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集福消災之道— 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卷四)~~骨肉忿爭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10/10/2014 07:2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骨肉忿爭。

 

【解釋】

 

父子兄弟骨肉至親,在忿怒的爭吵。

 

【分析】

 

唐朝的張公藝,九代同堂住在一起,靠得只是一個忍字;而忿怒爭吵,就是因為不能夠忍的緣故;父子兄弟骨肉之間,若是執著道理,便會傷到感情,而傷到了感情,也就不是道理了啊!所以骨肉之間,怎麼可以隨便的忿怒爭吵呢?然而忿怒爭吵的起源,多是出於婦人在居間挑撥;因為婦人心不公平,常常懷著嫉妒,又她所謂的公公、婆婆、叔叔、伯伯、和妯娌之間的同輩,也都是因緣假合之下,不得已才勉強稱呼的;原來就不是屬於自然的天倫之情,所以才會輕易的割愛,且容易發生忿怒爭吵的情形;只要經過兩次的傳話,就會積怨成恨了;家庭之中,因此而變故叢生,所滋生的事端,更是多的不勝枚舉;惟有天倫篤厚高明又有遠大見識的人,才能夠明察秋毫,不聽信婦人的讒言;自然家庭之中,就會和和氣氣,相處融洽,怎麼可能會有骨肉之間,忿怒爭吵的事情發生呢?

 

故事:

 

明朝浦江鄭濂,他的家人,已經有兩百年都不離開老家,遷移到別的地方居住;大家都稱呼他所居住的里,叫做義門;當時的太守,還送了一塊匾額表揚他家說:「天下第一家。」明太祖即位之後,就召鄭濂到京城,並且問他說:「你家開伙的時候,有多少人吃飯啊?」鄭濂回答說:「有一千零幾個人。」太祖說:「果然真是天下第一家啊!」當時馬皇后在屏風後面聽到了,就跟太祖說:「陛下之有天下,是以一個人舉事而成功的;今天鄭濂他家竟然有一千多人,若是舉事起來的話,豈不是更容易就得到天下了嗎?」太祖聽了馬皇后的這句話,著實的吃了一驚,就再問鄭濂說:「你是用什麼方法,而使親族和睦的相處呢?」鄭濂就很巧妙的回答道:「我沒有別的方法,就只有不聽老婆的話而已!」太祖聽了不覺得大笑起來。當時河南正好進貢香梨入宮,太祖因此賜給鄭濂兩枚香梨;鄭濂就用雙手把香梨舉在頭上,走出了宮廷,於是太祖就命人跟蹤監視;鄭濂回家之後,就召集了族人,向皇宮所在的方向叩首謝恩;並且還用了兩大缸的水,把香梨打碎之後,放入缸內;因此全族的人,每個人都吃到太祖所賜的香梨。太祖聽到這件事情,非常的高興;後來有人揭發鄭家與權臣串通,想要謀反,太祖就說:「鄭家沒有這種人,而是別人誣告鄭家啊!」後來太祖又下詔,命令鄭家挑選年齡超過卅歲以上的子弟到京城,朝廷並且還授以官職;鄭家的宗長鄭渶,來京到皇宮謝恩,太祖還親自到達奉天門,親筆寫下了「孝義家」三個大字賜給他;而且還蓋上了玉璽的大印呢!

 

男不忠良。

 

【解釋】

 

男的不忠厚善良。

 

【分析】

 

盡己謂之忠,方正稱為良;人是萬物之靈,而人又是以男子為尊貴;既然得到這個男子靈貴的身體,而卻奸佞不忠,不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險僻不良,不能夠方正的做人;這樣不但是辜負了己靈,更是辜負了上蒼啊!

 

故事:

 

宋朝的范文正公(范仲淹)在兩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年齡稍長之後,就挺身自立;晝夜用功讀書,靜坐默思;這樣經過了六年的時間,就精通了六經;在廿歲的時候,就考中了進士,擔任河中的地方首長;他為官公正廉明,治家有條不紊,善於恩威並用;對於布施濟貧救苦種種的善事,更是不遺餘力;因此范仲淹不但能夠名振一時,而且又為百世所景仰;所以「男子」二字,對范先生而言,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啊!

 

女不柔順。

 

【解釋】

 

女的不溫柔和順。

 

【分析】

 

禮記曰:「男子率領女子,女子跟從男子。」又說:「女子年幼,跟從父兄;出嫁之後,跟從丈夫;丈夫死後,跟從兒子。」顏氏家訓說:「婦人的責任,只是主持家中的飲食與服飾的禮節;如果女子具有聰明才智,則只應當輔佐丈夫,幫助丈夫的不足;若是凌駕在丈夫之上,干預外面的事情,便如同早晨鳴叫的牝雞,長舌多嘴的鴟鴞;家道之所以不振,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啊!」

 

故事:

 

宋朝程的夫人侯氏,極其謙和柔順,雖然是很小的事情,必定要向丈夫稟告之後才去做;她治理家庭很有方法;決不打罵奴婢;孩子們或對奴婢有所訶責,她一定會告誡孩子說:「人的貴賤,雖然有所差別,但是人格卻是一樣的尊貴啊!」程發怒的時候,她一定會在旁好言相勸,讓丈夫能夠息怒釋懷,心情變好;惟有孩子犯錯,則不會替他們掩飾,她常說:「孩子所以不肖,都是母親在袒護掩飾,以至於孩子犯的過失,父親都不知道啊!」後來她的兩個兒子,程頤、程顥,都成為宋朝有名的大儒,地位非常的顯貴;而且死了之後,還能夠享有配享孔廟的尊榮。

 

【嘉言】

 

紫霞造福訣說道:「凡是女子修善,和男子並沒有兩樣;但是女子沒有其他的事情,若能夠做到三從四德,才算是位好女子;如果有善行,不若勸父母丈夫去做比較好;所以父母有三件的善事,則婦女就分有一件;丈夫有兩件的善事,則妻子就分有一件;若是經過妻子預先思量而勸化的,就與丈夫的功德一樣了。若是能將婦女勸化為善,這種的功德比起婦女自己為善要更加的珍貴;姊妹妯娌之間,若有善行,彼此要互相的讚歎,這個功德也是可以相等的;最重要的是發歡喜心一同行善,不能夠生妒忌心啊!婦人若是能夠做到孝敬和順,相夫教子,盡了自己的本分;再加以深信因果,吃素念佛;則現生自然就會身心安樂,子孫昌盛;臨終一定蒙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所以婦人只可以在家潛修,不應該向外面奔馳;這樣就不會耽誤自己寶貴的時光,也可以避免引起別人的非議。又例如子孫有病,祈神祭禱保佑,動輒花費不少的金錢;何不自己平日就行善放生,自然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所以說閨門之內,自然就能夠修善培福,希望婦女同胞,要互相的勉勵,努力的去做啊!」

 

不和其室。

 

【解釋】

 

丈夫與妻子不和。

 

【分析】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古人講:「夫婦和而後家道昌。」婦女若是未曾讀書明理,若有不對的地方,丈夫便應該明白的為她開導解釋;固然不可以放任妻子,也不可以立刻就生瞋嫌。但是丈夫若是遇到了強悍的潑婦,則會受她的欺凌;而遇到了柔弱樸實的妻子,則又加以凌辱虐待;如此的欺善怕惡,豈是丈夫所應為?更有愚蠢的丈夫,寵愛小妾而侮辱元配,迷戀妓女而欺侮妻子;甚至還毆打怒罵妻子,這種的丈夫,尤其不得善終啊!

 

故事一:

 

顧愷對待妻子十分的有禮,他經常早出晚歸,妻子很少見到他的面;有一次,顧愷病得很重躺在床上,他的妻子出來看他,顧愷就命令旁邊的人將他扶起來;並且戴好帽子披上外套,與妻子互相的問候,行禮完畢之後,才叫妻子回房。

 

【再析】

 

由此觀之,則夫婦之間,怎麼可以一刻無禮呢?若是夫婦能夠以禮相待,怎麼會導致夫婦失和呢?然而遵禮豈會有困難呢?只要做到和而有節,愛而相敬,也就可以了啊!

 

故事二:

 

洛城王八郎,性狠愛打妻,狎昵一妓女,家財快蕩盡。他的妻子已經是飢寒交迫了,王八郎卻反而打得愈凶;妻子不得已,只好拜託親戚鄰居來幫忙處理;王八郎就命令妻子住到別的地方,自己則與妓女同室而住。過沒多久,王八郎就身染重病,而財產又已經用光了,這時候妓女卻飄然逕自離去。王八郎沒有辦法,於是就想再投靠妻子,此時妻子則是躲避著他;而王八郎卻突然暴斃,不久妻子也跟著就死了,親戚鄰居們只好把他們兩人的屍體放在一起;到了夜裡,忽然聽到屋子裡面有打鬥吵架的聲音;打開房門一看,王八郎夫婦的屍體,卻是背對背的站在那裡。

 

不敬其夫。

 

【解釋】

 

妻子不尊敬丈夫。

 

【分析】

 

古人說:「夫者婦之天。」丈夫是妻子終身所依靠的人,因此妻子怎麼可以不尊敬丈夫呢?不尊敬丈夫的妻子,不是悍婦,就是蕩婦;或是惡言抵觸丈夫,或是咒詛丈夫;卻不知道,凡是投胎作女人,多是因為在過去生中造作惡業的緣故;若是再欺侮丈夫,來生就會墮入三惡道啊!至於丈夫剛剛過世,屍骨未寒,便想要改嫁的婦人,視自己與丈夫所生的子女,如同路人一般;甚至連丈夫死了,都不會感到哀傷的妻子,那麼她在丈夫在生的時候,又怎麼會尊敬丈夫呢?

 

故事一:

 

杜企為人十分的膽小懦弱,他的妻子張氏,向來就輕視他;他晚年的時候,經常生病,妻子都不理會他、照顧他;說也奇怪,張氏卻比杜企早死,張氏入殮以後,棺材突然的破了,張氏化為一條蟒蛇,逕自地奔竄進入樹林裡面。

 

【再析】

 

唉!古人說:「夫者婦之天也。」所以輕慢丈夫,就等於是輕慢上天啊!難道上天可以輕慢嗎?請為人家妻子的人,仔細的想想啊!

 

故事二:

 

後漢人梁鴻,娶孟家的女兒為妻,孟光嫁到梁鴻家的時候,身上穿金戴銀,裝飾的相當高貴闊氣;過了七天,梁鴻居然不跟她說一句話;孟光於是就把頭髮挽起來,束在頭頂上,換穿布製的衣服,做起家事來;梁鴻這時候才歡喜的說道:「這才真正是梁鴻的妻子啊!」於是就偕同妻子隱居在霸陵山中。後來因為避難而前往吳國,寄居在皋伯通府上旁邊的小屋中,受雇替人做舂米的工作;梁鴻每次工作完畢回到家中,妻子已經為他準備好了飯菜,端到他的面前,並且不敢抬頭仰視,態度十分的恭敬。皋伯通看到梁鴻妻子舉案(碗)齊眉服事丈夫的情形,說道:「梁鴻在我這裡,只不過是位舂米的工人,居然能夠使妻子對他如此的恭敬,他一定不是一位普通人啊!」於是就請梁鴻夫婦搬到他家居住。

 

【再析】

 

妻子尊敬丈夫的方法,沒有比為丈夫盡節、善於教導孩子,這兩件事情,還要更大的了。所謂「烈女不事二夫」,寡婦為夫守節,連鬼神都會對她尊敬;例如明朝學士黃觀,在靖康之難的時候,為國殉難;妻子翁氏和兩個女兒都被捉住,翁氏為了避免自己和女兒受辱,就乘機拉著女兒投水而死,翁氏為丈夫盡節的行為,千秋萬世為人景仰;所以至今在秦淮河邊的廟裡,仍然奉祀著翁氏的神位。而宋朝歐陽修的父親,在他四歲的時候就死了。母親鄭夫人為夫守節,生活相當的窮苦,除了工作賺錢養家之外,還得親自教導歐陽修寫字念書,茹苦含辛;因而感動了歐陽修奮發向學,終於成為宋朝賢明的宰相。鄭夫人也累次的被朝廷贈封為越國太夫人、魏國太夫人;這兩件公案都是敬夫的典範,凡是為人妻子的,應當要以此自勉啊!

 

每好矜誇。

 

【解釋】

 

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分析】

 

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他的思想才能夠顯著;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他的事業才能夠持續的發展。」易經說:「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的;就要使他受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受福。如果位居尊貴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就更顯得光明;如果位居卑下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也是不可以超越的;所以謙虛是君子始終保持的美德啊!」大禹不驕傲不自誇,並且說:「就是愚夫愚婦,也有長處勝過我啊!」所以大禹不驕傲不自誇,終於能夠排除萬難,疏通江河,整治了洪水,而功被萬世;而周公才華蓋世,不但不驕傲不吝嗇,而且還非常的謙卑恭敬勤政愛民,終於完成東征的統一大業,為周朝奠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所以說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的地方,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啊!例如大禹和周公都是聖人,他們何曾以自己的道德向人矜誇呢?然而現在的人,隨意的就向別人驕傲自誇,不知道是何用意?事實上,也只是被別人見到他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

 

漢朝的顧雍,封侯已經三天了,而家人卻不知道;晉朝的謝安和客人正在下棋,而淝水之戰勝利的捷報傳來,客人卻沒有發覺。宋朝的大將曹彬,攻克江南回京入見皇上的時候,閤門所進的榜子,只稱是「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宋朝的賢臣文彥博,於宋仁宗至和年間,首先建議策立英宗為太子(英宗在位四年);等到神宗皇帝繼位的時候,文彥博只說全是韓琦的功勞;皇上因此而知道文彥博不自誇自己的功勞。以上所說的這幾位賢人,都是人品一流,對國家的功勞貢獻都非常之大,他們尚且能夠如此的謙退不驕傲,而人們為什麼卻不知道應該要效法他們呢?

 

器量大的人,福澤必定厚;器量淺的人,福澤必定薄;而謙虛和驕傲,則是禍福的分際,所以怎麼可以不小心呢?而且富貴才能又有什麼足以為恃的呢?若是以此來驕人,姑且不論他會不會因此而有災禍,首先就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道羞恥了啊!

 

故事:

 

晉朝的石崇與王愷,兩個人在鬥富,看誰比較有錢。王愷作了紫絲步障長四十里,石崇就作了錦步障長五十里,為的就是要勝過王愷。王愷曾經拿出皇上賜給他的徑尺珊瑚,向石崇誇耀;石崇就拿起鐵如意把珊瑚給打碎了,王愷因而勃然大怒,石崇就拿出了家中所珍藏的珊瑚,都是長達二三尺高,就以一株賠給了王愷。至於其他的珍奇寶物,兩個人都在那裡爭勝,看誰的比較好。後來石崇因為犯罪,將被砍頭的時候,就嘆氣的說道:「你們殺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產啊!」

 

【再析】

 

唉!石崇臨死之前所說的話,是那麼的具有智慧啊!但如果他能夠早些知道的話,必定就不會自誇了啊!而驕傲自誇的災禍,就是如此的殘酷;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呢?

 

常行妒忌。

 

【解釋】

 

經常爭寵妒忌。

 

【分析】

 

男人女人都有妒忌之心,男人見到別人有功名就妒忌,見到別人富貴就妒忌;別人的位子逼近了自己就妒忌,才能勝過了自己就妒忌,這些都是因為自己心胸狹窄所造成的啊!至於婦人為了爭寵而結怨,往往會給家庭帶來了災禍,甚至會絕嗣,這種的罪過,就更加的嚴重了;以至於在世的時候,人人都對她切齒痛恨;死了之後,更是永遠的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以償還他所造的孽債;所以正心修身、為人表率,難道都是男人的責任嗎?

