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聖者的故事1
聖嚴法師
01/12/2018 07:10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自序)
  
  民國五十二年,由於《慈航》季刊及《香港佛教》向我索稿,便從律藏及四阿含中找資料,結果,找出了二十多位聖徒的故事。
  
  這些故事,都很感人。?
  
  但是,要把散見於好多種經律中不同的記載,集合起來,寫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也很吃力。同時我的其他功課又多,所以,寫了十篇之後,就不再寫了。
  
  我的態度,是以說故事的方式,介紹那些曾經活躍於佛陀時代的聖徒事蹟。當然,我的這枝拙筆,並不能將他們的偉大可敬處,完全表達出來。
  
  雖然如此,我仍敝帚自珍地將之編輯成書。
  
  因為我的願望,祇要本書能為它的讀者,帶來一些人生的安慰,我就很滿意了。
  
  最後,謝謝勵定法師,他為我熱心地出版了本書。
  
  中華民國五十六年九月序於朝元寺瓔珞關房
  
  (再版增訂序)
  
  這本書在出版之後,因其淺明樸質,人人可以看懂,很快就銷售完了,所以正在美國弘法的妙峰法師,又影印了不少冊,分贈他的華僑弟子以及幾個道場結緣。而在今日的國內,已很少有人知道我曾寫過這樣的一部書了。有幾位善知識勸我再版,我便抽空補寫了兩篇——<佛母摩耶夫人>及<聖妃耶輸陀羅>的故事。同時初版是在十三個年頭之前,以打字印刷的技術不夠水準,這次於增補訂正脫誤之後,改用鉛字排印,用報關心愛護它的讀者。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雙十節序於北投三學研修院

賴吒和羅

(一)
  
  有一次,釋迦世尊帶著五百個比丘弟子,從拘留國遊化到黈羅歐吒國,由於佛陀的聖德和聲望的感召,當他尚未到達時,關於他的種種事蹪,已經傳遍了全國,也轟動了全國。當他開始為黈羅歐吒國的人民說法的那天,真是萬人空巷,把那說法的地方,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這次的說法,當然攝化了許多的人,賴吒和羅卻是其中最最突出的一個。
  
  (二)
  
  賴吒和羅,是國中首富的富家公子,而且是他父母晚年向天神求來的獨生子,財富、妻妾、奴婢等的享受,除了國王,沒有誰能比得上他,但他對於這些,並不感到歡樂。現在,當他聽了佛陀的教法之後,使他憬悟到他的嚮往,乃是從佛出家。因為佛說︰「居處家中的人是不能自求清淨而學佛道的。」所以當他隨著大眾走到聽法回家的半路上時,越想越希望能夠剃光鬚髮,披起架裟,做一個沙門,想到最後,終於下了決心,折回頭去,跪在佛陀的座前,請求佛陀哀憐慈悲,度他出家。
  
  「你曾求得父母的許可嗎?」佛陀親切地問他。
  
  「我還沒有稟報過父母。」賴吒和羅說。
  
  「父母不許可的,不得作沙門,也不得授你的出家戒,這是諸佛的常規。」佛說。
  
  「好的,世尊,那麼請讓我回家稟報父母,父母許可之後,再來求度出家。」
  
  「非常好,就照你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三)
  
  一個大富長者的獨生子,尤其是晚年得子的父母,當他們尚未抱到孫子之前,兒子就要求著去出家,這該是多麼意外而感到傷心的事啊!不用說,賴吒和羅要想取得父母的同意,那是很不可能的事。當他剛剛說出自己的要求,他的父母已老淚縱橫地向他勸說了:
  
  「我們老倆口子命苦,到了老年來時,好不容易,千求萬求,才求天神送來你這麼一個命根子;縰然你先死去,我們也將坐守你的屍體至死,如今竟想活生生地拋下我們,天底下那有這樣的道理?」
  
  但是,賴吒和羅的意志已定,所以他說︰「請求雙親大人成全了我吧!否則,從此以後,我就不再飲食,也拒絕沐浴;我將臥於荒地,除非准我出家,否則,我就因此而死。」
  
  賴吒和羅真的絕食了,真的不再沐浴了,真的離開豪華的住宅而獨自臥在空曠的荒野中了。然而,天下的父母,可受死別之苦,卻忍不下生離之痛,自己的兒子要去出家了,怎麼也捨不得的,若不到真正無法可想的地步,他們決不放棄一切可能的努力,希望兒子回心轉意。
  
  因此,請來了許多的親戚朋友,遠遠近近、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乃至九族之內的宗親戚友,一批又一批地去看賴吒和羅,勸慰賴吒和羅;那些勸慰的辭意,卻又幾乎完全相同,那就是他的父母最初已經說過的那幾句話。
  
  時間,一天一天地,蝸牛爬坡似地過去了,一連五天,親朋戚友,越來越多,賴吒和羅的身體則越過越衰,他的神態,卻越來越安靜;他的呼吸,越來越微弱,他的意志,卻是越來越堅強。
  
