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6
聖印法師
07/08/2015 06:37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集0四三】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213

 

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大凡求學問的讀書人,是為了深明事理。那就應把散亂的精神收拾起來、統一起來,用於研究事理一方面,這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說,求學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更高尚的道德,發揮道德與加強學識是應齊頭並進的。現代人多藉修德之名,為了他個人的名利、事業的前途而努力,這樣便失去為學的本意,沒有深入的學問可求了。

 

讀書人往往只知道吟詩弄賦,但求風雅不求實學,這種人哪裡是真正的求學呢?沒有深入的學問,只求一些膚淺的皮毛,那是何等可憫!明乎此,要修養一心,求最真實的學問,不是風雅一番就可以了事的,為了真正的得益,我們便應該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去做度世人的大事業。

 

【前集0四四】

 

學者要收拾精神,併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舉,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214

 

真偽之道,只在一念

 

任何人都有一個本性的善心,推面廣之即成為大菩薩心,維摩是印度的佛門大德,其實他的心與屠夫和創子手並無差別,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則真知性現,仍可成佛。

 

真、善、美充滿了宇宙,這天然的趣味雖在貧寒破舊的低矮茅屋中,一樣可以得到與富人高樓大廈各有不同的情調與趣味,然則,金屋同茅屋沒有太大的差別。

 

人類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為情欲所縛,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濁不知自救。有此欲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欲的惡賊據守,一轉眼間錯失了修養的道心,如咫尺之差就隔去十萬千里之遙,有道的人卻因欲情而成帛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人可悲了嗎

 

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張,看清原始以來的欲心,堅持不退的道心,則菩薩之道不遠矣!

 

【前集0四五】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215

 

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一個有志修道的人,應該有木石那樣不能移動他的恆志,既不會一味貪圖世俗富貴名利,更不致趨炎附勢,如果稍有一點貪戀富貴的人,一心求權勢功名,這人便成了欲望的奴隸,進入了迷惑可憐可哀的欲境。

 

政治家們統治天下,亦必須具有一片清淡如雲水僧的趣味。所謂「雲水僧」,即托缽雲遊四海的僧人,他們身穿染墨的法衣,戴著三度笠,手中托著缽,那種無憂懼無罣礙的風度,和恬淡超逸脫批出塵的清高志趣,是平凡人所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種心,政事一定可辦得有條不紊,政風清廉,舉世推崇。

 

不然,貪執富貴榮華,那就等於一個不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無底深淵,不僅不能治好國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前集0四六】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216

 

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言語,都顯得和氣,顯得容易親近。就是睡眠時,他的事魂似乎也是那樣和氣。

 

「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養好、道德高,天也庇佑。惡人便大不相同。惡人兇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行不知不覺就露出來了。他的笑聲言話,也使人不寒而慄,因為裡面充滿了殺機,殺氣騰騰!其實,這樣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結果呢

 

【前集0四七】

 

吉人無論作用安祥,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凶人無論行事狼戾,即聲音笑語,單是殺機。

 

217

 

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人的內臟以「肝」最為重要,肝臟有一點毛病,視力便受影響,如再嚴重可能變成盲人。腎臟病了,耳朵漸漸失靈,最後會什麼都聽不到。這是何等的可怕!

 

可是,病源發於內,我們不知多半種因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等到發作起來,病情嚴重,救治也來不及了。為什麼我們早不留意,徹底防治,等到病重時才後悔莫及呢

 

要想做一個君子,一個循著真理正義去做人的人,必以不犯罪為原則。明哲保身,不能犯一絲的過錯,留下一點瑕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之下有人見到的時候不犯,即使在夜晚或晦暗之處,一切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把,千萬不要以為人見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頭。

 

曾子說得好:「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靈監視著我們,有良知譴責著我們,如一念之差,就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為什麼以一時的錯失換來永久的沈淪?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嗎?要做一個君子,豈可不謹慎、不小心!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懷光明,少向黑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於失足。

 

【前集0四八】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218

 

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哪裡?富嗎?貴嗎?功名嗎?福壽嗎?這很容易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少惹無謂的禍端,以避無妄之災難,災難原是由多事招來的。

 

人生的禍患與不幸,大都由多心而起,心猿意馬,易放難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惡者有災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多心是招禍的最大根源,聰明人就應該從此抑制心的散亂,千萬不要多疑猜,不要打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頭或不當的企圖。

 

誠然,唯有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人,越知道減少是非的發生,也就越平靜安寧,越有幸福。一般苦於事做不通的人,認為少一點事就少一點麻煩,不願多去爭逐、計較是非。

 

只有心平氣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會引起什麼災禍。反過來說,心多氣浮,則一切善惡之象都由此而生。這明顯的告訴我們,世間種種煩惱,無非由於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義公正的心去待人處世,災禍自然就不會臨身了。

 

【前集0四九】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219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太平之世,有明君賢相採納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只要是公正的行為舉止,用不到任何躊躇,什麼事都可以順利進行。

 

相反的,在混亂不安的世上,善言不會被採用,善行無從得表彰,許多地方恐怕都是違反民意而不公平的,只好圓通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嫉妒與陷害。

 

尤其處末世,必須不露稜角,不顯才華才能安全,方圓並用最好。也就是說,有的地方必須以正氣正行表現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圓通之至的手段去應付艱難的局勢,這樣做沒有不成功的。

 

其次談到「世道」,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道德不被尊重,正義也必不受人歡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回不能偏袒於任何一方面,而有時以方正、有時以圓通。至於待人也要有套常識,那就是有時緊迫,有時鬆弛。對於善良誠篤的人應該採取寬厚,因為他們的言行無可責備。反之,惡人所犯過失太多,如果太寬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縱,助長他的罪惡,所以應當以嚴厲來匡正他的惡德惡行。

 

又有一種人不曾達到善人程度,又沒有像惡人那樣壞法,這樣的人就要看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隨時寬嚴並用,以巧妙中和的方法指引他正確的路向。

 

【前集00

 

處治世立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220

 

忘功不忘過,忘恕不忘恩

 

人免不了對人施恩惠或受人恩惠。如果對人施了點恩惠,不要念念在心,因為君子是不計名利只求實是的,做了對得起良知的事。心裡應該安慰。可是,對人家有了一絲一毫的過失,就要捫心自問:為什麼會造成此一錯誤呢?痛切反省,然後對自己才有真正進步,理智才能趨向更善的境界。

 

總之,人施恩於我,我不能一刻忘記,古人一飯之恩尚且圖報,可為榜樣。反過來說,人家留下的怨讎,要忘得一乾二淨,以培養我們坦蕩恢宏的心胸

 

一個胸中不能容物的人,又怎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呢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