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26/04/2013 20:00 (GMT+7)
金剛者,以真金久煉而成剛,具有堅固、光明、銳利三義,以顯般若之體,堅固不壞,永劫常住;般若之相,光明遍照,無所障礙;般若之用,銳利能斷一切煩惱。此假世間金剛,堅明利三義易知者,以顯般若,體相用三大難知之義。
大迦葉尊者的悲心
18/04/2013 06:53 (GMT+7)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來對大迦葉等聲聞眾存在誤解、偏見,說他們自利獨善,貶斥他們為“小乘”,譏毀他們為“癡犬”、“焦芽敗種”,這都是不實、不公的。大迦葉尊者行頭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淨心說法,乃至為正法久住而說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錄
05/04/2013 08:08 (GMT+7)
此經為釋迦牟尼佛金口所宣說,為阿難尊者所結集,原本梵文,後入中國,經鳩摩羅什法師翻譯成中文。
觀音菩薩的大愛
04/04/2013 06:37 (GMT+7)
既然講到了“大愛”,那就有所相對,亦即相對于我們現實人生的“小愛”而言的。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來揭示“觀音菩薩大愛”的蘊涵,以及這些“大愛”跟世俗“小愛”的區別: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淺釋
01/04/2013 06:29 (GMT+7)
講到《楞嚴經》,在中國有一位智者大師,他在一生之中,只聽見這部經的名字,他就想要讀誦這一部經,就向印度天天叩頭禮拜,希望見到這一部經。叩頭禮拜了十八年,結果也沒有見著這一部經。
人間淨土思想與不二法門
13/03/2013 08:09 (GMT+7)
本文僅就大乘佛教中關於淨土的概念、淨土與心識、淨土與不二法門的關係略作考察,最後簡略地就人間佛教和人間淨土建設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中國當代佛教文學研究初步評介 -以臺灣地區為主-
06/03/2013 06:49 (GMT+7)
有關“佛教文學”一詞,歷來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日本佛教學者如深浦正文、前田惠學、小野玄妙等將佛教經典中具有文學意味的經典視為佛教文學的範疇。
大乘禪法的修證原理 ——《永嘉證道歌》大意
27/02/2013 07:09 (GMT+7)
《證道歌》其實對我們真正用功修行有個非常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在修行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情,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所以《證道歌》裡面給我們介紹了“修行路上的障礙”。修行路上障礙非常多,大概概括了一下,《證道歌》裡面指出了十五種。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之四
15/02/2013 06:31 (GMT+7)
依據唐代窺基大師所撰《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總料簡章〉之說,了義不了義的界定是有層次的,若依佛法的立場說,凡是佛經都為了義,唯外道法是不了義;若依大乘法的立場說,凡聲聞乘法皆為不了義經,唯大乘法名為了義;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之三
13/02/2013 08:11 (GMT+7)
《原人論》說:「修上品十善及施戒等,生六欲天。」然而《雜阿含經》卷三十七只說:「十善業跡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新譯《華嚴經》卷三十五亦說:「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雖都說修十善是生天因,卻均未說到十善有幾品。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之二
08/02/2013 09:35 (GMT+7)
「原人」一詞,非出於佛典,「論」則普見於佛教及世間著述,例如論文的論述,論書的論究。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之一
06/02/2013 18:24 (GMT+7)
《原人論》是一部大格局、大架構的佛學導論,論主撰寫它的目的,是對儒、道二家、佛教的人天善法、小乘法、大乘的法相宗、中觀學派,一一評論,逐層引導,最後攝歸於直顯一乘的佛性如來藏;乃是會通世間出世間的各派宗教、各派哲學、各派佛教的差異點,而成其一家之說。
魏晉南北朝佛學思想玄學化之研究
25/01/2013 07:08 (GMT+7)
本文係從佛學輸入初期與老莊哲學思想的互通消息以及如何提昇魏晉時代清談的玄風說起,進而談到使佛學的中國化而獲得傳播的因緣。其間的演變係從魏正始年間經晉代南北朝止。
藏本調伏天《唯識二十論釋疏》譯注研究
23/01/2013 07:33 (GMT+7)
印度學者調伏天(或譯為:律天)的《唯識二十論釋疏》(梵本已佚,目前只有藏譯而無漢譯)是根據世親菩薩的《唯識二十論》(詩頌)及其自釋《唯識二十論釋》(散文)注解而成的。
龍樹《迴諍論》中「量」之理論的研究
18/01/2013 06:33 (GMT+7)
龍樹的《迴諍論》,被視為是對印度婆羅門教六派哲學之正理學派的批評。正理學派主張獲得正確知識的方法有四種——「四量」,其中之一是邏輯的推理——「比量」。《迴諍論》站在「一切皆空」的立場,否定了「比量」及其他三量的真實可靠性。
三位一體的戒律
16/01/2013 07:46 (GMT+7)
佛陀親手制訂的律制從一開始就具有三個組成部分:1、佛陀制戒的精神,2、指導個人修行的戒條,3、調和團體生活的戒條。
天臺修證次第要略
14/01/2013 07:51 (GMT+7)
天臺修行方法實際上是兩個體系的,一個體系是以早期傳入中國的禪法作為背景的止觀法門,他的語言包括依大智度論、依早期的禪定止觀的這樣一套體系,止觀法門。另外一個是以圓教實相作為依據的融攝法,融攝什麼?包括四種三昧。
論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藥師信仰──以敦煌文獻為中心
12/01/2013 06:42 (GMT+7)
在我國古代流播的諸種淨土信仰──彌勒淨土、阿彌陀淨土、藥師淨土等信仰中,具有較強密教色彩的是東方藥師淨土。本文的目的在於揭示它在中土的生成與衍變,特別是隋、唐、五代至宋初它在敦煌地區的表現形態。
「轉依」二義之研究
08/01/2013 07:22 (GMT+7)
高崎直道與史密豪生對「轉依」(āśraya-paravṛtti、āśraya-parivṛtti)二義曾有它們是否代表兩種理論的爭論,本論文主張回到轉依二義的哲學涵義的區分,主張可以區分「轉依的種子等之消滅、活動停止、非顯現之佛教認識論的側面」和「轉依的依之全體之變貌的轉依的佛教存有論的側面」。
道安避難行狀考
05/01/2013 08:18 (GMT+7)
道安的一生有很長時間在避難流浪中度過,各種史料對他避難行狀的記載互有不同,甚至同一種史料的記載也自相矛盾。本文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設立道安行狀之時空基本座標的基礎上,對道安避難流浪的行狀進行新的考證,基本理清了道安的這一段歷史。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
(04/01/13)
漢月法藏之禪法研究
(29/12/12)
《成佛之道》與《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比觀
(28/12/12)
蓮花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之譯注研究
(22/12/12)
略探受「迦絺那」儀式所得「五種權利」之內容、起源與演變
(21/12/12)
漢傳「受戒法」之考察
(20/12/12)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18/12/12)
華嚴經普賢行願思想之研究
(08/12/12)
關河的禪法--中國大乘禪法的肇始
(07/12/12)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
(03/12/12)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