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及其本願功德
11/02/2015 07:19 (GMT+7)
佛陀創立的佛教是本著普度眾生和解救眾生的慈悲精神而創立的。釋迦佛設立了這個消災法門,使一切眾生消除業障,脫離災難,令世界和平,令人心和善,令我們人與自然界和睦相處。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八•入禪定之門
28/01/2015 18:29 (GMT+7)
前面把方法告訴了大家,按照這些方法去修,接下來就是境界的問題了。當我們通過這些修行方法不停地練習、模仿,然後逐步調整這顆散亂、煩惱的心,自然而然心境就會產生變化。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七•禪定方便法——行五法
26/01/2015 08:49 (GMT+7)
 無論我們入禪定也好,不入禪定也好,這顆心都不能產生厭離自己的情緒。想入禪定,肯定有一個入定出定的過程,對於這個過程,也要恰到好處的去把握。學習禪定法門,入定了就高興,出了禪定就痛苦,這個想法不對。要知道這顆心是可以入定,也可以出定的,這才是正常的心。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六•五種方便行——行五法
24/01/2015 06:50 (GMT+7)
很多時候我們修習禪定,都不得入門要點。這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如何進入禪定,並從禪定中出來的技巧。平常我們念佛、持咒,長時間坐下來覺得很舒服,但是下次還想進入這種狀態就進不去了。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五•調和身心五事——調五事
22/01/2015 06:40 (GMT+7)
在禪修過程中,我們整個身心的調和是禪修的重點所在,所以今天要學習的是調和身心的方法。在此之前我們每次共修打坐,還沒有告訴怎麼坐法,今天就把打坐的方法告訴大家,所以今天的內容特別重要。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四•摒棄五蓋障
20/01/2015 07:06 (GMT+7)
 我們今天學習第四講,摒棄五種蓋障,簡稱叫作棄五蓋。這個蓋,就像鍋蓋一樣,覆蓋了我們身心本來具足的光明、清淨、穩定、智慧的狀態。可是生活中,我們的心卻呈現出一種雜亂無序的混亂狀態。這是因為各種煩惱覆蓋了我們本來具足的這一切。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三•呵斥五種欲望——訶五欲
17/01/2015 06:57 (GMT+7)
 具五緣是外在的,呵五欲呢?就是要消除對外緣的追求。前面我們講修學要具足閒居靜處、持戒清淨、衣食具足等外在的條件。現在又告訴大家,如果太執著外在條件,根本就上不了禪定這條道路。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二•外在五種條件——具五緣
15/01/2015 06:47 (GMT+7)
 各位同學,上一講我們簡單介紹了永嘉禪法的大概情況。由於我們的修學是從禪修的角度契入,所以今天要與大家討論的,是修學禪法之前的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這是一個基礎,如果這個基礎打不好,在以後的修學中會產生種種障礙。

永嘉禪修班講記之一•永嘉禪概述
13/01/2015 06:59 (GMT+7)
 永嘉禪是以永嘉大師命名的,那麼永嘉大師何許人也?他是我們溫州人的老祖宗。按照《高僧傳》記載,永嘉大師生於唐朝,唐高宗麟德二年,也就是西元665年,誕生在溫州永嘉。當時的永嘉就是現在的溫州市鹿城區安仁坊。
《藥師經》講記5
10/01/2015 07:20 (GMT+7)
這一段就開始給我們講,藥師如來成就的藥師淨土它度化眾生的方便是什麼?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像阿彌陀佛的名號一樣,是萬德莊嚴。我們一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的時候,就能夠得到無窮無盡的利益。

《藥師經》講記4
08/01/2015 06:55 (GMT+7)
我們今天,這個發心非常重要。世間上有多少的人行邪道?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自心,違背因果去辦很多事情。表面上,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追求這樣,追求那樣始終追求不到。原因就在於,他所追求的方法不正確,方法用錯了。
《藥師經》講記3
06/01/2015 07:06 (GMT+7)
《藥師經》在中國一共有五次翻譯。第一次翻譯,是在東晉的時候,為帛屍梨密多羅,這就是三藏法師給翻譯出來的,它的經名就叫做《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但是它沒有單行本,它是在《灌頂大神咒經》當中錄出來的。這《灌頂大神咒經》,它屬於密部的法典,一共有十二卷。

《藥師經》講記2
04/01/2015 19:40 (GMT+7)
一般我們從這本經的名字裡面,就能夠知道這部經大概是講什麼的。我們的經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據佛自己說,這本經有那麼三個名稱:第一個名稱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第二個名字叫做《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第三個經名那就是《拔除一切業障》。
《藥師經》講記1
01/01/2015 06:46 (GMT+7)
我們今天講《藥師經》,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機緣。在上座之前,大和尚都在說,這幾年到處講經說法的,講《藥師經》很少。但是《藥師經》在今天的時代裡面應該說是很契機的。為啥呢?因為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兩大法統,一個方面是阿彌陀佛,一個方面是藥師佛。

《阿含經》中的病緣增上解脫
30/12/2014 06:12 (GMT+7)
大家知道,生老病死是有情眾生無法逃避的四大煩惱,學佛人也不能規避生老病死的纏擾。為成辦道業,福德資糧是不可少的,沒有身心的苦痛有利於修行。
《唯識二十論》的唯識思想
28/12/2014 07:03 (GMT+7)
唯識學在印度發展過程中,由彌勒而無著,再到世親正式完成唯識理論體系的建構。世親關於唯識方面的著作很多,但代表其思想的,主要是《唯識三十論》和《唯識二十論》。

善恭敬經白話
26/12/2014 06:33 (GMT+7)
  「善恭敬經」是如來教弟子對老師的態度。現今之人,求法學法均漫不經心,毫不恭敬,故得益甚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
22/12/2014 06:50 (GMT+7)
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

僧璨大師信心銘略解
15/12/2014 05:24 (GMT+7)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佛說無量壽經》五重玄義
12/12/2014 06:20 (GMT+7)
無量壽者,是指所說之佛,即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異譯也。此經內容,宣說無量壽佛所行、所成,及所攝化。言「所行」者,宣說無量壽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及其經歷無央數劫,積功累德之大行;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