 

【再析】

 

周朝的時候,魏國的將軍龐涓,因為妒忌孫臏的才華,就把孫臏的雙足砍斷,後來卻被孫臏所殺;唐朝的宦官魚朝恩、程元振,妒忌郭子儀的功高官大,每次都想毀謗謀害郭子儀,而最後卻反而都被判罪;魚朝恩被殺,程元振被貶而流竄到遠方。宋朝的奸臣韓侂冑妒忌朱熹升任煥章閣待制,於是就結黨駁赤朱熹為偽學;一時之間,君子都被排斥,和遭到壓制,後來韓侂冑被史彌遠所殺。北齊釋明琛,只要見到比他高明超過他的人,就會非常的妒忌;後來釋明琛在樹林中變為一條蟒蛇,向山谷中爬行而去。而梁武帝得到止妒方,旁邊的人就向武帝建議說:「願陛下將止妒方廣賜群臣,這樣可以使得沒有才幹的人,不會妒忌有才能的人;懷有私心的人,不會妒忌沒有私心的人;不清高的人,不會妒忌清高的人;貪財的人,不會妒忌廉潔的人,這也是一種勸化的方法啊!」梁武帝就欣然的同意。從以上這些歷史公案看來,妒忌的毛病,豈只是婦女而已,男人也是一樣會妒忌的啊!

 

故事一:

 

周朝的時候,宋國蘇鮑的妻子名叫女宗,事奉婆婆非常的孝順;而蘇鮑則在衛國做官,一做就做了三年,而且在衛國又娶了一位妻子。蘇鮑哥哥的妻子,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女宗。女宗說:「婦人事奉丈夫,是以專一為貞,以善從為順,而不是以專丈夫之愛為善啊!按照禮的規定:大夫可以娶三位妻子,士可以娶兩位妻子;我的丈夫是士,所以他有兩位妻子,不是很好嗎?而且婦人有七出(古時候男子休離妻子的七個條件),妒忌就是第一個被丈夫休離的條件啊!你不以婦人應有的居室之禮來告訴我,反而要使我妒忌,而使我犯下被丈夫休離的行為嗎?」宋國的國君聽到了這件事,就下令表彰她,稱為女宗,以做為婦女的典範。

 

故事二:

 

盧弁的伯父擔任湖城縣縣令,盧弁就前往湖城看望伯父。晚上睡覺時,作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到了一個處所,那裡有十枚的大磨,而大磨旁邊,則有無數的婦人;大磨一直不停的在轉動,牛頭鬼卒就用大畚箕把婦人抄起來,丟進大磨的孔洞中;而婦人的身體就隨著大磨輾壓轉動,骨肉全都被輾得粉碎了,痛苦的叫聲,令人不忍卒聞;盧弁看到伯母也在其中,兩人相見,既悲又喜;盧弁就問伯母在這裡受罪的原因?伯母說:「這都是因為生前妒忌,死後就到這裡受罪啊!」唉!妒忌的地獄果報,竟然是如此的可怕啊!

 

故事三:

 

晉朝賈充的妻子郭氏,天性善妒,她曾生了一個兒子;有一天,乳母正抱著兒子,賈充就乘機吃乳母的豆腐,剛好被妻子撞個正著,郭氏就用鞭子把乳母活活的打死。而兒子因為想念乳母,竟然哭死了,賈充因此而絕嗣。

 

【再析】

 

賈充是誤國的大奸臣,所以上天就讓他娶了一位妒婦,以滅絕他的後代;然而世人因為妒忌而遭到絕嗣報應的,也正不少啊!而這些妒婦,縱然不知道自己的罪惡深大,死後難逃地獄的果報;至少要恐懼眼前遭受絕嗣的報應,骨肉分離的痛苦,和以後沒人祭拜的淒涼啊?所以凡是婦人,應該及早的想到,妒忌果報的嚴重可怕,自然也就不敢再妒忌了。我們再細細的探究賈充這個公案,絕嗣的報應,本來就是上天所註定的,而他會娶到妒婦郭氏為妻,也是屬於惡報的巧妙啊!所以男人怎麼可以不思積德以挽回天心,而獨獨去責怪婦人的妒忌呢?

 

故事四:

 

後魏杜昌的妻子柳氏,很會妒忌,有一次,杜昌洗頭之後,就叫婢女金荊幫他理髮;柳氏看到了非常的生氣,就截斷金荊的手指;過沒多久,柳氏就被狐狸咬到,雙手的指頭因此而脫落了。又有一位叫玉蓮的婢女,很會唱歌,杜昌很愛她,柳氏就把玉蓮的舌頭割斷,使她不能唱歌。後來柳氏的舌頭生瘡腐爛,情況非常的危急,就向稠禪師懺悔,禪師說:「夫人您截斷婢女的手指,您自己的手指也因而脫落了;又割斷婢女的舌頭,現在您的舌頭又將要斷了;因此您一定要至誠的懺悔,這個災難才可以免除啊!」柳氏就向禪師頂禮誠懇的哀求;經過了七天,禪師就令柳氏張大嘴巴,然後向著柳氏的口念咒;這時候有兩條蛇就從柳氏的口中慢慢的爬出了一尺多來;禪師念咒念得更急,於是蛇就落在地上,柳氏的舌頭因此而平復,以後再也不妒忌了。

 

【再析】

 

所以悔過改惡,神人都會歡喜,就算曾經作過無邊的惡業,只要從此悔過不犯,從前所作的罪過,就能夠立刻冰釋了。

 

【結論】

 

俗話說:「婦人的怨恨,是不容易停止的;婦人的性情,也是容易與人結怨的。」所以慘毒陰賊的事情,婦人就是親身去做,也不會感到疑惑啊!惟有在女子未嫁的時候,父母兄弟就要預先的教導她;已經嫁人,則要委婉的制止她,而不可以助長她的氣燄,這樣她的妒忌之心,才能夠稍微的減少一些;而居中調停感化的責任,則又落在她的丈夫身上了。若是丈夫貪圖女色喜好邪淫,致使妻子河東獅吼,君子則以淫夫之罪貫在他的頭上,這還算是特別的輕呢?

 

無行於妻子。

 

【解釋】

 

丈夫對待妻子不義不慈。

 

【分析】

 

對待妻子的態度,應該要和氣尊敬;對待孩子的態度,應該要嚴肅端正;若是對妻子不能夠以禮相待,則失去了夫唱婦隨的義理;若是不能夠用道理來教導孩子,則傷害了父親生育子女的恩德;而不義不慈,就叫做無行;今天許多做丈夫的人,對待妻子,不是刻薄寡恩,就是褻狎無禮;對待孩子,不是姑息太過,就是苛責太甚,自己本身就不義不慈了,又如何能夠去責怪妻子呢?

 

故事一:

 

後漢人張湛,為人嚴謹莊重,而且非常的好禮;經常對自己的妻兒,講說為人處世的道理,就好像君王在領導群臣一樣;所以他的妻子也能夠和他互相的勉勵,彼此的督促;因而在鄉里之中頗有聲望。張湛的榜樣,可以作為教妻教子的典範。

 

故事二:

 

史堂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娶了妻子,後來考上功名,就常常的恨自己不能夠娶到有錢人的女兒為妻,因而感到非常的後悔;於是就不再理會妻子,也不再跟妻子同房;史堂的妻子因此而悶悶不樂,久而久之,就生病了;一病就病了幾年,史堂連看都不看一下;妻子因而感到非常的痛心。在她快要死的時候,就在隔壁呼喚史堂說:「我都快要死了,難道你忍心不看我最後一面嗎?」史堂竟然狠心到連最後一面都不去看妻子。妻子死後一年,冥司因為史堂對待妻子刻薄寡恩,無情無義,就削去了他的壽命和福祿,史堂突然的就病死了。

 

故事三:

 

涿州王瑤非常溺愛他的兩個兒子,結果養成了孩子的惡性;自己管不住兒子,只好告到官府,後來兩個兒子都死了,王瑤於是就絕了後。等到王瑤死了以後,就在第二年二月十五日的夜晚,涿州城隍廟的司祝劉進,看到有一個人手裡持著狀子,在向城隍請求清明祭祀,城隍很生氣的說道:「王瑤,你有兒子卻不能好好的管教,弄到自己斷絕了後代,誰會來祭祀您呢?」城隍說完之後,就命令鬼卒把王瑤驅走,王瑤只好大哭而去。而第二天廟主就到王瑤的家中拜訪,才知道原來王瑤已經死了一年多了。

 

【再析】

 

古語說:「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鬥。」這都是習以成性的緣故啊!又說:「養子弟就如同養芝蘭一樣;既要積學以培養子弟,又要積善以滋潤子弟。」父親不可以過分的溺愛兒子,子弟從小就要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不會有兒女不肖的遺憾了。又說:「家中有幾個孩子,飲食衣服就要公平的分配,長幼尊卑的禮數,一定要嚴格的執行;是非善惡好壞,一定要分辨的清楚;在子弟小的時候,教他們要公平,長大之後,就沒有爭奪財產的禍患;從小嚴格的管教,長大之後,就沒有犯上傲慢的禍患;從小教以分別善惡邪正,長大之後,就不會有變成流氓土匪的禍患。再加上前面所說的合起來看,就知道該如何的做了。」

 

失禮於舅姑。

 

【解釋】

 

媳婦對待公婆,不孝順不恭敬。

 

【分析】

 

媳婦事奉公婆,就像兒子事奉父母一樣;態度要和顏悅色,柔聲下氣;要關心公婆的冷暖疾病和痛癢,出入也要相扶持,對待公婆稍微有些失禮,就是不孝;而且這種不孝的罪惡通天,甚至會遭到雷火殛斃的報應。唉!媳婦與公婆的關係,是因為和丈夫結婚所形成的;而兒子和父母的關係,則是天生血緣的親情啊!自古以來,兒子不孝父母,而媳婦卻會孝順公婆的,恐怕沒有這種的道理吧!所以凡是媳婦失禮於公婆,這都是兒子造成的;所以鬼神豈會只是專門責罰媳婦不孝而已;希望做人家兒子的,一定要深思啊!

 

故事一:

 

明朝崇禎五年三月廿二日,淮安山陽縣毛繼宗的妻子馮氏,天性至孝,婆婆年事已高,而且病得很嚴重,毛繼宗剛好又運送糧食赴京城;馮氏沒有辦法,夜晚的時候,就沐浴更衣,向上天請求,代替婆婆而死;於是就取刀刺,肝臟的尖端露出了出來;這時候忽然聽到兒子呼叫,怕會吵醒婆婆,就用手帕暫時先掩住傷口,進入房間安撫兒子;後來又擔心只有一點點的肝,恐怕不足以治好婆婆的病,就虔誠的禱告後再割;那時候月亮尚未出來,而天空忽然變得光明清淨,星星都燦爛得發光,照在馮氏的身上,如同白天一樣的明亮;馮氏就再割下一片的肝臟,立刻煮成了羹湯,送給婆婆吃;婆婆剛吃入口,便覺得甘美異常,還問她說:「這是什麼東西啊!怎麼這麼好吃呢?」馮氏就假託稱道:「鄰居捉到了一頭鹿,這是鹿的肝啊!」婆婆就把肝湯全部吃了,說也奇怪,病竟然就好了。馮氏當時因為至誠所感,所以傷口也不覺得疼痛;但是血跡則難以掩飾,而被小姑察覺到,全家人驚傳此事,婆婆方才知道是媳婦救了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更加的疼惜媳婦;當時里中的讀書人,就決定把這個事蹟寫出來,準備呈給皇帝;但是卻苦於官員的需索無度,而未能夠將這件事情上達天子知曉;所幸徽州有位讀書人江天一,寫了一本「奇孝驚天集」,才把這件事情留傳下來。

 

故事二:

 

宋朝賈耽擔任滑州節度使,當時有位民婦,事奉婆婆不孝,婆婆因為年老眼睛看不見,民婦就以污穢的食物給婆婆吃,婆婆覺得味道怪怪的;當兒子從外面回來時,就拉著兒子問,兒子看見妻子居然用穢食給婆婆吃,就仰天大哭;忽然之間,雷震疾發,就把民婦的頭截斷了,而以狗頭接在她的頸子上。賈耽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下令把民婦牽出來,在轄內遊街示眾,以警惕不孝的人。

 

【再析】

 

唉!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婦人的性情像水一樣的善變,所以很難收到馬上教好的效果;像這種的說法,實在是毫無道理啊!今天生為女人,父母既然已經失去教養的方法,嫁作別人的媳婦之時,而愚笨的丈夫,又沒辦法作為婦人學習的典範;於是就覺得婦人忤逆淫妒的惡習,無法抑制了;如果女孩的父母,從小到她出嫁,就以孝順公婆、尊敬丈夫、要柔要順的道理,開導她、教育她,就算她嫁給沒有才能的丈夫,也可以知道自己要如何的站起來,幫助丈夫成立家業;如果她所嫁的是位值得學習的好丈夫,那就更能夠發揮賢妻良母的德能了。所以教育女兒和教育兒子是同等的重要,這種道理,應當為普天下的人說清楚啊!

 

輕慢先靈。

 

【解釋】

 

輕視怠慢祖先之靈。

 

【分析】

 

祖宗、父母死了以後,他們的陰靈常在,就叫做先靈。凡是殯殮無禮,居喪違制,安葬不迅速,齋祭不誠懇,拜掃不勤勞,祠堂不整潔,香火斷斷續續,這些都是輕慢先靈。水有源頭,木有根本,為人豈可忘記先人之靈呢?若是於此而有失,那麼就不足以稱為人了啊!

 

故事一:

 

梁朝的昭明太子蕭同,天性仁慈孝順,他的生母丁貴嬪過世,他傷心的連水漿都不入口;每每哭到傷心處就昏倒了。梁武帝就告誡他說:「人的身體雖然死了,但本性是不會消失的,我還活著,你怎麼可以這樣的傷害自己的身體呢?」於是太子才勉強的吃了一點點的食物,從武帝告誡之日起,直到丁貴嬪出殯下葬的那天,太子每天只喝麥粥一升而已;太子的身體向來都很強壯,腰帶有十圍之寬,至今腰圍卻減少了一半以上;所以他每次入朝的時候,官員和百姓見到他,這副消瘦的樣子,莫不為他傷心落淚。

 

【再析】

 

功格說:「父母親過世以後,若三年內不下葬,只要延遲一個月,就為十個過;埋葬不盡心力,或是因此而導致父母的遺體遭受到侵壞,為一百個過;發覺之後,又不立即改正的,只要拖延一天,就為十個過。」又說:「祭祀先靈,不遵守時間,就是不敬,為一個過;若是因為遊樂而遺誤了祭祀的時間,則為五個過。」

 

故事二:

 

鄧左名每次掃墓的時候,必定會留連在墓地,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說:「一年之中,到墓地的日子沒有幾天,所以我不忍心隨便的看看就離開了啊!」

 

【再析】

 

這真是至性之言啊!今天世俗之人,每年僅有在清明節的時候才去掃墓,其餘的時間,都置親於荒郊野外而不聞不問;祭拜的時候,就率領了兄弟親友一大票人,放情的遊覽,盡歡而歸;所以清明節變成了不是去掃松,而是去賞梅;不是去省墓,祇是去踏青而已;唉!供養不及於父母,妻子飽食又有何益?父母在生的時候,供養若是有虧,死了之後,花再多的錢埋葬,又有什麼用呢?

 

違逆上命。

 

【解釋】

 

違背了上面的命令。

 

【分析】

 

凡是一切處在下位的人,受命於上,都叫做上命;例如臣子受命於君王,兒女受命於父母,弟子受命於先生。而這些上對下的命令、指示、吩咐、差喚等,若是不合道理不可行的,也應當要婉轉的說明,先期的勸諫,表明自己不敢受命的原因;若是合乎道理應該做的,而奉行不力,尚且有罪,更何況是違逆呢?而違逆上命的人,也就是將來成為亂臣賊子的開端啊!

