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妙玄要旨
17/10/2013 06:57 (GMT+7)
釋迦文佛於法華會上,自述伽陀,嘗謂「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蓋諸佛出世本懷,務欲以佛知佛見,普度眾生,奈眾生無始染著,沒在苦海,不得不以三乘之法,先調伏之。於中為阿難說楞嚴,為舍利弗須菩提說般若,皆示究竟佛知佛見,最後自說法華,暢達本懷,豈非欲令眾生普入如來種智藏海哉。
《菩提道次第》的實修理路
06/09/2013 07:38 (GMT+7)
 本論在“略示修法”部分,以依止法為例,為我們示範了修習任何法門必須具備的四個步驟,即加行、正行、結行與未修中間。《道次第》的實修理路,便是圍繞著這一綱領展開。

六祖的「三無」和「二三昧」
28/08/2013 06:47 (GMT+7)
六祖住持廣東寶林(南華)寺40年,大轉法輪。「一花開五葉」,度無量眾,弘揚禪宗正旨詳盡。其精要可歸結為:「三無」 和 「二三昧」。「三無」者,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是也。「二三昧」者,「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是也。
淨土精華
01/08/2013 19:19 (GMT+7)
今天大家有這個機會,咱們就專把念佛的法門,向諸位說一說。這個事情不在教理,全在實行的功夫。諸位常說:「我們念佛不得一心,念了多少年,可靠不可靠?」不得一心,就不可靠,這是實在話。今天講的就是幫助大家得一心的方法。

佛說盂蘭盆經講記
26/07/2013 05:59 (GMT+7)
這一部經是佛教的孝經,講孝道的經。先講本經因緣。  佛門常言「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四重恩即是對上來講,要報父母、師長、眾生、佛菩薩的恩。對下來講,要救濟三途(地獄——火途,餓鬼——刀途,畜生——血途)、六道(上述三惡道及天、人、修羅三善道)的痛苦。
地藏菩薩本跡記
23/07/2013 16:35 (GMT+7)
本記全文是僅依本願經高僧傳等各書直敘;靈感錄亦依舊有流通本稍葺並略增數則以證可徵。菩薩的功德廣大,靈跡漏列的必然很多!筆者未能一一訪求,與一一考證經文對寫,疏落之處,謹俟二版見補耳。

止的修習
19/07/2013 07:38 (GMT+7)
佛教修行所採取的方法儘管千差萬別,但歸結起來,不外乎戒、定、慧三者。這三者應密切配合,才能產生修持的功效。
修習之法•選釋之二
16/07/2013 08:33 (GMT+7)
 因念佛而生禪定故稱念佛禪。南傳的念佛禪稱為“佛隨念",因數數起念(隨念)與佛有關,又以佛德為念之所緣故。

修習之法•選釋之一
16/07/2013 08:25 (GMT+7)
若人於過去世曾於佛教中或出家的仙人處而出家,曾於地遍中生起四種與五禪的,如這樣具有宿世福因的人,則於自然之地,如耕地打穀場等處而得現起於相。如曼羅迦長老一樣,因看見耕地,即現起與耕地一樣的相。他增長了彼相,得五種禪,依於此禪而建立毗缽舍那(觀)證阿羅漢果。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
06/07/2013 09:01 (GMT+7)
此經名佛說阿彌陀,能說是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所說是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說者、悅也,佛讚歎阿彌陀成就度生功德,只要眾生往生其國,便受記作佛,眾生成佛暢我佛本懷,故名為悅。

心經略說
28/06/2013 08:55 (GMT+7)
我們念誦這部經,是玄奘大師蒙一位神僧親授的本子。經過是這樣的: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很相知,李世民很敬重他,他感到有些經典翻譯不夠好,他想再去印度找原本對證一下,但是李世民覺得大師是國寶,不願他冒這麼大的風險,所以不肯放他出國。用現在的話,他就偷越國境,私自出國的。
從有限到無限
22/06/2013 07:53 (GMT+7)
《普賢行願品》在教界的流傳可謂廣泛,卻罕有學人真正透徹其間蘊藏的無限深意。本品立足于華嚴見地,我曾總結為“菩提心的無上觀修,佛陀品質的臨摹方法”。此次,有因緣在朝禮普賢菩薩應化道場峨眉山之後再度宣講本品,蒙菩薩加持,對經中深密佛意又有新的體悟。

《道次第》修學的目標和重點
15/06/2013 20:01 (GMT+7)
其實,本論是關於顯教部分的建構,修學內容和漢傳佛教相通。也有人覺得,我學淨宗,抱定佛號即可,不用費心學教。還有人覺得,我學禪宗,一招直入如來地,何須次第步驟?
《瑜伽師地論》提要
13/06/2013 08:23 (GMT+7)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彌勒菩薩造,是唯識宗的根本論典。

修定之證得及其它
05/06/2013 07:19 (GMT+7)
修定加行圓滿,必證禪定。證定的過程,《瑜伽師地論》卷20中說,包括了得定、定圓滿和定自在三個基本層次。本文就證定的三個層次及修定所發善根的真偽、禪境邪正之驗證及退定因緣加以說明。
修定之加行
29/05/2013 06:05 (GMT+7)
修定者具備了足夠的資糧之後,即應緣境做功夫,也就是修加行。修加行,有緣境修加行、修九住心和修作意三項。

大佛頂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
20/05/2013 18:51 (GMT+7)
《首楞嚴經》是經中之王,我國隋代最突出的大德智者大師,他聽到印度有此經,他就在天臺山國清寺,修建一座拜經台(圓瑛法師說此台仍在),每天向西拜求共十八年,仍是沒有見到。可見此經多麼難遇。此經題深奧,古德解釋不一。
對牛頭禪衰落的思考
17/05/2013 06:47 (GMT+7)
神會和尚的一生,幸虧遇上胡適博士的考證,才使得其生平業績得以昭顯,同時也使其在禪宗史上的地位得以確立。而與神會和尚一樣,牛頭法融與牛頭禪的事蹟,則賴印順長老得以厘清,從而使得法融的思想為大家知曉,使得牛頭宗趣及其在中國禪宗史上的重要地位得以確定。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直解
14/05/2013 20:09 (GMT+7)
此經以單法為名,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以圓照覺相為宗,以離妄證真為用,以一乘圓頓為教相。
《普賢行願品》觀修原理
03/05/2013 06:53 (GMT+7)
 在盛行大乘的漢傳佛教地區,《普賢行願品》的流傳極為廣泛。許多佛弟子都將本品作為日常念誦功課,而寺院晚課的“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中,也有一半內容出自本品,以此懺悔業障,掃除修行道路中的違緣。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