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迷悟之間8 –福報哪裡來4
星雲法師著
20/07/2018 06:23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因小失大
  
  世間上,許多人因為貪圖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則是只顧眼前,思慮不到未來,也會因小失大!
  
  涓涓細流,不將之堵塞,就會成為潰堤的漏洞,後果不堪設想;星星之火,不把它撲滅,就會成為燎原的大火,結果可想而知。小時候,生活上的一些小缺點,如果不給予矯正,長大成人以後,也可能成為人格上的大瑕疵。所以說「莫因善小而不為」,積小善才能成為大善;「莫因惡小而為之」,小惡多了,則成為大惡。
  
  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病了,怕看醫生,花錢買成藥來吃,結果延誤病情,送了生命。得罪人的時候,怕說一句抱歉的話,結果成為深仇大恨。為了貪圖一點小便宜,結果上了大當,像被金光黨所騙,就是貪圖小利;放高利貸,貪圖利息,當然會被倒債。為了省錢,買二手車來開,結果狀況百出,頻頻送修;貪圖百貨公司的折扣減價,買了一堆用不著的便宜貨,看似撿了便宜,實際上是上當花了冤枉錢。
  
  家庭裏,為了節省幾千塊錢的維修費,不把門窗屋瓦牢固,當颱風來襲,牆倒屋毀,瓦礫紛飛;庭院中的花草樹木,為了節省水費,不給予澆水灌溉,致使庭園荒蕪,這不也是「因小失大」嗎?
  
  台北的捷運工程,為了節省預算一億多元,未設匝門,結果颱風過境淹水,損失幾百億元,這不就是「因小失大」嗎?現在台灣發行樂透彩券,整個社會為了簽注彩券而全民瘋狂入迷,養成了人心好賭的習性。雖然買幾張彩券也許僥倖獲得大利,結果卻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純真性格,正是「因小失大」卻不自知。
  
  佛經裏說,「沉香燒炭」、「殺子成擔」,這些愚人的行為,都會造成「因小失大」的後果,正是「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如同「猴子拾豆」,為撿拾掉落的一粒豆子,結果放棄手中的整把豆子,這是多麼划不來呀!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裏,都有無限的寶藏,可以成佛作祖,可以解脫自在,可以了生脫死,可以斷除煩惱;但是為了一點五欲之樂,讓塵勞覆蓋了自己的真如自性,使得寶藏不能兌現。所謂「刀口之蜜,終有割舌之患」;因小失大,莫此為甚!
  
  《人間福報》2002311

解讀
  
  朋友送給小王一盆牡丹花,奇怪的是每朵花的邊緣,都因花瓣掉落而顯得參差不齊。有人告訴小王:牡丹花象徵富貴,現在你這盆花的邊緣不圓,表示富貴不圓滿。小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牡丹花送還給朋友。朋友聽完說明後,笑著告訴小王:你也可以把他解釋成「富貴無邊」呀!
  
  同樣的一件事,由於各人的「解讀」不同,就有不同的意義。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正是因為解讀不同的緣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解讀別人的語意、行為、眼神。例如長官的一句話,部下用心去揣摩是什麼意思?揣摩上意就是解讀;禪門的公案,需要用心去參,參就是解讀。
  
  解讀不能開悟,必需直指人心!解讀總有一點揣測的意思,所以凡事都應該往好處想,不要把別人的好意解讀錯誤,壞了好事。
  
  解讀已有分別,結果自然各有不同。「一國兩治,各自表述」,兩岸各有解讀;購買「六合彩」、「樂透」的人,到處求神問明牌,神明的顯示一樣,各人的解讀不同。
  
  飛機失事了,從黑盒子「解讀」失事原因;醫療檢查報告出來,要經由醫生會診「解讀」;軍事情報密碼,也要由專業人士「解讀」。乃至股票分析師為投資人解讀股市行情;政治觀察家解讀各黨各派,誰能當選,誰能入閣等。
  
  經濟指標、教育成效,不但要評鑑、分析,還要解讀,甚至人情也要解讀。王建筆下的〈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會得看相觀人,察顏觀色,善解人意,也是解讀。
  
  解讀氣象、解讀地震、解讀自然、解讀基因,所謂「解讀」者,因為一般人還不能明白,必須經過專家解讀,才能周知大眾。禪門的「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則是要你自己去設法解讀密意;能解即能大徹大悟。
  
  解讀之前,應先了解背景,以免解讀有誤。話說有甲乙二位大臣,國王總是歡喜甲,乙經過觀察解讀,原來甲總能在國王吐痰後,及時幫國王擦痰,故而獲得國王的歡喜。乙也想幫國王擦痰,便靜靜的等待時機。一日,當國王的痰吐到嘴邊,乙一腳就搶先踢了過去,沒想到竟把國王的門牙踢掉了。由於他沒有掌握好時空分寸,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所以,解讀時空、解讀世事、解讀人情、解讀人心、解讀生死、解讀自我;有智慧的人,才能善於解讀。《人間福報》2002312


 合適最好
  
  世間上什麼最好?適用最好!
  
