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十地經》與《十地經論》的緣起觀與唯識觀之關係研究
08/04/2011 05:22 (GMT+7)
《華嚴經》<十地品>與<十地經>不管對於印度大乘佛教的發展來說,還是對於中國本土佛教思想之發展而言,都是一本相當重要的經典----不論是中觀學派,還是瑜伽行派(印度佛教方面),或者是中國佛教方面的地論宗,甚至是華嚴宗,都把《華嚴經》<十地品>,亦即《十地經》視成重要思想的泉源以及最重要的「經證」之一。
人本的佛法與人本為中心的佛教
06/04/2011 06:02 (GMT+7)
佛陀的教法有如此五乘的差別:(1)「人乘法」、(2)「天乘法」、(3)「聲聞乘法」、(4)「辟支佛法」、(5)「大乘法」。五乘都是佛法,五乘佛法雖然究竟同歸佛道,可是前四乘是「歧出才迴入」佛乘;唯獨一大乘法門才是「直向直入、直趣成佛」。人本為中心的佛教,依人乘正行而趣向佛乘,以人菩薩行而向佛道;這才符合印順導師心目中,「人本佛法、人本為中心的『人間佛教』」。
《大乘起信論》「非佛教」嗎 ──關於「《起信論》非佛教」說的教理學反省
04/04/2011 06:49 (GMT+7)
人們對《起信論》的懷疑不但表現在文獻層面,更重要的是深入到了它的思想深層,直指之為「非佛教」,且這種懷疑一直持續到了今天。因此,今天重新提出這一問題加以討論當非多餘之舉。不過,本文不涉及相關的文獻、歷史真偽的辨別,而主要從佛教義理的角度對「《起信論》非佛教」說的教理依據及其原因加以反省,進而證明該論是真正的佛教,因為依據佛教所奉 「依法不依人」的準則,即使一部著作並非佛、菩薩所說,只要其思想與三法印或實相印相合就是佛教的思想。
從道生的頓悟學說分析早期禪的圓頓與次第觀念的由來
03/04/2011 05:47 (GMT+7)
以道生爲中心的早期佛學史中的頓漸之辯,學者們已經有了較充分的研究,特別是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以下簡稱《佛教史》)第十六章和Whalen Lai有關道生的研究,[1] 對這一爭論的源流、理趣、小頓悟與大頓悟的異同以及頓教與三乘的關係等,都作了細密的學術史分析。本文並不擬重複這些研究,而主要就道生與謝康樂,道生頓悟說的典論依據,尤其是道生頓悟理論與後世禪學的曲折關聯等,這些有待進一步澄清的問題,給出新的思想史疏解。
大圓滿法及其與禪宗的關係
30/03/2011 05:47 (GMT+7)
大圓滿法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核心教法。寧瑪派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宗派,它無論在法統上,還是在判教觀、所奉基本經典、教理教義、宗教實踐方法和僧人的組成等方面都與其他宗派不一樣。其禪定方式主要有兩種:徹卻和妥噶,高度概括了摩訶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的一切修行方法。
十二字門考論
28/03/2011 05:23 (GMT+7)
學者們對「四十二字門」的原意是為了幫助記憶和宣傳佛教教義的看法,大體上一致。但對於其來源,學者們則有:1.中亞說、2.西北印度說、3.印度本土說等三種看法。筆者認為﹕從語言的特點和佛教經典形成的過程來看,「四十二字門」最早形成於西北印度的可能性很大,但使用「字門」作為表達、誦讀、記憶經典的方法在印度本土或在梵文文獻中也早有傳統。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25/03/2011 07:14 (GMT+7)
本文從阿含部諸經、阿毘曇部諸論、大乘各期經典、大乘諸論典,以及從印度佛教、漢傳大乘、藏傳大乘諸論師的著述中,找出有關於十善法的內容,雖僅身三、口四及意三的十條,而其涵蓋層面則可淺可深,可狹可廣,並且在凡則凡、在聖則聖、遇小即小、遇大即大,內外道同轍、僧俗眾共軌,世出世間、有佛無佛,都能適用,又易實踐的道德軌範。十善法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和伸縮性,所以也是極富彈性的菩薩戒法。
《入菩薩行》初品補注
23/03/2011 06:50 (GMT+7)
本文是筆者對拙著《入菩薩行譯注》「菩提心利益品」所作的補充解釋。補充的內容,主要是根據寂天的《學處集要》和突滇卻札的《入行疏──佛子功德妙瓶》。「補注」後面附有一篇申論,嘗試以心理學和醫學的觀點闡明「發心對身心之利益」。
博士界的論辯
04/03/2011 07:25 (GMT+7)
有一天,倫敦學術界中心的學術研究會,正要開演說會的時候,一般素有研究科學、哲學、神學的各位大博士,個個笑容滿面高視闊步的都前來集會,濟濟一堂,將要發表他們所研究的心得,互相來交換意見和討論。當時有一位身穿深黃色衣服,手拿黑缽,好像錫蘭仰光所有的佛教徒模樣,很安祥的慢慢走到這座莊嚴偉大的學術研究會場門前。
音聲持名入定可行性之探討
23/02/2011 08:30 (GMT+7)
音聲持名念佛是目前最被廣為運用的修持方法,然此種念佛法門究竟能否藉之導引入定?從修定的立場,應該如何來看待此一法門?這正是本文欲探討的重點。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21/02/2011 14:39 (GMT+7)
禪宗自四祖後,《金剛經》逐漸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四祖道信勸人念「摩阿般若波羅密」(《指月錄‧道信傳》卷四)。五祖弘忍創東山法門,普勸僧俗讀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見《六祖壇經‧行由品》)。到了六祖惠能,與《金剛經》的因緣就更為密切了。六祖惠能依據金剛般若思想,建立起完整的禪宗修證體系,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六祖壇經》中。因此,本文想依宗寶本《壇經》,談談《壇經》的般若思想。
