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規則
什麼是人生的規則?善行是人生的規則,誠正是人生的規則,信義是人生的規則,仁慈是人生的規則。凡是合乎道德規範的,都是人生的規則。
一個人從出生懂事後,父母、親友就教導我們人生的規則;及長到學校讀書,老師也是教導我們人生的規則。進入社會,也是要靠人生的規則做人處事,否則做人艱難。
火車要有軌道,才能平安的行駛;汽車也要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安全行進。甚至飛機在空中,輪船在海上,他們也有一定的航道,才能彼此相安。人生如果沒有規則,前途必然會出差錯。
文明的國家,為了實踐人生的規則,從小父母就從穿衣吃飯開始給予人格的教育;佛門裏,對於一個剛開始學佛的初機者,也是從行住坐臥的生活教育中,讓他漸次認識佛法。一個人,在餐桌上吃飯狼吞虎嚥,不懂禮儀,穿著衣服的顏色式樣都不合宜,這就是不懂人生的規則。
所謂「坐有坐姿,立有立相」;行走要有行走的樣子,站立要有站立的標準,這些生活的細節,都是從人生的規則,從禮義廉恥中修養而來。走入社會,待人的禮貌,語言的談吐,行止的進退,甚至一個握手、點頭,都有規範。
吾人進入社會,在公家機關服務,辦公室有辦公室的準則;工廠裏的勞工,有勞工的準則,商店裏的經營,有商人的準則。例如:商人的童叟無欺,工人的增產報國,公務人員的清廉正直,醫護人員的視病如親,都是人生的準則。
有的人的人生,以遊戲人間、自我享受、損人利己、吃喝玩樂,做為他人生行事的準則,雖也可以活個七、八十歲,過了一生,但終究對人間無所裨益,因為沒有人生的規則也。
西門豹治鄴,他不畏強權,以勇猛剛直做為他治國行事的準則;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捨家以拯救全民為己任,這是大禹服務公職的原則。
歷史上多少的老臣,向皇帝進諫,皇帝叫人拖出砍頭,他說:「等老臣把話說完,再砍不遲。」忠貞正直是他的人生規則。婦女為保名節,在生死一剎那間寧可殉節,也不肯屈辱,這就是她的人生規則。
政府為什麼要設置立法院?就是為了要訂全民行事的是非標準;警察每日辛勞的奔波,也是為了執行社會公是公非的準則。
我們看到很多人維護自己人生的準則,吃虧、受苦、犧牲、受難,甘之如飴,他是把人生的規則放在自我利益之上。在社會上很多的宵小流氓,為非作歹,他忘
記了人生的準則。但是人生的規則最後必定是有因果報應的,甚至你可以躲得過法律的制裁,但是躲不過因果的報應,所以人生的規則,可不重乎!《人間福報》
2001年12月4日
譴責的藝術
佛陀會不會譴責人?甚至會不會罵人,答案是肯定的。
佛陀也會譴責人,他的詞彙用語,例如:「你不知道慚愧」,「你不知道苦惱」,「你不知道慈悲」,「你是愚人」,「你是非人」,這就是佛陀譴責的藝術。
《佛光菜根譚》說:責人要能令人堪受,要能讓人家接受你的教訓,才能達到目的。譴責,必須要重視語言的藝術。父母對兒女用鼓勵代替譴責,老師對學生用指導啟發來代替譴責,夫妻相處用弱勢來代替譴責,主管用自我艱辛來表示對員工的譴責。
譴責要能收效,要能發揮功用,如果沒有語言的藝術,譴責不能達到目的。慈悲、善意、讚美、誠懇,實在是譴責中最高的藝術。
小國要譴責大國,不敢責怪對方不好,只有說:「請你諒解,我的國家沒有你的強大,沒有你的權勢,沒有你的大聲。」這就是譴責。部下對長官心有不平,假如要表示譴責,就說:「長官,我只是一個小兵小卒,我對他講話,沒有你的威力。」
另有譴責的方法,例如對女人用「招蜂引蝶」來譴責美麗;對仗勢欺人的跟班說:「你現在真是找對了『後台老闆』」;對一些富貴權勢的人講:「今非昔比」;對英雄好漢說:「你現在真是『不可一世』」;說明一個人拍馬屁而成功,可以說:「你在笑談中便能成功。」
禪宗的教學有一個特色,就是不說破。很多的話,不要說得太明白;不說破,意在言外,弦外之音,點到為止,這才是譴責的藝術。
所謂幽默,就是要有智慧,譴責也是要有智慧。有一個東家請了一位教師先生,每日三餐只給西席蘿蔔下飯,教師先生吃得厭膩不已。一日用餐時,東家提出做對子來娛樂的提議,西席連聲稱好。