  綾羅綢緞而寬大的衣服,穿在身上不合適,還不如粗布便服來得實用;豪華別墅而空大的庭園,如果沒有管家的僕人除草、澆水,偌大的房屋庭園也成為累贅。
  
  世間上,黃金鑽石最貴,但是饑荒的年頭,寧要一個麵包,也不要一塊黃金鑽石;一雙過大的皮鞋,因為不合腳,不如穿一雙大小合適的布鞋來得自在。
  
  「法無貴賤,適合為貴。」百貨公司裏,消費者購買東西,都是選擇自己覺得最合用的東西,但不一定是最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機關裏缺少職員,不一定徵聘最高學歷的學術人才,他一定聘請堪任其位的職員。
  
  化妝品,不一定名貴,適用就好;所謂酸甜苦辣,沒有絕對的好味,自己喜歡就好。所以,吾人不一定趕時髦、找名牌,家裏收藏很多骨董、名牌,而生活艱難,又何苦來哉呢?
  
  學子考試,不管工科、理科或是文科,符合自己的志趣,就是第一志願。男女結婚,男人選擇的對象,不一定是美女,女人選擇的對象,也不一定是帥哥;畢竟花瓶不比一個飯碗有用,廣場也不如一間小屋可以棲身。
  
  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各得其所,各適其用;不要比較,只要有用,就是最好。有用,比有錢更重要,有用,比有名更好;有用的人,比虛而不實的人更偉大。
  
  甘戊奉命出使齊國,正當乘船渡過一條大河時,船夫說:「河水不過是小小間隔,你卻不能自己渡過去,還能替國君去遊說嗎?」
  
  甘戊回道:「話不能這麼說,世間事事物物,都各有長、短處。謹慎老實、善良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卻不宜讓他去指揮軍隊打仗;騏驥騄駬這樣的良馬,牠的腳力能跑上千里路程,把牠放到宮廷房間去捕捉老鼠,那就遠不如一隻小貓。干將是很鋒利的寶劍,名聲傳揚天下,如果木匠拿它伐木料,那就比不上斧頭。現在拿著船漿讓船隻在水中上上下下的隨意流動,我不如你,但遊說大大小小國家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間三百六十五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領域,所謂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可以是最傑出的人才,只怕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永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必然一事無成,潦倒以終。所以,人的能力,不足是個遺憾;過份的眼高於頂,也是失敗。《人間福報》2002315


敦厚寬容
  
  《佛光菜根譚》說:「得理而能饒人,是謂厚道,厚道則路寬;無理而又損人,是謂霸道,霸道則路窄。」
  
  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戰國時代的藺相如「相忍為國」,近代的蔣介石「以德報怨」,他們因為敦厚寬容,原諒仇敵,所以至今為人所傳誦。
  
  清朝雍正因為康熙的一句「好好愛護你的兄弟」,儘管後來諸王離心障礙,企圖謀篡,雍正卻從來不曾起過殺心。春秋時代,楚莊王寬恕了調戲愛妃的部將,最後終獲該將以身護王來回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與宰相章惇從年輕時即相識相交,但章惇當政時,卻把蘇東坡發配嶺南,之後又貶到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章惇卻反被放逐到嶺南 的雷州半島,蘇東坡聽到消息,在給朋友的信中對此表達無限的同情與難過,並且對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無須再提,多想想以後吧!
  
  寬容是美德,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凡事只要本著尊重與包容,一定能得人望。反觀歷史上,不少貴極一時的文臣武將,因為專橫跋扈、待人嚴苛,最後終因樹敵太多,招來殺身之禍。例如清朝的年羹堯、熬拜,太平天國的楊秀清、韋昌輝等,正是歷史殷鑑不遠。
  
  政治人物惺惺相惜,能臣報效明君;文人雖然相輕,也能相互推崇。講信重義的人,大多能以敦厚寬容的心待人。例如過去江湖上的俠客義士,也有「一笑泯恩仇」的美談,他們儘管有著再大的仇恨,在誠信正義之前,都能握手言歡,重修舊好。
  