 

故事:

 

明朝的陶安,是安徽當塗人,明太祖命令陶安負責治理黃州,並且告諭他說:「你要好好的照顧黃州的百姓啊!」陶安於是就恭敬的秉承了皇上的命令,到了黃州之後,就免除賦稅,節省徭役,勤於教育,減輕刑罰,百姓對他的施政,都感到心悅誠服。朝廷又召他為學士,遷調他擔任江西省的參知政事,陶安對每一件事情,都是盡心盡力的去做,以副皇帝的命令;陶安死的時候,皇上還親自的為他撰寫祭文弔祭他,並且還贈給他諡號,以福蔭他的子孫;陶安的兒子孫子,也都考上了功名,做到卿佐的職位。

 

【再析】

 

現在管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都是仰承國家託付給他治理地方的重責;有的竟然不盡責任,殘害百姓,一點都不體會君王元首希望他能夠好好教養百姓的苦心,這種違逆的罪過,實在是罪大惡極啊!在百姓來講,固然對他是莫可奈何,那裡會知道上天的鑒察是絲毫不漏的;所以百姓是不可以虐待,而上天更是不可以欺騙啊!

 

作為無益。

 

【解釋】

 

所作所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分析】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為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為,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於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煙、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為生活艱困,鋌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蒐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隄,並且在長隄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隄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隄命名為蘇公隄。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為,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於人,和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至於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裡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為呢?這都是因為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歷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閒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懷挾外心。

 

【解釋】

 

暗中懷藏著外心。

 

【分析】

 

臣子欺騙君王,子女違逆父母,妻子背叛丈夫,兄弟彼此賊害,朋友互相傾陷,這些行為都是懷藏著外心所造成的啊!然而懷藏外心,並不需要等待形諸於事實;只要這種的心念一動,別人雖然不知道,然而鬼神早就已經在譴責他的心了啊!

 

故事一:

 

宋朝的奸相秦檜,企圖與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極力的主張和議。只要宋朝的將領與金人作戰的時候,稍微有點勝利,他就下令班師回朝;因此宋軍所佔領的城市,隨即就失守了。又將岳飛害死在獄中,後來有人到地獄,見到秦檜在無間地獄受苦。今天杭州的岳王墓,鑄有秦檜夫婦的鐵像,跪在岳王的墳前;到這裏的遊客,每次都會拿起木頭做的手掌,批打秦檜夫婦的鐵像,有的人甚至還對鐵像尿尿以洩憤呢!

 

故事二:

 

明朝的時候,越中地方有位先生,對待他的妻子非常的專情;然而妻子卻喜歡上鄰居的少年。兩人經常偷偷的眉來眼去,雖然妻子和先生同處一室,但是心裡面卻老想著隔壁的少年。後來先生病死了,守喪的期間還沒守完,就急著嫁給了鄰居的少年。晚上就夢到前夫跟她說:「我死了你再嫁,姑且不責備你;但是我在世的時候,你卻懷有外心,實在是可恨啊!」於是就拿起了鐵鎚,搥她的背;不久之後,這位妻子竟就吐血而亡了。

 

自咒咒他。

 

【解釋】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分析】

 

這句是說詛咒而又沒有正當的道理可以訴求的人。凡是心中怨恨難平,而自己詛咒自己死,而又詛咒別人死,這就是小人、女子招來災禍的先兆;往往就會在還沒到死的時候,卻如自己所詛咒的,馬上就死的情形發生了,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呢?

 

故事:

 

堰典的妻子,曾經與人私通;而且又偷了鄰居的一條手巾,鄰居因此而責罵堰典的妻子不要臉。堰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於是就詛咒自己,又再詛咒鄰居說:「我太太如果與人通奸,以及偷了你的手巾,我就被雷打死;否則你就必會被雷打死。」沒過多久,堰典就真的被雷打死了,胸脅下面還出現了「痴人保妻」四個字;而他的妻子也被雷打死,胸脅下面也出現了四個字—行姦為盜;意思是說:與人通奸而又偷竊。

 

【再析】

 

周朝的鄭子罕先生曾說:「有詛有咒,就是動亂的根本啊!」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死,都有一定的命數;並不是愛他,他就能夠生,恨他,他就能夠死;現在卻有人自己咒自己死,而且又咒他人死,實在是迷惑到了極處,愚笨到了極點啊!

 

偏憎偏愛。

 

【解釋】

 

所憎所愛,有了偏差。

 

【分析】

 

偏憎或偏愛,所指的範圍很廣,凡是君王之於臣子,父親之於兒子,丈夫之於妻妾,主人之於僕人,這種的情形,常常都會有;而惟獨婦人對於前妻所生的孩子,和自己所生的孩子,偏憎偏愛的情形,特別的嚴重。所以從前曾子在他的妻子死了之後,終身都不再娶。曾子說:「殷高宗因為後妻的緣故,而殺了自己的兒子孝己;周朝的大臣尹吉甫,也是因為後妻的緣故,而殺了自己的兒子伯奇;我既比不上高宗,也比不上吉甫,我怎麼可能不會犯下他們這種的錯誤呢?」善哉!善哉!曾子說得實在是太好了,曾子就是恐怕自己會有偏憎偏愛的過失,而能夠保全為人父親恩德的最佳典範啊!然而在妻子過世之後,就不再娶,這也是人情很難做到的啊!惟有求於再娶之後,能夠經常的體認曾子的話,或許就不至於因為偏憎偏愛,而犯下了大錯啊!

 

故事一:

 

東海人徐甲,與前妻許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鐵臼;許氏死了之後,徐甲就再娶了陳氏為妻,陳氏的個性凶悍又妒忌,想要殺掉鐵臼;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就取名叫鐵杵,意思就是要以杵來搗臼;鐵臼因為常常的被陳氏毒打,挨餓受凍而死;死的時候,才十六歲。鐵臼死了十多天,他的鬼魂忽然回家說道:「我是鐵臼啊!我媽媽已經向上天訴冤了,而且得到天庭的符令回來報仇,要使鐵杵也病死,並且跟我受痛苦的時間一樣長啊!」陳氏用盡了方法祈求鬼神消災,但是卻都無法解除這個仇恨;到了鐵杵六歲的時候,忽然肚子就脹了起來,全身感到疼痛,並且變成了青紫的顏色而死。

 

故事二:

 

周朝的時候,魏國有位慈母,她是孟陽的女兒、芒卯的後妻;她生了三個兒子,而芒卯的前妻則生有五個兒子,但是都不愛這位後母(也就是慈母);然而慈母待他們,卻是非常之好;可是這五個兒子,卻仍不愛慈母。慈母於是就命令她自己所生的三個兒子,不可以和前妻生的兒子享有一樣的待遇;無論是衣服飲食,起居進退,都相差很遠;雖然如此,前妻的五個兒子還是不愛慈母。沒多久,前妻的第三個孩子,因為違犯了魏王的命令,即將被魏王處死;慈母非常的憂愁悲傷,從早到晚都十分辛勤的想救這孩子。有人對她說:「前妻的兒子那麼的不愛妳,妳為何還為他憂愁悲傷,拼命的想救他呢?」慈母說:「我的親生兒子,雖然不愛我,若是闖了禍,我也一定會救他,替他除罪的;今天我若是對前妻所生的孩子不能這樣做的話,那麼他們不就等於是沒有母親一樣了嗎?他們的父親,是為了他們失去了母親,而娶我當他們的繼母;繼母做了人家的母親,而不愛她的兒子,可以稱做慈嗎?疼愛自己所生的孩子,而忽視前妻所生的孩子,可以稱做義嗎?做人若是不慈不義,怎麼能夠在這世上立足呢?他們雖然不愛我,而我怎麼可以忘義呢?」於是就去遊說魏王,魏王被她的人品行為所感動,於是就赦免了兒子的罪,放他回家了。從此以後,前妻的五個孩子對慈母非常的親切,就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一家人都和樂融融。因此魏王就常以慈母用禮義來訓導八個兒子的範例,來教誨魏國的官員。

 

越井越灶。

 

【解釋】

 

跨越了井灶。

 

【分析】

 

井對人類的利益甚為廣大,並且有泉神在負責職掌,泉神名叫觀,長得就跟美女一樣;而且井水可以供給人類和動物禽鳥飲用,更可以用來祭祀神明供養佛菩薩,怎麼可以褻瀆輕慢呢?而且在五種祭祀的神明中,灶神是其中的一位,也就是太乙火神,姓張,名卓,字子郭。負責掌管一家人命運的好壞,專門察查善惡長短,預先知道吉凶禍福;若是跨越了井灶,則是輕慢侮辱了神靈,罪過非常的大;而且不只是跨越而已,例如坐在井欄上面,或是用腳踏踩灶門,以及在灶的上面烘烤污穢的東西等等的行為,都是觸犯污辱神明啊!

 

故事一:

 

張孝先每次喝酒喝醉了,就喜歡跟人玩跳井的遊戲。有一天,井中有一位金甲神,拿矛刺了他一下,張孝先就感到肚子痛得不得了,好像是鎗在戳一樣的難受,於是就虔誠的祈禱,肚子才不痛了。

 

故事二:

 

清朝的吳湛,在縣衙裡面做事,家則住在荊溪的旁邊。荊溪有口泉,泉水非常的清澈,附近的人飲用的水,都是依賴這口泉水;吳湛就很謹慎的在泉水的源頭處,築起了籬笆保護,不使髒東西掉到泉水中;有一天,忽然在泉水的旁邊,撿到了一隻白螺,於是就把白螺帶回家裡,放在甕中。從此以後,每次他從外面回家,廚房裡面的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吳湛心中感到十分的詫異。有一天,他就偷偷的潛回家中察看,看見一位女子從白螺的殼中出來,親自下廚為他做飯,吳湛就急忙的趨步向前,這位女子大為困窘,一時不知所措,來不及回到白螺殼中;就坦白的告訴吳湛說:「我乃是泉神,上帝因為你恭敬保護泉水的源頭,而且知道你的太太已經過世,就命我為你準備飲食,你吃了我所做的食物,應當就會得道了啊!」女子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故事三:

 

漢朝陰子方,為人極孝順;不但有仁心,而且又厚道;有一天早晨煮飯,剛好是農曆十二月的臘八日;忽然見到灶神現在他的前面,陰子方就向灶神恭敬的禮拜,每年逢到臘八日的時候,就虔誠的祭祀灶神;從此以後就變得非常富有,跟皇帝的財富不相上下。他孫子名叫陰識,陰識的妹妹居然當上了皇后(也就是陰麗華,漢光武帝的皇后),陰識於是就被封侯;因此陰氏的子孫,世世代代都祭祀灶神。

 

跳食跳人。

 

【解釋】

 

跳過食物和跳過人的身體。

 

【分析】

 

食物為養活生命的資糧,而人為三才之一,與天地並稱為三才(因為人能夠參贊天地化育萬物的功德,才能夠與天地並稱為三才),所以跳過食物和人的身體,都是有罪過的啊!

 

故事一:

 

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官員,進入山中,走到了人煙絕跡的地方,忽然見到一間酒店,就買酒來喝;賣酒的婦人先向他收錢,再進入屋內打酒;過了很久,方才提酒出來,酒的顏色,就跟血一樣的殷紅,喝起來非常的甘美;官員喝完之後,還想再喝,婦人就哭著向他說道:「我不是陽世間的人啊!因為我在生的時候,奢侈浪費,飲酒沒有節制,吃剩的飯菜,就用腳踐踏之後,再給別人吃,所以才受到這個報應;每次遇到有人來買酒,我就擠出身上的血,供給客人當酒飲用!」官員聽了大吃一驚,嚇得立刻下山,急忙的返回家中。

 

【再析】

 

要知道高山之中,那裡會有酒店啊!想必是這位官員平素不尊重飲食,陰司特別借他的遭遇,來警惕教化世人啊!

 

故事二:

 

宋朝的翟林,曾經送正叔先生向西邊遷移,在途中借宿僧舍;翟林坐的位置,偶而背對了聖像,正叔先生就說:「把椅子轉過來,不要背對著聖像。」翟林說:「那只不過是一尊佛像而已,難道我們也應該要如此的尊敬嗎?」正叔先生說:「只要是具有人的形態相貌,都不應當輕慢。」龜山聽到了正叔先生的這句話,大加的讚賞,歡喜的說道:「看到像人的形象,尚且都不敢輕忽,那麼他對於人,也就可以知道了啊!」

 

【再析】

 

由此可知,背對著人,尚且不可,何況是跳過人的身體呢?

 

損子墮胎。

 

【解釋】

 

損害已經生下來的小孩,墮掉仍在胎中的胎兒。

 

【分析】

 

人的身體至為尊貴;得到人身,更是非常的困難。而且人當出生的時候,諸天的天神稱慶,司命之神定算,可以說是驚天駭地,實在尊貴的難以形容!而且小孩剛剛出生,到底虧欠了父母什麼?但是有的狠心父母,竟然敢把嬰兒殺掉。又與人淫奔的女子,懷孕之後就墮胎;這種的行為簡直就連禽獸都不如,沒有辦法開導曉諭啊!至於有人因為家中貧窮,而厭惡孩子生的太多,就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而溺殺,或是在未出生的時候就墮胎;要知道殺人的罪業,是莫可懺贖的啊!物命至為微細,尚且想要放生戒殺,況且是自己的兒女啊!凡是今生沒有孩子,或是生了孩子養大就死了,或是臨老的時候,孩子反而先死;這些都是過去生中,造下了這種的惡業,所招到的果報啊!

 

故事一:

 

錢邦偉在擔任貴溪縣縣令的時候,因為當地的習俗生了女兒之後,多不肯養,就把女嬰溺死,於是錢邦偉就恩威並濟,重賞重罰,嚴格的禁止溺殺女嬰;若是殺掉女嬰,五家都要受到連坐的處罰,因此而救活了許多的女嬰。錢邦偉後來升任汀州太守,並且享有很長的壽命,子孫都很發達。

 

【再析】

 

像錢邦偉禁止百姓損子墮胎,就能夠獲得如此的福報;現在的人應當隨時的勸導他人,不要犯此惡業,功德也不小啊!

