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論佛教慈善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為例
道堅法師
13/05/2010 11:25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內容摘要:佛教慈善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積極重要的 作用,有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精神,有世出世間善巧方便的智慧,有“以大悲故不捨一切眾生”的宏願。對和諧社會,似泓清泉,洗滌塵寰。通過對佛教慈善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不同角度的 論述。就佛教慈悲事業本身提出相關的思考,展示佛教慈善精 神,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佛教慈善和諧救災

隨著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 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被廣為傳唱。佛教界人士從過去統戰對象的身份,並正式列入上層建築 行列,並為引導信教群眾奔小康,為當今社會“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等價值觀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的作用。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文化之一的佛教,其作用尤 為明顯。中國在世界上的崛起,不僅僅是政治的強硬和軍事的力量 凸顯,或者經濟的騰飛,更重要的是問題的勃興。文化是承載一個民族興衰的主要元素,文化是一個國度的 軟實力。而作為中國重要軟實力的佛教,與國家民族的勃興修戚與 共,“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若無信德則族喪國傾”。胡錦濤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為佛教慈善的發展,提供了有 利的政策和理論空間。世界的和諧需要佛教,國家的興盛需要佛教。時值歷史機遇,佛教需要作為,佛教需要大作為。下面,我將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為例,試論佛教慈善在 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一、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的淵源及現狀剖析

  1、中國佛教慈善事業淵源

中國佛教對於社會慈善事業的貢獻巨大,歷史上都有相關 記載。據震華法師《僧伽護國史》和其他史實考證,在南北朝時 期,佛教就有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慈善基金會—無盡藏,專門用以救濟貧窮。這種慈善性質的金融機構,到了隋唐時期的三階教,無盡 藏規模的空前,影響深遠。安史之亂後,佛教受到社會的衝擊,而慈善基金會的形式 卻依然在寺院裡保存下來,在宋代為“長生庫”,在元代為“解典庫”,流傳到日本叫“無盡會社”。

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悲田院。自北魏創“僧祗戶”始,至唐代的“悲田養病坊”,宋朝 的“福田院”乃至近代的佛教慈善組織。悲田院的名稱雖有不同,但性質卻是一樣的,即有系統地 進行社會慈善事業,其中包括養老院、孤兒院、養病院、救災、濟貧、無為業人員傳授技藝以及難民收容所等。

世界上最為古老的醫院—養病坊、疫病坊。南齊時佛教“設六疾館,以養平民”,梁武帝普通二年 (521)設孤獨園,令“孤獨有歸”,北齊文宣帝時,北天竺的那連提黎耶法師在汲郡(河南)的西山建立三寺,收容痢疾患者。這些留寺醫遼的方式,被認為是近代醫院的濫觴,也是我 國創始傳染病專科醫院之最早記載。養病坊和疫病模則始自隋唐,還流傳到了日本,是成熟的 慈善醫院形態。

中國佛教慈善事業還表現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例如護生 止殺,種樹職植林等;歸公設施的建設,修塔建寺,修橋補路,造船義渡,掘井引水等;興辦義學,建立公共圖書館(藏經樓),開設義莊(即免費存 放屍骨的地方)等多種領域的慈善福利事業。

2、中國佛教生存現狀略說(以重慶為例)

中國佛教現有一萬餘所寺院,二十餘萬出家僧尼,四十餘 所佛學院,六十餘種刊物……看似繁華的表象,掩飾不了外強中乾的實質。南方經濟發達地區,寺院林立,而西北貧困地區,數縣則 一寺難覓。重慶直轄市的40個縣區,有人口3200多萬人,佛教 信徒100多萬人,僅有寺院130多座,平均20餘萬人擁有一座寺院,30%的寺院破舊不堪,處在邊遠農村,出家人或務農衛生,活靠旅遊為業,在溫飽線上掙扎,無 法正常開展宗教活動。只有50多所寺院有僧尼住持,其餘寺院多處於自然生滅 階段。整個重慶有僧尼600多人,轄區平均每個僧人面對 2000餘名信教群眾,面對近6萬名群眾。其引導信教群眾及社會人士的作用,不做是失職,做了也 白做,幾乎於兩難的困境。