東家先說:青菜;西席對曰:蘿蔔。
東家再說:鐘鼓;西席對曰:拏鈸。
東家:綾緞;西席:羅帛。
東家再說:約翰;西席:羅伯。
東家終於生氣的說:我出了那麼多不同意義的對子,你怎麼都是蘿蔔。教師先生說:我每天三餐所吃的都是蘿蔔,我心裏所想的當然也只有蘿蔔而已。經此對話後,西席的飲食終於獲得改善。
有時「指桑罵槐」,有時「話裏有話」,有時「不直接說破」,有時「以讚代罵」。總之,要達到改善,要達到目的,譴責要從善意、慈悲、誠懇、讚美出發,則無有不成。
《人間福報》2001年12月5日
深度與廣度
現在的知識人,有的重視深度,有的重視廣度,有的重視高度。例如現在有些博士基礎不厚實,廣度也不夠,只專志於自己所修的一門學問,所以有人批評曰:這是蔓藤博士。
有的讀書人知識豐富,好像百家皆通,但是每一門學問都很稀鬆,有人評曰:這是跨橋博士。
有的知識人,他重在基礎,好像百丈高樓,他的基礎既深且廣,地震颱風,都不受影響,這一種深研博士,就如「為學當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才是實至名歸的博士。
做人,有的人很膚淺,只有廣度,沒有深度,從他的言談之間,就曉得他對問題沒有深入,只略懂皮毛。有的人並不求速成,而在基礎上再三的深究,如同一棟
三十層樓的建築,打個地基、做個水土保持需要二、三年,但是地上三十層樓卻只要一年半載就可以完工。可見深度很難,高度和廣度比較容易。
現在的知識人,當開始做學問的時候,就應該為自己訂下目標,我是走深研之道呢?還是走廣博之路呢?深研有深研的價值,廣博有廣博的用途,怕只怕「蔓藤博士」既不高,又不廣,也不深,那就一無可取了。
每個知識人的道路,擺在眼前的,一是深研,二是廣博,三是高度。其實方便有門,歸源無二路,最好你要能深、能高、能廣。有的人能深不能寬,就如一口井,只能坐井觀天,沒有廣度;如果只有廣度而沒有高度,則如一棵枝葉只能橫向發展的樹,也不能成為參天古樹。
有的人能高不能低,當他爬到尖端,發現基礎不穩,一陣小小的風雲變幻,就把他打倒了,所謂高處不勝寒,也不足取也。
其實,一個人縱使能力再大,也不可能隻手撐天,所謂「獨木難成林」。人生最好是集體創作,就如瞎子、跛子、聾子,三個人必須通力合作,才能從一棟失火
的房子裏順利逃生。所以今天的學子,沒有誰大、誰小,都要倡導集體創作。你看,現在的諾貝爾獎,不也是二人、三人合得一個獎嗎?可見為學之道,已經走向全
方位的研究,而不再是一枝獨秀的時代了。《人間福報》2001年12月6日
保持距離
在街道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警語牌上寫著:「保持距離,行車安全。」其實不但是行車要保持距離,社會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應該要保持距離,才能安全。
就拿人的身體來說,眼睛、鼻子、嘴巴要保持距離;五臟六腑也有各自的位置;牙齒、舌頭如果不保持各自的活動空間,牙齒咬了舌頭,也會痛苦不堪。
我們種樹,要替樹木算好成長的空間,未來才會發育良好;一篇文章,字距行間要大小適宜,閱讀起來才會賞心悅目。
中國社會習慣建連棟式公寓,因為沒有保持距離,經常造成鄰我糾紛;如果空間大一點,家家有圍牆,有界限,彼此保持距離,即連兒童之間的紛爭也會減少。
你欣賞一幅字畫,要保持距離,字畫的藝術美感才會看得清楚;你看書看報,保持距離才不會傷害眼睛。你和水源區要保持距離,才不會污染水源;你和不良份子也要保持距離,否則不慎受其干擾。
有的人為了一時的利益,和一些有害的事物沒有保持距離,最後變成「請神容易送神難」。例如,為了一時的好奇,或者為身體的需要,吸食毒品,等到染上了毒癮,再想要戒毒,可就難矣哉!所以及早保持距離是非常重要的。
高速公路上,分隔島、分向綠地、雙黃線等設置,都是為了讓行駛中的車輛保持距離,以保行車安全。醫院裏,一些疾病傳染區,都會豎起一塊「保持距離」的