 

故事二:

 

從前郭印的女兒郭引鳳,被兩個鬼追攝她的魂魄,歷了十八個地獄;她看到最後的一個地獄,有位冥王坐在殿上,大殿的下面,則有數百名的婦人,依序排列的站著;而且每個人都有小孩,抱著她們的腳在哭泣號叫:「還我命來!還我命來!」這些婦人,有的是因為女兒生多了,就把女嬰溺死;有的是因為家裡貧窮,生了孩子養不起而殺掉;有的是因為妻子妒忌妾有身孕,就把妾腹中的孩子打墮掉;有的是因為懷了私胎,於是就把胎兒毒死;有的是因為爭執打鬥,觸動了胎氣而使胎兒流產;有的是因為討厭孩子啼哭,毆打或丟摔孩子,至使孩子死亡;有的是因為照顧孩子不謹慎,而使孩子死於非命;冥王都一一的加以詰問。每位婦人的身上,都被戴上了枷鎖,而且面容憔悴,身體瘦弱,看起來十分的可憐。郭引鳳返回陽間之後,就把看到的情形,都告訴了父親。郭印就把這件事情,寫在天寧寺的牆壁上,以警惕世人。

 

故事三:

 

婦人楊阿剩,自幼貧又病,晚年更狼狽,臨終的時候,她自言自語說道:「我前生的時候,本來是一位醫生,幫病人看病的時候,沒有注意詳細的檢查病情;有一次,有位婦人自稱肚子裡面長了毒虫;我也不能分辨她已經懷有了身孕,就馬上給她服下芫花酒,這樣就可以把毒虫打出來;結果婦人服下芫花酒之後,與肚子裡的雙胞胎一起都死了。因為我看錯了病,給錯了藥,因而就殺死了三條人命啊!陰司的冥官,就以這個殺人的罪名來處罰我,我在陰間的苦受滿之後,又處罰我投胎作女人,這一生已經是第三次了;而且生生世世都要做下賤的奴隸,必須經常的忍受貧窮飢渴的煎熬,幾乎很少有安寧的日子;我的這種遭遇,可以告訴世間做醫生的人,一定要以我為戒啊!」說完之後,楊阿剩就死了。

 

【結語】

 

文昌帝君說:「兒女不孝父母,自然會有天律來責罰誅戮;兒女無罪而父母卻殺掉兒女,這就等於是殺天下的人民啊!而且父母欲殺兒女,為何不節制自己的慾望呢?竟然敢殺人而不顧天理;今世像這種的人,怎麼能保證沒有呢?我看在酆都鬼城中受罪的人,有很多都是犯了這個罪啊!因此盼世人要急急的反省覺悟,不要使自己加速的招到天譴啊!」

 

行多隱僻。

 

【解釋】

 

行為多是不光明不正大。

 

【分析】

 

行為隱僻,例如奸盜邪淫等類的事情,凡是不可與天知,不可對人說的都是啊!然而其中比較大的,必定是屬於淫穢的事情;所以太上把行多隱僻,寫在損子墮胎之後,是有祂的道理啊!

 

故事:

 

明朝冒起宗先生說:「浮梁邑北有位叫張明三的人,隨同父親官職遷調到瓊崖上任,所住的官舍就在李指揮住宅的隔壁;李指揮的兩個女兒,十分的漂亮;張明三就暗中的與她們發生了奸情;後來張明三要回浮梁老家,就偷偷的帶著李指揮的兩個女兒一齊私奔,先把她們藏在船裡,將要渡海的時候,李指揮急速的追趕而至;張明三這時候無計可施,就很快的把兩姊妹推落水中淹死了。十年之後,張明三患了腰痛的毛病,就請了孫醫師幫他治療;在服了孫醫師開的藥之後,他腰痛的毛病就好了一些;當天晚上,孫醫生就夢到自己,在里之梅附近的海灘捕魚,海水中忽然有二位女子,裸露著身體向他走了過來,捉著他的衣服說道:「我們兩姊妹是海南地方的人,專程來這裡為張明三治病的,難道你想要搶我們的功勞嗎?」因而就把孫醫師拉入水中。孫醫生驚醒之後,已經是嚇得汗流夾背了。第二天的早上,孫醫師就把昨天晚上的夢境告訴了張明三,明三就拍胸嘆氣的說道:「唉!我的罪業已經現前了,難道我的死期快到了嗎?」果然一個多月以後,張明三就死了。

 

【再析】

 

這是男女間的行多隱僻,而且是互相的受到報應啊!張明三與兩姊妹,最初偷偷的幽會,而後又一齊暗中的潛逃;然而兩位姊妹竟然死在張明三的手中,而張明三在十年之後,又死在兩姊妹的鬼魂報復索命下,可以說是報應的實在太巧妙了,而且絲毫不爽啊!大抵奸淫他人的妻女,和害人家的功名,這兩件事情,是最隱僻了,也是最傷人心和最傷天理啊!所以奸淫別人的妻女,自己的妻女,也必定會被別人奸淫;而害別人功名的人,自己的功名,也一定會被別人所害啊!俗話說:「暗室之中,做了虧心的事情;而神明的眼睛,就像電一般的明察啊!」所以怎麼可以做壞事呢?

 

晦臘歌舞。

 

【解釋】

 

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演戲。

 

【分析】

 

晦是陰曆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乃是司命灶君向上天奏報世人功過的日子。臘有五臘,乃是天神校定世人善惡罪福,榮祿壽算,和吉凶生死等事情的日子。正月初一是天臘,五月初五為地臘,七月初七叫道德臘,十月初一為歲臘,十二月初八為侯王臘。凡是遇到這些日子,萬一有了過失,被天神記在黑簿上面,就很難贖罪了啊!況且酆都北帝,太陰天君,也是在這些的日子裡,引出了陽間世人久遠的祖宗父母和眷屬,乃至於幽獄的鬼魂,詢問他們住在陰間年代的遠近,以及犯了什麼罪才到陰間受罪,和所埋葬的墳墓現在在何處?子孫的姓名是什麼人?既然得到了子孫兄弟親戚九族的名和姓,就開始攢集校定,以為陽世子孫的罪狀。如果是久遠劫以來,陽世的子孫還沒有超薦的話,則一定會連累到陽世的子孫。況且在這些的日子裡,祖先和眷屬的陰靈,都被釋放出來,各自的回到本來的家中,受領子孫的祭祀;而作為子孫的人,自然應當憑仗著法力,來祭祀先靈,追贖先人以往所犯的罪過;若是任意的唱歌跳舞,就是得罪天地祖宗了啊!所以說,在晦臘的日子裡,應當是追薦祖先呢?還是應當唱歌跳舞呢?

 

【嘉言】

 

于玉陛先生說:「世人應當在晦臘之日,較量自己平日積累的功德,自我檢討反省,發奮勵志進修。」所以祖師常常勸人說道:「自己若是不預先做好一番準備的功夫,臘月三十到來的時候,保管你會取到一場熱鬧(也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手忙腳亂)。」又說道:「你們各位,不妨試著自我檢點一下,看看從小到老,從生到死,自己的心與五欲六塵、煩惱業識、打成了一片,混作了一團,究竟會有何結果呢?那個才是回頭的一著呢?(也就是你們有沒有反省檢討過呢?)就在忽然之間,呼吸停止了,眼睛緊閉了,自己死後的這個遊魂,就要隨著平生所造的善業惡業而去受報了啊!像這個樣子,自己在人間豈不是白白的空走了一回,這就是所謂的虛生浪死啊!」在雲棲蓮池大師警老的儀式中,都是在陰曆每個月月底這一天,提醒眾人說道:「人命是無常的,甚至比呼吸還要急促啊!就像是正在加沸中鍋子裡的魚兒,很快的就要被煮焦煮爛了啊!又像在風前的燈,剎那之間,就會被風吹滅了啊!況且這個身體不久之後,必定就會走向死亡;而前面的道路,則是一片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怎麼可以不猛然的反省體悟,生命無常的道理呢?所以必須要戰戰兢兢的自我警惕,自我策勵,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啊!」祖師是如此苦口婆心的勸化警惕大家,我們怎麼可以還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呢?

 

故事:

 

淮陰人強富,平生持身相當的謹慎,待人接物也非常的謙和。每到了初一、十五和臘日的早晨,就讀誦佛經,禮拜天地神祇,始終都不間斷。有一次,元旦正月初一天臘的早晨,有一位小人乘著酒醉辱罵強富,強富就把門關上,不理會他,家人和左右的鄰居聽到都快忍不住了,強富卻說:「當此佳節的時候,那一個人不喝酒呢?而酒喝醉了發狂,也是人之常情啊!若是與他計較,豈不是顯得自己的心量太小了嗎?」強富的這些話,卻感動了天神;當天傍晚的時候,他假寐了一下,夢到自己到了一個地方,見到一位戴著金冠、穿著紫袍的人跟他說:「你能在元旦天臘的早晨,忍人家所不能夠忍受的羞辱;上帝因此而嘉許你,賜給你福報和長壽,你的子孫,代代都會享有功名。」就在這個時候,強富被家人叫醒;後來強富果然活到八十多歲,兩個兒子一個孫子,都是以貢生的身分而被推薦做官;他的重孫玄孫,也都是在教育界享有很好名聲的讀書人。

 

【再析】

 

強富的這個公案,就是在晦臘之日反省自己的果報;如果在這天狂呼唱歌

 

跳舞,縱情飲酒行為放蕩的人;既然已經觸犯了上天的戒條,那麼自我修省的心念,也必定就失去了;這種的惡業,實在足以消磨他的福祿,折除他的壽算啊!

 

朔旦號怒。

 

【解釋】

 

在每月初一和每天清晨的時候,大聲的呼號,忿怒的叫罵。

 

【分析】

 

一月之中的所作所為,是以初一為基礎;一日之中的所作所為,是以早晨為基礎;在這個時候,正應當要澄淨心思,才能夠與道相應;如果大吼大叫憤怒生氣,則濁氣就會隨著肝火而升起,真氣就會隨著聲音而散掉;於是人就會變得神昏氣濁,善念都消失了啊!古詩說:「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臨機如對鏡,妙處在光明;佛語求無諍,儒書貴不爭,好條快活路,世上少人行。」佛經說道:「瞋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應當要急速的捨棄,不可以使它增長啊!」所以號叫發怒,嚴重的影響和拖累世人;因此平常的時候,就應當要謹慎小心,況且是在初一和清晨的時候呢?

 

故事一:

 

陳英的妻子趙氏,個性強悍喜歡爭執;每次遇到初一的時候,情況就更加的嚴重;在她家進出往來的人,多只聽到她呼喊叫罵的聲音不絕於耳。忽然有一位道士來到她的家中,趙氏就向道士說:「你來我家做什麼?」道士說:「我是來賣靈丹的,只要服下我的靈丹之後,就可以長命百歲啊!」趙氏聽了非常歡喜,就買了靈丹,吞了下去,於是趙氏立刻就變成了啞巴。

 

故事二:

 

漢朝的司空第五倫,因為母親年老,不能夠到官邸跟他同住;因此他每次遇到了晦臘朔望的日子,就會想念母親而常常悲傷的流淚;向上天禮拜,祈求母親長壽。

 

【再析】

 

唉!古時候的君子,是如此的感時懷親啊!而那些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呼號忿怒的人,到底又是為了什麼原因呢?況且前面所講到的追遠超度先人的事情,非常的詳細,為什麼不肯稍稍的自我反省一下呢?

 

對北涕唾及溺。

 

【解釋】

 

對著北方擤鼻涕、吐痰、吐口水、小便。

 

【分析】

 

北方,乃是北斗星君所居,北極,則為天的樞紐所在,三界十方,萬靈眾真,都是附屬於北極,是以中天斗極,號為至尊;因此宅尊所在的地方,又怎麼可以觸犯污穢呢?按照禮上的規定,兒子媳婦不可以在父母公婆的身旁,噦嘔、噴嚏、吐口水、擤鼻涕,因為這樣做就是不敬啊!況且對北為神的方位所在,擤鼻涕吐口水尚且都不可以,更何況是小便呢?

 

故事一:

 

從前吳國地方,曾經有人晚上睡覺因為尿急,醒來之後,起身走到門外,裸露著身體朝著北方小便;忽然見到整個天空都佈滿了黑色的旗子,看到真武現出了像來;他嚇得從門外爬進了屋裡;因而就躺在床上,病了好幾個月;後來經過懺悔,病才好了過來。

 

【再析】

 

長生經上面說道:「春天的東方,夏天的南方,秋天的西方,冬天的北方,這些都是月令所指的方向,也就是北斗七星斗柄運轉的方向,都是觸犯了北斗柄;因此而減除壽命最是快速了。」再看到上面的這個公案,才知道隨方有戒,不只是正北方而已啊!

 

故事二:

 

江蘇常熟縣錢氏,是當地的一個大家族;在明朝正德年間,錢氏家族的房屋,被大火延燒了三天三夜才熄滅;然而在連排整幢的房屋燒毀的灰燼中,獨獨卻有三間的小樓閣,竟然沒被燒到;原來是錢氏的小四房,婆媳兩人寡居所住的小樓閣。當時大火四面燒來的時候,婆媳二人被火逼得無處可逃;因為她們兩人一向都敬奉斗神,只知道向斗神拼命的叩頭求救;忽然見到有七位穿著朱色衣服的人,站在屋簷的下面,舉起袖子向火揮去,火就立刻的散去,因此婆媳兩人,才能夠安然無恙;而四面的房屋,被火燒得連一根木頭都不留啊!婆媳二人禱求北斗,因而能夠安然無恙的奇蹟,感化了當地的人士,都虔誠的事奉北斗。

 

【再析】

 

凡是崇敬北斗,因而獲得延長壽命、免除疾病、保住性命、度過災難、賜給幸福、綿延子嗣種種的福報;以及水災、火災、盜賊、妖魔、鬼怪、瘟疫種種災害不侵的例子,可以說是多得不勝枚舉;明白這種種的道理,豈會有對著北方擤鼻涕、吐口水、以及小便的事情呢?

 

對灶吟詠及哭。

 

【解釋】

 

對著灶歌唱和哭泣。

 

【分析】

 

黃帝灶經說:「爐灶的地方,不可以唱歌、吟詩、哭泣、詛咒、怒罵和叫喊。」而且吟與哭泣,哀喜不相同,但都是輕慢神明的行為,必定會被減除財祿和壽命;而今人在官府面前,尚且不敢高聲的說話,或是打妄語,為何卻對神明竟敢肆無忌憚呢?這些都是每個人所應當要切戒的啊!至於尊敬和褻瀆的福禍,前面都已詳細的說明了。

 

又以灶火燒香。

 

【解釋】

 

又用灶火來點香。

 

【分析】

 

按照天師門下科令說:「灶下的灰火,叫做伏龍屎。」所以不可以用灶火來點香。而在教典之中所說的香火避忌,又不只是這一件事而已。例如使用不乾淨被油漬污染過的紙撚當作火種,來燃燒金紙,這就叫做枉積蠟錢;這種枉燒的蠟錢,在東嶽那裡壘積的就跟山一樣的高;而且天地陰陽諸司,都不願意接受啊!又例如供養真武,夏季的時候,不可以用李子;冬季的時候,不可以用石榴;而延請上真降臨,不可以燒乳頭香。另外檀香叫做浴香,月季叫做不時花,金桐叫做鬼花,凡是這些都應當要避忌;與其因為不避忌,而自取冒犯的罪過,何不如恭敬的遵守教中的規定呢?

 

諸經集要說:「因為有了事相,才能夠悟出道理,所以必須要藉著事相,才能夠導入真理;而瞻仰聖容,依靠著花香來供養。佛說:「如來滅度之後,如果有人能夠以一華一香,用來供養三寶,用一掬的淨水,將供品洗除乾淨,秉持著恭敬的心來到佛前;稱念一聲南無佛,這個人若是墮入了三惡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淨名疏說:「香是離開污穢的名稱,而且有宣芬散馥騰馨的作用。」感通傳說:「人間的臭氣,上熏於天空,達四十萬里;而諸天清淨,沒有不討厭人間的臭氣啊!但是因為接受了佛的付囑,佛命諸天要護持佛法,佛尚且跟人在一起生活,因此諸天不敢不來人間;所以在佛法中,香在佛事中,堪稱第一了。」華嚴經說:「在忉利天的善法堂中,有一種叫做清淨莊嚴的香;若是燒了一丸清淨莊嚴的香,就能夠普熏諸天,使得諸天心念於佛,得到念佛三昧。」然則用灶火來燒香,難道可以不戒嗎?

