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用唄器、器物、服裝簡述
09/07/2016 06:14 (GMT+7)
作為一個佛教徒,研究教義、加功用道,固為當務之急;但對於教內的一些事物法制,也應該熟悉瞭解。否則:年湮代遠,任其荒疏,則道場的象器法度,就將要名實俱廢了。  本書原稿,因係供作電視節目「旁白」之用,所以文詞語調,都得力求淺顯。同時由於播映時間短促,發言「分秒必爭」,故於各項報導,每不易暢所欲言。
佛教律學入門
07/07/2016 06:44 (GMT+7)
世俗所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確是有理。但亦在我們的善根有淺深,信心有無的關係?若果佛弟子戒律嚴淨,誰不敬仰?諸佛菩薩,尚為護念,何況天龍鬼神及人?

病與業力
01/07/2016 07:22 (GMT+7)
病,人人望而生畏,凡是人都逃不脫病的磨難,這是人生無法抗拒的一種災難。佛祖釋迦牟尼在論說世間八苦之中,就有一個“病苦”,因而認識病苦的根源,如何對待疾病,這是人們一個無法回避的人生大問題。
發心、僧格、正見
29/06/2016 07:20 (GMT+7)
作為出家不久的年輕僧人,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必須逐步培養起相應的素養。如是,才能成長為合格的僧人。否則的話,即使在寺院生活幾十年,往往也只是光頭俗漢而已。

修行基礎與皈依
27/06/2016 07:17 (GMT+7)
中國的佛教在逐漸地恢復發展,我們大家現在學習,特別是漢地的佛弟子,在學習佛法的路上存在三種缺失
正信的佛教2
22/06/2016 07:19 (GMT+7)
中國人用紙錢焚燒的習俗,是自漢朝以後開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嶼說:「漢以來,喪葬瘞錢,後世以紙寓錢為鬼事。」這是說從漢朝開始,人死之後,喪葬之時,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

正信的佛教1
19/06/2016 19:02 (GMT+7)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唯物思想是無神論的,佛教卻又堅決反對唯物論的謬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佛學入門9
17/06/2016 07:06 (GMT+7)
第四十二章是介紹與本書有關之法相名詞及佛學常識  

佛學入門8
15/06/2016 07:02 (GMT+7)
從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是說明佛法的演化及傳入中國的因緣   佛滅後,諸弟子為恐異說邪見,滲入佛法故,為恐三藏教義,日久散失故,乃有結集之舉。
佛學入門7
13/06/2016 07:29 (GMT+7)
聲聞和緣覺二小乘,常被稱為二乘。聲聞乘是依四聖諦之理而起修,而緣覺乘,則是依十二因緣之理而起修,這是二乘的不同處。

佛學入門6
02/06/2016 07:21 (GMT+7)
聲聞乘是以斷煩惱(見思二惑)而成就阿羅漢果,故介紹聲聞乘前,必須先認識什麼是六根本煩惱。  
佛學入門5
01/06/2016 07:16 (GMT+7)
佛陀教典,稱為契經,不但要上契如來之理,而且要下契眾生之機。古德云:說法不契機,等於閑言語。故契機與否,尤為要緊。

佛學入門4
30/05/2016 07:13 (GMT+7)
(十六)宇宙有情概況   在介紹方便五乘佛法前,吾人須先認識因緣所生法之宇宙有情眾生之正報身心及依報世界概況,了知三界無安宅,故修學佛法,來出離三界,了生死大患。  
佛學入門3
27/05/2016 07:03 (GMT+7)
從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講述佛教的教理   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悟一切萬有都是從因緣所生起的,沒有一件事物能夠例外;所以「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就成為一條永久不變的定律;佛就叫這定律為「緣起」。

佛學入門2
25/05/2016 07:23 (GMT+7)
從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勸發菩提心,勤修無上佛道及修行綱領  
佛學入門1
23/05/2016 07:10 (GMT+7)
本書的內容,從第一章至第八章是說明佛教的緣起。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勸勉發菩提心,勤修無上佛道及用功修行的綱領。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講述佛教的教理。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是說明佛法的演化及傳入中國的因緣。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講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是覺悟的人生,非消極、逃避、迷信的宗教信仰。第四十二章是介紹與本書有關之簡易法相名詞及佛教常識。

清淨、如法、神聖、莊嚴
——如何做好佛事用品
18/05/2016 07:07 (GMT+7)
 在普通商家看來,佛事用品似乎只是一種商品。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法物具有表法的作用,具有神聖的內涵。若僅僅將之視為普通商品,或僅僅看重其中的利潤空間,法物所應具備的神聖性就蕩然無存。缺少神聖性的法物,還能稱為法物嗎?這樣的佛事用品,還能被佛教界、被廣大四眾弟子接受嗎?
學佛群疑3
16/05/2016 07:26 (GMT+7)
佛教如何因應社會大眾,對民間信仰需求的滿足?此應著重對於信仰諸佛菩薩功能的提倡,或者對於某些常用經咒效驗的闡揚,比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靈驗,是無微不至、無遠弗屆、無時不應的。

學佛群疑2
11/05/2016 08:51 (GMT+7)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通常認為若要瞭解三世因果,必須藉宿命通知道過去,用天眼通知道未來,才能親見三世因果。其實,這是似是而非的觀念。
學佛群疑1
09/05/2016 07:17 (GMT+7)
本書的內容,既是知識學問的,更是生活和實用的。依據基本經論的觀點,運用淺易通俗的文字,解答人人都想知道的實際問題。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