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日日日出—菜根譚的智慧(1)-4
聖印法師
03/08/2015 07:1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前集0一八】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119

 

完名讓人全身遠害,歸咎於己韜光養德

 

偉大的聲名或功勳偉業,總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嫉妒、猜疑、怨瞋。故此,作為一個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獨占,使人生怨恨誹謗。在十分裡能分一兩分給別人,自己雖留下七八分也就不至於使別人怨恨,並且可以保住自己的安全,離開重大的危害。

 

完名美節的反面便是敗德亂行,任何人都喜歡有榮譽而怕被污名。受污染損害名譽固然可恨,但也不能完全都推給別人承擔,自己的清淨潔白之身,固然不願有一點污名,但為了犧牲成仁的偉大道德,最好給人以美譽,自己負起罪辱。那麼,表面上雖然不太光彩,內心卻光明。能夠這樣涵養德性成為更完善的清高脫俗的人。

 

【前集0一九】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120

 

天道忌盈,卦終未濟

 

人人對於事情都想求得美滿的結果,於是人人都用盡十分的力量以求成功。若能夠不用盡全力,留下幾分的餘地,則造物的神也不會加害。

 

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圓滿無虧,那就為天地鬼神所忌憎,內憂或外患必定紛至沓來。

 

古人說:「滿即虧。」又說:「滿招損。」意思是指無論何事達到絕頂的時候,很快就會向下坡走,所以做事不能十全十美,不如預備幾分餘裕比較安全。這種聖賢教誡我們的名言,是不可不注意的。

 

【前集00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121

 

人能誠心和氣,勝於調息觀心

 

說學佛是有何妙法或修道要向深遠之處去求,那是莫大的錯誤。佛家所說的真正的道並不一定向遠處求,而是在家庭或是日常生活上做人做事皆可以具有的。因家庭中就有一個真正的佛。而日常遭遇的種種事相中,就存有一種真正的道。那是什麼?就是我們一家相處要互以誠實的心、和藹的氣氛,表露出優雅的話語,臉上是愉快的神采。一家同居,一點沒有隔閡,宛如形骸合在一起,心氣融成一片,這樣下去,一定能過異常快樂豐富的生活。這等於直取真正的佛,也就是真正的道,不一定要持坐禪調息觀心的工夫,而且勝過坐禪等千倍的實用功效。

 

佛家常說成佛或得道,非要坐禪、調息、觀心等積此種種工夫不可,但是捨此而重要一籌的是:注意在日常生活上有真佛與真道的存在,即教我們將佛法實現於日常生活中。禪宗說「回顧腳下」,就是這個道理。說得更淺白些,即拿笑顏象徵佛的道,因和藹的笑就顯出慈祥的心;相反的,怒時的心就形成了地獄、惡鬼之道了。故道是近者,只在本身周圍,不必求之於遠。時人多不知此理,誠可哀嘆!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由上所觀,可知此言不虛。我們為三寶弟子,要牢記我們要求一個真理,就是我們生存於世的目的。孔子也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大家要揚棄迷妄的思想,直趨真理生命之道。

 

【前集0二一】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122

 

動靜合宜,道之真體

 

好活動的人,如雲間閃出來的電光或風前搖搖擺擺的燈火,始終動而沒有片刻的停止。與這相反的,好靜寂的人像火燒後沒有一點暖氣的冷灰或像乾枯的樹木,毫無生氣。這等人都是偏在一方,無中正可言。然而,人是需要靜止如一朵不動的雲,或一灣靜止的水,在靜的境界中也如雲鳶飛在天空,游魚在水中活躍一樣,真存著活動氣象。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那就是說人生於世,必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積此動靜二方面的修養,才可說是有道者堅忍不撓的心體,和具有高尚理智的人。

 

【前集0二二】

 

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纔是有道的心體。

 

123

 

攻入毋太嚴,教人毋過高

 

處世須注意的,是和朋友交,能常見到他的不當行為,然後忠告他,使他改過,不過,不可過分的嚴格或使人難堪。要事先考慮一下。我的忠告,我的責難,其人到底能否接受而去改正。

 

所以。當場的胡亂攻擊、過於為難的責備,都是不適宜的,而適度的諫言卻足以使人去惡為善。

 

至於教導他人向善,不要論調過高,必須考慮他的能力,以及他能否遵從、能否服膺為原則。這樣能使人因其不同的才智而達於至善,就他的性格給予適當的啟示,必能發生很大的效果。

 

【前集0二三】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124

 

淨從穢生,明從闇出

 

生於糞土中的蟬的幼蟲比任何東西來得污穢,但久之卻能蛻化為蟬,飛停於樹梢上,被秋天涼爽的風蕩拂著,去吸飲那清淨的露水而生活著。那枯朽而腐敗的草,如同塵土一般的無光無色,但一旦孕育出螢火蟲,在初夏之夜的空中飛翔,自由自在,一閃一爍放出燦爛美麗的光芒。關於「腐草化為螢」,有《禮記》「季夏之用,腐草化為螢」的傳說,是否事實不得而知,但常常被人引用作譬喻。