警示標語,以提醒你切勿靠近,以免受到傳染;動物園裏,猛獸區也有標示告訴你「保持距離」,以免受到攻擊。公園裏,某些範圍要「保持距離」,以免花草受到
損傷;高壓電力旁,你也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空氣污染的地方,我們要保持距離,懸崖峭壁、河川急流,你要保持距離。我們不好的思想、不好的念頭,都要和它保持距離;我們的舉心動念,凡是有損害別
人的語言、行為,都應該和它保持距離。如果是好的、善的,可以儘量親近;如是惡的、壞的、危險的,都要保持距離。當親近的親近,不當親近的,保持距離,以
策安全。
《人間福報》2001年12月7日
下課以後
每一個人的人生過程,在當學生的時候,都要到學校去上課,或者到補習班去補習;下課以後,要做什麼呢?我要告訴青年朋友們:要即刻回家。
上學校讀書,或者上補習班補習,都先要考慮到時間的寶貴。學習的時間,都是父母用金錢換取,才能供我學習。所以,你讀書,就要好好聽講,你補習,更要
勤於用功,甚至於學鋼琴、學舞蹈、學語文,都要勤於練習。如果做一個學生只靠在學校上課,只靠在補習班聽講,不勤於複習,終難有成。
下課以後,不可經常和朋友約會;交友,也要有所選擇,所謂「近朱者亦,近墨者黑」,要交益友,不可結交損友,更不可在外遊蕩。遊樂場所,如看電影、聽
音樂,最好也能有父母陪同,或者多人參加。網咖、酒吧、舞廳、賭場不可以涉足。總之,下課以後,要立刻回家,家才能給你安全。
青年學生,不可擁有手機,因為你沒有那麼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與同學連絡,外緣愈少,愈有時間讀書,把不當的事情放開,才更能專心讀書,溫習功課。
回到家裏,要幫忙家人,拿碗拿筷,甚至整理散亂的報章雜誌;假如有盆栽,應予澆水。清理環境,可做為運動,也是報效父母的辛勞。
晚餐時,如果方便,可以稍微看個十分鐘的電視新聞,不宜把太多的時間賴在電視機前。每一個星期,如果有外語電視長片,可以欣賞;至於電視連續劇,大人可以觀看,對年輕人而言,則是浪費時間。
晚上的時間,非常寶貴,可以把在校的功課拿出來複習。筆記要完整,習題要一一回答。每天有二個小時複習在校的功課,日長夜久,必然所學進步,不易忘記。寫字不宜太快,要注意端莊,中國的方塊字,外文的蟹形字,都應該寫得中規中矩。
現代的青年總喜歡打電腦、上網路,應該適可而止,因為青年學子還是以功課為重,課外的涉獵不宜複雜,尤其不當的網路內容更應拒絕,如果太過好奇,沉迷於網路之中,則後果不堪設想。
複習功課以後,可以找古典的書籍來閱讀,尤以名人的傳記,理論、哲學的新知,可以多加研習。文藝小說偶爾閱覽,也不宜經常耗費時間。如果每天養成寫日
記的習慣,則可補作文之不足。所寫日記,不應只記每日的雜事,青年學子的日記,應多寫些理想、看法,增加自己的慧解。晚上,不宜開夜車,早眠早起,如果半
夜醒來,把困難的問題反覆思考,或者乾脆早起,把古典文學、外國語文多說幾遍,自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人間福報》2001年12月8日
道歉的學問
你喜歡跟人道歉嗎?不喜歡!道歉是沒有面子的事,道歉是不好的事,我沒有錯,幹嘛要我去跟人道歉?
其實,道歉有很大的妙處,即使你是對的,假如你有道歉的美德,必定對你的做人會有很大的幫助,對你未來的成就會有很大的助益。
世間上的是非,都是各人的執著,難有標準。一定要爭強好勝,自以為是,這是膚淺,不一定是對;真正高明的作風,就是你能尊敬別人,讓人一步。說好話,讓人一步,這是修養,這是風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兵法有云:不戰而能屈人之兵,這才是最高的戰術。假如你懂得語言的價值,道歉是息事寧人,也是勝利之道。
日本最近有人發起成立道歉公司,專門幫人道歉,表示日本人有認錯的美德;但是唯獨對於中日戰爭,日本侵華的史實,卻始終死不認錯,不肯承認,不肯道歉,現在卻在國內成立道歉公司,不禁讓人懷疑,這種道歉是真是假?
