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孝子經
長阿含經.善生經節錄
增壹阿含經節錄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節錄
賢愚經節錄
雜寶藏經節錄
六度集經節錄
大方便佛報恩經節錄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節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節錄
優婆塞戒經節錄
梵網經節錄
舍利弗問經節錄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節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節錄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節錄
大般涅槃經節錄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節錄
正法念處經節錄
佛說未生冤經節錄
四十二章經節錄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節錄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節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節錄
分別經節錄
中陰經節錄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咒經節錄
大方等陀羅尼經節錄
菩薩地持經節錄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如來聖眾,甚清淨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飯。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啼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為汝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鋌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受無量快樂。」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塔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爾時目連比丘及此大會大菩薩眾皆大歡喜,而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是時目連其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爾時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此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願便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得生人、天中,福樂無極。」
佛告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爾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孝子經
失譯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難言。既生之後,推燥臥濕;精誠之至,血化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詔;禮賂師友,奉貢君長。子顏和悅,親亦欣豫;子設慘慼,親心焦枯。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若此,何以報之?」諸沙門對曰:「唯當盡禮,慈心供養,以賽親恩!」
世尊又曰:「子之養親,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樂眾音以娛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兩肩荷負周流四海,訖子年命以賽養恩,可謂孝乎?」諸沙門曰:「唯孝之大,莫尚乎茲!」世尊告曰:「未為孝矣!若親頑闇,不奉三尊;兇虐殘戾,濫竊非理;婬外色,偽辭非道;酖愐荒亂,違背正真。兇孽若斯,子當極諫,以啟悟之。若猶瞢瞢未悟,即為開化,牽譬引類,示王者之牢獄、諸囚之刑戮,曰:『斯為不軌!身被眾毒,自招殞命;命終神去,繫于太山;湯火萬毒,獨呼無救。由彼履惡,遭斯重殃矣!』設復未移,悲泣啼號,絕不飲食。親雖不明,必以恩愛之,痛懼子死矣!猶當強忍,伏心崇道。若親遷志,奉佛五戒:仁惻不殺、清讓不盜、貞潔不婬、守信不欺、孝順不醉者,宗門之內,即親慈子孝,夫正婦貞,九族和睦,僕使順從,潤澤遠被,含血受恩;十方諸佛、天、龍、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萬姓無不敬愛,祐而安之。雖有顛倒之政、佞嬖之輔、兇兒妖婦、千邪萬怪,無如已何。於是二親處世常安,壽終魂靈往生天上,諸佛共會,得聞法言,獲道度世,長與苦別。」
佛告諸沙門:「睹世無孝,唯斯為孝耳!能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恩重於親乳哺之養、無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無以孽妻,遠賢不親,女情多欲,好色無倦,違孝殺親,國政荒亂,萬民流亡。本志惠施,禮式自撿;軟心祟仁,蒸蒸進德;潛意寂寞,學志叡達;名動諸天,明齊賢者。自穢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蠱姿態,其變萬端。薄智之夫、淺見之士,睹其如此,不覺微漸,遂迴志沒身,從彼妖媚、邪巧之辭,或危親殺君,吝色情蕩,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鳥獸,自古世來無不由之殺身滅宗。是以沙門獨而不雙,清潔其志,以道是務,奉斯明戒。為君即保四海,為臣即忠。以仁養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婦貞。優婆塞、優婆夷執行如是,世世逢佛,見法得道。」佛說如是,弟子歡喜。
佛說孝子經
報恩孝親法句輯要
《長阿含經.善生經》節錄
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供奉能使無乏;
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增壹阿含經》節錄
世尊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飲食、床蓐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於屎溺,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
世尊告阿難、難陀、羅雲:「汝等舉大愛道身,我當躬自供養。」……
爾時釋提桓因、毘沙門天王前白佛言:「惟願世尊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舍利弗告諸天:「止,止!天王!如來自當知時。此是如來所應修行,非是天、龍、鬼神所及也。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恩。然諸天當知!過去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世尊皆自供養耶維舍利;正使將來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滅度,然後諸佛皆自供養。」
世尊告諸比丘:「如來出現世時,必當為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當轉法輪;二者、當度父母;三者、無信之人,立於信地;四者、未發菩薩意,使發菩薩心;五者、當授將來佛決。若如來出現世時,當為此五事。」
《閻羅王五天使者經》節錄
佛告諸比丘:「人生在世間時,不孝父母,不敬沙門、道人,不行仁義,無可用心,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魂神當墮閻王地獄。」
《賢愚經》節錄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孝順,供養父母,計其功德,殊勝難量。所以者何?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雜寶藏經》節錄
佛言:「非但今日讚嘆慈孝,於無量劫,常亦讚嘆!」
《六度集經》節錄
佛告諸比丘:「吾世世奉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大方便佛報恩經》節錄
(如來)為一切父母故,常修難行苦行,難捨能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輦輿、車乘、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一切給與。勤修精進、戒、施、多聞、禪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萬行,不休不息,心無疲倦。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父母、眾僧,宜應讚歎軟語,常念其恩。眾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何以故?眾僧之中,有四雙八輩、十二賢士,供之得福,進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懷抱,推乾去溼,乳哺長大,教誨技藝,隨時將養。及其出家,修得解脫,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眾生。」
佛告阿難:「父母、眾僧,是一切眾生二種福田。所謂人、天、泥洹、解脫、妙果,因之得成。」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節錄
畢陵伽婆蹉父母貧窮,欲以衣供養而不敢,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擔父,左肩擔母,於上大小便利,極世珍奇、衣食供養,猶不能報須臾之恩。從今聽諸比丘盡心盡壽供養父母。若不供養,得大重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節錄
若父母無信心者,令住正信;若無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慳者,令行惠施;無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於父母處,勸喻策勵,令安住者,方曰報恩!
