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瑜伽菩薩戒本之心理與倫理觀
04/01/2013 08:03 (GMT+7)
以往的注疏或研究大多是從六度、四攝的角度來整理瑜伽菩薩戒本,本文則以統計、分析之方法,考察瑜伽菩薩戒本的心理觀與倫理觀。
漢月法藏之禪法研究
29/12/2012 07:48 (GMT+7)
本文探討漢月禪法之形成與特色,考察其堅持「臨濟宗旨」的背景,及其對「臨濟宗旨」內容的看法,並說明漢月如何將其禪法特色-對五家綱宗之肯定,落實於教學之中。
《成佛之道》與《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比觀
28/12/2012 08:27 (GMT+7)
諸講論者,多無切實之行持,以多盲無聞慧。學顯教者則專務大乘無羈之行;樂密法者,尤以躐等為能事;戒律禁行,棄如糠稗,僧伽羯摩,那是全無見聞了。”宗喀吧大師面對這種教法凋零的狀況,無限傷感,便以其超群卓絕的智慧和深切悲心,對整個西藏佛教力挽汪瀾、撥亂反正。
蓮花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之譯注研究
22/12/2012 18:29 (GMT+7)
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對象就是這七部印度注釋中,年代最早、篇幅也最短的一部——蓮花戒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從注釋當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位印度大乘中後期的瑜伽行中觀自續派學者如何理解《心經》?他如何將「五道」的觀念融合於《心經》當中?如何以「量」來修學或決定諸佛之母——般若波羅蜜多等等諸問題。
略探受「迦絺那」儀式所得「五種權利」之內容、起源與演變
21/12/2012 06:56 (GMT+7)
對於比丘受「迦絺那」儀式後所享有的「五種權利」,學者往往解釋為「某些戒條的豁免」或「暫時取消某些戒條」。本文即從五種權利的內容探討究竟五種權利純粹是某些戒的豁免,還是有戒條以外的特權或利益。
漢傳「受戒法」之考察
20/12/2012 07:02 (GMT+7)
唐朝時,常居於終南山的道宣律師(596~667),依《四分律》著作許多戒律典籍(如《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略稱《行事鈔》──等等),弘揚戒律,世人稱為「南山宗」。此後千餘年來,中國、日本等漢傳佛教戒律皆秉承此傳統而學習。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18/12/2012 07:14 (GMT+7)
十九世紀末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在尼泊爾被發現後,這本七世紀的月稱論師的註釋書奠定了中觀學研究新的里程碑。但是,在中國佛教界對這件事幾乎沒什麼反應,於月稱論師等中後期中觀學者亦陌生得很。如何踏出第一步,這是本「序論」之旨趣。
華嚴經普賢行願思想之研究
08/12/2012 07:05 (GMT+7)
華嚴經是文文契意、句句冥心、最為圓融的浩瀚教海,其廣大精微,可謂為旁通融貫、互偏相資、重重無盡的事事無礙法界,這是普賢菩薩廣大行願所總匯而成的廣大果德結成普賢三昧,並以此莊嚴毘盧遮那佛的圓滿果德。
關河的禪法--中國大乘禪法的肇始
07/12/2012 14:58 (GMT+7)
中國佛教以獨特的大乘禪法如天台禪法,華嚴禪法及禪宗禪法而稱著,但據考查漢本時傳來中國的傳法卻只是安世高一系的小乘禪法。中國如何在安世高禪法的基礎上蛻變為後來的大乘禪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目標。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
03/12/2012 08:58 (GMT+7)
“因果律”(Causality或Causal principle)並不是佛家所單獨具有,在西方哲學或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裏面,就常常會提到或討論“因果律”的各項理則。因為凡是一個“現象”的產生,必有形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在先,然後才會產生此一“現象”的結果。