經常道歉的人,容易被人接受、原諒,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馬克吐溫有一次在發表演說時說:「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是傻瓜」;此語一出,國會議員認為這
話已經對他們造成毀謗,要他公開道歉。馬克吐溫欣然接受,隔天就在報紙刊登啟示說:「本人對於這次的言論,深感抱歉,因為美國國會議員有一半不是傻瓜。」
戰國時代廉頗「負荊請罪」,成為千古美談;歷代賢明君主「下詔罪己」,至今依然為人所稱道,可見道歉是美德。
因此今日社會,希望政治上的官員,應該經常向人民道歉;社會上的集團領導人,應該經常向員工道歉;父母師長應該經常向兒女學生道歉;軍中的將領應該經常向部屬道歉。凡是居上位者,能夠勇於向全民百姓認錯,國家才會有所作為,國家才有希望。
死不認錯,愚昧官僚,反而是一種醜陋的傲慢,對於做人處事不見得能有幫助,所以道歉實在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事。《人間福報》2001年12月9日
地域情結
人,常因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同,產生許多情結,例如國家情結、民族情結、種族情結、省籍情結、世代情結、內外情結等,其中以地方情結最為嚴重。
說到地方情結,南方人與北方人互有情結,山東人和山西人互有情結,外省人和本省人互有情結,原住民與平地人互有情結,外國人與本國人也互有情結;不同的地域,就會產生許多的隔閡,造成許多的糾紛與排斥。
什麼樣的地方就會養成什麼樣的民族性格,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寒帶的人茹毛飲血才能生活,熱帶的人到處隨遇而安,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這是當然的生活。
其實,現在的移民政策,現在的交通便利,現在的文化交流,應該不再有地域情結。例如在台灣,外省的公婆擁有本省的兒媳,本省的男士娶了外省的老婆,外
省的女性做了本省人的媳婦,所以應該沒有地方的情結。可是現在台灣的政治人物,經常蠢蠢欲動,想要挑起地方情結,實在是非常可憐。
地方,一樣的土地,一樣的山水,一樣的樹木,甚至中華民族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文化,根本就沒有情結。像美國,可以說是世界民族的大熔爐,
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乃至紅色、棕色的印地安人,和平共處,甚至全世界的移民,彼此互相通婚,一律平等,所以能成其美國之大。為何幅員很小的台灣,人
口才二千多萬,就要造成地方情結,實非安居樂業之處。
所以,有心人說現在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大家不要做那一國人,而要做「地球人」。如果大家都有地球人的思想,都有地球村的觀念,那裏還有地域情結呢?
中國信仰佛教的人士,以淨土宗信徒最多。「淨土三經」之一的《阿彌陀經》說,東方的世界讚美西方的世界,南方的世界讚美北方的世界,甚至人民早晨起來,各以衣祴,盛眾妙華,遊諸國土,相互供養。既曰信佛學佛,消除省籍情結都難以做到,何能曰信徒?
時代發展下去,像美國現在已沒有種族的分別,美國的東部人、西部人、南方人、北方人,彼此並不刻意分別自己是那裏人,他們都以自己就是美國人,而不說
自己是紐約人、加州人、麻省人。台灣的同文同種,同文化的人要自我劃清界線,分成多少地域情結,實在沒有資格稱為現代的文化人。
所以,希望我們的人民,在中國的都稱為中國人,在外國的都稱為外國的華人,沒有一處一地的稱謂,都是本土文化,都是本土人,豈不美哉!《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0日
理情與感性
世界上的人性有多種,有善性有惡性,有理性也有感性。
所謂理性的人生,這種人大部分以學者專家自居,自覺對於道理一絲不苟,做人處事「非禮勿動,非禮勿視,非禮勿言」,是非常的理性。也有的是感性的人生,睹月思鄉,花開花落,生喜死悲,非常的感性。
一般說來,哲學家理性居多,如老子、莊子,甚至歷史上的諸子百家,可以說都是非常的理性;文學家多數是感性的人生。我們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可以看出他那一份叔侄的感情濃厚;我們讀蘇東坡的「燄口召請文」,充滿了悲愍眾生的至情感性。
人生究竟是理性好呢?還是感性好呢?太過理性的人生,冷冰冰,一點生氣、熱力都沒有;太過感性的人生,過於感情用事,往往因為情緒化而失之客觀、公允。
歷史上,關雲長就是一個理性的將軍,他過五關斬六將,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因為受過這樣隆重的待遇,雖然在華容道上可以輕易的把曹孟德信手捉拿,
但是關公念其有恩於己,將其釋放。然而他在下邳兵敗,率領劉備的妻兒逃難時,夜讀春秋,大義凜然,叔嫂之禮,嚴守分際,所以關雲長雖然重恩義,仍不失為一