  終於,那些為他父母做說客的親戚朋友,畢竟是受了他的感動,感動得熱淚滿面,不得不反過來幫著賴吒和羅去勸說他的父母了︰
  
  「看樣子,還是讓你們的公子去出家吧,如果他喜歡過出家的生活,你們尚可見面,如他過不慣出家的生活,必將返俗回家;否則,你們如此堅持下去,他是必死無疑,萬一真的不幸,豈非白白地逼死一條人命?死了之後,一堆腐屍臭肉,除了蟲蟻爭食,還有甚麼用處?如今已到不能再拖的程度,還是勸你們二老看開一些,准了他吧!」
  
  這一席話,說得合情合理,並且語語動人,最受激動的人,當然是賴吒和羅的父母,所以放聲痛哭,這樣一來,在場的人,也都陪著哭泣起來——生離與死別,乃是人間的大悲劇,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分別,奈何,既生為人,誰也無法逃避這樣的悲劇,天下那有不散的筵席?那有不謝的花朵?
  
  終究,賴吒和羅的父母同意了賴吒和羅的請求,但是還要帶著親情深如海的情懷,探問賴吒和羅的意向︰「如果真放你去作沙門之後,你是否一定回來再跟我們相見?」「如果不死,當然會來跟父母相見。」
  
  就這樣,賴吒和羅已經是自由之身了,他欣喜,也感動,他很想立即就去見佛陀出家,可是經過了五天的絕食,身體已衰弱不堪,何況在這五天之中,佛陀已經去了舍衛國,從黈羅歐吒國到舍衛國之間,須經五百里路的長程跋涉,他必須先把身體調養復原之後,才能前去見佛陀。
  
  幾天之後,賴吒和羅用印度最高的禮節,五體投地,並以頭面貼著父母之足,然後立起,右繞三匝,便告別了他的父母。
  
  不久,賴吒和羅已是佛陀座下的出家弟子,佛陀親自度了他,給了他的架裟,也授了他的沙門經戒,並使諸大羅漢弟子,按日代佛教授賴吒和羅,教他怎樣持戒、怎樣修定。
  
  賴吒和羅本是宿根深厚的人,經過佛及諸大羅漢的教授指導之後,沒有多久,他便修得了四禪的禪定;接著又是初果、二果、三果,很快地就證到了小乘聲聞的最高境界——第四阿羅漢果,同時也得到了羅漢所能得到的神通,他能飛行自在,他能以天耳通聽到遠近大小的一切聲音,他能以天眼通看到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的一切事物,他也能以宿命通觀察自己在過去世中的死死生生。就這樣,他在佛陀座下,一待便是十年。
  
  (四)
  
  十年的歲月,完全在充滿了禪悅、法喜,以及和樂的生活中度過;雖已過了漫長的十年,在於賴吒和羅,好像僅僅是轉眼之間的事。
  
  但他不是忘恩的人,他想到了父母,他想到了他的父母是在怎樣地盼望他的早日歸去,他想到了作為一個出了家的兒子,也該回家化度自己的父母。於是,他把他的意念請示了佛陀,佛陀知道他已不再退入愛欲之中(他是已從愛欲之中得到解脫的人)所以也很贊成他返家去省親。
  
  然而,賴吒和羅到達家門之時,並未受到俗家的歡迎,他以托缽僧人的姿態,走到他家的門口,家中的人,誰也不理睬他。有幾個僕人見了他,竟還詛咒著說︰「出家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十年前由於沙門的到來,引誘去了我家的少主人,所以直到現在,我家主人痛恨所有的出家人,我們也不敢不痛恨所有的出家人。」
  
  在自己的俗家,既然不受歡迎,為了午前的飲食,賴吒和羅只好走向別處托化,可是,他在附近的路上,遇見一個從他俗家出來的婢女,提著一桶已經腐敗惡臭的豆羹渣滓,準備倒棄。對於一位乞食的聖者來說,這也正是乞化的對象,所以問那婢女︰「請問這位大姊,你要把它倒掉,豈不可惜?」
  
  「這已臭得不能吃了,有啥可惜?」婢女隨口應了一句話。
  
  「既然如此,就請你布施給我罷!」
  
  「你要,就給你好了。」
  
  婢女一邊說著,一邊已將臭豆羹渣滓倒入了賴吒和羅的缽裏,倒完之後,她好奇地偷看了這個沙門幾眼,想不到,她這一看,竟給她帶來了好運,她顧不得再說什麼,急忙奔回屋去,找到了她的女主人——賴吒和羅的母親,興奮地報告了這個驚人的好消息︰
  
