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喻經》的研究——以《瑜伽師地論》有關部分為主
31/08/2011 05:24 (GMT+7)
佛經中之所謂「月喻」有各式各樣的種類(例如:入他家、善惡知識、如來常住…),須認清真正的喻意,不能只從單一角度去解釋譬喻之教義。
六度集研究
27/08/2011 05:28 (GMT+7)
《六度集》又名《六度集經》、《六度無極經》、《度無極集》、《雜無極經》。[1]所謂「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明等六種菩薩的修行法門。而為什麼用「度」字呢?

因果關係的推論與科學知識的建立
——以牟宗三對休謨之批判為主的討論
25/08/2011 05:25 (GMT+7)
因果關係指「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此一概念長久存在於哲學思維與日常談論中,故休謨稱之為「宇宙的接合劑」:即因果關係將事件(或事物)與事件(或事物)之間,做了有意義或相關性的聯結。現代文明中,對於自然世界的事事物物,做因果關係的確認及系統描述,已被稱為是科學的主要目標;
法華經之弘傳者「法師」的詮義探研
22/08/2011 06:09 (GMT+7)
《法華經》是菩薩道之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經典,其中心思想,是顯明:本門──久遠實成,迹門──一乘妙法。故闡揚菩薩道的展開,亦依此二門為核心。本文在探討菩薩道之法師之時,依《法華經》的中心思想,為理論依據,且以各品的主旨內容,來說明「法師」的內涵。

《心經》的人生智慧
19/08/2011 05:57 (GMT+7)
《心經》在佛教中屬於般若系經典。按天臺宗對《般若經》的判攝,稱為通教。所謂通者:具有通前與通後的意義。通前是說它與阿含教的關係,阿含經典對存在現象的透視:指出了苦、無常、無我;當然也講到空,但不是很深刻,唯有到了般若經教,在阿含的基礎上才把空的教義推向極致。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謗法」探微
18/08/2011 05:48 (GMT+7)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分別在第10、41、43個夢相解說中出現「謗法」一詞並且提出如何清淨「謗法」所引發的惡業。由於「謗」一詞的藏譯語可說完全跟漢譯語詞不同,還有清淨「謗法」業報特殊的方式,引發筆者由語言學、思想層面與宗教現象切入研究。

天臺五停心觀之探討
10/08/2011 05:30 (GMT+7)
佛教本以慧為主,以此來觀破生死達到解脫、圓滿佛道。但往往藉由禪定以輔助慧之觀照,有所謂的二甘露門(數息觀、不淨觀)、五停心觀,以作為修禪定之法門。此等雖為修禪定之法門,亦可視為是種對治法門,針對不同問題所施設之法門。所以,將之視為修禪法門或對治法門,是一體兩面之說法而已。
《教觀綱宗》緒論
05/08/2011 06:56 (GMT+7)
《教觀綱宗》是明末蕅益智旭的名著之一。智旭雖重視天台教觀,卻非天台學派的子孫,乃是以《梵網經》為其中心思想的戒律主義者,在修證方面是以《楞嚴經》為其中心的淨土行者。天台教觀是他的研究工具,也是他判攝釋迦一代時教的依據。

法藏之心識觀的特色
03/08/2011 06:51 (GMT+7)
法藏(643~712)在《探玄記》中將其師智儼(602~668)於《華嚴一乘十玄門》裏之「唯心迴轉善成門」改成「主伴圓明具德門」,有異於其原在《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中沿用「唯心迴轉善成門」,致有「古十玄」與「新十玄」之說法。此種變更是否具有思想上之意義,其理由何在,已為學者所留意。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02/08/2011 05:47 (GMT+7)
 北朝至隋代是中國歷史上佛教鼎盛的一個時代,由於帝王至庶民對佛教熱烈的信仰與支持,大量的佛經譯成中文傳播,宏偉的寺廟與佛像建造起來,擁有巨大社會,經濟力量的僧團也告出現。北魏末年達到全國寺廟三萬座,僧尼兩百萬人的盛況(註1)。佛教興隆與帝王的支持有密切的關係。帝王的重佛,有部份是因為其個人宗教信仰,另一部份則是政治上的考慮。