個理性的英雄人物。
南唐的李煜,就是典型的感性人物,他的一生風花雪月,吟詩填詞,到最後國破家亡,只留下一些感傷的詩詞,例如他的「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雖然名為「相見歡」,寫的也盡是一些柔腸百轉的離愁別緒,令人不忍一讀。
唐朝武則天,既理性又感性。如駱賓王說她: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但是武則天又非常盡心盡力,為國為民。說她是理性呢?說她是感性呢?這是一個複雜的人性。
吾人立身處世,太過理性,顯得冷冰冰;太過感性,又是熱哄哄,會沖昏了自己。究竟感性、理性,何去何從?吾人當理性的時候,要帶一些感性;當感性的時
候,內中也要有一些理性。最好是理性、感性融和,理性感性化一,合乎中道。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如同勇猛智慧、慈悲喜捨,共同做
為人生的骨架。則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能為國為民謀福,不執著自己的一己之私,是謂理性、感性交融,而有益於蒼生也!《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1日
低姿態
有德的長者告訴我們如何做人,總是說:在人前要「低姿態」。
低姿態是一種謙虛,是一種尊敬,是一種友好,是一種禮儀。但「低姿態」的修養不易一時成功,必須經年累月養成習慣以後,有了「低姿態」的修養,則在社會上做人處事,必能得到許多的方便。
低姿態不是叫人完全卑躬屈膝,當要表示氣節的時候,能夠昂首闊步,挺起胸膛,也是一樣重要。春秋時代的晏子,身長不及五尺,他待人謙和有禮,更加顯得
矮小。有一次奉命出使秦國,秦國只開小門迎接,晏子不肯進入,他說:「臣聞出使大國當走大門,出使狗國才走小門;今大秦是大國也,我怎麼能走狗門呢?」秦
國只得開大門迎接他。
世間上凡是成熟的東西,都是呈現「低姿態」。例如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頭來;果實豐滿了,它也是枝椏低垂。楊柳的枝條,也都是柔軟低垂的,所以任憑風吹雨打,未見柳樹折斷。這就說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要有韌性,要有彈性,要能低姿態,則凡事無往不利也。
世界上,如瑞士、瑞典都稱為中立國,他們不參與戰爭,在世界上都採低姿態,凡戰爭的場合都與他們無份,所以他們不但成為和平的國家,而且國際間的聲望也不在大國之下。
俗云:「滿瓶不動半瓶搖」,又謂:「大海默默,小溪潺潺」。凡一個人學識不夠,道德不夠,總是昂昂乎,巍巍乎,不可一世;真正的飽學之士,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表現他的修養,就是低姿態。從他的低姿態裏面,反而給人看到他的道德,他的學問,他的偉大。
有人建房子,只要建五尺高,工程人員說:「五尺高的房子不好建,也沒有人只建五尺高的房子。」建屋者說:「我就是建五尺高房子的人。」工程人員再說:
「五尺高,裏面沒有辦法站立,你站不進去的。」建屋者說:「只要我採低姿態,我就可以節省很多建築經費,你何必為我擔心做什麼呢?」
單車競賽的選手,都是盡量彎腰低伏前進,姿態愈低,所受的逆風阻力愈小;田徑賽跑,選手起跑時也都是蹲下來,以低姿態靜待哨音衝刺。所謂「樹大招風,
垂枝者勁。」人生在世,昂首與低頭,低頭的人大都受人喜愛,因為他低姿態;大聲說話和小聲說話的人,人都喜愛小聲說話的人,因為他低姿態。所以低姿態的人
會有人緣,低姿態的人到處都會受人歡迎,低姿態的人令人如沐春風,大家自然也就樂於親近,樂於和他在一起了。《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2日
人生的考題
人的一生,要經過許許多多的考驗。出生以後,首先要經過父母考驗,看你是不是一個孝順的兒女,你是否有用,將來能否成才?
及至進了學校,老師也要考試、觀察,看你是不是聰明,會不會讀書,有沒有禮貌,守不守規矩,是不是一個好學生?再大一點,交朋友,談情說愛,又給男女朋友考驗,看你是不是忠誠,有沒有責任感,人格是否健全,是不是一個成熟、穩重,值得共度終生的人?
到了社會求職,不但要經過學歷、資歷的評鑑,有時還要經過面試、口試等層層關卡的考試;當你的品性、才華、專長一一符合,才能好不容易獲得一份工作。
甚至我們在社會上生存,別人的眼睛也在不斷的看著你,看你有沒有學問,做人是否明理,道德操守如何,是不是一個值得結交的對象?乃至男孩子到了入伍年齡,還要接受身家調查,看你的家世是否清白,你的過去有否不良紀錄,有沒有犯案等,這些都是人生的考題。
即使到了中年、老年,也要進入醫院,接受醫師測量血壓、脈博、血醣,甚至要用顯微鏡、X光、斷層掃描檢查你的身體健康不健康?
回到家裏,家中的大小老少,有的雖然不說,心中也在暗暗觀察,看你經濟正常不正常,在外交友正派不正派,一切行為合法不合法?總是在對我們打著問號?