  「我們的公子賴吒和羅已經回來了,我剛看到,就在門外的附近哩!」
  
  「真的嗎?」賴吒和羅的母親,顯得非常的驚喜︰「不是妳這丫頭在騙我?」
  
  「真的呀!我認得公子的,除了已穿著沙門的裝束之外,跟十年以前一模一樣。」
  
  「好的,如妳所說是實,為了報酬妳的稟告,為了賴吒和羅的回來,從今日起,即免除妳的奴婢身分,放妳去做良民,並願以我現在身上所著的衣服珠環等物,全部賜給妳的母親。」
  
  於是,賴吒和羅的父親也知道了,這時他正在為了想念兒子而垂頭喪氣。他連忙吩咐全家上下,一齊出動,分頭尋找,大街小巷地,轉彎抹角地到處尋找,最後,被他找到了,賴吒和羅坐在一個僻靜的所在,一邊吃著剛才化到的臭豆羹渣滓,一邊仰面望著日影,日正當中的時候,他就不再進食,這就是最有名的出家戒「過午不食」。賴吒和羅的父親見了這一情景,既高興又感到生氣,所以責問賴吒和羅說︰「你既然回到家鄉,為何不回家裏去吃美好的飲食,反而像乞丐似地在這兒吃這惡臭腐敗了的豆羹渣滓?豈不糟蹋了你自己也丟了咱們家的面子?」
  
  賴吒和羅,聽了他父親的話,卻不以為然,他說︰「請不要這樣說,我已棄家學道,作了沙門,出家無家,那兒還有我的家呢?」
  
  「就算你已出家無家,也該回家吃飯啦!」
  
  「謝謝了,今天的食時已過,我已不需再食。」
  
  「那你就跟我回家去住吧!」
  
  「沙門之法,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住俗家。」
  
  「你總得跟你的母親見見面哪!」
  
  「是的,這次回來,就是為了省視雙親,所以,明日午前,我當托缽經過家門。」
  
  「好了,我就回家準備飲食,明天算是受我請供。」
  
  「很好,我當準時到達。」
  
  於是,賴吒和羅的俗家,大家忙碌起來,為了賴吒和羅的回家應供,大家忙著怖置、打掃、清理、裝飾、準備飲食,簡直像是往年賴吒和羅新婚前夕的情景重演。最最忙碌的人,是賴吒和羅的母親,在她的心裏,重新燃起了往日的希望,她要趁此機會,把兒子留在家裏,不再讓他跑掉。因此,她教婢女們,把她當年陪嫁而來的金、銀、珍珠、寶石,及一切的貴重飾物,全部搬了出來,置於庭院中的土地上,然後用布把它們蓋住,堆積起來,超過人頭,遠遠地看,像座小山,她希望以這些無價的珍寶,拴住她兒子的出世之心。
  
  第二天的上午,賴吒和羅如期到達了他的俗家,他受到全家上下的熱烈歡迎,跟昨天的情形,已有天壤之別;但這對他來說,絲毫沒有不同的感受,他還是那樣的平靜、慈祥、穩重、端莊,正像一位出世的羅漢所應有的儀態一樣。他,賴吒和羅尊者,本為應供而來,本為跟他的母親見面而來;他的母親,卻先以那堆珍寶相示,她一見賴吒和羅,就連忙揭去了珍寶堆上的覆蓋,連忙對她的兒子說︰「孩子,你使我們等得好苦啊!我們為了這些珍寶的繼承而等你,這些珍寶,都是我和你的爸爸所有,除了你,誰也不配接受。像如此的珍寶,我們家裏還有許許多多,它們的價值,多得無法計算,你可以用它們來行善,給出家人布施飲食,你可以用它們來享樂,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像你這樣的人,做一個出家的沙門,那能比得上做一個在家的白衣,更自由更自在呢?」
  
  事實上,財富的誘惑,只能打動愚癡凡夫的心,那能搖撼得了羅漢聖者的心呢?所以,賴吒和羅說話了︰「大人的意思,我完全瞭解,如果大人能夠聽我的話,我想有一件事告誡大人。」
  
  「好的,你就請說罷!」他的父母說。
  
  「那就是做一隻大布袋,裝了這些珍寶,運到恒河的水深之處,把它們投入水底。否則的話,儲蓄財寶太多,乃是一樁令人憂惱的事︰或怕縣官的搜刮,或愁盜賊搶劫,或恐水火的天災,以及怨家的陷害。試問︰財寶多了,豈是好事?」
  
  人,愚癡的凡夫,總是衝不過財色的兩大重關,所以也被財色牽住了鼻子,終身作著財色的牛馬;自己被財色牽住了鼻子,往往也企圖用財色去牽住他人的鼻子,賴吒和羅的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發現,財寶一關,已被他們的兒子衝破,自然而然地便用上了美色的鎖鍊,吩咐家中所有年輕的美女,包括賴吒和羅往日的妻妾以及歌女舞女在內,全體盛裝,打扮得花技招展,像是應召進宮競選王妃一樣的美麗,香湯沐浴,珠玉裝飾,羅衫蟬衣之下隱現著一個個惑人的胴體。讓她們魚貫出來,禮見賴吒和羅,並教他們以最大的努力,取得賴吒和羅的歡心,同時要說︰「我們最敬愛的相公,你看我們這樣的年綺美貌,世間難道還有比我們更美的美人嗎?你怎忍心拋下了我們,難道沙門的生活之中,有著另一種更美的玉女嗎?」
  
