尋多年前的檔案,能一下子就找到了,無比興奮。我找到了鑰匙,我就可以回家;我找到了碗筷,我便可以吃飯。
  
  迷路了,要向人問路才能找到方向;生病了,要問醫生才能得到醫療。迷惘的時候,要問道,才能找到道理;苦悶的時候,找到了嘉言,才不會苦惱。在佛門 裏,為了找到真心,有的用禮拜,希望有一天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有的用禪坐,反觀自性,希望有一天能得到一點消息。有的花數十年的歲月,在佛經裏探討; 有的人花一生的時間,在佛號裏尋找。有的人踏破鐵鞋無覓處,有的人得來全不費工夫。有的人在生死之間找到了自己的本性;有的人從人我是非煩惱中找到了真 如。
  
  你看,楊柳綠了,桃花紅了,蝴蝶翩翩起舞,百鳥鳴叫;如果是一個禪者,可能當下就找到了。希望人人都是禪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寶藏。《人間福報》2001109


莫存定見
  
  吾人要有自己的主張,要有自己的定見,但是主張不能成為執著,定見不能成為愚癡。
  
  吾人的定見、主張,都要隨時節因緣來論斷,不是一意孤行的執著。你認為不會有颱風,但颱風來了,你還要定見嗎?你執意某人當選,但開票以後落選了,你還要執著嗎?
  
  諸佛菩薩他們度眾生有沒有主張,有沒有定見?當然有主張,當然有定見。但是諸佛菩薩的主張、定見,是從觀因緣、觀三世、觀十方、觀眾生的種種性、種種心,然後才說出他的主張,說出他的定見,你能嗎?
  
  所以,吾人對世間的一切事、一切人,可以用世間的常理來認定,但有時常理也並不究竟,還需要從多方面去探究,才能得到一個真理。
  
  科學家發明創造一個產品,他也要一次試驗、二次試驗,甚至幾十次的試驗;一切企業家要制訂一個方案,也要一次會議、二次會議,經過多次會議才能確定方案。政治家對於施政、財經等問題,雖有目標,雖有方案,但也要不斷的探討,不斷的修改,而後才能施行。
  
  地方上發起興建一座橋樑,有人提議向一位大富人家勸募。當中有個村民說:那一個富翁為人慳吝不捨,過去多少次請他樂捐行善,他都不肯,實在是一個為富不仁的小人。另一人說:人總會改變的,過去要他鋪路、鑿井,或者他沒有興趣,現在造橋,意義不一樣,也許他肯共襄盛舉,我們不妨試試。大家聽後仍然不表樂觀,這人只有自告奮勇的說:我去試一試就知道了。當富翁聽完造橋對地方的重要後,欣然同意,答應獨力負起所有的費用。
  
  所以,我們不應把一個人看成定型,好的不一定真好,壞的也不一定真壞,在無限時空中,因緣都會變化的。吾人有主張、有定見還可,但千萬不能有成見。聽得見多方聲音的君主,可以成為明君;聽不見他人意見的人,便成為獨裁的匹夫。
  
  現在的民主政治,從村里民大會到鎮市鄉民代表會、縣議會、立法院、國務會議,要經過多少層次的會議商討,要以眾意為見。眾意者,即因緣也,把各種的因緣會合在一起,所謂有民意才能立足,有因緣才能契合真理。
  
  因此,凡能隨時、隨地、隨人、隨理,最後能隨順因緣者,則諸事無有不成也。
  
  《人間福報》20011010


床頭書
  
  凡是好讀書的人,都習慣的在床頭上擺有「床頭書」。從床頭書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性格與興趣。他喜歡什麼,他的床頭書一定就會有幾本他喜歡的作品。
  
  怎麼選擇床頭書呢?床頭書不要選大部頭的書,太重,捧讀起來很吃力;床頭書也不要選長篇的,容易失眠。最好是選擇古典的,古典書籍看起來很費神,看過 就睡著了。你也可以選擇語言的,因為不太通達,所以很容易入睡。你也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的小品文,縱使沒有睡意,看了不費神。最好是選看智慧語錄或富含哲理 的教言,看過以後在睡夢中加以思惟、回憶,可以增長知識,開擴思想。
  