我經過了重重疊疊的考驗,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否合格,就如唐人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舊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
眉深淺入時無?」平時出國要經過海關的盤問,就是住在家中,也要接受戶口調查。你想得到什麼資格,也要經過各種檢定考試,諸如跆拳、心算;甚至駕照、建
築、電工等職業,也都要經過各種問題考驗。
人的一生,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到研究所,乃至出國留學的托福考,各種入學考、畢業考,乃至普考、高考及各種職業考試,這一生要經過多少的考官考題,最後能被錄取,你才能有個自己的人生,否則這項不及格,那項不合格,這樣的人生豈不悲哀?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一息尚存,就要多方面的充實自己,如此才有實力,才能禁得起社會大眾給我們的各種考試。《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3日
問題人物
什麼叫「問題人物」?就是跟大眾不合作的人。在團體中,搗蛋不合作,凡事唱反調,不受人歡迎,給人刁難,給人麻煩,沒有人緣的人,都是「問題人物」。過去經常把出賣國家的人,例如情報員都列為「問題人物」;對一個團體不忠貞的人,也看成是「問題人物」。
「問題人物」是好還是不好呢?很難料定!正派善良的一方,看某人是問題人物,自然就是不好;邪惡不正的一方,說某人是問題人物,就不一定正確了。
一個人如果被貼上「問題人物」的標籤,必定是不受人歡迎,而成為兩極化的份子。一般人都不喜歡自己成為「問題人物」,其實「問題人物」的身份,實在是
很難斷定的。例如當初國民黨的許多元老,可以說一個一個的都被當成「問題人物」,但是民國成立後,他們又都被尊為「黨國元老」。有時候被集體屠殺的數十
人、數百人,你問他們為什麼要被殺?都說,他們是「問題人物」;死在白色恐怖下的那些人們,不就是這樣的犧牲者嗎?
過去每一個團體、家庭、學校,幾乎都有「問題人物」。工廠裏,說那是問題工人,學校裏,說那是問題學生;父母說,那是一個問題兒女;隨便替人家貼一個
標籤,那麼問題父母、問題軍人、問題政治人物、問題女人、問題商家,只要一被立名為「問題」,大部份成為壞的多、好的少,所以一般人總怕被人稱為是「問題
人物」。
其實,人應該成為「問題人物」,因為人有思想,有作風,有行為,有看法,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問題,叫大家都成為沒有問題的人,凡事唯唯諾諾,不肯表示意見,難道這就表示很好嗎?
小朋友因為活潑,吵吵鬧鬧,調皮搗蛋,就列為問題兒童;但有朝一日,他長大以後,奮發有為,中規中矩,領袖全倫,你還能說他是一個問題人物嗎?一個青
春女性,經常喜愛參加公共活動,交遊廣闊,長袖善舞,你必然譏她是一個問題女性;但是她從事婦運,改革社會腐舊的思想,替萬千被禁錮的婦女爭取女權,倡導
女男平等,終於受到女性們所崇拜,這時大概就不能稱為問題女性了。
「問題」就等於是「問號」,是未知數的情況,是未知數的結果。假如吾人被稱為「問題人物」,也不必太介意,正如雕塑作品,不到最後看不出藝術品的價
值。中國人有所謂「蓋棺論定」之說,問題人物也可以有好的示範,好的風表,好的形象哦!「問題人物」千萬不要太計較別人的看法!《人間福報》2001年
12月14日
立遺囑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有的人為了及早妥善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因此藉著「立遺囑」來闡述心願。
遺囑具有法律效力,自古一個國家的國主,他的遺囑指定王位繼承人,意義重大;遺囑不當,造成王位之爭,不但是帝王之家的悲哀,也是全民的不幸。
明太祖遺囑指定皇孫即位,北京的燕王不服,終於推翻明太祖的理念;清康熙傳位「十四子」,最後變成「于四子」,成為千古不解之謎。
曹孟德屬意於三子曹植為接班人,但畏於長子曹丕氣勢已成,不敢輕易廢長立幼;鄭武公堅持長幼有序,因此不受妻子姜氏蠱惑,仍立寤生為世子。
現在的家族企業,大集團的財主,一份遺囑可以穩定家業的傳承,但有時也會搞得家族的永不安寧。現今社會上發生許多遺產紛爭,多數皆源於未在生前預立遺囑,不懂得預立遺囑的重要性;不過也有的人不尊重遺囑,例如父母生前囑咐火葬,兒女偏要土葬,這是大不敬。
美國前總統布希夫婦立下遺囑,願於逝世後,將身上任何器官捐作科學實驗之用。丹麥一名八十三歲的老太太,死後其遺囑指定由哥本哈根動物園的六隻非洲大猩猩為其六萬零二百美元遺產的繼承者。
孫中山的遺囑,至今膾炙人口;蔣介石的遺囑,唸了三天,便不敢流傳,可見遺囑也要立得妥當。
其實,預立遺囑固然重要,如果凡事能在適當的時間及早安排、處理,何來紛爭?就如國民黨,每次選舉時不肯早定人選,一定要讓黨內人馬互相傾軋,直到後來才倉促推派代表,這時大家已弄得焦頭爛額,又那裏有力氣應付選戰?