  事實上,賴吒和羅在十年之前,就已證得阿羅漢果,就已斷除了男女的愛欲,他看人間的一切,都是平等,沒有可憎的,也沒有可愛的;如果說有,那就只有可憐的感觸,所以他說︰「諸位大姊,正因為我不需要玉女,所以才去出家。」
  
  那些美女聽到賴吒和羅把他們稱做大姊,既感到羞愧,又覺得驚恐,所以一齊跪了下來,用雙手遮住了面孔,頭也抬不起來,並且低聲地訴說︰「先是遺棄了我們,如今不喚我們愛妻,反而稱做大姊了,這叫我們如何是好呢?」
  
  這對於賴吒和羅來說,無疑是一種無謂的困擾,所以,他終於向他父母提出了抗議︰「請不要如此地折磨我,我是為了應供而來,如果不能供我飲食,我就從此告辭!」
  
  看看,財色兩關,都叫賴吒和羅輕易地闖過了,他的父母已經沒有更好的方法可想了,只好搬出了飲食,供養賴吒和羅。
  
  然而作為一個獨生子的富豪父母,總是希望留住自己的兒子;不能永遠留住,也要設法暫時留住。於是,正當賴吒和羅進食之際,便在暗底下命令僕人,把一切的門戶,全部關閉,並且上鎖。這些計謀,賴吒和羅自然是看得明明白白,但他已是聖者,為了化度他的父母,他不著急,吃過飯,漱完口,他便從從容容地向他的父母說法︰
  
  「不必如此的關門上鎖,荒野之人,以及山間的野獸,最好不要拘禁他們,否則他們就不自在;野獸且要因人的拘禁而遠離人群,進入山中,何況我是學道的沙門?要知道︰世間紅顏美女,粉白黛綠,雖可以引誘愚癡的凡夫,那能迷惑出世的聖者?我視她們,僅是一堆堆的骷髏骸骨,裹上了剎那生滅的皮肉血液,裝飾了毫無用處的珠玉瓔珞而已,如果貪戀她們,就等於赴湯蹈火;沈醉在愛欲之中的人,便會失去理智,不能做他們當做的事,乃至父母兄弟也不能顧。所以,婦女之患,譬如眾水之流,水流的歸向是海洋,貪欲女色的歸向是三塗——地獄、旁生、餓鬼,因此,要想求得不生不死的泥洹之道者,應當遠離婦女。」
  
  就這樣,賴吒和羅先是說明了財寶使人憂惱,現在又說明了婦女使人下墮,這是給他的父母用的對症下藥的方子。財寶萬能的觀念,美色拴人的功用,在賴吒和羅的言行之中,竟予徹底的打破了,也徹底的粉碎了。他的父母,對於世間俗情的執著,經過這一打破、粉碎,也該有所領悟了。到此為止,賴吒和羅尊者的省親任務,已經圓滿,所以說法之後,也不等開門,他就以神通離開,從天窗中騰空飛去,像一隻猛獸,從人間的牢籠,重新奔返了深山的叢林。他是去得如此的迅速而神奇,僅此神通的顯現,已足感化他俗家的人了。
  
  (五)
  
  賴吒和羅已經遠離了俗家,但他尚有一處的化緣未了,他必須再度一個人,才能離開他的祖國;那個待他化度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祖國黈羅歐吒國的國王拘獵,他也是賴吒和羅的老朋友,從小就已認識了的。
  
  拘獵王正好驅車外出,就在道旁的樹下發現了賴吒和羅尊者。印度民族的人,特別尊敬出家的沙門,何況賴吒和羅又是他的老朋友,所以下了車,問了訊,行了禮,坐於一側,準備聽聽賴吒和羅在這闊別了十年以來的生活情形。
  