華巖寺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重慶報岑完好的規 模最大的鼓建築群之一,寺內收藏了大量珍貴古玩字畫及佛教文物。作為華巖寺的僧人,其身份是多重的,如參政議政,為國 家獻計獻策(參議院);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學生);保護古建築及寺藏族文物,修復、整理、研究及深厚的歷史文化(文物保管員兼研究員);傳統文化推廣,振 興民族精神(國學弘揚者);興辦僧學,教書育人(校長兼教授);引導信教群眾,參與社會發展(宗教家);抵禦拜金主義等浮躁時風,重興中華倫理綱常(思想家);寺 務管理;組織規劃(管理者);慈善救濟,實踐慈悲精神(慈善家)……

然而,社會上可能尚未意識到一個僧人的多重身份,我們 常常遭遇誤解、歧視者的眼光。我們不需要什麼專家學者或研究員的待遇,但我們尋求這 種定位和發展空間。

二、如何發揮中國佛教慈善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 作用

華巖寺本身就是佛教慈善道場,成立了相關的十四個以上 的弘法利生機構。從成立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以來,一直秉承著倡導的華巖 家風:“以菩提心為依怙,以修持為核心,以教育為特色,以文化為奇蹟,以弘法為本懷,以慈善為方便。”

對於如何發揮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的活潑性,結合華巖寺賑 災救濟等慈善事業具體事例來進行闡述。

1、以多種方式調動大眾的參與積極性

“因緣生法,緣起性空”以各種方式與大眾結怨,調動社 會資源,參與管理,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是“志願者”。這是華巖寺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潛力的實踐 證明。

2008年2月2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啟動“這個冬 天,我們陪你一起度過——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重慶郊區雪災緊急救援行動”。

2008年5月28日:重慶華巖寺與重慶市四川商會聯 合在戴斯大酒店舉行抗震救災慈善拍賣活動新聞發布會。道啊堅法師為拍賣會贈送書法作品四幅,法物六件。

2008年6月1日:重慶華巖寺舉辦“心的呼喚,愛的 奉獻”大型佛教賑災義演。

2008年6月21日,由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承辦的 “川渝兄弟情、共建新家園”——5.12特大地震賑災慈善拍賣晚會在重慶戴斯大酒店舉辦。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為地震災區捐出六件工藝品與四 件書畫進行拍賣,共徵集善款近10多萬元。

2008年7月,重慶化驗文教基金會、西政圖書館發 起、《法府書香》編輯部聯合發起情系災區,捐書助學——“愛心書香”教學贈書援助活動。

2008年7月25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支教隊深入北 川陳家壩支教賑災,首批隊員由主要由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語學院等高校師生組成,主要多系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支教的對象涉及中學、小學和學前班,開設 的課程包括中小學語文、英語、歷史、歌舞、心理輔導、指導聯歡晚會、幼兒的三字經等蒙學教育和童話故事教育等。

上述這些賑災救災項目是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這些活動的組織,社區反饋良好,很多志願者,參與的群 眾因此皈依佛門。這樣的活動華巖寺組織了很多。對於佛教慈善活動的多樣化,有人持反對態度,認為佛門 是情修之地,用不著以這種方式擴大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時代的特徵,我們所面對的人群。這個時代發展日新月異,人們接受某種觀點快,變化也 快。在如此迅猛變幻的世界中。如何讓人們對佛教慈善事業關注,產生信仰,並成為淨化 社會的一分子,這其中需要諸多善巧。中心是仍然不離菩提心,仍然成為不離“戒定慧”。

這裡的多種方式涉及各個方面,華巖寺在慈善方面的相關 活動機構是很豐富的。一方面是擴大佛教弘法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善巧方便。法門無量,學佛悲心。

