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藥師經》的主要內容及其社會作用
姚衛群
14/09/2016 07:0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摘要】《藥師經》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經典。這一經典中展示了佛教所追求的淨琉璃世界,強調要努力聽聞佛教正法,獲得智慧,使眾生從種種痛苦中解脫出來。《藥師經》及其後世的一些註釋等形成了大量民眾中的藥師信仰。這一信仰在歷史上和現代都有著重要的社會作用。分析和探討這些作用,對於吸收借鑑已往人類的文化遺產,促進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藥師經》;藥師信仰;淨琉璃世界;淨土;佛教

漢譯佛典中稱為《藥師經》的通常指五個譯本,即東晉帛尸梨蜜多羅譯本、宋慧簡譯本、隋達摩笈多譯本、唐玄奘譯本、唐義淨譯本。五種譯本中玄奘譯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最為通行,影響較大。《藥師經》及其後世的一些註釋等形成了歷史上的藥師信仰,在古代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或宗教信仰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現代社會仍對民眾有影響,值得關注和研究。本文擬對玄奘所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以下均作《藥師經》)的主要內容進行探討,並就由此經等文獻形成的藥師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簡要地提一些看法。

一、《藥師經》的主要內容

《藥師經》的篇幅不長,內容也不算複雜,主要包括這樣一些內容:對淨琉璃世界的描述、對十二大願的論述、聽聞藥師如來名號及信奉該經思想等所得的功德或善果,等等。

關於對淨琉璃世界的描述,《藥師經》中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

按照此處的描述,確實可以說「淨琉璃世界」是一個極樂世界。這一世界中沒有輪迴中的惡道,也沒有民眾的痛苦之聲。地都是玻璃做的,道路邊上都有金繩,城市房屋等由七寶建成。「淨琉璃世界」充滿了快樂,沒有痛苦,與世俗世界完全不同。這個世界中有以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為首的眾多菩薩,他們具有「正法寶藏」。這裡顯然是一個仙境。文中說該世界「無有女人」,這可能也是此世界沒有痛苦的原因之一,因為佛教中常說「欲為苦本」,而「無有女人」大概也就不會有慾望,而無慾望也就沒有佛教「四諦」中說的「集諦」,自然也就沒有產生痛苦的因了。

經中談到藥師如來於過去世修菩薩道時,為了使有情所求皆得,曾發十二大願,並對這些大願為作了敘述。

第一大願是:在其來生得無上正等正覺時,使身體充滿光明,莊嚴美好,而且使眾生也如同自己一樣。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身體明淨,功德無量,使眾生得到開示,能夠隨心所欲。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具有佛教無量的智慧和方便,使眾生得到無窮無盡的可使用的物品。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眾生中有錯誤觀念的人都得到覺悟;使佛教中持小乘思想的人都改宗大乘。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如果眾多有情皈依佛教修梵行時,都能守戒。如果犯了戒,一旦聽到藥師如來之名,就能得到清淨,免於墮入惡道。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身有殘疾,形態醜陋,有諸病苦的人,都能身體健康,形態端莊,消除種種疾苦。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貧病交迫,窮困潦倒,無家可歸者,能夠在聽了藥師如來的名號之後,可以病痛消除,有家有財,身心安樂,獲得無上的覺悟。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得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為女人百惡所逼迫煩惱而不想再作女人者,轉變成男人,並獲得無上覺悟。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墮入魔鬼之網和外道邪見的眾生,都能獲得解脫,接受正見,修菩薩行,達到最高的覺悟。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在世俗社會中犯了王法而身陷牢獄,面臨刑罰的人,一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時,可以擺脫這些災難痛苦。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縲縛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為飢渴逼迫而造惡業者,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得以食飲飽餐,並賦予佛教妙法,使其獲得安樂。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是:在其來生覺悟時,使那些因貧困無衣而受苦者,聞聽藥師如來名號,獲得各種上好的衣服以及種種裝飾物和娛樂物品,滿足人的種種願望。經中原文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涂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關於聽聞藥師如來名號及信奉其思想等所得的功德或善果,該經中有許多說法。例如:

該經中說:「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為饒益。」「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由此可見藥師如來的威力和功德,僅僅聽聞其名號就有這樣的善果。

如果供養此藥師如來,並讀誦開示《藥師經》,則更是功德無量。該經中說:「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此外,該經中還談到「十二藥叉大將」與世尊如來的對話。經中說:「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閒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此處,這些藥叉大將也願皈依佛教三寶,擔負起維護有情利益的責任,恭敬供養藥師如來,使一切眾生,脫離各種苦難,饒益安樂。

二、《藥師經》中顯現的佛教基本觀念和關注重點

在整部《藥師經》的內容中,可以看出佛教的一些基本觀念。這就是人們生活的世界中充滿痛苦,應該滅除痛苦,以及按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來滅除痛苦。

經中提到的人世間的痛苦很多,實際論及了不同種類的痛苦。

在這些苦中,有些是屬於生、老、病過程中出現的苦,如經中提到有眾生「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等。

有一些苦是受不良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逼迫出現的痛苦,如經中提到有眾生「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等。

還有一些苦是由社會生活中他人逼迫產生的痛苦,如經中提到有眾生「一切外道纏縛,」「墮種種惡見稠林,」「王法所錄,縲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等。

經中強烈表現出了要滅除這些痛苦的願望,充分體現了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並且對滅除這些痛苦充滿了信心,認為只要按照經中所說,就能完全實現滅苦的願望,能使眾生生活在無苦的「淨琉璃世界」中。

