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
03/04/2012 06:56 (GMT+7)
 用科學的話說:業力是因果律,每一個原因就有一種結果。另外也可稱為道德因果律,道德因果律應在道德領域中,正如物理領域裡的運動律一樣。
慈悲無怨害
01/04/2012 07:53 (GMT+7)
「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慈(忍)止怨,此古聖常法。」面對苦難的人間,愛恨情仇,怨害無邊的社會,悲劇層出不窮,我佛世尊總是這樣地苦口婆心開導;除了慈悲安忍的聖法,沒有其他途徑可以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因怨憎而引起的種種苦痛。

有關「慈悲」的諸問題
31/03/2012 06:34 (GMT+7)
在研究「慈悲」的過程中,一直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        亦即︰為什麼要慈悲?            當初之所以有這樣的疑惑,全然是因為覺得自己是一個        很沒慈悲心的人。換句話說,是個只求明哲保身的人。雖然        不會傷害他人,卻也不會想主動去幫助他人。
「開悟」的迷思
30/03/2012 07:29 (GMT+7)
修學佛法若不具備正知見,從容易走錯路;「開悟」是許多人嚮往的,但其中卻有著許多的迷思。

眼見佛性的含義
29/03/2012 07:06 (GMT+7)
「眼見佛性」這個名詞的出現佛教界,並廣為大家所知悉,根源於台灣蕭居士團體。他的禪宗自創一說,說法不同於傳統禪宗。如以下幾種說法:
善觀緣起
28/03/2012 07:33 (GMT+7)
「一般人泛稱因果、因緣、緣起,其實緣起的內容深廣,印順導師在妙雲《佛法概論》中用三個層次來說明:一、果從因生,二、事待理成,三、有依空立。具備這三種層次,才算是完整而深刻的的因緣觀。

學佛與佛學
27/03/2012 06:06 (GMT+7)
什麼是「學佛」?我認為可用印順導師的說法來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印順導師在《佛在人間》這本著作中說到:「學佛,就是向佛學習,以佛為我們的模範而學。佛是怎樣修學而成的,我們也這樣照著學。」
無住生心與日常生活
26/03/2012 07:41 (GMT+7)
當無住與空性展現在日常生活中時,無住是心,空性是法,生活是事。三者互為依存。如此,在生活情境中,深入於空性、無住生心,這時甚深微眇、周遍含容的佛法和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無二無礙。

無分別心與無分別智
25/03/2012 06:41 (GMT+7)
阿含經有無相三昧,般若經強調無相、無分別,禪宗的信心銘有:「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可見「無分別」是修行的重要課題。在修行的過程中,許多人也曾有過無分別的體驗,但無分別的真正意義為何?實有待釐清。
勝解三生徹變創
23/03/2012 06:04 (GMT+7)
本文所說的勝解,專約人類的「三事」特「勝」說。這三種勝事,惟有人間的人才充分具備著。正因為人類具此三勝事,擴而充之為無底極、超頂際,究竟解脫與圓滿菩提,則人人有分。

勝義諦正世俗與倒世俗
22/03/2012 06:56 (GMT+7)
佛法說:這個世間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生命也同樣存在著痛苦的因子,而人之所以有各種憂悲惱苦,除了外在人事物的不如意以及生理上的衰老、受傷、生病和死亡這些內外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執取。
第一殊勝的無諍三昧
21/03/2012 07:25 (GMT+7)
須菩提在佛陀座下是解空第一的大弟子,在般若會上,以聲聞聖者的身份,代表佛陀為諸菩薩宣說摩訶般若波羅密法。從「性空唯名」的中觀大乘來看,聲聞聖者不但證得我空,破除我執,也同樣通達法空,離諸法執。

現代弘法者最應覺(持)治(絕)處︰ 佛法體統與自我體面
18/03/2012 07:32 (GMT+7)
(比丘)佛弟子從佛法中深入得紮根發力的,念頭上的佛則化為人格之範,眼底裡的法則成為事理之光,德軌中的(賢聖)僧則視為津梁之(導)伴︰三寶就這麼饒益而流布世間的。
佛教常用唄器、器物、服裝簡述
17/03/2012 07:12 (GMT+7)
作為一個佛教徒,研究教義、加功用道,固為當務之急;但對於教內的一些事物法制,也應該熟悉瞭解。否則:年湮代遠,任其荒疏,則道場的象器法度,就將要名實俱廢了。

從四聖諦談心靈創傷的療癒
16/03/2012 07:18 (GMT+7)
佛法向來被歸類為宗教,稱為「佛教」,或看成深奧的哲理,稱為「佛學」,然而以佛法的原貌來說,原始佛教的核心在於四聖諦的生命體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近於現代心理學,雖然兩者淺深、方法各有不同,但以佛法的四聖諦來探討個人心理經驗,特別是心靈創傷的療癒,確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14/03/2012 07:51 (GMT+7)
佛門裡面有超度的理論與方法,非常合情、合理、合法。但是這種大規模做超度,在原始佛教裡面,是不常見的。在中國翻譯的大乘經典當中,記載這樁事情,最詳實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裡面就將這些理論、方法,交待得很清楚。

做一個修心的人
13/03/2012 07:22 (GMT+7)
仔細觀看你的內心,如果你熱切相信,所有的快樂都來自物質享受,又一心一意投注畢生心力追求物質,你就被大錯特錯的觀念給掌控了。
真空妙有 與有依空立
12/03/2012 07:12 (GMT+7)
勝義——真諦,畢竟空;緣起——俗諦,如幻有。或謂緣起的如實相名勝義諦,緣起的假名為世俗諦。約凡聖的差別而言:聖智所見的特殊境界,屬於勝義諦;凡情所認識的庸常範疇,屬於世俗諦。

修行直從懺悔觀心做起--講於藥師法會
11/03/2012 07:46 (GMT+7)
罪性本空由心造 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悔
甚深般若
10/03/2012 06:47 (GMT+7)
許多中觀行者或禪修者,雖然般若智慧現前,明見緣起性空,不疑不惑,卻常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貪瞋的習氣仍存,在遇到某些情境時,貪瞋煩惱仍會出現,這時般若智慧似乎不見了,呈現明暗、覺迷的交替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