  「大王來了,我真高興,我真為大王的到來而高興!」賴吒和羅首先表示欣慰之意。
  
  「是的,能在這裏見到了你,我也有說不出的高興;但我沒有事先準備,不知應該贈送你一些什麼財物才好。我是必須贈送的,可不是嗎?我們是從小就很熟識了的老朋友啦!」
  
  「這太好了,大王!不過請你不要送我任何財物,因為我已擺脫了財物的牢獄而出了家,如今大王豈能把這一牢獄重擔放回我肩上呢?」
  
  「那麼,我該送你一些什麼來表達我對你的友善和敬意呢?」
  
  「有的,大王!只要你能照我的話,祈願一遍,就是送了我的禮物。」
  
  「請教,那該怎麼祈願呢?」
  
  「大王,你當如此祈願︰『令我國家富強,五穀豊熟,人民眾多而健康安樂,沙門住此而乞食易得;令我不使官吏侵擾人民。』」
  
  「是的,聖者,我當受教,我當祈願,如聖者所教。」拘獵王接著又說︰「我另有一個疑問,不知是不是可以請教?」
  
  「當然可以。」
  
  「那就是據我所知,凡是出家人,不外由於如下的四種原因所促成︰一者,年老無依,精力衰退,無力自謀生活,所以才去出家;二者,疾病纏身,無錢治療,無力自謀生活,所以才去出家;三者,孤獨一身,無藉無靠,無力自謀生活,所以才去出家,四者,貧窮飢寒,自念貧窮,無力自謀生活,所以才去出家。然而,我很奇怪,你是如此的盛年、健康,擁有眾多的妻妾僕役,擁有富甲全國的金銀財產,除了我國王之外,誰能比得上你呢?可是你竟出了家了,這真使我猜想不通。」
  
  賴吒和羅尊者聽完了拘獵王的疑問,因為這是一般不解佛法者所有的通病,總以為只有因了年老、疾病、孤獨、貧窮的緣故,才去出家,寄佛偷生,所以他是不能不辯的︰「大王!你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也許外道的出家人是因如此而來的,佛陀座下的沙門,則絕不如此。」
  
  「哦!難道說,還有別的原因使你出家嗎?」王問。
  
  「是的,不過也是四種因緣,祇是所見的角度不同而已。」
  
  「這是有趣的,請教你用的是什麼角度?」
  
  「也不是我的角度,我祇是從佛陀的教法中得來。」
  
  「佛陀的教法怎麼說?」
  
  「佛陀常常用四事教誡於人,我就是由於領悟了佛陀的教誡,才去出家的。佛說︰一者、人生無有能夠避免老的,也無有能使自身不衰老的;二者,人生無有能夠避免於病的,也無有能使自身不害病的;三者,人生無有能夠不死的,無有能由他人代替死的,死了也無有能將財產帶了走的;四者、人生至死無有能夠厭離愛欲及財產的,人皆為了愛欲及財產而作奴婢。試問大王,像這樣的人生,一旦看穿了之後,那有不生厭離之心而去出家的呢?」
  
  對於拘獵王而言,這樣的佛法,也是聞所未聞的,所以聽得他心悅誠服,讚歎不已︰「佛陀能夠如此解釋了四事,透視了四事,使我的茅塞頓開,真是偉大極了!崇高極了!稀有難得極了!難能可貴極了!這些真理,句句扣動了我的心弦,也句句沁入了我的肺腑。真想不到佛陀的智慧,有如此的高超。」
  
  「是的,佛陀的崇高偉大,佛陀的智慧,那是無可比擬的,也是無法揣測的。大王!還有一事,我希望告訴你︰佛陀說『人若恣意行惡,必有凶變恐懼,身所作惡而自陷囹圄及殺身之禍,死後復當墮於三類惡道——地獄、旁生、餓鬼之中;又譬如樹木,有葉有華,然後結果。華有成時即落、開時而落、結果之後再落的不同;人亦如此,有的胎死腹中,有的墬地即亡,有的童年而夭,有的少壯而死,有的老邁而終,人命短長,不可預知。』所以,人當及時看破,及時行善,這也正是我要出家修道的最大原因。」
  
  拘獵王聽法到此,已經信受奉持,並已證得了初果須陀道,接著請求賴吒和羅尊者,給他授了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犯他人婦女、不妄語、不飲酒。受戒之後,他懷著初果聖者的清涼喜悅之心,禮別了賴吒和羅尊者。
  
  (本文根據阿含部的《賴吒和羅經》改編而成。)


愚路尊者

  在佛陀時代,印度舍羅伐城的地方,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居士,他的太太雖然為他生了好多孩子,但是每次生下不久,就死亡了,這使他煩惱非常。
  
  有一次,他的太太又懷孕了,並且快要臨盆了,這又使他焦急起來,他想他是命中註定絕子絕孫的了,這回生下的孩子,誰能擔保不跟已往所生的孩子一樣呢?
  
  當他正在憂愁痛苦的時候,他家鄰居的一位太太來向他建議︰「你太太臨盆的時候,可以來喚我一聲,我希望能夠幫助你,試試你的好運氣。」
  
  不久,孩子生下了,是一個又白又胖的男孩子。那位鄰居的老太太,替孩子洗乾淨了,也包裹好了,又在孩子的嘴裏餵了最好的生酥,然後交給了一個婢女,教她抱著孩子,放在大路的十字街口,如果看到出家人經過之時,不管是佛教的出家人,或是外道的出家人,都要向他們恭敬虔誠地說︰「聖者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聖者之足。」直到日暮時分,如果小兒不死,你就把他抱回來。
  
