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無我的現觀
02/06/2012 19:21 (GMT+7)
 在所有的自性見中,我見與煩惱的關係是最密切的,外境固然是引發煩惱的緣,但由我見(主體性、主宰性)為根而引生的生存欲和主宰欲是更為根本的因。由於外境的無法控制和自我身心終究會面臨無法保護狀況,就形成衝突、痛苦和煩惱。
成佛捷徑
02/06/2012 19:12 (GMT+7)
 我們想成佛,當然要學佛,要修行。然學佛修行,是有一定的步驟與層次。我們必須依照學佛的步驟和修行的層次,按步就班,順序增進,然後可以斷惑證真,覺悟成佛。

溈山靈祐禪師及密印寺祖庭
30/05/2012 19:35 (GMT+7)
 唐代著名禪師溈山靈祐,是中國佛教禪宗一花五葉中最早伸展的一葉—溈仰宗的創始人。雖然溈仰宗似乎過早退出歷史舞臺,其實她走過曲折的發展道路,現在仍在不斷開創新機。溈仰宗密印寺祖庭是最早實踐「百丈清規」並取得卓越成效的十方叢林,故特別值得人們重視。
導師的話︰佛法所以超乎世間法
28/05/2012 21:13 (GMT+7)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有一點我看得很重要︰佛法究竟有 什麼不同,比世間其他的更好?

阿彌陀佛助念法
23/05/2012 21:23 (GMT+7)
 「助念」,就是當病人,醫藥無效,壽命已盡,臨命終時,請別人幫助他(她)念佛,用念佛的功德,送他(她)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完最後的一程。讓他安安樂樂,自由自在,往生佛國。這樣無論對生者、對死者,兩者皆得安樂。
淺論六祖的無相三歸依思想
23/05/2012 21:02 (GMT+7)
 六祖深契釋尊本懷,現丈夫相,發妙智力,創設了南禪頓教,無相三歸依便是其標舉 法幢的標誌之一。六祖的三歸依思想以眾生自性的三種性質為三寶、以對此三寶的歸依為三 歸依。由於自性三寶無相,歸依自性的歸依亦無相,故此種歸依名無相三歸依。

修福修慧修淨土
17/05/2012 19:31 (GMT+7)
 修福之人,除了廣種福田,還要惜福,積福,切莫損福。俗語所謂:「有福不可享盡」。否則,樂極生悲,福盡還墮,比無福之人更苦。
佛教律學入門
16/05/2012 21:20 (GMT+7)
 釋尊將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於無師傳!

聲聞佛法與方等大乘
13/05/2012 06:10 (GMT+7)
聲聞佛法與方等大乘,聲聞是佛世時代所有弟子的通稱;聲聞佛法,即包括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方等,又作方廣,天台解釋「方等時」:「廣談四教,均被眾機,說經既多,處亦不一,故約法立時也。」
學佛第一要知見正
10/05/2012 18:02 (GMT+7)
學佛第一要知見正,我們學佛為的什麼?先把目標訂正,然後再計劃怎樣下手,學些什麼,怎麼來修行,庶幾能證得個預期的結果。古德說:「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學佛初步的因—「為什麼來學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將來結果就不得圓滿,非但修行時要走彎路,還有誤人歧途的危險。

禪修法門的抉擇
09/05/2012 19:27 (GMT+7)
近年來佛教的興盛帶動了佛教信仰、義學研究、佛教文藝的發展,固然可喜,而近十年來,禪修風氣盛行,中國禪宗、南傳禪修、藏傳修法、般若止觀的流行,無論在法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顯著的進步,更是直接讓有心求法者在身心上得到受用。
覺察與觀照
07/05/2012 20:15 (GMT+7)
有人修學佛法多年,卻仍然為煩惱所苦,佛法所說的光明、喜悅、寧靜、和諧只是偶而現前,不能成為生命的基調,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論六根門頭的修行——略論《阿含經》中的修根法
04/05/2012 19:03 (GMT+7)
在六根觸對六塵境界時,如何去面對才能既不受染汙又可以獲得解脫呢?是閉上眼睛、塞起耳朵一昧地躲避,還是積極有效地應對?本文打算從《阿含經》中所述作一整理,探討這一話題。
三祖僧璨大師及其(信心銘)略說
19/04/2012 04:42 (GMT+7)
漢傳佛教,歷來都是由兩種力量彙集而成,一是隱修岩穴的高僧,一是弘化塵世的高僧。隱修者實修實證,積聚法財,並源源不斷地向弘化者輸入智慧和力量,從而使道脈不斷,佛法日新。在禪宗史上,三祖之于四祖,龍山之於洞山,大章契如之於清豁、沖煦二禪師等事例不勝枚舉。

學佛者最應重視的兩件事
13/04/2012 20:22 (GMT+7)
學佛法,除了三寶之外,每個人都有兩種寶貝︰時間之寶與空間之寶。我們學佛,如果能學得時間與智慧相應,時間就能發光發力;如果了解空間的意義,心境就能開朗,種種真實的功德就能從空義中日漸悟入、日漸發揮。
緣起的面面觀
12/04/2012 20:30 (GMT+7)
佛說:「緣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然彼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緣起是佛法特質,此法是本來如此、普遍如此、千古不易的真理。誰能悟此真理,即名之為佛。

慧學的進修次第
09/04/2012 07:24 (GMT+7)
佛法的宗旨在於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啟悟、轉染還淨,由此展開自在、開朗的人生。所以,智慧的修學是核心的課題,然而,智慧是因緣所生法,不是宿命、無因的,天生的慧根也是由前世的熏修而來,今世的進修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實相般若滅苦的過程
08/04/2012 07:15 (GMT+7)
修學般若者,經由文字般若和觀照般若而進入實相般若,是正常的程序。在這過程當中,苦會減少,止息,終至究竟寂滅。

菩薩學處
05/04/2012 07:38 (GMT+7)
「菩薩」的原義,是指能發菩提心的有情,有大智慧上求菩提,有大悲心下濟眾苦,這便是菩薩。所以我們能從菩提心為出發點,以此上求,以此下化。不唯祗有理想,且貴能實踐履行,是名真實菩薩。
滅苦之道
04/04/2012 06:41 (GMT+7)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開啟了生命的覺醒與解脫之門,而當時佛陀是在領悟了離苦行、樂行兩邊的中道法,以智慧觀察十二因緣,破無明、斷愛取,而息滅生死的大苦。

已發布文章: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