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之二
25/06/2014 07:22 (GMT+7)
普賢因聞佛答文殊: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此;不假修行,亦無方便,非上上根人,莫能領荷。現在未來,此等根器眾生不多,若不假修行,必難悟入,若不假方便,不能造修。故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凡修大乘者,聞此因地法行,云何依解修行?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之一
23/06/2014 07:05 (GMT+7)
今講此經,依賢首宗開啟十門。賢宗十門,前八門是懸示,第九門總釋名題,第十門講解經文。今為便利聽眾起見,移第九門,總釋名題,而為第一,令人一聽,即得領知總題名義。然後研究諸門,有所標準,不致茫然。

觀世音菩薩修持方法
及證悟過程
20/06/2014 07:07 (GMT+7)
如果佛家把人生看得如此苦痛,豈不是相信佛法會令人消沈悲觀嗎?其實這正好相反。這裏我們得提到佛法的認識。佛法說:人生的一切苦痛,都是因妄想執著而來,因為妄想執著,妄生分別,認妄作真,將原有的永遠真樂的本性湮沒了,所以才有苦痛。
佛說八大人覺經疏
16/06/2014 07:25 (GMT+7)
眾生迷而不覺,諸佛覺而不迷;世間虛而不實,法性實而不虛。即生心而見佛心,即世界而成法界者,其惟八大人覺經焉!不考其文,罔徵迷悟之本;不研其義,靡測真妄之源。

《道次第》修學意義
13/06/2014 07:05 (GMT+7)
輪回就是生命的重複。而凡夫的輪回,更是生命的低級重複。所以,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輪回的過患。雖說在座的每一位可能生活處境不錯,但這種快樂是建立在無明基礎上,是短暫而微不足道的。
《道次第》修學漫談
09/06/2014 07:22 (GMT+7)
 修行的作用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完成心行到生命軌道的調整,最終完成內在品質的改善。我們的起心動念,既來自于固有串習,同時也在強化這一串習。

誓願宏深的藥師如來
05/06/2014 23:16 (GMT+7)
法藥師救人天的大願王,梵名(Bhausajya-Guru-Vaidurya-Tathagata)譯作藥師琉璃光如來,或大醫王佛,簡稱藥師如來,持名念誦則稱:「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能除生死之病,故名藥師;能照三有之闇,故云琉璃光。
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04/06/2014 07:29 (GMT+7)
楞嚴者、一切事究竟堅固也。圓通者、聖性法門、無不通也。勢至、啟教之人。念佛、修行之法。文雖二百四十字、義括淨土諸典。教機法喻。生佛感應以遍含。自自他因果而該徹。作心境之月燈。聖凡之舟楫。  

始終心要義記
02/06/2014 08:02 (GMT+7)
始終心要四字為此文之題目。全篇文義。此四字攝盡無餘。舉凡含識。無論智愚。孰不知有心。既知有心。故須研究。佛學總名唯心法門。所以學佛者欲求入理之捷徑。應以心法為方便法門也。
般若心經指掌
29/05/2014 23:03 (GMT+7)
古今疏心經者,不為不多,然求其好疏不可得。永覺大師以天縱知見,為此指掌,光前絕後,獨揭斬新日月。其子為霖禪師,著請益說一篇,探賾鉤深,說破他人說不到處。余視此二注希有,如優曇華,不敢輒擅其美,刊行于世,以貽後學。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導師註解
26/05/2014 07:02 (GMT+7)
所謂「牧牛」,乃明心見性後之「保任」工夫。此「牛」亦即六祖之「我有一物……。」為宗門「知有」之來源。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要義
23/05/2014 07:32 (GMT+7)
楞嚴佛問修行之法,二十五大士相繼應對,勢至為其中之一。此等大士,皆是證果位者。證果位即為圓通。汝等不知如何念佛,實由不圓通故也。

《六祖壇經白話譯義》序—
兼論六祖的禪宗思想體系
21/05/2014 07:14 (GMT+7)
佛教自東漢明帝時,由印度傳入我國後,近二千年來,經過歷代高僧大德的護持、譯述與弘揚,不斷演變和發展,並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密切結合,宗派紛呈,妙諦流布,逐步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
八大人覺經淺釋
19/05/2014 07:48 (GMT+7)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但是歸依了佛的,不論是在家、出家,都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應當不管白天和夜裏,應當常常親切真誠地學習和修持這八種大人的覺悟。  

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之三
16/05/2014 06:45 (GMT+7)
本經初三卷半,專以辨明真妄,銷妄顯真,了妄即真,全真無妄。首標『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之二
14/05/2014 07:09 (GMT+7)
論曰:阿難開悟,習漏未除……正遣小聖法執故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之一
12/05/2014 06:35 (GMT+7)
本經五題,亦見經文;結集者撮錄之略題,亦無於文前先釋之必要。故今直從經文為研究之起點。然與同人研究本經,於本經取為何種研究之對象,不可不先事討究之。
法華經講演錄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09/05/2014 07:08 (GMT+7)
欲護佛法,必應護持是經;欲護持是經,必應勸人發心──對於是經,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禮拜、讚歎、及流通,為勸發心──故有此品。

法華經講演錄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07/05/2014 07:15 (GMT+7)
本品敘此,既顯善友之力,亦顯是經之力。以所敘皆王前世本因之事,故曰妙莊嚴王本事品。在稟命流通中,為第四節;在全經品第中,則居第二十七。
法華經講演錄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05/05/2014 05:19 (GMT+7)
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以不思議之念慧為體,能以少文少義攝多文多義,功力殊勝。咒者、即總持之一,一字、一句皆離思絕議,超過數量,故又曰密咒;有時亦得名為陀羅尼。為護已發心持經者之厄難,故有此陀羅尼品。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