 

故事:

 

宋朝的周開山能誦華嚴經,又有一位僧人能誦金剛經,兩人在同一時間突然的暴斃。冥王就請開山誦華嚴經,而對他非常的禮敬;又請這位僧人誦金剛經,心裡就不太恭敬。誦完經之後,冥王就說:「你們兩人,因為誦經的功德,都延長廿四年的壽命;而持誦華嚴經的開山,則更是應當要加以敬重;而且他以後也不會再來陰間了啊!」這時候誦金剛經的僧人,心裡頭大感慚愧;因此就問開山的住處,願意前往拜訪。甦醒之後,這位僧人就逕自的到達潞州,拜訪開山,問他其中的原因?開山說:「我每次誦經的時候,必定穿了乾淨的衣服,以香水灑掃淨室,然後再用石頭來取火,或是鑽木取火來燒香。祝願的時候,先恭敬自心,啟口念誦的時候,就像面對真佛一樣的恭敬,從來都不敢怠慢輕忽啊!若是沒有淨火,就決不敢輕易的使用其他的火來燒香。」誦金剛經的僧人就向他道謝說:「我有罪啊!我每次誦經的時候,經常使用灶火來燒香,光是這一點,我的不敬就太多了啊!」

 

【再析】

 

要知道燒香的目的,就是在表示自己的恭敬心啊!所以必須要整潔清淨,方才可以焚燒;萬一灶裡面有污穢的木柴,用這穢柴燃燒出來的灶火焚香,則恭敬心反而成為褻瀆心了!所以太上才會禁止用灶火來燒香。

 

穢柴作食。

 

【解釋】

 

用污穢的木柴來煮飯燒菜。

 

【分析】

 

木柴雖然是在灶的下面燃燒,然而氣卻向上面蒸發;因為污穢的柴火不乾淨,致使燃燒出來的厭濁之氣,觸犯了灶神,這是一不可以的原因啊!既然用穢柴來燒煮食物,難免就會用來供佛供神,祭祀祖先,也都是觸犯啊!這是二不可以的原因啊!穢柴所燃燒的煙氣,向上直透虛空,神明見到了容易發怒,這是三不可以的原因啊!所以燒煮食物的人,切不可以使用穢柴啊!

 

故事:

 

宋朝政和七年,李八患了大麻瘋病,病了三年,服用各種的藥,都沒有效果;而李八在未病以前,經常讀誦大悲觀世音菩薩經滿三藏之多;有一天,忽然來了一位僧人,給李八一個藥丸叫他服用,可以治好他的病;而李八卻留著藥丸,不肯馬上吞服。當天晚上,李八就夢到白天送藥給他的那位僧人對他說:「我乃是觀世音菩薩,你因為平常用污穢的木柴燒飯作菜,因而觸犯了鬼神,所以才患了這個大麻瘋病;又因為你曾經誦經三藏;今天才特別賜給你一丸救苦丹,你為什麼不肯吃呢?」李八醒來之後,就立刻服下了救苦丹;經過了七天,李八身的爛皮全都脫去了,鬍鬚和眉毛,又重新的生出來了。

 

【再析】

 

使用穢柴燒煮食物,會觸犯神明,固然是應當要戒除的;至於用桃樹柳樹的枝幹,作為柴火來燒煮食物,這也是觸犯了灶神,這是在道教的經典中所垂戒的禁忌,也是應當一併要知道的。

 

夜起裸露。

 

【解釋】

 

夜間起來的時候,裸露著身體。

 

【分析】

 

正人君子,在明顯有人的地方,則對人有所戒慎;在幽暗無人之處,則對鬼神有所敬畏;所以雖然是處在暗室屋漏沒人看見的地方,依然是保持著恭敬的樣子,就像是面對著神明一樣。而且鬼神本來就處在幽暗的地方,所以是無所不在;而夜晚則屬於陰,更是為百神交會窺瞰的時候,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而自取凶災罪過呢?

 

故事:

 

從前彭城地方,有位做官人家的女兒,出嫁未滿一個月,就無緣無故的喜歡多話亂講,脫光衣服到處亂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羞恥了。看了許多的醫生,到處的向神祝禱,都治不好她的病;這時候,剛好張真人返回京城,官家的主人就致函張真人請求協助。張真人立即派遣了弟子用符咒來對治,結果弟子卻踉蹌的敗退下來;官家的女兒依然是發狂裸奔,跟以前一樣;張真人於是就親自前往作法,召請神將現形壇下,玄帝剛剛才到,這位女子就開始改變樣子說道:「你這個民婦,竟敢在夜裡裸體,冒犯了天神,這是殺頭的罪啊!乃煩請上真親自到來,現在已經赦免你的罪了!」女子講完之後,驚嚇的突然倒在地上,於是病就好了。

 

八節行刑。

 

【解釋】

 

在八節的日子裡,執行死刑徒刑,或是對犯人用刑拷打。

 

【分析】

 

八節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日。而這些日子,乃是諸神記錄世人罪福的日子;所以世人在這些日子裡,應該要努力的反省,斷惡修善;對上來說,才能夠符合太上眾神度化眾生的心懷;若是肆無忌憚,在八節行刑,就會傷到天地間的和氣,嚴重的損害自己的身家之福啊!

 

在唐高祖武德三年,曾經下詔規定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以及每個月的十齋日,各級政府官吏不得行刑。又前朝曾經規定,每月初一,禁止刑罰,和屠宰牲禽;這些都是君王仁民愛物其中的一種措施,現在擔任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可曾體會到這種措施,其中所深含的意義呢?

 

故事:

 

唐朝的時候,竇軌為唐高祖大穆皇后的堂兄,擔任洛州的都督,他的個性剛嚴,喜好殺人,因此而刑罰了許多的百姓和讀書人;遇有判決的時候,就是在朝廷明令禁止刑罰屠宰的期間,都不肯稍加的停止。竇軌又曾經害死尚書韋雲起。在貞觀二年的時候,竇軌生了病,而且病的很重,忽然就說:「有人送瓜來了啊!」左右的人都回答他說:「沒有啊!」竇軌就說:「明明是一盤好瓜,你們怎麼說沒有呢?」過了一會兒,竇軌驚駭的注視著說道:「不是瓜啊!是顆人頭,來向我索命啊!」接著又說:「快快扶我起來,跟韋尚書見面!」竇軌說完之後,就死了。

 

【再析】

 

八節行刑,並非是專指殺戮而已,就是連鞭打囚犯都不可以。要知道寬厚仁慈和殘暴不仁,也只是心中一念的轉移而已;然而所獲得的災禍與吉祥,自然就有天差地別懸殊的差異了;所以無論是居官或治家,都應當要謹慎禁戒啊!

 

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

 

【解釋】

 

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用眼睛久視著太陽和月亮。

 

【分析】

 

星辰在天,過宮纏度,不時的流移,又沒干預到世人,而人為什麼卻向流星吐口水呢?沒有智慧的愚人,妄指流星以為是妖怪,認為向流星吐口水就能勝過它,這種荒謬的說法,事實上是來自於鄉野上的傳說。實際而言,是因為百姓的言行失德,因此天象才會顯示現出變化來,以警惕世人;所以慧星的飛流,實在是人民失德所招感而來的啊!這時候正應該要戒慎恐懼加強反省,積德行善以解除災殃,怎麼可以向慧星吐口水呢?齊景公的三語之善,使得熒惑退舍(災星遠離),這就是修德的感應啊!

 

赤白色的為虹,青白色的為霓,這是天地陰陽交接的時候所產生的氣。詩經上說:「出現在東方的彩虹,沒有人敢用手去指啊!」春秋運斗樞說:「星散為虹。」因此虹霓就是斗星的餘氣,所現出來的形狀顏色啊!所以從前孔子作春秋孝經,在完成的時候,就向北斗祝禱,因而赤虹降而為黃玉刻文,誰敢說虹霓不是斗星的餘氣?因此用手去指虹霓,怎麼會沒有罪過呢?

 

太陽、月亮、星星,稱作三光,又叫做三辰;是上天所布用以照察於天下,而垂示法則的啊!太上說:「若是見到了太陽、月亮、北斗、南斗,則要鄭重的叩頭,請求保祐,赦免寬恕過失,不可以態度輕慢,以免招致災禍啊!」在道教的經典中,教人祭祀太陽和月亮說道:「在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一祭祀太陽,農曆八月十五祭祀月亮,應當準備香、花和素食的供品,向太陽月亮禮拜祈禱,以報答太陽月亮對我們的恩德,這樣可以令人增加福報延長壽命。」所以說太陽月亮星星,可以用手常常的去指,用眼睛去久久的注視嗎?

 

故事一:

 

周洪說:在我家鄉,有一次許多的鄉人在一起聚會喝酒的時候,看到天上太陽的表面出現了異常的光芒,大家就用手去指;忽然之間,風雨突然的到來,從空中降下來一個長得很像猴子的怪物,牠的兩隻眼睛炯炯有光,大家嚇得全都趴伏在地上;過了一會兒,這隻怪物才離去了。這時候,大家的耳朵裡面都充滿了泥土,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因為驚嚇過度,而得到了心悸的疾病。

 

故事二:

 

宋朝的宰相蔡京,能夠久視太陽而不會眼花,有人就說:「這是顯貴的象徵啊!」然而蔡京依恃自己的眼力,敢與太陽相抗,明白道理的人就知道,他的心中已經沒有君王了啊!最後蔡京果然以擅權誤國被貶而死。

 

故事三:

 

元朝的孫瑾,因為父親過世了而非常的哀傷,在嚴寒的冬天光著腳走路;父親的靈柩尚未下葬,孫瑾忙的衣不解帶;用船載著父親的棺木渡江的時候,江上的風浪十分的猛烈,使得當時天昏地暗,孫瑾就虔誠的向太陽、月亮、星星祈禱;沒多久,居然風停了,波浪也止了,連太陽也出來了。孫瑾事奉繼母唐氏尤其的孝順,繼母生了瘡毒,孫瑾親自用嘴把繼母的瘡毒吸出來;繼母的眼睛瞎了,孫瑾就向太陽月亮星星祈禱,然後用舌頭去舔繼母的眼睛,繼母的眼睛居然能夠重見光明;繼母死了之後十天,將要下葬;當時的春雨正下個不停,孫瑾在晚上急得哭了起來,雨就因此而停了,天上的雲和太陽也都出來了。到了墓地準備下葬的時候,已經是夜晚,沒有光線了,孫瑾就再次的哀號哭泣;這時候天上的星光卻燦爛的照耀;本來是沒有月亮的晚上,忽然明亮大放光明,就像白天一樣。

 

【再析】

 

從這個公案來觀察,太陽、月亮、星星,對世間不但有照臨的恩德,而且還能夠隨時祈禱,隨時就能感應啊!所以日、月、星三光,人們怎麼可以隨便的用手去指,用眼睛久視,而使自己犯下了嚴重的過失呢?

 

春月燎獵。

 

【解釋】

 

春天的時候,焚燒山林而打獵。

 

【分析】

 

「射殺飛禽,逐捕走獸」,太上尚且有明文的禁戒,況且是焚燒山林而打獵,所殺死的生命,就無窮無盡了啊!然而太上在這裡說到了春天,是因為春天是萬物生長發育的時期,而竟然在春天焚燒山林打獵,簡直就是上逆天行,下殺物命,殘忍到了極點啊!而不是說其餘的季節裡就不必戒的意思。

 

故事:

 

唐朝的時候,劉摩兒與他的兒子在同一天內死去;有一位姓祈的鄰居,病死之後,又再甦醒過來;因而就向別人說出了自己到了陰間,見到了劉摩兒父子在沸騰的湯鑊中,皮肉都不見了,只剩下了白骨;過了很久,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接著皮肉又消失不見了;過了很久,又恢復了原來的形狀,這樣反覆的受鑊湯之罪,沒有停止的時候啊!冥王說:「這是劉摩兒父子專門喜好用火燒來打獵,所以才會受到這種的報應!」

 

【再析】

 

要知道眾生都有佛性,怎麼可以隨便的加以殺害呢?打獵已經是不可以了,況且還使用火來打獵啊!這樣會使得萬物都被火燒得焦枯了,連各種蟄伏在地面下的小虫,都會被燒死啊!因此火獵的害處之大,實在是令人不忍心說啊!禮記月令上面,有很詳細禁止火獵的規定;而太上在這裡又再次的禁戒,就是因為火獵關係到太多的生命,所以才一再的三令五申啊!

 

對北惡罵。

 

【解釋】

 

對著北方惡罵。

 

【分析】

 

吐口水、擤鼻涕,只是小小的事情而已;但是對著北方吐口水、擤鼻涕,尚且猶有罪過,況且是對著北方惡罵呢?沒有智慧的愚人,因為被自己的忿怒之心所驅使,而不暇應該要有所顧忌;卻沒有想到我要發洩忿怒,那麼神的忿怒,又要如何的發洩呢?

 

世人的口業有四種,其中以惡罵為最嚴重了。佛經上說:「凡夫貪瞋痴的三毒,非常的熾盛,瞋恚之火,常常會被燃起;只要接觸到境界,就生起了瞋恨,遇到了惡緣,就生起了障礙;所以說話的時候,一旦發怒,就會衝口而出,灼傷了別人的心,使別人感到痛如刀割,因此而無量苦惱!身體雖然是沒有犯過失,但是若不謹慎自己的口業,也是會墮入惡道的啊!」

 

故事:

 

新安有位婦人,個性強悍沒生孩子,就嫉妒妾所生的孩子;每次都在黃昏的時候,就對著北方惡口詛罵。有一天黃昏,她又向著北方詛咒惡罵,忽然看見一個星星墜落在地上,形狀就像斗一般的大,發出來的聲音,就像雷一樣的響,婦人因此而嚇得生病了,肚子漸漸的大起來,就跟懷孕一樣;等到生產的時候,生了七天都生不出來,其實她的肚子裡面並沒有孩子啊!經過誠心的懺悔之後,病才好了。

 

【再析】

 

要知道,神明的威德,其實是無所不在的啊!為什麼特別的舉出了北方,就是要強調祂的重要所在啊!所以人怎麼可以不時時念著,鬼神到處都有的事實和道理,而心存畏懼,加強自己修行反省的功夫呢?

 

無故殺龜打蛇。

 

【解釋】

 

無緣無故的殺烏龜打死蛇。

 

【分析】

 

應世真人說:「一切的物命,都不可以殺,而龜蛇陰精;與北方的真武星宿相應,尤其是不可以殺的啊!若是無緣無故的殺死牠們,必定會遭到慘酷的報應。」所以有仁慈心的人,常常會懇切的救護牠們啊!