  做人處事多一分包容謙讓,就少一分傾軋障礙。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參與「台灣團結聯盟」,為人議論;郝柏村、李煥「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為人懷念。
  
  在中國的民間故事中,多少晚娘儘管苛薄對待前妻的子女,然而同父異母的兄長,每得到東西總是先讓給弟弟,甚至對父母極盡孝道,贏得後人的尊敬。
  
  有時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但這也不是必然的道理,反而敦厚的人必得人助。甚至原諒別人就是有益自己,因此在親情裏,在道義前,要能寬容。一時無 心的怒氣言語,往往毀掉多年培養的友誼與功德;能以敦厚寬容的善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橫逆,久久成為力量,前途必然平坦順利。《人間福報》2002316


典禮
  
  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會舉行或者應邀參加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等各種典禮。「典禮」這一個儀式,對個人、團體、國家來說,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關個人的典禮,有結婚典禮、畢業典禮、就職典禮,甚至到了人生最後還有喪葬典禮。對團體而言,有開幕典禮、閉幕典禮、頒獎典禮、升旗典禮,或是周年 慶、新產品問世等等的典禮。至於國家方面,有閱兵典禮、飛機首航典禮、軍艦下水典禮,以及開國紀念日、偉大人物的紀念日等。
  
  典禮是一時的,但他的紀念價值是永久的。典禮過後,重要的是,要讓典禮的意義一直延伸下去,能夠獨特而恆長的發展。
  
  典禮,有的是每月一次,有的是每年一次,有的是一生一次。典禮,從參與的人員,也可以看出這個典禮的隆重與否;甚至一項事業的價值如何,從典禮中也可以窺見一斑。
  
  古代的皇帝登基,如康熙十二歲臨朝聽政,年紀雖小,但他登基後所施展出來的抱負,數十年後舉國上下都受其影響。社會上,多少人本來也是平常的,但經諾貝爾頒獎之後,他輝煌的一生,意義就不同凡響了。
  
  一場典禮,所費不貲,從典禮的場地,到典禮的參加人員、貴賓、佈置等等,都能透露出主人的身分、地位。尤其中國人好面子,在貴賓之中,總希望邀約當權 者、有財富者、有權勢者、有名望者與會,可憐這許多功成名就的人,平日就為了參加各種典禮,恓恓惶惶,奔跑各地,放著正事不做,專為應酬典禮而虛度人生。
  
  各種典禮,代表著人生的榮耀乃至生離死別。典禮,在個人、國家社會,都有其必要,但要儘量減少不太相干的人士之麻煩,只要與典禮關係重大的人士、親友參加,就有意義。
  
  然而今日社會,但看一個立法委員、一個縣市議員,白天要跑多少地方,參加多少次喪葬典禮,到了晚上,還要趕赴多少場結婚的喜宴。典禮,為這個社會花去的成本,可以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典禮,不要把他當成是應酬性的、是聯誼性的,要重視其精神內涵與實質意義;典禮,也不要只是撐撐場面,更不要以別人的身分來光大自己的榮耀。典禮,只要求其適當就好。《人間福報》2002317


 寒冬暖意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不會完全是春天,也不會完全是冬天。人生,一定有春夏秋冬的過程。
  
  身體上,有強弱好壞,就如春夏秋冬;心靈上,有胸懷壯志,有意志消沉,也是春夏秋冬。人情的冷暖、世道的治亂,都是春夏秋冬。
  
  國家的經濟,有時也會進入嚴冬;景氣低迷、百業蕭條,就是經濟的冬天。人的工作,也有順逆境、得失榮辱,也是春夏秋冬。當一個人的心情陷入低潮,進入嚴冬的時候,要給他一些暖意,讓他振作。所謂「寒冬送暖」,能夠「雪中送炭」,自比「錦上添花」來得有意義。
  
  幾十年來,台灣提倡一個令國人感到驕傲的活動,就叫「冬令救濟」。到了寒冬,對於貧困人士,尤其路人遊子,給他一些茶飯、一盞路燈,讓夜歸的人及遊民 們,能夠獲得一餐溫飽,就像寒冬裏的太陽,總能帶給人一股暖意。乃至平時對監獄裏的囚犯,給他鼓勵、教化,對於獨居老人,登門關懷、慰問,這都是寒冬裏的 一股暖流。
  
  人際間,只要彼此能像太陽一樣,溫暖對方、照耀對方,能像一把火一樣,熱熱的溶化對方,即使寒冬裏也有暖意。就如仙崖禪師教化吵架的夫妻說:「再厚的冰塊,太陽出來也會溶化;再生硬的飯菜,熊熊的火光也會煮熟。」
  