  那個婢女,照著所吩咐的話,一一做了。那天,街上來往的出家人特別多,有的是佛教的,也有好多是外道的,其中當然有著好多是得了道證了果的出家人。那些出家人,聽說「小兒禮聖者之足」,他們便會停下腳來為小兒祝願︰「願令你這個小孩子無病長壽,天神擁護,父母所願,悉令圓滿。」
  
  最難得的,那天上午,佛陀也出來托缽行化,經過該處。那個婢女見到佛陀的威儀和相好,不禁五體投地,頂禮佛陀,並且指著小兒說︰「世尊慈悲,接受這個小兒禮世尊之足。」佛陀聽了,非常歡喜,所以也為這個小兒,作了同樣的祝願。
  
  這樣一來,一直到晚上,孩子還是好好地活著。那位居士見婢女仍舊抱著活的孩子回家,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繼續過了好幾天,孩子漸漸地大起來,他家便大會親友,大請客,大慶祝,並且為這孩子取名字。大家都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大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大路。」
  
  大路是非常聰明的,漸漸長大了之後,也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和學問。當時印度外道最高的學問是四種吠陀經,也被大路通通學會了。因為他有學問和大智慧,好多人家的孩子,都送到大路那裏去做學生,後來他的學生,竟有五百個之多了。
  
  同時,當大路生了不多幾年,大路的父母,又為大路生了一個弟弟,也用同樣的方法教婢女抱著放在大路上的十字街口。但是婢女偷懶,只在小路邊上坐了一天,幸而佛陀在那天的上午,也在那條小路上經過了一次,並且也為小兒作了與過去同樣的祝願。因此,在慶祝會上為之取名的時候,大家又說︰「這個孩子既然是放在小路邊上才能活的,就應該叫做小路。」
  
  可是,小路的頭腦,恰恰與他的哥哥相反,愚笨的程度,簡直難以形容。他的父親也請了最有名的老師教他讀書,但他還是沒有辦法︰老師教他兩個字,他記住了第二個字,便忘了第一個字;再學第一個字,又忘了第二個字;學這樣不成,換學那樣也不成。最後,逼得他的老師無法可想,只好向他的父親辭職,並說︰「我是沒有辦法再教令郎了,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因此,愚笨的小路,漸漸出名了,他已笨得不能再笨,大家就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愚路;這個愚路的外號,後來一直被人家喊了好久好久。
  
  漸漸地,他們的父母年老了;父母對於大路是能夠放心的,至於愚路的低能,卻使父母擔心。所以當其父親臨終之際,特別叮囑大路,要好好地照顧弟弟。
  
  當他們的父親死了不久,舍羅伐城裡來了很多佛教的出家人,全城的人,聽說這些出家人是由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來的,所以都到城門口去迎接,因此也引起了大路的好奇心,他也雜在人群裏去湊熱鬧,致使他聽了二位尊者以佛法的開示,他發了一些疑問,也求得了滿意的解答,這使他敬佩得無以復加。於是,大路發心出家了,出家之後,如法修持觀想,不久以後便證了阿羅漢果,這是小乘出家人修道最高的果位了。
  
  大路出家之後,愚路無依無靠,既沒有治家理財的本領,也沒有自謀生活的能力,他只好去做乞丐了。
  
  有一天大路出外行化,在路上遇見了愚路,大路問了弟弟一些生活的近況,心裡就想︰我的這個愚笨的弟弟,如果也能出家,那該多好?但是不知道他有沒有出家學佛的善根?阿羅漢多數是有神通的,他便入定,用神通觀察,知道愚路是可以出家的。於是,便收愚路出了家,也給他授了比丘戒,成為一個真正的僧寶之一。
  
  出家人不是吃飽了飯坐著玩的;出家的目的,是在如法的修行;但要修行,首先要懂得修行的方法,這就是出家人為什麼要誦經和看經的理由了。
  
  大路尊者,為了要使他的弟弟,現在又是他的弟子愚路,能夠如法修行,便教了他一個偈子︰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有之苦當遠離。
  
  愚路是世界上最笨的笨人,小時候老師教他兩個字,他都沒有辦法記得住,現在教他這樣深奧的四句話,當然是更加沒有辦法了。但他並不灰心,他天天讀誦著這四句話,時時刻刻地讀誦著四句話,在寺內讀誦,到寺外也讀誦,一連讀誦了三個月,在附近放牛牧羊的人,都因聽了他的讀誦而能朗朗上口,默默地記住了,愚路還是不得要領,甚至反而去向放牛牧羊的人求教。
  
  像這樣的情形,使得大路尊者,也覺得束手無策,所幸大路尊者是一位有了神通的聖者,他便入定觀察愚路的根機,看他究竟應用什麼方法才能化開他那愚笨的業障。大路尊者用神通觀察之後,始知應該採用呵責的方法來激勵愚路,他便把愚路叫到跟前,故意問他所學的功課如何了?見愚路無話可對時,便將他一把推出門外,並厲聲呵責他︰「你是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像你這樣的笨人,佛教裏要你做什麼?」
  