 

故事一:

 

岳州地方有位村民,把池塘的水弄乾了捉魚,因而捕獲了許多的烏龜,就把烏龜的肉全部剔除,載著烏龜的殼板到江陵去賣,因此而獲得了很多的利潤。等到他回家之後,全身都長滿了瘡,痛的大吼大叫,令人不忍聽聞;必須要用一個大盆子裝水,別人幫他用手來揉搓,才能夠減輕一些他的痛苦;後來他的皮肉脫落,骨頭都露出來了,變成了和烏龜的樣子相同,皮肉都裂開潰爛而死。

 

故事二:

 

有一位富翁,他住的房子旁邊,有一棵枯萎的大樹,富翁就準備要把枯樹砍掉。晚上睡覺的時候,夢到一個人帶領了許多人來向他請求,要富翁寬限一些時間,等他們搬遷完畢之後再砍掉枯樹;富翁醒了之後,就派人爬到枯樹上面查看;見到了枯樹之中,有許多的蛇在裡面蟠結在一起;於是富翁就命人放火把蛇燒死。沒多久,富翁的家中,每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經常就會看見有飛火飛入了房裡;起來救火的時候,則是什麼也沒有,像這種的情形,連續發生了許多次,大家也就不以為怪了。有一天晚上,富翁家中的一位婢女,不小心用火燒到了木柴,於是火就燒了起來;富翁的家人以為,又是和以前的情形一樣,就繼續的呼呼大睡;等到發覺不對勁的時候,想要逃也來不及逃了,一家人都被火燒死了。

 

故事三:

 

劉彥回的父親,擔任湖州刺史的時候,有人從白銀坑來,獻給他父親一隻大烏龜,並且說:「吃了這隻烏龜的肉,可以活到一千歲啊!」他父親就把這隻烏龜,又秘密的送回牠原來住的地方。彥回的父親過世之後,彥回擔任房州的司士;突然山洪暴發,平地都被洪水淹沒了數尺之深,彥回一家人無路可逃;卻見到一隻大烏龜在前面引路,都是水淺的地方,於是全家因此而脫離了這個災難;晚上就夢到一位白衣人告訴他說:「我乃是被你父親放生到白銀坑的那隻烏龜,我來此地,就是要報答你父親當初的救命之恩啊!」

 

故事四:

 

唐朝的孫真人,有一次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見到村民們正在打一條青蛇,因此就向村民買下了這條青蛇,並且將牠放生了。沒有多久,有位少年前來迎接孫真人到了一處王宮,有位穿著紅衣服的人出來迎接孫真人,並且說道:「昨天小兒子遭遇到災難,所幸先生慈悲搭救;因此我派了長子前往迎接先生到宮裡來,略表我感謝的誠意。」於是就引導孫真人進入深宮之中;這時候,有一位妃子帶了一位穿著青衣的小孩,出來向孫真人叩頭拜謝,再三的感謝孫真人的救命之恩。龍王就留孫真人在龍宮住了三天,把龍宮之中所有好吃的珍饈美味,華美的絹絲,珍貴的珠玉,全都搬出來任孫真人挑選,孫真人一樣都不肯接受,只取了上帝所頒贈給龍宮的三十仙方,帶回了世間,因此而救活了無數的病患;現在傳世的千金方,就是孫真人從三十仙方裡面得到的啟發啊!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解釋】

 

如前面所說種種的罪過,司命之神就會隨著這個人所犯罪業的輕重,而奪除他的壽命;罪重的奪除壽命十二年,罪輕的奪除壽命一百天,一個人壽算若是奪除盡了,那麼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餘辜的話,就要殃及子孫了啊!

 

【分析】

 

如是等罪,是總結上文的用詞;也就是指從「非義而動」,一直到「殺龜打蛇」等罪;而司命之神以下的文句,正是說明了隨著所造的罪業,而受到果報的事實。佛經上說:「業是從心裡所生起的,而心的現象又是業力所產生的作用;業力是依憑心的造作而招感成形,心就隨著業力而現出各種的境界,就像是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而心的是非善惡所分,就像響回應聲一樣;而其中所產生報應的大小各不相同,而且是絲毫不爽的。至於說道殃及子孫,也是通說三世而論的啊!總之遠在兒孫,近在本身,乃是報應昭昭不爽的事實;因為自從世人的心行變得奸詐,累積了太多的惡業,而傷害了上帝的好生之心,違背了祖宗的保護之意,於是就導致了子孫艱難,宗祀斷絕的果報。有的人就把它歸咎於命數,有的人則把它推託給氣稟。唉!天地的大德叫做生,連草木飛禽魚類,天地尚且不忍心見到牠們絕滅;況且是人為萬物之靈,天地怎麼會忍心傷害人們的子孫呢?所以人若不是造下了極重的罪惡,子孫是不會滅絕的啊!然而惡報不盡而波及到子孫,則又是永遠不變的事實和道理啊!

 

故事:

 

隋朝的大臣楊素,極力的勸隋文帝廢除太子楊勇,而改立楊廣為太子,也就是隋煬帝,使得隋朝的國祚產生了危機;而楊素的兒子楊元感,全家竟然被隋煬帝殺光。唐朝的開國功臣徐世勣(賜姓李),因為唐高宗想要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遭到群臣反對,就問徐世勣的意見;徐世勣因曾被唐太宗貶謫流放而懷恨在心,就回答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請陛下自行做主。」因此而促成了高宗立武后的這件事情,以革掉唐朝皇室的命脈;而他的孫子徐敬業,則被武則天所殺。

 

【再析】

 

以上所說的兩個公案,就是殃及子孫的事實啊!所謂的「君以此始,亦以此終。」出爾反爾的報應,固然是不可以誣衊的;然而現在的人,多是只看眼前的事實,見到了某人作惡多端,卻是居然沒事,於是就說:「老天沒長眼睛啊!」見到了某人作惡,卻是家道興旺,於是就說:「作惡也可以得福啊!」要知道易經所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理,就是真理;而所講到的「餘」字,所含蓋的範圍是很廣的啊!從我們自己的身後而推算,指的就是子孫了;那裡只是在指現世的報應而已!然而上帝好生,所謂餘殃及其子孫,也是懲惡勸善的用意;若是孝子慈孫,修心立身,積善累功,以追贖前人所犯的罪惡,以減輕自己本身的責罰,仍是可以轉禍為福的啊!這也是太上與上帝所深切盼望的啊!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解釋】

 

還有許多利用自己的威勢而橫取他人錢財的,也多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計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計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報應他的貪惡,使得罪報能夠相當。若是漸漸到了惡貫滿盈壽命盡了的時候,自身也就不免死喪;若是幸而罪惡稍輕,尚不至於死喪,就會有水災火災、盜賊偷搶、遺失器物、疾病醫藥、口舌官司等等許多的禍事發生,以當原來妄取他人錢財的總數。

 

【分析】

 

上文已經說明了隨事受報,而本節又再次的說明橫取之禍,主要是為有權有勢的人而說的啊!因為這一項的罪惡,最是不仁不義,而且又是人所最不能夠避免的,所以才特別的再提出來,以警惕世人啊!

 

要知道橫取他人的錢財,目的也多是為了要使自己的妻子家人,能夠過好的生活;卻不知道司命之神也正在計算他的妻子家人,以報應他的貪惡,這豈不是利之適足以害之嗎?以有情的骨肉,換取了無情的金錢,這樣豈不是太可惜了嗎?而且自己惡貫滿盈壽命被奪盡了,死期一到,則要這些的金錢,又有什麼用處呢?若是想要用錢在陰間打通關節,只怕在陰間未必能夠行得通啊!到了這個時候,又有誰不肯看空呢?但是總是嫌遲了一些;何不在未到此刻的時候,早早的為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若是罪惡稍輕不至於死的,則會遇到許多的災禍,或是不肖的子孫,以破散他橫取別人的財物。須知橫取他人錢財的人,冥冥之中,定然會有奪取他橫財的力量;所以錢財到了最後,終究還是一無所有啊!而遭遇到水火盜賊的驚嚇恐懼,遺失東西的懊惱悔恨,疾病纏身的痛苦憂愁,口舌官司的忿怒羞辱,子孫不肖的蒙羞恥辱,自己則是白白的吃虧,卻沒有取償的方法;而且還欠著多少的罪孽,不能得到自在,而且填還不盡,終究無可奈何;所以橫取他人錢財的人,一想到此,不但會寒心,而且也會灰心啊!

 

故事:

 

唐玄宗的時候,邢壽奉命出使新羅,任務完成後,於回程之時,在炭山暫時的停留;見到有一百多位的商人,載滿了幾條船的貨物,價值有數十萬緡,邢壽就派人偷襲,把商人全部殺死,而奪取他們的貨物。等到他的兒子刑壽,與王圖謀造反,被朝廷判罪滿門抄斬,子孫一個都沒留下來啊!而韋公幹擔任瓊州的州牧(地方首長),靠著官府的勢力,橫取了許多的錢財,等到他官期任滿返鄉,所乘的船翻了,他所有的錢財貨品全都沈入了水中,僅是保住了一條老命而已!呂師造為池州刺史,搜刮百姓的錢財,正在乘船滿載而歸的途中,忽然被火燒光了他的財貨,只有船和人沒有受到損傷。

 

宋朝的奸臣丁謂,被朝廷貶官流放到朱崖,遇到強盜打劫,財產全都光了;沒多久,丁謂也就死了。馬襄的貪心很重,擔任西川漕司,正碰到劉盱作亂,馬襄就把金子藏在井中,劉盰作亂平定之後,馬襄就到井裡藏金的地方取回金子,卻怎麼找都找不到原先所藏的金子啊!而他所有的錢財,也全都沒有了。胡應桂、陸一奇兩人,共同串通誘惑一位官宦之家的兒子賭博,以謀取他家的財產,忽然胡應桂的一隻眼睛瞎了,陸一奇的一隻腳跛了,兩人都變成了殘廢,貧困潦倒了一生啊!強懷仁用貪婪橫取方法而致富,然而他的兒子不肖,喜好賭博嫖蕩,胡作非為,每天都有口舌是非,與人爭訟打官司的事情發生;不到十年,家中的財產就用光了;從此以後,生活潦倒困苦,子孫一蹶不振。

 

【再析】

 

以上所說的公案,都是橫取他人的錢財,而隨著災禍的發生,以顯示他們的報應,以當他們原來妄取他人錢財的總數。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邢壽他家被滿門抄斬了啊!這個世間是有不容易明瞭的事情,而老天卻沒有不報應的惡事啊!人就是再怎麼的聰明善用計謀,但是上天卻更是能夠巧於報應啊!唉!怎麼能不教人害怕啊!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解釋】

 

又有冤枉而殺人的,就像換刀相殺一樣啊!

 

【分析】

 

上面說到橫取他人錢財,而這裡接著又說到冤枉殺人;就是因為冤枉殺人的事情,總是由於貪愛錢財捨不得錢財而引起的禍啊!而冤枉殺人的事情,大概有七種。

 

第一是法官判決:法官因為接受了賄賂,竟然狠心的冤枉了人犯。

 

第二是帶兵打仗:將領縱容軍隊的士兵屠殺擄掠,冒領戰功。

 

第三是醫生用藥:醫生為了貪財以假藥賣人,或開錯了藥,醫死了人,卻又強辯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第四是破壞身孕:為了節省費用而將女嬰不養溺死,放縱淫慾而懷有身孕,卻將胎兒墮掉。

 

第五是衙門惡吏:欺騙長官,利用職權蠻橫肆虐,詐騙錢財,陷害他人。

 

第六是風水害人:收買風水專家,遷移破壞別人祖墓的風水,以陷害他人產生災禍。

 

第七是庸師誤人:庸師不善教學害人子弟,而誤了人家子弟的一生。

 

以上七種冤枉殺人的方法,雖然都不一樣;然而冤枉的殺死人,則是一樣的啊!像這種的罪過,是不為天律所赦免的;不是發生人禍,必定會遭天譴;雖然說是殺人,但其實就是自殺啊!

 

故事:

 

宋朝有位禪師,年輕的時候喝醉了酒,在與人爭奪錢財的時候,奮力的重擊對方;而那位被他打到的人,立刻就死了。他因為畏罪而逃到遠方,後來因為懺悔而出家勤苦修行,於是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為大禪師;並且還升座說法,學生有好幾百人。在他七十幾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早晨,他沐浴之後就陞座,告訴大眾說道:「你們不要動,不要說話,看老僧了卻四十年前的一樁公案。」坐到中午的時候,有一位士兵突然的來到禪寺,扳起了弓箭,想要射殺禪師。老禪師就向士兵合掌說道:「老僧在此等待您已經很久了啊!」士兵驚奇的說道:「我與和尚素不相識,可是為什麼一見面就想殺你呢?我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緣故啊!」老禪師說:「欠債還錢,公平交易,但請下手,不必遲疑!」並且回頭對大眾說道:「我死了以後,你們請這位居士吃飯,飯後送他回家。如果你們有半句責怪他的話,就是違逆了上天,背叛了師道,不是我的弟子啊!」士兵聽了禪師的話,就更加的疑惑;於是一定要禪師說個明白。禪師說:「你因為已經隔世又輪迴投胎,所以你才會忘記了啊!而我仍然在世,所以沒有忘記。」因此就把從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士兵;而士兵本來不識字,忽然就大聲的唱道:「怨怨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說完之後,手持著弓箭,就站著往生了。禪師於是下座,為他落髮,取了法名,更換衣服之後,就將他放入了龕中;自己也跏跌而坐,向大家道別之後,就坐化了。

 

【再析】

 

夫殺人於四十年之前,而償債於四十年之後,索償債務雖然是遲了一些,但是償還債務則是不變的啊!幸而兩個人都是具有大手段的人,所以才能夠在怨家路上劈面相逢的時候;原來是惡對頭,反而結成了好因緣啊!這位士兵以死威逼欠他命債的人,卻因此而修行,當下就證了道;而禪師的等待催促欠他一命的債主,因此而解開了彼此的冤結,當下就坐化往生;這實在是一件千古難遇的勝緣奇事啊!如果禪師不是真正的得道,或是這位士兵沒有具備了大手段,那他必定就不肯放下債權而不取啊!然則殺人無異就是自殺的道理,也就很明白了啊!上列所說七種冤枉殺人的緣故,世人應該要隨事的禁戒,千萬不可以亂借狠債啊!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解釋】

 

凡是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鴆鳥毛浸過的酒一樣;這種的漏脯鴆酒都是含有劇毒,不但不能夠獲得暫時的醉飽,而且死期也馬上就到了啊!

 

【分析】

 

本節又申明貪利的害處,因為世人好利的心很重,所以太上才會婆心殷切,反覆的叮嚀,再三的提醒。而世人所犯淫殺凶逆等等的罪行,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夠造作的,而且造作這些罪業的人,也是不多見啊!惟有在獲取錢財這方面,則是千變萬化,而又很難加以查問的。因為天下沒有不用錢財的一天,所以天下也就沒有不取錢財的人啊!既然天下沒有不取錢財的人,但是世人取財的方法,合乎義的很少,而不合乎義的則很多,這也是不用問就可以知道的事實啊!

 

那麼什麼是義呢?義就是行事正當而合情理;凡是取人錢財,而人樂意給我的,就是近情,也就是合義;不樂意給我的,就是不近情而非義;取了而我可以告人的,就是合理,也就是合義;取了而不可以告人的,就是不合理而非義。不論取得的錢財是多是少,如果取得的錢財不合乎義,而可以用得心安理得的話,則也不妨順人心之所好,乾脆就聽其自然好啦!然而太上對於此事卻是諄諄的訓戒,就是知道世上有非義取財的人,也就有了非義失財的人;因為一個人若是快意,另外一個人就會傷心;或是一個人快意,而卻使得十個人,百個人,乃至千萬個人傷心啊!

 

須知天道好還的道理,上天是大公無私的,怎麼可能會特別厚愛非義取財的人呢?然則在冥冥之中所積累的不幸,神明就會想要使這些事情得到公平的處理,因此,必定都會積極的加以處置了。太上知道其中的緣故,而用正大的言詞警戒人說:「不要取。」可是人們卻不聽;於是就婉言的曉諭世人說:「不可得。」可是人們不相信,於是就用警惕的言詞來勸人說:「得到不義之財,不吉祥啊!」而世人也是只圖目前,不想以後;因此就不如喚醒世人說道:「得與不得,都是相同的啊!」這樣世人的貪財之心,或許會因此而減少啊!所以就以漏脯鴆酒來作譬喻。因為漏脯鴆酒,都是非常的毒,只要入到口中,馬上就死,人就是再怎麼的狂妄愚笨,也沒有明明知道是漏脯鴆酒,而卻大吃大喝的啊!知道了非義之財,就是漏脯鴆酒,則雖然有千萬的不義之財垂手可取,也必將會堅持的拒絕而不肯接納啊!這不就是得與不得相同了嗎?所以得到之後而不用,豈不是天下無益的棄物嗎?而人們卻為什麼要壞盡了心術,使盡了機謀,以求取天下無益的棄物呢?