  父母教育兒女,要以慈愛代替呵罵,就像仙崖禪師感化翻牆外出夜遊的弟子,他不怒,也不罵,只是殷殷叮嚀:「夜涼了,小心感冒,快回寮房睡吧!」一句溫言暖語,都能為寒冬平添暖意。
  
  《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人要承受得起春風夏雨,也要受得住秋霜冬雪。
  
  所以對於世道炎涼、人情冷暖,儘管人家給我們的是嚴霜的寒意,但我們還是應該用笑臉待人,把暖意分享別人。
  
  人生就像四季,任誰都難免有逢到冬天的時候;失業、破產、落第、失戀,都如人生的寒冬,要堅忍下去。一個能幹的人,不但無懼於人生的寒冬,反能在寒冬裏堅定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體魄,以待時機因緣。因為當春風吹起的時候,寒冬總會過去。
  
  《人間福報》2002318

減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裏的一句話,影響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審美觀點,認為「瘦就是美」,致使許多愛美的女性,或是為了取悅於所愛的人,或是為了趕時髦而拼命減肥。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女為悅己者容」,古今皆然。
  
  肥胖,是一種民生富饒的象徵。根據最近醫界的訪問調查顯示,全台灣約有一百萬人希望減肥,而且不分男女。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少部份生理病變以外,大 多與吃不無關係。說起來真的是很矛盾,人因為好吃而發胖,胖了以後又再吃藥減肥,甚至節食、斷食,最後得了厭食症,真是自找罪受。
  
  身體過胖固然要減肥,國家的經濟預算超出,也要縮減;人事編制過多,也要裁員;乃至現在的垃圾知識,如報紙張數太多,也都需要精簡。
  
  一個人的煩惱妄想太多,負擔太重,需要放下;人情太濃了,也要節制;尤其欲望太大,更要減肥。平時對於衣服、日用品等,所謂「君子居不求安,食不求 飽」,要能清心寡欲,恬淡知足。如《佛遺教經》云:「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
  
  人體過份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血管阻塞、心臟病等,更會造成行動不便,精神也會因此懶散、萎靡不振,因此佛陀曾為波斯匿王說「減肥經」。
  
  肥胖也與年齡有關,人一到了中年,往往會有橫向發展的現象,所以有謂「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適當的胖,過去叫「發福」。夏威夷第一任土著酋長選皇 后的標準,愈胖愈美;日本相撲,也都是肥肥胖胖的。跳草裙舞的舞者,就是要胖,胖還能賺錢呢。所以當胖就胖,當瘦則瘦,太肥太瘦都不好。過猶不及,順乎自 然就好。
  
  肥胖往往是因為攝取過多的脂肪所致。脂肪過多雖然令人討厭,但是人體也不能沒有脂肪,它保護內臟、調節體溫,是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之冠。一公克的脂 肪可以產生九大卡路里的熱量,是醣類及蛋白質的二倍。但因儲存熱量的能力較高,吃多了而未及消耗,就會囤積在皮下組織,讓曲線變型,體重增加,所以很多愛 美的人士,都會儘量少吃,以此為減肥之道。
  
  節制飲食固然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多運動更是保持身材健美的良方,如朝山、跑香、禮佛、拜懺、繞佛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平時若能樂觀進取、放下安然,更能寬心自在,可保身強體健。《人間福報》2002319


 公平
  
  心平氣和;不平則鳴。人因為經常互相比較、計較,覺得別人待我不公平,因此惹出許多的是非煩惱。例如嬰兒時期就懂得透過觸覺,比較誰的疼愛多,藉著哭 聲表達自己的計較;上學讀書時,又比較誰的分數高,計較老師是否偏心;踏入社會以後,則比較誰的待遇好,計較老闆是否公平;即使父母去世了,還要比較誰的 財產分得多,計較遺囑是否公正。
  
  人,因為喜歡比較、計較,喜歡衡量彼此的待遇是否公平,因此一切的分別於焉產生,紛爭也就應運而起。像古來七國之爭、八王之亂等兄弟鬩牆乃至骨肉相殘的慘劇,莫不是由比較、計較而引起。
  
  民國三十年前後,汪精衛因為時運不及蔣中正,做不到國民政府主席,在比較、計較的情結下,覺得事屬不公,因此憤而與日人合作,組織和平政府,最後反而落得漢奸之名,悔不當初。
  
  人都希望別人以公平待我,但事實上佛教講:「理上雖然佛性平等」;然而「事上卻有因果差別」,因此人間本來就有很多的不公平。
  
  根據統計,台灣做義工的人口有一百萬人以上,但是平日看得到相關的新聞報導嗎?反而廟堂之上,只要有人揮他一拳、扭打一回,隔天報紙就是滿版大篇幅的報導。一百萬義工所做的事,及不上一個拳頭,你認為公平嗎?
  