 

由前面說法,便可知宇宙間存在的東西由大至小,由貴至賤,甚至糞蟲與腐草一類的東西都各有其價值;也就是指天地間沒有一件東西是沒有用的,「暴殄天物」最要不得。更主要的是說明了潔淨的東西乃自污穢中生,光彩的物品從晦暗中出,我們由以上的例子思考一下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理。例如,糞尿是極穢的東西,但把它當作肥料施於田園時,就成為五穀或青菜等潔淨有用供人的食品,這時候絕不再是污穢東西,而成為美味的食品了。但五穀或青菜通過我們的身體,又成為排泄的穢物了。

 

如此看來。在清淨與污穢中,簡直沒有區別,故清淨即污穢,污穢即清淨。事相如此,萬物在循環變化,表面與裡底亦不致相差太甚。推演下去,善、惡,明、暗,上、下,高、低,貴、賤,天國與地獄,神佛與邪魔,一切的一切,萬物的差別本來是沒有的,但是立場不同,看法就不一樣了。這從一方看來為善;他方看來是惡;同樣的,一方看來是惡,他方看來則善,兩個即一個,一個是兩個,本來無有差別。即使有差別,也不是事相,而是心境的變化罷了。

 

但這樣說,又會被無差別的觀念所困,陷於「平等觀」,這就又錯一下。如說殺人及救人無差別的話,那麼殺人豈不也好?絕沒這種道理。這點倒是要認識清楚。因為我們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應時時刻刻記取以理智來辨別是非,認識真理,去惡行善。

 

【前集0二四】

 

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翻采於夏月。固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125

 

客氣伏而正氣伸,妄心殺而真心現

 

凡是自以為崇高得「了不起」的人,其傲心充斥於心靈之上,總感到自己是智者、是英明、是偉大,就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引起這樣的高傲,對人都是那般的驕傲不遜,那即使他有很大的勇氣,也只是假的、無用的、無價值的,絕不是真勇的顯露。一切的一切,無非是客氣。客氣是不好的,如能以一本真的元氣,來降服此一附在元氣裡可卑的客氣,就可以伸張正氣了。故我們應以真如的元氣來抵制邪惡的客氣。身體是一個小宇宙,一個小天地,能支配光明正大的心,就是正氣,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浩氣長存,百邪自然避去,這是真理。

 

又說到我們心中存在的憎惡、愛好、憐惜等等的情欲、執著、判斷人間是非善惡的意識,通通都是妄心作祟,當然也就顯不出真心來,故此吾人若把虛妄心去掉、滅掉;始能顯現出潛在而真實不虛的本心來。這真實的本心,我們可以名之為真摯純明的道心。

 

總而言之,人被客氣所驅,被妄心所動,在無明的暗道徘徊,在執著的偏徑傍徨,於是失去了大勇的心。我們要絕對把它消殺降服,自然而然便能伸張浩然的正氣,顯現真實的道心,以達於菩提的境界。

 

【前集0二五】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後正氣伸;情欲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後真心現。

 

126

 

事悟而癡除,性定而動正

 

通常在飢餓的時候,食物吃起來可口甘甜。若是大吃大喝,美味濃淡就一點都分別不出來了。同樣的,房事以後筋疲力盡,那時絕對不會再想男女性欲之事,因為暫時的快樂已經滿足了。

 

上面固然指的是食欲與色欲二種,其實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過貪,過分貪圖享樂。所得往往適得其反,所謂「樂極生悲」,這道理一點也不暇。因此,人們通常在做某件事後產生後悔的念頭。我們要做到「八風搬不動」的境界,進而修學菩薩道,必先正其心去其癡。「正心」不是易事,必先打破愚癡與迷妄的執著。唯有這樣才能鞏固天然的本性,本性是善良心,善良的心能端正沈著,那一舉一動也就不會不正了。

 

【前集0二六】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127

 

軒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懷廊廟

 

高位的政治大員擔當國家重要的責任,每當面臨國家利害的關頭,應當以國事為己任,非行滿腹的大經綸不可。但就人情上來說,人類的劣根性好貪,私心很重。有了私心的執著,便沈淪歧途而不自知,這是十分令人慨嘆的。因此,身為達官貴人,必須擺脫自以為「了不起」或「超人」的心理,要知道人類或禽獸都「強中自有強中手」,金錢本是「生不帶來」之物,名譽在我們死後也就「煙消雲散」。

 

在惡濁的世界上,什麼是可留戀的呢?因此,必要捨去名利,學習山林隱士們的高潔風流與雅量。「富貴於我如浮雲」,那就能領悟無上哲理,知道人生的真價值了。

 

相反的,從宦途退居於山莊野嶺,過著閒雲野鶴自由自在生活的人,不可以完全忘記國家,要時時刻刻關心國事,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識見,愛國救國的抱負十分真切,才顯出自己是個高風亮節、明禮知義的人。

 

來源:www.bfnn.org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