 

然而漏脯的馨香,等於是膾炙,鴆酒的甘美,不亞於醍醐;世人見到了它們的馨香甘美,則又將起了一個徼倖之心說道:「嗯!這不一定就有毒啊!」因此而不大吃漏脯大喝鴆酒的,就沒有幾個人了啊!等到吐又吐不出來嚥又嚥不下去的時候,腸子斷了,皮膚裂開,很快的也就死了;而後再想要嘆息的說道:「為什麼不能夠早些見到這個結果呢?」這時候已經是不可能了啊!而菜湯麥飯,粗酒蔬菜,吃在嘴裡雖然沒有什麼太好的味道,然而卻能吃得飽喝得足,摸摸肚子能夠怡然自得理得心安,其間的痛苦和快樂,就相差的太遠了啊!這些證明的事蹟,前面都有很詳細的說明,這裡就不再附了。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解釋】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善行圓滿而多方的賜福;或是心中起了惡念,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凶神,跟隨著監察,等待他惡貫滿盈而多方的降禍。

 

【分析】

 

這裡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訴世人:禍福之機,全在一心;希望世人在源頭處,就知道必須要謹慎啊!我們仔細的推敲這個「夫」字與「或」字,有不是出於善就是入於惡的意思,所以應當與孟子盡心篇的「雞鳴而起章」一同的參看。

 

佛經說:「宇宙森羅萬象的形成,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變現出來的啊!」又說:「我們的心因為能夠隨著染緣跟淨緣,因此而造出了十法界的差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總不出四聖六凡法界的範圍。(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指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像這樣的十法界,本來是沒有自性的,都是由我們的一心所造作出來的啊!所以心能夠作佛,心能夠作眾生,心能夠作天堂,心能夠作地獄啊!」而所謂心起者,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念雖然非常的微細,但是卻能夠感動天地鬼神;人若是能夠起了一念的善心,只此一個善念,就是破除地獄的靈符,斬斷群邪的慧劍,渡過苦海的慈航,照破黑暗的明燈。若是起了一念的惡心,則畜牲、餓鬼、地獄三途的惡道就會現前,而沈淪其中永無止息啊!所以吉神與凶神,都是隨著人心善惡的念頭招感,而立即的就跟隨著到來,並不須要一絲毫的等待啊!

 

【嘉言】

 

明朝的憨山大師說:「念從起處須看破,事未至時莫妄生;若是能夠在惡念剛起的時候,就將它一刀斬斷;則業力的根本當下就消除了,妄念也就沒有地方可以生起;所以超凡入聖的關鍵,全都是在此啊!」

 

故事:

 

從前元自實,痛恨繆某忘恩負義,就在早晨四點鐘左右時候,帶著刀前往繆家準備殺掉繆某;路上經過了一座庵堂,庵堂的主人軒轅翁,很早就起來誦經;見到有幾百位奇形怪狀的鬼,跟隨著元自實;而且每個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來勢洶洶,臉上都露出凶惡的樣子。沒過多久,元自實就回來了,軒轅翁這時候卻看到跟隨他的人,都是頭上戴著金冠,身上佩有玉珮,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擁著,十分的莊嚴,臉上都露出和祥喜悅的樣子。軒轅翁因此就召請元自實進入堂庵問他原因?元自實於是說道:「姓繆的忘恩負義,我剛才正要前往殺他;但是到了他家的門口,我就想到繆某雖然對不起我,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卻是無辜的啊!況且他還有老母在堂,我若是殺了他,就等於是殺了他一家人啊!因而於心不忍,於是念頭一轉,就回來了!」軒轅翁就將剛才所見到的情形告訴他,而且向他道賀說:「你的所作所為,神明都已經知道了,你將來必定會享有很厚的官祿啊!」元自實聽了軒轅翁的話,於是就勇猛精進認真的行善,後來果然考取了功名,官做到了宰相。

 

【再析】

 

老子說:「善之與惡,相去的到底有多遠呢?」我對老子的這句話,曾經反覆的思考過好幾次,大抵是善惡這兩條路,在開始的時候,相差並不很遠,只不過是在平常日用之間起心動念的對錯而已!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認真的修持反省,則心地自然就會全體是善了;福德因而不斷的增長,禍患也就全部都退除了啊!我們看到元自實因為一念之善,就能夠轉禍為福,而且速度是如此的快速;因此對於所謂心起善惡,吉神凶神就已經跟隨的道理,不是就更加的可信了嗎?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解釋】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惡事,後來自己懺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分析】

 

這一節特別提出了改悔兩個字,告示人們改過遷善的方法,也就是轉禍為福的契機啊!改就是改過,悔就是懺悔,天下純善無惡的人非常的少;而曾經作過惡事的人,則是相當的多啊!然而惡人可以再轉變成為善人,所以太上才苦口婆心一再的說,在篇尾結出了改過懺悔的本來宗旨,目的就是要喝破迷關,使人回頭是岸啊!又恐怕世人錯認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妄想以一杯的水,就奢望能夠滅掉一車子木材燃燒的火;所以說:「諸惡莫作。」就是希望他能夠將惡業刮磨淨盡。又說:「眾善奉行。」就是希望他能夠將善行積累的圓滿。這樣的去做,久而久之,才能夠將從前所造的罪業漸漸的消釋去,因此它的禍害方能夠全部的消除;而後來的行持,則一天一天漸行的圓滿;新增的福報,自然也就會到來了啊!

 

現在沒有智慧的愚人,自己知道所作的不善;或是良心發現,就想要靠著僧人道士替他禮拜懺悔,企圖消除罪業;這種的行為,就像是用一小杯那樣少的水,而去救輿薪燃燒的大火啊!這豈不是大大的迷惑顛倒嗎?況且過去的罪過才剛剛懺悔;而後來的罪過又再次的增加,以至於終究仍然沈淪於苦海;不但喪失了身命,而且還毀滅了本性,實在是太悲哀了啊!人若是像這樣的改過懺悔,豈不是大大的辜負了太上諄諄告誡的苦心嗎?

 

嗚呼!太上教人改過懺悔的方法,這幾句話相當的吃緊,而且是針針見血;所謂神丹一粒,可以點鐵成金;至理一言,就能轉凡成聖;所以世人應當要發誓力行,唯有這樣才能夠上符太上對世人的大慈大悲啊!現在就先說明懺悔的方法,然後再說明改過的方法。所謂懺悔,就是改正過去的過失,使未來不再重蹈覆轍,生善滅惡的重要方法啊!所以善根,應該要培養,則所有的善行都會因此而生出來;罪根則應該要發露出來,則所有的罪業,都會因此而消滅了啊!

 

第一是要正確的相信因果。不迷信也不錯信因果,這樣的為善,就必定會獲得福報,而為惡就必定會得到災禍;雖然尚未有實際的行為,但是果報依然存在;因為念頭雖然是念念生滅,但是業力是不會消失的。信為入道的本源,唯有智慧能夠進入,這是眾善的根本;用此正信,翻破了沒有善根一闡提的心啊!

 

第二是要懺悔罪惡。這是以慚愧為根本,慚我所犯的這個罪,不配做人;愧我所犯的這個罪,必定會遭天罰,這就叫做白法,也就是翻破了無愧的黑法啊!

 

第三是要怖畏無常。人的呼吸一停止,生命也就立即的死亡;而神識就要隨著業力而受報應去了,而且是輪轉無窮的啊!既然體悟了無常的道理,也就是翻破了不畏懼墮入惡道的心啊!

 

第四是要發露懺悔。向他人說出了自己所犯罪業的輕重;因為將罪業發露出來的緣故,罪業的種子於是就焦枯了,就像砍伐樹的根部一樣,枝葉就會隨之而彫零飄落下來,也就是翻破了覆藏罪業的心啊!

 

第五是要斬斷造惡的相續心。徹徹底底勇猛果決的把惡業全部捨棄掉,就像用鋼刀來斬斷東西,一斬就全都斷了一樣,這就是翻破了造惡的相續心啊!

 

第六是要發菩提心。普願拔除一切眾生的苦厄,普施一切眾生的快樂,以此廣大的心量,翻破了緣一切惡業的心啊!

 

第七是要修功德來補過失。勤奮精進的策勉修正自己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的行為,絲毫都不懈怠,這就叫做修功立德,翻破了不修三業無辜起惡的心啊!

 

第八是要守護正法。不接近外道邪師而破壞了佛的正法,這就叫做翻破了滅一切善事的心啊!

 

第九是要念十方諸佛的無量功德與神通智慧。懇祈諸佛哀憐攝受,加被保護我滅除罪業,這種清涼的妙藥,就是翻破了我念惡知識的心啊!

 

第十是要觀照罪性本來就是空的。罪業是從心而生起的,也還是要從心而滅去的啊!所以說:「心若滅時罪亦亡。」若是知道罪福原本沒有自性,心的本體本來就是空寂的,只要反本還源,就能夠究竟圓滿清淨,這就是翻破了無明顛倒執著的心啊!

 

經上說:「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所以我們應當要至心懇切的懺悔,就像百年都沒有洗過的髒衣服,可以一天就把它洗除乾淨了;又像千年蒙塵的古鏡,可以一下子就把它擦拭出原來就具有的光明啊!所以懺悔能夠解除千生萬劫的過失,能夠滅掉四重五逆的罪業,只要能夠真誠的懺悔,就沒有什麼惡業除滅不掉的,也沒有什麼善業生不起來啊!

 

故事一:

 

阿那律尊者在過去世中,原本是一位盜賊;有一天夜裡,他到佛寺中行竊,見到佛燈快要息滅,就拔出箭來,用箭挑起了燈心,油燈忽然大放光明,而且光明非常的耀眼奪目;阿那律心中感到非常的害怕驚恐,就即時的捨惡從善,以往所造的惡業,就漸漸的消除,而所做的善業,就逐漸的圓滿,於是就證得了聖人的果位。

 

故事二:

 

宋朝的楊仲和,本來擔任許州的推司。在天聖年間,破朝廷派到蔡州擔任審判的職務;因為他冤枉判案,於是被北極繳奏,即將就要受到嚴重的懲罰;楊仲和因此而懺悔畏懼,立即就辭去了蔡州審判的職務,並且發誓要修百善以贖罪過。每次他遇到往來的僧人道士或是窮人,以及鰥寡孤獨,或是家中有死喪疾病的人,沒有不布施救濟的;因此在幾年之間,就把家裡的財產全都布施光了。而他每天早晚都誠心的事奉真武真君的香火,真君竟然因為他的勇於改過而感動,憐憫他的窘困,就化為一位道士,將十二真君靈籤傳授給他;使他能夠賺些資財,以安頓生活,繼續的修行;他死了以後,又蒙東嶽大帝收錄,將他補為麻溪注錄主簿的神職,而且朝廷也追封他為悟本真人。

 

【再析】

 

明朝的冒起宗先生說:「易經乾卦的六個爻辭,最後的結論是吉祥;在開始的時候,雖然講到沒有禍害,後來因為自滿而有了過失悔恨;然而最後因為能夠懺悔,因此而可以補救過失而趨向吉祥了!」

 

又陳良謨先生說:「人的貧富貴賤,長壽或是短命,乃至於一飲一食,一作一止,都有定數,而且是不能夠違抗的啊!然而轉移禍福的樞紐,則又決定在於個人,而且『數』也不能夠限制;因為定數原是天命,而感應則是天心;上天是以利益萬物為本懷,至誠無妄而且沒有一絲毫的分別私心;人若是能夠由衷而發一念濟人利物的心,在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任何的目的而去做,則雖然只是一剎那一件小事;但是因為內心精誠之極,自然就可以上格天心,就像響應聲一樣,這是必然的道理。數,就是天數,天心既然已經感格,天數也就隨之而轉;怎麼可能被限制住呢?譬如國家刑罰獎勵的制度,是一定不能夠隨便改變的;如果做臣子的人,真正能夠以忠誠而感動了君心,則雖然被貶謫流放,卻又被召還;在臨刑被殺的時候,而君王又頒下了特赦的命令,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喜怒的變化立刻就不一樣了,又有什麼是不可改變的呢?如此則知道天心跟天數是互為消長的,而古往今來許多陰德感應的事蹟,的確是昭然可信的啊!」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解釋】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而常做諸惡的凶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惡行;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所以人為什麼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分析】

 

這一節總結了全篇,是切切實實教人行善去惡的路啊!『故』字在這裡是承上啟下。『吉人』就是善人,因為他行善就能得福,所以是吉人。凶人就是惡人,因為他行惡即將就要得禍,所以是凶人。而諸惡與眾善,都是不勝枚舉;大約來說,是指語善、視善、行善這三種,正是我們切實下手用功的地方啊!語善,例如非禮不言,樂道別人的善行,勸人做好事等等。視善,例如非禮勿視,樂於見到善人,喜歡看善書,常常見到自己的惡行,而不去見別人的惡事。行善,例如非禮勿動,非法的事情絕不去做,勇猛的行善,時時行方便,種種作陰功,提倡引導於一方,乃至於推廣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的來行善;惡則恰好與此相反。三年就是千日,也就是圓滿之期,因為這個時候已經是善積而惡盈了啊!

 

人心至為靈活,而且變化不常;若是一個人在三年那麼久的時間,而心卻沒有改變的話,則他所造的善或惡,也就到了純熟的地步啊!在這裡指出了「天」字,就是因為上天為賞善罰惡賜福降禍的大主宰,也是整篇文章的精華關鍵所在啊!而這裡所謂的天,也就是我們的心。孟子說:「保持了自己靈明的本心,順養自己天賦的本性,這就是事奉順從上天的方法。」

 

這裡提到的兩個「必」字,並不是必之於蒼蒼冥冥無聲無臭的天,乃是必之於我心所發的三年語視行的善惡啊!所謂無論什麼都是自己求來的,就是這個道理。高明的人樂心向道,原本不是為了求福;若是為了求福才為善,那麼心就已經是涉於私了啊!所以惟有應當盡其在己,順受於天,而不可以有一絲毫的覬望希求將迎的心啊!然而禍福的果報是由自心的善惡所感招,而上天的法則,必然會酬償因果的;所以禍福報應的道理,本來就是存在洋溢於天地之間,而且是絲毫不爽的;有人以為善去惡,為自己本分之內的事情,這種人固然是屬於上上根器的人;然而世上的常人多,怎麼可能都是上根利器的人呢?所以因為恐懼災禍想要求福才肯去惡為善的人,這也是太上所希望度化的,正是惟恐世人不肯求福啊!而孟子所謂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是益於得也」的道理,非常的正確;若是照著孟子所說的方法這樣的去求,自然就不會產生害處了啊!

 

所謂的降福,例如是親身享有福祿,子孫都很善良,家道興隆,壽命延長,萬事和順;甚至為聖為賢,成仙成佛,徹悟了自性,直接的證得了無生法忍,度人度物,立極萬世,這些都是降福啊!

 

所謂的降禍,例如親身遭受大禍,子孫都很險惡,凌替衰敗而亡;或是壽命短促,家道淪喪,凡事多遇挫折;甚至死了之後,墮入了無間地獄,或輪迴投生為異類,永劫遭受罪苦,惡業殃及到後代的子孫,萬年都遭受到世人的唾罵啊!