  全台以聖賢自居,守道德的人口佔一半以上,不守道德的人只有幾十、幾百人,可是報紙天天就是只有那些人的消息,你說公平嗎?別人花了十年苦心研究出來 的產品,不到十天,就被盜印、盜拷、盜版,大為流通,充斥市面,你說公平嗎?知識性的好書,沒有人看;色情的書籍,大肆風行,你說公平嗎?甚至,你認為諾 貝爾獎公平嗎?大國欺壓小國,公平嗎?貓吃老鼠,公平嗎?
  
  世間的公理到底在那裏?「公理自在人心」!「因果自有公平」!儘管世間法因為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有絕對的公平,甚至即使賴以維繫社 會秩序的法律,也常因為受到客觀因素所左右而難以獲致絕對的公平。然而世間還是有公平的存在!世間真正的公平,就是「因果」;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無 一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獲得寬貸或殊遇。因此,吾人不必氣惱人間功利充斥,缺乏正義,更無須悲憤社會沒有法理,不講公平。其實,因果之 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人間福報》2002320


開發潛能
  
  有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爛醉如泥,回家途中,經過一處公墓,掉進一個喪家僱人挖好,準備隔天下葬用的大坑。酒鬼使勁的爬,爬了半天還是白費力氣。這時,忽然聽到有一個物體落地的聲音,原來另一個酒鬼也掉下來了。
  
  前面的酒鬼趕緊躲到一旁,他想看看後面的酒鬼是怎麼爬上去的,自己也就跟著怎麼爬上去。沒想到後面的酒鬼也是爛醉如泥,爬了好幾次總是徒勞無功。前面 的酒鬼看了不忍心,隨口說了一句:「老兄,甭爬了,沒有用的!」沒想到後面的酒鬼聽到這句話,一下子就蹦上去了。他想,怎麼會有聲音,莫非是--鬼。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尤其遇到危急的時候,平時弱不禁風的人,一下子力氣百倍;平時拙於言談的人,遇到挑釁,也會針鋒相對。
  
  人的潛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埋在深山裡,需要開發才能顯現出來。根據專家研究報告,人有無限的潛能,但平時使用者,只是幾萬分之一而已。所以現在社會上流行腦力開發、心靈開發、幼兒開發等各種開發潛能的課程。
  
  開發潛能,首先要肯定生命的價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價值,切不要以為自己只有五尺、六尺之軀,能有多少能力?能有多少作為?其實生命裡面有 無限的價值,即使小小一個平民百姓也能旋轉乾坤,有時小兵也能立大功。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為國家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為自己成就很大的事 業。
  
  其次,人要勇於面對現實,有的人經常慨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覺得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覺得現實太殘酷了。其實只要我們以一顆平常心處世,只要我們把自我潛能發揮出來,只要我們做好自我的價值評估,然後勇敢的面對現實,必能有所作為。
  
  當初佛陀開悟的時候曾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皆能成佛。人都能成佛了,還有什麼不能的呢?所以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只是人往往沉迷於世 間物欲,迷惑於世間的情感,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蒙蔽了。現在我們只要清除自己心靈上的塵埃、污垢,涵養我們本自清淨的心靈,如此自能把自我的潛能開發出來。
  
  《人間福報》2002321

 社會風氣
  
  古人尚義,今人好利;前人崇德,時人重財。由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所以現在台灣的社會風氣敗壞,渾水摸魚、貪汙舞弊者有之;立委打架、口水之 戰,不時無之;色情氾濫、功利主義更是充斥人心。整個社會「只要於我有利者,男盜女娼,不要緊;於我無利者,仁義道德,吾不欲也。」在國家呈現一片紛亂之 際,政府的施政失去方向,許多決策經常反覆不定,到頭來一團稀爛。所以現在急需有智慧的人,為社會痛下針砭。
  
  社會風氣的形成,有的是民俗信仰使然,有的是歷史文化所致,有時是約定俗成,有時政府的政策也會主導時尚,例如樂透彩券的發行,更加激發人民一夕致富的發財夢,造成賭風日盛。
  
  此外,人有追趕時尚的習性,只要流風所及,人必隨之,自然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社會風氣,例如近來網咖的風行、網路交友的盛行,乃至偷拍、盜版、盜拷、搶劫之風猖獗,在在說明風氣具有無形的感染力,風向所及,往往影響及於全民。
  
  古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改善社會風氣,要從上層的領導人以「身教重於言教」做起。例如從政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操守,不可 以動則隨便罵人,甚至拳腳相向,乃至以搬弄是非、製造矛盾為自己謀出路。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整個社會沒有良好的示範,如何培養出身心健全的下一代?
  