  床頭書可以培養看書習慣,藉著看書減少雜念,訓練思惟,改變氣質,而且有益健康。從床頭書讓人聯想到,有的人喜歡買書當作裝飾品,家中總有幾套大部頭 的書擺在書櫃裏,表示自己是書香世家,所以現在在台灣大藏經一賣幾百部、幾千部,但是當中能有幾十人去看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有人買書不看書,但也有人不買書,卻勤於上圖書館看書,甚至現在的書局大都很人性化的備有椅子,以供買書的人可以坐著慢慢選看,這都有助於鼓勵全民養成買書、看書的好習慣。
  
  床頭書一般而言,是最貼近心靈的精神讀物,所以要慎重選擇。現在一些不正當的情色雜誌、八卦新聞等,都不適合當作床頭書,因為這種書報雜誌會腐蝕人心,對思想、靈魂沒有幫助。所以這類的書籍不但不能成為床頭書,甚至連廁所都不宜置放。
  
  現在一般人家中大都設有書房,至少也有專門讀書、寫字的書桌。床頭書顧名思義就是擺在臥室裏的床頭櫃,臥房既不是閱讀大書、研究學問的地方,也不能當 作消遣、休閒之用。床頭書只是用來安心養性,可以增加知識,可以複習,加強記憶,但不宜太長、太大,以免影響睡眠。例如現在香海文化公司出版的「祈願 文」,以及本報的「佛光菜根譚」、「迷悟之間」,都可以提供大家當作床頭書。
  
  床頭書是用來輔助睡眠,是休息的,但不能成為習慣。現在一些青少年一看書就往床上一趴,到最後反而分不清是精進還是懶惰。尤其躺在床上看書,造成姿勢不良,同時影響視力,因此家中的燈光、寢具也不能不做整體的規劃。
  
  床頭書究竟是有益呢?還是有害呢?就看你對床頭書如何規劃、運用了。
  
  《人間福報》20011011


加減人生
  
  台語有一句話叫做「加加減減」,就是「加減人生」的意思。
  
  人生有時候是一帆風順,所謂情場得意、商場滿意、官場快意、所求如意,這都是「加」的人生;有時候事業上的失意、人情上的恨意,生活上的無意、朋友間的歉意,這都叫「減」的人生。人生本來就像潮水一樣,起起落落,有高潮有低潮,這就是「加加減減」的人生。
  
  語云:「得意時須防失意,失意後可能就會得意。」所以得失之間、加減之中,都不是定型的。有時候春風得意,有時候要謹防秋風的寒意,但是不管處在什麼時候,應該具備憂患意識。
  
  佛法講「無常」,無常就是不會永得,也不會永失;人生不會都是加的,也不會都是減的。加加減減,得失之間,就看誰的智慧,誰的耐力,誰的決斷,誰的巧妙,以爭取得多失少、加多減少的人生。
  
  無常不是不好,加減和得失的人生,正是人生的意義。家庭裏,有時候弄璋弄瓦,添丁進財;家庭裏,也有老病死亡,衰微短缺,這都是人間自然的發展。
  
  「加」固然歡喜,「減」何必太過憂悲煩惱,應該要鼓起勇氣,強化毅力,接受失敗減弱的教訓,何必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處在「減」的人生時,想到還有明天「加」的日子,還有「加」的未來,人生就不會絕望。
  
  世事可以打敗一個無勇氣、無耐力的人;但是能有正見的認識、有正思的勇敢,「加」的功成名就,不也是人人可期的嗎!「加」當然可以無限的擴大,「減」最多就是零;從零開始不就是未來無限的希望嗎?
  
  一幅高價的藝術畫作,對於各種顏色濃淡,它要加加減減;一盆美麗的插花藝術,也要加加減減,才能成為圓滿的傑作。頭髮太長了,要剪短;指甲太長了,也要修剪;樹木花草太擁擠,也要給它減少。今日的修剪、減少,就是明日的茂盛。
  
  當秋冬來臨的時候,風雪吹落殘枝敗葉,不必失望,它正在醞釀著明年的成長;颱風、地震毀損了多少的房屋,犧牲了多少的人命,這固然不好,但是新的居 家,新生的力量,不就是從挫敗中再進步的嗎?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沒有減,也就沒有加。生活裏的喜怒哀樂,都有加加減減,承認加減人生,就是懂得真正人 生的意味。所以加加減減,其實就是人生的真理。《人間福報》20011012