有人認為預立遺囑會觸霉頭,是不吉祥的事,因此生前不肯立遺囑,最後造成紛爭。其實對佛教徒而言,《佛遺教經》就是佛陀的遺囑;連佛陀都預立遺囑,因此佛教徒應該打破迷信,破除禁忌,早立遺囑。《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5日
醜陋的生命
世間上多少醜陋的生命為遂一己之私,挑起無邊的戰端。你看,戰場上多少善良的生命犧牲了!你看,多少醜陋的生命拿著刀槍,打著救國救民的旗幟,用強欺弱,殘害生命,無比的醜陋啊!
唯有醜陋的生命,才會不重視生命的重要。歷史上,秦朝的白起坑殺趙國二十萬降卒;元明清的殺戮,更比歷朝厲害。例如: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甚至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殺,六十萬人的屍骨,至今還在南京博物館裏,斑斑可考。
希特勒的集中營,幾百萬的猶太人就在他仇恨的心態下,一個一個的犧牲了,難道沒有怨氣嗎?難道沒有因果嗎?
偈云:「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非洲的大草原上,多少的動物,弱肉強食;生物學家卻解釋說:生命的延續,就是靠殘殺。魚兒游在水中,鳥兒
飛在空中,多麼安詳自在,可是醜陋的生命,為要填飽自己的肚子,把痛苦加諸在別人身上,對別人的生命無端殘害,如此弱肉強食,世界怎麼會有太平之日呢?
我們看,那些可愛的兒童,為什麼把許多的小魚小蝦玩弄至死?為什麼那麼美貌的女性,竟敢手起刀落,把雞頭砍下?不說他們醜陋,還有別的形容詞嗎?那許多政治上的得勢者,用鞭子抽打別人的身體,用刺刀加諸別人的刑罰,難道你的面目比他受傷的疤痕還要美麗嗎?
全世界善良的人們,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人民的平等,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手掰開來,聞一聞有沒有血腥的味道呢?你們可以翻開生活裏的日記算一算,你們有那一天沒有傷害過生命嗎?
大家都有父母,都有兄弟,都有姊妹;我們也要和平,也要安詳,為什麼要用自己惡毒的心腸,用自己猙獰的面目,用自己醜陋的手段去加害別的生命呢?
一般的父母,一般的骨肉。生命哦!同樣的生命,為什麼遭遇竟有如此的天壤之別呢?當有一天別人也以他醜陋的生命,用刀槍加之於我們,那時我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想法呢?
我們要歌頌對生命的尊重:唯有素食主義,才會帶來世界萬物的和平;唯有慈悲心的實踐,才是萬眾生命得救的希望。《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6日
選佛場
人的一生,有好多的選擇,拿居住的環境來說,有的人選擇市區,有的人選擇郊外,有人選擇高樓,有人選擇別墅,有的選擇山上,有的選擇海邊;總之,他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住家。
職業上也有很多的選擇,有的選商,有的選工,有的選官,有的選學,總想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職業。就拿做學問來說吧!也有很多的選擇,有的選文,有選理,有的選醫,所謂文理史哲、工商管理,只要您喜歡,只要與興趣相近,都可以自由選擇。
一個人在情感上也要很認真的選一個伴侶,選伴侶的時候,不可以重財、重貌,總要以德為先。
信仰宗教,尤其要有所選擇,不可以選擇迷信,選擇邪見。不要以為那個宗教幫忙我,救濟我,我就選他;不能認為那個宗教為我找到職業,給我許多利益,我就信他。因為信仰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緣,自己的人格,自己的目標,所以不能不慎!