華巖寺每年都會舉辦大量的書畫展,書畫家筆會。為此成立了無盡學社,佛教文化攝影研究會,華巖佛教藝 術館等佛教佛教文化文化弘法機構。即將開放的華巖文物博物館等。這些看似與慈善救度有點距離,實質法法相資,平等無 礙。它們增強了大眾對佛門容量的攝入度,同時帶動了更多的 人走入善法。活動舉辦中,需要大量的社會義工,社會是最大最有效的 資源。義工們來自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在宣傳活動的同時,也以主人翁的態度面對一切,改變著 自他的認識。在佛門中,增強了後備力量,使更多的年輕一代以他們喜 聞樂見的形式來詮釋和認同佛法。同時,理解並弘揚傳統文化。

活潑潑的,不僅僅在個體生命的展現,同時也在機構本身 的生氣。

另外在公益活動中,開設了助殘的華巖手語培訓 班;2008年4月13日下午,由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倡議發起的以“綠色新公民我們在行動之為尊嚴彎腰”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在市中區解放碑展開行動。這些活動都生動有力地增強了慈善機構本身的活潑性,自 尊自覺中利人利己。

2、中國佛教慈善事業要符合國情、關注自身發展

要讓大眾認識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首先必須正其心。目前,中國面臨社會發展的多種機遇。這種機遇也同樣擺在佛教慈善面前。既然佛教慈善是在社會之中,而且是為大眾大開方便之門 的。那就應當觀察和適應大眾所需,善加引導。目前的社會多種意識形態並存,人們形成自我的觀念,不 肯輕易地認同其他觀念。要讓各種不同意意識形態的人認識佛教的偉大。就要充分讓其體悟“心包太虛,量週沙界”的心胸。不僅如此,博大精深,浩瀚的佛教文化藝術更為幾千年傳 承的佛教精神做了強大的支撐。這些都是和諧社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1)中國佛教慈善事業要善用其心

中國的國情是百分之六九十的人都處於平民階層,人口眾 多。歐美國家的慈善事業發展,體制已經非常完備了,而中國 的慈善事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佛教慈善事業歷來雖有傳承,但並未普及社會。在歐美國家,勞動力資源是非常欠缺的。在中國,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如何調動大眾資源,尊重其作為人的慈悲善行。要求我們自身修行必須精進不輟。

  人心難得而易失。處處都在教導我們善用其心。處處教導學佛悲心。

5.12汶川大地震中,華巖寺接受總現金資助335萬 元,接受總捐助物資41萬元,目前總支出213 萬元。這些善款主要用於賑災的各種慈善事業,支援災區等。我們很認真地善用每一筆資金。中國佛網都有相關報導。

為了讓大眾參與認識佛教慈善事業,華巖寺還舉辦了集宣 傳娛樂於一體的佛教音樂晚會。晚會演出參與者有佛學院師生,華巖寺文教基金會支助對 象,四眾弟子等。音樂晚會以直觀的喜聞樂見的形式,帶動感染了很多人, 大家對佛教頓生好感,非常願意參與進來,成為其中的一員工而佛學院師生,也在參與中增進了解,增進友誼,感悟到更多真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 角。”這也是讓我們認識自己與社會的一種良好的互動。

(2)中國佛教慈善事業要緊密團結協作

慈善事業本身就是團結合作的生存形式,加強相互間的協 作交流,這十分重要。 2008年6月21日:由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承辦的 “川渝兄弟情、共建新家園”——5.12特大地震賑災慈善拍賣晚會在重慶戴斯大酒店舉辦為舉辦此次拍賣會,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周到細緻地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同各 行政企業事業單位合作。開創了佛教慈善事業的新形式,密切聯繫了佛教和社會大 眾的關係。讓大眾在共同的事業中體會到奉獻的價值。重慶市泰鼎拍賣有限責任公司還將拍賣佣金105480 元全部通過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捐獻給災區。慈善事業要做好,必須從身邊一點一滴做進每個人的心 裡。尋求社會各個機構的理解協作,在場地,各種需要的物產 資源的合理利用中進行慈善事業,本身就是善巧方便的慈悲。

  據中國佛網報導:

2008年5月15日,江西廬山東林寺通過重慶華巖寺 華巖文教基金會向災區捐資三十萬賑災,讓“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慈悲精神切實發揚在賑災前線。