關於如何滅苦,根據經中的說法,主要就是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信奉供養此經,宣講弘揚此經,消除各種邪見。這在經中有大量論述,如經中說:「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按照這裡的說法,要避免落入惡趣,遠離痛苦,必須要學習佛教的正見,而得正見,修菩薩行,獲得圓滿,則要由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才能激發。

儘管經中把聽聞藥師如來名號,信奉受持該經作為脫苦得安樂的前提條件,但仔細分析,也不難看出,具體要信眾完成的還是學習和接受佛教正法,獲得佛教的智慧,這是滅苦的必由之路。經中的這種觀念仍然是大乘佛教的智慧解脫的思想。《藥師經》中雖然沒有很多哲理方面的論述,但經中說的「正見」或「正法」實際上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即經中說的大乘佛教的「智慧方便」。經中強調「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要信眾修大乘佛教的「菩薩行」,倡導的是大乘佛教的大慈大悲。

《藥師經》中充滿了要眾生聽聞信奉藥師如來的文句,認為這樣聽聞信奉就可以實現眾生的各種願望。這實際也是大乘佛教對威力無窮、法力無邊的佛的崇拜的一種普遍的作法。這和早期或一些小乘佛教是有差別的。早期或一些小乘佛教主要把佛陀作為掌握佛法的教主或導師,崇拜他智慧的卓越,悟性的高超。儘管早期或一些小乘佛教中也有論述佛神力的內容,但相對而言,沒有後來大乘佛教說得那樣多,那樣言詞懇切,吸引信眾。《藥師經》中對藥師如來的神力也說到了極至,向信眾提供了在佛教信仰層面中的一個完全可以依賴,完全可以寄託的崇拜對象。

三、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藥師經》的不同文本以及後來出現的有關註釋或註疏等佛典,對民間形成的藥師信仰起了基礎性的作用。這種信仰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社會,對人們都有重要影響。

從歷史上說,這種信仰為時常處在困苦中的民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安撫,賦予了某種精神寄託。這在生產力水平低下和人們認知能力不高的古代,對於社會的正常運轉,民眾精神生活狀態的改善起了積極作用。從佛教自身來說,由於《藥師經》等佛典形成的藥師信仰為民眾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場景,因而這種信仰為佛教吸收了大量信眾,促進了佛教的廣泛發展。

在現代,藥師信仰仍然在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為生活中遇到困苦的民眾提供精神慰藉。在現代社會,儘管生產力發展水平與古代比有了極大的提高,科學技術和人的思維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但在新時期,人們的痛苦仍然存在,只是產生的原因和表現形式與古代有所不同。人們的絕對生活水平與古代相比有較大的改善,但在大量地區,人們之間的生活水平產生了很大的差距,這使許多人產生的精神痛苦並不比古代小。而且,在當今世界的許多地區,貧窮、飢餓、疾病、戰亂仍然很嚴重,給當地民眾帶來巨大的痛苦,有時也不遜於古代。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民眾,仍然需要像《藥師經》這樣的宗教文獻勾畫出希望美景作為思想寄託。應當說,藥師信仰一類宗教崇拜對處在困苦中的民眾來說,其精神撫慰作用將長期存在下去。

第二,宣傳慈悲精神,造福眾生。《藥師經》作為一部著名的佛教經典,十分突出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經中談到藥師如來在過去世修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這些大願充分展示了佛教救度眾生的根本宗旨。而且經中也明確提到要「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這種慈悲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仍然有積極意義。因為在當代社會,受一些西方等地區的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影響,許多人極端自私自利,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完全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完全不顧及他人的安危和民眾的疾苦。這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在現代社會甚至有擴大的趨勢。因此,藥師信仰中包含的佛教慈悲精神和利他思想對於抑制當代社會中存在的不良傾向,淨化人們的心靈有積極意義。

第三,追求智慧,覺悟人生。《藥師經》中強調要追求佛教的「正法」或「正見」,認為這與消除世間的痛苦關係密切。這實際上是強調人們的正確認識十分重要,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或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這對於現代的人類也是有啟發意義的。現代社會的人們理解的智慧當然與佛教中講的智慧有不同,但二者都是人類為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而努力的產物。佛教中的許多思想值得人們借鑑,佛教中的優良文化遺產值得我們挖掘。在現代社會,正確認識人生,正確認識世界,提高人們對自身和宇宙本質的覺知水平是極為重要的。藥師信仰中的此類成分對現代人類在智慧獲得和覺悟提升方面是有促進作用的。

第四,倡導樂觀精神,對未來充滿信心。在現代社會,人們雖然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掌握新技能,但也面臨著不同於已往的新問題。新時代的艱辛,新時代的痛苦時時困擾著許多人。《藥師經》等佛典中展示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儘管人類社會中有種種痛苦,但只要人們努力,最終是一定能改變困苦環境的。應當說,該經中透出了一種樂觀的精神,一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態度。這也具有積極作用。在現代社會,人們的努力當然與《藥師經》中倡導的努力不同,但《藥師經》的這種樂觀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它可以鼓勵人們不斷進取,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

藥師信仰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社會作用,但筆者認為上述這些作用是較為突出的。在當今社會,人類的物質文明有了極大的發展,但精神文明在一些地區相對發展不足。努力發掘人類已往的文化遺產,進行研究借鑑,發揮其積極作用,對於促使現代精神文明的進步,是十分必要的。

 

來源:www.bgvpr.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