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佛教的自由
煮雲法師
16/09/2016 06:18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一、自由

  自由的定義,不是為了穿得好、吃得好、為所欲為地胡鬧、追求高度的物質享受,就算是自由。這種自由,只是個人私欲的滿足,害得他人不自由,決不是自由的本意。自由的定義不是要求物質的享受,更不是個人的自由,而是精神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從古代到現在,世界上思想自由的境界,最高深廣大者,莫過於佛教教主釋迦如來。儒家的思想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而佛所普度的範圍更大,擴充到所謂眾生──就是一切有靈性的動物都包括在內。東西方哲學家、科學家所研究的物件,最大的不超出一個太陽系。而佛家所包括的有所謂三界、三千大千世界,而這三千大千世界、仿佛是現在天文學家用望遠鏡所能測到的銀河系一樣,那銀河系的範圍裡,包括有無量無數的星球,東西方哲學家的情懷還不過是入世的,而佛家的境界卻是出世而入世的。總而言之,思想的境界愈高深廣大,愈能開擴我們的眼界,拓展我們的心胸,也愈能有益於我們人類。

  一切宗教的思想都不能跳出天界之外,還是在六道輪回中打滾,始終逃不出他們所謂天帝的範圍。自由,自由,真的自由了嗎?佛家才是真正的自由、徹底的解脫,不受任何人的束縛,不受任何神權的控制。十方世界,自來自去,更沒有什麼造物者的主使和支配,徹底瞭解萬法的根源,走進諸佛的堂奧,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合乎理想的自由。

二、平等

  世間所謂的平等,還不過是狹義的、枝末的,僅僅講到政治地位的平等、經濟地位的平等、教育的平等、男女的平等,這不是徹底的平等。宗教家講平等也不是真正的平等,一切宗教都沒有說:教徒可以當教主。甚至連和上帝、天主平等相處都不可以的。而佛家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平等,平等沒有高下,不是局部的平等,佛與佛的平等乃是全部的平等,不單說人與人的平等、佛與佛的平等,乃至佛與人、人與佛也是平等的。人不但與諸佛平等,甚至天神、上帝、畜生、鬼獄等都是平等;甚至一切心法、色法、因法、果法,無不平等。眾生之所以有差別的形相,是因為迷失了本性,邪見顛倒,愚妄地見著種種差別,實際上各種本性仍然平等。這就是佛教的基本理論,全部教義從此演繹出來。

  有人要疑問說:你說佛教主張人與佛是平等的,為什麼現在人還是人,佛還是佛,人還是要拜佛,怎麼可以說是平等呢?佛教講的平等是就理性的本體上說的,在理性上生佛的確是平等的,可是在形態上就有千差萬別了。例如現在民主國家的憲法,人人可以做總統,不是一姓專權,而是貧民老百姓都可以當總統。只要你有學問、有道德、有資格、有聲望,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可以參加競選總統。不是說現在人人都是總統,而是人人都有做總統的可能,但是在總統本身,他不能說其他的人不可以當總統的話。所以佛說:一切眾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因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人人都當做佛。換句話說:人人都有被選舉權,人人皆可以做未來的主人翁,這是最入情合理的邏輯。同時佛成道以後,就提倡打倒特權階級,只要是出了家,大家都歸於一個姓,所謂百川入海,同一鹹味。所以佛陀不但是提倡生佛平等,更是階級平等的大革命家。這種平等主義是何等的偉大呵!

  反觀其他的宗教就沒有主張教徒可以當教主,也能和上帝平等,享受同樣權利的;而是叫人信仰他是唯一的造物主,使信徒甘願做他的奴才,消滅了自己的個性,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埋沒了自己的理智,因為是神造的,所以賞罰之權完全操之於神。像奴隸得侍奉主人,如果奉命唯謹,死後可以升天,但只配做他的兒子,或者做個搖旗呐喊的天兵天卒,絕不能和上帝一樣享受同等的權利。試問有丈夫氣概的人,能受得了這般侮辱嗎?在現代民智大開的時代,還能叫人相信不疑嗎?

三、博愛

  上帝的博愛不僅只限於人類,在人類中還只限於信仰他的人方能得救;不信仰的,他就把你當做魔鬼,不管你善事功德做得再多,死後都在上帝懲罰之列。

  佛家不但不說博愛,而且以是眾生受苦的原因、生死的根本,棄之唯恐不及。因為既稱愛,必有能愛所愛,既有了,必定就有,以我為能愛,他為所愛。有了”“分別,就生出差別;愛我甚于愛人,世人大都如此,因此就不能一視同仁了。慈悲二字的解釋怎麼樣呢?慈就是能給人快樂,悲就是能拔人的痛苦,慈悲不是以我為出發點,乃是建立于一切眾生平等的基礎上面的,這是慈悲與博愛的絕然不同處。從物質方面講,一切眾生皆同一體,絕無差別,就是同有貪生畏死和痛苦的表現。從精神上講,一切眾生同具心識,而且精神更無界可分,更足表明平等一體了。

  現在我們把佛教與其他宗教所說的自由、平等、博愛,分列於後:

  他教的自由是不能跳出神的掌握,不能跳出天界之外,永受生死束縛,不能徹底自由。

  平等是永做上帝的奴隸,永不能與上帝享受平等的權利。

  博愛是只限人類中極少數信仰的教徒蒙受其益,其他一切有情眾生均遭到摒棄。

  佛教的自由是超出三界之外,不為生死所縛,成正等正覺,徹底自由。

  平等是心佛眾生等無差別,自性與諸佛平等,凡有心者,皆能成佛。

  博愛是(佛家慈悲)十二類生,都要救度,一切眾生,慈悲攝受,冤親平等,以德報怨。

  最後希望大家要用理智去探討各家的教義,千萬不要先入為主人云亦云,真正信仰是用理智去探討考驗,不是隨聲附和的迷信時髦,不要做感情的俘虜。

——摘自《慈霖》

 

來源:www.jcedu.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