  這使愚路太傷心了,他站在大路尊者的門外,思前想後,怨恨自己的愚笨,他想︰我現在算是什麼呢?我已出家了,所以不再是俗人,但我已被佛教趕出來了,所以也不是出家人了!於是越想越傷心,他傷心地哭泣起來,哭得像個迷失了路途,既哭得傷心,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在佛陀是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大慈悲父,此時正好經過大路尊者的門口,看到愚路在悲傷地哭泣,佛陀便走近去親切地問他︰「你有什麼困難,要我幫助嗎?」
  
  愚路見了世尊,先是吃了一驚,但當他發現佛陀的態度是那麼慈祥親切時,他才定下心來,訴說他的苦衷︰「世尊啊!因為我太愚鈍了,三個月誦不會一個偈子,所以被我的親教師大路尊者趕出來,不要我出家了,現在我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我又無處請求申告,所以我很傷心。」
  
  「這是不要緊的,佛法不是你的親教師一個人的,佛法是由我經過三大無數劫的無量千百苦行而得來奉獻給一切眾生的。」佛陀又接著問愚路道︰「既然如此,你願意讓我來教你嗎?」
  
  佛陀的慈悲,使愚路感覺太意外了,他還不敢相信,佛陀真會親自教他,所以他以懷疑的口吻說︰「世尊啊!我是世界上至愚極愚,至鈍極鈍的人啊,怎可接受世尊的親自教導呢?」
  
  於是,佛陀向他和藹而懇切地說了一個偈子︰
  
  愚人自說愚,此名為智者;
  
  愚者妄稱智,此謂真愚癡。
  
  因此,愚路便隨著佛陀走了。佛陀教他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然而,笨人終究還是笨人,即使佛陀親自教他,他還是記憶不住。
  
  佛陀知道愚路的業障太重了,要等業障消除之後,才會好轉起來,於是叫他為大眾比丘擦拭鞋履上的塵垢。大眾比丘們先還不肯讓他擦拭,唯恐他笨手笨腳,呆頭呆腦地把大眾的鞋履反而弄髒了,擦破了。為了這是佛陀的意思,大眾比丘們才沒有堅決反對。
  
  佛陀的指示,當然是不會錯的,因擦拭鞋履的塵垢,與他所誦的「我拂塵,我除垢」,是能相應的,他天天誦著這兩句法語,天天擦拭鞋履的塵垢,一邊誦,一邊擦,經過一段時日之後,他的業障果然消除了,他能將這兩句法語牢牢地記住了,他的心境也開朗了,他的智慧也顯現了,他對塵垢的意思,也豁然開悟了。
  
  有一天夜裏,他突然能向自己自問自答了,他想︰「世尊教我讀誦的兩句法語『我拂塵,我除垢』,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噢!我知道了,塵垢有內外兩種的分別,那麼世尊教我的塵垢,究竟是內心煩惱的塵垢呢?還是外在大地的塵垢呢?這是不可用言語表達的絕對真理呢,還是可用言語表達的相對真理呢?噢!我又知道了︰
  
  此塵是人的貪欲,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瞋恚,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此塵是人的邪見,而不是大地的塵土。?
  
  有大智慧的人,應離貪欲、瞋恚與邪見。?
  
  噢!我知道了,只有離了貪欲、瞋恚與邪見的人,才是真正能夠拂塵除垢的人。」
  
  就在這自問自答的過程中,他便斷除了一切煩惱,達到了「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境界,證得了阿羅漢的聖果聖位。
  
  現在是愚路尊者了,他已是佛陀座下的聖弟子與大比丘了。但他證道之後,仍然坐著不動,直到第二天大路尊者經過他的面前,還以為他是坐在那兒瞎用工夫哩,所以走過去,拉起他的手臂,並且對他說︰「你趕緊起來學習讀誦吧!學會了讀誦再去打坐思惟吧!」
  
  大路尊者的好意關切,愚路尊者是能瞭解的,所以他任由大路尊者拉他的手臂。此刻的愚路尊者已經有神通了,大路尊者拉著他的手臂走了好長一段路,他祇是把手臂無限地延伸出去,身體卻依舊坐在原位不動,當大路尊者覺得不對回頭看他時,才露出欣慰的微笑,知道他已證得聖果聖位了。
  
  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蹪,愚路尊者是眾所周知的大笨人,像這樣的大笨人,竟然也能在佛教中出家,也能證得阿羅漢果,這在一般的凡夫看來,實在很難相信。尤其是其他的外道,不唯不信真有此事,甚至利用這一機會來破壞佛教和毀謗佛陀,他們說︰「大家看呀!佛教有什麼了不起崇高偉大的呢?佛教的聖果聖位,連一個笨得不能再笨的笨伯也能證得到,那有什麼稀奇?」
  