《優婆塞戒經》節錄
我(世尊)於往昔為四事故,捨離身命。
一者、為破眾生諸煩惱故;
二者、為令眾生受安樂故;
三者、為自除壞貪著身故;
四者、為報父母生養恩故。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梵網經》節錄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舍利弗問經》節錄
(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如來說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不可稱量?其誰為最?」
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在於膝下,莫以報生長與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夫出家者,捨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節錄
王言:「大師!行法行王國內若有不孝眾生,不念父母生養之恩,捨背父母,與妻子居,所有衣食、病瘦、醫藥念給妻子,不與父母。父母衰老,出入無力,曾不生憂,親近扶侍,於其妻子晝夜不離。得一美味,不敢自噉,持與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財寶,私共妻子歡樂食噉。父母善言,不肯隨順;妻子惡語,信用無捨。或為妻子呵罵父母,或共親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於婬欲,無慚愧心。如是眾生,攝在何等眾生數中?」(大薩遮尼乾子)答言:「大王!如是惡人,攝在劫奪眾生數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當知!父母恩重,至心孝養猶不能報,何況棄捨、違逆教命!是名世間最大劫賊。」
《大方廣佛華嚴經》節錄
地神常言:「我負大地,一切所有及須彌山,不以為重,亦無厭心。於三種人,我恆厭倦,不欲勝持。何等為三?一、心懷叛逆,謀害人王;二、念棄恩親,不孝父母;三、撥無因果,毀謗三尊,破法輪僧,障修善者。如是三人,我極患重,乃至一念不欲任持。」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節錄
供養父母、和尚、尊師及世間中曾致饒益賴其恩者,應念倍增報恩、供養。何以故?以知恩者,雖在生死,不壞善根;不知恩者,善根斷滅,作諸惡業。故諸如來稱讚知恩,毀背恩者。
《大般涅槃經》節錄
菩薩摩訶薩於昔無量阿僧祇劫,恭敬父母、和尚、諸師、上座、長老。於無量劫常為眾生而行布施,堅持禁戒,修習忍辱,勤行精進、禪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之身。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節錄
非飲食及寶 能報父母恩
引導向正法 便為供二親
《正法念處經》節錄
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讚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佛說未生冤經》節錄
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
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
《四十二章經》節錄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節錄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銅狗張口,化十八車,狀如金車,寶蓋在上,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生歡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風刀解時,寒急失聲,寧得好火,在車上坐,然火自爆。作是念已,即便命終。揮霍之間,已坐金車。顧瞻玉女,皆捉鐵斧,斬截其身;身下火起,如旋火輪。譬如壯士屈伸臂頃,直落阿鼻大地獄中。從於上鬲,如旋火輪;至下鬲際,身遍鬲內。銅狗大吼,囓骨唼髓。獄卒、羅剎捉大鐵叉,叉頭令起遍體火焰,滿阿鼻城。鐵網、雨刀從毛孔入。化閻羅王大聲告敕:『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汝不知恩,無有慚愧,受此苦惱,為樂不耶?』」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節錄
世間父母極親愛 眾生慢心不尊重
欲令摧折我慢幢 是故出家為救護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節錄
欲生彼國(西方極樂國土)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分別經》節錄
(佛言:)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兒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免脫,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捨,使我學道,累劫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一墮失人種,累劫不復。
《中陰經》節錄
(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三歲,母之懷抱,為飲幾乳?」彌勒答曰:「飲乳一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血分。」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節錄
世、出世恩有其四種: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我今為汝宣說少分:假使有人為福德故,恭敬供養一百淨行大婆羅門、一百五通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寶上妙堂內,以百千種上妙珍膳、垂諸瓔珞眾寶衣服、栴檀沈香立諸房舍、百寶莊嚴床臥敷具、療治眾病百種湯藥,一心供養滿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萬分不可校量。
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母之恩逾於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徵復速於彼。
慈父悲母長養恩 一切男女皆安樂
慈父恩高如山王 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於一劫 說悲母恩不能盡
我今略說於少分 猶如蚊虻飲大海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咒經》節錄
父母生養,劬勞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長養教誨,艱憂備盡,冀其成立,才藝過人;又望出家,度脫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難報。
《大方等陀羅尼經》節錄
(阿難白佛言:)「若有父母、妻子不放此人至於道場,當服何藥趣向道場?」佛告阿難:「此人應父母前,燒種種香,長跪合掌,應作是言:『我今欲至道場,哀愍聽許!』亦應種種諫曉,亦應隨宜說法,亦應三請。若不聽者,此人應於舍宅默自思惟,誦此經典。」
《菩薩地持經》節錄
眾生知恩欲報德者,爾時菩薩勸令修善,不須世間財利酬報。報之大者,當供養父母,乃至持戒。求報恩者,令其行善。是名菩薩報恩巧方便。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頌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回向往生者○○○罪障消除 永離三塗 往生淨土
回向現世者○○○病苦消除 消災免難 身心安康 共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