  此外,只重利害,不重是非;好人好事未受表揚,沒有見賢思齊。尤其傳播媒體擴大宣傳色情、殺盜等血腥暴戾事件。對這些負面的報導,全國民眾要有拒看、 拒聽、拒傳的道德勇氣。甚至媒體主動發起不登色情、暴戾等社會新聞的運動,從淨化媒體做起,進而每個人守法、守份、守德、守道,社會風氣自會得到改善。
  
  現在的信仰,不論信佛、信道,都能改善社會風氣。佛光山提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動」,以及「七誡運動」、「把心找回來」等,都是為了改善社會風氣。
  
  甚至平日的禪坐念佛、朝山活動,落實文教、提倡正當娛樂,甚至發心做義工,人人廣結善緣,參加讀書會,建立書香社會與書香人生,慢慢必能帶動社會風氣的改善,人心必能獲得淨化。《人間福報》2002322


佛指出土奇蹟
  
  中國大陸近年來陸續從各地挖掘出埋藏於地下的珍貴文物,如漢馬王堆、秦兵馬俑等的出土,成為震撼全世界的重要發現與新聞。一九八七年,考古學家在郟西扶風的法門寺發掘出唐朝地宮裏的佛指舍利,更是舉世轟動,為人類文化遺產及佛門聖物的發現,寫下輝煌璨爛的一頁。
  
  印度阿育王時代,曾將佛陀的佛骨、佛指、佛牙、佛陀的頭髮等遺物送至世界各地建塔供養;適逢中國皇室的崇信與懷念佛陀,因而起塔供養,故在中國境內即有十九處舍利塔供奉佛陀的真身舍利,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塔,即是其中之一。
  
  佛指舍利在唐朝貞觀年間,備受七位皇帝的尊重供養,而成為皇家寺院。自唐太宗開始,每三十年為一期,七度將佛指舍利迎入長安與洛陽,供臣民膜拜。貞觀年間,太宗為佛指舍利修建四層高的寶塔,至明朝萬曆年間,則將塔重建為十三層高。
  
  有人尊重,必有人反對。韓愈在「諫迎佛骨表」裏認為,迎請佛指舍利之舉乃勞民傷財,因而觸怒唐憲宗,將其貶至潮州。唐僖宗時代,許多珍貴的當代文物、 珍寶與佛指舍利,隨著皇帝的下詔,從此埋藏於地宮之中。一九八七年,由於清理傾倒的寶塔地基,使埋藏於地宮中的佛指舍利得以重現於世。
  
  由於佛指舍利的出土,大陸方面在楊捷執筆下,特地以紀錄片併三世因果的輪迴思想,以及皇室間的三代關係,拍攝「法門寺猜想」電視劇。但因大陸將此劇本 視為靈異故事而禁止放映,後由台灣佛光衛視高價收購,分別在佛光衛星電視台、東森電視台、中視無線電視台多次播出,轟動一時。
  
  佛指舍利出土後,台灣佛教界紛紛表達希望恭迎佛指舍利來台接受民眾供養的願望,在中國佛教協會以及相關人士的居中促成,大陸當局決定以「星雲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的原則下,讓佛指舍利前往台灣供全民瞻仰禮拜。
  
  佛指舍利為吉祥聖物,象徵佛陀的悲智雙運,所謂「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生多業障,今日才見如來身。」台灣民眾因緣福報之深,由此可見。
  
  《人間福報》2002323


佛指來台內情
  
  昔曰:凡是國與國的往來,團體與團體的互動,個人與個人的利益往返,皆以實物做為信物,彼此徵信,進而演變為訂定協約的形式。如:和平協約、兩岸協定、中日和約,以及來自民間的「契約」等等,皆用作「徵信」。
  
  中國大陸的佛指舍利來台供養,必然也有協約。兩岸多年來各種規約無有競爭,彼此欲透過協商談判以達成共識,難矣!就佛指舍利來台一事,簽訂協約的過程 雖僅是條文與數字的組合,但期間往返、組織、協調此事,實非外人所可想像。大陸雖表誠意,願將國家珍寶借迎台灣供養,但為了佛指舍利的安全、運輸,活動的 參與人士、人數,其間的每一細節、環扣,非容易解決得了。
  
  恭迎佛指舍利來台,可說是宗教界的大事,大陸方面全力支助我方,我陸委會、內政部等單位,也全力協助各項所需。就如兩岸人士往來恭迎佛指舍利,若無出入境單位的協助,實在不易成行。
  
  說到佛指來台的安全問題,眾人皆說:「安全!安全!」但,安全的標準在哪裏?安全的底線在什麼程度?如空運,飛機就安全嗎?說安全設備,防彈玻璃就能 萬無一失嗎?佛指舍利供奉的地方,經過幾番安全上的考慮與防備,然佛指舍利為大陸所有,他們可儘量要求,但台方進行的工作,要想一切盡如人意,實在難矣!
  