禪宗與宋代詩歌創作論
03/12/2012 08:52 (GMT+7)
北宋中期由於詩文革新運動的發展與成功,詩文理論的重點,「也從著重對文學創作外部規律的探討而轉向著重對其內部規律的研究。」
試析“無我”在現代語義上的確切含義 ——對《四阿含》中“無我”思想種種論述的考察
30/11/2012 06:34 (GMT+7)
佛陀所謂“無我”,並沒有否定作為具體行為承擔者的行為主體之存在,也並非否定作為與我、你、他相區別的人格主體之存在,所以佛陀並無否定作為現代語義上的“我”所代表的具體含義。本文將詳引《四部阿含》中種種對“無我”的論述,論證並說明佛陀所謂“無我”,其確切含義
紫柏真可禪學思想之研究
27/11/2012 07:59 (GMT+7)
紫柏真可的思想以禪法思想為中心,而其又以心性思想為基礎。真可心性思想的意涵具有體用合一、真妄同源的特質。因此,他特別重視心力在修行中所產生的影響,強調悟心的重要性。
論佛教信仰的理性特徵
26/11/2012 06:53 (GMT+7)
本文借鑑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架構與方法,參照西方宗教史,對佛教信仰類型作了細致深入的分析,指出在現代社會,比較而言,理性信仰具有更多的積極意義,而佛教恰在這點上最為突出。
文風趨"中道"--觀色悟空
24/11/2012 07:46 (GMT+7)
從漢末至東晉義熙時期,玄學清談思潮籠罩文壇、藝苑,玄學的有無、本末、體用、言象之辨的觀念左右著文壇,藝苑的審美觀念和創作理論以及手法、技巧。
湛然理具思想之探討
23/11/2012 08:22 (GMT+7)
本文所論述在於湛然理具思想,所謂理具,指的是性具。基本上湛然對天台智者思想之闡述,是基於此性具理具之觀點來論述天台智者思想。堪稱為天台中興法將的湛然,以性具說作為天台智者思想核心,基本上已喪失了天台智者一向對理體說所作的反省批判,簡單地說,已失去了緣起中道實相之辯證張力。
敦煌文獻與僧稠的禪法
20/11/2012 06:32 (GMT+7)
當學者們討論中國禪宗傳統時,大家都談菩提達摩,讚揚禪宗各派,枝脈繁秀,貢獻巨大。可是從歷史上去觀察,公元第七世紀在中原最有影響力的禪宗系統,並不是達摩祖師的那一支,而是諸家並起,各有所能。
關於緣起思想形成與發展的銓釋學考察
15/11/2012 06:02 (GMT+7)
拙文首先從「創造的詮釋學」推演「佛教詮釋學」出來,藉以重新考察緣起思想的形成過程與歷史發展。
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之間的一個諍論──觀察過去、未來的名色
13/11/2012 06:39 (GMT+7)
二十世紀緬甸內觀修行傳統,對於「修觀者是否應直觀過去、未來的名色」之問題,有兩類不同的主張。一者認為,「禪修者只需要直觀當下生起的名色,便足以證得道果」。此類主張乃為當代緬甸內觀傳統中的多數、主流。另一後起的主張則否定前者的說法,認為「修觀者必須直觀現在、過去及未來等三世的名色,否則無法證得道果」。
了生脫死
12/11/2012 16:32 (GMT+7)
信佛之人。因於世情看得淡。參得透。認得清。深知世道的是苦。人生的是悲。對於世情認得了了分明。故謂之了生。何謂脫死。即現生無論公私閑忙。一句彌陀全身靠倒。念念趨求樂邦。心心厭離娑婆。臨終決定往生。謂之脫死。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汾陽善昭及其禪法
(10/11/12)
太虛大師的真現實論及法相唯識學
(03/11/12)
道倫《瑜伽師地論記》之研究
(29/10/12)
六祖禪與阿含經中的上座禪
(27/10/12)
神通寺四門塔探源
(18/10/12)
《起信論》與扶南大乘
(12/10/12)
金光明經空品講義
(10/10/12)
佛許可弟子吸煙嗎? ——從《四分律》中的“佛言聽用煙”談起
(01/10/12)
試評吉藏的二諦論
(28/09/12)
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
(24/09/12)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