廁所文化
  
  廁所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建築設備,廁所有很多不同的名稱,例如古稱茅房,台語叫做便所,現代人又稱為洗手間、盥洗室、化妝室,佛教則名之曰淨房。越是骯髒的地方,越要注重清潔,越要起個好聽的名字。
  
  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大便又叫大號、抽解;小便又叫小號、小解、一號,甚至現代人又把小便說為「唱歌」。
  
  在佛教裏非常重視上廁所,在《華嚴經》裏有許多大小便的偈語,如:「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盥洗室在吾人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我們每個人一天當中都要向它報到好幾回。從早晨起床刷牙、洗臉、大小解,都要在盥洗室裏完成;到了晚上就 寢,甚至睡覺以後,半夜還要起來報到二、三次。此外,外出辦事,有時會客之前,先要到化妝室整理一下儀容,才能出場應對,所以化妝室對我們的人生非常的重 要。
  
  現代文明國家都非常重視公共場所的化妝室,甚至有一些國家還明文規定,合格的餐館、飯店等營業場所,廁所裏面要有肥皂、衛生紙、擦手紙、鏡子等設備齊 全。而且不只提供大人使用,還有小孩換尿布的專用區;不只提供健康人使用,還有殘障專用室,如果沒有殘障設施,就不准對外公開營業。
  
  文明國家的人民,上公共廁所也都很講究教養,不但按先來後到,依序排隊,上完廁所後,也都會隨手整理乾淨,給後來者一個舒適的空間。反觀一些文化不高的國家,公共廁所大都髒臭、雜亂不堪。
  
  廁所的演進,也可以看出人類文明的進步。從過去鄉村的馬桶、露天竹籬笆的茅坑,到今日高級的化妝間。甚至現在有些五星級飯店,化妝室內不但有梳妝台、 鏡子、沐浴乳、面霜、衛生紙、擦手紙,有的還會擺上一套沙發,插上一盆花,牆壁還會掛上幾幅畫,簡直比一般人家的客廳還更豪華。
  
  甚至為了提高廁所文化,現在不但上餐館要錢,上廁所也要付費。尤其歐洲的廁所不但有洗臉盆,大小便後還有洗屁股的設備,聽起來雖然不雅,但對人體的健 康大有助益,因為越是骯髒的地方,越要清淨。人的面孔,眼耳鼻口等七孔固然要乾淨,凡有排泄物的地方,也都要保持潔淨乾爽。
  
  過去公共廁所內經常可見到一些文人雅士在裏面題詩一首,甚至不滿社會的反抗言論,也會在廁所裏面出現,廁所儼然成為大眾的論壇園地。今日社會隨著經濟 提昇,廁所也不單只是重視四周的寬廣;公廁的整齊、清潔,更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所以尤其忽視不得。《人間福報》20011013


道氣與俗氣
  
  有人說:道德可以四兩充半斤,學問則是有多少是多少,一點也假裝不得。其實,一個人儘管外表可以裝得「道貌岸然」,但是內在所散發出來的氣質,是道氣是俗氣,明眼人一看立即就能見分曉。
  
  所謂道氣與俗氣,什麼叫道氣?什麼叫俗氣?
  
  道氣就是一個人有修養,有內涵,有風度。遇事不輕易發怒,不輕易有動作,平時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待人如己。不但性情冷靜沉穩,不意氣用事,不憤怒不平,不瞋恨嫉妒,不怨恨責怪,不貪瞋諂曲,而且時時保持氣定神閒,平心靜氣,平易近人,雍容華貴,威儀莊重。
  
  俗氣的人,出言吐語都是是非好壞,說話都是金錢享樂,做人油腔滑調、油頭粉面;平時裝扮,花紅柳綠,招蜂引蝶,貪戀名位,重視享樂,愛好聲色,吹牛拍馬,屈膝諂媚。
  
  有道氣的人,他學習吃虧,他重視忍耐,他寬大胸懷,他重視修持,他長養信心。相對於有道氣的人,有的人喜歡佔人便宜,常因小事即大發雷霆,不但脾氣暴躁,心胸狹窄,患得患失,喜怒無常,而且心性多疑,容易沮喪,這種人給人的感覺,就是俗氣十足。
  
  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有一天在恒河邊行走,耶舍長者子一見,就覺得這是一個有道氣的聖者。玄奘大師從小生來就有一股與眾不同的氣質,他不與一般兒童嬉戲;及長,不談金錢財富,不說人間是非,所以多少大德高僧都認為他很有道氣。
  