佛經裏的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原為外道首領,但是後來改選佛陀做老師;一百廿歲的須跋陀羅,原為外道門徒,但到了晚年棄邪歸正,也選擇佛陀做為依歸。
選擇一個宗教,選擇一位老師,選擇一門學科,選擇一項職業,總要睜開我們的慧眼,真正有慧眼的人生應該要選一個「選佛場」。選佛場在那裏呢?在自己的信仰裏,在自己的智慧裏,在自己的心靈裏。
為什麼要選「選佛場」?選佛場裏有什麼?選佛場裏,說話要選說好話,做事要選做好事,思想要選好的理念;在選佛場裏,朋友是諸上善人,家人都是大善知識;在選佛場裏,有善緣,有好運,有春花秋月,有慈悲喜捨,任你選擇。
選佛場裏是一塊淨土,在裏面沒有惡人的干擾,沒有損友的陷害,沒有瞋忌的惡言,沒有政治的迫害;有的是清淨安樂,祥和滿足。
中國的陶淵明選擇桃花源,法國的盧梭選擇理想國,佛教的慧遠大師等期許西齋淨土,就好像現在的移民,選擇澳洲、美洲等。其實,外在的世界仍有遠近,仍
有善惡,真正的整齊平坦、莊嚴堂皇的選佛場,乃在自己的心中,你要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選佛場嗎?《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7日
「敢」的力量
敢,就有力量!學語文,要敢說,語文就會進步;學音樂,要敢唱,歌唱就有成就。「敢」冒險犯難,「敢」見義勇為;甚至身先士卒要「敢」,承擔責任也要「敢」。
孫中山先生只是一個醫生,敢向專制的滿清政府挑戰,就能建立民國;哥倫布敢於穿越大西洋,就能發現美洲新大陸。武器落後的中國人,敢於向武力強大的侵略者日本全面應戰,所以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發現地球是圓的,地心引力致使地球是動的,他在天主教的強大力量壓迫下,「敢」於以生命相抗衡,堅持自己的發現。甚至只要他承認
自己的見解錯誤,即可赦免其罪,但伽利略卻振臂疾呼說:「此刻我仍感覺到地球是轉動的」,這種慷慨激昂,維護真理的精神,就是「敢」的力量。
鑑湖女俠秋瑾,一介女流,「敢」在生死之前抗拒清廷,一句「秋風秋雨愁煞人」,贏得萬千人一掬同情之淚;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勇於布義,終於誕生了民國。歷代的英雄,甚至共產黨、國民黨過去的開國元勳,都是「敢」,才能成功。
兩軍對陣,先鋒要「敢」於衝鋒陷陣;爬山的領隊,要能「敢」於向未知的峰頂征服。航海家橫渡大洋,不怕白浪滔滔;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不怕登高失事,都是因為「敢」,才能成功。
第一位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憑的也是「敢」於挑戰不可知的未來。自古成功在嘗試,都需要「敢」的勇氣。但是有人敢於留芳百世,有人敢於遺臭萬年。現代青少年應該要勇敢向毒品說「不」;為了公理正義,在金錢、財富、名利、威迫、刀槍之前,要敢於說「NO」。
遇見鬼了,不要害怕;秀才遇到兵了,也不畏懼。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敢。敢,才有力量,才會成功。《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8日
傳家之寶
國家有傳國之寶,誰做皇帝,玉璽就是傳國之寶;宗教也有承傳之寶,袈裟缽盂,直到現在叢林大師還在實行著衣缽真傳。
社會上的一般人士,有的人家以一個玉如意為傳家之寶,有的以一張畫、一本書為傳家之寶,有的以寶劍為傳家之寶,有的以手杖為傳家之寶。
傳家之寶,在傳的人確實是真心的,在受的一方不一定能了解傳家之寶的價值,所以家道中落;連傳家之寶都沒有了,怎能不衰落呢?
現在我們的社會要進步,家庭要和諧,看來還是需要再實踐「傳家之寶」。只是傳家之寶也不要只以過去的一個信物,做為傳家之寶。現在真正的傳家之寶,可以把宗教信仰傳承給子弟,把道德勤儉傳給兒孫,把教育知識傳給後代,以書香、道德、信仰來代替錢財的傳承。
宋朝名相王安石曾說:「不想皈依三寶的人,不要投胎我家做子孫。」可見他要以佛教信仰做為傳家之寶。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游象卿居士,經常帶著兒女到寺院布施奉獻,讓他們養成樂善好施的性格,以此做為傳家之寶。
蔣介石、蔣經國,他們本身都很勤儉,可惜他們沒有把這項美德傳給兒孫,所以家道提早式微。台灣當選模範母親的邱憐英女士,貧寒之家,家中卻出了多位博士,可見不一定是富有人家才有傳家之寶。
社會上,有的人不把錢財留給子弟,只有盡力培養兒女受高等教育,因為錢財有用完的一天,但是教育帶來的知識、智慧,卻是一生受用不盡。所以高希均先生
在〈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一書中說:「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又說:「讀書是一種沒有染汙的消費與
投資,也是一種沒有汙染的獨享與共享。」真是智者之言。
我們以什麼來傳家呢?我們要以善美的觀念來傳家,我們要以慈悲喜捨來傳家,我們要以善思善念來傳家,我們要以忠信誠實來傳家。
傳家之寶,你擁有這許多寶貝嗎?如果有,你就能傳家。《人間福報》200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