  殊不知,佛教的崇高偉大也正在於此。佛法是平等的,只要有人肯學習,有信心,依教奉行,工夫到了,不論何人,都能證到聖果聖位的。佛陀為了用事實來證明表現給大家看,便教阿難陀尊者,差愚路尊者去教誡比丘尼。
  
  這一個由愚路尊者教誡比丘尼的消息,在先一天傳出之後,比丘尼之中有十二個年輕而頑皮的人,便猜測著說︰「這是瞧不起我們女性出家人的舉動嘛!長老比丘之中,有那麼多智慧,能說能辯的大德比丘,為什麼不來教誡我們,偏要派愚路來,愚路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偈,他能教誡我們什麼名堂?」
  
  有的則說︰「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給他一點顏色看看,叫他能上臺而不能下臺。」
  
  她們如此這般地計議了一番,便去分頭工作。一半人員佈置講堂講臺與講座,佈置得特別莊嚴華麗,法座擺設得特別高大,好讓聽眾們,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說法的人;另一半人員則分頭上城裏去大肆宣傳,不論大街小巷,都去一家一戶地宣傳著說︰「明天我們寺裏有一位大法師來說法,來教誡我們,那位法師是最最有智慧,最最有辯才,最最會說法的上座比丘,凡是聽他說法之後的人,人人都能見道得道,不再輪迴生死,而得涅槃清淨。所以勸請大家不要錯過了這個大好的機會。」
  
  因此,到了第二天,愚路尊者尚未到達,全城的善男信女,已在比丘尼寺內,擠得水洩不通了。大家都在等待著大法師的光臨,而那十二個年輕頑皮的比丘尼,卻偷偷地躲在一旁,吃吃地發笑,她們以為這一下子可叫愚路尊者難堪定了。
  
  終於,愚路尊者,帶著一個伴從的比丘光臨了,大家見了,都很懷疑,這兩個比丘之中,究竟那一個才是大法師?如果說是愚路尊者嘛,那簡直是不能想像的事,如果說另外一個比丘嘛,顯然那個比丘的年紀太輕,不可能是上座大法師。
  
  大家正在懷疑猜測之際,愚路尊者已經走進了講堂,踏上了講臺,他以神通觀察知道那個高大的法座,不是為了恭敬,而是為了取笑,所以伸手一按,那高大的法座竟像棉花堆似地,縮了下去。但是當他安詳地坐上法座之時,年老證果的比丘們,固然相信愚路尊者會有大法供養的,一般的凡夫們,卻覺得大大地失望了,甚至覺得他們是被愚弄了,因此,大家議論紛紛地吵鬧著。
  
  愚路尊者,胸有成竹,他知道,在這種情形下,用嘴說法是不中用的。於是,坐下之後,隨即入定,表現神通,從座上忽隱身不見,飛在空中,由東邊出向西邊入,由西邊出向東邊入,由南邊出向北邊入,由北邊出向南邊入;空中坐,空中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履水如平地,入地如虛空。一共作了十八種神通變化以後,還復坐於原座。?
  
  凡夫見到了神通變化,無有不起恭敬心的,無有不作稀有想的,無有不去五體投地而如大樹倒的。這樣一來,大家恭恭敬敬地靜止下來了。當靜得鴉雀無聲的時候,愚路尊者開始為比丘尼們說法了︰
  
  「諸位姊妺,你們都知道我在三個月中,誦不會一個偈子;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即使用七日七夜的時間,也無法說盡其中的任何一個字。所以我想,今天只能約略講說其中的一句。」
  
  「你們聽著︰佛說不令一切有情眾生,造作種種的惡業;所謂惡業,又不外乎身、口、意的三大類別︰我們的身體,可以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的三種惡業;我們的口舌,可以造作妄語、離間語、淔人語、綺雜無意味語的四種惡業;我們的心意,可以造作貪欲、瞋恚、邪見的三種惡業,合起來說,就是身口意的十惡業。佛說這些惡業,都是由心為主宰,如果大家不去隨著惡心而作惡業,大家便能離苦得樂。....」
  
  當愚路尊者說到此處,還想繼續向下說去,但是聽眾之中,已有一萬二千人,都因此而見道、得道了,從小乘的賢位乃至無上的菩提之心,都有人得到了。
  
  這是一次最最成功的度化;這次的成功,使得愚路尊者的名號,永遠留在佛弟子們的心中,也永遠留在佛經之中。也給愚笨的人們帶來了學佛的勇氣,也為平等的佛法創造了無上的光榮。
  
  愚路尊者是什麼人呢?他就是《彌陀經》中的周利槃陀伽,《根本律》中譯為朱荼半託迦,意思是小路。
  
  (此篇取材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改編而成)
  
  附記︰
  
  在《增一阿含經》卷11<善知識品>之12,記朱利槃特的出家學法,愚笨而證無盡的事︰佛初教他念掃帚兩字,記住掃忘了帚,記住帚又忘了掃;但他卻由去塵除垢的意思,思惟而證了阿羅漢果。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