  現在的修行者,誰有道氣,誰無道氣,很容易就能分別明了;只是現在社會大眾已不太計較道氣與俗氣,一概都沒有那麼重要。
  
  不過,有道氣的人還是很自然就會令人心生仰慕。我們看到弘一大師的肖像,那一股飄然的道氣,油然從心底生起;我們看到虛雲長老的披風手杖,一股欣道之氣充滿身心。
  
  一個人寧可沒有金錢,但不能沒有人緣;寧可沒有工作,但不能沒有信心;寧可沒有被人看重,但是不能沒有尊嚴;寧可沒有功名利祿,但是不能沒有道氣風範。
  
  道氣與俗氣,你是否留意過,你自己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是道氣呢?還是俗氣呢?
  
  《人間福報》20011014


生命的流轉
  
  基督教說:「信上帝得永生。」但是佛教認為,信仰佛教並非就沒有生死問題,而是要人堪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生和死如影隨形,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到底「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並不了解。
  
  根據佛教的「十二因緣」說:有情眾生由於累劫的「無明」煩惱,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阿賴耶識在母體子宮裡漸漸孕育成生命體,是為 「名色」;名是生命體的精神部份,色則指物質部份。數月之後,生命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稱為「六入」;胎兒脫離母體後漸漸開始接「觸」外 境,並對外界的苦樂感「受」產生「愛」與不愛,進而有了執「取」所愛的行動,結果由於身、口、意行為的造作,又種下了後「有」的生命體,有了「生」終將難 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所以佛教說:生命的流轉,是無始無終的「生死輪迴」。
  
  生死循環,本來就是自然的道理,如宗衍禪師說:「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於水。」道楷禪師示寂時更說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生 不愛天堂,死不怕地獄,撒手橫身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拘束?」禪者生死,有先祭而滅,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等等,無比灑脫。
  
  眾生的生死決定於業力,解脫的聖者則依願力成就生命。然而掌握生死,還不足為奇,吾人真正要超越的是念頭的生死。禪宗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 活。」吾人的意識剎那生滅變化,如《大乘流轉諸有經》說:「前識滅時名之為死,後識續起號之為生。」我們每一時刻其實都在面對生死。意識的生死,念念生 滅,如同瀑流,唯有「無念」,才能截斷生死洪流;若能體證緣起性空,則能「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達到生死一如,不生不死的境地。故而經典又 云:「前識滅時無有去處,後識續起無所從來。」
  
  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死亡以後就像移民一樣,你到了另外的國家,只要你有生存的資本,只要你有功德法財,你換一個國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所以死亡並不可怕,死亡之後到那裏去才是最要緊的。
  
  道元禪師說:「若生死中有佛,便能無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便能無可厭生死,亦能無可願涅槃,自是超脫生死。」如果我們能夠認清這個道理,斷惑證 真,覺悟生死同於涅槃的道理,自然不會受生死迷惑,而能安住於超越生死的藩籬,如此,縱死又有何懼呢?《人間福報》20011015


溝通的妙法
  
  當前人類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要溝通。國與國不溝通,就會發起戰爭;人與人不溝通,就會產生誤會,就會發生衝突,就會勾心鬥角,所以要求得世界的和平,溝通是不二法門。
  
  溝通的條件,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要讓他有被尊重的感覺;如果只是貪圖對方,而不能給他好處,給他歡喜,給他利益,溝通起來自然就會困難重重。
  
  春秋戰國時代,諸多遊俠說客行走在各國之間,他們必定要先從這個國家的利益著想,才能讓王侯聽了中意。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是一介女流,在柯林頓當上 總統以後,因為她善於溝通,因此請她擔任國務卿;曾任台灣行政院秘書長的王昭明,因為善於溝通,故而歷經五、六任行政院長的異動,他都一直沒有調職。
  
  一個溝通者,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除了要學養豐富,熟知歷史,舉證確實,言語簡潔有力,深具幽默感之外,尤其態度要誠懇,能夠先給人一句好話,一個微笑,一個讚美,才能讓對方感動,而不是只想說服對方。
  
  今年國際風雲迭起,兩岸政局多變,台灣的內政缺乏溝通人才,所以才會紛擾不寧。今日的科學家發明了許多科學用品,研發了許多醫療藥物,但都不及倡導溝通的力量,因為這一個世界必須要交流,必須要大家相互了解,相互體諒尊重,才能獲致和平。
  
  所以現在世界上不斷舉行各種會議,例如經濟上有經貿會議,外交有外交協議,政治有高峰會議,宗教也有宗教對談等。一切的溝通,都要本著「世界一家」的 思想;唯有抱持「天下為公」思想的人,才肯到談判桌上大家協商。如果沒有民主平等的觀念,傲慢、偏激、夜郎自大,那裏能跟人溝通呢?
  