 

嗚呼!由此而論的話,禍福之道就太大了啊!實在不可思議啊!最後一句揭出了「勉行」,這只是就眾善奉行上來說的,為全篇的總關鍵。勉字為遷善改過最重要的方法,而行就是身體力行的意思。所以勉行就是奮勵去力行,捨死都不退的意思。書經上說:「非知之艱,惟行之艱。」俗話也講:「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若是知而不行,就決定沒有受用;既然沒有受用,不免就要向生死的大海中自作自受去了啊!所以世人若欲求生路,必須要下死功夫!朱子說:「陽氣發時,金石亦透;精神到處,何事不成!」人若是能夠如此,就一定會達到行滿功圓成真,或是證得聖人果位的境界。

 

【再析】

 

要知道沒有行善就不會有福,沒有造惡就不會有禍,這是天道永恆不變的真理。然而善惡的報應,有的是報在本人的身上;有的則報在子孫的身上;有的現世是惡人,而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因緣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禍而卻轉而受福;有的現世是善人,因為他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成熟了,這一生應該受福而卻轉而受禍;等到前世的禍福受過之後,則今生所造善惡的報應,方才會一一的現前受報;這也只是遲早先後的問題而已,並不是說善惡的報應有了誤失啊!所以說:「陽憲速而可逃,陰憲遲而不漏;陽網疏而易漏,陰網密而難逃。」

 

現在的人,偶而做了一件的善事,就想要獲得善報;稍稍有些不如意,就說:「天道難知。」怎麼會知道:人只要不飢不寒,無災無害,讀書人有書可念,農人有田可耕,工人有工作可做,商人有生意可做,時時開口而笑,日日少皺眉頭,難道這些不是平安的福報嗎?不然的話,世人的願求沒有窮盡,世界也充滿了缺陷,怎麼可能人人都是富貴發達呢?世人惟有尊敬相信感應篇的道理,認真的隨事奉行,自然就會福祿無量,子孫榮顯昌盛;遵行了一年,萬罪就能消滅;遵行了四年,百福就能到來;遵行了七年,子孫就能考取功名;遵行了十年,壽命就能夠延長;遵行了十五年,萬事就會如意;遵行了二十三十年,就能夠名列仙籍;遵行了五十年,天神就會恭敬,而且能夠位列上界。這些都是太上真實不欺的話,只怕世人不能夠認真的去實踐啊!

 

大抵立志心向大道的人,在開始發願的時候,就一定要自度度人,而自度度人,要在能夠福慧雙修;而修慧必定要在於明瞭修行的宗旨而見到了本性,修福必定要在於遵守做人的五倫,而在日常生活中歷事練心;而且二者要互相的協調,才能夠相輔相成;如此,則上帝必定以天詔等待他,諸佛一定以淨土來攝受他;不只是超生上界而已,實際上則是頓然證得了無生法忍,達到了不生不滅的境界;然後可以入世度化眾生,了卻這一個大事的因緣;若只是區區的冀望得到長生、僅修性命而已;如果未能了脫生死,福報享盡了,還是要墮落下來的啊!即使是生到了天界最高的非非想天,壽命能夠活到了八萬四千大劫(一大劫相當於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究竟還是會墮下來,而淪落在六道當中,依舊不能夠超出三界啊!而在六道輪迴當中的眾生,都是因為不能了悟自己妙明的真心;因為積聚了妄念而虛妄的感招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中間虛妄的隨著七趣而沈溺(六道加上仙界叫做七趣);因為業力的招感引導,而各自的隨著所造的業力受生於不同的道中。只要是徹底的覺悟了本具的覺性,那麼就會明瞭這些虛妄的因緣,本來就是一無所有;而他普遍利益眾生善行的力量,又能夠圓滿的持之以恆;所以才能夠了卻這個大事因緣,必然要歸諸於福慧雙修,到達了圓滿的境界啊!

 

故事一:

 

棲雲真人王志,盤山語錄說:善惡:有人問道,如何才能夠出得罪福的因果呢?師父回答說:「罪福的因果,屬於陰陽之殼;若是你能夠出得陰陽之殼的話,則就沒有罪福的報應了!」那麼如何是陰陽善惡之殼呢?只要是心上有一絲毫的私欲自私的念頭,便是屬於陰殼;有一絲毫喜歡行善的念頭,便是屬於陽殼。在陰則會有惡報,在陽則會有善報;若是能夠鍊到了心體虛空,無善無惡,沒有絲毫的掛礙,自己作得了主;則禍福就縛他不得,因果也纏他不得,這樣便是一個出離陰陽之殼的真人啊!

 

故事二:

 

宋朝的朱子晦菴,非常嚴謹的力行遵守規矩,而造成了後來學習的人感到很不方便;那裡知道當理學尚未透澈明白的時候,如果輕易放棄了規矩的話,就很難進入理學的堂奧了;若不是朱子堅持的力挽狂瀾努力的撐持,則理學早就潰裂失傳很久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風潮正在禁止道學,將理學歸屬於偽學,並且指責理學為邪道;在那時群起而鬧的人,有韓侂胄的優人,有林栗之的伐異,有王淮陳賈的修怨;六經孔孟為當世的大禁,正心誠意,為在上位的人所討厭聽聞;因此正人君子,都屏氣伏息不敢有所作為;而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則都改變原本所學,而冒充作旁門左道的老師;惟有朱熹卻能夠獨自的擔負道統的使命,不憂不懼;在進退之間,則一步都不敢苟且;遭受到讒謗,則百折不撓依然的自如;努力的教導後學,則許多的賢人競相而出;嚴於律己,則顏子的四勿一點都不敢違背;因此儒學與理學,當時能夠如日中天的興起,就是因為朱子力行的效果啊!

 

故事三:

 

宋朝的范儼是仁和地方的人,在壯年的時候就考取了進士,擔任郡縣的地方官,後來升到了卿佐的官位;他每天都必定會想到,要如何才能夠忠於君王?怎樣才能夠福澤百姓?自己的言行舉止一點都不敢苟且;雖然是在闇室屋漏沒人見到獨處的時候,也都保持著戰戰兢兢自我惕勵的景象。等到兒子長大之後,他便辭官歸隱,布衣蔬食,不再涉入世緣,靜心入道;每天都念誦法華經金剛經等大乘經典,並且依教奉行;有空的時候,則禪定觀想,一切世俗的雜事,絲毫都不沾染,本身修行的道業,也都是順乎自然。到了大觀年間,已經九十多歲;忽然就開悟了,於是便囑咐身旁的侍者說道:「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是一場戲劇一樣;當鑼鼓響起的時候,劇中的生旦丑末各種角色,各自表現各人的演技;可是等到了蠟燭燒盡燈火熄滅的時候,又有什麼樂趣呢?就像我來到這世間,一幌眼就已經九十年了;實在就像作夢一樣的幻化,有如朝露和閃電一樣的迅速啊!」幸而我悟得了這箇佛性,這箇佛性沒有邊際,也沒有方圓大小,也不是赤白青黃,也沒有長短上下,沒有瞋、沒有喜、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善、沒有惡;所謂一物都沒有,但卻萬象都包羅啊!這就是最真最上無往無來奧妙的真理啊!而它的關鍵,只在人能不能夠至誠精進、心心相續、念念不間斷罷了。三世諸佛都是從這裡而出現的,這種的道理,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真實而不虛妄的道理,你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勉而行之啊!」說完之後,他就靜坐合掌而化了。一時之間,異香充滿室內,祥雲滿空中,種種的光明,照耀著世界,這些的瑞相好幾天都不散去;附近的百姓聽到之後,都前來瞻仰他往生的瑞相。

 

上面所列舉「勉勵而行之」的各條公案,乃是分別的力行儒釋道三教的道理,由下學而至於上達,同是歸於窮理盡性,而達到了本性的最高境界!把這些公案錄在這裡,以為三教行者最好學習的範例;有志學習的人,應當要認真的效法啊!

 

【結語】

 

張拱辰先生說:「一切的作為,沒有不是由小而大的。」所以凡是有血氣有靈性的眾生,都是可以直接的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高境界。然而這種無上菩提的最高境界,也只是從謹慎自己細微的心念慎獨的功夫上面下手,把它擴展開來直到圓滿而已。袁了凡先生不是說過:『從前的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的種種,譬如今日生。』所以怎麼可以自己甘於自暴自棄,而把一切的禍福諉之於天命,而因循苟且的虛度了這一生呢?」

 

天下至為廣大,萬世也至為久遠;雖然是用萬手萬目來拯救幫助這個世界,而仍然是不夠的啊!所以最為急切的事情,唯有教育人了;而且難道一定要成為聖賢之後才能夠教人嗎?人果然是聞善則喜,見善則樂,隨時隨地的講好話、談善事、說善報、佈善書,則其中的教化就已經很多了啊!至於在教化的過程中所產生轉移靈巧的變化,其中的奧妙,也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夠知道的啊!而教化一般平常的人,又比不上教化豪傑之人;若是得到了一位豪傑之人加以教化的話,他就能夠產生旋乾轉坤的效果;並且能夠承先啟後,也能夠產生輾轉教化的功用,則這種教化就會變成非常的普及廣大!

 

從前的古聖先賢和經典書籍的傳世,也都是這一個大事因緣啊!而本篇就是太上度化世人玄妙的真理,諸佛救護眾生秘密的真諦;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奧妙到了極點,必將永遠傳世,照耀天地之間;凡是讀誦本篇,遵行本篇,刊載本篇,流傳本篇的人,也都是有一大事因緣存在的啊!因此而能夠覺悟這個世間,誘導教化人民,培養社會元氣,創造人類福祉;與人共同為善,天地清淨安寧;而且心之所量,能夠包含太虛,並且億劫常圓,實在是不可思議啊!

 

太上感應篇註講證案彙編白話節本卷四終

 

附錄:廣勸流通文

 

勸讀是獲福之本

 

感應篇起初是在道藏中,自從宋朝的真宗皇帝賜錢百萬,命令工人刊刻,然後才大顯於世;當時的賢人君子,都極力的尊行奉持。明朝的世宗皇帝,也曾經為感應篇作序,並且頒行天下。清朝順治十三年,皇帝諭令刊刻感應篇,頒賜給群臣,並且遍及讀書人,歷朝對感應篇是如此的推崇奉行;然而不獨是人間寶貴此書,上蒼更是尊重;例如王巽病遊東獄府,見到殿上大書金字感應篇,並且號之曰金章。楊道機因為疾病入冥府,冥司諭令他要廣勸世人習誦感應篇。周箎也曾經被冥司告誡他說:「你還陽之後,要將此經廣為流布,能夠受持的人,不但能夠脫離水火盜賊病厄的痛苦,求子嗣、求長壽、求財祿、求成仙,都在此經啊!」無奈塵緣苦海,眾生如醉如夢;少年豪放的人,執迷不信,到了年老之後而習性已成,就更難望其改悔了;因此而醉生夢死,輕擲了一生啊!

 

嗚呼!讀了感應篇,就能如醉忽醒,如夢忽覺;不但能轉禍為福,實在是起死回生;今勸世人:第一要發信心,第二要發虛心,具備了這兩種心,方可以讀感應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熟念之後,便有樂趣;更要念一句,學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天反覆的細看;若是能夠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來,效果更是妙啊!日日都是如此,終身都能謹守,則一切的祈求,自然就能感應。前賢說:「下根人該讀,上根人也該讀,天下無人不該讀。」至於乾乾淨淨收拾這個心,則更為第一關啊!

 

勸行是獲福之寶

 

感應篇讀了之後,務必要做出積德累功的事情來,有財力的人可以學習推官楊旬誦感應篇,常行十種利益社會的廣大善行;楊旬因為積了不少的善行,生了一個兒子楊椿,二十歲的時候,就考中了狀元。又例如明朝江蘇如皋冒起宗,增註感應篇;他的朋友夢到一位老翁在朗誦,就仔細的聆聽,乃是「見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全部的註解讀完之後,老翁就說:「該中」。那一年考試,冒起宗果然中了進士,這是用筆來行善的例子。成都王雲芝口才好,通源大師就教他要積口德,從此之後,凡是利人之事,無論大小,他都極口方便,不肯錯過機會;如此做了廿年,考試連連獲捷,兩個兒子也先後的考取了功名,這是以舌來行善的例子。

 

另外順天曹世美,家裡雖然貧窮,但是卻樂於行善,真誠的勸人幫人;別人出錢,他則自己出力;經過了很多年,別人見他可以信任,就推薦他為一位財主販油,共分利益;因此而漸漸獲得了五千餘兩金子的利潤,子孫因而能夠安享厚福。這是以力來行善的例子。由此可知,楊旬的十善,有錢人可以學習;而冒起宗的筆、王雲芝的舌、曹世美的力,沒有財力的人也都可以學習。而誦感應篇不外乎是替天推行教化的事情;至於一舉一動,常常心存敬畏,用來自修其身,則不論貧富都是一樣的啊!

 

勸刻是獲福之廣

 

太微仙君功過格說:「以善書傳一人,就是十善,傳十人就是百善;而傳給大豪傑大貴人的就是千善,廣布無疆重刻不朽的就是萬善。」況且感應篇尤其為天人並重的救世寶訓,從來凡是刻印這本經的人,必定會獲得奇報;例如瑞安黃鳳刻印此書,在他命絕之後,卻被冥司放還,又增加他的壽命;太谷程嘉猷刻印此經,他的陽壽已盡,而大士卻令其再生;龍山姚文然刻印此經,而瘧疾就頓然的痊癒;錢塘于玉陛的妻子梁氏刻印此經,而三年的危病,一朝就霍然的好了,這些都是延壽卻病靈驗的例子啊!

 

真大奎刻印本經,因此而生了一個兒子,有了繼嗣;徽州吳大祚刻印本經,而連續生了三個兒子;仙居王竺刻印本經,而死去的兒子又再次的投胎做他的兒子;歸大賓刻印本經,就生了一個顯貴的兒子;這些都是艱嗣而得子靈驗的事蹟啊!另外還有許多刻印本經而富貴福澤靈驗的例子。例如華亭沈業因此而登第,黃巖楊琛因而考取了進士;江西石中璞因而家道頓興,休寧方時可因而家財漸豐;至於刻印本經而免除水厄的,則有徽州的許允卿;免除火災的,則有武林的楊振之和江干的徐天行。夢到關聖帝君命他刻印的,則為寧波的李燧升;夢到文昌帝君命他刻印的,則是呂律仲;更有為父母祈福祈壽而如願的,則有錢塘孝子汪源啊!

 

今勸世人讀誦感應篇,務必須在佛菩薩或神前立願,刻印佈施本經,使得世間每個人都能讀到;無論是小卷,或是大部,或是獨捐,或是眾募都無妨;必須要印贈一萬部方為滿願,並且在公共場所廣為布施流通,功德無量。

 

勸講是獲福之深

 

太上作感應篇,普度萬世,就像苦海中的慈航,又如危疾時的良藥;而世人講解此經,也是由來已久啊!例如從前遂寧府周箎,每天都看感應篇,而且最喜歡對眾人演說,使得聽到的人都能夠向善;有一天,他忽然暴病氣絕了,見到陰官向他說道:「你的命本來是在饑餓簿中,因為你常常演講感應篇,因此而延長壽命,已經改註在壽簿中了。」又說:「此經若是一方受持,則一方免難;天下受持,則天下豐治。」周箎醒來之後,就錄下陰官的話,用來勸化世人。今天讀誦感應篇的善男信女,應當抽空為大家講解此經;使得鄰里能夠常常聽到,因此而化做仁里,這樣的陰德不可思議啊!

 

今天世間的好人,應當要發心勸人為善,千萬不要只是獨善其身;當老師的,最好能在課餘之暇,抽出一點時間,為學生講講做善人的根本道理;凡是小學到大學的學生,都應該要為他們講;並且還要勸他們每天早晨誦感應篇一遍,終身的奉行,做為修身立業的助緣,這便是做老師的陰功積德啊!

 

今天做父親兄長的想要子弟賢明,保身家致富貴,就應該要時常的講解感應篇彙編的道理和事證給子弟們聽;使得子子孫孫,個個都能夠好善積德,這樣便是造了源遠流長的福啊!

 

而感應篇自己讀了之後,更要勸別人也讀;自己講了之後,更要勸別人也講;在講解的時候,務必要反覆痛快、不厭其詳、至誠懇切的講;這樣才能給使人聽了之後,就會踴躍的改過遷善,而確實收到了教化的實際效果啊!

 

附錄: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唸。或默唸。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