  我們也感謝大陸官方人士,將此事歸為「宗教」事務,然而佛指是超越一般文物的價值,已被視為國寶級的聖物,就佛弟子的立場,也能感受到大陸的好意了。現在佛指舍利終於來台供養了,雙方所訂的協議內容,要待佛指舍利歸回法門寺,其中無有意外,才算功德圓滿。
  
  其實,人與人之間用和約來相互約定,實為不得已的下策。自古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因此說話算話;過去君王金口玉言,不可更改,全憑彼此信用。守信、守 義,甚至心中一念,皆願照實完成。就如我曾動過「想要報答您」的念頭,雖是一念,多年後仍念念於心,總希望能早日完成此念。但現在信用已不可靠,即使將契 約對簿公堂,人們仍會為自己的利益,使盡渾身解數以爭奪之。
  
  世間有句話說,不侵犯條約最為有用,因以彼此互不侵犯為基本道德。佛教中的五戒,不殺生,即對生命、個體的不侵犯;不偷盜,即對財產、財物的不侵犯; 不邪淫,是對身體、名節的不侵犯;不妄語,是對名譽、信用的不侵犯;不飲酒,乃對毒品、健康、思想、理路的不侵犯。能守五戒的人,則人與人之間就不需其他 條約來相互規範了。
  
  兩岸和平統一滯礙難行,因互信不夠,因文字執著,所以單憑協約,不易達到。唯有退而求其次,即便無法統一,也可做到互不侵犯,如此也成為差可告慰的協約了。
  
  《人間福報》2002324


鞋子的啟示
  
  腳在人體上的功用,職司行走,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為了保護這麼重要的雙腳,人們發明了鞋子。
  
  鞋子依其質料及穿著的場合不同,分有木屐、拖鞋、皮鞋、草鞋、運動鞋、馬靴、溜冰鞋、登山鞋、芒鞋等。
  
  鞋子穿在腳上,不但具有保暖的實質功能,還有美觀的裝飾作用。前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夫人伊美黛甚至收藏多達數百雙的鞋子,以此展示他如日中天的權勢地位。
  
  然而,貧窮與富貴的差距就是這麼懸殊,有的人以收藏鞋子為樂,有的人卻是苦於沒有鞋子穿。在過去中國的農業時代,許多人由於家貧,從小渴望擁有一雙鞋子不可得。不過儘管大家幾乎都是赤腳走過童年時代,卻反而養成惜福愛物,感恩知足的美德。
  
  話說有一個人,因為沒有鞋子穿,正在抱怨家境貧寒之際,看到另一個沒有腳的殘疾人士,不禁為自己擁有健全的雙腳而感恩。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阿拉伯的電影「天堂的孩子」一劇中,主角為了想得到一雙鞋子,參加一次賽跑比賽,雖然比賽結果跑了第一名,他卻哭喊著:「我只要第三名」,因為第三名他就可以為妹妹贏得一雙運動鞋。感人的劇情,贏得不少觀眾的熱淚。
  
  在民間的傳說中,也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頭驢子馱了一個人,半路上不肯再往前走,主人打牠,牠就倒在地上。不久,來了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吟了一首偈子:「前世穿你一雙鞋,今生馱你十里來。」說後,突然不見。這則故事啟示著「善惡因果,絲毫不爽。」
  
  在佛教裏,僧眾所穿的羅漢鞋,鞋面有六孔,象徵六度,表示修道人應該勤修六度波羅蜜,同時也象徵看破世間一切無常的事物。所謂「上床脫下一雙鞋,不知明朝來不來?」因為人生無常,所以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心存正念,精進不懈怠。
  
  其實,鞋子穿在腳上,雖有護足的功能,何嘗不也是一種束縛。因此,脫了鞋子,就如卸下重擔,表示人要放下心中的掛念,隨緣自在。但另一方面,人要照顧 腳下、站穩腳步、按部就班,所謂「一步一腳印」,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立定腳跟做好人」,能夠腳踏實地的走,才能走出自己光明的 前途。
  
  《人間福報》2002325


捷徑
  
  人都有抄捷徑的習慣,有的人為了爭取時間,放棄大路不走,走捷徑小道,希望快速抵達目的地。
  
  走捷徑不是不好,看書,前後翻一翻,就能了然書中之旨,何嘗不好?有的人從頭看到尾細細閱讀,但是不能把握重點,可能也看不出所以然來。所以走捷徑要有走捷徑的條件,只要有條件,何必浪費時間?
  
