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真義
19/10/2015 06:51 (GMT+7)
我們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能皈依三寶。你皈依三寶這件事,要把它重視一點,不要那麼輕舉妄動。第一,你要選擇一個真正的明眼善知識來皈依,以後有什麼不懂的道理,都可以得到正確的指導、正確的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不要投到旁門左道,聽那個邪師說法。
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金剛”(四大天王)
19/10/2015 06:48 (GMT+7)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淨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天王殿因此得名。相傳四大天王住在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

何謂法供養?
16/10/2015 06:06 (GMT+7)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此時空中有天人告訴他,真正的供養是法供養,勝過任何一切的供養。
因果報應--《佛說善惡因果經》
14/10/2015 06:41 (GMT+7)
佛在祇樹給孤獨園時,阿難請問八吐命運為何千差萬別?佛告訴阿難:都是由於前世用心不同,例如: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麼意思
12/10/2015 06:32 (GMT+7)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為四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謂地、水、火、風四種物體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態,不相紊亂。
十供養的意義與功德
09/10/2015 06:29 (GMT+7)
以十供養來做功德: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十種物品供養,各有其不同的象征意義與功德。十供養源自於《梁皇寶忏》,又名《慈悲道場忏法》。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
07/10/2015 06:45 (GMT+7)
若論淨土,法門廣大。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十方紛來,數如雨點。於修行中不專念佛,於念佛中不專持名,而已高標姓字,穩坐金台。此蓋或乘大願,或由妙悟,或備眾福,或秉戒力,或精觀想,故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不恭敬三寶的過患
05/10/2015 06:40 (GMT+7)
在《佛說慢法經》中,阿難問佛陀:“為什麼都是信佛、學佛,結果卻有富貴和衰敗不同?”

人這一輩子只要給佛磕過一個頭,就沒有白來
02/10/2015 06:26 (GMT+7)
《佛說灌頂經》中說:“人如果在臨死之前,禮拜過十方三世諸佛,那他命終之後不論轉生何處,都將值遇佛陀;而且,千劫、萬劫乃至億萬劫中所造的重罪之報,都將獲得解脫。”因此,即生中能作頂禮,是很有福報的。
湛江市佛學演講
25/09/2015 06:25 (GMT+7)
學佛與佛學不同。佛學,是指佛的思想與佛所說的理論,是傳播真理,啟發正智,覺悟成佛的方法,偏重於理解。學佛,則偏於實踐,從實踐中學習佛的思想,學習佛的德行,以及學習佛救世救人的精神。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21/09/2015 06:25 (GMT+7)
佛法浩瀚,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甚至無量法門,由於法門太豐富了,一般人不易掌握了解,所以佛法傳到中國之後,祖師們將之歸納為八大宗派,這八大教中,由古至今最能夠普遍化、長期不衰、歷久彌新的就是淨土法門。
乘三資糧發願‧憶念
18/09/2015 06:31 (GMT+7)
淨土法門,古德們說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也就是說淨土法門,包括了千經萬論,然而,他卻是「難信之法」,

怎樣了生死
16/09/2015 06:30 (GMT+7)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學佛的目的是出輪迴,了生死,這是我們的大目的。怎麼樣可以了生死,出輪迴呢?發神通能出輪迴嗎?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但他們不能了生死。
我人生死之由來
14/09/2015 07:31 (GMT+7)
學佛主要在求離苦得樂,生死之苦冠於一切,同時也是為一切苦的根本,因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來的,沒有生死就沒有一切苦,生死不了怎能離苦得樂?

法喜與禪悅
11/09/2015 06:59 (GMT+7)
佛經中記載,在沒有佛法的地方和時代,能夠聽到鬼神或化人說出一句半偈佛法,就能夠得無量的法喜。在我們的世界中,沒有聽過佛法的人極多,諸位不但有佛法可聽,而且至少已聽了整整一個星期,雖然尚未得解脫,卻可以用聽到的佛法,隨時幫助自己處理心理上以及觀念上的種種問題。
禪修與信仰
09/09/2015 06:37 (GMT+7)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己的修行,希望從修行中得到身心感應,得到禪修的經驗,因此很不容易接受宗教層次的信仰,其實這是絕對錯誤的事。

坐禪的功能
07/09/2015 06:34 (GMT+7)
坐禪的功能,主要是由於心力或念力的集中於某一個抽象或具象的念頭而來。所以,在行、立、坐、臥的任何姿勢,均可能發生禪的反應。不論是沈思、默禱、禮拜、讀誦,乃至細心的審察、凝神的傾聽等心無二念之時,均有發生禪之反應的可能。
來自佛經中的語言
04/09/2015 06:38 (GMT+7)
近日,在南京師範大學召開的“第八屆漢文佛典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漢語言文字研究專家介紹說,“天花亂墜”、“一絲不掛”等一大批當今習慣用詞均出自佛教文獻。而江蘇省花——“茉莉”一詞是梵文“Mallika”的音譯,這種花產自印度,首見佛經中。  

佛教的九大象征
02/09/2015 06:45 (GMT+7)
佛教分北傳、南傳兩種。北傳佛教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於印度、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主要流行於斯裡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等國。盡管世界各國的佛教因地域不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但卻擁有共同的佛的九大象征。
冤親債主顯現的十三種預示
31/08/2015 06:33 (GMT+7)
自然因果律是道法的客觀規律,在因果律面前,佛菩薩與人類,動植與萬物,全都一律平等,沒有分別。所以才有“菩薩畏因,世人畏果”之說。世人對昨日所造的種種惡因,並不能全都認清。但是惡果的釋放卻會如期而至,強迫人領受而絲毫不爽。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