  梵蒂岡的教宗呼籲世界和平,但是蘇聯的獨裁者史達林卻問:教宗有多少軍隊?可見他是以武力相向,不肯從溝通上建立和平,所以史達林窮兵黷武,到最後導致蘇聯貧困垮台。
  
  現在世界上有好多地方需要從溝通上來解決問題,例如台灣海峽兩岸的問題,南北韓北緯三十八度的問題,中東的以阿糾紛,南非的種族問題,乃至世界各地的暴動等等,就是缺乏溝通所致。
  
  溝通不能預設立場,溝通要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溝通要聽得見對方的聲音;溝通就好像跳探戈,彼此要能互進互退。很多的人際關係劍拔弩張,仇恨敵視,都是由於溝通不良。所以,好鬥的民族,希望能發明溝通學。
  
  家和萬事興,這個家庭必定有良好的溝通;社團真能為民謀福,這個社團必定有良好的溝通;國家政通人和,這個國家必定也是有良好的溝通。溝通之道,要有 平等的觀念,還要雙方能互換立場,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總之,要想獲致世界和平,不能不重視溝通之道。《人間福報》20011016


戰勝心魔
  
  魔鬼,人人害怕。但是,魔也不一定都是面露猙獰、醜陋可怕的樣子,魔有時候也會展現出美麗可愛的姿態。聊齋裏的狐鬼,不是經常都化妝得千嬌百媚,那裏一定都是可怕的樣子呢?
  
  魔,也不一定是仇視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障礙我們的前途,他們那裏是仇視我們嗎?魔,也不一定用很兇惡的手段來對付我們,醇酒美女、菸槍毒品,那裏都是可怕的刀劍呢?魔,也不一定是外在的、邪惡的、仇視我的人物,內心裏烏煙瘴氣的瞋恨嫉妒,不也是魔嗎?
  
  吾人,不時的給魔左右牽擾,所謂天人交戰的時候,不就是外力的魔和內在的魔在聲氣相通,共同合作來降伏我的成就和尊嚴嗎?所謂魔,就是障礙我們道心、 道念、道氣的反派東西。不管是美的,是醜的,是可愛的,是可瞋的,只要是障礙我們的,只要是讓我們陷身於不拔之地的,都是魔的力量也。
  
  金錢的陷阱是魔,愛情的誘惑是魔。佛教把欲列為四魔之一,魔是有蓋天覆地的力量,魔會向我們的意志、道心不時的挑戰,經常都要看究竟是鹿死誰手,誰勝誰負?
  
  明白的說,魔就是煩惱,我們一定要生而勇敢,因為不管你在那種地位,那種年齡,那種家庭,你長大成人要求成功,就必須和魔力奮鬥。魔也不是獨自一人,所謂魔子魔孫,凡是誘惑的,凡是阻礙的,凡是障道的,凡是想要破壞我們尊嚴的,都是魔。
  
  當初佛陀就是經過降魔,才能成道。自古聖賢,若不降伏外魔,怎麼能成為聖人君子呢?我們從《聊齋誌異》裏,看到多少魔鬼化作千嬌百媚的美人,戕害了多少有為的白面書生。所以吾人生存於世,一定要用善性對惡性,要用佛心對魔力,要用慧眼看魔世,要用精進心掃除煩惱障礙。
  
  世間之上,是好是壞,不是我們肉眼凡夫能夠看得清楚,必須要用信仰、聖典、教法,才能洞澈魔的世界;要用定力、慧力、信力,才能降魔。
  
  魔在那裏?魔不在遠處,魔就在我們的身邊。《人間福報》20011017


學習聽話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說,他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有一天,一位青年前來向他請教演說之道。青年侃侃而談演說如何重要,蘇格拉底等他說了半天以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蘇格拉底說:「因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不講話!」。
  