2008年6月1日:重慶華巖寺舉辦“心的互換,愛的 奉獻”大型佛教賑災義演。在義演過程中,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捐款,台灣生命電視台 台長海濤法師現場捐款60萬元,北京東尚服裝有限公司捐款150萬元。本次義演活動共募集資金300餘萬元,將全部由重慶華 巖文教基金會用於救災及災區重建項目。

2008年6月2日:台灣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重 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在北川中為死難師生祈禱,並看望被產縣擂鼓鎮圓通寺,海濤法師資助5萬元,幫助寺院恢復重建。是日下午,海濤法師、道堅法師聽取了綿陽市佛教協會會 長常明法師等人的佛教受災情況,了解到綿陽地區47座寺院被毀,佛教信徒受災無數,但大家仍然參與地方社會救援,為災民煮粥施藥,海濤法師、道堅法師當即各捐款 20萬元,支持佛教界的恢復重建工作。

重慶華巖寺於2008年10月21日—27日啟建為期 七天的冥陽兩利水陸法會,本次法會恭請了台灣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寧波寶慶寺方丈朗宇法師、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一起為此次灑淨熏堂儀式主 法。重慶佛學院全體師生、重慶華巖寺全體僧眾於七永日念 佛、誦經、禮懺,祈禱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祝愿檀越信施消災延壽、闔家如意、吉祥平安;薦撥各人歷代先祖、昭穆宗親、債主孤魂等眾往生極樂。

  團結協作,佛子共攜手。這是佛教慈善事業的弘揚佛法的強大力量,對社會的影響 也是良好巨大的。佛教慈善喜捨的光芒深入人心。天下佛子本一家。

中國目前在世界中屬於發展中國家,國家也正在努力建設 發展中。這些多巨大的災難加於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除了大 家努力各盡所能,努力不懈地奮鬥之外,沒有更好的形式能夠幫助我們自己。 “人心齊,泰山移。”凝聚人心,凝聚大眾的力量,做力 所能及的事情。佛教慈善事業的明天才會是希望的明天。

中國政府提出“和諧”社會,這與佛教精神是一致的。莊嚴祥和的佛陀永遠是人們心靈的歸宿。所以我們也要同心協力,和諧社會,和諧人類,和諧整個 世界。慈善的精神:大慈能與眾生樂,大悲能拔眾生苦。善在佛門的解釋就是清靜之義。慈善也即安詳清靜。讓人心安詳清靜,讓社會安詳清靜!

三、中國佛教慈善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2008年5月12日12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 地震中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對於佛教界來說,救災護生更是義不容辭的事。而佛教慈善是發自內心的真正清靜的行為,是大悲實踐的 志願者。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以菩薩大悲忘我的精神去付出。

  重慶華巖寺動員一切志願災區。其中我們看見無量悲心在發光。大眾虔誠捐贈的善款表達了他們對佛教的無量恭敬,對重 慶華巖文教基金會的信任和支持。華巖寺救災物資能夠及時籌集、及時到達災區,是無數顆 真誠的心匯集。

華巖寺在救災中發揮了自己所能的最大力量。救助所到之處編輯大部分受災地區,一直奮鬥到抗震救災 重災區最前沿。就救災救助對象的類型來分,統計如下:

  支助受災民眾:金額:141萬元。

  捐贈批次:12批。

捐贈物資:藥品、篷布及其他生活用品、餐具、大米、麵 粉、蔬菜、鹽等生活急需品。

支助寺院建設:金額:200萬元(捐贈給綿陽佛協)

金額:10萬元(捐贈給約8個寺院)

  金額:1萬元(捐贈給重慶佛協)

支助災區學校建設:金額:9萬元(2008年10月親 赴災區捐贈)

金額:3.3萬元(捐贈給西南政法大學《法府書香》救 助災區)

支助受災區域:金額:5萬元(捐贈給被產陳家壩政府)

金額:8千元(捐贈給阿壩小金縣居民)