《比丘尼傳》研究
01/08/2011 05:35 (GMT+7)
中國第一個戰國時代——周末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應時興起,百花萬卉,稱為是中國歷史上學術的黃金時代。中國第二個戰國時代——南北朝,則是我國佛教藝術及思想大放光芒,備受世人肯定、矚目的輝煌時代。
「梁皇懺」初探
29/07/2011 06:00 (GMT+7)
以往對於「梁皇懺」的研究,是側重於文獻方面。在這方面的資料,雖然少卻不足以證明「梁皇懺」並非梁武帝時所作。同時,以往對於「梁皇懺」的懺文內容方面,並未重視。經過分析發現,「梁皇懺」與梁武帝〈斷酒肉文〉中的「懺悔食肉法」有關。此外,在內容與形式上,其與「淨住子」及南朝其他懺法風格相近。同時懺文中所強調「神明不滅」的觀念,與梁武帝奉佛特色一致。這些特色,說明了「梁皇懺」是梁武帝製作的傳說之可能性極高。

禪宗的體用研究
28/07/2011 05:50 (GMT+7)
有體有用,體用不二,是宗教家、哲學家的共同見解。可是在頓悟「明心見性」之後,方由體起用,方言體用的,莫過於禪宗了。然而近人有批評禪宗無本體論者,有認定禪定有不辨體用之嫌者,應係偏見和誤解,本文之作,即在澄清此一偏誤。
日嚴寺考──兼論隋代南方佛教義學的北傳
22/07/2011 07:43 (GMT+7)
曰嚴寺是隋代大興城著名寺院之一,晉王楊廣所造,唐代初期被廢棄,在長安眾多的寺院裡並不特別引人注意。問題的關鍵在於,日嚴寺是平陳之後所建造,而且寺內的僧人多是南方來京的學問僧。在京城眾剎之中唯此一例。  本文先對日嚴寺歷史的遺留問題進行了研究,重點在建造的背景和存留的時間。然後,考察該寺的南方學問僧及其學派和宗教風格,特別是成實之學和三論宗。

略論華嚴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之異同
22/07/2011 07:27 (GMT+7)
華嚴別教一乘無盡緣起為華嚴宗特有之宗義,也是其圓教之圓義,但因華嚴經不共聲聞與其他大乘,所以如何以華嚴別教統攝一切經教便成為華嚴宗的重要課題。經過智儼 (602-668  CE) 及法藏 (643-712 CE) 師徒兩代的努力,建立了同別二教的理論來解決這個問題。
玄奘的像教藝術思維
21/07/2011 05:22 (GMT+7)
玄奘大師(600-664)對佛教藝術非常關注,我在學習玄奘佛教藝術思想時還體會到,他又並非為藝術而藝術。大師畢生大力推行並在百忙中花大量時間與精力從事佛教藝術活動,乃有特定深意焉。本文主要根據玄奘留下的一些表文進行認識和分析。

中國佛教以《法華經》為基礎的修行方法
18/07/2011 05:20 (GMT+7)
〈法華經〉自稱是「諸經中王」,不論從理論方面或實踐方面來看,的確是一部極重要的大乘經典,故為中國佛教諸宗祖師,共同依止。  從〈法華經〉揭示的修行方法而言,概要的統計,約有六十餘項,在其全經二十八品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為他人解說經義,其次是受持、讀誦、供養經卷等。此經也在鼓勵修持六度行及三十七助道品之外,最特殊的尚有兩項:
金剛經之研究
10/07/2011 06:01 (GMT+7)
《金剛經》是現存大乘經論中屬於最古老的經典。本經的對告眾與大品系般若經相同,是一些新發意的菩薩—在家善男信女。但這一問題一直被忽略,致使大乘佛教的淵源曖昧不清。本論文雖屬導論性質,但對這一問題稍加引證。儘管本經的主題在於闡述大乘佛法的空義,但由原典看,未曾使用「空」、「大乘」等名詞,這說明了《金剛經》出現當時,大乘佛教剛萌芽而尚未有定型的標語。

《中論》裡的「四句」之研究
08/07/2011 05:35 (GMT+7)
「四句」(catuṣkoṭi)是龍樹《中論》裡的主要論式之一。作者發現,《中論》裡的「四句」共有兩種:(1)擬似四句;(2)真實四句。一般的學者,像日本的梶山雄一、印度的穆諦(T. R. V. Murti)都未能看出這兩種四句的不同,以致得到了某種錯誤的結論。
天台宗是否為中國人最早建立的佛教宗派
07/07/2011 05:06 (GMT+7)
一般以為天台宗是中國僧侶最早建立的宗派,但嚴格說來,天台宗一詞的提出始自湛然法師,距離智顗禪師已有百年之久了,所以天台宗是否是中國人最早建立的宗派實可再討論。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