《成唯識論》的物質觀與量子力學的物質觀
16/02/2011 20:22 (GMT+7)
唯識學是佛學中最為精緻的一個理論體系。近代弘揚唯識學的一些佛學大德,曾對此學說與現代科學的會通抱有極大的希望。而現代科學的發展,似乎正在為這一會通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本文將依據《成唯識論》(以下簡稱《成論》),通過唯識學與量子力學的物質觀的比較,對這一會通的可能性作一描述。
宇宙萬有本體論
14/02/2011 07:26 (GMT+7)
十方無邊際的空間為宇。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盡的時間為宙。有為無為色心染淨一切萬法,假名萬有。一切萬法,從本以來,寂滅湛然的,本自不生的,常住不動的,與虛空同體同壽的,同一真如法性,假名本體。又萬有約相而說,本體約性而談,亦即諸法實相也。
五逆往生”說初探
13/02/2011 08:08 (GMT+7)
五逆,又作五逆罪,指五種罪大惡極,極逆於理的罪過。其內容一般為:殺母、殺父、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前二者為棄恩田,後三者則壞德田。因為這種行為將成為墮無間地獄之因,所以也稱五無間業。往生,就其本身的意義來講,有情一期生命的結束,都可以稱作往生。但淨土法門的往生義是有其特定含義的,專指往生淨土。在本文中則是專指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阿賴耶識之「無明、愛結、有識之身」經證考察
07/02/2011 20:26 (GMT+7)
瑜伽行派的根本論書《瑜伽師地論》將非感官認知作用(意)細分為「心、意、識」三種。「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恆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識」是現前了別認識對象。[1] 無著菩薩造《顯揚聖教論》(《瑜伽師地論》的綱要書)則明顯地提出: 「識有八種,謂阿賴耶識、眼、耳、鼻、舌、身識、意及意識。」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21/01/2011 19:37 (GMT+7)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是藏傳佛教僧團四部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分別隸屬於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息解派、覺域派、噶舉派、覺囊派和格魯派等宗派。目前,藏傳佛教出家女性已遍佈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整個藏族地區及內蒙等信仰藏傳佛教的地區,甚至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不少藏傳佛教出家女性。
印順長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論 ─以《大乘起信論講記》為主
19/01/2011 19:30 (GMT+7)
印順長老一生治學,範圍極廣,首探三論、唯識,精研阿含、律藏,對《大智度論》的用力尤其扎實,對於阿毘達磨、大乘論書,對中國的天台、華嚴、禪、淨,也一樣地都有相當深入的認識。由於印老博綜整體的佛教,從教團史及思想史的立場,把大小乘各宗的來龍去脈,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談任何問題,都不是從向來佛教學者的一宗一派的觀點出發,而是說出問題的根源及其發展的過程。
永明延壽禪師的念佛論
12/01/2011 07:23 (GMT+7)
五代宋初法眼宗禪師永明延壽,極力倡行念佛法門、禪淨雙修,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所著《萬善同歸集》集中地論說了他的主張。本文對《萬善同歸集》中的念佛主張進行了梳理辨析。一、延壽把「萬法唯心」、「理事圓融無礙」、「萬行齊興」作為他倡導念佛法門的理論根據,又從染淨、頓漸的角度,強調眾生心有「無量煩惱垢染」頓悟而後必須漸修,以論證「萬行齊興」的必要性。
你相信轉世嗎?
05/01/2011 05:56 (GMT+7)
其實,輪迴的觀點很早就存在於印度,後來佛教傳至中國,因果輪迴更成為中國信仰文化的一大特色。在本書中,達摩難陀法師便精心蒐集了東西方各國很多因果輪迴轉生的個案,並且經由多位著名科學家、學者醫生的研究,檢驗證明,以科學的角度,讓我們清楚的了解到轉生確實是存在的。
華嚴淨土念佛思想的三種形態
25/12/2010 11:36 (GMT+7)
華嚴是一種極具理論色彩宗教思想,淨土則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特色的宗教信仰。兩種思想與信仰在佛教發展中互有交涉、互有吸收。特別是自宋代始,三教合流成為中華文化發展的主流,禪、淨、教合一的主張聲浪益高,諸宗歸淨土逐漸成為不爭的事實,淨土念佛往生是眾多僧人和居士的底層信仰。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永嘉禪法的時代意義
(15/12/10)
禪師與轉世
(29/11/10)
略論明心見性(下)
(28/11/10)
略論明心見性(上)
(26/11/10)
《般舟三昧經》的念佛禪觀啟示
(24/11/10)
南山律學研究的新面向
(21/11/10)
法華三昧懺儀輔行集註序
(15/11/10)
夢幻觀初探
(27/10/10)
天台禪法的特質-兼論《法華三昧懺儀》之修持
(18/10/10)
試論法界止觀
(15/10/10)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