  一見鍾情,也是走捷徑,卻可能白首偕老;戀愛十年,可能結婚一年後就離婚了。所以繞路不一定就好,時空長短,用佛法來看,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都是因緣。
  
  西方啟發式教育,重視思想訓練;東方填鴨式教學,直接提供答案,這也是抄捷徑。啟發式的教育雖然過程緩慢,一旦理路通達,自能觸類旁通,其實這才是做學問的真正捷徑。
  
  嫁個有錢的金龜婿、娶個有錢的富家千家,都是致富的捷徑;就讀名校、結交上流社會,擴大人際關係,這也是事業成功的捷徑。投資移民、國外依親,都是找平安的捷徑;上補習班、開夜車,也是爭取好成績的捷徑。
  
  打仗,有的擴大包圍,有的抄小路偷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是戰爭上的捷徑;遠交近攻,合縱連橫,這也是克敵致勝的捷徑。
  
  出家,當生成就,立地成佛,就是走捷徑;但是菩薩道又是長遠的,三大阿僧祇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求速成。所以,修行其實沒有捷徑可走。
  
  聽人講演、開示,有時一語點醒夢中人;一句話就開悟了,這就是捷徑。走捷徑有時也像走路、乘車、搭船、坐飛機,因為價碼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結果。
  
  當有要事待辦,必須走捷徑的時候,即使冒險,也都值得一試;如果按部就班就能完成的事,為了求平安,又何必走捷徑冒險呢?
  
  交通上的捷徑,必須認識方向、目標,要知道防患虎狼等危險,才有捷徑。人情上的捷徑,要有忠孝誠信,才能結交為友,才是捷徑。教育上的捷徑,要精進用 功,聞一知十,懂得會意,才有捷徑。金錢上的捷徑,要用心經營,將本求利,才能回收成本,才叫捷徑。如果沒有捷徑的因緣,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功,本本份份的 生活,因為做人忠厚踏實,才是人生旅途中最究竟的捷徑。《人間福報》2002326


新與舊
  
  人活著不能沒有理想與目標,就像船行海上,不能缺少導航的羅盤與明燈。理想與目標時時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吾人也唯有在不斷的追求目標,達成理想的過程當中,生活才能得到充實,生命的意義才能獲得發揮。
  
  然而,人的欲望是沒有止盡的,理想與目標不斷在提昇,所以在各方面就要不斷的求新、求變,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能帶動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因此,歷朝歷代都有「變法維新」;「新」意味著進步與美好,「喜新厭舊」也就成了人類的天性。
  
  「新」的固然要追求,「舊」的往往是經過了時間的歷練,而成為一種寶貴的經驗,它是求新、求進步的憑藉,所以新的事物固然要接納,對於舊的經驗也不容 遺棄,兩者是並行不悖、相需相成的。例如,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該時時溫故知新,才能在知識的領域中有所增益。孫中山先生手創三民主義,也是秉持中國固有 文化及擷取西方文化的精華,不但是中西文化的交匯,更是新舊思想的融會。
  
  在我們的社會裏,固然由於有不斷求新的精神,才能帶動社會的進步,卻也由於人類有懷舊的情感,才能在進步繁榮中平添一份溫情,而使生命的意義提昇。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每逢過年,家家戶戶總要來個大掃除,除舊佈新;人體的細胞,也是時時都在新 陳代謝,汰舊換新。尤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於天道的運行不已,時序的交相更替,人們一生當中,總要歷經無數次新舊更換的過程與經驗。自強不息 的人,能從每一次的衝擊中,獲得智慧,不斷成長;而意志薄弱的人,卻往往迷失於新舊潮流之中,無所遵循。
  
  新與舊,無所謂絕對的好與壞,只在於如何取捨運用。《三字經》說:「中不偏庸不易」,我們在處世的態度上,對於新與舊應該秉持中庸之道,一味的墨守成 規,將流於迂腐、落伍,但過份的標新立異,卻又顯得輕佻、膚淺,如何從舊有的經驗中求變化,才是進步之道。《人間福報》2002327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