為災區籌集資金活動經費款項:金額:9.5萬元

重慶華巖寺舉辦佛教賑災義演等活動。

除了經濟食物的支持外,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還從細節上 真實關心災區人們。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以小見大。佛教慈善的關鍵在於溫暖人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據“中國佛網”報導:

2008年5月13日,重慶華巖寺道堅法師組織成立 “五人救助隊”奔赴綿陽、北川、安縣、平武等重災區。

2008年5月14日,重慶華巖寺道堅法師組織“20 人醫療救援隊”,帶著八方餘元的藥品,奔赴災區,被稱為現代的僧伽救護對五,綿陽救災指揮辦公室安排救護隊在北川縣擂鼓鎮搶救傷病員,疏散災民。

2008年5月16日:道堅法師帶著第三醫療救援隊8 人,及華巖文教基金會第一批價值20餘萬元的賑災物資,親自趕赴災區參與醫療救援。

2008年5月20日:經深入考察,各受災山區物資緊 缺,大量災民無法及時安置,應平武縣政府要求,華巖文教基金會緊急採購篷布及其他生活用品啟運災區。

2008年5月22日:華巖寺連夜緊急運送特製中藥防 疫口罩到綿陽(此口罩有去屍臭,防瘟疫的特殊功效,深受前線解放軍戰士的歡迎),道堅法師帶領部分救援隊員,為安縣、北川縣重災區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送去特製防 疫口罩,慰問前線救災隊員。不顧疲勞,趕到受災嚴重的綿竹漢旺鎮和什邡縣,深入第 一線,慰問解放軍戰士,贈送特製防疫口罩。

2008年5月23日:應抗震救災指揮部的要求,重慶 華巖寺與重慶醫藥博物館聯合趕製第二批防疫口罩,並緊急運往災區。

2008年5月24日:為支援災民重建家園,重慶華巖 寺緊急籌備數千套餐具(包括鍋碗瓢盆等),運往安縣、北川等地。道堅法師得知災民緊缺鹽巴,及時採購10噸鹽,一車食 用油等物資,緊急運往災區第一線。

2008年5月25日:重慶華巖寺採購10噸大米、麵 粉、鹽等生活急需品,送往北川縣受災最嚴重的陳家壩鄉。

2005年5月27日:應綿陽市救災指揮中心要求,為 支援災區重建,道堅法師緊急組織10萬隻糧代送達災區第一線,幫助災民生產自救,搶收夏糧。

2008年6月14日:重慶文教基金會組織第九批批救 災物資運往北川縣陳家壩。 6月13日道堅法師得知災民很久沒有吃到蔬菜了,及時 在重慶、綿陽採購蔬菜、食用油等共計3卡車的物資,緊急運往災區第一線。

2008年7月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西政圖書館發起、 《法府書香》編輯部聯合發起情系災區,捐書救學—“愛心書香”教學贈書救援活動。

2008年7月25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支教隊深入北 川陳家壩支教賑災,首批隊員由主要由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語學院的高校師生組成,主要多系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支教的對象涉及中學、小學和學前班,開設 的課程包括中小學語文、英語、歷史、歌舞、心理輔導、指導聯歡晚會、幼兒的三字經等蒙學教育和童話故事教育等。

2008年10月12日重慶華巖文教基金會捐贈的 400床棉被緊急運往災區第一線,經華巖義工之手親自送給災民。

慈善的根本是大悲心,平等無二,心佛與眾生平等無差 別。堅持行善,堅持修行,堅持以菩提心為依怙。以戒定慧力,攝受眾生。以大悲願不捨一切眾生。這樣就能堅持發揮中國佛教慈善事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 積極作用。

  總 結

本文就重慶華巖寺在賑災救災相關籌備救助情況進行論 述,分析了目前中國佛教慈善事業所面臨的國情。從重慶華巖寺賑災救災一系列活動中積極思考,展示佛教 慈善事業大慈大悲的救度精神。提出思考:佛教慈善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積極 作用?從不同層面展示佛教慈善精神所滲透的力度和廣度,從而 完整地體現了佛教慈善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