  會說話難,會聽話更難!學習聽話,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會聽話,就是要把話聽懂,把話聽全,把話聽了有用,尤其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一句話演繹出更多的意義,這才是真正的會聽話。
  
  一個人,從童年開始就要學會聽父母的話,及長要學會聽老師的話,再來要能聽懂各行各業,各專家、長輩、前賢的話。在佛法裏,所謂會聽話,就是要諦聽、 全聽、兼聽、善聽。聽話不能斷章取義,要能全聽,還要兼聽,也就是要多方面的聽,不能偏聽。聽話要懂得往好處想,這就是善聽;聽話要懂得分析,不能囫圇吞 棗,這就叫諦聽。
  
  聽話,也要該聽則聽,不當聽則不聽;是非煩惱應該不聽,佛法真理應該要聽。有人喜歡喜聽好話、聽諂言、聽是非,其實「非禮勿聽,非禮勿言」,有時無聲勝有聲。
  
  有一個機場的塔台人員問飛行員:「請問你的高度、位置?」飛行員:「我身高一八公分,現在正坐在駕駛座上。」答非所問,就是不會聽話。
  
  有一天,小張請教小王一個問題,小王解釋半天,小張依然似懂非懂,小王終於忍不住對小張說:「你七竅已經開了六竅。」小張聽了樂不可支,以為小張是在誇獎他,其實他那裏知道,小張是在損他「一竅不通」呢!
  
  會聽話的人才能聽得懂「弦外之音」,會聽話的人才能聽得出「意在言外」。
  
  聽比看重要!聽要耳聽八方,尤其要「聞善言要著意」,不要把別人的好話當耳邊風。學生上課,要專心聆聽才能受教,許多人考試成績不好,就是因為不會聽話。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先要學習如何聽話,這是人生的一大課題。
  
  《人間福報》20011018


勇於嘗試
  
  胡適之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自古成功在嘗試,勇於嘗試,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科學家在實驗室裏不斷的嘗試、嘗試,終於發現了聲光電波,改變了世界;農夫也在農田果園裏不斷的嘗試,結果稻麥增收了,水果長大了。現在的接種技術, 大大提高了農業的收成。例如芒果和蘋果接種,可以產生另外一種水果的口味;棗子和芭樂接枝,品種改良後的棗子,碩大無比,可口而味甜。這一切都應該感謝許 多勇於嘗試的人,他們讓自然科技不斷的進步。
  
  探險家向高山大海裏探險,現在人類對於高山的形態,對於海洋的奧秘,真是無有不曉。美國率先向月球去探索,甚至勇於向火星、木星及大自然去了解。世界就是因為有這許多不怕艱難、不怕犧牲、勇於嘗試的人,因此讓我們多了知識,多了經驗,甚至多了時空。
  
  複製羊、複製牛,不就是科學家們勇於嘗試,而將基因的奧秘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嗎?基因的發現,不是證明了佛教三世業力論的學說嗎?照相機因為前人勇於嘗 試,如今可以照出三百六十度的照片;潛水艇因為專家勇於嘗試,現在可以在水中一住就是數個月、幾百天。現在人類因為勇於嘗試,有人造雨,有人造花,有人造 器官,有試管嬰兒的誕生,以後人類還真有可能發展到「人人都是上帝」,人人都能創造世界。正如佛陀所說:人人都有佛性!人,真是無有不能。
  
  人的潛力無窮,只要肯努力,只要勇於嘗試,就有成功的希望。害怕攀登高峰的人,只能在窪地裏徘徊;勇於為別人開路的人,總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如果一件事沒有困難,也就沒有機會成長;因此面對困難的事,更要勇於嘗試。
  
  勇於嘗試,並非盲目的橫衝直撞。所謂「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要成為一個成功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別人能,我也能」的信念;唯有消除「不可能」的局限,一切事才會變得有可能。
  
  一個人一生如果從未跌倒,算不得光彩;每次跌倒以後,都能勇敢的再站起來,才是最大的榮耀。因此面對困難時,首先要去除做不到的心理障礙,再試著想出 解決困難的辦法。一個人如果不敢勇於嘗試,不能承受失敗的痛苦,便得不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凡事要勇於嘗試,能夠面對事實,困難才會迎刃而解。
  
  《人間福報》20011019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